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指导
皮肤科护理常规

一、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室注意通风,定期消毒。
对传染性皮肤病及大面积皮肤溃烂患者,做好消毒隔离。
3. 光敏感性患者的床位尽量远离窗口,避免日光照射。
4. 保持床褥干燥整洁,患者的内衣以松软棉织品为宜,大面积皮损者应用无菌被服,以防感染。
5. 遵医嘱给予患者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有过敏性疾病者禁食辛辣、鱼、虾、海鲜等食物。
6. 注意患者皮肤、毛发、指甲、粘膜的清洁护理。
7. 擦药时应注意室温,夏季防止中暑,冬季防止受凉感冒。
痂皮应先湿润后再去除。
8. 行药浴治疗者,应注意水温,严格掌握药浴时间。
对年老或患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多加巡视,防止意外发生。
9. 观察外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如有皮肤过敏或吸收中毒等反应,应立即告知医师停药,并给予脱敏或其他处理。
10. 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自卑紧张情绪,以配合治疗。
11. 加强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避免使用曾对其致敏的药物,避免食用诱发疾病的食物,并指明或示范擦药方法。
须激素治疗的患者,尤其要知道其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二、药物性皮炎护理常规按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病情观察】1. 观察新发皮疹,尤其伴有瘙痒症状者。
2. 全身皮肤情况,皮疹的颜色,有无水疱或大疱形成。
3. 观察患者皮损部位、瘙痒部位、性质、程度4.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5. 观察体温的变化等【症状护理】1. 高热患者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
2. 保护皮肤清洁干燥,被汗液浸湿的衣服、床单、被褥及时更换。
3. 床单被罩应消毒灭菌,室内电子灭菌灯消毒,每日一次;定时通风换气。
4. 加强用药后的观察,避免交叉过敏。
大剂量应用激素,观察有无并发症及副作用5. 表皮剥脱或大疱破溃者予以翻身,避免受压加深皮肤损害,禁止6.【一般护理】1. 给予患者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低盐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快致敏药物的排泄2. 向患者讲解易致敏的药物,避免再次使用,并在病例的显着位置标明致敏药物的名称。
皮肤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我 科2 1年5 -2 1年5 0 1 月- 02 月共 行 经尿 道前 列腺 电切 术8 例 , 2 年龄6 l
岁~8岁, 4 平均6 .岁; 81 术后均放置三腔气囊导尿管, 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 洗 , 囊置 于前 列腺窝 外 , 胱腔 内 , 水 l ~2 mi常 规行生 理 盐水 水 膀 注 5mL 5 , 持续膀 胱潮式 冲洗 , 速度 为l/ n 5 / n 根据 冲洗液 血色 深 冲洗 O mi-2mi mi, 浅行速度调节, 常规潮式冲洗2 -4h, 4h 8 术后7 ~9h 2h 6 拔除导尿管。
相 当的 比例 , 银屑 病 , 湿疹 、 如 慢性 红斑狼 疮 、 皮病 等 , 至是 天疱 疮 、 硬 甚 重
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故护士应当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饮食生活及合理的 作息习惯 , 注意劳逸结合, 加强体育锻炼 , 增强抵抗力。
22 瘙瘁的健 康指 导 .
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 , 尤其是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 其病理改变 以侵润性炎症为主 , 瘙痒比较剧烈 , 令人寝食难安。 有些病人由于缺乏正确 的卫生防冶知识或者听信一些偏方擅 自 用热水 、 肥皂水、 盐水, 甚至 椒水 艺 烫冼 , 还有人借助工具 自行搔抓, 结果越抓越痒 , 越痒越抓, 形成恶性循环 , 严重者可抓破皮肤, 引起感染。 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指导时, 应告知病人烫 洗虽然暂时能麻痹末梢神经 , 使瘙痒缓解, 但加重和恶化了皮肤的侵润性 炎症 , 同时会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更加扩张, 使糜烂和渗出加重。 另外一些感 染性皮肤如脓疱疮扁平疣等可因搔抓而蔓延发展, 银屑病可因搔抓发生同 形反应, 使疾病发展和扩大。 因此护士一方面要告知病人搔抓和烫洗的危 害性 , 另一方面, 还有告诉病人减轻瘙痒的方法, 如局部冷敷降温、 减少衣 服, 可降低神经末梢对痒的敏感性。 还可安排一些分散病人对瘙痒的注意
皮肤完整受损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皮肤完整受损的护理目标及措施
1. 促进创面愈合:确保创面环境干燥、清洁,并采取适当的敷料以促进愈合。
2. 预防感染: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清洁;使用抗菌敷料或局部抗生素药膏。
3. 减轻疼痛和不适:使用止痛药或局部麻醉药物以减轻疼痛感;避免绷带过紧造成不适。
4. 保持皮肤湿润:使用保湿剂或特定的抗水蒸发敷料以保持创面湿润。
5. 最小化瘢痕形成:在创口完全愈合前避免过多的刺激和张力,定期进行康复护理,如按摩或针灸。
6. 提供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支持创面愈合,如高蛋白饮食。
措施包括:
1. 清洁创面:使用生理盐水或温水轻柔清洁创面,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学物质或高压清洗。
2. 敷料选择:选择适当的敷料类型,如非粘性敷料、水凝胶敷料或透明敷料等。
根据创面情况和医生建议更换敷料。
3. 控制感染: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干净和干燥。
使用抗菌敷料或局部抗生素药膏可以预防感染。
4. 活动和体位:避免长时间的不动或压迫,定期改变体位以提供创面血液循环。
5. 规范营养摄入:饮食中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创面愈合。
6. 定期复查和康复护理:定期到医生或专业人员那里进行创面复查和康复护理,包括创面按摩、物理治疗等。
皮肤科疾病护理常规

皮肤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皮肤病一般护理1.首先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入院,详细介绍病室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
2.入院当日起每日测体温3次,发热病人连续测3日,直到体温正常后每日测1次。
3.病室空气要流通,定时通风。
病人单位要整洁、舒适。
衣服要干净,每周更换2次,特殊病人例外。
4.消除病人各项负担和顾虑,以巩固信心。
面部有皮损或有气味的患者常常给人以不良刺激,医务人员对他们要热情,态度亲切,切勿有怕脏怕烦的态度。
5.注意病人一般情况,精神、言语,食欲及特殊习惯。
观察皮疹种类,分布情况。
护士每天担任外用药的涂擦工作,并指导病人如何使用外用药,观察皮疹和全身的变化,做好出院指导。
6.注意患者睡眠情况。
有时病人因瘙痒而揭除敷料,护士应及时处理,以免皮损感染。
不能入睡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给予镇静药。
7.冬天涂药时,病人脱去衣物不要暴露时间过长,以免受寒。
8.除急性皮炎和湿疹外,应经常沐浴,保持皮肤清洁。
9.协助患者留取各种检查标本。
第二节皮肤科用药基本原则L为了避免不良刺激,使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必须将患处原有的药物、痂皮、鳞屑等去掉。
方法:脓痂用新霉素软膏浸软去掉;血痂用过氧化氢清洗;鳞屑用肥皂水或角质剥脱剂软膏除掉;硼锌糊可用花生油清洁。
2.擦药前,护士首先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病人使用时出现变态反应。
3.急性期病人不能使用刺激性药物。
擦药时避免用力,尽量减少刺激。
但对于慢性肥厚性皮损可用强烈药物。
4.急性期依照其炎症反应程度,选择不同的剂型。
(1)潮红有渗出的皮损,不能用油膏,应用湿敷。
湿敷间歇期或湿敷后可用温和收敛的糊剂或氧化锌油。
(2)红肿的皮损不能用油膏,应用粉剂或洗剂。
肿胀明显时可用湿敷。
⑶亚急性皮损可用糊膏:如氧化锌、硼锌糊及1、2、3糊。
(4)慢性皮损(苔癣化皮损)可选用油膏或角质剥脱剂。
5.急性皮炎有感染的要控制感染,使用静脉抗生素,但不能使用有刺激性的外用药。
6.开始用药时,药物浓度不要过大,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对皮肤病患者护理

药物封包方法 :药物封包可增强药物 压力很大 ,往 往情绪 低落 、消 极、烦 躁 、敏
氧化锌油或 0.05%维 A酸软 膏外涂封包 的渗透及 吸收作用 ,且作用持久 。适用于 感 、绝望 。因此要格外注重对他们的心理
24小 时 后 去 除 痂 皮 或 3% 硼 酸 湿 敷 ;大 疱 慢性炎症性 皮肤 病 ,如 银屑 病 、局 限性 神 护 理 。
常用湿敷溶液 :一般为浓度较低 的弱酸性 或收敛 性药 液 ,常用 有 3% 的硼 酸溶 液 , 有继发化脓感染 的常 用 0.1%利凡诺 液 。 ③ 湿敷操作 :皮肤清洁消毒后 ,将 4—6层 纱布浸于湿敷药 液 中,挤 去多余 药液 (以 不滴水 为 度 )敷 贴 患 处 ,纱 布要 紧贴 皮
帮助 患者分析疾病 的发展过程 ,对患 者的 心情 给予支持 、安慰和鼓励 。尽 可能的满 足其 心理 要求 ,消除 患者 自身对 疾 病 的 忧虑 。
稳定患者 的思想情绪 ,排除和避 免发 病的诱导 因素 :对患 者要有 同情心 ,态 度
很多皮肤病 有病 程长 ,症状 反 复 ,迁 延不愈等特点 。给患者的工作 、生 活带来 诸多不变 。因此 ,正 确地 掌握各种皮肤 病 的护理原则和方法 ,对 于皮肤病 的治疗 效 果 和 预 防有 着 重 要 的影 响 。
皮肤涂 药 :常 用外 涂药 剂型 有洗 剂 、 酊 剂、油剂 、乳 霜膏剂 等剂 型 ,外用药外涂 时要根据 临床症 状和皮 损特 点选择 适 当
握相关学科的理论与知识 ,为实施健康教 育奠定基础 ,也要 根据患 者 的心理 状况 , 生活方 式等分析发病原因 ,结合患者受教 育程度 、文化 背景及致病危 险因素 的认识 来制定教育计划 ,使其知识水平能适应健 康 教 育 的 需 要 。
浅谈蒙医皮肤病护理

3 6 通过 指导 、 . 问卷式 调查 , 使每个患 者都 得到有效 的健 康教育指导 。
20 0 8年 3月 9日收 稿
浅 谈 蒙 医皮肤 病 护 理
新疆博 尔塔拉 蒙古 自治 州蒙医医 ̄(3 4 0 代丽 曼 8 30 )
关键 词 : 皮肤病 ; 蒙医; 护理
中图 分 类 号 : 9 。 R2 1 2 文献标识码 : B
1 h以上 , 于药物吸收 , 录并签字 。 便 记 注意事项 : 进行 灌肠 时注 意插管 长度 , 作一 定要 轻 动 柔、 压力要适 中 , 特别是有痔疮 的患者 , 肛管要 石蜡油 充分
便血等异常情况 , 应及 时到医院就诊 , 免耽误治 疗 , 期 避 定
到 门诊复查 。 3 5 不要 饮酒 吸烟 。 .
证充 足的睡眠 , 可熬夜 。 不 2 4 2 注 意个人 卫 生 , 前便 后要洗 手 , .. 饭 大便 次 数多 者 , 避免 排泄物的刺激 , 便后 要清 洁干净 , 持 患者 皮肤 清洁 保
干燥 , 做好肛 门周围皮肤的护理。 243 加强锻炼 , ., 增强体质 , 提高 自 身抵抗 力 。
衣粉 , 必要时用肥皂或软化皂 。 2 局部皮肤损伤 的护理 .
过去 虽然未形成专 门的蒙医皮肤病护理学科 , 有关皮 肤 但
的治 疗和预 防知识常 见于 各种 书籍。在皮 肤病 的治 疗 过 程中护理是非 常重 要的。正确掌握护 理 的原 则和技 术 , 可
以使 疾病较快 的治 愈。
20 0 8年 9月第 9期
色、 数、 次 性状 , 出现严重 腹泻者要 卧床休 息 。
2 4 生活护理 .
中 国民族 医药杂 志
4 5
润滑 。灌肠液应 摇匀 , 持 药液 3 ℃ - 4 E , 免 烫伤 。 保 9 1 避
皮肤病专科医院护理交接班制度

皮肤病专科医院护理交接班制度引言皮肤病专科医院是为患者提供专业皮肤病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
为了确保患者在任何时间都能获得连续有效的护理,护士间的交接班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皮肤病专科医院护理交接班的制度。
1. 目的护理交接班是确保患者得到安全、连续和高质量护理的关键过程。
皮肤病专科医院护理交接班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患者护理连续性,减少潜在风险。
•促进护士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以提高协作效率。
•为后续班次的护士提供全面和准确的护理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
2. 交接班时间和地点交接班应在每个班次的开始和结束时进行。
时间应根据医院内部实际情况而定,通常为15分钟左右。
交接班地点应选择一个安静、私密的场所,以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和患者隐私的保护。
3. 交接班内容交接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3.1 患者信息•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和住院号。
•患者的病情、病史和入院诊断。
•入院时间和状态(如拟出院、手术等)。
3.2 护理护理措施•确认患者目前所需的护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特殊操作等。
•确认并了解目前正在进行的诊疗计划和治疗方案。
3.3 重点关注事项•强调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如过敏史、禁忌、风险因素等。
•提醒后续班次护士需要及时关注的重点问题,如疼痛控制、病情变化等。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观察,包括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情况等。
3.4 患者和家属的需求•记录患者和家属的特殊需求,如心理支持、饮食偏好等。
•提供患者和家属的联系方式,以便后续班次护士进行沟通。
3.5 护理记录和问题•梳理护理记录,了解患者目前的护理问题和护理计划。
•记录异常情况、意外事件和不良反应,以及已经采取的措施和效果。
4. 交接班方式皮肤病专科医院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进行护理交接班:4.1 口头交接班在交接班时间和地点约定的情况下,护士可以通过口头沟通的方式进行交接班。
这种方式简便、高效,但需要护士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沟通能力。
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护理常规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皮肤科一、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室注意通风,定期消毒。
对传染性皮肤病及大面积皮肤溃烂患者,做好消毒隔离。
3.光敏感性患者的床位尽量远离窗口,避免日光照射。
4.保持床褥干燥整洁,患者的内衣以松软棉织品为宜,大面积皮损者应用无菌被服,以防感染。
5.遵医嘱给予患者饮食。
避免刺激性食物,有过敏性疾病者禁食辛辣、鱼、虾、海鲜等食物。
6.注意患者皮肤、毛发、指甲、粘膜的清洁护理。
7.擦药时应注意室温,夏季防止中暑,冬季防止受凉感冒。
痂皮应先湿润后再去除。
8.行药浴治疗者,应注意水温,严格掌握药浴时间。
对年老或患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多加巡视,防止意外发生。
9.观察外用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如有皮肤过敏或吸收中毒等反应,应立即告知医师停药,并给予脱敏或其他处理。
10.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患者自卑紧张情绪,以配合治疗。
11.加强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避免使用曾对其致敏的药物,避免食用诱发疾病的食物,并指明或示范擦药方法。
须激素治疗的患者,尤其要知道其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二、药物性皮炎护理常规按皮肤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病情观察】1.观察新发皮疹,尤其伴有瘙痒症状者。
2.全身皮肤情况,皮疹的颜色,有无水疱或大疱形成。
3.观察患者皮损部位、瘙痒部位、性质、程度4.观察用药后的反应5.观察体温的变化等【症状护理】1.高热患者卧床休息,鼓励多饮水。
2.保护皮肤清洁干燥,被汗液浸湿的衣服、床单、被褥及时更换。
3.床单被罩应消毒灭菌,室内电子灭菌灯消毒,每日一次;定时通风换气。
4.加强用药后的观察,避免交叉过敏。
大剂量应用激素,观察有无并发症及副作用5.表皮剥脱或大疱破溃者予以翻身,避免受压加深皮肤损害,禁止6.【一般护理】1.给予患者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低盐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加快致敏药物的排泄2.向患者讲解易致敏的药物,避免再次使用,并在病例的显着位置标明致敏药物的名称。
皮肤科病房管理制度

皮肤科病房管理制度一、病房环境管理1、保持病房整洁、安静、舒适,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窗、病床等。
2、控制病房内的温度、湿度,使其符合患者的舒适需求,一般温度保持在 18-22℃,湿度在 50%-60%。
3、病房内的物品摆放要整齐有序,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严格限制探视时间和人数,避免过多人员流动造成交叉感染和影响患者休息。
二、患者入院管理1、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应热情接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规章制度等。
2、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情、皮肤状况、心理状态等,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3、协助患者完成入院手续,安排合适的床位,确保患者能够尽快适应病房环境。
三、医疗护理管理1、严格执行医嘱,按时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如换药、输液、照光等。
2、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皮肤症状、生命体征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3、做好皮肤护理,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损伤和感染。
对于有皮损的患者,要根据皮损的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感染控制管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后要洗手或消毒。
2、对病房内的医疗器械、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其卫生安全。
3、对于感染性皮肤病患者,要采取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患者使用的物品要单独处理,病房要进行终末消毒。
4、医护人员要定期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五、药品管理1、病房内的药品要分类存放,标识清晰,定期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质量。
2、严格按照医嘱发放药品,做到“三查七对”,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对于特殊药品,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
4、患者出院时,要及时清理剩余药品,并做好记录。
六、病房安全管理1、加强病房的安全防范措施,如安装防盗门窗、监控设备等,确保患者和病房财产安全。
皮肤科护理常规

皮肤科护理常规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1.按照一般疾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协助患者剪指甲,提醒避免搔抓和用热水肥皂烫洗。
3.对于沐浴和理发,应按照医嘱执行,如果没有特殊医嘱,可以按照一般规定进行。
4.除了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使用外用药的患者还需要经常检查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是否出现过敏、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5.皮肤科病房应使用深色内衣和床单,如果患者的衣服或床单沾污浸湿,应及时更换。
6.某些饮食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皮肤病,因此必须注意饮食护理。
例如,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的影响。
7.对于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和叶蛉病等疾病,应该避免日光和紫外线的照射,有些敏感的患者甚至应该避免强人工光线的照射。
8.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并仔细告知他们不能使用的药物。
二、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其特点是集聚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迅速变成水疱。
皮损多沿着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不超过躯干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是横过的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治愈后极少反复。
主要临床表现】1.皮疹形态为集聚性水疱,沿受累的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伴有局部淋巴结肿痛。
2.沿受累神经分布的神经是本病的特征,发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为2-3周,极少复发。
治疗原则】1.抗病毒治疗。
2.消炎止痛。
3.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4.对症治疗。
护理重点】1.按照皮肤科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
3.保持床单干净,勤换内衣。
三、药疹:药疹是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和粘膜反应。
主要临床表现】1.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型的皮疹特点是大小不等的风团。
这种风团皮疹比一般的荨麻疹色泽更红,持续时间更长,自觉瘙痒,可能伴有刺痛、触痛等。
皮肤病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指导

维普资讯
・
5 ・ O
护理与康复 20 年 1 07 月第 6 卷第 1 期
响容貌而突然停 药致病情 的反பைடு நூலகம் , 指导患者注意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 13 2 皮肤护理指导 : .. 向患者宣教皮肤护理的重 要性 ; 保持皮 肤清洁 , 尽量 穿棉 质 内衣 、 , 裤 勤换 洗; 修剪指 甲, 尽量 避免用手搔抓 皮肤, 不可强行 撕脱皮肤上的痂皮 ; 避免用肥皂 和热水洗澡 , 不使 用化妆品 , 以免引起过敏; 鼓励银 屑病患者每天温
水淋浴 , 洗去鳞屑后再涂搽外用药物 , 以利药物吸 收; 光敏性疾病注意防止 日光直接照射 , 外出撑防
紫外线伞。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31 4 提高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 : .. 健康教育是一 门独立的综合学科 。护士只有较好地掌握专科理 论知识, 才能面对 患者和家属、 面对社会的群体 , 实施健康教育得心应手_ 。对出院后患者进行护 5 _ 理指导 , 其实质是整体护理的延续 , 要求护士具备 扎实 的专科理论知识 , 同时具 有丰富 的健康保健
关键词 : 皮肤病患 者 ; 出院; 护理指 导 中豳分类号 : 4 3 2 R 7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6 1 8 52 0 }1 0 9—0 1 7 —9 7 (0 7 0 —0 4 2
皮肤疾病病种多 , 因复杂, 病 且有相当一部分
对出院后患者进 行指导。外地 患者采用信访 , 市 区患者采用家访或 电话 回访。 12 3 人员及费用安排 : .. 全科护士均参加 , 由责
种被尊重 的愉悦心理[l 而增强 医患之 间相 互 3, 从
信任和相互合作 。 313 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在为患者提供医疗
皮肤病住院患者总结

皮肤病住院患者总结在医院的皮肤科病房里,我们迎来送往了许多皮肤病患者。
他们带着病痛而来,经过治疗后,有的满心欢喜地康复出院,有的则还在与疾病顽强抗争。
通过对这些患者的观察和治疗,我们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也对皮肤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湿疹患者。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患者常常因为皮肤瘙痒而备受折磨。
在住院的湿疹患者中,有婴幼儿,也有成年人。
婴幼儿湿疹患者多是由于遗传因素、过敏体质或者外界环境刺激引起的。
他们的皮肤娇嫩,一旦出现湿疹,往往会大面积发红、起疹子,甚至出现渗液。
对于这类小患者,我们在治疗时需要特别小心,选择温和、无刺激的药物,并注重皮肤的保湿和护理。
成年人湿疹的发病原因则较为复杂,可能与精神压力、内分泌失调、饮食不当、接触过敏原等多种因素有关。
有一位患者_____,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睡眠不足,加上经常食用辛辣食物,导致湿疹反复发作。
经过我们的耐心疏导和合理治疗,调整了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配合药物治疗,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
接下来是银屑病患者。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
住院的银屑病患者中,病情轻重程度各不相同。
有的患者只是局部皮肤出现红斑、鳞屑,而有的患者则全身大面积受累,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对于银屑病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外用药物、光疗和系统治疗等方法。
有一位重症银屑病患者_____,刚来住院时,全身皮肤几乎都被红斑和鳞屑覆盖,情绪非常低落。
我们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先通过光疗控制病情,然后逐渐增加外用药物的使用。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注重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皮肤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心情也变得开朗起来。
还有荨麻疹患者。
荨麻疹的特点是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伴有剧烈的瘙痒。
其发病原因可能与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等有关。
在住院的荨麻疹患者中,有不少是急性发作的。
皮肤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

皮肤病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对保持机体正常体温,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有者重要的作用。
目前,许多皮肤病在治疗方面还很棘手,存在长期性和反复性,不仅给病人身体带来痛苦,更给其心理带来极大的负担,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
因此针对皮肤病病人,不仅要进行身体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更需要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和了解,从而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以达到减轻痛苦,促进康复的良好疗效。
心理护理皮肤病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皮肤卫生习惯,护士需要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并不断充实更新,以便更好的與病人进行沟通交流,迅速正确的作出心理诊断,给予正确的心理指导。
对因心理因素而加重或引发的皮肤病,可提供根本性的帮助,使病人得到全面的愈合。
在皮肤科疾病中,存在相当比例的慢性复发性病种,如银屑病、慢性湿疹、红斑狼疮、硬皮病等,甚至天疱疮、重症多形红斑等疾病,常常反复发作,病情复杂而顽固,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严重影响到病人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极易引起病人紧张、焦虑、烦躁情绪。
此外,皮肤疾病通常出现在身体暴露部位,尤其是面部、双手,如白癜风、痤疮、酒渣鼻等,既影响美观,又使患者在社交过程中担心被人议论、耻笑,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应当同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以减轻病人思想负虑,对疾病的有效治疗和早日康复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入院时的心理护理:护士在首次接待新入院患者时,避免用好奇、异样的目光审视病人,应当以热情、接纳的眼神接待患者,做到微笑服务,耐心详细的进行入院介绍,同时为病人预备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让病人感受到亲切、温暖和安全感,消除入院初期的紧张、自卑、孤独感,能够安心治疗。
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病人通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后,一部分病人可能会有治疗效果不明显,临床症状未缓解的情况,这时由于没有达到病人预想的治疗效果,病人很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担忧、质疑等情绪反应,甚至会胡思乱想,抱怨吵闹等。
第五章皮肤科护理_常规

第五章皮肤科护理常规第一节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患者做好入院宣教,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体重及佩戴腕带,通知主管医生。
2.做好入院评估,包括跌倒/坠床、压疮风险及自理能力等,完善护理记录。
3.嘱患者注意休息,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
4.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及时留取标本送检。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提供相应护理。
若发现病情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处理并记录。
6.注意个人卫生,剪短指甲,避免搔抓。
穿棉质宽松衣服,并勤换洗。
洗漱时勿过度搓洗,避免水温过高及使用皂类等刺激性强的物品。
7.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室内整洁、舒适、安静,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
8.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遵医嘱正确用药,在涂药、湿敷、蒸发罨包、封包和药浴时,注意保温勿受凉。
9.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处理,对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激素的患者,注意观察血糖、血压及精神症状等。
10.做好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等。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使其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1.药物过敏者在病历牌、床头卡等处标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
12.全身大面积皮肤糜烂者,每日消毒床单、被套。
对传染性皮肤病,应进行接触隔离,所用敷料应焚毁,用具严格消毒。
13.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二、皮肤损害的护理原则1.当使用外用药物时应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避免使用致敏性药物,并注意个体对药物耐受情况。
2.用药时应先用低浓度药物,以后根据需要逐步提高浓度,若有过敏及刺激现象应立即停药。
3.为了使药物能更好的作用于皮损,擦药前应清除皮损上异物、药物与痂皮等。
4.急性期皮肤敏感性较高的患者用药应缓和,避免用强烈的刺激性药物,无糜烂或破溃时可用粉剂或洗剂,如有糜烂、渗出、溃疡时应遵医嘱使用湿敷或蒸发罨包。
5.亚急性阶段,一般可用泥膏、油膏,如出现糜烂伴渗出可选用湿敷。
6.慢性阶段,主要表现有皮肤浸润、增厚、苔藓样改变或角化过度,一般用软膏或乳剂,苔藓样的改变也可用酊剂。
皮肤科护理操作规程

皮肤科护理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提供高质量的皮肤科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提高患者满意度,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我科所有护理人员,包括实生、进修生、护士等。
三、操作步骤3.1 术前准备1. 向患者解释操作流程及可能出现的感觉,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2. 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皮肤状况等。
3. 根据医嘱准备相应的器械、药品及敷料。
3.2 操作过程1.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洗手、戴口罩。
2.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操作部位。
3. 再次评估皮肤状况,根据患者皮肤类型选择合适的护理产品。
4. 按照医嘱执行皮肤科护理操作,如清洗、涂抹、擦拭等。
5. 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生。
3.3 术后护理1. 操作结束后,帮助患者整理衣物,询问患者感受,解释后续护理注意事项。
2. 记录操作过程及患者反应,包括使用的产品、剂量、时间等。
3. 清理操作现场,消毒器械,归档记录。
四、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医嘱,确保操作准确无误。
2. 尊重患者隐私,保护患者权益。
3. 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用语文明,态度热情。
4. 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五、操作规程变更记录1. 版本号:V1.02. 制定日期:2022年1月1日3. 审核日期:2022年1月31日4. 审核人:(签名)5. 批准日期:2022年2月1日6. 批准人:(签名)六、附录1. 皮肤科护理操作相关法律法规2. 皮肤科护理操作流程图3. 皮肤科护理产品选用指南(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遵循医院规定及医生指导。
)。
皮肤病住院患者总结

皮肤病住院患者总结皮肤病是一类常见且复杂的疾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皮肤病住院患者的情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近期的住院患者进行了总结。
一、患者基本情况在本次总结的时间段内,共收治了X名皮肤病患者。
患者年龄跨度较大,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均有。
其中,年龄段 1的患者人数最多,占比达到X%。
性别方面,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大致相当。
患者的职业分布较为广泛,涵盖了工人、农民、教师、白领等不同行业。
来自城市的患者占X%,来自农村的患者占X%。
二、疾病种类本次住院患者所患皮肤病种类多样,常见的有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等。
湿疹患者人数最多,约占总患者数的X%。
银屑病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顽固,治疗周期较长。
荨麻疹患者则多因过敏因素诱发,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三、住院原因大部分患者因病情较重、反复发作或外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选择住院治疗。
例如,患有严重湿疹的患者,皮肤出现大面积的红斑、丘疹、水疱,伴有剧烈的瘙痒,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带状疱疹患者由于疼痛剧烈,且存在神经损伤的风险,也需要住院进行系统的治疗。
四、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皮肤病,采取了多样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湿疹患者,主要采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口服抗组胺药物以及湿敷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同时注重皮肤的保湿和护理。
银屑病患者的治疗则包括光疗、外用药物(如维 A 酸类、糖皮质激素等)以及口服免疫抑制剂等。
荨麻疹患者在明确过敏原后,首先避免接触过敏原,同时给予抗组胺药物治疗,病情严重时会使用糖皮质激素。
痤疮患者的治疗通常包括外用维 A 酸类药物、抗生素药膏,口服抗生素或调节内分泌的药物。
带状疱疹患者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以及止痛药物进行治疗,部分患者还接受了中医的针灸和拔罐等辅助治疗。
五、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改善。
湿疹患者的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损害逐渐消退;银屑病患者的皮损面积缩小,症状减轻;荨麻疹患者发作频率降低,症状减轻;痤疮患者的皮疹减少,皮肤状况得到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缓解,疱疹逐渐愈合。
皮肤科的一般护理常规

⼀、病室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新鲜。
根据病证性质调节室内温、湿度。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适时向患者(家属)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使⽤⽅法、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
介绍主管医⽣、护⼟长、责任护⼠。
三、新⼊院患者每⽇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
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测量四次;体温达39℃以上者,每四⼩时测1次。
待体温正常3⽇后,改为每⽇1次。
每⽇记录⼆便1次,⼊出院各测体重1次。
重、危患者⽣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
四、按医嘱执⾏分级护理。
五、24⼩时内留取三⼤常规(⾎、尿、便)标本送验。
六、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在饮⾷、情志、睡眠、⽣活起居、⼆便等⽅⾯的护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七、注意观察患者⽪损形态、瘙痒部位、性质、程度,询问病症的诱因、时间,做好相应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命体征,⾆象、脉象等变化。
若发现病情异常,可先应急处理,⽴即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九、按医嘱准确给药,并可根据证型不同,选择适宜的⽤药时间、温度与⽅法,解释、观察服药后的效果与反应。
⼗、根据病情,护⼠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药浴、湿敷、擦药等外治疗法时,应注意避风寒,防⽌感冒。
注意观察药后有⽆过敏、疼痛或吸收中毒等现象的发⽣。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保护床铺清洁、平整、⾐被宜柔软。
严重⽪损者,直接接触⽪肤的床单、被套等,须经消毒后⽅可使⽤;继发感染者,应按烧伤患者的护理,床上⽤品每天更换并灭菌。
⼗⼆、督促患者定期修剪指甲,避免抓破⽪肤引起感染。
⼗三、遵医嘱给予相应的饮⾷,掌握饮⾷的宜忌,并指导患者执⾏。
⼗四、严格执⾏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床单的终末消毒处理,预防交叉感染。
对传染性⽪肤病应按传染病护理常规执⾏。
⼗五、做好出院指导和卫⽣宣教,并征求意见。
医疗美容皮肤科工作制度(3篇)

第1篇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美容皮肤科的工作流程,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美容皮肤科全体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
第三条医疗美容皮肤科医护人员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2. 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3.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4. 严谨求实,廉洁自律。
二、人员配置与管理第四条医疗美容皮肤科应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资格认定。
第五条医疗美容皮肤科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六条医疗美容皮肤科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三、诊疗流程第七条门诊诊疗流程:1. 患者就诊时,护士应热情接待,做好登记、分诊工作;2.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详细询问、检查,制定诊疗方案;3. 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讲解治疗方案、手术风险等,取得同意后,开具处方;4. 护士根据医嘱,为患者进行护理、治疗;5. 患者治疗结束后,医生进行随访,了解治疗效果。
第八条住院诊疗流程:1. 患者入院时,护士应热情接待,做好入院登记、健康评估等工作;2. 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3. 护士按照医嘱,为患者进行护理、治疗;4. 医生定期查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5. 患者出院前,医生进行出院指导,确保患者康复。
四、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第九条医疗美容皮肤科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医疗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医疗安全。
第十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第十一条术前准备充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术后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五、药品及耗材管理第十三条医疗美容皮肤科药品及耗材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采购、储存、使用。
第十四条药品及耗材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质量。
第十五条药品及耗材储存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防止变质。
对皮肤病患者进行院外指导的效果观察

对皮肤病患者进行院外指导的效果观察
卢珏佳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16(000)002
【摘要】目的:探讨对皮肤病患者进行院外指导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我们将这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8例患者。
这些患者出院后,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随访,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院外指导。
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病情的复发率。
结果:院外指导完成后,观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对皮肤病患者进行院外指导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
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73-74)
【作者】卢珏佳
【作者单位】田东县皮肤病防治站广西田东 531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对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患者使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张祖丽
2.对胰岛素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院外全程用药指导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管朋春;宫建国;张伟伟;郭婷;邸静;赵秀芳
3.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膳食营养指导的效果观察 [J], 朱瑛; 钟绍; 夏瑜雯; 王怡倩; 邵晓平
4.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膝关节疾病患者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指导的效果观察[J], 严燕萍
5.对进行手术后的肛肠疾病患者实施不同饮食指导的效果观察 [J], 郁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护理#
皮肤病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指导
傅丽芳1,俞雪芬2
(1.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09;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杭州310006)
摘要:总结皮肤病患者出院后的护理指导。
采用家访、电话回访、信访3种方式对1017例出院后患者进行随访,对药物减量、皮肤护理、康复知识等进行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其中家访144例、电话回访653例、信访220例(收到回信193封)。
1017例中有9例轻微复发,经及时指导后病情好转,2例再次入院。
关键词:皮肤病患者;出院;护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9875(2007)01-0049-02
皮肤疾病病种多,病因复杂,且有相当一部分为慢性疾病,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患者在住院期间经系统治疗,病情控制后皮损消退需一过程,大多数患者先行出院,带药回家继续治疗,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后续治疗和护理对促进疾病康复和防止复发显得尤为重要。
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皮肤科对1017例出院后患者进行随访,针对药物减量、皮肤护理、康复知识等进行指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1017例,男482例,女535例;年龄4~82岁;学历:大学及以上312例,初中、高中520例,小学及以下185例;病种涉及银屑病、红斑狼疮、皮肌炎、天疱疮、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等10余种;住院10d以上的使用激素治疗。
1.2方法
1.2.1建立档案:设登记本,由责任护士填写患者详细资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诊断、住院期间主要治疗、出院带药、家庭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回访方式、回访人员签名等。
护士回访后由患者填写家访、信访反馈单。
1.2.2方式:采用家访、电话回访、信访3种方式对出院后患者进行指导。
外地患者采用信访,市区患者采用家访或电话回访。
1.2.3人员及费用安排:全科护士均参加,由责任护士担任组长。
每位患者电话回访和信访由1名护理人员完成,家访则由高年资护士带低年资护士两人1组出行。
家访均在业余时间完成,根据回访数量及质量实行绩效考核。
对所有患者回访所需费用由医院承担。
1.2.4程序:患者出院前1d由责任护士建立服务档案,进行出院宣教,在发放联系名片上注明科室电话号码、主管医生姓名、责任护士姓名及温馨服务用语。
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将回访任务分配给组内护士,在1~2周内完成回访并登记回访结果,反馈单存档。
1.3内容
1.3.1用药指导:住院期间使用激素的患者出院时均带有口服激素,出院后都存在激素减量的过程。
有较多患者不懂医学知识,对激素减量过程及长期服用激素不理解,容易造成停药,使病情复发。
因此,护士在回访前须了解患者住院期间激素治疗的详细过程,根据患者出院时的激素量、回家后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减量步骤;回访时仔细观察激素减量后有无新发皮损,告知患者激素治疗的重要性,必须严格遵医嘱减量。
对自身免疫性皮肤病患者还应让其明白激素维持量需几年甚至
#
49
#
护理与康复2007年1月第6卷第1期
作者简介:傅丽芳(1968-),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响容貌而突然停药致病情的反复,指导患者注意药物副作用的观察。
1.3.2 皮肤护理指导:向患者宣教皮肤护理的重要性;保持皮肤清洁,尽量穿棉质内衣、裤,勤换洗;修剪指甲,尽量避免用手搔抓皮肤,不可强行撕脱皮肤上的痂皮;避免用肥皂和热水洗澡,不使用化妆品,以免引起过敏;鼓励银屑病患者每天温水淋浴,洗去鳞屑后再涂搽外用药物,以利药物吸收;光敏性疾病注意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外出撑防紫外线伞。
1.3.3 康复知识宣教: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适当的锻炼;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芒果、菠萝除外),并根据不同疾病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有大量皮肤鳞屑的患者,因蛋白质丢失量较大,应多食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物,过敏体质的患者忌腥、辣、酒及牛、羊肉等刺激性或过敏性食物。
2 结 果
1017例中家访144例、电话回访653例、信访220例。
由于及时回访,患者能正确用药,注意自我保健,皮肤病复发率大大降低。
本组9例患者有轻微的病情反复,予以及时指导,遏止了病情的发展;2例患者出院后因病情复发,2周内再次入院接受治疗。
3 讨 论
3.1 对出院患者进行护理指导的优点
3.1.1 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患者出院后追踪患者的疗效,宣传疾病知识,了解患者自我保健情况,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率
[1]。
皮肤疾病容易反复
发作,因此,做好出院患者的及时回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从而减少患者的短期复发率,本组复发率为0.2%。
3.1.2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协作和共同参与的新型医患关系是完全必要的[2]。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必然导致医患冲突的不断增加。
护理人员对出院患者进行护理指导,尤其是家访和电话回访指导,可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患者提种被尊重的愉悦心理[3],从而增强医患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
3.1.3 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最为频繁,护理服务也就最能影响患者的满意度[4]。
在对出院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既对患者进行卫生指导,又倾听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整改,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吸引更多的患者,为医院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4 提高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健康教育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
护士只有较好地掌握专科理论知识,才能面对患者和家属、面对社会的群体,实施健康教育得心应手[5]。
对出院后患者进行护理指导,其实质是整体护理的延续,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专科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健康保健知识,因而激发护士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切实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3.2 护理指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的差异,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不同,护理服务要因人而异。
因此,护士在回访前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及疾病、用药等相关信息,做好充分准备。
回访中对年龄较大或文化程度较低者,使用语言应简单、通俗易懂;而对文化程度较高、对知识需求量大者,护士要深入全面的给予讲解;如患者病情反复,需要进一步诊治时,护士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
电话回访时,护士不能看到患者皮损恢复的情况,须根据患者的描述和回访护士的询问及经验来判断患者病情恢复的程度,给予相应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遵医行为的社区护理[J].护理
与康复,2006,5(1):62.
[2]张美娟.浅谈对出院患者回访在医院服务中的作用[J].中华现
代护理学杂志,2005,2(10):952.
[3]郭永松.医学社会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8.[4]杨辉,赵晓云.浅谈护理服务营销的发展[J].护理研究,2005,
11(19A):2320-2321.
[5]李红光,郭忻梅.皮肤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4,
18(9B):1656.
#
50#护理与康复2007年1月第6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