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概况导游词导游词四川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概况导游词导游词四川简介
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
的一个内陆大省,地处长江上游。

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在
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第5位(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青海),
人口8500万,仅次于河南、山东,是中国第三人口大省。

主要民族
有汉、藏、彝、羌、回、苗等53种,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
数民族有13种,是中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四川虽不靠海,又不沿边,对外交通相对闭塞,但战略地位十
分重要。

在国内,只要是受过中等教育的人,一提到四川就会立即想到:啊,那是“天府之国”’一个古老又富饶的地方!外国人了解四川,恐怕
以下三个因素起了重要作用:一是当代世界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出生在四川;二是四川的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不仅把中国的卫星送上了天,而且还把美国生产
的卫星送上了太空,这不得不使许多外国人对四川另眼相看。

三是
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

为使外省人或外国人更透彻地认识四川,我
在这里给导游先生(女士)们说说四川的古今梗概。

天府之国历史悠久
在远古时代,四川为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过去一般认为是
在商周时期(即公元前11世纪至前5世纪)建立的国家。

现根据广汉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推断,早在4000年前,蜀人就已经在川西平原建
立起了奴隶制国家。

《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肇于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封,蜀与焉”。

以前认为,这一记载多根据传说,不一定可信。

三星堆文物的
出土,人们才相信,蜀国的历史至少应向前推1000年。

“蜀”的名称最早见于商代的甲骨文。

蜀的祖先据说是生活在黄
河中上游的古代羌族的一支,他们沿岷江流域南迁进人四川盆地,
被称为“氐族”,并在成都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传说中最早称王
的是蚕丛和鱼凫,以后是柏灌。

到了杜宇王朝,正是中国的西周时期;开明王朝则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16年,泰国趁蜀
国和巴国发生战争之机,派大将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掉了蜀国
和巴国,使四川地区统一于中华帝国的版图之内,古代蜀国的历史
就此结束。

此后,又因历代帝王都将统治巴蜀的最高治所设在成都,而成都为古蜀都,“蜀”也就成了四川地区的地简称。

因此,三国时,
刘备占据四川称帝,史称“蜀汉”;五代时,王建和孟知祥先后占据
四川称帝,史称“前蜀”和“后蜀”。

关于“蜀”名称的来历,史书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说蜀就是蚕,是因古蜀王蚕丛教民栽桑养蚕,使四川成为中国最早养蚕的地方,
因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蜀是一种形态象蚕、但能螫人的毒虫,
因此“蜀”很可能是商朝统治者对蜀人的一种贱称。

巴族的记载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叫“巴方”,大约生活在今陕
西省汉水流域,以后逐渐向东南方向迁移,进入今湖北清江流域和
四川东部(大部分在今重庆市境)。

关于“巴”名称的来历说法不一:有
说是因川东两条河流的形状而得名;有说是川东盛产的一种植物“巴茅”而得名;还有以虫、蛇之属来解释的。

另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巴
人居石穴,川东人称石为巴,因此得名。

巴国建国的时间不详,春
秋战国时期经常与楚国发生战争,因此都城不断迁徒,合川、丰都、阆中、重庆都作过都城,以重庆的时间最长。

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除州、郡制,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

唐玄宗开元23年(公元735年),剑南道又分为剑南
西川节度和剑南东川节度,“川”字开始在四川地区区划名称中出现。

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州县大加减并,宋军灭掉后蜀政权后
设置西川路,开宝6年(公元973年),又分设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又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宋真宗咸平4年(公元l001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目p益州路(后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后改潼川路)、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合称为
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

元朝在各地设置行中书省,川峡四路全并成四川行中书省,“四
川省”名自此问世。

明、清时期,四川省建制未变,疆域已达川西高原和凉山地区。

民国时期,四川形成军阀割据局面,行政建制极不统一。

1935年,蒋介石势力进人四川后,把四川划分为18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及
西康行政督察区;1939年,又将西康督察区和四川的17、18督察
区合并为西康省,实行川、康分治,直到1955年撤销西康省,将金
沙江以东地区划归四川,四川省的西部省界最后确定下来。

1997年
3月,重庆市升格为中央直辖市,并将涪陵、万县二市和黔江地区划
归重庆。

划归重庆市的土地面积共8.2万平方公里,人口3002万。

现在的四川省共有21个地区(市、州)辖县(县级市、区)128个。

四川为何被称为“天府之国”?
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由来已久。

这是由于它自身所处的独特地
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主要是:
1.历史上所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并不包括现今
的川西高原和川西南山地。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因而,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
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
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2.四川盆地周围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
在冷兵器时代,它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
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就更有
利于它社会经济的发展。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
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
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乱,当时的成都,在他们眼里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当然就要被称为“天府之国”了。

以上说的“天府之国”主要是指关中平原是富庶之地。

历史上最
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汉代的益州包括今四川盆地和汉
中盆地。

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
后来还进入了中学教科书,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条地理常识。


山蜀水风光无限四川的地势与中国的地势相拟:西高东低。

长江自
西向东横贯而过,黄河亦在川西北挂角而去。

四川西部被称为川西
高原,是青藏高原的边缘部分,高寒少雨,地广人稀;东部为四川
盆地,面积达16.2万平方公里,是著名的中国四大盆地(其他三个
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中最富饶多姿
的一个。

四川盆地的边缘由东边的巫山,南边的大娄山、大凉山、西边
的邛崃山、岷山、北边的大巴山、米仓山等连结而成。

境内的河流
大都从这些山地中流出汇入长江。

因大巴山、巫山、大娄山界内属
古代巴国地域,以山地、丘陵为主;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为古蜀地域,四川的主要河流大都从这里经过流人长江,故历史上习惯于把四川
的山水简称“巴山蜀水”。

古人说:“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巴山蜀水,绚丽多姿,自古为
文人学士所景仰。

且盆地四周山脉构造各异,景观独特。

盆地东缘
山脉——巫山山脉,现属重庆市地域,中国最大的河流长江自西向
东横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壮丽多姿,被称为中国的
山水画廊。

盆地南缘山脉,指宜宾到奉节的长江以南山地,主要山
脉有大娄山、七曜山、武陵山等,是境内峰林、溶洞、槽谷、落水洞,暗河等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山地。

区域内有金佛山、四面山,蜀南竹海风景区、兴文石海洞乡,筠连溶洞,重庆的万盛石林、武
隆溶洞等岩溶地貌景观。

盆地西缘山脉——龙门山、邛崃山。

龙门
山是广元到都江堰市之间、岷江以东许多山脉的总称,主要山脉有
九顶山、茶坪山和龙门山,属岷山的东南延伸部分,是一条褶皱断
块山脉,也是四川各时代地层发育最全的山脉。

境区内有九峰山、
莹华山风景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

龙门山还是岷江和沱江的天然分水岭。

邛崃山是都江堰市到天全县一线岷江以西山地的总称,主要山
脉有巴朗山、夹金山和二郎山等,是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天然地
理分界线和农业界线:东部为农业区,西部为半农半牧区。

这里有
冰川分布,生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有著名的卧龙、蜂
桶寨、喇叭河等自然保护区;有青城山、西岭雪山、峨眉山、蒙山、夹金山等风景名胜区和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

盆地北缘山脉——米
仓山和大巴山,总称大巴山脉,是秦岭的东南分支,是四川盆地和
汉中盆地的界山,也是嘉陵江和汉水的分水岭。

大巴山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有“千里巴山”之称,是四川盆地北部的天然屏障,它阻
止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侵,对四川盆地冬暖春早气候的形成起了重要
作用。

区域内有以溶洞景观为主的诺水河风景区和以奇峰峡谷为主
要景观的光雾山风景名胜区。

大巴山还是古代四川通向中原的陆路
交通要道,保留至今的还有金牛道、五丁峡、明月峡栈道,以及米
仓道、陈仓道等古战场遗迹。

川西高原山地有:大凉山,介于四川盆地与川西南山地之间,
是大、小凉山的总称,是我国东部湿润亚热带气候和西部干湿交替
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因而东西的动植物区系截然不同,东北坡产
大熊猫,有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和螺髻山、泸山等风景名胜区,又是
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沙鲁里山,位于甘孜、凉山州西部,是金沙江和雅砻江的天然
分水岭。

主要山脉有雀儿山、索龙山、海子山、木拉山等,南北绵
亘500—600公里,向南伸入云南境内,东西宽200多公里,是四川最长、最宽的山系。

这里是四川冰川、湖群最集中的地区,仅理塘
至稻城间就有400多个。

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的亚丁自然保护
区就在稻城县境内。

大雪山,位于甘孜州东部,是大渡河和雅砻江的分水岭,由北
向南有党岭山、折多山、贡嘎山、紫眉山等,南北延伸400多公里,是横断山系主要山峰之一。

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
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也是古冰川发育最完全的山地。

著名的
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海螺沟冰川公园是中外游客向往之地。

大雪山
是四川境内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部西部的地貌、气候、农业和民
族都有很大差别,四川西部的所谓“关内”和“关外”以此山为界。

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川甘两省边境,南北长500多公里。


川境内是岷山的中南段,主要山脉有红岗山、羊拱山、鹧鸪山、雪
宝顶等。

岷山中高山湖泊甚多,著名的有九寨沟、黄龙牟尼沟等。

另有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

还有唐家河、王朗、白河、白水河等6
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岷山还是岷江、涪江、白龙江(嘉陵江上源)和
黄河支流白河、黑河的分水源地。

四川西部高原山地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现大渡河边、夹金
山脊、大雪山、红原草地、千里岷山都留下了不少红军长征遗迹。

因此,中央在松潘川主寺修建了红军长征纪念碑园。

这里是“重走长
征路”旅游线路最惊险、绝妙的地段。

四川境内河流众多,有大小河流近千条,主要河流水系有:金
沙江水系。

金沙江是四川同西藏的界河,四川境内的流域面积有20
万平方公里,是一条峡谷型河流,水能资源约占整个长江的43%,
流域内的森林蓄积量占四川的48%。

也是省内自然生态保存完好和
藏民族风情独特的地区。

其中最大的支流雅砻江,全长1500公里
(四川境内1375公里),由于河床狭窄、岸陡谷深,水力资源十分
丰富。

在攀枝花市境内建成的二滩电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所形成的二滩水库是目前四川最大的内陆湖,已成为水上旅游
场地。

岷江水系。

岷江发源于岷山弓杠岭和郎架岭,全长735公里,
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水力资源丰富,茂县、汶川一带为羌族聚居区;都江堰至乐山为中游,是成都平原
主要灌溉水系;乐山至宜宾为下游,以航运为主。

岷江有大小支流
90余条,最大的支流大渡河,全长1150公里,比岷江正流还长415
公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四川漂流旅游的主要河流。

还有青衣江,古称平羌江,沿途多风光名胜,著名的有碧峰峡、中岩风景区
及平羌江小三峡等景观。

沱江水系。

沱江又名外江、中江,因《史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记述而得名,沱江上游有绵远河、石
亭江、湔江三个源头,均发源于九顶山。

沱江进入成都平原后,由
岷江水系分出的柏条河、青白江于金堂汇入沱江,所以沱江与岷江
被称为“双生”河流,金堂以上为上游,资中以下为下游,最后在泸
州注入长江,全长702公里。

沱江的主要支流有10条,流域面积约
3万平方公里。

沱江主要流经盆地丘陵地区,是古蜀文化最集中地域
之一,主要有广汉三星堆遗迹,成都附近的三国蜀汉遗迹、资中古城、自贡恐龙、盐都遗迹等。

嘉陵江水系。

嘉陵江古称阆水、渝水,嘉陵一名出自陕西省西
凤县的嘉陵谷。

上源有白龙江、西汉水。

白龙江发源于四川若尔盖
县的郎木寺,西汉水发源于秦岭,略阳两河口以下称嘉陵江,两江
在昭化汇合,全长l120公里,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流经广元、南充、广安,到重庆市注入长江。

昭化以上为上游,昭化至合川段
为中游。

嘉陵江支流众多,最大的两条是涪江和渠江。

涪江发源于
岷山雪宝顶,流经绵阳、德阳、遂宁、广安等川中丘陵地区,全长700公里;渠江发源于大巴山,又称潜水,流经巴中、达州,至渠县三汇镇始称渠江,全长720公里;两江均于合川与嘉陵江汇合。


陵江是四川水路运输的主要河流,仅干流流经的13个县市的运输量
即占四川内河航运量的1/4。

嘉陵江流域是四川古蜀道遗迹和三国蜀
汉遗迹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四川北部和东部的一条重要旅游线路。

巴蜀大地资源富集四川是中国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可称为
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

就土地资源而言,四川的耕地、林地、草地、水面资源在全国都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其中,耕地面积456.04万
公顷,是中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林地面积
约占土地面积的30%左右,森林主要分布于江河上游。

从1963年开始,四川经过30多年的努力,已建成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
护区40处,总面积233.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81%。

全省
森林蓄积量13.9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6,是中国第三大林区。


川的草原、草坡面积约1600多万公顷,特别是西部的红原、若尔盖
草原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

就动物资源而言,全省有维管束植物9000多种,约占全国的
1/3,是一个天然基因库;动物资源中仅脊椎动物就有1100多种,
约占全国的40%;鸟类和珍稀动物约占全国的一半。

资源植物全省
有4000种以上。

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其中,中药材品种多、产量大,是中国三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珍贵植物达100种以上,水杉、银杉、珙桐、树蕨等被称为植
物中的“活化石”;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其中大熊
猫还是四川的特产动物,四川因此被称为“熊猫的故乡”。

四川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达1.5亿千瓦,仅次于西藏,居中国第二位;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量1.1亿千瓦,占中国总量的
24% ,居中国首位。

四川也是中国矿产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有“世界地质博物馆”的雅称。

目前已找到的矿产有132种,已探明工业储量的有94种。

四川矿产蕴藏的特点是:相对集中且伴生矿多,在地区范围内矿种
组合好、配套程度高。

其中,钒、钛、钙、芒硝、萤石、天然气、
硫铁矿储量居中国第一位。

攀西地区是黑色,有色金属和稀土矿的
集中产地。

四川还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

全省有黄龙、九寨沟两处风景
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只有3处);峨
眉山、乐山大佛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为止,全国也只有4处);另有青城山、都江堰正在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
遗产。

目前四川有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9处(全国有120处),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最丰富的省分之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
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座;另有省级风景名胜区44处,省级文物保
护单位300个。

天府之土经济繁荣
四川是中国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成都平原,自古
就是中国的粮仓。

远古时期,四川人就学会了栽桑养蚕,到汉代,
成都的织锦业已发展成专门的手工业,国家设有专门官吏管理织锦业,蜀锦成为朝庭的主要贡品,并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中亚和地中
海一带;四川的制盐业、冶铁业在汉代已具有相当规模。

隋唐时期,四川的粮食生产已自给有余,据史书记载,武德二年“运剑南米,以
实京师”,又以“剑南义仓米百万石救饥人”。

经济作物方面,四川的葶麻种植已具有相当规模,仅贡麻织品
就有绵布、葛布、筒布、弥牟布等很多品种;四川是茶叶生长的发
源地之一,很早就发明了烘焙之法,境内名茶辈出,尤以蒙顶的石
花号称第一,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之誉;制盐业、造纸业
在汉唐时期已很发达,当时四川生产的黄、白麻纸供朝庭书写文书和诏书的专用纸,成都制的蜀笺纸更是闻名全国。

经济的发展使四川成为历代王朝的重要经济基地。

据唐代陈子昂的《蜀州安危疏》称:“国家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西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莫不取办于蜀,此诚国之珍府”。

宋元时期,四川的农业、手工业都得到进一步发展,织锦业出现了官营的织锦工场;随着制纸业的发展,出现了雕板印刷业;井盐开采技术方面发明了卓筒井的凿井工艺,使用了冲击式钻头。

商业更加发达,成都每月都有专业市场,并出现了商业资本。

明清时期,四川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生产品种和经济门类不断增多,普遍开始种棉花;矿业方面,除铁的生产外,金、银、铜的开采业也发展起来;丝织业出现了地域分工,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具备了相当规模;商业资本开始渗入到手工业部门。

四川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总量指标较高,在中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总量占西部l0省、市、区总量的1/3。

但四川有8000多万人口,所以人均水平仍然较低,贫困地区数量不小。

四川最突出的经济成果是解决了8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粮食总产量占中国西部10省、市、区总和的1/3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400公斤以上。

四川还是中国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农产品除满足本省需求外,还有粮食、油料及其他经济作物产品大量外销,其中尤以猪肉外调约占全国的l/3左右,一时有“川猪安天下”之说。

四川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是川西平原的温江等23个县,粮食总产量约占全省的14%;棉花生产基地则是川中和川北的金堂、中江等19个县(市、区),其总产量占全省的90%以上;甘蔗生产基地集中在内江、南克、攀枝花的20余县(市、区),其产量占全省70%以上;油菜生产集中在川西平原;芝麻生产集中在达州和宜宾等地;烤烟生产在凉山、宜宾;畜牧业则主要在川西高原牧区。

四川现代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四川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中国的大后方,不少兵工厂由沿海迁入,部分私营企业也迁入四川,壮大了四川的经济基础;这一时期,四川的工业主要集中在重庆市。

四川工业发展的第二次高潮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和“二五”时期,当时国家把建设重点放在成、渝两
市;“二五”时期,工业建设项目逐步向铁路沿线和长江两岸分布,
但成渝两市的工业总产值仍占全省的60%以上。

四川工业发展的第三次高潮是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

当时,国家从战备需要考虑,把从沿海到内地的中国大陆划分为一、二、
三线地区,决定重点建设三线,四川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大
量的工业企业、军工企业(后均转为民用产品生产)和科研机构迁入,从而奠定了四川雄厚的工业基础。

工业布局也在盆地内部全面
展开,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畸形发展的状况,成渝两地的工业总产
值在全省所占比例进一步下降,并涌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如宝
成铁路沿线的广元、绵阳、江油、德阳、广汉;成渝铁路线上的资阳、内江、简阳;成昆铁路线上的乐山、西昌、攀枝花;襄渝铁路
线上的达川、万源;以及长江沿岸的宜宾、白贡、泸州等。

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今天的四川,工业企业门类繁多,在全国40个工业门类中,四
川就有37个。

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食品
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四川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机械、
电子工业基地。

工业实力在中国西部占领先优势。

目前,四川加快了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已制订并开始实施优先
培育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以及改造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规划,以
谋求新的发展。

四川确定的支柱产业是:水电能源、电子信息、机
械冶金、旅游、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等六大产业。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
据考古资料,四川最早的处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是1951年在资
阳黄鳝溪发掘的一个人类头骨和许多哺乳动物化石。

这个头骨所代
表的人种被考古学家命名为“资阳”人,属早期的新人类型,比北京
山顶洞人原始。

四川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遗址分布比较广泛,川西平原和雅安、芦山、天全、木里、西昌等百余处都有发现。

奴隶制社会时期,四川长期由巴、蜀两个国家统治着,古代巴蜀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巴蜀文化。

史书载,古代巴人能歌善舞,汉初的乐人曾加以整理,
谓之“巴渝舞”;巴人喜欢用镦于和钲一类的打击乐器,贵族用的乐
器以编钟最为精致,涪陵小田溪出土的编钟14件,通身以浇铸和错
金的技法饰以兽面、蟠夔和几何纹组成的图案。

在古巴蜀文化遗迹
中最引入注目的是蜀人的大石遗迹和巴人的悬棺葬。

史载、古蜀国“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斤、为墓志”。

此大石即传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