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在求学过程中需要具备一些学习品德和社会兴趣,这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却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兴趣的各种方法。
一、教师指导与角色模范在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兴趣方面,教师的角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学生。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角色模范,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同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注重言下之意的引导和影响。
其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实施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品德和社会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针对学生个别需求进行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道德知识和社会知识。
二、读书学习读书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品德和社会兴趣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阅读绘本、文学、故事和小说,学生可以学习各种基本品德,例如:友谊、忠诚、勇气、耐心和慷慨等等。
他们可以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来理解不同的情况,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特定的书籍,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领域和获得新的知识。
三、学生社区服务学生社区服务是培养学生学习品德和社会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
服务社区可以教育学生如何关注他人,倾听他人的需要,提高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发展出一种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动力。
此外,志愿工作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如何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去,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其领导才能和组织协调能力。
四、游戏式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式学习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刺激的方法,可以加强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游戏中,可以轻松地学习各种道德和社会知识,以及体验不同的社交活动和经历。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述能力,培养自己的领导和合作能力,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个人价值。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兴趣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和不懈的探索。
浅谈怎样调动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
浅谈怎样调动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兴趣方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它属于综合性学科,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
那么,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品德课上应怎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通过创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状态的好坏与学习的氛围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将其潜在的认识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所以,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猜谜语、实物演示、录像视频、自己表演、游戏等方式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足够重视课文导入环节,从上课开始的一刻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层层递进,这样一来整堂课学生都能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从沙尘暴谈起》一课,我是通过放录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先问同学:“你们喜欢看新闻吗?”“喜欢。
”“老师也喜欢,那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有关沙尘暴的新闻。
”视频中出现暴风劲吹,风沙走石,昏天黑地,人们艰难行走的景象。
“同学们看完视频,你想说什么?”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以及它对人类的危害。
保护环境、拯救地球的信念油然而生。
一线教师都知道,上低年级的课,课堂纪律是最难把握的,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自主性却越来越低。
有什么教学方法既能调控好学生的课堂纪律,又能让学生专心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呢?我觉得游戏教学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比如,我在教学《规矩与方圆》时,首先明确了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懂得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规则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遵守规则。
在实际教学中,我从“击鼓传花”游戏入手,全班同学加入游戏活动中热情高涨,游戏结束学生还陶醉其中。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得生活是课程得基础.儿童得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得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得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得形成和社会性进展具有特别得价值.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尤其针对农村得教学有何途径?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爽朗得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得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得小孩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咨询题和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得小孩共同享受成长得欢乐.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良好得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得关键,它能够感染激发学生潜在得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得火花.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得兴趣,并让学生把所学归于生活,就必须创设一定得生活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得思维活动,以加强教学得感染力.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能够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看录像、听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制造一个生动、形象得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得学习状态.因此,导入课文得环节非常关键,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后边得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我们能够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周围得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得图画,课本上得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讲话,将遥远得拉近,让历史复活……如此就能够使枯燥得咨询题趣味化,抽象得咨询题具体化,复杂得咨询题简明化,深刻得咨询题通俗化.WwwC如《想想他们得难处》那个课题得教学目标是: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得实际困难;2增进关于残疾人尊重友爱得情感.教学这一课题时,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得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得生活.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分不进行不同得模拟活动,能够是用拐杖走路,但腿不能用力,也能够是单手穿上外衣,或是把腿绑在一起行走,体验肢残人一辈子活得困难;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得困难;用手势向不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一辈子活得困难.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得时刻,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得机会,领学生参观学校或公共场所得残疾人设施.然后,我让学生在小组里、在全班交流自己在模拟活动中得切身感受,从而让学生得内心明白对残疾人要尊重、友爱得情感,并能从真实感受中产生关心残疾人得意愿.促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为残疾人让座,让道;在公共场所设置残疾人窗口,这难道不正体现出品德教育得成功吗?又如《心中有规则》一课得教学,我在学生了解了规则是由人们共同制定得基础上,引导全班同学体验制定规则得过程.我一再强调,班级得规则与每个同学都有关系,因此,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权,每个同学都要参加.我先让学生讨论他们认为需要哪些方面得班级规则,然后大伙儿提出具体得条目.假如在讨论中对某项规定有争论,应自由争论,最后举手表决通过.我告诉学生:一般情况下,要有半数得人同意才算通过.学生通过一定得程序终于制定出一系列得班级规则,这时,我提醒学生大伙儿制定得规则要靠大伙儿遵守.假如执行一段时刻后,觉得这条规则不太合适,还能够讨论修改,再次举手表决.学生通过直截了当体验班规得制定,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改正,民主和谐得氛围在无形中悄然形成.如此创设了适宜得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非常快地吸引学生得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得学习状态. 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得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得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得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得感染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讲:“人得文明最精细得表现在情感里.”我们在思品教学中认识到,认识得进展不能代替情感得进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得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得差不多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得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得道德情感、真实得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如上《有多少人为了我》时,在感知了有那么多人为我们得生活服务后,我创设了一个情境:没有了这些人,我们得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学生自主地发表意见,有得讲:“没有了清洁工,我们就要生活在垃圾堆里了.”也有得学生讲:“没有了警察,我看起来看到有非常多车都撞在了一起.”还有得学生讲:“没有了医院得工作人员,我们生了病就没有地点医治了.”学生通过这些假设,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得人是多么重要.另外,我又选择跟我们生活最贴近得学校做为重点,通过播放保安员得话,既让同学感受到了这些工作人员得辛苦,也让他们对比以往得生活适应,在感情上上升了一个层次.在如此得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每个行业得不易和存在得必要性,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提升.三、联系实际,解决学生实际咨询题,培养学生科学得探究精神关于学生来讲,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得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经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他们在向未知和疑咨询得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得.然而,重要得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得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正如杜威所讲:“预备生活得唯一途径确实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截了当得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得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得适应,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得显著特点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得生活逻辑,注重儿童自身得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得经验、体验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发觉咨询题、考虑咨询题,用多种广泛得知识来探讨咨询题、解决生活中得实际咨询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如此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进展,在进展中生活.如《学校生活有规则》一课得教学目标是:1初步建立规则得概念,认识规则得普遍性.2理解规则得必要性,明白得人们得生活离不开规则.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等学校规则内化.教学时,我从学生得生活入手,让小孩们讲讲平常经常玩哪些游戏?每次都玩得快乐吗?这些游戏分不都有哪些规矩?假如碰到个不人不守规矩,大伙儿会如何样?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究、讨论.游戏中得规矩确实是一种规则,参加游戏得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同样,人们在共同得活动中也有规则.如:公共交通得规则,体育竞赛得规则,娱乐活动得规则等.这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假如不遵守这些规则,公共交通、体育竞赛、娱乐活动、公共财物会如何样?学生通过一番激烈得讨论得出:没有规则,生活就会特别烦恼.我针对性地再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校里能不能没有规则?假如完全没有规则,同学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老师们想什么时候上课就什么时候上课,行不行?与同学们关系最紧密得学校规则是什么?同学们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到《守则》得重要性.我又一次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适应》得内容,再小组讨论《小学生日常行为适应》得内容有什么意义?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刻认识到学校规则必须遵守,这是学习成长必不可少得.让学生以实践检验真理,让他们在精神上进一步升华,更牢固地树立遵守道德得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得品德更规范,更有章可循.另外,学生在课堂上明白得道理,还应回到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成为学生内在得道德修养.在平常得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咨询题,就应及时讨论,联系课堂上得道理,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都要牢记这些道理,用它们来规范自己得行为,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总之,《品德与社会》得教学差不多不能单以讲教为手段,应从学生得实际动身,营造愉快得教学氛围,采取多样得教学方式,创设贴近生活得情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养成良好道德适应,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得教学目得.。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兴趣特长教案冀教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的兴趣特长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通过实践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2.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2. 培养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的勇气。
教学难点:1. 如何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2. 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的能力。
第一课时:发现我的兴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反思,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兴趣点,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兴趣。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兴趣是什么。
2. 活动一:我的兴趣我知道。
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和同桌分享。
3. 活动二:我的兴趣我表达。
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画、唱歌、讲故事等,表达自己的兴趣。
第二课时:探索我的特长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发现自己的特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特长是什么。
2. 活动一:我的特长我展示。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活动,如跳绳、拍皮球、下棋等,向全班展示。
3. 活动二:我的特长我体验。
学生参加一个自己不擅长但感兴趣的活动,如舞蹈、书法、乒乓球等,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三课时:尊重他人的兴趣与特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他人的兴趣和特长。
2. 活动一:他的特长我欣赏。
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同伴的特长,并在全班进行表扬。
3. 活动二:团队协作我最棒。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尊重他人、协作共进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我的兴趣特长计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发展自己兴趣和特长的计划,并进行实际行动。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谈话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定一个发展自己兴趣和特长的计划。
2. 活动一:我的计划我制定。
小学生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兴趣生成
同 学 、 师 及 家 长 中 寻 找 和 自 己 参 与 保 护 母 亲 河 的 老
21 0 0年 1月 第 1期
新 教 师教 学
Ne Te c e a hig w a h rTe c n
J n, 0 9 a 2 0
N 0. 1
小 学 生 品德 与 社 会 学 科 的 兴趣 生成
刘 瑜
( 吉林 省 集安 经 济 开发 区 中 心 小 学 , 林 , 安 , 3 2 0 吉 集 140)
希望 上品德 与社会 时 老师 能 多 带我 们 去多 媒 体教 室 光点” 帮助 学 生建 立 自信 , 而 调 动 了学 生 的学 习 , 从
根 深 蒂 固 的需 要 , 是 希 望 自 己是 一 个 发 现 者 、 究 就 研
者 、 索 者 。在 儿 童 的 精 神 世 界 中 , 种 需 要 更 为 强 探 这
1 1 统 计 分 析 调 查 结 果 .
( ) 欢 上 品德 与 社 会 的 学 生 有 5 % , 喜 欢 品 烈 。教 师 不 仅 要 激 发 学 生 探 求 新 知 的 兴 趣 , 且 要 1喜 5 不 而
这 样 的 现 象 : 生 上 课 无 精 打 采 , 愿 意 参 与 课 堂 学 不
学 习 , 习 目 的 不 明 确 , 能 积 极 主 动 地 完 成 课 学 不
2 针对 问题 , 教 学 实践 中 , 展研 究 在 开
根 据 上 述 调 查 结 果 , 品 德 与 社 会 教 学 中 开 展 在
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一
、
多媒体的特点是生动形象, 可以把动画 、 图片和声音加以整合 ,从而可以为学生与教 师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很多情况下 ,
四、 联 系实际 。 解 决学 生实 际问题 。 培养
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过程中, 经常遇到困难和失败。但是, 重要的 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态度。生活性是《 品德与社会》 课 程的显著特点之一。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应遵 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注重儿童 自身的生活经 历、 生活经验 , 努力促使他们在 自身的经验 、 体验中学习, 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 考虑问 题, 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 解决生活 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这样才 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得以提高并能够产生无比 中的实际问题 , 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 在发展中生活。 喜悦的心情。
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 果的方法和途径 ,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 论更有价值。他们在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
[ 1 ] 黄紫清.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流光溢彩U 1 . 新
课程 研 究 . 2 0 0 9 .
[ 2 ] 王智胜 , 林海涛. 让品德与社会教 学真
正地 活起 来m.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 2 0 1 0 .
夺 教 学 反 思 专
麓谈在 小学《 品德与 社会》 课甲如何 激发学生的掌习兴趣
习情境 , 以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保持 生体会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因为它结合了思
一
想品德、 地理知识、 历史知识等各方面的知识 , 与其他的学科也是有联系的。另一方面, 我将 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教 师应 该对这 一 学科 给 予足够 的重视 . 不 鲜的事物是 比较感兴趣的,他们的 自制力是 具体措施是将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相结合。 仅把 它看成一 门知识性的课程 .更要看成 是 小组交流 比较差的, 而小学生考虑问题的根源是生活, 平时成绩是指对课下收集整理信息、 调查研究几方面内容进行打分, 五六年 教 育人的课程 那 么. 教师应该如何激发 学生 在生活当中他们能够发现各种问题, 而《 品德 合作、 学习的兴趣呢?本文将做具体讨论。 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生活 级还要进行课前提问。让学生之间产生一种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课 激发 学习兴趣 性。因此 , 在实施教学的时候, 需要遵循小学 竞争意识,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七、 让学生尝试 。 体 验成功 生的日常生活逻辑,关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 无论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 和生活感受,不断地鼓励小学生在 自身的体 美国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 目的 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 通 话: “ 我听过 了, 就忘记了; 我见过了, 就记住 学生的一生当中, 《 品德与社会课》都会有非 会中学习, 然后再去解决问题。运用 自己所 了; 我做过了, 就理解了。 ” 对于小学生来说 , 体 常深远的影响。在讲解这门课程的时候, 教师 过发现问题, 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跟 学习到的《 品德与社会》 的知识对现实当中的 验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教材中安排了一些 实际联系起来, 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些问题进行讨论 ,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调查、 收集、 研究等活动, 有些教师觉得麻烦或 然而, 在当前的教学中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教 使课程的学习跟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 , 这样, 学生做不好 , 就省略了这部分内容。 其时这又 小学生可以在生活当中学习,在学习当中生 阻碍了学生发展的。麻烦不是问题, 做不好也 师只是单纯性地讲解知识,这样小学生就会 活 , 实现自我的不断发展。因此 , 教师在教学 没关系, 重要的是体验这个过程。 感觉枯燥无味,以至于不能够产生浓厚的兴 趣。教学的知识点显然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好 的过程中, 一定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 以小 总之, 《 品德与社会》 的教学已经不能单以 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前提条件 , 按照小学生 说教为手段, 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营造愉快的 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如何 的生活习惯,把实际的生活当做小学生学习 教学氛围,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 创设贴近生活 激发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兴趣,需要 这门课程的资源 ,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不断地 的情境, 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 养成良 好 采取 以下措施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道德习惯,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学目的。 运用 多媒体激发兴趣
探讨小学生品德与社会课学习兴趣培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培养学生 良好 品德 、 热爱生活 、 乐于 探究为 目标的综合课程。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 , 是激发学 生求知欲的基础 , 同时也是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在品德与 社会 课教学中根据教学 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 真实的感 受 并主动的学习 , 对于提高品德与社会课 具有 重要 意义 。 教 学 内容 贴 近 学 生 生 活 让生 活走入课 堂 , 让教学走进 生活 , 这对于任何学科教学 而 言都是非 常重要 的。 这要求教学活动应满足学生 的需求 , 这样学 生才能够从 自己的世界 出发观察社会 、 感受社会 , 运用 自己的方 式去研究 。笔者在我 的成长经历教学活动 中设 计 了丰富多彩 的 教学情境 , 强调 学生 的真 实体验 , 注重创造和谐 、 宽松 、 平等 的学 习环境 , 在 开放式 活动中让学生真实 的体验 、 获取。让学生 向家 人 了解 自己的成长变化 , 通过与家人 的交流 , 学 生亲身体验到感 悟, 情感在碰撞 中得 到升华 。 二、 培 养学 生创 新 创 造 能 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 生的创新创造 能力 ,当然在小 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也不例外 。培养学生创新 和创 造能力是根 据社 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 , 以提高学生能力为 目标 , 注重开发 学生的智慧潜 能 , 并形成健全的个性。 在教学 中要努力追求学生 创新 和创 造力 的培养 , 创设可 以启发学生思维 、 激发学生 兴趣 的 问题情境 ,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 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 和创新 技
2 0 1 5年 第 1期 ( 总第 2 6 5期 )
驴 痧 , 驴
探讨小学 生 品德 与社会课学 习兴趣培 养
黄 雍萍
( 乌鲁 木 齐市 第三 十一 小 学 , 新疆 乌鲁 木 齐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ha y ha p l - ha p n s . pp - p iy p i e s
关 的 生 词 也 会 在 几 分 钟 内 就 记 住 并 说
出。
一
些 不 便 带 入 教 片 、 生 的 玩 具 或 模 卡 学
我 们 尽 可能 地 让 学 生 感 受 到 成 功 快 乐 , 学 生 发 现 自我 价 值 , 而 树立 学 生 让 从 的信心 。 例 如 , 课 堂 上 开 展 小 组 竞 赛 加 强 在 团队合作精神 。 我们 把全 班 分 成 四个 组 , 每 一 组 给 他 们 一 个 “ 祥 物 ”  ̄ M o s 吉 ,l u e l
合 成 法 : 个 或 更 多 的 词 合 在 一 起 两
组 成 一 个 合 成 词 , 合成 词 , 根 据 构 成 该 可 它 的 几 个 词 的 意思 推 想 出来 。 : 如
型 代 替 , 用 图 片 、 具 把 教 室 布 置 成 动 我 玩 物 园 , 活 了 学 生 言 语 活 动 的 兴 趣 , 堂 激 整 课 全 体 学 生 自始 至 终 充 满 好 奇 兴 奋 。 六 、 加 强 课 外 实 践 , 巩 固 “ 趣 兴 点 ”
贴 营 活 【 】 晓 红 “ 动 的 语 言 , 动 的 学 ; 进 生 活 , 近 学 生 , 造 开 放 、 跃 、 2胡 生 主 让学 生学会 勇敢 面对 习” 《 小 学英 语 教 学 与研 究> o 3 第 i 自由的教 学氛 围 , ,中 > o年 2
5 . 期
G o p 一 些 可 爱 的小 动 物 , 每 节 课 的 ru 等 在 复 习 、 练 等环 节 中 穿插 进 行一 些竞 赛 、 操 小 游 戏 。 每组 派 或 抽 学 生 参 加 , 先 回 由 谁 答 出 老 师 的 问 题 或 者 取 胜 , 得 到 一 个 就 “ 笑 脸 ” 尽 可 能 让 所 有 学 生 都 能 为本 小 。 组 增 添 光 彩 , 他 们 增 强 自信 心 和 成 就 让 感。 五 、利 用 媒体 手 段 ,增 强 “ 趣 兴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品德课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品德课学习兴趣浅谈如何激发学校生品德课学习兴趣浅谈如何激发学校生品德课学习兴趣三、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习兴趣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别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擅长创设生活情境,尽量让同学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提高熟悉,指导行为,培育力量,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如《上学路上》这一课,在玩交通平安嬉戏棋时,课文中有些插图呈现的是城市中的交通,比如过铁路口,过立交桥等,这些内容从进展的目光看虽然也是需要的,但目前对多数孩子来说,在他们上学的路上是没有真实体验的。
所以我从孩子的实际动身,课前到路上自己拍摄一段本校同学上学的录象,比如有父母带着孩子过没有红绿灯道路的镜头,还有设有平安标志的镜头。
这样上课时为同学供应了有真人真事的场景,创设了更贴近孩子们生活的实际情境,进一步调动了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一课时,我就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山坡、田野、草坪上,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踩一踩等感知活动,并以照相、拼图、画画、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收集、探究。
然后再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发觉来到课堂上,进行展现、相互沟通。
把有限的课堂扩展到无限丰富的大自然,把枯燥乏味的大道理蕴涵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会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学问,而且培育了喜爱大自然,喜爱家乡,喜爱生活的良好品质。
四、体验生活过程,强化学习兴趣实践体验是促进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养成的最佳途径。
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就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句话告知我们实践对把握学问是何其重要。
在品德教学中重视同学的体验性实践活动是强化同学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
如教《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针对同学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困难,而没有真实的感受,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景:一是让同学用一只手去整理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同学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走路的不便。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引 言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阶 段,帮 助 学 生 树 立 良
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 观 可 以 引 导 学 生 对 未 来 有 一 个 明 确的规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其 适 合 自 己 的 兴 趣 点, 找到自己发展的目标。小学教师在小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 挥着极为重要的 作 用。 传 统 的 教 学 科 目 语 文、数 学、英 语 等 能够促进学生智力 上 的 发 展,培 养 学 生 的 思 维 方 式,提 高 其 语言应用能力 。但在如今素质教育的 号 召 和 背 景 之 下,我 们 真正缺乏的应该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 养 和 道 德 的 提 升 ,为 学生带来更多情感上的体验,而不仅仅是 简 单 的 知 识 上 的 传 授。基于此背景下,在小学开展社会与 品 德 教 育 课 程 就 显 得 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教育模式本身的问题以及课时等方面 的限制,品德与社会 课 程 的 开 设 一 直 未 能 达 到 理 想 效 果,引 起学生的重视和思考,课程开展流于 形 式。 下 面 我 就 谈 一 些 我在实践中发现的,可以提高学生品德与 社 会 课 程 学 习 兴 趣 的途径。 二 、帮 助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 课 程 观 念 ,重 视 课 程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应该仅仅是 一 门 简 单 的 课 程,这 其中包含了许多人生哲理、道德观念 及 文 化 传 统。 教 师 不 应 该盲目地认为这些都是简单易懂的东西,对 于 学 生 而 言 一 笔 带过即可,也不应该照本宣科,以自我为 中 心 盲 目 地 进 行“填 鸭式”的授课。而是 应 该 通 过 一 定 的 方 法 和 技 巧,让 学 生 自 己领悟课本其中内涵。在备课的过程 中,教 师 可 以 把 理 论 知 识巧妙地渗透在授课过程中,在诸多实践 案 例 中 让 学 生 自 己 总结知识点,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而这 一 过 程 都 是 需 要 教 师 认真安排和自己备课的。 四 、立 足 课 本 内 容 ,发 掘 学 生 兴 趣 点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模式探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模式探讨一、趣味性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教学内容的寓教于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得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
而且,趣味性教学模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故事讲解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通过故事讲解法,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 游戏体验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在教授公民道德与法治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模拟法庭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陪审团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体验司法活动,增强对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
3. 实地考察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所学知识。
在学习关于环保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环保工程,让学生亲眼见到环保工作的成果,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对环保知识的了解。
4. 艺术创作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艺术创作来学习。
在学习社会风俗习惯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来表现当地的民俗风情,通过艺术创作来体验、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增强对社会风俗的了解。
1. 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找到快乐和满足。
2. 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引发他们 内心的道德 情感 、 真实的道
德体验 和道德认识 。” 如上《 感谢社 区服 务者》 时。 在感知 了
如在 教学 《 走进 网 络 时代》 一课 。 针 化 。如 在教学《 多彩 的社 区活动》 一课 的
对班 中同学家 多数有 电脑 , 又都爱玩 电脑
的实际情况 , 我 组织学 生分 组讨 论 : 我们
可以利用 电脑 网络做什 么? 讨论完后每组
“ 伸 出温暖 的手 ” 这 一部分 内容 时, 教学 目
标是 1 . 通过 学生对社 区公益活动 的了解
有那么多人 为我们的生 活服务后 , 我创设
了一个 情境 : 没有 了这 些人 , 我 们 的生 活 会变得怎样? 学生 自主地发表意见 , 有 的 说: “ 没有 了清洁工 . 我们就 要生活在垃圾 堆里 了。” 也 有的学生说 : “ 如果没有社 区
四、 让学 生体 验 生活 、 对 塑 造 自 身 形
象 感 兴 趣
听歌 ; 8收看新 闻… …在 此基础 上我又 提 出问题 : 长时间上 网会 有哪些危害?我 同
结归纳 : 1视 力下 降 ; 2腰背 酸 痛 ; 3有 一
活动 , 体 验一下残疾 人的生活 。我把学 生 社 区清洁 工的工作 , 既让 同学感受到 了这
学生牢牢地吸 引住 . 那 么后边的课 上起来
也就顺利 了。
、
让 学 生 成 为 学 习 的主 角
明最精细 的表现在情 感里。” 我们在 思品 教学 中认识 到 , 认识的 发展 不能代替 情感 的发展 , 因为人对 某种 价值 的认 同 。 不 仅
是认知所 及 , 而且 是情感所致。 《 品德与生
活情境 来启发引导学 生主动学 习. 在情境
如何激发学生品德与社会教学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 < 走进 网络时代 >一课,
针对 班 中同学 家多数有 电脑 ,又都爱玩 电脑 的实际情况 ,我组 织学生分组讨 论 : 我们 可 以利用 电脑网 络做 什么?讨论 完 后 每 组 派一 代表 把 结 果板 演 在黑板 上。 最后 , 我们 大家一 起讨 论交流 , 总结归纳 : l 在同上 图书馆 看 书 : 2 查 阅资料 : 3 发 电子 邮件 ; 4聊 天 ; 5 看 电视 剧 ,电影 : 6 打游戏 i 7 听歌 ; 8 收看 新闻 ……在此 基 础上 我又提 出 问题 : 长 时间上 网会有 哪些 危害 ?我 同样把 这个 问题 抛给小组 讨 论板演 ,共 同总结 归纳 : 1 视力下降 ; 2腰背酸痛 : 3有一些不健康 的东 西会影 响 身 心健康 ; 4 不 愿 意和 现 实 中的人 交 往 …. . 最 后 ,我 会提 出这样 一 个 问题 : 你今 后打 算 怎样 做?让 学 生谈谈 ,我 总 结 : 只有科 学上 网才 能真正 的有利于 我 们 的健 康成 长。这样 ,学 生在小 组的合 作 交流 中明 白了网络 的作 用 及危害。学 生真 正成 为了课 堂的 主人 ,变被 动 为主 动 ,学 习兴 趣也 会逐步 地提 高 ,争 当课 堂 的主角 。 二、蕾 造 良好 氛 圈 .激 发学 生学 习 兴趣 良好 的教 学氛 围,是 学生学 习保持 最 佳状 态 的关键 ,它可 以感 染激发学 生 潜在的认识兴趣 ,点 燃学生思维 的火花。
并让 学生把 所学 归于 生活 ,就必 须创设
一
的问题通俗化。如在教学 < 多彩的社区 活动 >一 课 的 。 伸 出温暖 的手 ”这一部 学 习状态。 分 内容时 ,教学 目标 是 : ( 1 ) 通 过学 生 三、创 设情 境 。引起学生情感 共鸣 对社区公益活动的了解与参与,培养学 教 师要 激 发学 生 主体 学 习的 兴趣 , 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弱 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 势 群体有 同情 心和爱 心 ,尊 重并 愿意尽 学 生主动 学 习 , 在 情境 中诱 发学 生探 究 力帮助他们 。体 验残 疾人在 生活 中的 实 性 的思维活动 ,以增强教学 的穰 染力。 际困难 ; ( 2 ) 懂得 自己对社 会有 一定 的 教 育 家 苏霍 姆 林 斯 基 曾说 : “ 人 的 。我们 在思 责任 ,懂得对 弱势 群体 的关 心。教学 这 文明最精细 的表现在情 感里。 课题 时 ,我让 学 生进 行模拟残疾 人 的 品教 学中认 识到 ,认 识 的发 展 不能代 替 活动 ,体验 一下 残 疾人 的生 活。我把 学 情感 的发展 ,因为人对 某种 价值 的认 同 , 生分成 若干组 ,让他 们 分别进行 不 同的 不仅是认知所 及,而且 是情感所致 。 < 品 模拟 活动 ,可 以是 用拐 杖走 路 。但腿 不 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指出新课程的基本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模式探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学模式探讨【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趣味性教学活动、游戏化教学、以及故事、漫画等形式的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
角色扮演和互动游戏、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被讨论到。
结论指出,趣味性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应该结合各种趣味性教学方法创造多样化的课堂环境,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兴趣。
这些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趣味性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游戏化教学、故事漫画、角色扮演、互动游戏、音乐舞蹈、提高学习效果、多样化课堂环境、实用性与趣味性结合。
1. 引言1.1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优秀的道德榜样,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出良好的品德素养。
品德与社会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
通过学习社会文化知识和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也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应该重视和加强这一课程的教学。
1.2 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意义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当中。
通过趣味性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趣味性教学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更加密切的互动关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和引导。
趣味性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提高小学生品德课学习兴趣的策略
提高小学生品德课学习兴趣的策略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
”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实效。
在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探索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受到情感的体验和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品质。
一、创设情境,在课堂生动起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而且是学生扩大视野、拓宽思路、集中注意力以及接受美的熏陶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我的品德课上,总是精心设计导入部分,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消化,吸收思品知识,发展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故事大比拼”、“播放乐曲”等,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中开始我们的品德课。
教学《风》(人教版一年级第二册),我以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引入,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风”的不同感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风”的特点有更多的了解。
此时,学生们反应特别积极,畅所欲言。
我抓住这个契机导入新课,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链接生活,让品德课亲切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
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我努力让教学内容和形式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教学《我背上了小书包》,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上学的乐趣,我采用了情境再现法,再现生活情境: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熟悉学校,美丽的文化墙,宜人的桂花香,亲切的老师,带领学生再现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孩子们爱上学校,爱上老师,爱上轻松愉快的品德课。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道德与社会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概要:1. 出色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足利用多媒体设施和课程资源。
3.教师的语言要富裕风趣感和色彩。
4.将竞争体制引入讲堂。
5.擅长运用鼓舞方式。
6.让学生试试,体验成功。
重点字:活跃氛围适合利用掌握尺度感情赔偿心灵调整尝试体验正文:我们常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我国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兴趣是各项活动的内驱力。
但是在现行的小学道德与社会教课中发现,大多数同学对道德课感觉无聊、无聊,上课成了对付差事。
这类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老师造成的。
因为道德课长久以来不像语文,数学,英语那样被人重视,加上重申学生接受,着重抓知识点,却把一些应有的教课过程省略了,变为了“填鸭”式教课,学生自然不肯意学习。
而学生呢,觉的不是陈词滥调,就是夸夸而谈,与自己毫没关系,根本听不进去,致使失掉了学习兴趣。
那么,如何培育学生学习兴趣呢?依据平常在工作中的点滴累积,我认为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采纳举措:一、出色的导入能够激倡始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秀的初步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在设计导入时,既要和讲堂内容密切连接,又要使学生感觉新意和活力。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设计辽海版道德与社会《成功在于合作》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式,让每个小组同学将纸团从窄口瓶中拉出,看哪组同学的速度最快,为了能够拿到第一,同学们都你追我赶的拉绳索,但是纸团被堵在了瓶口。
只有一个组的同学是一个接一个的往外拉,最后是第一名。
做完了游戏再让同学说一说为何没有拿到第一,拿到第一的小组是怎么做的,学生很快就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这样的导入,不单与本课的内容密切有关,并且活跃了氛围,使学生以饱满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充足利用多媒体设施和课程资源多媒体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大调换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觉,让他们充足享受画面美,听觉美。
让兴趣点亮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让兴趣点亮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摘要: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活动中,并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反之,如果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毫无兴趣,那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本文认为作为品德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生兴趣;教学强烈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设计巧妙导语,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在课堂初始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使他们产生耳目一新之感,从而主动参与求知活动。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活动和故事,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一年龄特点,通过录音、故事、游戏、漫画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导入新知识,以渲染学习气氛,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活跃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素养。
例如,在教学《放飞和平鸽》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和平鸽的故事”,并在课堂上娓娓道来,让学生明白和平鸽的象征意义,通过故事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颜色亮丽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江山如此多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图片,如:九寨沟、杭州西湖、桂林山水、黄山风貌等,尤其是学校当地的名胜古迹,让学生在欣赏祖国美景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品社教学
浅谈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品社教学摘要:为让学生积极参与品德与社会教学,教师要从学生思想认识的实际出发,结合身边的事例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不仅强调课内参与,还要积极倡导课外实践,让学生发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摆脱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关键词:品社教学;激发情感;兴趣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情感。
要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不仅要强调课内参与,还要积极倡导课外实践。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情感1.创设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往往具有激发作用。
为了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境,制造有关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积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灾害无情人有情》一课时,边播放“5.12”汶川大地震的片断,边充满激情地解说:“在灾害面前,我们手拉手,心连心,拧成一股绳,战胜灾难……。
望,救援队为灾区输送物资;瞧,一个个战士紧急抢救灾民;看,护卫学生的英雄教师谭千秋,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教师以饱满的激情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情感。
2.直观教学品社课有些内容可以进行直观教学,如通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幻灯及实物等直观演示、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齐心真好》,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一根一根地折小木棍,再一把一把地折,从直观演示中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只有齐心团结起来力量才大。
这样的直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明白道理。
《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论文
《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摘要:《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对学生施行德育教育的综合性学科。
古人云“学有余力,则从文”,先学做人再做事,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
教育的第一目的就是育人。
广大教师应该对这一学科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把它看成一门知识性的课程,更是教育人的课程。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本文将做具体讨论。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激发;学习兴趣《品德与社会》这门课在学生的生活中乃至一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门课的学习当中来,借以此课结合生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但是,目前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知识性教学使大部分小学生觉得上品德课太无味,学生们既不感兴趣,也不重视这门课。
教学的内容固然很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方法才能为教学内容服务。
心理学上说,兴趣是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只有当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动机之后,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心理学认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能够激发、维持某项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力。
所以说,要想上好这门课,要想使学生品德高尚,那教师就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学习动机,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生活激趣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以形象思维为主,自制力较弱。
而生活是学生思想的源泉之地,通过生活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事物。
所以,教师的教学一定要联系生活,以小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孩子对生活的认知规律,以现实生活作为这门课广阔的课程资源,力图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感悟和分析。
教材中,我们遇到的很多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向孩子们展示他们在日常中常见的问题和遇到的现象等等。
例如,教师可以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来说明“严肃的真理”,我想这要比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更易让孩子们接受;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用简单而有趣的故事讲解出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学习动机,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又充满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学起来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那么,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呢?尤其针对农村的教学有何途径?我认为,在教学实际中应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与教材中的孩子一起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和烦恼,学会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与教材中的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一、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保持最佳状态的关键,它可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识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把所学归于生活,就必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加强教学的感染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游戏、猜谜、看录像、听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使他们在课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
因此,导入课文的环节很关键,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么后边的课上起来也就顺利了。
我们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
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学生通过直接体验班规的制定,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改正,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无形中悄然形成。
这样创设了适宜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教师要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情境中诱发学生探究性的思维活动,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文明最精细的表现在情感里。
”我们在思品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因为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同,不仅是认知所及,而且是情感所致。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
学生通过这些假设,体会到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是多么重要。
另外,我又选择跟我们生活最贴近的学校做为重点,通过播放保安员的话,既让同学感受到了这些工作人员的辛苦,也让他们对照以往的生活习惯,在感情上上升了一个层次。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每个行业的不易和存在的必要性,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提升。
三、联系实际,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对于学生来说,探讨和把握获得科学结果的方法和途径,往往比学习和记忆知识结论更有价值。
他们在向未知和疑问的探讨研究过程中,经常是需要经历和体验失败的。
但是,重要的是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正如杜威所说:“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要培养对社会有益和有用的习惯,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做动作教儿童游泳。
”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注重儿童自身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如《学校生活有规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①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②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③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等学校规则内化。
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孩子们说说平时经常玩哪些游戏?每次都玩得开心吗?这些游戏分别都有哪些规矩?
如果碰到个别人不守规矩,大家会怎么样?请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然后,我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究、讨论。
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必须共同遵守,否则,游戏就不能进行下去。
同样,人们在共同的活动中也有规则。
如:公共交通的规则,体育比赛的规则,娱乐活动的规则等。
这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
不遵守这些规则,公共交通、体育比赛、娱乐活动、公共财物会怎么样?学生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得出:没有规则,生活就会非常麻烦。
总之,《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已经不能单以说教为手段,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