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流行病学第十四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x

合集下载

《分子流行病学》PPT课件

《分子流行病学》PPT课件

(一)研究目的
充分考虑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
(二)测量指标
1.测量指标(生物标志)的选择原则: (1)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2)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 (3)检测方法快速、简便,操作规范,便于与同
类研究结果比较 (4)标本采集和储存方便
2.测量指标的选择 (1)暴露指标 (2)效应指标 (3)易感性指标
(二)血清流行病学人类基因组流行病学
(human genome epidemiology, HuGE) 将流行病学与基因组学相结合,研究
人群中基因组信息与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关 系。 基于核酸生物标志的分子流行病学。
研究人二群、中疾定病义(健(康一状)态()是相什关么生?物)标志
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医学相关生物群体 特征及其与人类疾病(健康)的关系,制 定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 学。
患者 亚临床者
健康者
图 疾病的“冰山现象”
传统流行病学
暴露
疾病
外暴露
内暴露
有效暴露
易感性
临床前期
(早期效应)
临床疾病
(疾病)
暴露标志
易感性标志 分子流行病学
效应标志
传统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的关系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生物学标志
(biological markers,biomarkers)
1.定义: 生物学标志是指从暴露到疾病各个连续过程中
可测量的、能反映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各种细胞 的、生物化学的、免疫的或分子的物质。
分子生物学标志(molecular biomarkers): 能反映分子水平、基因水平的DNA损伤、变异 和表达异常的蛋白分子的生物学标志。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PPT课件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PPT课件

139591及2002年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
30.2
1991年
30
26.6
25
24.7
2002年
率(%)
20
15
12.2
10
6.1
5
2.9
0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城乡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
率(%)
45
41.1
40
35
30
25
22.5
20
15
10
5
0
知晓率
35.1 17.4
治疗率
城市 农村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预防和控制策略:
1 预防为主 2 发挥卫生防疫机构的作用 3 发展三级预防保健网 4 因时因地制宜,反复斗争 5 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加强地区、国际合作
二、预防措施和办法: 1 改善卫生条件 2 健康教育 3 免疫预防 4 国境卫生检疫
三、控制
(一)疫情管理 1 疫情报告 报告种类:3类36种。 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 2 疫情报告工作的考核 报告制度是否健全,上报是否及时。 漏报率、漏诊率。
1%
2%
2%
2%
8%
4%
8%
11% 16%
呼吸系
肿瘤
脑血管病
26%
损伤和中毒
心脏病
消化系
传染病
精神病
泌尿生殖系
20%
糖尿病
其他
浙江省2004年居民死因构成
1%
2%
2%
2%
9%
3%
9%
10% 17%
27% 18%
肿瘤 呼吸系 脑血管病 损伤和中毒 心脏病 消化系 传染病 糖尿病 泌尿生殖系 精神病 其他

《分子流行病学》课件

《分子流行病学》课件

基因与环境的关系
基因与环境共同影响人类 健康
基因和环境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中起着相 互作用,共同影响个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遗传与环境相互影响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相互影响, 共同塑造个体的特征和疾病易感性。
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 动态的
基因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变化 的,随着个体发育和环境变化而变化。
01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 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等。
02
研究单基因遗传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了解疾 病的发病机制和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03
通过基因检测和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和干预单基因 遗传病,降低疾病对个体和家庭的影响。
复杂性疾病的遗传研究
复杂性疾病是指由多种遗传和 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疾病
PART 05
展望与挑战
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趋势
1 2 3
技术进步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 快速发展,分子流行病学将更深入地揭示疾病的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大数据应用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分子流行病学将能够处 理和分析更庞大、复杂的数据集,提高研究效率 和准确性。
跨学科合作
分子流行病学将与生物信息学、统计学、环境科 学等多个学科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动疾病 病因和预防策略的研究。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机制
表观遗传学机制
基因的表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如DNA甲 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实现。
信号转导通路
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 通过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基因的表 达和功能。
蛋白质相互作用
基因和环境因素可以影响蛋白质 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细胞的功 能和疾病的发生发展。

第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课件

第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课件

对接触者的措施
措施 留检 医学观察 应急接种和药物预防
检疫期 最后接触日至该病的最长 潜伏期
医学观察
病人被隔离
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 彻底消灭 捕杀、焚烧或深埋 隔离治疗 预防接种和检疫
深 埋 受 感 染 的 动 物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消毒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 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的一种措施
获得特异性抗体的同时,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计划免疫方案
计划免疫的内容 计划免疫程序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接种的途径与剂量 疫苗禁忌症 预防接种的反应 冷链
图11-4
加强传染病的监测
常规报告 甲、乙、丙三类共37种
哨点监测 艾滋病、流感监测哨点 慢性病监测哨点
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1980年消灭天花 1988年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 2001年发起终止结核病活动
初级卫生保健
——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概念
应用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迎的方 法和技术,并通过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而 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社区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 原则精神能够负担的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形式。
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基本治疗 社区康复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将含特异性抗体的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制剂注入机
体,使机体被动地获得特异性免疫力而受到保护。 其制剂有:
(1) 免疫血清 (2) 免疫球蛋白
被动自动免疫(passive and active immunity) 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使机体在迅速
三、我国预防工作的总策略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 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 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

传播途径与危害
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食物传播、水传播等。
危害
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可能导致死亡、残疾、社会恐慌 等。
全球与国内现状
全球现状
全球范围内,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尤其是一 些新型传染病如COVID-19等的出现,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带来巨大挑战。
国内现状
我国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 些挑战,如一些地区和领域的防控工作仍需加强,公众对传 染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也有待提高。
02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与免疫计划
01
02
03
疫苗种类
根据传染病类型,选择适 合的疫苗进行接种,如流 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
接种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接种计划 ,确保疫苗接种覆盖面广 ,提高人群免疫力。
措施。
医疗资源调配与支持
资源调配
根据疫情需要,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包括床位、医护人员、药品 和设备等,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医疗支持
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其防控传染病的能力; 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和关怀服务。
科研支持
加强传染病相关科研工作,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 持。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课件
汇报人: 202X-12-22
contents
目录
• 传染病概述 • 预防措施 • 控制策略 •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普及 • 总结与展望
01
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 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 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 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等。

《分子流行病学》PPT

《分子流行病学》PPT
2023
《分子流行病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分子流行病学概述 • 基因与疾病关联研究 • 基因变异与疾病风险 • 分子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 挑战与展望
2023
PART 01
分子流行病学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分子流行病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结合了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 和方法,旨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与疾病相关 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化。
健康行为干预
根据个体的基因和环境暴露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健 康行为干预措施,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健康政策制定
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健康政策的 制定中,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023
PART 05
挑战与展望
REPORTING
数据解读与整合的挑战
数据来源多样
分子流行病学涉及的数据来源多样,包括基因组、表型、 环境暴露等多维度数据,如何整合这些数据并确保其质量 和可比性是一大挑战。
单基因遗传病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变异所引起的疾病,如囊性纤维化、镰状细胞贫血等 。
分子流行病学在单基因遗传病的研究中,主要关注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通过病 例对照研究和家族研究等方法,揭示基因变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针对单基因遗传病,分子流行病学还致力于研究疾病的遗传异质性,即不同基因变 异或多个基因变异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表型差异。
个体化医疗
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等信息的解读,可以为个体提 供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方案和健康管理建议。
3
公共卫生决策支持
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公共卫生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分子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预防级ppt文档

分子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预防级ppt文档
生物标志(biological markers, biomarkers)是可以测量的、能代表生物结 构和功能的大分子物质,如DNA、RNA (miRNA)或抗原、抗体、蛋白质(酶)等。
一、暴露标志(exposure marker)
(一)外暴露标志 主要指环境因素暴露,包括生物性因素和非生物性因素 1、生物性病原因子的鉴定 2、病原生物进化变异规律(进化树) 3、环境化学污染物(非生物因素)暴露
illumina 高通量基因分型平台
SNPstream基因分型系统
MassARRAY
Integrated Components
Automated Liquid Handler SpectroPREPTM
Miniaturized Biochip SpectroCHIPTM
MALDI-TOF Mass Spectrometer SpectroREADERTM
肺癌
传染病
• 慢性丙肝病人中,HLA-B44出现频率高达30%以上 • 对白喉毒素敏感的基因定位在5号染色体长臂 • 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敏感性基因定位在19号染色体长臂
遗传性多态性标志物
What is a SNP? 基因多态性
A mutation in the DNA sequence with a frequency of >1%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技术
PCR-RFLP PCR-SSCP, PCR-based resequencing Real-time PCR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LDI) mass spectrometry Dynamic allele-specific hybridization (DASH) DNA-chip analysis DHPLC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课件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课件

当前面临的挑战
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
01
随着全球化和交通的便利,新型传染病不断出现,如COVID-19
等,给疾病预防带来巨大挑战。
耐药性问题
02
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许多传统药物对某些病原体
失效。
全球卫生治理不足
03
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存在缺陷,各国在疾病预防方面的合作不够
紧密,导致疾病跨国传播。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疾病预防策略 • 疾病预防措施 • 疾病预防与控制案例分析 • 疾病预防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介绍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课件 的目的和背景
02
阐述疾病预防在公共卫生领域的 重要性和意义
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01
02
03
控制措施:开展监测与检测、加强患者管理、提供心理支持等 案例二:流感预防与控制
流感病毒类型及变异情况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案例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个人卫生习惯、避免 接触感染源等
控制措施
隔离治疗、抗病毒药物使用、加 强监测与预警等
非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案例
案例一:高血压预防与控制 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危害
预防措施:合理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
非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案例
控制措施: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监测等 案例二:糖尿病预防与控制
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危害
非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案例
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增加运动、避免久坐等
控制措施
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监测血糖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案例
案例一:SARS事件应对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课件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课件
(一)健康促进 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是通过
创造促进健康的环境使人们避免或减少 对致病因子的暴露,改变机体的易感性, 保护健康人免于发病。可采取以下形式 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
7
(一)健康促进
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health ducation) 是一项通过传播媒介和行为干预,促使人 们自愿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避免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促进健康 目的。
10
(二)健康保护
健康保护是对有明确病因(危险因 素)或具备特异预防手段的疾病所采取 的措施,在预防和消除病因上起主要作 用。
11
一、一级预防
开展一级预防常采用双向策略(two pronged strategy),即把对整个人群的普遍 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二者 相互补充,可以提高效率。前者称为全人群策 略(population strategy)旨在降低整个人 群对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它是通过健康 促进实现的;后者称为高危策略(high risk strategy)旨在消除具有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 人群的特殊暴露,它是通过健康保护实现的。
1978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联合召开会 议明确提出:“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PHC)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1988年41届世界卫生大会再次声明,人人享有卫生保 健将作为2000年以前及以后年代的一项永久性目标。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含义
3
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 是应用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 迎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社区的个人和 家庭积极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 社区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原则精神能够 负担的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形式。

流行病疾病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流行病疾病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20
常规报告
哨点监测
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之类的全国性的,主 要由基层卫生人员完成的日常性监测系统。 如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根据流行特点由设 在全国各地的上百个监测哨点对高危人群进 行HIV抗体监测,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按某统一的监测标准而发现的病例。
监测病例 直接指标
实际病例 在疾病监测中应尽可能提高实际病例在监测
18
疫区的划定 如有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或流行时,县级
以上地方政府可以宣布疫区。
甲类传染病疫区经省级政府决定可实施封锁
疫区的解除
①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全部治愈;乙类传染病病人 、病原携带者得到有效的隔离治疗;病人尸体得到严格消毒处 理; ②污染的物品及环境已经过消毒等卫生处理;有关病媒昆虫 、染疫动物基本消除。 ③爆发、流行的传染病病种,经过最长潜伏期后,未发现新 的传染病病人,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14
关于早报告
◆ 种类
将37种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
★ 丙类。
凡从事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工作人员 均为法定报告人。 甲类 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乙类 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 至发病地所属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报 出传染病报告卡。
◆ 报告时限
◆ 报告人
15
用具有抗原性的预防制剂或具有抗体活性的免疫球蛋白给人接种使之产生自动或被动的特异免疫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计划免疫的概念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或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疾病预防与控制
1
预防控制的策略和措施
传染病监测
国际监测传染病 WHO(流感、脊灰、疟疾、流行性斑疹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
疾病背景
预防措施
控制策略
结核病预防与控制
要点三
疾病背景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等。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要点一
要点二
预防措施
针对结核病的预防,需要提高公众对结核病及其传播途径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健康教育;保持室内通风和空气流通,减少呼吸道传播的风险;加强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的管理,减少消化道和皮肤接触传播的风险等。
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防范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障公众健康。
03
公共卫生干预
02
01
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住口鼻。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
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个人餐具与公共餐具交叉使用。
分餐制与使用公筷
避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和发热等可疑症状的人员,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针对艾滋病的预防,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推广安全性行为,避免性接触传播;加强血液管理和医疗安全,避免血液传播;鼓励孕妇定期接受HIV检测,及时采取母婴阻断措施等。
艾滋病的控制需要综合性的策略,包括及早发现并治疗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关爱,减少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降低传染风险;加强疫苗研究和治疗药物开发等。
其他重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05
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我国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功地控制了多种传染病的大规模暴发和流行。
工作成效总结
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为了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等。

预防医学(第7版)PPT课件 第十四章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预防医学(第7版)PPT课件 第十四章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分类: ➢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 健康病原携带者
预防医学(第7版)
一、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作为传染源
人类罹患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动物性传染病(zoonosis), 又称人畜共患病。
如阿米巴病、狂犬病、血吸虫病、猪绦虫病等。
预防医学(第7版)
二、传播途径
定义: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
4. 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 免疫预防 ➢ 药物预防 ➢ 个人防护
预防医学(第7版)
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传染病流行间歇期的措施
1. 预防接种
➢ 人工自动免疫 ➢ 人工被动免疫 ➢ 被动自动免疫
2. 计划免疫方案
3. 效果评价指标
➢ 免疫效果评价指标:抗体阳转率、抗体平均滴度和抗体持续时间。 ➢ 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指标: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 计划免疫管理评价指标:建卡率、接种率、四苗覆盖率、冷链设备完好率。
预防医学(第7版)
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3. 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随时消毒:当传染源还存在于疫源地时所进行的消毒。 终末消毒:当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所作的一次性彻底消毒,从而完 全清除传染源所播散、留下的病原微生物。
预防医学(第7版)
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2. 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患者
(2)病原携带者 (3)接触者
➢ 早发现
➢ 登记
➢ 检疫对象
➢ 早诊断
➢ 管理
➢ 检疫期
➢ 早报告
➢ 随访
➢ 早隔离 ➢ 早治疗
➢ 期限
(4)动物传染源 ➢ 彻底消灭 ➢ 捕杀、焚烧或深埋 ➢ 隔离治疗 ➢ 预防接种和检疫

第十四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x

第十四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pptx
1.一般实验质量控制
(1)标本采集和储存 (2)试剂和材料 (3)仪器 (4)实验方法 (5)操作规范 2.设立多重对照 为保证检测质量,可以设立多种对照,而且可以采取 “盲法”。 (1)标准对照 (2)空白对照 (3)重复对照 3.重复试验
研究实例 1
研究题目 波兰某工业区环境中芳香族化合物暴露人群的DNA加合物
三、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技术
➢ 核酸技术(DNA & RNA)
核酸体外扩增 (PCR) 核酸电泳图谱 核酸酶切电泳图谱 (RFLP) 核酸分子杂交 有原位杂交、斑
点杂交、转印杂交(包括 Southern blot检测DNA和 Northern blot检测RNA)等。 核酸序列分析
➢ 蛋白质技术
蛋白质分离鉴定技术主要有:电
实习16
分子流行病学应用
实习要点
▪ 单元1 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历史 ▪ 单元2 分子流行病学常用检测方法 ▪ 单元3 课题讨论
实习要点
▪ 单元1 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历史 ▪ 单元2 分子流行病学常用检测方法 ▪ 单元3 课题讨论
一、分子流行病学产生的背景
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pidemiology) 是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流行病学新 分支,它是由传统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强烈需 求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相 结合的产物。
结论
环境中芳香族化合物(煤焦油)暴露可导致体 内DNA加合物水平
质量控制
研究实例 2
研究题目 应用HBV-DNA序列多态性研究HBV的传播 测量标志 HBV 2551-2650位点核酸序列/血清HBV-DNA 测量方法 ELISA法和PCR法 研究设计 类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病例研究)
96名HBeAg阳性儿童和用ELISA检测HBV血清阳性的97名父母 假设该位点核酸序列在儿童与父母之间分配是随机的

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培训课件

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培训课件

27
慢性病的自然史可分为3个阶段:
1、发病前期 2、发病早期 3、发病晚期
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
28
慢性病的预防是根据目前对疾病病因的认识、 机体的调节功能和代偿状况,以及对疾病自然史的 了解来进行。
因此,慢性病的预防工作可根据疾病自然史的 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来阻止疾病的发 生、发展或恶化,即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四)社区康复
通过设立家庭病床或社区康复点,对丧失正常功能或残 疾者,采取医学和社会综合措施,促使康复。
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
25
第3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慢性非传染病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 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 愈、缺乏明确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 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结。
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
6
(一)、制定策略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既影响着个体对疾病的 易感性,也决定着疾病流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例如:艾滋病的流行主要是由于行为因素造成的, 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情况的差异,使得艾 滋病在全球的流行状况千差万别,甚至在同一国 家内也会同时存在着特点截然不同的流行。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初级卫生保健是应用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 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社区的个人和家庭 积极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社区和国家依靠 自力更生原则精神能够负担的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 形式。
初级卫生保健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预防疾
病和保健服务、治疗疾病和社区康复四个方面开展
工作。
流行病学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

分子流行病学第十四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分子流行病学第十四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PPT文档演模板
分子流行病学第十四章疾病预防策略 与措施
一 产生的背景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的需求
➢传染性疾病 耐药性质粒;病原体变异;新发现传染病。 ➢慢性非传染病 多病因、多阶段、多基因、长潜隐期。 ➢人群易感性 生物个体间的遗传和环境不同,易感性差异 很大;传统流行病学无法有效测量。 ➢实验医学 实验医学的病因假设和防治措施的人群检验。
•结局 ---------- 健康态(HC) ←···机体···→临床态(CD)

(健康疾病连续带)
•传统流行病学
PPT文档演模板
•分子流行病学

• 暴露生物标志------------------- 外暴露标志(EEM)与剂量(EED)

内暴露标志(IEM)与剂量(IED)

生物作用标志(BAM)与剂量(BAD)
➢ 质量控制 每份标本都同时在2个不同实验室进行
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0.66, p<0.01)。
PPT文档演模板
分子流行病学第十四章疾病预防策略 与措施
• 实例二
➢ 研究题目 应用HBV-DNA序列多态性研究HBV的传播
➢ 测量标志 第2551-2650位点核酸序列/血清HBV-DNA(介质)
➢ 测量方法 ELISA法和PCR法
➢ 研究设计 类病例对照研究:96名HBeAg阳性儿童和用ELISA
检测HBV血清阳性的97名父母;假设该位点核酸序列在儿童与 父母之间分配是随机的。
➢ 结果分析 结果:该序列在儿童和父母之间是非随机分配的
(P<0.00005);结论:HBV具有家庭内传播。
➢ 质量控制 关于家庭成员之间1%的序列差异的解释。排除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等都会影响其检测结果
生物标志检测方法
➢ 实用性 ✓研究样本一般较大 ✓一定的实验室条件
➢ 可信性 可信性强 ➢ 有效性 灵敏度和特异度,注意区分流行病学的灵
敏度和实验室测量中所谓的敏感性的不同
外暴露研究
暴露测量
➢ 生物标志 ➢ 暴露测量 ➢ 效应测量 ➢ 易感性测量 ➢ 防治效果评价
指环境因素暴露,分为生物性因素和非生物性因 素。作为分子流行病学测量的生物标志一般是生物性 病原因子,如病原生物、生物毒素等。
生物标志
➢ 生物标志 ➢ 暴露测量 ➢ 效应测量 ➢ 易感性测量 ➢ 防治效果评价
➢ 暴露标志 与疾病或健康状态有关的暴露因素的生物 标志,包括外暴露标志和内暴露标志。
➢ 效应标志 指宿主暴露后产生功能性或结构性变化的 生物标志,如突变的基因、畸变的染色体等。
➢ 易感标志 指宿主对疾病发生、发展易感程度的生物 标志。
一 产生的背景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的需求
➢ 传染性疾病 耐药性质粒;病原体变异;新发现传染病。 ➢ 慢性非传染病 多病因、多阶段、多基因、长潜隐期。 ➢ 人群易感性 生物个体间的遗传和环境不同,易感性差异
很大;传统流行病学无法有效测量。 ➢ 实验医学 实验医学的病因假设和防治措施的人群检验。
(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内暴露标志(IEM)与剂量(IED)
生物作用标志(BAM)与剂量(BA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健康疾病连续带:健康态←→亚健康态←→潜在疾病态←→临界疾病态←→亚临床态←→临床态
效应生物标志: HCM
EBEM
生物标志的筛选
➢ 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 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高 ➢ 检测方法快速、简便
生物标志特性
➢ 分子特性 化学结构、组成、物理特性和稳定性等 ➢ 时相特性 即生物标志在不同HDC阶段的表现和意义 ➢ 个体内变异 生物标本采集时间、部位等不同造成 ➢ 个体间变异 不同生物个体的检测结果不相同 ➢ 群体间变异 不同生物群体的检测结果不相同 ➢ 储存变异 生物标志的生物特性、储存条件、储存时
➢ 质量控制 每份标本都同时在2个不同实验室进行
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0.66, p<0.01)。
第16章
分子流行病学 Molecular Epidemiology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章要点
▪ 概念 ▪ 研究内容 ▪ 研究方法 ▪ 发展与应用前景
第一节 概 述
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pidemiology)是 近十几年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流行病学新分 支,它是由传统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强烈需求 和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相结 合的产物。
➢ 慢性非传染病 ✓基因表达异常和代谢异常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
➢ 健康状态
➢ 生物标志 ➢ 暴露测量 ➢ 效应测量 ➢ 易感性测量 ➢ 防治效果评价
➢ 遗传性疾病
易感性测量
➢ 生物标志 ➢ 暴露测量 ➢ 效应测量 ➢ 易感性测量 ➢ 防治效果评价
Huntington病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很快确定了HD 基因紧密连锁遗传位点D4S10及其DNA标志。
➢ 生物性病原因子检测鉴定 流感嗜血杆菌 ➢ 病原生物进化变异规律研究 O157大肠杆菌 ➢ 确定传播途径 S.munchen菌感染 ➢ 非生物性因素的暴露测量 吸烟烟雾
内暴露研究
➢ 传染性疾病 ✓ 感染状况 ✓ 传染源追踪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内暴露水平 ✓ 生物作用水平
效应测量
➢ 传染病 ✓免疫效应 ✓病理性效应
➢ 研究设计 采用横断面分析研究;选择煤焦油作业
工人为暴露组,当地城市居民和近郊农民分别为对照 组。排除年龄、吸烟、其他职业暴露等因素的影响; 比较3组DNA加合物水平。
➢ 结果分析 结果:当地城市居民(19例)与煤焦
油作业工人(63例)的DNA加合物水平相似,而 近郊农民(15例)的DNA加合物水平与煤焦油作 业工人相比,仅为后者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结 论:环境中芳香族化合物(煤焦油)暴露可导致体 内DNA加合物水平升高。
ASFM
PM
SCCM
CD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易感生物标志-----------------------------易感标志与水平(SM & SL)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生物标志(测量指标)的研究 ➢ 暴露测量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效应测量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易感性测量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 疾病防治效果评价
➢ 概念的演变 ➢ 定义 ➢ 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
三 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
暴露 ---------------------- 暴露(E)与剂量(ED) ↓
结局 ---------- 健康态(HC) ←···机体···→临床态(CD) (健康疾病连续带)
传统流行病学
分子流行病学
暴露生物标志------------------- 外暴露标志(EEM)与剂量(EED)
➢ 理论的突破 如:DNA双螺旋结构,遗传中心法 则,遗传密码子,RNA逆转录,断裂基因,操纵 子模型,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DNA连 结酶,染色体外遗传物质等。
➢ 技术的创新 凝胶电泳技术,核酸体外扩增, DNA测序,蛋白质测序,分子杂交,基因克隆, 色谱技术,计算机应用。
二 分子流行病学的产生与发展
➢ 慢性非传染病
载脂蛋白E(apoE)不同基因型在动脉粥样硬化和 冠心病发病中的易感性是不同的。
➢ 传染病
不同基因特征的人群对HIV的易感性也具有很大差异。
疾病防治效果评价
➢ 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 预防接种相关发病研究 ➢ 慢性非传染病防治效果控制
➢ 生物标志 ➢ 暴露测量 ➢ 效应测量 ➢ 易感性测量 ➢ 防治效果评价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测量指标 ➢ 标本采集 ➢ 现场调查研究方法 ➢ 实验室检测技术 ➢ 研究设计 ➢ 资料分析
实例一
➢ 研究题目 波兰某工业区环境中芳香族化合物暴露
人群的DNA加合物研究
➢ 测量指标 DNA加合物/淋巴细胞DNA(介质)
➢ 测量方法 采集血液淋巴细胞,应用荧光检测竞争
ELISA法和DNA加合物32P后标记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