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解决主要问题

1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凝集起来的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者,未成年人代表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对健全学生人格举足轻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它不仅是学校德育容的基础,更是中小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点。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应试为目的,片面追求考试得高分;围绕考试构建教育体系,安排教学容,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偏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学方法则是频繁考试,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在分数高压下,学生负担过重,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力求改变这种状况,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尤其是今天,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环境的日益凸现,各种思想文化潮流间的相互激荡愈演愈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文明礼貌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2、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谈心、观察,发现单亲学生人格不健全的原因及道德素养不高的原因;

(2)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部分学生道德素养不高的原因;

(3)通过个案研究,寻求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对策和养成健全人格的方法;(4)通过开展心理咨询、一帮一帮教结对、美德教育等有意义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人格。

二、本课题在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外统一研究领域的与趋势分析

新加坡是学校道德教育开展比较好的国家。1990年通过了为全体国民认同的“五大共同价值观”:一是国家至上,社会为先。二是家庭为根,社会为本。三是关怀扶持,同舟共济。四是求同存异,协商共识。五是种族和谐,宽容。十分注重国民的“国家意识教育”,大力弘扬“敬业乐群、勤劳进取、廉洁奉公、讲效”的新加坡精神。培养“新加坡人”是新加坡国家意识教育的核心。

国在推行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始终把传统文化和儒家伦理作为载体来铸造国精神。他们把这种传统的在精神转化为本民族服务的动力源泉。他们主把“弘益人间”作为教育理念,振奋民族精神。因此,不但培养了一代精忠报国的有文化的国人,而且为国的崛起和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之,强调民族传统,注重民族精神教育的国家,道德教育就有成就。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已经成为世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核心,并在国际事务的许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和反映。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呢?所谓民族精神教育,就是确立民族自尊习和自立自强的意识,培养民族的自尊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而言是一种激民国民向上的动力源,是人类群体间一种强大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

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民族灵魂、精神支柱,是我们富国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

学校道德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本国青少年的民族精神,并将民族精神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灵魂。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设有哪些突破

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德育,就应该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培养真正富

有中国民族传统观念和精神的新一代中国人。因此建立完整的德育体系已迫

在眉睫。"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非常优秀的。但这种传统文化也造成了我

们缺少独立、缺少自主的个性,从而产生了人格缺陷。例如我们教育孩子会

说'不要这样、应该这样',这就打击了孩子的自主意识,而国外则不同。"讲座中,沪生引用古今中外的事例告诉大家,在构成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中,首

先就是一个人应该有独立的个性特点和自主意识,要实事,树立自信心,唯

实、唯真而不唯上,这种人格与金钱、权力没有关系,与文化教养也没有直

接关系。

健全的人格还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树立责任意识,而诚实是责任

中最优秀的品质;二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勇气,只要不违背道德,就

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要怕"出头的椽子先烂";三是要有健康的心态,

一个人的出身和职位不能选择,但心态可以选择,要有宽容的精神,对生活

要有积极的心态,做什么事都要充满激情和热情;四是要有合作精神,父母

应该教育孩子怎样和别人打交道、怎样与人合作。同时,自律、自制是人格

的基石,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能因一时冲动而铸

成大错。

预计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在学习活动中主发展健全人格

2、在师生人格濡化中发展健全人格

3、用激励赏识发展健全的人格

三、研究依据

“中华美德教育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研究”,是指立足于我校的校情,充分利用我校既有的师生资源、财力、物力资源,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培养初中阶段学生养成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应对行为而展开的研究。它要回答的是初中教师如何着力培养初中生养成教育并如何收到成效的问题。

理论依据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教育、《教育学》、《心理学》、《新

课程理念解读》。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成功的教育应该为学生的四十岁负责。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那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就应该也可以为学生的四十岁负责。因此,我们提出了“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管理目标,“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育人目标,为的就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格健全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课题研究容

(一)、深入持久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1、把爱国主义放在学校德育首位,有规划、有目标、有重点、有步骤,精心组织,务实求效。2、开展爱国主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一种炽热的爱国体验。3、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艰苦创业能力。1、用活动和制度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2、营造良好的艰苦奋斗的氛围,引导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1、形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规学生道德行为。2、多方配合,创设学生行为养成的宽松氛围。

实施方案

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班队团队活动、经验交流总结等。

五、课题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渗透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

5、自律的原则。

6、真诚的原则

7、示性原则。

注重传统美德教育营造和谐成长氛围

“中华传统美德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主体教育模式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已进入21世纪,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现代文明,不断地解脱着人在自然界的种种劳役,把人诱入了一个以技术为本的世界。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来说,工业文明也好,网络技术也罢,都是“双刃剑”。市场强烈呼吁着平等互利的交换,却带来了人际关系的冷漠,网络使人获得了全球性的信息,却丢失了身边的交流。不少教师感到:现在很难走近学生;学生对教师也往往是敬而远之;学生之间缺乏信任感;更多的家长则是为如何和孩子沟通而苦恼。这种人际关系的冷漠、淡化,既有碍和谐教育模式的建构,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不符合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而融融仁爱心,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同情人、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很有特色的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

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如何通过民族精神的教育,使中华美德得以继承?如何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便是我们通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参加了省教育学会中华传统道德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小学中华美德主体教育模式建构研究》课题研究,并将子课题确定为《中华传统美德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主体教育模式研究》。该课题经总课题组批准,于2001年6月开始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及其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身践行、自己体验中,继承中华美德,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处,以弥补工业文明、网络技术带给我们的缺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使他们身心愉悦地健康成长。

二)研究意义:

1、是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

种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与时俱进,

不断走向兴盛繁荣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

延续不断,生生不息,成为没有发生过断裂的社会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进

步、自强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一种

源源流长,一以贯之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团结统一的文化纽带与

精神支柱。而这种民族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传统美德和高尚品格,都是由众多

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用自己闪光的思想和行动来塑造和形成的,并在历史的演进

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当今的青少年是未来的开拓者,但开拓者首先必须是一个

优良传统的继承者,没有继承作基础,开拓进取就无从谈起。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

中华美德教育,并让学生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注重知行

统一,就显得十分重要。

2、是实现和谐教育的需要

和谐教育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创造教育一样,都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从和谐教育的规定性出发,其概念可以界定为:和谐教育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调节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而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学校教育效果的高低和成败与学校教育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的状况高度相关。其中,尤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实施和谐教育必须协调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建构成“目标一致,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的良好教育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心中有他人以及关心他人的意识,自理、自主的生活能力,首先发端并生长于家庭教育之中。因此,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为主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关系的和谐,是实

施和谐教育的基础。

3、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于人格的形成,目前认为,先天的遗传素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是日后人格发展的前提,但人格的发育和最终形成,则更多地取决于后天的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也就是说,有赖于个人的社会实践。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起主要作用,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这就像优良的种子只有在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下才能茁壮成长一样,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毛病,都会妨碍小苗的成长。当家庭气氛紧、师生关系不和,同伴之间相互戒备时,就有可能造成人格发育的偏离,出现各种各样的人格障碍,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什么是全面发展的人?按照马克思主义对全面发展的人的论断,他们应该是“会做一切工作的人”“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高度文明的人”。就其主要包括的容讲,大致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容,是从事一切活动的身心基础。(2)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涵的另一重要容。是人作为改造社会、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所必备的条件,也是人所特有的能动创造性。(3)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发展。包括个人同他人的关系,个人同社会的关系,个人同自然生态的关系等。因此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仅要重视人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文化素质,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那些随着时代变迁仍能积攒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并能有效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个体身上得以体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做人、成才打好基础,正是本子课题研究的意义之所在。

三、题课研究的基本容

1、中华美德与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2、中华美德与亲密生生关系建立的研究

3、中华美德与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研究

四、课题实施的几个阶段

(一)2000年11月至2001年6月立题阶段

子课题负责人向总课题组申请子课题的总体设计,组建子课题研究小组

(二)2001年6月至2001年12月研制方案学习研讨阶段

1、确立研究容及实施计划,组织中心组成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系统论的基本原理,现代教学论有关建构学生主体的理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和中华传统道德的有关论述,并对学生人际关系现状进行调查。

2、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一由67个题目组成的问卷,问题涉及学生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以及亲子关系的方方面面。我们将设计好的问卷在初二年级三个班中进行了调查,共有153名学生参加了调查,有效问卷124。通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如下调查结果:

1、绝大部分同学在人际交往中没有太大障碍和困难,尤其是生生交往

2、在交往的容和质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容上讲,不少同学的交往只局限于大家在一起

玩玩,在相互合作,帮助别人排忧解难方面明显不足;从质量上讲,浅层次交往较多,深层次交往较少,同学之间还缺乏一种信任感。

3、在师生关系上,许多学生对教师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4、在家庭中,大部分同学还不懂得关心体贴父母。

(三)2001年12月至2004年7月研究阶段

根据研究容和调查结果,在研究阶段我们重点突出了“仁爱”“团结”“尊师”“孝悌”“交友”“诚信”等方面的教育。重点抓了“学习明理”、“活动体验”、“感悟践行”等教育环节。

一)学习明理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延传至今的结晶,是“中华根”“民族魂”。为让学生知晓中华民族在为人、处事、修身等方面的传统美德,在这一教育环节我们以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为抓手,师生共同寻好书、读好书、找美德,让教师和学生“与书交友,与大师对话”,读书心得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说古论今,发掘“爱班级、爱学校、爱自己、爱父母、爱”的种种理由,并汇编“五爱箴言”“韶华心露”,在校园传阅、欣赏、形成浓浓“爱”的氛围,让学生们从爱自己身边的人和物中去萌发真正的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将传统美德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做四有新人。

二)活动体验

在这一教育环节我们以“尊重”、“关爱”“分享”为关键词设计系列教育活动。

尊师重教是中华传统美德,教师之所以值得尊敬,是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美好的心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造就着祖国需要的人才;教师是人梯,把学生逐步引入知识的宝库、思想的殿堂和科学的高峰。教师是春蚕、红烛,为国家和民族的昌盛耗尽心血。今天我们强调尊师,首先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但是我们在强调尊师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师重教不等于师道尊严。调查中为什么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就是因为部分教师还没有放下教师的架子,总是高高在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学生,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忽视了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未成年人。作为教师,我们应把微笑献给学生,把欢乐和自由还给学生,把成功的喜悦带给学生。为建立一种平等、、关爱的新型师生关系,围绕相互尊重这一教育主题,设计了如下活动:

1、在教师中征集“我最欣赏的教育格言”。以期刊的形式编发给教师,让教师们互相学习、

交流、互相勉励,从优秀的教育格言中汲取养料和智慧,加速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以泽益于学生健康成长。

2、“老师----我有话对你说”活动

开展“假如我是老师”的征文活动;对教师形象的评价活动,在活动中从教师的衣着、言谈、教学方式等方面向学生展开了调查,从反馈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学生们对老师敬而远之的原因:

a.教师的育人观念有待更新。

b.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了解有待加强。

c.学生与教师平等、融洽相互的人际观,需进一步明确。

3、“我们一起走过”记一件师生之间在教育教学及各种活动中难忘的事。

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苦与乐。让教师体验学生的纯真与可爱。

仁爱,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孔子说,“仁者爱人”仁的根本在于爱人、爱民,这是人性的本质,是人与动物的分界线。仁爱包括善良、仁慈、人道、利他主义等,其核心容就是对人同情、关怀、爱护和帮助。而这种仁爱之心,对当今的中学生来说是十分缺乏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在交往中,真正意义上的互助互爱,互相关心不够。为此,我们开展了“播种友谊团结共进”系列活动,如“重阳节登山”、“做个快乐的少年”、“撒播友谊的种子”、“拥有一个快乐的集体”、“团结是飞向成功的翅膀”、“让我们携手前进”等。

中国传统家庭是以孝悌来维系的。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孝道”,认为“忠臣必出

孝悌之家”。几千年来,孝敬父母思想冶了许多杰出人物,熏着中华民族的子后

代。父母给以了我们自然的生命,也给以了我们社会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在孕育、

哺育、养育和教育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都经历过千心万苦甚至种

种磨难。古彦语说得好:“谁言

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热爱和报答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但我们的孩子往往既无孝敬父母之心,也无顺从父母教诲之意,甚至对父母的教育抵触很大。是孩子不理解父母?还是父母不了解孩子?为进一步加强亲子沟通,我们设计了“小鬼当家”教育活动。每年的寒暑假,我们在学生中开展当好父母的好帮手活动,并把当家体会记录下来进行交;我们还以“如何与孩子交流”为题进行系列家长学校讲座,并进行了家教论文的再机征辑和评选活动,将优秀的家教论文汇编成册,作为家长学校的学习交流材料,让家长们共同探讨走进孩子心灵的佳法良方。

三)感悟践行

如果说没有认识的教育是缺乏理性和说服力的教育,没有活动体验的教育是

缺乏感情基础的教育,那么没有感悟践行的教育则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因此在这

一教育环节,我们主要是在学生明理、体验的同时进行感悟,把外在的东西化为

自己的做人准则并附注行动。如:开展“献心”系列活动

1.对社会献爱心

a.2002年向社会捐款2290元,衣物1000件,到敬老院、福利院、社区做好事做宣传共376次。

b.在和老区金寨县铁冲乡中学的手拉手活动中,我们的学生把省下的零用钱,用来买了几百件学习用品,送到了老区同学的手中。每年捐款4千多元,捐物数千件,资助20位贫困生完成初中或高中学业。

c.利用节假日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给老人过生日,为他们表演节目。到社会福利院看

望那里的孩子,并给他们带去礼物。

d.全校为市骨髓库捐款

e.校红十字会会员上街进行义务宣传。

2.对同学献关心

a.在学习中,我校各班都建有一帮一的对子,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竞赛”充分体现各班不同的学习氛围和班级特色。

b.在生活上,我校开展了“有困难来找我吧”!的主题班会。班会上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成长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疑惑,同学们开展讨论,场面非常热烈,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心中积存很久的疑虑被打消了,在诚恳的氛围里,同学之间的友情加深了。

c.我校的广播站常常收到很多情节感人的文章,以表达对某位同学帮助的感激之情。他们会在适当的时间、配上抒情的音乐,把文章读给大家听。这样的行为使得我校乐于助的氛围越来越浓。

d.由校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大队部发起,全校师生参加的资助家庭困难和生重病学生的活动,两次捐款达万元。

3.对集体献热心

a.开展“我为学校献计献策”、“我为班级献计献策”的活动。

b.“校园卫士”活动:设立“学生护校岗”和“校园卫士志愿者”队伍,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校园卫士志愿者”们从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和校园环境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午,他们集体清理校园死角,课间和课后他们分散在校园的各处,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通过他们的努力,学生们不再在校园乱吃零食,乱丢果皮纸屑;通过他们的努力,同学们建立了团结、爱校的情感。而优秀“校园卫士”的评选与表彰,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做校园主人的光荣与责任。

c.利用每周三下午开展“红领巾爱校劳动”,主动打扫校园死角。

开展“共同分享”系列亲子活动

1.在每年的3·8节,要求孩子帮助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求妈妈给孩子讲一讲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还邀请母亲和孩子一起参加庆三八的主题班会

2.在父亲节、母亲节时要孩子们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父母,要求父母就孩子的生活问题做一次谈心。

3.寒暑假,我们要求学生当好父母的好帮手,争做邻里好少年,并将表现情况如实填表上交学校。

4.在6·1节、五·四青年节时,请父母给孩子写一封信,表达对孩子的无限深情和殷切期望。

5.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表彰大会和艺术节汇报演出,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共享成功的喜悦。

开展“诚信伴我行”活动

1.诚信大家谈。用晨会、班会开展教师谈诚信、家长谈诚信、学生谈诚信活动。

2.学校家委会以家长和孩子互讲诚信为题致全校家长一封信。

3.设立诚信考场。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学校均设立诚信考场。入做诚信考场须以

班级为单位向学生处提出申请,批准后全班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向全体学生宣誓方可入做诚信考场参加考试。我们借助这一形式,注重了过程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2004年7月至2004年9月总结、揭题

撰写揭题报告

五、课题的成果与成效

1、尊重、关爱、、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和巩固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尊师爱生、互助仁爱等中华传统美德贯穿于教风和学风之中,使教师形成了这样一些共同的信念:“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获得成功。”“我们要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学生好似片片绿叶,我们要满怀深情地呵护每一片绿叶,甚至是有斑点的绿叶。”提出了全体教师应共同遵守的教育原则,如“关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尊敬家长,让每一位家长都感到满意;善待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成功。”从而使教师倍加尊重、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与学生交朋友。宁燕老师说:“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到: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需先从老师做起!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需要,应该用心灵与心灵的贴近去赢得学生的信任,用满怀深情的呵护、真诚由衷的欣赏、设身处地的理解去架起师生间融洽关系的桥梁!”同时,我们也要求学生善待教师,自觉营造尊敬教师的风尚,做一个尊重老师的劳动、对老师有礼貌和虚心听从老师教导的文明学生。在我校开展的我喜欢班级的十条理由中,有许多同学这样写道:“班级就像花圃,老师就是那辛勤的园丁。我们就是这刚刚发芽的苗儿,我们不知疲倦的吮吸着露珠,向着茁壮成长。“老师在我们失败时安慰我们,在我们成功后鼓励我们,因此我更爱我的班级”……从这些质朴的语言里不难发现:孩子们在和教师的交往中彼此间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诚信教育成果显著

通过“诚信大家谈”活动,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是人格魅力的所在,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才会有更多的知心朋友。讲诚信需

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要不断的和各种私心杂念作斗争,许多学生在“诚信考场心得”中这样写道:“诚信考场,对我们是个挑战,但我们胜利了!”、“我被排到诚信考场,我感到无尚光荣,更感到庄严而神圣……”、“我们会铭记这次无监考的考试,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提醒、督促自己,保持诚信美德……”,王珊珊同学在“体验无人监考”一文中说:“突然,有一题令我拿白定主意,看一看A项也对,C项也没什么错,这一题就是2分啊!要是在平时小测验,也许我可以随便猜一个,或前后商量商量,实在不行只好左右瞟几眼。可这是期终考试,2分不知要差多少名。前后商量那无疑是痴人说梦,我脑子里一会儿是红红的分数,一会儿是家长的激励,一会儿是同学们的议论…….也许左右瞟一眼未必是难事,也不一定有人发现,但我们在申请诚信考场时就庄严宣誓,决不违反考纪,当我们光荣担此重任时,不是在全校表了态,对良心发了誓吗?诚信,诚信,不是一句空话。想到此处我仔细对比了一下,果断地选择了一项,这意味着我在分数与诚信在做出了选择。”“我们会铭记这次诚信考试,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时刻提醒、督促自己,保持诚信美德…….”这是同学们对自己做人的要求。

3、亲子关系进一步融洽

通过开展孩子与父母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亲子活动,让父母与孩子共交流、共游戏、同欢乐,在活动中,家长们说得最多的话说就是“我没想到,我的孩子尽然那么的体贴我们”,“我的孩子是如此可爱!”,“我的孩子懂事了”……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在了解的基础上得到了改善,当孩子手捧父母来信时,从字里行间知道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读懂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当家长收到孩子的礼物,分享由孩子的劳动带来的喜悦时,他们终于明白我的孩子长大了,从而能用一种比较客观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孩子们渐渐学会尊重父母、尊敬长辈,学会体贴、关心他人。

中华美德教育研究,对青少年个人成长来说,是奠定其做人基础——道德品质的建设;对国家对民族发展来说,是培养其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将在“十??五”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使中华美德代代相传。

(完整word版)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迪 摘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健全人格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定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将自己心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享受生活。(2)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发展、进步,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社会、家庭造成的压力,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孤独,自卑。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和时间、空间,努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坚信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分析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1、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

教育研究 论文开题报告

基于MOOC环境下的网络学习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 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MOOC,即“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国内亦有人将MOOC译为“慕课”。“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知识的人,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它既是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也代表着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过去两年来国际高等教育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也是IT技术市场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在国内,北大和清华于2013年5月加入了edX(MOOC平台供应商,Harvard & MIT联合举办的一个非营利机构),复旦和上海交大于2013年7月加入了Coursera(MOOC平台供应商,Stanford两位教授办的一家公司)。为了体验多样化平台,北大于2013年9月也加入了Coursera。“MOOC”这一网络技术将会给高等教育带来新的机遇、挑战和冲击。在影响高等教育的同时,MOOC作为一种网络学习方式,对大学生的学习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自主学习是指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完成知识的学习,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同时,自主学习因人而异,因学习方式而异,因学习目标而异,基于MOOC环境下的网络学习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阐述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与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分析基于MOOC环境下的网络学习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这对于探讨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现状 1、有关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研究 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又称为慕课,是一种针对大众人群的在线课堂,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它能为广大学生提供更高质、高效、便利的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是一种新的教育、学习模式,是对高等教育的新挑战。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将是未来几年世界上知名大学需要重点建设的课程。同时,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闯入人们的视野,给互联网产业及在线学习、高等教育带来巨大影响。斯坦福大学校长将其比作教育史上“一场数字海啸”,《纽约时报》作者Laura Pappano将2012年称为“MOOC元年”。 目前,关于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MOOC的快速发展及原因 MOOC的理念是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送到世界各个角落,它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发展十年的质性蜕变,不仅提供免费的优质资源,还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展示了与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结合的种种可能。正因如此,在过去的几年中慕课才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这一类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慕课的发展状况以及它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 (2)MOOC环境三个平台(Coursera、edX、Udacity) MOOC起源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和学习连接主义的思潮,现在已经有很多网站在提供MOOC了,而在以后,这样的网站还会越来越多。不过,Coursera、edX和Udacity却是

教育语文教学的开题报告

教育语文教学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1、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的需要。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处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学生特点的需求。现在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吃等食,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在语文学习中,老师讲学生记,有的甚至于像背常识科一样的死记硬背,分析、想象、创造能力得不到有力的培养,在学习中仍然是被动的“让我学”,学生学习很累有收获少,对语文的兴趣慢慢减少,有的甚至厌学。 3、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单一的、教学效果明显的现状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首先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是有的教师仍就没有改变理念,在教学中仍然是以讲授为主,备课、授课很累却事半功倍。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的研究重在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生活,并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引起思考,从而培养不迷信权威、不盲从成见的探索精神。让语文课堂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热烈的气氛。三、理论假设教师讲得清楚,学生不一定学的明白,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外塑”的作用,不是坚定性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发展,所以要改变“灌输式”,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之一,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是时代的需要,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丰富的人类文化沉淀的和广阔的社会视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探究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经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回报。四、课题实验准备 (一)、组织准备 1、围绕课题内容,按照科研要求,将课题组成员分工,具体实施,系统研究; 2、明确实验班,对照班; 3、按照整体实验的要求,纳入学校教学的整体系统,是本课题成为 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思想准备 1、在观念上,抛弃旧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质。 2、在资料上,尽可能地搜集、学习和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 3、在目标上,着力学习教学法、教育学、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以便为课题实验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课题论证的条件 1、从过去的实践看,我们以为本课题的实验做了大量的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从学校的发展战略看,“科研兴校”是我

德育工作论文 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德育工作论文浅谈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 与培养 关于人才的培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个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复杂的社会情况交叉影响,独生子女大量产生,加之腐朽,陈旧观念的影响,人们在重视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同时,不当的观念、不当的做法依然存在。而今少数青少年的自私自利,孤僻冷漠,自负浮躁,懦弱胆怯,骄横粗暴等毛病,都是人格缺陷。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王玉凤研究员介绍: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和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如浙江省的一个高中生用榔头砸死自己的母亲,并从容处理母亲的尸体。本地也曾出现某校高中生杀死班主任之妻、杀害班主任之事件……面对学生如此惊人之举,我们不得不反思,到了高度重视健全人格教育的时候了。 ;;其实,某些孩子的缺点,比如自私冷漠、惟我独尊、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嫉妒心理太强、想办法让别的同学受到批评,自己以此为乐等,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即:“人格障碍”。这种人缺乏调节情感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能力,缺乏对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将来成为次品;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健康将来成为废品;一个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没有好的品行,经来会成为危险品,对社会将构成潜在的威胁。所以,高度重视健全的人格教育,培养出能够担当起时代中人的国家栋梁,健全的人格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 ;;基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包括以下内容:1、要有博大的爱心,它包括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同情心等。2、要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3、了解自我、结纳自我、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4、心地善良,接纳他人,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5、有独立自主意识,不依赖他人。6、不迷信、讲科学、有创新精神。 健全的人格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那么如何对他们进行健全人格教育和培养呢? 一、;;;教师的博爱是实施人格培养的基础 1、确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要去感受和经历的事情,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人格的界定是“个人的心理面貌或心理格局,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从这个定义出发,人格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人格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遗传、学习、文化生活、自我意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何谓健康人格呢?台湾师范大学贾馥茗教授认为,“所谓健康人格,是能够正视环境与个人的责任,因而对自身、别人或所居住的环境,能做正确的适应。”也就是说,健康人格的核心是积极的社会适应性。作为一个具有良好适应性的理想人格,应从个体对人对事,对内对外两方面来抽象其人格结构,建构适应性系统。 著名的新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埃里·克弗洛姆认为:人格既有“稳定”的属性,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会随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美国精神分析学家阿博拉姆·卡丁纳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产物;人格是在人际情景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因此,营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愉快的校园文化,班级氛围,建设先进的班级文化,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人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始终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接触到的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通过观察、模仿等学习,以及外部对人的行为的认可与否定,人格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就逐渐成熟起来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反映出的人格缺陷及现代人所必须的健康人格的要求,把人格教育融入一种班级精神之中,并以此作为载体,使人格教育时时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目的。 现在的高中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受到大人们过度的保护,过分的宠爱,再加上他们学业成绩优秀,受到老师的喜欢。久而久之,在他们身上出现了一些人格失落现象。有的学生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老子天下第一”,优越感特强,虚荣狂妄;有的学生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考虑成绩一不理想,恨不得寻死觅活;有的学生懒惰成性,被子不叠,鞋袜不洗,每到放假大包小包往家里拖脏衣服,让父母代劳。有的学生对集体漠不关心,对他人冷漠,嫉妒心强,缺少为他人服务,助人为乐的热情并且在当前学习生活中有孤独感,觉得学习压力特重,有厌学情绪,对考试过分紧张,经常心烦意乱,莫名其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

教育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格式介绍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的格式: 《》课题,是XX职教中心专业部中报学校的校木教研课题,经学校 批准,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学校汇报如下:一、木课题选题的依据 写清木课题研究的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二、木课题研究的条件写清本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一是写清背景条件;二是写清基 础条件(从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进行说明); 三、木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四、木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般采用的有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六、木课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公开发表 七、木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准备阶段:什么时间课题中报、收集资料、制订课题研究计划、 学习相关。 2、实施阶段:什么时间开题、执行计划、开展研究、收集、整理课 题各项活动的资料、及时提炼成研究成果、上报学校。 3、总结阶段:什么时间总结各项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八、木课题组成员分工,即组织机构。 拓展知识:范文 1、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⑵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认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M)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⑸为完成课题己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及解决的措施;⑺主要参考文献。 2、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3、撰写开题报告有什么意义。 ⑴撰写开题报告,作为多层次科研工作的第一个写作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因为:①通过它,开题者可以把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理解程度和准备工作情况加以整理、概括,以便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步骤、方法、措施、进度、条件等得到更明确的表达。②通过它,开题者可以为评审者提供一种较为确定的开题依据。言而无文,其行不远,以书面开题报告取代昔日广为运用的口头开题报告形式,无疑要切实可靠得多。③如果开题一旦被批准,课题得以正式确立,则还可以通过它,对立题后的研究工作发生直接的影响:或者作为课题研究工作展开时的一种暂时性指导;或者作为课题修正时的重要依据等。④科研开题报告是选题阶段的主要文

第三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引言 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事业有成,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于是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 这个故事生动地向我们说明,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人格起着近乎决定性作用。人格是人的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心理卫生学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而幸福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人类自身的人格健康状况,而且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一种力量。人格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包含着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而人格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对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寻找通向健全人格之路、塑造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人格是人的心理行为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如何面对外界的刺激以及反应的方向、速度和程度。进一步说,人格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以及社会适应状况。因此,重视人格的整合与塑造,既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又是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一节人格概述 一、人格及其构成 人格也称作个性(personality),词源来自拉丁文persona——面具。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的独特结合构成的整体。人格(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个性表现也是千差万别。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这些心理特征可以通过心理测验来了解和认识。 1、气质是人格的先天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提到气质,就和风度、气度联系起来。在评价某某人的言谈举止时,都会自然地用到“气质”。其实,这里所评价的气质,准确地说,应该是气度。从心理学上谈气质,更多的是指人的脾气、秉性。“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上。气质的生理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在人的人格结构中居于基础地位,它能使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气质是构成人格的重要部分,由于人的气质类型不同,其行为表现的特点就会有差异,甚至是明显的差异。 关于气质类型的学说,最有影响力的是“体液说”。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分别产生于心脏、脑、肝和胃,以每个人所占优势的体液为主导,构成的四种气质类型即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每种气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 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下面是搜集的教育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例,供大家阅读参考。 :学生文学修养和创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生文学修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鉴赏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学校教育”侧重于农村学校品德和行为教育。 本研究主要从语文教师修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师文学修养与作文教学的研究》(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中学语文课题组)、《论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秋实)。这类研究是针对语文教师的研究,以提高学生作文成绩为归宿点,忽略了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是应试教育的附属品。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如《语文教师功利思想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影响》( 项成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马龙)这类研究虽然关注了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没有着眼于对

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没有起到本质性的推动教育发展作用。 面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现状,应试教育的后遗症日渐凸显,学生求知欲日渐衰退,行为涣散,道德素质低下。家庭、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使农村学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课题研究意义在于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为突破口,继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农村学校提供技术支持。 1、在新形势下,对处在低谷的农村学校教育提供有效的发展策略,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不断完善新课程写作教学理论,摸索科学、高效的写作教学之路,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农村学生文学写作水平不高,少量的书籍阅读,非常低劣的文学素养状态。 1、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做人与文学的有机统一,即通过教师有意识引领带动,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个性特长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学生在掌握优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较高的文化修养的情况下,提升了学校品位,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 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今天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 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 迎接“丢脸” 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这样的教育特别应该从小学生抓起 从小培养孩子们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因为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 他们从小在爷爷、奶奶、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 生活在太阳底下 吸取着雨露阳光。唯我独尊 娇横跋扈 事事占上风。试想 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 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 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 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 经受不了打击 他们只会顺水推舟 不会逆水行舟。难怪我国每年都会出现因不能正确面对父母的教育而服毒身亡的 因同学的嘲笑而跳楼自杀的 因学习的压力而弃学逃亡流浪街头的 因羡慕而产生妒忌走上犯罪道路的……因此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对挫折的能力 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议家长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 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的压力莫过于来自家长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 莫过于学习分数的高低 成绩的好坏 莫过于与同学之间的争吵 意见的分歧 莫过于老师严厉的批评 同学的嘲笑……然而 一个在家被父母娇惯了的孩子怎能一下子承受得了这些压力呢 养成孩子自我教育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 了解自我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 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 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 找出与别人的差距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 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 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 正确的对待自己 与他人友好相处 更好的学习 勇敢的面对失败。特别是班级里的后进生 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 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 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 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面对这样的孩子 更加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了解自我 面对现实 找找原因之所在 在认清自己之后 以清醒的头脑 良好的心态 调节自我 战胜自我 树立信心。要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动力 迎接新的挑战。 2、用典型的事例进行自我能行的教育。人无完人 各有所长 各有所好 只要有信心 就会体现自我能行的价值。“相信自己 我并不比别人笨 别人能做到的事 我也能做到。”久而久之 孩子们从小懂得长处要发扬 短处要弥补 这样能促使自己健康成长。 3、亲近孩子 教其反思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言语难免有可能会伤害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 就不能正确面对 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 他们不善言表 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面对这样的孩子 家长要多开导他、启发他 鼓励他们自我检查、反思 使他了解自己的不足 认识自我的不对 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和误区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从小进行了解自我 认识自我 二 、遇到困难 学会解决

教研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指导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批准号: 学术顾问:XXX XXX 课题承担人:XXX 所在单位:XXX中学 2012年8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时间:2012年8月10日上午9时地点:XXX中学会议室参与人员:校长XXX、副校长XXX、教务主任XXX及XXX中学语文教研组老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语文新课改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新课程理念如雨后春笋,遍布语文教学百花园,语文课堂从此尝试力改一言堂、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广大语文教师从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社会舆论责难声中进入更新一层的学习、实践、总结。于不断深刻的反思中丰富着新课程改革之理念,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专家因此脱颖而出,他们以炽热的激情诠释着语文教学的理论、实践,书写着语文教学的华美篇章。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广大语文工作者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仍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有建树而具有实践性的成果仍不多,故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也鉴于目前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情势,我们课题组同仁觉得有必要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效率之一系列途径,构建师生之间知识的良性互动模式,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而尤为重要之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喜爱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在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科学组织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实验假设

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1

一、健全人格的含义 我们认为,大学生健全人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格健全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者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欢。 3、独立自尊。人格健全者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格独立,自信自尊。 4、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自我发展、 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缺陷及其调适 (一)悲观 悲观心态是一种不健康心理,对人尤其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大学生伤害极大,应引起大学生自身的重视。 如何调适、改变悲观,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呢?德国心理学家皮特·劳斯特提出了改变悲观、培养乐观的10种调适方法:1.越担惊受怕,就越易遭灾祸。 2.即使处境危难,也要寻找积极因素。 3.以幽默的态度来接受现实中的失败。 4.既不要被逆境困扰,也不要幻想出现奇迹,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全力以赴去争取胜利。 5.不管多么严峻的形势向你逼来,你也要努力去发现有利的条件。 6.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失望情绪的缓冲器。 7.你失败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 8.在你的闲暇时间,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 9.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 10.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了,那末你就应该相信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二)激惹 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遇事容易激动,有的大学生更容易冲动,引起激情。 为了克服激惹的缺点,心理学家提出以下几种调适的方法:

教育类的开题报告

教育类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那就是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是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xx期间我校开展的《发展小学生五自能力的实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怀,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随后进

行的子课题自主教学的初步探索,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课堂中,重点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从而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进程随之得到优化。这一系列研究为创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眼下,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小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通过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结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我们把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构建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优化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中的自主探究,指的是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创新精

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

第29卷第4期2008年8月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 f Hengy ang N o rmal U niv ersity N o.4V o l.29 A ug.2008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 李伟强,甘 超 (巢湖学院教育系,安徽巢湖 238000) 摘 要: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是指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结构中所有特质都得到健康、全面和协调的发展,具有结构性、标准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须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途径,着眼于心灵改造和品格建塑的人格教育。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人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8)04—0135—03 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发展一直是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也是教育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有专家预测,21世纪属于能承受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冲击的人格健全者[1]。通常所说的健全人格或健康人格、优良人格等,一般是对良好的人格发展状态的一种表述,如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人在品质上的完美程度和标准”[2],而很少涉及到其内容、结构等方面,从而给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和教育带来了难度。因此,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进行深入研究,培养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就必须明确健全人格的涵义,充分了解他们的人格发展的状况,从而实施有效的人格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将就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及其培养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该问题的未来更全面深入的探究有所裨益。 一、关于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涵义 对于什么是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或健康人格、优良人格,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健全人格是“能协调个体的内部关系的人格素质的心理层面”,是人“身心健康和潜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条件,不仅使个人生活得更快乐和幸福,而且使社会得到更多的和有价值的个人回报”,它“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充分的安全感”等一系列的指标,包含“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等一些要素[3-5]。简单来说,健全人格强调健康和全面两方面,健康是保证,全面是要求。因此,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就是指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结构中所有特质都得到健康、全面和协调的发展,使青少年能够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表现出人际关系和谐、情感稳定积极、心理健康等发展状态[6]。 从心理学视角,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结构性、标准性和发展性的特征。首先,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应具有结构性的特征,即应具有内隐的人格心理特质和外显的人格行为特征,其中人格心理特质调节人格行为特征,而人格行为特征又可内化为人格心理特征。其次,健全人格应具有标准性的特征,即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心理特质应是健康、全面的,而他们的人格行为特征也应是合乎个体及社会发展要求的。再次,健全人格还应具有发展性的特征,即在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随着年龄、环境及知识结构的改变,他们的健全人格也应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收稿日期:2008—04—18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2003jqw58)。 作者简介:李伟强(1975—),男,安徽巢湖人,讲师,博士,从事教育心理研究。 135 DOI:10.13914/https://www.360docs.net/doc/7e7291007.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7e7291007.html,43-1453/z.2008.04.033

教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小编整理的教师课题研究开题报告,欢迎来参考! 这一学期的时间快过去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虽然比较浅显,但经过我自己认真分析调查研究,收集材料,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课题实验方案,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在理论的指导下,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的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这近一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内容为“学会欣赏与宽容,学会总结与评价”,在课题实施之前,我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思想,希望通过学习,让理论来指导实践,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于科学教学实践之中,使得课题研究获得质的飞跃。同时我还在收集有关合作学习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欣赏与宽容,总结与评价的资料,为在科学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而铺路。 2、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地实施,首先,我力求做细课堂教学,认认真真地备好每堂课,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堂课。课前、课中、课后及时做好反思,写好随笔。遇到问题及时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了收获及时与同组成员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课中大胆进行实验,并

主动邀请课题组的其他教师深入课堂,进行听课指导。 1、使学生学会宽容他人、欣赏他人,合理的总结与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类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会赞美别人也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成功者不要吝惜赞美之词,这样在相互鼓励中可以增强学生信心和力量。 我首先在小组合作汇报时做好示范评价。如“你们组阐述的观点基本正确,举例恰当。”“每个人都有新的想法,回答有创意。”后来请同学模仿着评价小组的发言。但学生们的想法总是有差异,他们急于表达自己组的意见时,就打断他组发言,迫不及待的要说。我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意见,尤其是小组4个人的意见更要尊重,并建议:评价他组发言时,最好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倾听他人完整的发言后,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来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能有如下发言“你们组说的我们组也想到了,只是还有一点补充”,“我们组的意见和你们组不同,……请大家参与意见。” 我认为只有组内的交流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形成组际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在检查别人的发言时,也修正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形成相互研究、探讨,取长补短的合作气氛。由于采取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积极向上,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 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 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 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五五”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

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 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 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 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

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德育

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德育 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 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传道解惑的教师,教育学生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培养高中学生的健全人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应该是教育变革的核心,有效的德育教育必须建立在有意义的道德学习的基础上。 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凡言出,信为先。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一个人只有内心诚实,做事才能讲信用,有信誉,才能赢得人们的信赖和尊敬。中学生的思想品质、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对他们进行诚信教育至关重要。 三是要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与人友好相处不可缺少的礼仪修养。讲礼仪是做人的起点,是治事之本。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这个礼字,密切地关系着国家的盛衰,个人的成败,这点我们的古圣先贤早就知道,所以远在上古时代就产生了《周礼》、《仪礼》、《礼记》三部巨着,倡导礼貌运动,而使我国有了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老师要处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宣传,要求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人格,讲文明,讲礼貌,不讲脏话和粗话,这对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是要培养学生的孝顺之心。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所以,青年学生首先要学习孝道,坚守孝道。东汉时的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专心服侍父亲,炎热的夏天为父亲扇枕,严寒的冬季为父亲温衾而受到人们颂扬。 五是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中学生必备的起码品德。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祖国对我们有呵护之恩。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感恩之心对他们很重要,老师要教育他们懂得这方面的道理。如今,中学生守则里写入学会感恩条款,这也充分肯定了感恩之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