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快乐学案6 湘教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气候多样性,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概念和气候类型有初步的了解。

但对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复杂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加深理解。

学生在生活中对气候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认识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图片,分析中国气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难点: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与中国气候相关的问题,设计课堂活动。

3.准备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位置特点。

提问:“你知道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吗?”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如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东北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2《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最新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2.2《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最新整理)

2。

2 中国的气候【目标确定的依据】1。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学情分析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信息。

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

本节内容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

但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这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所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空间概念,提升读图、填图能力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2。

通过阅读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知道温度带喝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3。

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4.通过学习,分析出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原因;2.能够描述中国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3.了解不同气候对人类、动植物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气候形成的过程及其与地理位置的关系;2.理解中国地区不同的气候类型最终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0分钟)老师可使用中国地图,让学生对中国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区域进行初步了解,并让学生探讨气候对当地人们、动植物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3.2 气候的概念及形成原因(20分钟)通过教材,让学生掌握气候的定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老师可以使用气象或地理的图片、动画、实物等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发现共同点、差异点,并尝试形成自己的思考。

3.3 中国不同气候类型(40分钟)通过教材与互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包括亚热带、温带、寒带等等,并分析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气象现象及其对地区影响。

3.4 影响气候的因素(20分钟)通过教材、媒体,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地形、海洋洋流、经度纬度等等。

并且让学生在对不同因素有所了解后,可以尝试制作海报或简单调研报告,展现自己对于气候影响因素的探究。

3.5 总结(10分钟)回归到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与思考,总结气候对人文、社会、经济、物种等方面的影响。

并让学生就教学的过程给老师以反馈,帮助老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四、作业1.调查当地气象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2.利用互联网、书籍等资源,调查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气候状况,并尝试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3.在海报上展现自己学习气候的过程,并且尝试表现出气候对人类、动植物以及经济的影响。

五、教学师生互动方式老师通过分组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并且可以加入一些小组竞赛的环节,来让学生探索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六、教学方式本教案讲授时,既可以采用“直播+互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抖音短视频”、“小程序”、“线上战队PK”等互联网方式的教学方式。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快乐学案7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快乐学案7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快乐学案7 湘教版一、学习要点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二、考点衔接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了解并掌握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这两个主要特征。

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和沙尘暴等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学会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能提取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三、学习过程(一)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因此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的气候特征之一。

)1、我国气温的分布与温度带(1)列表记忆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特点形成原因冬季等温线密集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① 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气温低得多;② 冬季风的影响。

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东部地区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1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受纬度位置(太阳辐射)的影响大,青藏高原地势高山地气温低,漠河附近数值最小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小;离冬季风源地近,受冬季风影响大。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湘教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观点, 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有利条件,以及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

4、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区图等图表的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 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1、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其中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

2、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1、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2、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时数:3课时教具准备: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中国锵水分布图、中国「湿地区图等等去、探究去教学要点: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1)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①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很大②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髙温③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热带、亚热带、暧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髙原气候区(2)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①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从东南沿海向四北内陆逐渐减少②降水疑的季节变化: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5-9月)③我国的干湿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3)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2、季风气候显箸(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2)冬、夏季风的性质和影响(3)大陆性特征很强二、我国的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疑三、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一旱涝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说到了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组成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其中的一个要素……地形。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第2课时)教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中国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因降水的不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干湿情况分布的规律和气候区分布的规律,结合生活体验及典型区域进行对比,能够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受祖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难点】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课件、图文资料五、教学用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我们七年级学习了降水的相关知识,现在有哪些同学还记得吗?你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都有哪几种形式?回答:降水的主要形式有降雨,降雪,冰雹等。

【讲解】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展示:降水柱状图可以通过阅读降水柱状图判断降水季节分配是否均匀,如果均匀可以用多雨,少雨湿润来描述,如果不均匀需要通过降水数值和月份来判断降水的特点。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一般是指在地图上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就是等降水量线图。

它是研究一个地区同一时段不同地方的降水分布规律和特点的重要工具。

等降水量线密集处,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反之,等降水量线稀疏处,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二)新课讲授【板书】中国的降水特征1.降水的空间特征【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观察阅读我国平均降水量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它与哪条等温线大体上一致?②在图中找到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观察大致通过哪些地方?③观察地图并说出等降水量线的主要延伸方向?④尝试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湘教版八上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上地理 2.2中国的气候  教案设计

湘教版八上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设计
要表现在
A.形成大量降水 B.带来狂风
C.形成闷热天气 D.沿海地区形成巨浪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形象地描绘了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
A.长江中上游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南部沿海 D.黄河中下游地区
7、读“影响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9分)
(1) 根据气压和风向判断,这幅图反映的是影
响我国的_________(冬、夏)季风。

(2)气流①是_________风,来自太平洋。

气流②是_________风,来自_________洋。

(3) 我们把受气流①和②影响明显的地区,称
为E ________区,而西北内陆受这种气流影响
不够明显,则称为F____________区,E区内降
水较________,而F区则相反。

(4) E区和F区的大致界线是__________—阴
山—_________一线
附参考答案如下:
1、C
2、D
3、D
4、D
5、A
6、B
7、(1)夏(2)东南西南印度(3)季风区非季风区多或丰富(4)大兴安岭巴颜喀拉山
智能拓展1你从我国气候气象灾害频发获得什么启示?2若给我国农业生产献计献策,你会说些什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课时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读图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从而体会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

读图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从而体会我国气候类型的多样.温故知新: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原因。

2.温度带填图。

3.回顾特殊分界线──秦岭─淮河。

承转过渡:上节课给大家留了思考题,这些植被都对应哪个点呢?(移动图片到对应点)那大家说这些植被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降水,好咱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我国的降水情况。

提问引入:咱们先来看看几个城市的降水情况.根据几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同学们觉着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不同:从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点: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多雨。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异很大,且时间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那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的降水会集中在夏季呢?【新课教学】(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导致了我国气候的差异。

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师生互动,理解新知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我国气候主要特征——复杂多样(教师)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在图中找出吐鲁番、漠河、海口、五道梁、南京的气候类型。

(学生)吐鲁番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漠河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海口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五道梁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而南京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教师)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我们如何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呢?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第39页活动题,请阅读漠河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结合前面我们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从漠河的气温曲线图中,读出当地的最高、最低气温,描述气温的特点.(2)从漠河的降水柱状图中,读出当地最多、最少的降水量月份,描述该地全年降水的特点。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导学案(新湘教版)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导学案(新湘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主备人:张新兰材料:尚世伟审核:苏延清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

【学习重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学习难点】对我国地势特征的评价【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学习准备】1.相关的山脉分布图片、地形剖面图资料2.教师制作多媒体辅助课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长江、黄河流向图,它们为什么这样流?(水往低处流)这说明我国地势哪边高哪边低?(西高东低)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我国地势、地形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地势西高东低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20图2—1及“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我国地势可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4)从这幅图上,你还能获取哪些地理知识?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这种地势特征对我国有哪些影响(可从气候、河流、水能等角度思考)?教师点拨:我们都知道,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降低,当夏季到来时,风从东面海洋吹向陆地,这种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整个过程气流都在爬升,所以很容易形成降水;降下的水在地面又会汇成河流,水往低处流,所以我国好多大江大河都是自西向东流;当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急,所以水能资源丰富。

探究结论: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气候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河流方面)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水能方面)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二)学习任务二:山脉纵横交错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P21图2-2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哪些?(2)我国南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3)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4)我国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5)我国的弧形山脉是什么?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我国第一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第二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哪些山脉?教师点拨:图上有三种主要颜色,黄褐色、淡黄色和绿色,分别代表我国地势的第一、二、三级阶梯。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案:中国的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2-P45。

主要包含“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等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熟悉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资料说明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气温和降水两个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其分布的特点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概况总结。

教材内容包括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候鸟老人从东北飞往海南过冬的现象,引出气候对动植物迁徙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1.展示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及其原因。

2.讲解温度带的概念及其分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种植区域),让学生理解温度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特点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逐月分配图,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

2.讨论降水对农业生产、河流水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强调降水不均匀性带来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理解情况。

例如:2.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3.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四、归纳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气温和降水设计说明本节课我们以读图为主线。

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掌握中国气温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和材料,掌握中国的温度带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4个城市降水量逐月分配图,掌握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和材料,掌握中国的干湿地区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目标1.通过读中国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够简单地分析其成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理解其对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影响,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读中国气温分布图和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2.通过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难点:1.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成因。

2.理解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农业生产和自然植被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差大于40℃。

学生3: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海南省气温最高,越往北气温越低,漠河市气温最低。

学生4:读图可知,从海南到漠河,等温线基本和纬线的分布一致,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是纬度差异大。

教师点拨: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纬度差异大,冬季风起到加剧的作用。

教师:读图2-23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完成下列问题。

(1)参照图例,算一算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

(2)在图中读出我国最高温和最低温所在地。

(3)读图,总结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4)想一想,夏季南北气温差异不大的原因。

学生1:7月,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气温约20℃,南方大片区域的气温约28℃,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8℃。

学生2:最高温在我国南方地区和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最低温在青藏高原。

教师点拨:读图,我们可以看出高温区在南方地区的范围较大,但从地形、植被和天气状况看,吐鲁番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势低,周围高山环绕,不利于散热,植被稀疏,以荒漠为主,降水量少,天气晴朗;而我国南方地区以丘陵和山地为主,植被覆盖率高, 是我国的三大林区之一,夏季多雨。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本章备课说明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本章备课说明

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气候、河湖等的特征。

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特点,举例说明其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会针对某一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

2022年版课标中添加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2022年版课标中删除了“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二、本章教材分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自然环境是地理学习的重点,自然环境的知识在中国地理的学习中贯串始终。

本章从地形、气候、河流三个方面对中国的自然环境进行了介绍。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介绍了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和镶嵌其中的地形区,以及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介绍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温度带的划分、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干湿地区的划分、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介绍了我国的河湖概况及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以长江和黄河为例介绍了河流的概况、开发利用和治理。

三、本章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自然地理,对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已经掌握了陆地5种基本地形类型,并学会了判读地形类型,中国的地形主要是地形区和山脉的具体名称和分布特点;学生已经掌握了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生欠缺的是具体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可以通过读图和读材料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气候区划的主要特征和分布;2.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3.掌握气候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气候区划的特征和分布。

难点: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内容1.气候区划的基本概念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长期的气象状态,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

气候受纬度、海拔高度、地形、洋流、地球自转、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种类型。

2.中国气候的特点中国气候区划分布不均衡,不仅有南北差异,而且有东西差异。

具体表现为:1.华北-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

2.华南-中南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温夏热,雨季约在每年的5-9月。

3.西北-西南地区属于高原、盆地和山地气候区,呈现出多样性,但总体上夏季较短,冬季漫长。

3.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类型的形成、发展、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样,气候也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着深刻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适宜,可以促进农业、渔业等生产活动的发展;反之,气候恶劣,则会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大气污染等。

4.气候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不同的气候类型所适应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也是各自不同的。

人们要根据气候的特征,选择相应的生产方式,并在实际生产中采取相应的适应措施,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例如在靠近赤道的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温度高,作物生长周期短,需要采取多次播种等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在西北地区,由于气温低、风力大,需要采取多种防护措施,以便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气象数据、地图等资料,调查研究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和适应措施。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2 中国的气候2-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2 中国的气候2-湘教版

3、算一算:分别计算我国冬季和夏季平均气温南北温差。

4、比一比:比较冬季和夏季平均气温的温差,看看谁大?【合作探究二】:冬季、夏季温差产生的原因1、读表分析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表1、冬至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和冬季风概况表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冬季风气温漠河53°29′13°04′7小时34分-28℃海口20°04′46°30′10小时55分20℃结论:冬季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受冬季风影响气温冷暖北方南方2、举一反三:读下表分析夏季南北温差不大的原因?表2夏至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漠河53°29′ 59°57′ 16时55分海口20°04′ 86°38′ 13时20分结论:夏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白昼,得到的太阳光热和南方,所以夏季南北气温。

【小结】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

我们便发现地理要素紧密相连,请简要总结。

【板书】读表和图、思考、讨论学生展示、解释学生总结地理要素间的联系阶段性小结设计意图:(1)有利于深化地理知识的理解,明白其中的【转折】掌握如何?小试牛刀。

练一练:1、寒假期间,李明外出旅游,到达目的地时,他的衣着由厚厚的棉衣换成了凉爽的夏装。

()A.从香港到成都 B.从拉萨到北京C.从哈尔滨到海南D.从上海到乌鲁木齐2、“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诗句中暗含大雁渴望在北方度过季节,那时我国气温分布特征是。

()A.冬普遍高温 B.夏普遍高温C.夏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向北气温越低D.冬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向北气温越低学生练习逻辑关系。

(2)检验学生对上面知识的掌握程度2、中国的温度带【承转】雨燕寒来暑往,沿途觅食助人,它们为农民的那些收获喜悦呢?带着问题学习温度带。

【自主学习】:结合课本P34图2-24“中国温度带划分”,阅读“中国的温度带”。

【板画】在黑板中国空白轮廓图中添加温度带分界(1)指一指:在空白“中国温度带划分图”中指出相应的温度带。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气候 教案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第2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气候 教案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多气象灾害

第3课时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归纳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2)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3)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资源的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两种气象灾害:洪涝和干旱。

【教学难点】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比较、讨论、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诗引入: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意思是玉门关外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所造成的。

那么春风又指的是什么呢?春风为什么不能度过玉门关呢?二、新课学习(一)季风气候显著★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引导学生读图:(1)依据图例,读取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

引导学生在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上,归纳出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

讲解:这里的季风指的是夏季风,“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

“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因为“玉门关”不在季风区。

(2)在图中描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看一看它们大致经过的地形区。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以东)(3)引导学生读出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

(夏季风:偏南风;冬季风:偏北风。

)提问: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为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不同。

提问:①我国的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还是冬季风带来的?为什么?②为什么我国降水集中在夏季?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向陆地,带来充足的海洋水汽,使我国夏季湿热多雨。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中国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2.综合思维:运用地图和资料,综合分析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3.区域认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增强区域认知能力。

4.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气候现象,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中国气候特征的成因。

2.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教材、地图册。

2.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成因。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不同季节中国各地的风景图片,如哈尔滨的冰雪世界、三亚的碧海蓝天、北京的秋景等。

2.提问:为什么中国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会有如此不同的景色呢?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的差异。

3.引出课题: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

2.新课教学1.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1.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中国主要的气候类型。

2.讲解中国气候的两大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3.气候复杂多样:1.结合地图,分别介绍中国的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的分布地区。

2.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如气温、降水等方面的差异。

3.举例说明气候复杂多样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季风气候显著:1.展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讲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

2.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源地和性质。

3.通过动画演示季风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

4.举例说明季风气候对中国降水分布的影响。

2.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展示中国地形图和纬度位置图,引导学生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学习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学习方法资料完整分析法课时安排三课时学习过程知识点Ⅰ: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一)、阅读教材P28图2-14“中国1月平均气温”,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用彩笔描出1月0℃等温线,该线大致位于我国的一线,向南延伸至高原东缘。

2.填写下列城市1月平均气温的范围: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拉萨,广州,海口。

3.从海口到漠河,温度大致相差℃,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方温暖,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其主要原因是:①②。

(二)、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低),其主要原因是。

2.我国夏季气温分面的特征:(青藏高原除外)。

其原因是:。

(三)、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1.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是: 。

在我国,从北向南习惯上划分为A 带、B 带、C 带、D 带、E 带和F 气候区等温度带。

5、读图2-16,秦岭-淮河一线,南侧的温度带是 , 北侧的温度带是 。

湖南位于 温度带,作物熟制为 ;海南全部位于 带,作物熟制为 ;东北平原位于 温度带,作物熟制为 。

识记:P30 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思考: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我国南北跨度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温、喜凉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分面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作物熟制从一年一熟到一个三熟也是多样的。

不利: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

知识点Ⅱ: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一)阅读教材31页“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中找到800mm,400mm,200mm 年等降水量线。

2.800mm 等降水量线大致沿 一线,经 高原东南边缘。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 。

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___________,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年降水量的时间分配特点是: 季节多, 季节少。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叫。

4.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

5、读图2-19,在我国,从东南向西北习惯上划分为A 、B 、C 、D 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6、读图2-19,秦岭-淮河一线,南侧的干湿地区是,北侧的干湿地区是,湖南位于干湿地区。

识记P33干湿地区分布和植被类型7.写出各干湿地区的主要植被: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8.结合中国地形图填下表。

地形区内蒙古高原东部准噶尔盆地华北平原黑龙江北部海南岛温度带干湿地区知识点Ⅲ:气候复杂多样及其影响1、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的地区在洲的东部和南部。

世界上的季风气候类型有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季风气候三种。

2、在季风区内,夏季,风从吹向(填海洋或陆地),降水。

冬季风从吹向,降水。

3、我国疆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所以我国气候,即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4、读土2-21,找出湖南的气候类型是。

5.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气候的特征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南部云南西双版纳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北方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大的西北地区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天山山地6、结合实际,从动植物资源,农业生产,地域文化等来讨论: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书P35)知识点Ⅳ:季风气候显著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性质差异巨大。

季风名称发源地风向陆地→海洋海洋→陆地性质产生的影响影响范围(地区)冬季风夏季风2、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因素。

3、的进退影响我国东部雨带的推移,南方雨季开始要比北方,结束要比北方(早或晚)。

南方雨季比北方(长或短)。

4、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失常”,会造成灾害,当夏季风较弱,向北推进迟缓,徘徊在南方,则会导致“南北。

当夏季风较强,向北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则会导致“南北。

5、我国季风气候显著,使得我国夏季普遍,同期,这是我国的一大气候资源。

6、我们把受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季风区,影响甚小的地区叫非季风区。

季风区内降水。

7、读图2-2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

湖南位于区。

8、我国气候有很强的大陆性特征,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偏,夏季明显偏。

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大。

知识点Ⅴ:主要气象灾害知识点(一):特殊天气1、寒潮是一种在时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强冷空气活动,它会带来急剧、、、有时还伴随天气。

2、梅雨是(时间),地区常常出现的天气。

3、袭击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月,尤以7-8月为多(夏秋季节)。

多发地区是东南沿海各省,以台、粤、闽、浙居多。

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天气。

但台风带来的雨水能够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4、沙尘暴主要是指我国地区和地区,在气候比较干燥的季时,强风将地面大量沙粒和尘土卷入空中,使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

知识点(二):旱涝灾害1、洪涝多出现在季和季,是我国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2、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灾害是。

3.趣味练习:请将下列四种自然灾害的名称填入诗中合适的位置(春寒,寒潮,伏旱,台风)春季最害倒春寒,各种秧苗难保全;北方难播种,南方稻长难;夏季多成灾,房屋倒塌粮减产;若遇霜冻早,庄稼未熟已冻坏。

小结:在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课堂自测:一、填空题。

1.我国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风。

2.科学家是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划分为()种干湿地区类型。

3.青藏高原地区是()气候。

4.我国的“雨极”是()。

5.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带。

6.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是()气候显著。

7.雨带的进退时常会导致()灾害。

二、选择题。

1.以下关于我国气候描述错误的是()A.我国气候复杂多样B.季风气候明显C.季风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D.西北地区为高原气候2.以下哪项不是我国的特殊天气()A.寒潮B.台风C.冰雹D.沙尘暴3.以下不是我国主要气候特征的是()A.季风气候显著B.冬雨夏干C.雨热同期D.气候复杂多样4.我国干旱地区的植被是()A.森林B.森林、草原C.荒漠草原、荒漠D.草原5.我国中温带的作物熟制是()A.一年一熟B.一年三熟C.两年三熟D.一年两熟6.我国热带的主要作物是()A.春小麦B.大豆C.水稻D.冬小麦7.广东地区属于()A.干旱地区B.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半湿润地区三、判断题。

1.我国季风气候不明显。

()2.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关很大。

()3.我国没有热带地区。

()4.我国多旱涝灾害。

()5.梅雨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天气。

()6.在我国季风区内,冬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

()学习反思: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三、多特殊天气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 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