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减灾应急管理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Research papers
研究论文
1 引言
随着全球性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各种自然灾害事件频繁发生,特别是洪涝灾害,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甚至影响到部分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防为主,注重防抗救相结合,不断加强防汛减灾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理能力,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防汛减灾综合应急管理体系,将洪涝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指挥调度、应急抢险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有机整合,以大幅提升防汛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现状分析
洪水灾害是20世纪造成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严峻的洪水风险。在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类别和程度的洪涝灾害。面对洪涝的威胁,我国不断完善防汛减灾方面体制机制,大力开展包括修筑河道堤防、灾害预警等内容在内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持续开展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防灾力的研究,有效防范了多个地区的局部严重洪涝、山洪泥石流、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
我国迅猛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防洪排涝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多区域、
跨部门的防灾应急统一指挥、资源调度、
协调联动的机制不够健全,导致防汛减灾
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的环境
保障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需
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结合灾害预警预
测、洪水风险图、防洪风险管理等工作,
建设防汛减灾应急管理平台,以建立科学、
高效、协同的综合防汛减灾应急管理体系,
促进防灾减灾工作迈上新台阶。
3 设计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
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重要
指示,按照防汛减灾应急管理的工作要求,
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掌控、
预防为主、及时响应、合理处置、快速联动、
智慧安全”为设计理念,以多源数据融合
为技术基础,建立防汛减灾应急管理平台。
推进防洪工程基础信息和水情信息全方位
监测,多维度感知、区域化防控;构建智
能化的信息共享机制,搭建全面支撑数据
综合应用的安全可靠的大数据体系;建立
全面的综合应急管理业务服务系统,进一
步促进防汛减灾工作流程规范化、业务协
同高效化。从而实现防汛减灾应急管理的
监测多维化、灾情预警科学化、应急管理
网格化、应急决策智慧化,切实有效应对
洪涝风险。
4 总体架构
防汛减灾应急管理平台从完善前端感
知入手,通过整合接入构建全面准确、及
时可靠的洪涝灾情险情及日常监控体系;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先进的大数
据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健全的数字化、可视
化应用系统,实现对各部门应急保障的日
常管理以及各类事件应急响应、处置与指
挥救援的支撑服务。具体包括综合展现、
业务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基础设施、
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如图1所示。
5 平台组成
5.1 综合展现
综合展现是各类用户访问防汛减灾应急
管理平台的统一入口,根据应急处置、日常
管理、领导决策、集体会商和公众监督等方
面的使用需求,提供指挥中心大屏、桌面终
端、移动终端等方式对平台进行访问。
5.2 业务服务平台
(1)灾情预报警监控系统
进一步开展大江大河主要支流和中小
河流以及重点区域排涝情况的实时监测,
防汛减灾应急管理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唐辉钟加德;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贾之楠
【摘要】当前,洪涝灾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难题,加强防汛减灾应急管理
体系建设,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以强化数据资源利用和
信息服务为基础,提出高效智能的防汛减灾应急管理平台设计思路,从而为进一步
应对各种洪涝灾害及相关自然灾害提供借鉴,以有效地保障民生、创新社会管理。
【关键词】洪涝灾害;防汛减灾
;应急管理
图1防汛减灾应急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图
71 Research papers
研究论文
与气象部门协作,实现实时雨量、雷达测雨及降雨预报信息的充分共享,并加强水库、堤防、河道等防洪工程运行状态的监测,完善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加强防洪风险管理,制定预警发布流程,进一步优化预警对象及范围;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对易涝区域及城市排水管水位、路面积水、雨情等信息进行动态感知监测,为防洪减灾的科学合理调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指挥调度系统
构建包括指挥调度、救援任务管理、资源调度跟踪、救援情况监控、事故情况报告及应急通信集成主要功能在内的现代化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洪涝灾害受灾区域的地理信息与灾情信息及时掌握、快速响应和科学处置。通过视频、电话会议等多种形式,与上级部门以及公安、消防、交通、医疗、安监、环保等相关单位建立高效可靠的应急指挥信息通道,协助现场应急处置。
(3)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综合气象信息、水雨情信息、河道水库堤坝信息、蓄滞洪区信息、应急资源信息和灾险情信息等各类数据,并结合水文、气象、地理、人口和经济等数据,建立洪涝灾害评估与风险分析模型。结合灾情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模拟仿真技术计算灾情的后果和影响范围,并根据灾害评估结果(性质、环境、影响等)推荐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可根据灾情所造成的危害转化、蔓延、衍生等未知状况,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从而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参考。
(4)移动应用服务系统
在灾情预报警监控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手持终端或App等方式,建立应急管理与指挥救援移动应用服务系统,实现洪涝灾害事件通知与上报,以及协助各级指挥部、救援队伍快速、准确地掌握应急处置过程中现场动态、应急资源使用情况及其它突发事件,从而加强前后方联动,对灾情进行实时研判,更加高效、
科学、动态地实施应急处置方案,将灾害
损失降到最低。
(5)应急资源管理系统
将应急队伍、应急装备、救援物资、
专家等应急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根据洪涝
灾情的态势和救援工作的进展,实现动态
配置相关应急资源的使用状态,包括应急
队伍的人员配备及职责分工;应急装备的
种类、数量、空间分布、运行状况;救援
物资的库存、使用情况;应急管理专家的
姓名、联系方式和专业等,并可基于GIS
实现对应急资源的直观展示。同时,在应
急资源储备不足时,系统自动提醒。
(6)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结合洪涝灾害应急管理机构的组织和
职责、技术装备、救援物资、救援指挥与
协调等要素,提供应急预案编制与修改、
应急预案使用管理、应急预案模版、应急
预案查询与统计等功能,为应急处置的指
挥、决策及演练提供辅助支持。
(7)应急培训演练系统
根据典型灾情事件建立三维模型,可
动态部署灾情类别、人员、装备、物资等,
支持相关部门灵活创建、修改、发布应急
演练场景,并提供应急演练的跟踪记录功
能,实现对应急预案推演执行过程的考核
与评价处理。从而提高各类人员的事故处
置能力,特别是相关部门的应急指挥能力。
5.3 大数据平台
围绕防汛减灾应急管理的各项具体业
务,构建全面支撑数据综合应用的安全、
可靠的大数据平台。采用先进的分布式计
算与存储技术和差别化数据安全防护技术,
充分利用各部门已建的应用系统,以智能
化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安全可控、可扩展的
统一交换接口规范,对各相关部门在防汛
减灾方面的业务信息、感知数据、视频数
据等进行有机集成,搭建业务共享数据库
体系和管理数据库体系。以面向综合分析、
数据挖掘、综合服务的基础服务为手段,
支撑跨应用、多维度、多层次的防洪减灾
大数据服务,为应急抢险、预警监测及日
常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综合服务。
5.4 基础设施
进一步完善已有的信息化硬件基础,
构建先进、可靠、安全的基础设施环境,
主要包括:全面感知、基础网络、云计算
中心等。全面感知是各类应用系统的前端
接入设备,对各类水情、河流及灾情态势、
防洪工程(设施、设备)等方面的状态进
行智能监测;基础网络是搭建高效畅通数
据传输体系,涉及监测物联网、政务外网、
互联网、视频专网和通信网等。云计算中
心是整个应急管理平台的硬件资源服务与
管理的核心,提供统一的网络资源、计算
资源、存储资源,并对安全进行集中管理。
5.5 标准规范体系
立足于应急管理平台的统一访问、系
统互通和数据的共享与综合应用,对相关
系统的数据格式、数据编码、接口方式、
运行环境等进行约定和约束,建立科学合
理的标准规范体系。
5.6 信息安全体系
为应急管理平台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信息安
全体系包括物理环境安全、链路和网络安
全、计算机系统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
全以及安全管理等。
6 结束语
我国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且具有
范围广、频次多、破坏力强等特点。自古
以来,防汛减灾就是我国社会进步过程中
的一项重点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
大量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我国的防汛
减灾工作卓有成效。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快速发展,防汛减灾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特别是在应急管理方面,迫切需要运用信
息技术的手段,不断加强监测预警、防控
风险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全面、精确、
实时地掌握各类水灾风险动态,提高预防、
控制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事件的能力,减
少人民的生命及财产损失,保障国家经济
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洪文婷.洪水灾害风险管理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2.
[2] 唐勇.城市防汛管理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