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
划(2008-2012)》的通知
【法规类别】能源行政复议
【发文字号】鲁建发[2008]10号
【发布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日期】2008.12.08
【实施日期】2008.12.0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8-2012)》的通知
(鲁建发[2008]10号)
各市建委(建设局):
现将《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8~2012)》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山东省建设厅
二○○八年十二月八日附件:
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发展规划(2008~2012)
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保障,是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解决建筑用能最经济合理的选择,对满足日益增长的建筑用能需求,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建筑用能效率,促进建筑节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我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现状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建筑的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等。近年来,全省各级认真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2007年,我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太阳能生产企业110多家,太阳能热利用行业产值70多亿元,年产太阳能热水器200多万台,约450万平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20%左右,太阳能高硼硅真空管产量居全国首位,已形成太阳能产业的优势集团,生产和应用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我省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源热泵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20多家,年产值50多亿元,地源热泵研发利用技术走在全国前列,地源热泵行业初具规模。
(二)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我省高校和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联合,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太阳能高硼硅玻璃制造技术、真空管镀膜技术、太阳能数字化控制技术、太
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地热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空气源模块式空调热泵机组技术、地缘热泵应用、太阳能热水器产品链检测等40余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三)建筑应用方兴未艾
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省政府181号令)、《山东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山东省太阳能集热系统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编制实施了《山东省建筑节能“十五”计划和2015年规划》,对开发应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发布实施了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65%和公共建筑节能50%标准、《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构造》、《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设计与应用图集》等标准规范,有力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自2001年以来,先后组织了9批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小区)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截止2007年底,全省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工程共计19个,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大部分市出台文件,规定新建民用建筑应采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极大推动了太阳能建筑应用。截止2007年底,全省累计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约1800万平方米,浅层地能建筑应用面积300多万平方米,生物质能建筑应用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常规能源约400万吨标煤。
我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可再生能源占建筑用能的比例低,在全省城镇建筑用能中,可再生能源保证率不到3%。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措施不配套,缺乏有力的法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二是技术标准不完善,推广应用难度大。三是可再生能源产品质量水平和技术集成度低,难以适应与建筑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四是宣传力度不够,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不强,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的市场拉动机制尚未形成等。
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我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国家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