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国学及其演变
国学第一讲
v 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
国学第一讲
第二计 围魏救赵
v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v 与敌交战时,攻打大集团敌人不如将敌人分 割成小股敌人来打,攻打敌人正面不如攻打 敌人的后面或侧面。
腹似蜃shèn ,鳞似鲤,爪似鹰,
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 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 旁有须髯[rán] ,颔下有明珠,喉 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 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 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龙的传人解析 国学第一讲
名人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 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 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国学第一讲
v 燧[suì]人氏: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
v “民食瓜果蚌蛤(bàng gé ),腥臊恶臭,
v 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
v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
v 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
v 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dù] 》)
国学第一讲
v 神农氏: (距今五、六千年前)
v “民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 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 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食, 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新语·道基》)
v 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奇书
国学第一讲
山海经异兽
国学第一讲
《山海经》上古四大神兽
国学第一讲
国学文化的源流与发展
国学文化的源流与发展国学文化自古以来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通过深入探讨国学文化的源流与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丰富多样性。
一、国学文化的起源国学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先秦时代,当时的学术界主要围绕经籍学习展开。
儒家的经典《易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等成为后世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
这些经典中蕴含着中国古代智慧的精华,如“君子之道”、“孝敬亲长”等思想一脉相承,成为国学文化的基石。
二、国学文化的发展历程1. 宋代国学兴盛宋代是国学文化的重要发展阶段。
当时,朝廷设立了太学、国子监等官方学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才。
陆游、欧阳修、苏轼等文学家著名代表作的问世,为国学文化增添了灿烂的色彩。
2. 秦汉经学大兴秦汉时期,国学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儒家经典被大量研究和整理,儒学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
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对后世的国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元明清的文化传承元代以后,国学文化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
明代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清代则弘扬了儒家文化,并成立了各种研究机构和学府,培养了众多的国学高手,促进了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国学文化的核心价值国学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核心价值。
首先,国学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价值观,塑造了中国人民独特的道德伦理观念。
其次,国学文化注重理性思考和精神追求,提倡人文关怀和修身养性。
此外,国学文化强调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国学文化的当代意义在当代社会,国学文化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国学文化使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根源和文化底蕴,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国学文化有助于改善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和修养,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第一讲 - 国学的历史
3、学术因素的直接刺激 a 欧美的汉学、东方学 b 日本 1893年:黄庆澄《东游日记》: “查东人最好古,往往有隋 唐以前书中士已佚者,彼国犹珍存之。自西学盛行,此风一 变,昔所存者,弃若弁髦。曩闽粤商人,间有购取以归,而 获重利者。前星使黎莼斋观察莅任,竭力搜罗,刻《古佚丛 书》一部。其时,署中杨君(守敬)亦嗜学好古,遍处采买, 得古书甚伙。近我京都琉璃厂书贾,复迭次搜贩。于是,市 中古书,为之一空。间有一二出售者,亦必昂其价值,视为 奇货,而士大夫所藏者尤为珍秘云。” 20世纪初,孙雄:“近岁新学甫有萌芽,旧学已渐陵替,有青 黄不接之叹。日本藏书家岁至吾国京师及吴中都会,捆载旧 本经史子集与金石书画之属,不惜重赀购归藏贮,以致国朝 人诗文集凡在干嘉以前稍稍有名,今无刻本,靡不昂贵,故 收书甚为不易,施愚山诗文全集、鲒绮亭内外集均须三四十 金,视十年前盖三倍矣。”
胡朴安:“顷岁以来,隐忧之士,鉴于国学之衰落,以为国学将绝也,而不知国学 已动复兴之机。一种学术,必有他种学术与之接触,始能发生新学术之径途。因 欧洲哲学之影响,研究诸子学者日多;因欧洲言语学之影响,研究六书学者日多; 因欧洲美术学者之影响,研究群经古史学者日多。不过草莽初群,而口径未分, 孚甲已萌,而灿烂未现。苟努力不已,则民国之学术,必能迈前世而上之。”
国学大师与国学
主讲:於梅舫 中山大学历史系
第一讲 “国最早使用近代国学一词者: 1、1902年1月6日, 沈曾植《与周家禄书》:“学堂一事,言易行难,空 腹褊心,竞谈教育,教育固若是其易言乎?今日所当整顿,固不在西文 而在中文,中文且不在国学而在国文。此间有学课、文课之分。”
二、从近代国学的不同发展阶段看国学与西学 1、国学的倡导者:主要在保存,不在研究,强调抱残守缺, 但也吸收西学。 东京国学讲习会:“真新学者,未有不能与国学相挈合者也。
国学1讲义家长
国学讲义第一课
(提纲)
一、认识朝代的变更
1、历史朝代顺序歌
2、结合历史朝代顺序歌和历史版图的变更朝代的文化变化特点,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图文结合)
二、常识名词
1、九州,
2、中国
3、中原
4、关中
三、汉字的由来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四、汉字演变的历史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草书
(图文结合)
五、汉字造字法有哪些?
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图文结合)。
国学基础知识讲课文档
现在十五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二)考求书籍的真相
1、研究书籍记录的目录学 2、研究书籍版本的版本学
3、研究书籍勘误的校雠学 4、研究佚书辑录的辑佚学 5、研究书籍真伪的辨伪学 6、研究书籍年代的避讳学
②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③经典著作:《老子》、《庄子》 ④思想旨要:自然无为
现在二十八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老子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庄子
现在三十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3)法家
①起源: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以輔禮制。此其所長也。及刻者為之,則無教化,去仁 愛,專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於殘害至親,傷恩薄厚。 ②代表人物:韩非、商鞅、申不害、慎到、李斯 ③经典著作:《韩非子》、《商君书》 ④思想旨要:法、术、势
现在三十一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韩 非
现在三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李斯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4)墨家
①起源:墨家者流,蓋出於清廟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貴儉;養三老五更,是以兼愛;選士大射, 是以上賢;宗祀嚴父,是以右鬼;順四時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視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長也。 及蔽者為之,見儉之利,因以非禮,推兼愛之意,而不知別親疏。
至于“中国学”的称谓,西则是汉海外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和现当代学术的合称。
现在六页,总共一百二十六页。
三、对“国学”概念的总结
国学,一国固有之学术。一般来说,是指对中国古代以儒家 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学术的认知与学习。
国学第一节课
春秋战国
象数派自然科学——自然科学——道家 义理派人文科学——人文科学——儒家
3
4
明代
质测、通几、宰理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现代社会
定义越来越多样化且至今尚无定论
5
叁
国学的主要内容
国学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 国学思想至今仍熠熠发光。
6
国学的主要内容
汉书·艺文志
国学的不断发展
2
种分类
7自信,增强文 化认同感。
文化 自信
国际 影响
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
提高个人修养和 国民素质
道德 水平
国学
治国 理政 智慧 精华
社会 主义
促进和谐社会的 建成
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
天地立心、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
9
谢谢大家
大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小六艺?) 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 诗赋: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 兵书:《孙子兵法》 术数:占卜用的《周易》 方技:医术、房中术
现代社会
自然国学: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之道。延绵不绝亘 古不息。 生命国学: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家国天 下。 公益国学: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 先进文化、时尚文化、传统文化、文明、和谐文化
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
壹 什么是国学 贰 国学的主要内容 叁 国学的发展
肆 为什么要学国学
伍 你对国学的看法
壹
什么是国学
贰
国学的发展——历史沿革
国学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沿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 同的含义。
国学的发展
中国常识全集(套装共10册)(电子版)
中国文化常识全集涵盖了历史、建筑、文学、文化、文物、哲学、国学、绘画、政治、书法10个方面的知识,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中国人必备的文化常识书。
中国国学常识:第一章 概说所谓国学国学在清代国学的分科国学的派别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欧美学术的影响“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国学与世界学术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第二章 语文研读古籍的阶梯所谓小学六 书字形的演变字义的演变训诂学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方言学字音的变迁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双声叠韵反 切四 声音韵学字母韵部古音之推定第三章 古物金石之学殷墟发掘甲骨之学古物与社会学无文字的古物古物与考证学古物与古书第四章 书籍传写本与刻本版本之学校雠之学章句之学目录之学图书分类法辑佚及辨伪类书及丛书考证学与读书法第五章 经学五经、十三经、四书《易经》《书经》《诗经》三礼《春秋》《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经之传授今文经学与谶纬古今文学派的斗争汉以后的经学清代的经学经学的扬弃第六章 史地 所谓正史正史的内容编年史纪事本末别史政书杂史传记及其他 学术史史评地理历史哲学新史学的产生 新史学的业绩 第七章 诸子 诸子的学术派别 儒家道家墨家别墨及名家法家兵家及其他王充之学魏晋时代的玄学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第八章 佛学初期的佛教佛教的中国化流传中国诸宗派小乘诸宗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 佛学与儒学因明学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现时佛学的趋势第九章 理学宋明理学的产生周敦颐与邵雍张载及二程集宋学大成的朱熹陆象山与杨慈湖浙东学派宋末至明初之理学王阳明之学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理学批判的最高发展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 第十章 诗赋词曲文学的范围与类别最早的诗总集。
国学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国学方面的知识点总结一、国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
国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经典的精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和研究方法。
国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学派的形成,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不断发展和演变。
二、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四书五经》、《诗经》、《周易》、《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国学的主要内容国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礼仪等多个方面,其中哲学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文学包括了诗词、散文、戏曲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历史则是考察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演变;礼仪包括了古代的礼制、礼仪、礼乐等方面。
四、国学的精髓国学的精髓主要包括了儒家的仁义道德、礼乐文化、中庸之道、孔孟之学等核心理念。
儒家的仁义道德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师生之道、君臣之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情怀和理念。
礼乐文化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庸之道强调了“中和”、“适度”的理念,提倡温和、恭谦、宽容的处世态度。
孔孟之学注重了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国学的当代价值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当代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学强调了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对于我们的思想、品德、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国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繁荣。
在当今社会,国学的研究和传承备受重视,许多学者致力于国学的挖掘和研究,旨在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的概念及内容
02
国学的主要内容
经部
经部是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收录了儒家经典著作, 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等。这些经典是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经部的内容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政治、伦理、文化等多 个方面,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
运用国学理念,培养员工忠诚度,激励员工发挥潜能, 促进企业发展。
战略管理
汲取国学智慧,指导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应对市场变 化,实现可持续发03
社交礼仪
国学强调礼仪规范,有助 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 礼节,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家庭教育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 家庭道德观念,传承良好 家风,促进家庭和睦。
04
国学的价值与影响
文化传承价值
总结词
国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价值。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国学,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文 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 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道德教育价值
总结词
国学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 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鉴别、解释 和评价,以揭示国学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 和发展规律。
详细描述
文献研究法是国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古代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 况,进而揭示出国学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文献进行收集、 整理、鉴别、解释和评价,以确保研究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子部
1、国学概述
• 朱熹《大学章句序》: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 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 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 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 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 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 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 以分也。”
• 体制内的教育是西化的 • 所谓国学热只能是假热
• 母语、国学的教育是国本,不可动摇。
• 我们现在讲自主创新,讲建立自主创新型 国家,首先振兴的应是中国自己的文化传 统。中国人靠什么走向世界。
• 中国之为中国,中国文化之为中国文化, 一定有自己内在性的东西,有主导性与主 体性的常道。这是不可动摇的。
胡适“科学整理国故”的方法:
• 第一、历史的观念。“我们看旧书,可当它 做历史看。”
• 第二、疑古的态度。“疑古的态度,简要言 之,就是‘宁可疑而错,不可信而错’十个 字。”
• 第三、系统的研究。 • 第四、整理。
• 但是胡适与章太炎的国学观立场仍有相当的 差异:
• 胡适等在思想上有这样的倾向:研究。 (参见《国学通论》第8页)中国传统学术 已“旧”,不能担负起拯时救弊的作用,须 用新说代替之。
费 正 清 教 授
5、国学含有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
▲ 国学不仅仅指传统学术,尤其指其中所蕴含的 文化价值与民族精神
▲ 国学不仅仅是学问或学术的概念,而且还是民 族性与民族魂的概念
▲ 近代许多学者认为,学亡则亡国,国亡则亡族, 保文化学术来救国家民族
二 国学的形成和演进
• 1、古代:学校
• “国学”在古代指国立学校,主要是指小 学和大学。
种理性的认知。
国学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
《大学》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 一,主要讲述了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道理和方法。
《中庸》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 ,认为这是实现人生和 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原
则。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记录,包含了 丰富的伦理道德、政治
哲学思想。
《孟子》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记录,主要阐 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
国学与个人修养
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散文等文学 作品能够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和 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
国学中的哲学思想能够启发个人 的思考,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个人的道德
品质和人格魅力。
国学教育能够让个人更好地了解 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增强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心。
05
国学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 料,探究国学的历史演变、思 想内涵和影响。
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和比较,深 入理解国学的思想体系和价值 观念。
文献研究法有助于系统梳理国 学的知识体系,为深入研究提 供基础资料。
比较研究法
将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思想 观念进行比较,揭示国学的独特性和 普世价值。
比较研究法有助于拓宽国学的视野,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国学的 内涵和外延,发现其与其他文化的异 同点。
实地考察法
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国学的 历史遗迹、文现象和社会风俗
。
实地考察有助于直接感受国学的 实际存在和影响,增强研究的直
观性和可信度。
实地考察法可以提供第一手资料 ,为深入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开学第一课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开学第一课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开展一堂生动有趣的开学第一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本课将通过多种形式,包括图片、视频、故事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呈现给学生。
首先,我们将通过展示历史地图,从文字的发展与演变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字的起源,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形成的象形文字、小篆和楷书等不同字体。
通过比较不同字体的特点,学生将认识到字体的演变与发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古代建筑的演变与发展。
从典型的中国建筑形式,如宫殿、庙宇、园林等,学生将了解到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讲究整体布局和精致的细节,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分享寓言故事和传统节日的起源,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温情。
例如,讲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权谋和智慧胜过武力的道理;讲述元宵节的由来,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人传统的团圆思念和传承的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展示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变化,如中国画、京剧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国艺术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之处。
学生们可以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学习到艺术与文化的深度联系,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最后,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与保护之道。
通过开设小组讨论或进行小品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们展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同时,也给予学生机会体验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通过开学第一课的这种形式,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开展这样一堂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开学第一课,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也能够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汉字文化第一讲剖析
汉隶《熹平石经》
汉隶《曹全碑》
汉隶《张迁碑》
楷书
是汉字的通用字 体,形体方正, 横平竖直,笔画 清楚。
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草书
章草 两汉·史游《急就章》
今草 唐·孙过庭《书谱》
狂草 唐·怀素《千字文 》
章草
今草
狂草
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书圣”——王羲之
兰 亭 集 序
汉 字 字 形 演 变 例
甲骨文
汉 字
古文字 金文
大篆
形
小篆
体
演
变 图
隶书
今文字 楷书
草书
行书
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牛虎鸡 狗猪兔羊猴龙 蛇马
牛
虎
猴
猪
鼠
马
蛇
羊车”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繁体、简体)
“众”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汉字的演变
2016.05.28
甲骨文——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 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金文
金文是先秦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人称 铜为金,故名“金文”。
1、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文字。
2、小篆:
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文字。
隶书
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是古今汉字的分界点。
“齿”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谢 谢!
经史子集:从史学演变的角度来看国学的百年演变及其内涵
经史子集:从史学演变的角度来看国学的百年演变及其内涵导语国学,在今天已经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按传统的分法,国学的经典可分作四大门类,即所谓“经史子集”。
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
四书五经就是典型的经。
史自然是史学著作,比如《史记》《汉书》一类的书。
子是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学问,比如《墨子》《庄子》等等,也包括宗教学说著作。
集是文学作品集,主要是古代的诗文辞赋,比如《全唐诗》。
纵向来看,国学的范围也很广,从先秦诸子,到两汉经学,到宋明理学,都有涉及,对常人而言,要想比较系统的掌握国学的体系,非常困难。
今天笔者分为三个重点带领大家从史学演变的角度来看国学的百年演变及其内涵:第一个重点是,国学的初期发展,包括孔子和先秦诸子以及秦始皇对思想的打压。
第二个重点是,国学的中期变动,包括两汉时期的争论、魏晋的清谈以及隋唐的经学著述。
第三个重点是,国学的晚期成熟,包括宋明理学和清代的考据学以及晚清民国的思想。
一、国学的初期发展,包括孔子和先秦诸子以及秦始皇对思想的打压。
孔子是中国学术中最大的权威,而他的权威,就是从他生前删定和整理的六经中体现出来。
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六经的作用各不相同。
《诗经》记载的是当时的诗歌,有官方诗歌也有民歌,孔子认为诗歌“温柔敦厚”,可以作为文学书和道德教育书来读。
《尚书》主要是古代的政府公文和决策,孔子把它作为政治书来看待,让弟子们研究《尚书》以加强实际的执政能力。
《周易》是群经之首,孔子认为学习这本书可以让人“洁静精微”,也就是像僧侣一样平静自省,洞察世事,这是哲学书。
《乐经》记载的是“诗之音节制度物数”,是和《诗经》配合起来读的,它不仅是音乐书,也有熏陶品格的作用。
《仪礼》则能够让人“恭俭庄敬”,成为礼乐艺术的有力实践者。
《春秋》则是历史书,孔子用它进行历史教育,并讽喻现实。
这六经,除了《乐经》在后来亡佚以外,其他五经都保存了下来,并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国学概念演变史
国学概念演变史“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
唐代也有,你看庐山下面有个——现在也还叫——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
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
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
是所学校。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国学”这个概念是有的,“国学”这个名词是有的,但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
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
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
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
1921年,在厉麟似的努力下,西方世界的首个以中国国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组织——景星学社在德国诞生。
以易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金石书画和音乐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以及中医药学都是通过厉麟似与景星学社最早为西方主流知识界所接受并产生实质影响的。
胡适、蔡元培等人均为景星学社成员。
[5-6] 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
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国故论衡》、《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
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
此外,胡适、顾颉刚、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国故”“国粹”的种种论述。
自“西学东渐”之风后,为了区别开“西学”与“中国之学”,便产生了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个国学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能让 你快乐的课。 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 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 学会失败,不要让因失败而产生的恐惧,绊 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接受自己,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 后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些。 简化生活,求精而不在多。
1922年,北京大学设立国学门 ,将国学 定义为对中国文史哲的研究 。 1925年,清华大学成立研究院,“兹所 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 言”,“本院所谓国学,乃取广义,举 凡科学之方法,西人治汉学之成绩,亦 皆在国学正当范围之内,故如方言学、 人种学、梵文等,悉国学也。”
国学=中国固有的学术以及研究中国 传 统的典籍、学术和文化的学问。
提出来的,指的是什么? 作为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代名词的国 学,经历了那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国学的本义
《周礼· 春官》: 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 小舞。 班固: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教 国子,教之以六书 (礼乐射御书数)。 《大戴礼· 保傅篇》: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 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 ,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后汉书》:国学既兴,宜广博士之选 。
• 儒学自西汉独尊以来,守成有余、开拓不 足,虽然在典章制度、明经科举、朝纲吏 治、伦理道德等方面仍然能够维持特有的 教化功能,但在学术思想层面却沿袭两汉 旧说、缺乏新意。 • 道教因与李唐王朝的姓氏渊源,得到皇室 和贵族的青睐,《道德经》几乎成为朝野 必读的经典。但是从学术义理上讲,隋唐 时期的道教不仅无法与佛教分庭抗礼,还 总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暗自引进了不 少佛教的概念。 • 佛教在实现中国化、本土化过程不断创新 ,超越印度佛学,成为世界佛学的中心。
二、本学期课程设置 14周的时间,每周3个学时,除 去总复习、期末考试和十一假期, 共有11个主题讲座; 国学的分阶段解读,先秦、两汉、 魏晋、隋唐、宋明、清代; 传统文化常识,古代的婚姻、科 举、衣食住行、姓名称谓等;
三、国学及其演变
国学的本义是什么? 国学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是什么时候
宋明学术——中国学术的造极期
从很多方面看来,宋朝算的上一个政治清平、 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期票、信用证及后来官方 大量发行的纸币,适应了商业的发展。政府官员印 刷发放小册子来推行改进的农业技术;灌溉、施肥 、精巧的新式金属工具和最早的机器,以及改良的 作物新品种。经常得到城市富商和朝廷赞助的绘画 有了光辉的进步,低廉印刷术的推广促进了文学的 繁荣,小说和故事书激增……完全称得上是当时世 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 。 ——《亚洲史》第七章
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孔子曰:
“诵诗三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 多亦奚以为?”又曰:“使乎,使乎!” 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 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 信。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 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 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 而无所归心。
东西方文化的不同,来源于人们思维模
式的差异,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 西方——分析思维 中国——综合思维 西医——分科细致、注重实证和人 体解剖 中医——分科很粗、注重把人看成 一个整体
与西方文明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本身 ,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和优势; 在原子能时代的今天,这种统一靠 武力政府——过去把地球上的广大部分 统一起来的传统方法——已经难以做到 。同时,我所预见的和平统一,一定是 以地理和文化主轴为中心,不断结晶扩 大起来的。我预感到这个主轴不在美国 、欧洲和苏联,而是在东亚……在这点 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 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 民族。 ——汤因比《历史研究》
儒释道三教的融合已然成型 学术的重点由关注外在的政治, 转变为关注人的内心 两汉时期的“天人感应”说在宋 代发展为“天人合一”说 以理、气、心、性的研究为主的 新儒学,为原本处于衰微状态的 儒家学术注入新鲜的血液,理学 取代了两汉的训诂考据之学 明代的王阳明等人发展了宋儒的 学术,开创了“心学”的时代
农家者流,盖出于后稷之官。播百谷,劝 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 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 耕,悖上下之序。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 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 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 也。”然亦弗灭也。
近百年来,世界人类文化所宗,可说全 在欧洲。最近五十年来,欧洲文化近于衰落, 此下不能再为世界人类文化向往之宗主。所以 可说,最近乃人类文化之衰落期。此下世界文 化又将何所向往?这是今天我们人类最值得重 视的现实问题。以过去世界文化之兴衰大略言 之,西方文化一衰则不易再兴,而中国文化则 屡仆屡起,故能绵延数千年不断。这可说,因 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自古以来即能注意到不 违背天,不违背自然,且又能与天命自然融合 一体。我以为此下世界文化之归结,恐必将以 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 ——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以超然的精神追求能够帮助他们脱离现 实苦闷的奢华物质生活; 以追求个体的自由洒脱和及时行乐来脱 离儒家意识形态的樊笼; 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取代现实功利主义的 人生态度; 将“得意忘言”这一高深的哲学理念演 绎成为一种具体的人生实践过程 。 挥麈清谈、饮酒服药 狂放不羁、名士风流
隋唐学术——中国学术的融合期
国学=国立的学校
现代意义上的“国学”
“国学”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指 的是日本本土固有的文化。 1902年,梁启超、黄遵宪在中国首倡“国 学”,并将之与“新学”、“外学”相对 举。 1905年,国学保存会成立,并创办《国粹 学报》。 1906年,章太炎发起国学讲习会,其讲稿 被整理出版为《国故论衡》、《国学概论 》、《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 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 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 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 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 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 也。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 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 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 ,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 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 ”,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 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 ,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国学的演变
先秦诸子之学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儒释道之学 宋明理学 清代朴学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 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 矣。
子曰:周监兼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论语· 八佾》
先秦学术——中国学术的原创期
清代学术——中国学术的延续期
程朱理学被教条化,开始沦为统治者“以 理杀人”的工具 陆王心学的空疏不实,让更多人转而趋向 求真务实的汉学 残酷的文字狱使得众多知识分子不敢关注 现实民生,只能转而研究训诂考据之学 由于其学问本身显现出质朴务实的特征, 因而又被称为“朴学”
谢谢!
一、中国传统文化需要复兴的原因:
◆中国的传统学术与文化在上个世纪曾
遭受重创,急需重新提振; 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后
◆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表现在其思想文
化上,而不是科学技术上; 西方人喜欢玫瑰的热情,而中国人 偏爱梅、兰、菊、竹的优雅;西方绘画 以浓墨重彩来写实,而中国绘画往往以 聊聊几笔的水墨来体现人与物的精神; 西方建筑多为开放的、一览无余式的景 观,而中国园林则强调曲径通幽、有婉 转含蓄之美。
•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 ,礼亦异数。孔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此其所长也。 •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 ,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 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 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 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隋朝于6世纪末统一了中国,但却很短命;其 后的唐朝则将中国扩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性帝 国。国家的统一、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两座宏伟京 城的修建和国内贸易的扩大,均刺激了经济发展。 唐朝京城长安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居民百 万,吸引着来自亚洲各地的商贾、留学生和朝拜 者……唐朝的中国人眼界格外开阔,对其他文化广 采博收,音乐和艺术尤其受到异国的影响,来自中 国本土之外的学说与仪式继续丰富着佛教。 ——《剑桥插图中国史》
秦汉学术——中国学术的创始期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秦汉的时代主题 秦代法家之学 汉初黄老之学 武帝后儒学独尊
魏晋学术——中国学术的会通期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 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 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 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 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尽兴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
国学知识讲座
主讲老师:许昌学院图书馆 余 乐 联系方式:yulesophie@
“汉堡与人生”:
“享乐主义型”:第一种汉堡,口味诱人 ,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了可以 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 苦,它代表着一个及时享乐,却出卖未来 幸福的人生; “忙碌奔波型”: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 ,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 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代表着 一个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目 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