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合集下载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2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玉米测产方法玉米测产对于科学统计玉米产量、推广玉米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产是一项严肃的评估工作,必须做到科学、公正、真实、可靠、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

一、理论测产(一)万亩高产示范田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

小麦测产方法和步骤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因此,科学准确地测算小麦的产量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小麦测产的方法和步骤。

一、小麦测产的方法1. 样方法样方法是小麦测产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是通过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小麦进行收获和称重,然后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样方的大小一般为10米×10米或20米×20米。

2.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在小麦成熟后,直接对整个田块进行收获和称重,然后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规整、面积较小的情况。

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小麦田块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小麦田块的面积和产量,但需要专业的遥感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小麦测产的步骤1. 选择测产方法根据小麦田块的大小、形状和地形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测产方法。

一般情况下,样方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大、不规则的情况,直接测量法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规整、面积较小的情况,遥感技术适用于小麦田块比较大、地形复杂的情况。

2. 制定测产计划根据测产方法和小麦田块的实际情况,制定测产计划。

包括选取样方的位置和数量、测量时间、测量工具和人员等。

3. 进行田间测量根据测产计划,进入小麦田块进行田间测量。

对于样方法和直接测量法,需要在田间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对每个样方内的小麦进行收获和称重。

对于遥感技术,需要获取卫星遥感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4. 计算小麦产量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对于样方法和直接测量法,可以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对于遥感技术,可以通过遥感数据处理软件计算出每亩小麦的产量。

5. 分析测量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小麦产量的高低和产量分布的情况。

对于产量较低的田块,需要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产量低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小麦测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小麦测产实验

小麦测产实验

小麦测产试验
农业生产的直接目的就是农产品的获得,高产优质是农业生产的追求。

在大面积栽培时为了丰产丰收,作好收获贮藏准备工作,要进行测产估产。

通过测产还可查明产量构成因素,而产量构成因素是检验群体结构是否合理和分析增产或减产原因的重要依据。

小麦田间测产是评价小麦种植良种良法的重要途径。

一、方法原理
通过对测产田进行随机选点采样,测定样点的产量构成因素或实际产量,再计算每666.7平方米的产量,得出理论产量。

二、材料与用具
1 材料
小麦
2 用具
卷尺、镰刀、脱粒机、纸袋或布袋、电子称等
三、操作步骤
1 测产田及样方的确定
选择肥力适中、生长一致且无病虫害发生的田块作为测产田。

在测产田中采用对角线法上选取5个样方,每个样点1平方米。

2 产量构成因素的测定
数出每个样点内的麦穗数,计算出每平方米的平均穗数;从每个样点中随机连续取出20~50穗,数出每穗粒数,计算每穗的平均粒数;把样点脱粒风干后随机取样测各样点小麦的千粒重。

3 计算理论产量
按下式计算每666.7平方米的理论产量:
m:理论产量(公斤/亩)
n 1: 每平方米的平均穗数
n 2: 每穗的平均粒数
7.66610001000121⨯=
⨯⨯⨯m n n m
m1:千粒重(克)
四、思考题
1 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2 小麦采收的最佳时期是那个时期,该时期有何特点?
3 如何保证小麦测产的准确性?。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概述:一、直接计数法直接计数法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测定方法,适用于小块田地或研究试验。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一个代表性的农田样地,即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样地。

2.将样地划分为等面积小方块,并进行编号。

3.随机选择若干小方块进行计数,通常为5-10个方块。

4.在每个选中的小方块中,对于不同作物,可以采用不同的计数方法,例如:对于谷物作物,可以计算每单位面积内的穗粒数;对于蔬菜作物,可以直接计算每单位面积内的株数。

5.根据选中的小方块的计数结果,计算出样地的平均产量。

二、抽样法抽样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农田样地。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农田的特点和样地的大小,确定抽样的样地数量。

2.随机选择样地进行抽样。

通常从样地中的几个随机位置抽取若干株农作物或收获几个小区域。

3.对于抽取的样本进行称重或计数,获得单株或单个小区域的产量。

4.根据样地中所有样本的测定结果,计算出样地的平均产量。

三、采穗法采穗法是一种适用于谷物作物的测定方法,常用于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田间产量测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随机选取若干株作物进行采穗。

对于小麦来说,通常采取3-5株;对于玉米来说,通常采取1-3株。

2.将采集到的穗粒进行称重,记录下每株的穗粒重量。

3.对于大田中的样地,采穗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扩大,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地的产量。

四、切样法切样法是一种适用于叶菜类蔬菜、豆类作物等的测定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随机选取若干个小区域,对于较大的样地,选取的小区域数量应适当扩大。

2.在每个小区域内,将农作物切断或拔起,并进行称重或计数。

3.记录下每个小区域的农作物重量或数量。

4.根据统计结果,计算出样地的产量。

五、注意事项在进行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样地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抽样和采样时应注意随机性,避免主观选择和干扰。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ppt课件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ppt课件
✓ 确定取样点后,按下列步骤进行调查:
• (1)测定实际行、穴(窝)距,求 单位面积穴(窝)数:
• 在每个取样点上,测定11行及11穴 (窝)的距离,分别除以10,求出该 取样点的行、穴(窝)距,再把各样 点的数值进行统计,求出该田的平均 行、穴(窝)距。
•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大田测定用10平方米测产方法,依据 行距求2行棉花、10平方米的长度, 调查数出10平方米地的株数,再乘以 1000即得每公顷株数。
3、调查单株铃数:
➢ 试验田选10-20株,大田取10平方米 (调查总株数)。分别调查样点的吐 絮铃数、成铃数、花及幼铃数。4部 分相加即为该点的总铃数,然后计算 出单株铃数。
3、穗数、粒数、粒重测产法:水稻
单位面积产量由有效穗数、每穗平均
实粒数和千粒重乘积而成,对这三个
因子进行调查测定,即可求出理论产
量。
✓ 选好测产田后,即进行取样调查,根 据田块大小及田间生长状况定取样点 (调查点),取样点力求具有代表性 和均匀分布。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 取样法、八点取样法及随机取样法。
48.20 48.30 47.80 48.20 48.00
三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1 2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23.20 35.10
23.10 36.20
千粒重 (克)
47.50
47.10
作业要求:
(1)各类田的单位面积产量(公斤/ 亩);
(2)该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单位面积 产量(公斤/亩)
6、根据调查结果,可计算出每公顷 产量。
每公顷产量kg/hm2=(每公顷株数× 单株果穗数×每穗粒重g)/1000

作物估产的方法

作物估产的方法

作物估产的方法作物估产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农民和农业部门更好地了解作物的产量情况,从而制定出更科学、更有效的农业生产计划。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作物估产方法:一、样方调查法样方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作物估产方法,它通过对田间样方进行调查和统计,来推断整个农田的作物产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田间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方,并对每个样方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植株数量、株高、叶面积等指标。

通过对样方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整个农田的作物产量估计。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作物生长状态的图像数据,并通过对图像的分析来估计作物的产量。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大范围的农田进行快速、准确的估产。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对图像中作物的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等进行分析,来推断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

三、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利用数学模型对作物生长和产量进行模拟和预测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的作物生长、气象、土壤等数据,然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和预测。

数学模型法可以通过对不同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来评估不同因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四、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来估计作物的产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收集多年的作物产量数据,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平均值、方差、回归分析等。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作物产量的趋势和变化规律,从而对未来的产量进行估计。

五、专家经验法专家经验法是依靠专家的经验和判断来估计作物的产量。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依托专家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实地调查和观察,来进行作物产量的估计。

专家经验法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也存在主观性较强的问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作物估产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通过样方调查法、遥感技术、数学模型法、统计学方法和专家经验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作物估产。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准确地测产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进行种植管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那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其应用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谈一谈。

一、玉米大田测产方法1.拾穗法拾穗法是一种常见的测产手段,通过统计玉米植株穗数和穗粒数从而估算玉米的产量。

具体步骤如下:在玉米地中随机选择几个样地进行调查,每个样地面积在30-50平方米左右。

接着,选择几株玉米植株,根据生长情况进行平均调查。

然后,对每株植株的穗数和穗粒数进行统计记录。

统计所有样地内植株的穗数和穗粒数,并加以平均值计算得出该地块的玉米产量。

拾穗法简单易行,不需要专门设备,适用于田间操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样地选择的随机性和样地数量的确定等问题。

2.色板法色板法是根据玉米籽粒的颜色来估算产量的一种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经验性地选择一块面积适中的玉米地,使得该地块在产量和品质上有一定代表性。

然后,用特制的色板在玉米地中作适当的放样,采收玉米籽粒。

接着,将采集到的玉米籽粒放入色板中,按照颜色分级,并记录每个颜色等级的籽粒数量。

按照色板上不同颜色区域代表的产量范围,估算出该地块的玉米产量。

色板法简单易行,但需要严格控制色板的制作和使用,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地块,进行高度和密度的测量。

然后,将测得的数据带入计算公式中,进行产量的估算。

青贮法可以适用于大范围的玉米地块,但需要合理设置测定方式和参数,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三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决定使用哪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

二、玉米大田测产方法的应用1.科学调控农田施肥通过测算玉米产量,可以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调控施肥量,为玉米植株提供合适的养分,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优化灌溉管理通过测算玉米产量,可以合理安排灌溉方案,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农作物遥感估产步骤

农作物遥感估产步骤

农作物遥感估产步骤农作物遥感估产是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和评估,以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这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益。

下面将介绍农作物遥感估产的具体步骤。

第一步:数据获取农作物遥感估产的第一步是获取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可以通过卫星、无人机或飞机等平台获取。

这些数据包括农田的光谱、红外、热红外等信息,可以反映农田的植被生长情况和土壤状况。

第二步:预处理获得遥感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数据校正、镶嵌和分类等过程。

数据校正是将原始数据进行去噪和校正,以消除不同平台、不同时间的影响。

数据镶嵌是将多个遥感图像融合成一幅图像,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数据分类是根据农田的特征和需求,将图像进行分类,如将植被、土壤和水体等进行区分。

第三步:特征提取在数据预处理后,需要进行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是将遥感图像中的信息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值。

常用的特征包括植被指数、水体指数和土壤湿度等。

这些特征可以反映农田的生长状况和水分状况,是估产的重要依据。

第四步:模型建立特征提取完成后,需要建立估产模型。

估产模型是利用遥感数据和农田实测数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常用的模型包括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地区进行选择和调整,以提高估产的准确性。

第五步:估产预测模型建立后,可以进行估产预测。

估产预测是将遥感数据输入模型,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预测结果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解释和分析,以指导农民的农作物管理和决策。

第六步:结果评估估产预测完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

结果评估是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和验证,以评估估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估结果可以反馈给模型,用于模型的修正和调整,以提高估产的精度。

第七步:决策制定根据估产结果和评估反馈,可以制定决策方案。

决策方案可以包括农作物的种植调整、施肥和灌溉管理等,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以水稻测产计算方法为标题,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水稻产量测算方法。

该方法基于对水稻田间实际情况的观察和测量,可以准确地估算水稻的产量,对于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水稻田地来进行测算。

田地的选择应考虑到水稻的品种、生长情况、土壤肥力等因素,以确保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估算水稻的产量。

具体步骤如下:1. 样方选择:在选定的水稻田地中,随机选择若干个样方。

样方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为1米×1米或2米×2米。

2. 样本调查:在每个样方中,我们需要记录下以下信息:- 水稻株数:在样方内将水稻株数进行计数,可以通过数行数和数列数的方法来快速估算。

- 穗长:选择几株代表性的水稻植株,测量其穗长,并计算平均值。

- 穗粒数:选择几株代表性的水稻植株,将其穗上的稻粒进行计数,并计算平均值。

3. 数据处理:根据样方的数量和测量结果,可以得出以下数据:- 株密度: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株数和样方的面积,计算出每单位面积的水稻株数。

- 单株穗数: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数和样方内的水稻株数,计算出每株水稻的平均穗数。

- 单穗粒数: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粒数和样方内的水稻株数,计算出每株水稻的平均穗粒数。

- 单穗产量: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粒数和样方内的水稻株数,计算出每株水稻的平均穗粒产量。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整个水稻田地的产量估算结果。

将每个样方的单穗产量相加,并根据田地的面积来计算出每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仅是一种常用的水稻产量测算方法,实际情况可能因地区和水稻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总结起来,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算水稻的产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为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帮助农民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666.67即为亩产。

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0.85/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一)水稻、小麦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二)玉米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三)谷子、高粱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四)甘薯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五)棉花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二、田间测产方法(一)查测(查穗粒数)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

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

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

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

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

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农作物遥感估产步骤

农作物遥感估产步骤

农作物遥感估产步骤农作物遥感估产是利用遥感技术对农田进行监测和分析,通过获取遥感影像数据来估计农作物的产量。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农业部门更好地了解农田的状况,提前预测和评估农作物的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下面将介绍农作物遥感估产的步骤。

一、遥感数据获取农作物遥感估产的第一步是获取遥感影像数据。

遥感影像可以通过卫星、无人机等平台获取,这些影像能够提供农田的空间信息,包括植被指数、温度、湿度等。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对农田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

二、预处理获取到遥感影像数据后,需要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影像中的噪声和干扰,提高数据的质量。

常见的预处理步骤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

这些步骤可以使得遥感影像数据更加准确和可靠。

三、特征提取在农作物遥感估产中,特征提取是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可以获取到与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相关的信息。

常用的特征包括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作物高度等。

这些特征可以反映农田的植被状况和生长情况。

四、模型建立在特征提取之后,需要建立一个模型来估计农作物的产量。

模型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特征和历史产量数据进行建立。

常用的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

通过这些模型,可以利用特征数据来预测农作物的产量。

五、模型验证与评估建立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

这可以通过与实际产量数据进行比对来完成。

选取一部分农田进行实地调查,获取真实的农作物产量数据,与模型预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际产量数据相符,说明模型是可靠和准确的。

六、产量估计与分析最后一步是进行农作物产量的估计和分析。

根据模型预测的结果,可以得到农田的产量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农田的产量水平,发现产量异常的地区,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参考。

总结起来,农作物遥感估产的步骤包括遥感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建立、模型验证与评估、产量估计与分析。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来准确、快速地估计农作物的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水稻测产标准

水稻测产标准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水稻产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测产标准。

水稻测产标准主要包括田间测产和加权平均测产两种方法,通过对水稻生长情况和产量特征的综合考量,来确定水稻的产量水平。

下面将从田间测产和加权平均测产两方面对水稻测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田间测产标准田间测产是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的方式进行的水稻产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样地选择:在水稻田中随机选择代表性的样地,避免选择有特殊情况的地块,如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区域。

2. 样本划分:在选定的样地内,根据不同生长期和品种特点,划分出若干个典型样本区域,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3. 采集样本:在每个样本区域内,随机采集水稻植株,包括株高、穗长、穗粒数等相关数据,并进行记录。

4. 数据统计: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计算出每个样本区域的产量情况。

5. 综合分析:最后根据各样本区域的产量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得出整个田地的水稻产量。

田间测产标准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到水稻植株的生长情况,数据真实可靠,但也存在着耗时耗力、工作量大的缺点。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结合加权平均测产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二、加权平均测产标准加权平均测产是一种以田间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统计学和数理模型的方法,通过对多个样本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水稻产量的测算结果。

其主要步骤包括:1. 数据采集:同样需要在田间进行样本的采集和数据记录,但相比田间测产,加权平均测产更加注重数据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异常值的排除、数据的标准化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权重确定:根据不同样本的特点和影响程度,确定各个样本数据的权重,通常根据实际情况和数理模型进行权重的分配。

4. 加权平均:利用统计学中的加权平均方法,对各个样本数据进行加权求和,得出水稻产量的加权平均值。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测算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划和经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水稻测产计算方法,帮助农民或相关人员准确地估计水稻的产量。

一、样方法样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水稻测产计算方法,它通过在田间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测量样方中水稻的生长情况,从而推算出整个田块的水稻产量。

1. 样方的选择需要根据田块的大小确定采样的样方数量。

一般来说,种植面积越大,样方数量应越多,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然后,在田块中随机选择样方位置,确保样方代表了整个田块的生长情况。

2. 样方的测量在每个样方中,需要测量水稻的相关指标,如株高、穗长、穗粒数等。

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测量尺、计数器等,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计算产量根据测量结果,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水稻的产量:产量 = 样方面积× 样方总穗数× 平均每穗粒数× 千粒重÷ 10000其中,样方面积指的是每个样方的面积,样方总穗数指的是所有样方中穗的总数,平均每穗粒数指的是每个样方中穗的平均粒数,千粒重指的是千粒重的平均值。

二、遥感技术除了样方法,遥感技术也可以用于水稻测产。

通过使用航空或卫星遥感图像,可以获取水稻生长的空间分布信息,从而推算出整个田块的产量。

1. 遥感图像的获取需要获取水稻生长期间的遥感图像。

可以通过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进行获取。

遥感图像应覆盖整个田块,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2. 图像处理获取遥感图像后,需要进行图像处理,提取出水稻的生长信息。

可以使用遥感软件或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图像分类和特征提取,将水稻与其他植被进行区分。

3. 产量推算根据提取出的水稻信息,可以使用统计模型或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水稻产量与遥感指标之间的关系。

然后,根据整个田块的遥感指标,推算出水稻的产量。

三、其他方法除了样方法和遥感技术,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用于水稻测产。

1. 人工调查法:通过调查农田的实际种植情况和农户的反馈,结合统计学方法,推算出水稻的产量。

作物估产的方法(一)

作物估产的方法(一)

作物估产的方法(一)作物估产方法及其应用1. 作物估产的重要性•作物估产是农业管理的重要工具,有助于农民有效安排农业生产计划。

•作物估产能够帮助政府和农业合作社制定政策和采取措施,以提高农产品的供给和市场竞争力。

2. 主要的作物估产方法2.1 样方法•样方法是通过在农田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样方中作物产量,并根据样方的平均产量推算整个农田的产量水平。

•样方法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适用于中小规模的农田。

2.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航空或卫星传感器获取作物生长情况的遥感图像。

•遥感图像中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可以用来反映作物生长的健康状况和产量水平。

•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对大范围的农田进行快速、准确的估产,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农田和地理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

2.3 田间试验法•田间试验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合,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比较不同处理的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

•根据不同处理组合的产量差异,可以推算出不同农田的产量水平。

•田间试验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考虑到不同农田的土壤、水分和气象等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并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估产结果。

3. 作物估产的应用3.1 农业生产计划•作物估产可以帮助农民根据实际产量情况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包括决定种植的作物和数量。

•农民可以根据估产结果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农田的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3.2 政府政策制定•作物估产可以提供农产品供给的基础数据,帮助政府制定农业政策,包括调整农田用地、农田补贴和市场调控等方面的政策。

•在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稳定方面,作物估产的结果对政府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3 农业保险•作物估产结果可以用于农业保险的索赔和赔付。

•农业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作物估产结果确定保险金额,并根据实际产量情况进行赔付,帮助农民减轻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结论作物估产是农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样方法、遥感技术和田间试验法是常见的作物估产方法。

作物估产结果可以在农业生产计划、政府政策制定和农业保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

谈谈玉米大田测产方法及应用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农业的重要品种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测算玉米大田的产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玉米大田测产的方法及其应用。

玉米大田测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田间直接测产和间接测产。

田间直接测产是在玉米大田中直接进行产量的测算。

主要的方法是使用铲子将玉米植株挖出,割取玉米穗,并称量得到的玉米穗的重量。

然后根据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计算得到的玉米的总产量。

这种方法测算的产量比较准确,但是过程较为繁琐,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

玉米大田测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玉米大田测产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通过测算不同田地的产量,农民可以判断出哪些田地的产量较高,哪些田地的产量较低。

在今后的种植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不同田地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以提高产量和效益。

玉米大田测产可以评价农业技术的效果。

通过对不同农业技术措施下的玉米产量进行测算,可以判断出哪些措施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效果较好,哪些措施效果较差。

这为农业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依据。

玉米大田测产可以为粮食市场提供预测和供需平衡。

通过对不同地区玉米产量的测算,可以预测出全国范围内的玉米总产量。

根据需求情况,可以进行精细的供需平衡,为粮食市场的稳定提供支持。

玉米大田测产还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玉米产量的测算,可以帮助政府评估粮食供给能力和粮食安全状况,制定相关的粮食政策和措施。

玉米大田测产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论是田间直接测产还是间接测产,都可以为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评价农业技术效果、预测和平衡供需、以及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测产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农作物测产方法

农作物测产方法

量构成因素(见作物产量)进行测算。 大产量;某些国家生产某种作物的产
如水稻可根据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 品市场过剩,可能毁掉该作物的一部
数、千粒重等,求出平均每株(穴)产 分。
量,乘以每亩总株(穴)数,即得每亩
航空勘测离地面较近,一般用广
产量。小株作物如小麦,可用 1m2 的 角相机,1 幅相片能覆盖约 10km2 地
间测产和航天遥测。
积应大些, 一般用长方形取样, 每点
田间测产。通常又有目测估产、 6m2。测产田块的测产结果算出后,即
测数预测和割取预测 3 种方法。除目 可进一步推算出测产区域的作物总
测估产外,其他两种方法都要先选定 产量。
测产田和取样点。测产田块的土壤肥ຫໍສະໝຸດ 遥感测产。即飞机、飞船、卫星遥
力和作物生长状况,要能代表整个测 测。应用光学、电子和电子光学仪器,
的 1 条或 2 条对角线上,间隔一定距 判别农作物的种类、生长情况和土壤
离成直线分布;作物生长不均匀的可 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 D.A.赫尔塔
根据生长状况划分为一、二、三级等 研究,遥测农作物产量,可按下列模
几种类型按比例确定设点数目。
式测算:
目测法。根据作物品种的特点、
农作物产量=田亩数×最大产
本栏责任编辑 孙玉雪 E- mail:ynnykm@
知识广角
农作物测产方法
作物收获前对产量的预测目的 得每亩产量。撒播的小株作物,每点
在于在作物收获以前及早提供产量 取 1m2 的方框取样。条播作物可按条
信息,作为制订收获、仓储、运销、加 长和条幅、条距折算成 1m2 面积。大
工等计划的依据。预测方法可分为田 株作物单株产量变化大,取样点的面
方框取样, 考查其产量构成因素,求 面。卫星遥测离地面远,用窄角相机,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

小麦玉米测产方法小麦和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农业生产者需要测算和评估其产量。

本文将介绍小麦和玉米的测产方法。

一、小麦的测产方法1.田间评估法:这是最常用的小麦测产方法之一,也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在田地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小麦穗数的平均值,并乘以有效穗数的比例,即可得到小麦的预测产量。

2.样方法:在小麦田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小麦穗数的平均值,并与每穗的粒数相乘,最后乘以有效穗数的比例,即可得到小麦的产量。

3.穗长法:对小麦田中的一定数量的小区的小麦穗长度进行测量,然后根据穗长的平均值和有效穗数的比例来预测小麦的产量。

4.株龄法:根据小麦植株的株高、茎粗和株龄等指标,结合历年生产经验,通过统计自然养分、病虫害情况等,预测小麦的产量。

5.室内测产法:通过将小麦收割下来后,室内进行筛选和测量,评估小麦的产量。

二、玉米的测产方法1.田间评估法:这也是最常用的玉米测产方法之一、在田地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玉米穗数的平均值,并乘以有效穗数的比例,即可得到玉米的预测产量。

2.样方法:在玉米田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统计每个样方中玉米穗数的平均值,并与每穗的粒数相乘,最后乘以有效穗数的比例,即可得到玉米的产量。

3.万株计数法:在玉米田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点,每个样点根据玉米植株数量进行计数,然后乘以亩数,最后统计所有样点得出的结果,即可得到玉米的产量。

4.株高法:通过测量玉米植株的株高和茎粗等指标,结合历年生产经验,预测玉米的产量。

5.株龄法:根据玉米植株的株高、茎粗和株龄等指标,结合历年生产经验,通过统计自然养分、病虫害情况等,预测玉米的产量。

总结:小麦和玉米的测产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算和评估。

这些方法都需要在田地中进行样方的选择、植株参数的测量和数据的统计等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测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满足人民对粮食的需求。

作物估产的方法

作物估产的方法

作物估产的方法作物估产是指利用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对农作物进行产量预测的过程。

正确的作物估产可以提供农业生产的依据,帮助农民预判产量,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和决策。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作物估产方法。

一、样方法样方法是指在农田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对每个样方进行调查和测定,然后通过样方的平均产量和农田面积来估计整个农田的产量。

样方的选取应该具有代表性,要考虑到不同地块、不同处理和不同品种的因素。

通过对样方产量的测定和统计分析,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作物产量估计结果。

二、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人造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作物信息,并进行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从而实现对作物估产的目的。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植被的光谱特征、生长状态和空间分布等指标,来推断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度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估产效率。

三、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方程,利用作物生长的相关参数和环境因素来估计作物的产量。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农作物生长模型、生产函数模型等。

这些模型一般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和预测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变化。

数学模型法需要依靠计算机软件和相关的数据处理技术,对于专业人员而言,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作物估产方法。

四、专家评估法专家评估法是指利用专家的经验和知识,通过观察和分析作物的生长状态、病虫害情况、灾害影响等因素,来进行作物产量的估计。

这种方法适用于经验丰富的农业专家,他们可以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对作物生长规律的了解,准确判断产量变化的趋势和原因。

专家评估法虽然主观性较强,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作物估产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农民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在作物估产过程中,可以利用样方法、遥感技术、数学模型法和专家评估法等多种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以提高作物估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田测定用10平方米测产方法,依据 行距求2行棉花、10平方米的长度, 调查数出10平方米地的株数,再乘以 1000即得每公顷株数。
3、调查单株铃数:
➢ 试验田选10-20株,大田取10平方米 (调查总株数)。分别调查样点的吐 絮铃数、成铃数、花及幼铃数。4部 分相加即为该点的总铃数,然后计算 出单株铃数。
棉花皮棉产量= 每公顷株数×单 株铃数×单铃重(克)×衣分 /1000
根据以上产量计算公式,估产时应注 意以下几个环节:
1、田间选点:依试验区大小选3-5个 有代表性的点。
2、调查每公顷株数:在每个点测定 11行间的距离除以10可得平均行距, 测定51株间的距离除以50可得平均株 距。
✓ 每公顷株数=10000平方米/行距(米) ×株距(米)
4、单铃重的确定:可有3种方法。
➢ (1)根据常年全株平均单铃重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估计铃重;
➢ (2)依据常年铃重的8折计算。
➢ (3)在大田10月初测产时每块地随 机收摘100个正常吐絮铃,烘(晒) 干称得铃重,乘折算系数求出全株单 铃重。
✓ 10月初吐絮率(包括正常吐絮和烂铃, 不包括初裂青铃)超过60%,折算系 数用0.8;
• (4)理论产量的计算:根据穗数、 粒数的调查结果,再按品种及谷粒的 充实度估计千粒重或参考该品种常年 千粒重数值,也可将各点实粒晒干或 烘干称其千粒重。
•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克)/1000000
(二)小麦成熟期产量的测定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 数×千粒重(克)/1000000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 每亩穗数=每亩实际穴(窝)数×每 穴(窝)平均穗数
• (3)调查代表穴(窝)的实粒数: 在各取样点上,每点选取3-5穴(窝) 穗数接近该点平均每穴(窝)穗数的 稻穴(窝),调查各穴(窝)的每穗 实粒数,统计每穴(窝)平均实粒数, 以每穴(窝)的总实粒数除以每穴 (窝)的总穗数求出该点平均每穗实 粒数,各点平均则得出全田平均每穗 实粒数。
实粒数和千粒重乘积而成,对这三个
因子进行调查测定,即可求出理论产
量。
✓ 选好测产田后,即进行取样调查,根 据田块大小及田间生长状况定取样点 (调查点),取样点力求具有代表性 和均匀分布。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 取样法、八点取样法及随机取样法。
✓ 确定取样点后,按下列步骤进行调查:
• (1)测定实际行、穴(窝)距,求 单位面积穴(窝)数:
3、测行株距,例如丈量21行的距离 求行距,丈量51株的距离求株距,根 据行、株距,求每公顷株数。
4、调查区内连续选择10-20株,调查 株高、径粗及果穗着生部位(自下向 上数)和高度。
5、从样点内连续选取10-20个果穗, 除去苞叶,调查穗长、秃顶长度、子 粒行数及每行子粒数。
✓ 以及把果穗晒干、脱粒,称其果穗重、 子粒重及千粒重,并求出果实子粒出 产率等。
先确定代表性样方如1或2平方米, 测定其有效穗数;
再计数每穗平均结实粒数; 测定出千粒重.
(三)玉米估产步骤与方法
1、玉米估产可在蜡熟期末进行实测, 在一块地(或处理)取3-5点,在每点 进行下列项目调查记载并估产。
2、每点选取50株或100株,调查空株 率、折断株率、双穗株率、单株果穗 率。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了解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 花等)的田间估产方法及操作步骤。
(一)水稻成熟期产量的测定
水稻收获前,根据各类田的产量构成 因素及长势长相划分等级(一类田、二 类田、三类田及其比例),再从各等 级中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田块作为测产 对象,从各代表性田测得的产量,分 别乘以各类田的面积,就可以估算所 测地区的当季稻谷产量。
代表性田测产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1、小面积试割法:
在大面积测产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田 块2-3块,进行全部收割、脱粒、称 湿重,有条件的则送干燥器烘干称重。 而一般按早、晚季稻和收割时的天气 情况,按70%-85%折算干谷或称取 混合均匀湿润稻谷1千克晒干算出折 合率,并丈量各田块面积,计算出单 位面积产量,然后平均即可。
6、根据调查结果,可计算出每公顷 产量。
每公顷产量kg/hm2=(每公顷株数× 单株果穗数×每穗粒重g)/1000
(四)油菜测产
每亩产量=每亩株数×每株角果 数×每角果实粒数×千粒重(克) /1000000
(五)棉花田间估产方法
棉花田间测产通常在9月中下旬 进行。
棉花子棉产量= 每公顷株数×单 株铃数×单铃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2、挖方测产法:在有代表性的田块 中选好点,每块田选2-3点,每点收 割面积10平方米左右,将其全部脱粒 称鲜重,然后再全部晒干称干重,也 可混合均匀后各取1千克晒干算出折 合率,还可根据收割时天气折算成干 谷重,并丈量挖方的准确面积,算出 单位面积产量。
3、穗数、粒数、粒重测产法:水稻
单位面积产量由有效穗数、每穗平均
• 在每个取样点上,测定11行及11穴 (窝)的距离,分别除以10,求出该 取样点的行、穴(窝)距,再把各样 点的数值进行统计,求出该田的平均 行、穴(窝)距。
•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