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三下教案--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55页。

二、单元分析:“倍的认识”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学习内容。

一共三个例题,例题1通过让学生用笔圈一圈,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以学生做教室清洁的为情境,根据所给的两个条件,通过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思路。

例3,是引导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三、单元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单元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五、单元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六、单元教学安排:1、倍的认识(例题1,练习十一1、2)2、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练习十一3、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例题3,练习十一5、6)3、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十一7、8、9、10、11)第一课时倍的认识教学内容:P50例题1,练习十一1、2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倒背,选背。

因为我们中国独有乘法口诀,所以我们中国人在数学计算这一块是非常令外国人羡慕的。

随着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新授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课件出示P50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画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三年级面积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面积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面积教案及反思教材介绍“认识面积”是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内容,面积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面积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

教材在编排上借助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大小。

注重概念认识的直观性、层次性、全面性,强化与周长的比较和辨析。

前置作业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面积”。

看到这两个字,你有哪些疑问?生:面积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算?······(二)初步感知,理解面积。

汇报前置作业1:阅读课本第61-62页,说一说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指什么?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

1.指一指每个图形的周长,摸一摸它的面积。

2.对比“角”的答案,讨论有没有周长和面积。

小结:有周长就存在面积,没有周长就没有面积,封闭的平面图形就一定存在周长和面积。

3.师: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哪里有面积?学生边摸边说。

(桌面、数学书封面、黑板面······)出示圆柱体杯子:这里有面积吗?摸一摸,说一说。

(上底面拓在黑板上,讨论侧面是否有面积,唤醒已有经验“化曲为直”到“化曲为平”,生动手操作积累活动经验。

)出示桔子:它有面积吗?摸一摸,说一说。

(做一做:剥桔子皮,铺平,画下来。

)说一说:通过刚才的活动说一说你对面积的理解。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面积和周长概念的理解,明确不封闭图形不存在周长和面积,体会面在体上,不规则图形、曲面等都有面积,扩大学生的已有认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实践、语文表达能力。

】(三)深入辨析,理解面积。

1.一个长方形变换位置,周长和面积有没有变化?2.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如下图剪去相同的小长方形后,剩下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面积与周长的比较辨析,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守恒性。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x
教具准备
3




前置测评:




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
你还记得吗?
1、长度单位有哪些?
毫米(mm)、厘米(cm),
分米(dm)、米(m)、千米(km)
2、面积单位有哪些?
平方厘米(c)
3、让学生测量出自己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以备巩固练习中用到。
4、今天我们继续新家参观,装修一新的房子真漂亮,可是,豆豆却一直有个问题:这个新房子每个房间到底有多大呢?你们能不能帮助豆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安全: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科
数学
年级

教研组
三年级数学
单元
第五单元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开始,是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面积计算的必要基础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生:将它们重叠,如果重合,说明一样大。如果宽度一样,长度大的就大;如果长度一样,宽度大的就大。
课件演示:将两个图形重叠后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面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面积》
17平方米=( 1700 )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 7 )平方分米 4500平方分米=( 45 )平方米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一)阅读与理解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问题:1. 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 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是……
我知道了客厅 的长和宽。
地砖是正方形的, 边长是……
问题:下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我这样算:边长是1分米,面积 就是1平方分米。
还可以这样算:边长是10厘 米,面积就是10×10=100 (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二、自主探究,研究新知
(二)探究平方米与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仿照上面的方法说一说。
问题:(1)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4)解答正确吗?说一说你的想法。
90×6=540(平方米) 540平方米=54000平方分米 54000÷4=13500(块) 答:需要13500块。
三、巩固练习,强化理解
3. 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黑板, 面积是3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 是多少平方米?
问题: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 1平方米?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1.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5个
16个
27个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2. 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
最小?(每个□代表1平方厘米。)
8平方厘米
最小
10平方厘米
最大
9平方厘米
三、运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第五单元面积新知识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四课时环形的面积∣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四课时环形的面积∣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四课时环形的面积∣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环形面积的计算原理,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课程内容涉及面积的基本概念、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如何从圆的面积推导出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来探索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需要理解从圆的面积到环形面积的过渡,并能正确运用公式。

2. 公式的实际应用: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面积计算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几何模型、PPT演示文稿、黑板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计算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环形实例,如轮胎、饼干模具等,引起学生对环形面积的兴趣。

2. 探究:分小组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圆规和直尺绘制不同大小的内圆和外圆,探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 讲解:讲解环形面积的计算原理,并推导出环形面积的公式。

4.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环形面积的计算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巩固:通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形面积题目,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集体讨论答案。

板书设计环形面积的求解中心:环形面积 = 外圆面积内圆面积副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r公式:S = πR² πr²作业设计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上关于环形面积的习题。

提升作业:设计一道关于环形面积的应用题,并解答。

拓展作业:研究环形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作业设计中,分层设计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说课稿

说课稿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面积,并且通过图形的展示和以生活中出现的事物为例,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进一步掌握求解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定义:什么是面积;2.了解求解面积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求解面积的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首先出示生活场景中介绍面积的图片,例如工地上的面积测量,超市上放置商品的面积等。

让学生通过图片,简单的了解什么是面积。

2.要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物体,例如室内电视机、黑板、祖传木桶等,将这些物体的面积进行比较。

2. 思考探究1.采用全班研究或分组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围绕小广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篮球场的面积等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测量并比较,进一步理解什么是面积。

3. 归纳总结1.通过探究与实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并理解一些基本概念。

2.通过学习,了解面积计算的基本步骤。

3.通过掌握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面积问题。

4. 拓展应用1.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面积的能力。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四、教学评估1.利用小组讨论或提供同质任务来检测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方法的程度。

2.通过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能否在实际情况下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面积问题的计算。

五、教学建议1.小组讨论、分组研究、游戏竞赛等形式,有助于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并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

六、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采用生活场景和教学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面积的概念,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计算的步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

同时应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 面积单位的换算|北师大版 (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4 面积单位的换算|北师大版 (1)

《面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第56——57页。

二、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掌握了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材采用由旧引新的方式,提出学习课题,即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引导学生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算出边长1分米即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至于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依次类推。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由此引出课题。

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常用长度间的进率与相应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对面积的概念还不是很明确。

在数学概念学习中,机械学习不能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更不理解与有关概念的联系。

所以要有意义学习,这样才能理解它们的内在涵义,了解与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

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要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这样才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达到学习目标。

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式解释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通过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情感态度:在活动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

pep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Unit5 教案含教学反思

pep人教版三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Unit5 教案含教学反思

1.能够理解对话大意,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2.能够在图片和老师的帮助下,在语境中运用“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来询问他人对水果的好恶。

能够在这个句型中正确运用名词的复数。

单词和核心句型的学习。

句子在情景中的运用。

课件卡片(一)热身(Warm-up):师生日常对话,相互问好。

(二)新课呈现(Presentation):1.教师通过课文配图上的水果教授单词apple,pear和orange。

2.教师把苹果图片贴在黑板上,用“Do you like apples?”提问一个学生(注意强调apples末尾的s),在该学生回答“Yes.”的情况下引导他用“Yes,I do.”回答,并在图片旁画上一个笑脸帮助学生理解答句的意义。

引导说“No.”的学生用“No,I don't.”回答,并在图片旁画上一个哭脸。

教师多提问几个学生。

3.对话教学。

(1)组织学生对对话内容进行预测。

(2)播放录音,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①Does Sarah like pears?②Does Sarah like oranges?③What do they buy?(3)请学生打开课本听对话,教师对语言点进行解释。

(4)学生跟录音朗读对话,然后进行角色扮演。

4.完成Let's play。

(三)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小组活动:猜猜你的组员喜欢什么水果。

学生用句型Do you like…?询问组员,直到对方回答Yes,I do.为止。

2.做游戏:找朋友。

(1)教师指着黑板上的apple,orange和pear逐一用句型Do you like…?询问学生,每个学生只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水果回答Yes,要求学生不要说出自己的答案。

(2)教师先告诉学生自己喜欢的水果,如:I like apples.I want to find my friend.然后随机挑选一个学生问:Do you like apples?假如学生的回答是No,I don't.教师就询问下一个学生。

圆的面积教案范文汇总

圆的面积教案范文汇总

圆的面积教案范文汇总教材分析1、《圆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节课,本节内容包括教材67-71页例1、例2及69页“做一做”。

2、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以后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求阴影部分面积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培养学生空间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未知转化已知过程,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圆形草坪的实际情景提出圆面积的概念,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

其次教材直接提出问题: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形来计算面积?由于让学生完全自主的探索如何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有很大难度,但是教材给出了提示,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操作,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现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的周长,半径和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教材安排了例题,应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已知直径,先求出半径,再求出面积。

学情分析:1.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

如,教学圆的面积的含义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形面积的含义,并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指***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2.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索,例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可以先让学生把教材后面所附的圆形做成学具,在教师指导下,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行决定等分成多少份,自由的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

最后把拼成的加以比较,使学生看到。

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形就会越近似于长方形。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四课时环形的面积∣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四课时环形的面积∣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四课时环形的面积∣人教新课标一、教学内容1. 学习环形的定义及其面积计算公式。

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环形的定义,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环形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环形面积的计算过程中,如何从环形中分离出相应的部分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环形物体,如轮胎、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体,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讲解环形的定义,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环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环形。

3. 环形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环形的面积。

让学生尝试将环形分割成若干个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矩形等。

然后,讲解如何从这些图形中提取关键信息,计算出环形的面积。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环形面积的计算实例,让学生跟随步骤一起计算,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环形面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6. 实践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可以用环形面积计算的实例,并尝试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环形的面积 = 外圆面积内圆面积七、作业设计(1)外圆直径为10cm,内圆直径为6cm的环形。

(2)外圆直径为14cm,内圆直径为10cm的环形。

2. 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个可以用环形面积计算的实例,并尝试解答。

答案:(1)外圆半径为5cm,内圆半径为3cm,环形面积为39.27cm²。

(2)外圆半径为7cm,内圆半径为5cm,环形面积为61.54cm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下数学第五单元综合练习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人教版三下数学第五单元综合练习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9.姐姐的笔记本放在桌面上,占的桌面面积是750( C )。
A.平方米
B.平方分米
C.平方厘米 D.不能确定
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面积单位的认识。根据生活中的经 验,结合题中给出的数字,判断面积单位即可。
10.一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纸,四个角各剪 掉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下面关于剩下部分的面积 说法正确的是( D )。 A.面积增加了4平方厘米 B.面积减少了4平方厘米 C.面积增加了16平方厘米 D.面积减少了16平方厘米
18×9=162(平方分米)
5×3+8×3=39(平方米)
五、解决问题。 15.一块长方形菜地宽18米,宽比长少17米,如果每平 方米可以种10棵白菜,这块菜地一共可以种多少棵白 菜?
18+17=35(米) 35×18=630(平方米) 630×10=6300(棵)
解题指导:这道题考查长方形的面积应用。宽比长少17米, 菜地的长是18+17=35(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 形的面积=长×宽”求出菜地的面积,菜地的面积乘10即可 求出这块地种白菜多少棵。
先平均分,剩下的1只,总要飞到其中一个笼子里,所以 总有一个鸽笼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
拓展练习
我现在能判定他们5 个人中,一定会有 两个人的花色是一 样的,你相信吗?
现在我们再来看课前的魔术,看看老师的判断是不是对的?
拓展练习
剩下的牌中,有几种花色?
把只有四种花色的牌发给5个人,按最平均的拿法就是前4
个盒子
里至少 有2支 铅笔
总有一
个盒子
里至少 有2支 铅笔
总有一
个盒子
里至少 有2支 铅笔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两只铅笔,你看是不 是这样?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地位与作用: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认识面积教学内容:教材P61~62例1、例2及“做一做”,教材P64“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的存在与面的大小,并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尝试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作准备。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等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在直观比较中引出“面积”。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0情境图。

师: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的快慢程度)来擦黑板和国旗,谁先完成呢?为什么?【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教案)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简便与合理。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具准备:课件、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胶棒、长方形纸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个涂色的游戏,我们把男生分为一组,女生分为一组,请一位男生上来再请一位女生上来,女生给这个图形涂色,男生给这块黑板涂色, 我说开始你们就开始涂,预备开始涂,好停!我宣布女同学获胜,我们看看男同学涂好了吗?男生你服吗?生:不服师:为什么不服?生:因为他的比我的小师:他的什么比你的小?生:他涂的面比我涂的面小.师:请你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是女生涂的面,这是男生涂的的面,男生认为女生涂的面小一些,男生要涂的面大一些,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那这个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师:由于女生涂的面小,男生涂的面大,所以这次比赛成绩无效,我们通过刚才的游戏发现面有大有小,(板书大小)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面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我们的手掌面,大家一起来摸摸自己的手掌面,非常不错。

好,现在请大家把自己的数学书拿出来,跟着老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摸数学书的下面,他还有面吗?生:有侧面师:那大家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侧面,非常好,请大家静静的将数学书放好,刚才都是老师带着大家找面摸面,那请你们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还发现哪些面呢?你来说生:桌子的桌面我们大家一起摸一摸,非常不错,请坐。

师:你来说生:讲台面师:你上来摸一摸,感受一下,找的真准确。

师:你来说生:手背面师:大家一起来摸一摸自己的手背面,好请坐,再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生:黑板面师:你上来摸一摸,摸不到的地方老师来帮帮你,黑板的面可真大呀,黑板的面比谁的面大呢?你来说生: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面大,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能像这样比一比别的物体面的大小吗?生:门的面比数学书的面大生:窗户的面比课桌的面大,生:课桌的面,比铅笔盒的面大生:数学书的封面比练习本的封面大师:你们可真聪明,我们发现物体有的面大,有的面小,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课题)好,请大家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声音真洪亮,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比如我们把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我们一起一边摸一边说,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叫做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和老师一起边摸边说一遍师:我们手掌面的大小叫做手掌面的面积。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 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 人教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0-62页例1、2、3【课程标准描述】结合实例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认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能用手势和语言结合的方式举例说出面积的概念,并能通过观察、重叠等方法粗略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

2.通过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比较的活动,在观察、操作、交流中经历面积单位产生的过程,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能判断什么样的图形做面积单位更合适。

3.通过测量、比较、举例等数学活动,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初步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能描述和比划出常用的面积单位,能根据要测量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学习重点】认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能用手势和语言结合的方式举例说出面积的概念;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初步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学习难点】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能判断什么样的图形做面积单位更合适;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能根据要测量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借助黑板面、课桌面大小的比较及学生自己举例活动,直接观察比较图形面积和重叠比较面价大小,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关注学生是否能选择合适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和猜一猜、数方格等活动,来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给生活中的具体实物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来评价学习目标3。

【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习过程】: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评价目标(一) 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它的面积师:同学们,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你还能在身边找到其他物体的面吗?师:像同学们说的黑板的表面、等等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师:想一想,这些面的大小一样吗?瞧瞧,数学书的表面和黑板的表面谁大?谁小呢?那你能用具体的实物来说一下吗?小结:看来这些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的面大,有的物体的面小。

新课标-人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材分析可修改全文

新课标-人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材分析可修改全文
得出结论。这里省去了学生推理的过程,直接呈现 了面积单位间的关系,目的是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允许推理过程个性化。
4 教材例题解析
推理与验证相结合 直观经验不容忽视 让学生感受单位换算的价值 指导学生口头表达单位换算过程
例6、例7 面积单位的进率
教材在编排上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式。先让学生想 一想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直观图仿照上面的 方法说一说,最后得出结论。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 的迁移和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解决问题 例8
1
单元教材分析
教 01

编 02

特 03

04
注重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正理解。
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度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 及实际意义,渗透度量意识。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 提出:“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 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02
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 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 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 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 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教材例题解析
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表 面,通过比较感知面 的大小。
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 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 概念。
用丰富的事例进一步 认识面积概念。
完善面积的直观认识。
例1、例2 面积的含义
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让 他们对面积单位的形状 进行选择。教材提供了 三种图形作为面积单位, 让学生用不同的单位对 长方形进行测量,在一 个一个摆面积单位的过 程中,体验什么图形既 便于拼摆,又能准确测 量出图形的面积。在此 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并 确定用正方形作面积单 位合适。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梯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优秀7篇五年级《梯形的面积》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梯形面积时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1、小黑板上画下面复习题中的两个三角形图和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插图。

2、用厚纸做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

3、学生将教科书第147页上面的两个梯形剪下来。

教学过程:一、复习。

出示三角形图。

问: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拼一拼。

教师再边说边演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梯形面积的计算)二、新课。

1.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教科书第80页上面的梯形图。

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形?(梯形)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

刚才我们回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问:谁能依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每人都拼一拼,摆一摆。

然后让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摆一摆。

)教师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个涂成红色),边说边演示:先把两个梯形重叠,把红色的梯形放在上面,以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为中心,把红色的梯形旋转180度,再把红色的梯形的左边沿着白色的梯形的右边向上移动,使红色梯形的上底和白色梯形的下底同在三条直线上。

然后,再带学生一起拼摆。

问: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经过旋转、平移,两个梯形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是什么形?(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什么?(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它的底等于3+5=8,高是4,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2平方厘米)一个梯形的面积怎样算?(提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5)×4÷2=8×4÷2=32÷2=16(平方厘米)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圆环的面积-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圆环的面积-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圆环的面积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圆环的面积》所准备的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单元《圆环的面积》。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理解圆环面积与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计算题目,并理解圆环面积与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环面积与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相关的计算题目,学生们需要准备纸张和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如果一个圆的直径是20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

3. 练习:在讲解完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目,让学生们独立完成。

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和圆环面积与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外圆直径为10厘米,内圆直径为6厘米;(2) 外圆半径为8厘米,内圆半径为4厘米。

答案:(1) 外圆面积:3.14×(10÷2)²=78.5平方厘米,内圆面积:3.14×(6÷2)²=28.26平方厘米,圆环面积:78.528.26=50.24平方厘米;(2) 外圆面积:3.14×8²=200.96平方厘米,内圆面积:3.14×4²=50.24平方厘米,圆环面积:200.9650.24=150.72平方厘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在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上普遍较好,但在理解圆环面积与圆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上还有待加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准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时,我考虑了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圆的面积,深入理解圆的面积公式,并通过实际例题来应用和巩固这一知识。

二、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注意到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分割和近似来计算圆的面积。

这一部分将成为我们教学的重点,并通过详细的讲解和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和圆的模型,用于直观展示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

学具包括纸张、剪刀和直尺,用于学生自己进行分割和近似计算圆的面积的实践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课题。

我会展示一个圆形蛋糕,并提出问题:如何计算这个蛋糕的面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尝试给出答案。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铺垫。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圆的面积公式和推导过程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复习和回顾。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题目将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以考察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掌握程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准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2)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有几个关键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安排。

我选择了教材中关于圆的面积的章节,并详细规划了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面积【教学内容】第五单元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对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正确的表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解答,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4.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包括以下内容:1.面积与面积单位。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学情分析】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直观的图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进行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材还特别安排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比较,以免混淆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教学指导】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它是学生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这里教材内容包括面积单位间进率和简单的换算,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每个面积单位大小的印象,而且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7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2)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1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1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1课时单元综合训练1课时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1~62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情景导入】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咱们来比比赛。

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师:是指面积。

它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新课讲授】1.面积。

(1)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老师现在摸的是课本的什么?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师:(出示多媒体)你能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吗?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国旗面比较小。

我们就说国旗面的面积比较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动态演示把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称作封闭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名回答。

(师总结,出示多媒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指哪里?你能指一指吗?(电脑演示)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2.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说说谁的面积大。

(出示多媒体)师:妈妈的手、宝宝的手,谁的手掌的面积大?你们怎么知道的呢?(观察法)师:这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看不出来呀,有别的方法吗?(重叠法)师:这两个长方形观察和重叠都比较不出大小,这下可怎么办?(方格法:经历方格法的优化选择)(2)猜猜看。

师:你认为谁的面积大?(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3)统一面积单位。

教学教材第61页例2。

问题:下面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汇报:选择一种图形来比较。

(4)应该用哪种单位表示图形的面积更合适呢?为什么?学生讨论后统一意见:用正方形表示更合适,因为正方形表示最标准。

师:看来,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课堂作业】完成教材6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注意:第二、三个图形有的不够一个正方形可以用三角形来拼成一个正方形。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给自己打个分吧!面积和面积单位(1)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

第二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2)【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第63页例3及“做一做”,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5~8题)。

【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1.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2.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含义。

3.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常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模型【情景导入】1.知识回顾。

什么叫面积?什么叫面积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学生回顾、交流。

(表示物体的长度用长度单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千米)2.导入。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面积单位。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2)【新课讲授】教学教材第63页例3:面积单位的探究认识。

(1)1平方厘米。

①在白纸上剪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小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板书:1平方厘米)②用手比画大小,闭上眼睛想一想。

③说一说1平方厘米的大小。

④举例。

⑤请你们用这个1平方厘米去量桌面的面积,怎么样?说一说:要测量笔盒的一条边有多长,应该用什么为单位?要测量笔盒的上面有多大,应该用什么为单位?(2)1平方分米。

①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板书:1平方分米)②大家猜一猜它的边长。

③动手量一量,验证。

④说一说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举例。

⑥请你们用这个1平方分米去量地面的面积,怎么样?(3)1平方米。

①你们还能想到什么面积单位?②同桌讨论1平方米的大小。

(板书:1平方米)③黑板上的正方形就是1平方米,请四人围一围。

④说一说1平方米的大小。

⑤举例。

⑥估计1平方米的地面可以站多少学生?(多媒体影像展示)(4)巩固。

判断大小,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还是1平方米?(5)表示物体的面积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

学生相互讨论后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面积和面积单位(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第三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第66~67页中的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合例题要求)等。

【情景导入】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提问:上节课,同学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什么叫做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生: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出示下图,并提问: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比较大,大多少?你们有什么办法比较吗?3、提问:要想知道操场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面积去测量)要想知道中国土地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怎么测量呢?使学生感到:用单位面积一个一个去摆、去测量的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

4、教师在学生产生疑问的同时,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

用单位面积去量的方法太不现实了,那么有没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求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新课讲授】1.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呢?2.发现规律。

(1)分组活动,出示活动要求。

①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按组分别发给每个同学一个长方形纸板,要求学生先用直尺量出长方形的长与宽,并做好记录。

②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长方形的面积,并记录。

③出示教材第66页例4(1)学生摆小正方形的图,得出面积是15平方厘米。

④思考讨论:a.你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沿长方形的长边摆,一排可以摆()个1平方厘米,摆一排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b.沿着长方形的宽边可以摆()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说可以摆()排。

c.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2)活动反馈。

四个小组测量操作完毕,反馈活动情况。

结合反馈结果,师总结:每排摆的个数×排数=面积(3)抽象概括。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得出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师生共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3.验证与拓展。

(1)验证: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出示简单的图形面积计算。

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

(2)观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这是什么图形?正方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解答。

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反馈:对呀!正方形本身就是特殊的长方形嘛!只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我们习惯上把正方形的长和宽叫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课堂作业】我们探究学习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长方形存在着,这些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可以运用今天探究得到的方法来计算的,想不想试一试啊?要求:计算数学书本封面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