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实验2 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报告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研究固态的制备方法;2. 探究在碘水中碘的萃取方法;实验原理:1. 固态的制备方法有两种:化合物反应法和溶解法;2. 化合物反应法: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固态物质;3. 溶解法:通过将溶液中的溶质蒸发,使溶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实验步骤:实验一:固态的制取1. 化合物反应法a. 准备所需试剂:氯化钠和硫酸铜;b. 将氯化钠和硫酸铜分别称量,并将它们分别放入两个干净的试管中;c. 将两个试管分别加热,使其反应,观察产物情况;d. 将产物放置冷却,待固态物质形成。

2. 溶解法a. 准备所需试剂:碳酸钠和硫酸铜;b. 将碳酸钠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制成饱和溶液;c. 将饱和溶液放置在通风处,待溶液逐渐蒸发,形成固态物质。

实验二:碘水中碘的萃取1. 准备所需试剂:固体碘和水;2. 将固体碘加入到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3. 等待一段时间,观察碘会逐渐溶解于水中;4. 使用锥形瓶或滴定管可以更容易地收集溶解的碘。

实验结果:在化合物反应法中,当氯化钠和硫酸铜反应时,会产生固态的氯化铜。

在溶解法中,通过溶解碳酸钠使溶液蒸发,可以得到固态的碳酸钠。

在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中,固体碘在水中被溶解,形成紫色的溶液。

实验讨论:1. 化合物反应法和溶解法都是常见的制备固态物质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2. 在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中,固体碘可以通过溶解在水中得到碘的溶液,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实验结论:通过化合物反应法和溶解法可以制备固态物质。

在碘水中,碘可以溶解为溶液。

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碘的萃取实验报告实验原理:碘的萃取实验主要是利用油酸作为有机相混合溶剂,通过萃取的方式从含碘物质中分离出碘元素。

油酸与水中的碘分子发生反应,生成碘酸根离子和碘离子,在油酸和水的相界面上形成界面反应,此时碘酸根离子和油酸分化,进而生成二价离子碘离子,这些碘离子被油酸萃取,油酸与碘离子形成来自原来含碘溶液的有机相。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式,可以从油酸中提取单质碘。

实验步骤:1.取出碘石2g,将其研磨成细粉末。

2.粉末放入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20mL的浓盐酸,加热至碘都被溶解完全。

此时温度应该加热到70℃左右。

3.冷却后,加入0.5mL的浓硫酸,慢慢加入5g左右的二氧化锰。

此时,碘分子被氧化成碘酸根离子和碘离子。

4.在溶液中加入氨水,将酸性溶液中的碘酸根离子还原成碘离子。

5.取相等分量的油酸和水,搅拌15-20分钟,将含有碘的有机相取出来,边缘用去离子水洗一下。

6.在有机相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得到低浓度的碘酸钠,再经过还原反应,产生单质碘。

实验结果:1.不同含量的氨水对应的有机相体积:序号氨水量/mL 有机相体积/mL1 0.5 13.82 1.0 15.33 2.1 17.22.从有机相中提取的单质碘的质量:序号量1 12.4mg2 10.2mg3 9.2mg3.从有机相中提取的单质碘的相对原子质量:序号量1 127.82 125.63 122.2实验结论:从实验中可以发现,随着氨水的浓度逐渐提高,有机相的体积逐渐增加。

这说明了随着碘酸根离子还原成碘离子的数量增多,油酸中溶解的碘离子也逐渐增加。

当氨水的浓度到达一定值时,油酸中的碘离子已经无法溶解在油酸中,达到了平衡状态。

此外,从有机相中提取的单质碘的质量也逐渐减少,且相对原子质量也逐渐偏低。

这说明了随着溶液中碘离子的减少,提取出来的单质碘的质量也逐渐减少,且相对原子质量也逐渐偏离原来的稳定值。

综合实验结果得出,通过油酸的萃取方式可以有效地从含碘物质中提取出单质碘,同样也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分离出单质碘,并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测试,可以检验分离出的单质碘的纯度。

反萃取碘实验报告(3篇)

反萃取碘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从碘水中反萃取碘单质的技术。

3.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反萃取是一种从混合物中提取特定组分的操作,它是萃取过程的逆过程。

在本实验中,碘水中的碘单质被四氯化碳萃取后,需要通过反萃取将其从四氯化碳中提取出来。

实验原理如下:1. 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更容易溶解。

2. 在反萃取过程中,选择一种能与四氯化碳混溶的溶剂(如水)与四氯化碳混合,使得碘单质从四氯化碳相转移到水相中。

三、实验器材与药品1. 器材:分液漏斗、烧杯、量筒、铁架台、滴定管、磁力搅拌器等。

2. 药品:碘水、四氯化碳、氢氧化钠溶液、无水硫酸钠、淀粉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碘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振荡使碘单质充分萃取到四氯化碳相中。

2. 分液:静置分液漏斗,待溶液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下方的活塞,将下层四氯化碳相放入烧杯中。

3. 反萃取: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碱性,然后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去除溶液中的水分。

4. 萃取: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滴加四氯化碳,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当颜色变为蓝色时,表示碘单质已被反萃取到四氯化碳相中。

5. 收集:继续滴加四氯化碳,直至颜色不再变化,表示碘单质已完全反萃取。

6. 离心:将含有碘单质的四氯化碳溶液放入离心管中,离心分离,取上层清液。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振荡过程中,溶液分层明显,上层为无色四氯化碳相,下层为含有碘单质的水相。

2. 反萃取过程中,溶液颜色逐渐变蓝,表示碘单质已从四氯化碳相转移到水相中。

3. 萃取过程中,溶液颜色变为蓝色,表示碘单质已完全反萃取到四氯化碳相中。

4. 离心分离后,上层清液中含有碘单质,可进行进一步分析或应用。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1. 本实验中,反萃取过程中选择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目的是使碘单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碘化钠,便于后续的萃取操作。

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第1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

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第1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第1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第1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第1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3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制取蒸馏水,学会蒸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

初步学会Cl-的检验方法。

3。

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学会萃取和分液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一蒸馏1。

蒸馏(1)蒸馏实验原理蒸馏是指把液体加热汽化,蒸气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

根据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2)实验仪器装置指出图中序号所示各仪器的名称蒸馏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的作用: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冷凝管——用于冷凝蒸气使之成为液体;牛角管又叫承接器——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锥形瓶-—用来接收冷凝出的液体.(3)实验注意事项①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顺序.②气密性检查连接好装置,在冷凝管的出口处接一橡胶管,并将橡胶管插入水中,将烧瓶微热,水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到室温,橡胶管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③用水作冷却介质,将蒸气冷凝为液体。

冷凝水的流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萃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习利用萃取分离碘水中的碘。

二、实验原理碘在水中溶解度较小,而在某些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苯等)中溶解度较大。

利用这一差异,将碘水与有机溶剂混合振荡,碘会从水中转移到有机溶剂中,从而实现碘的分离和富集。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仪器分液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量筒。

2、药品碘水、四氯化碳。

四、实验步骤1、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活塞处是否漏水。

如果漏水,需要在活塞处涂抹凡士林或更换活塞;如果不漏水,则进行下一步操作。

2、量取溶液用量筒量取 10 mL 碘水,倒入分液漏斗中。

3、加入萃取剂再用量筒量取 5 mL 四氯化碳,缓慢倒入分液漏斗中。

4、振荡萃取盖好分液漏斗的盖子,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的上口,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

在振荡过程中,要不时地放气,以防止内部压强过大导致活塞冲出。

5、静置分层振荡后,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等待液体分层。

由于四氯化碳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下层为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上层为水层,颜色变浅。

6、分液待液体分层清晰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层液体缓慢流下,用烧杯承接。

当下层液体流完后,关闭活塞,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五、实验现象1、加入四氯化碳并振荡后,溶液变为紫红色且出现浑浊。

2、静置分层后,上下两层液体界面清晰,下层为紫红色的四氯化碳层,上层为颜色变浅的水层。

六、实验注意事项1、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2、振荡时要注意放气,避免内部压强过大。

3、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七、实验思考与讨论1、除了四氯化碳,还可以用哪些有机溶剂来萃取碘水中的碘?答:还可以用苯等有机溶剂。

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萃取剂时要遵循以下原则: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剂与溶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碘水中碘的萃取一、实验目的:①体验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树立实验环保意识。

②认识各种仪器,熟悉和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

③验证萃取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三、仪器及用品:量筒、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

试剂:碘的饱和溶液,四氯化碳(或煤油)四、操作步骤:1、检漏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上口的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盖紧上口玻璃塞。

把分液漏斗垂直放置,观察活塞周围是否漏水。

再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部分,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观察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水,用左手转动活塞,看是否灵活。

2、装液用量筒量取5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2 mL四氯化碳(CCl4),盖好玻璃塞。

3、振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4、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

5、分液(取下层溶液)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延烧杯壁流下。

6、分液(取上层溶液)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迅速关闭活塞。

烧杯中的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回收到指定容器中,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7、回收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2到指定的容器中。

8、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五、现象和结论:现象:1、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再注入四氯化碳可以观察到:溶液分层,上层黄色,下层无色透明、油状。

2、振荡时有少量气泡。

静置分层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或黄色变浅),下层紫红色。

结论:四氯化碳(CCl4)能萃取碘水中的碘。

化学萃取碘实验报告

化学萃取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萃取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实验验证萃取剂的选择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3. 学会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

二、实验原理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将溶质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本实验中,碘作为溶质,在水相中溶解度较小,而在有机相(四氯化碳)中溶解度较大。

通过萃取,可以将碘从水相中转移到有机相中。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 实验器材:分液漏斗、烧杯、量筒、铁架台、玻璃棒、滴管。

2. 实验药品:碘的饱和水溶液、四氯化碳。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碘的饱和水溶液:将少量碘固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制成碘的饱和水溶液。

2. 装液:用滴管吸取少量四氯化碳,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使漏斗中液体总体积约为1/3。

3. 振荡:将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轻轻摇晃,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

4. 分液: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下层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上层为水溶液。

5. 收集:打开分液漏斗下口活塞,将下层四氯化碳的碘溶液缓慢放出至烧杯中。

6. 检验: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四氯化碳的碘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观察是否变蓝。

五、实验现象1. 振荡过程中,分液漏斗内有少量气泡产生。

2. 静置后,溶液分层,下层为四氯化碳的碘溶液,呈紫红色;上层为水溶液,无色。

3. 检验过程中,四氯化碳的碘溶液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将碘从水相中转移到有机相(四氯化碳)中,验证了萃取原理的正确性。

2. 通过实验,掌握了萃取剂的选择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对碘的萃取效果较好。

3. 学会了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为后续实验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何会出现少量气泡?如何避免?答:少量气泡可能是振荡过程中产生的,为避免气泡产生,可控制振荡力度,避免剧烈摇晃。

2. 实验中,为何要使用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其他有机溶剂可以吗?答: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且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四氯化碳是合适的萃取剂。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报告范文、工作总结、文秘知识、条据书信、行政公文、活动报告、党团范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shop. I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ample essays, work summary, secretarial knowledge, article letters, administrative official documents, activityreports, party group sample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正文内容篇一:高中化学实验报告xx中学化学实验报告高xxxx届x班固体酒精的制取指导教师:xxx 实验小组成员: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CHCOONa+HO 17352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文档2篇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文档2篇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文档2篇High school chemical solid preparation and iodine extra ction from iodine water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文档2、篇章2:高中化学实验报告文档篇章1: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文档指导教师:xxx 实验小组成员:xxxx 实验日期:xxxx-xx-xx一、实验题目:固态酒精的制取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三、实验原理:固体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化学性质不变.其原理为: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包容其中,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硬度.硬脂酸与氢氧化钠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 CHCOOH+NaOH → 1735CHCOONa+HO 17352四、实验仪器试剂:250ml烧杯三个 1000ml烧杯一个蒸馏水热水硬脂酸氢氧化钠乙醇模版五、实验操作:1.在一个容器中先装入75g水,加热至60℃至80℃,加入125g酒精,再加入90g硬脂酸,搅拌均匀。

2.在另一个容器中加入7g水,加入20g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125g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料。

六、讨论:1、不同固化剂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以醋酸钙为固化剂操作温度较低,在40~50 C即可.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最终变成糊状物.因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萃取碘水实验报告

萃取碘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萃取实验,验证萃取原理,即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 体验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树立实验环保意识。

3. 熟悉和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而在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石油醚等)中的溶解度较高。

因此,可以利用有机溶剂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

实验中,碘水作为原溶液,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仪器:量筒、烧杯、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滴管。

2. 试剂:碘的饱和水溶液、四氯化碳。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碘的饱和水溶液,用量筒量取5 mL,倒入分液漏斗中。

2. 向分液漏斗中加入2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3. 用力振荡分液漏斗,使碘充分萃取到四氯化碳中。

注意观察分层现象。

4. 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四氯化碳层(含碘)位于下层,水层位于上层。

5. 打开分液漏斗下口活塞,使下层四氯化碳层流入烧杯中。

6. 关闭活塞,继续将上层水层从上口倒出。

五、实验现象1. 振荡过程中,溶液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深紫色,表明碘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

2. 静置分层后,分液漏斗中形成两层液体,下层为四氯化碳层,呈深紫色;上层为水层,呈浅黄色。

3. 四氯化碳层(含碘)倒入烧杯后,烧杯底部有碘单质沉淀。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萃取原理,即利用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将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 实验成功从碘水中提取了碘单质,验证了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3. 熟练掌握了分液漏斗的操作方法,为以后进行类似实验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讨论1. 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萃取效率?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3. 如何判断萃取是否完全?八、实验反思本次实验操作较为简单,但实验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振荡过程中,要确保分液漏斗盖紧,避免溶液溅出。

2. 静置分层时,要确保分液漏斗直立,避免液体混合。

提取碘水中碘实验报告(3篇)

提取碘水中碘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萃取和分液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2. 学习使用分液漏斗,并掌握其使用技巧。

3. 从碘水中提取碘,了解碘的性质及提取方法。

二、实验原理碘水中碘的提取主要利用了萃取和分液的原理。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因此可以通过萃取将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

分液是将混合物中的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开的过程,利用分液漏斗可以方便地将四氯化碳和碘的混合物分开。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量筒、滴管、玻璃棒。

2. 试剂:碘水、四氯化碳、无水硫酸钠。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碘水:取适量碘水于烧杯中。

2. 装液:将分液漏斗洗净、干燥,用滴管取少量四氯化碳加入分液漏斗中。

3. 振荡:将分液漏斗倒置,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碘水与四氯化碳充分接触。

4. 静置: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

5. 分液:打开分液漏斗下端活塞,将下层四氯化碳溶液放出至烧杯中。

6. 重复步骤2-5,直至四氯化碳溶液颜色变浅。

7. 将烧杯中的四氯化碳溶液加入无水硫酸钠中,静置,待液体分层。

8. 打开分液漏斗下端活塞,将下层无水硫酸钠溶液放出至烧杯中。

9. 将烧杯中的溶液加热,使碘从无水硫酸钠中析出。

10. 收集析出的碘,晾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在分液过程中,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水层无色。

加热后,碘从无水硫酸钠中析出,形成紫黑色固体。

2. 实验结果:成功从碘水中提取出碘。

六、实验讨论与总结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分液漏斗的使用技巧,避免液体溅出。

2. 实验过程中,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可根据密度差进行分层。

3. 实验过程中,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通过萃取将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

4. 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钠可吸收四氯化碳中的水分,提高碘的纯度。

5. 本实验成功提取出碘,为今后类似实验提供了参考。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并观察反应的化学变化。

实验原理:碘是一种卤素元素,化学符号为I,它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中,如海水、地壳和一些生物体内。

碘水是一种含碘溶液,它常用于消毒和防治甲状腺疾病。

碘水中的碘可以通过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棕黄色的三碘化铁沉淀。

实验步骤:1.挖取适量的碘水,倒入试管中。

2.用滴管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进入试管中。

3.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和是否有沉淀生成。

4.重复实验步骤2和3,直到试管中不再出现颜色变化和沉淀生成。

5.记录滴加氯化铁溶液的体积。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碘水与氯化铁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初始时,碘水呈现为深棕色,加入氯化铁溶液后,溶液从深棕色逐渐变成黄褐色,最终生成了棕黄色的沉淀。

实验分析:碘水中的碘与氯化铁溶液中的铁离子反应生成了三碘化铁沉淀(FeI3)。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FeCl3+3I2→2FeI3+6Cl^-棕黄色的沉淀正是三碘化铁沉淀的颜色,这证实了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果。

实验讨论: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加入氯化铁溶液将碘从碘水中萃取出来。

当加入氯化铁溶液时,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棕黄色的三碘化铁沉淀。

这表明氯化铁溶液能够与碘反应,并将其沉淀出来。

实验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成功地萃取出了碘水中的碘,观察到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合,实验过程顺利完成。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一种简单的化学分离方法,即通过溶液反应将所需物质从混合溶液中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在实验室和工业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报告】 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报告《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人教版必修1)

【实验报告】 萃取碘水中的碘实验报告《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人教版必修1)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同组人:实验时间:实验名称: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目的:1.学会从碘水中把碘提取出的方法;2.验证萃取的原理;3.初步学会使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实验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即:萃取剂,四氯化碳)把溶质(碘)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水)组成的溶液(碘水)中提取出来,再利用分液的方法,将两者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药品:碘水,四氯化碳器材:分液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检漏:关闭下端活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观察活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右手食指摁住玻璃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玻璃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1、装液:用量筒量取6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然后再注入3mL四氯化碳(CCl4)(四氯化碳不宜取得过多的原因:1.略有毒性2.浪费药品3.造成污染4.处理不便),盖好玻璃塞。

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

3、振荡:用右手压住,左手握住,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振荡过程中需不时打开活塞,进行。

4、静置分层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

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

5、分液(1)将上端的玻璃塞打开(或者,使塞上的或对准漏斗上的),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流出,用烧杯承接。

(2)待下层液体流尽时,迅速关闭。

烧杯中的回收到指定容器中(有机液体必须回收到指定容器内!否则污染环境)。

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倒出。

6、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反思交流】1、若分液时不打开上端玻璃塞,能否顺利分液?2、经振荡、静置分层后,上层液体理论上应该呈什么色?实际上呈现什么颜色?请解释原因。

3、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对实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的探究

对实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的探究

对实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碘”的探究作者:顾晔来源:《化学教学》2007年第03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3-000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人教版新教材《化学1》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实验1-4)“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介绍了一个重要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萃取。

具体操作为:“⑴用量筒量取10mL饱和碘水,倒入分液漏斗,然后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⑵......”[1]。

笔者在课前准备该实验时发现,将分液漏斗静置分层后,下层呈紫色,上层仍为棕黄色(比原碘水颜色略浅),碘水在萃取前后的颜色变化不大。

当时有老师提出实验室配制的碘水浓度太大,加入的CCl4不足以将碘水中的碘完全萃取。

可是,当增大萃取剂用量,并进行多次的萃取后,结果仍不能让我满意,似乎萃取效率很低;而《分析化学》对此进行过定量计算:等体积的CCl4从碘水中萃取I2时,全量一次萃取,萃取百分率可达98.8%[2],若分三次萃取,萃取百分率接近100%[3],这显然和上述实验现象不相吻合。

经查阅资料,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29g(20℃),常温下的饱和碘水不会溶解过多的碘,可碘水颜色为什么那么深?原来实验员配碘水时是将碘溶解在KI的稀溶液中,碘容易溶解在KI溶液中。

会不会由于试剂KI的加入造成了碘水在萃取前后的颜色变化不大?笔者准备了以下几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

1 通过对比实验找出问题所在1.1 实验准备实验1用两种不同方法配制饱和碘水碘水(A)的配制:取少量单质碘加入烧杯,加100mL水溶解,只有极少量碘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再加入数滴1mol/L KI溶液,液体呈棕黄色,烧杯底部残留极少量固体。

碘水(B)的配制:取相同质量的碘加入烧杯,加100mL水溶解,加热40s液体呈棕黄色。

1.2 实验现象对比实验2用CCl4萃取碘(分2次萃取)具体操作:分别往梨形分液漏斗A、B中加入碘水(A)和碘水(B)各12mL,再分别加入5mL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分液,记录现象;有机层转移到小烧杯中,水层仍保留在分液漏斗中,继续向分液漏斗A、B中分别加入5mL四氯化碳,充分振荡,静置,记录现象(见表1)。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固态究竟的制取和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实验介绍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探讨了两个不同的化学现象。

第一个是如何制取一种固态物质,第二个是如何萃取一种固态物质中的溶液。

具体实验流程如下:
实验1:固态物质的制取
1.取10g 石膏粉末放入瓷碗中;
2.在石膏粉末上慢慢滴加浓硫酸,并同时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石膏粉末完全溶解;
3.将溶解后的混合物烘干,以得到固态物质。

实验2:碘水中碘的萃取
1.取5mL浓氢氧化钠溶液,加入30mL蒸馏水,搅拌。

2.在搅拌的过程中,慢慢滴加5g的固态碘,直到溶解。

3.将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的碘水。

4.取1mL碘水,加入少量醋酸,得到棕色的混合物。

这是碘的表现形式。

5.将此混合物加入到10mL碘酒中,搅拌。

6.将混合物过滤,即可得到萃取出的碘。

实验结果
实验1:固态物质的制取
在实验过程中,石膏粉末的溶解需要时间,约需10分钟。

浓硫酸滴加的过程中,需小心操作,防止灼伤皮肤,并确保均匀滴加。

我们最终准确制得了约6g的固态物质。

实验2:碘水中碘的萃取
我们成功制得了碘水,并通过加入醋酸的方法观察到了棕色的碘。

经过添加到碘酒中和过滤后,我们萃取出了约0.4g的固态碘。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制取固态物质和萃取固态物质中溶液的方法,并在实验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
[1] 化学试剂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2]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作业2

第1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选择题(共16小题)1.只用下列一种物质不能鉴别①CC14、②NaI溶液、③Na2SO3溶液三者的是()A.溴水 B.硫酸溶液 C.BaCl2溶液D.淀粉溶液【解答】解:A.与溴水分别混合的现象为:不反应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溶液变为棕黄色、溴水褪色,现象不同,能鉴别,故A不选;B.加入硫酸,现象分别是不反应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无现象、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鉴别,故B不选;C.加入氯化钡溶液,现象分别是不反应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无现象、生成白色沉淀,可鉴别,故C不选;D.加入淀粉,都不反应,②NaI溶液、③Na2SO3溶液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选。

故选:D。

2.不能检验溶液中I﹣的试剂是()A.AgNO3、稀HNO3B.氯水、CCl4C.氯水、淀粉D.KBr、稀HCl【解答】解:A.AgI为黄色沉淀,则加AgNO3、稀HNO3可检验,故A不选;B.氯气可氧化碘离子,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可检验,故B不选;C.氯气可氧化碘离子,淀粉遇碘离子变蓝,则氯水、淀粉可检验,故C不选;D.KBr、HCl均与碘离子不反应,不能检验碘离子,故D选;故选:D。

3.下列对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胶头滴管加液时,不能伸入试管中B.蒸馏盛在烧瓶中含水的酒精,需在瓶内放一些碎瓷片C.温度计插入液体中测量温度的同时,又用它搅拌液体D.用容积为100mL的量筒量取80mL无水乙醇,使液面最低点至刻度80mL处【解答】解:A、用胶头滴管加液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否则会污染滴加的试剂,故A正确;B、对混合液体进行蒸馏操作时,为了避免发生暴沸现象,应该在蒸馏烧瓶中进入碎瓷片,故B正确;C、温度计只能用于测量液体的温度,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搅拌时应该使用玻璃棒,故C错误;D、可以使用100mL量筒量取80mL液体,量取时液体的凹液面与量筒的80mL刻度线相切,故D正确;故选:C。

4.聚合硫酸铁(PFS)是水处理中重要的絮凝剂,以废铁屑为原料制备PFS的具体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①,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提高“酸浸”反应速率B.步骤③,可选用H2O2、Cl2、KMnO4等氧化剂将Fe2+转化为Fe3+C.步骤④,加稀硫酸调节pH在一定范围内,若pH偏小则Fe3+水解程度太弱,若pH偏大时则形成Fe(OH)3沉淀D.步骤⑤,减压蒸发,有利于降低蒸发温度防止产物分解【解答】解:A.步骤①,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利于与酸反应,从而提高“酸浸”反应速率,故A正确;B.步骤③,可选用H2O2将Fe2+转化为Fe3+,还原产物为水,不引入新杂质,不能选Cl2、KMnO4等,易引入新杂质,故B错误;C.铁离子易水解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聚合釜中溶液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pH偏小时Fe3+水解程度弱,pH偏大时则容易生成Fe(OH)3,产率降低,则步骤④,加稀硫酸调节pH在一定范围内,故C正确;D.常压蒸发温度过高导致聚合硫酸铁分解,则步骤⑤中减压蒸发,有利于降低蒸发温度防止产物分解,故D正确;故选:B。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1期末化学测试题试卷及答案解析必修1期末化学

(完整版)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1期末化学测试题试卷及答案解析必修1期末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第I卷选择题(4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萃取碘水中的碘,可用的萃取剂是( )①四氯化碳②汽油③酒精A、只有① B。

①和② C、①和③ D、①②③2、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分液C、蒸馏D、萃取3、用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 AB、常温常压下,1。

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 AC、通常状况下,1 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

4L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1 N A4、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则它们必然( )A、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B、都占22.4 L新课标第一网C、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D、具有相同摩尔质量5、0.5L 1mol/L FeCl3溶液与0。

2L1mol/L KCl溶液中的Cl—的数目之比()A、5:2B、3:1C、2:15D、15:26、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A、K+、MnO4-、Na+、Cl-B、K+、Na+、NO3-、CO32-C、Na+、H+、NO3-、SO42-D、Fe3+、Na+、Cl-、SO42-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B、稀 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反应:Ba2++SO42-=BaSO4↓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8、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溶液澄清透明,胶体浑浊不透明B、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C、光束通过溶液没有特殊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有丁达尔效应D、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9、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碘水中碘的萃取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碘水中碘的萃取
实验目的:1.学会从碘水中把碘提取出的方法;
2.验证萃取的原理;
3.初步学会使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实验原理:利用某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即:萃取剂,四氯化碳)把溶质(碘)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水)组成的溶液(碘水)中提取出来,再
利用分液的方法,将两者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药品:碘水,四氯化碳
器材:分液漏斗、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
检漏:关闭下端活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观察活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右手食指摁住玻璃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玻璃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1、装液:用量筒量取6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然后再注入3mL四氯化碳(CCl4)(四氯化碳不宜取得过多的原因:1.略有毒性2.浪费药品3.造成污染4.处理不便),盖好玻璃塞。

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

3、振荡:
用右手压住,左手握住,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振荡过程中需不时打开活塞,进行。

4、静置分层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待液体。

实验现象:上层呈色,为层,;下层呈色,为层。

5、分液
(1)将上端的玻璃塞打开(或者,使塞上的或对准漏斗上的),再将分液漏斗下
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从漏斗下口流出,用烧杯承接。

(2)待下层液体流尽时,迅速关闭。

烧杯中的回收到指定容器中(有机液体必须回收到指定容器内!否则污染环境)。

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由倒出。

6、清洗仪器,整理实验桌。

【反思交流】
1、若分液时不打开上端玻璃塞,能否顺利分液?
2、经振荡、静置分层后,上层液体理论上应该呈什么色?实际上呈现什么颜色?请解释原因。

3、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