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二单元及答案(精品资料).doc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汇总、考点总结课时作业练习【附参考答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汇总填空1.地球的形状是球状;地球在围绕太阳转的同时,也绕着 地轴 在自转。
2.地球的结构从内到外分别是 地核 、 地幔 、 地壳 。
3.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 白昼 ,没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 黑夜 。
4.我们可以用 模拟 实验来检验昼夜交替的假说。
5. 地球自转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周期大约是 24小时 。
6. “地心说”观点是古希腊天文学家 托勒密 提出的,他认为 地球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都围绕着 地球 运动。
7. “日心说”观点是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 提出的,他认为 太阳 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所有天体都围绕着 太阳 运动; 地球是 运动 的,而且自转周期是24小时。
8.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前出版了不朽的名著《天体运行论》 。
9.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自西向东 。
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越是 东边 的地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10.一年四季中,同一个物体在同一地点正午时分的影长是 不一样 的。
冬季影子 长 ,夏季影子 短 ,春季或秋季影子 适中 。
11.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太阳的高度是不同的,夏至日 最高, 冬至日 最低。
12.地球绕着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叫 公转 ,周期大约是 365 天。
13.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和地轴 倾斜 有关。
14.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白昼与黑夜对动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光照 。
白昼光强,黑夜光弱。
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为 昼行性动物 ,比如蝴蝶; 有些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为 夜行性动物 ,比如猫头鹰。
15.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四季的变化会对动物会产生影响。
不同的季节,一些鸟会更换羽毛 ,比如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柳雷鸟,夏季和冬季都会换成不同颜色的羽毛。
在寒冷的冬季,有一些动物会用 冬眠 的方式过冬,比如棕熊; 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比如枫树、杨树……。
科学第二单元及答案精编版
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4、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溶解就是一种物质(完全进入)了另一种物质里。
5、将一小匙食盐、面粉、沙子三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水的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会发现食盐(完全溶解到水中),面粉的颗粒(悬浮在水中),而沙子(则会沉于水底)。
6、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有(食盐全部进入水中),所以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
8、人们经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它是一种褐色的颗粒,能(溶解)于水中,溶于水中后,水(改变了)颜色。
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
9、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
搅拌后,高锰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颗粒。
说明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
10、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11、胶水或洗发液倒入水中,它们在水中是(悬浮)的,是(均匀)地向水中扩散,最后形成稳定的(胶体) ,(溶液)分散在水中。
而醋和酒精沉入水中而直接(迅速)地向水中扩散。
12、胶水放入水中,开始它们会慢慢地(沉于水底),轻轻搅拌一下,胶水会(随水流动起来),再充分搅拌后,会(溶于水中),静置后胶水会(沉于水底)。
(精品)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材P26~28)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
2.知道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知道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
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
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
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
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与证据间的联系。
难点: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并将证据与昼夜交替的解释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地球模型、彩笔、铁丝、反光的小圆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
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在上一课的研讨中,我们发现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是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
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
(教学提示:出示关于盖天说和浑天说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
)聚焦2.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两种学说?古人为什么这么认为?(预设:我不同意“盖天说”,同意“浑天说”。
根据三年级的学习,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可以知道地球是个球体。
古代人们认识地球,是在望远镜还没有发明、航海技术不够发达等落后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会形成不全面甚至错误的认识。
)3.小结:这两种学说虽然有很多错误的观点,但它们为后人的观察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4.揭题:历史上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完整版)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等级一. 查漏补缺1. 、、等方法都能让身体热起来。
2. 摆摆动的快慢与有关。
同一个摆,摆线越长摆动 , 摆线越短摆动。
3. 人们把、、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叫做常规能源。
4. 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
5. 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丁。
6. 电磁铁是由和两部分组成的,它是将能转化成能的装置。
7. 改变方向或改变线圈的方向都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8. 改变或改变,电磁铁的磁力也会改变。
二. 明辨是非1. 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2. 几个孩子玩同一个秋千,力气大的荡得快。
()3. 人坐着,就不会消耗能量。
()4. 电磁铁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磁性。
()5. 天然气水合物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替代能源。
()三. 珠海拾贝1 .下列电器中用到电磁铁的是()。
①电热壶②电熨斗③电铃④手电筒2. 钻木取火的方法是利用了()的原理。
①摩擦生热②热胀冷缩③聚热五.科学与生活:为什么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六、科学探究摆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写出你的猜想与研究方案。
、查漏补缺1. 运动晒太阳烤火 2 .摆线长短越慢越快3、煤石油天然气4.电磁铁5.食物6.铁芯线圈电电磁7.电流缠绕8.电流大小线圈匝数二、明辨是非1. V2. X3. X4. X 5> V三、珠海拾贝1.③2、①五、科学与生活答:高速行驶的汽车和地面摩擦时产生了巨大的热量,车胎内的空气受热后体积迅速膨胀,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所以容易爆胎。
六、我的猜想:可能与摆线长短、摆锤轻重、摆幅大小有关。
研究方案:1、在支架上挂两个摆,摆锤重量相同,摆线长短不同,记录摆在1分钟摆动的次数。
2、在支架上挂两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重量不同,记录摆在1分钟摆动的次数。
3、在支架上挂两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重量相同,摆幅大小不同,记录摆在1分钟摆动的次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含答案)
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第1课只有一个地球一、填空题1、地球为人类创造了万物和谐的(生存环境)。
可是这种和谐正在被(打破),地球越来越感到(不堪重负)。
2、(家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这里的(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状况和家乡的(长远发展)。
3、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它们不加处理地被排放到大气、河流和土壤中,(污染)了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和肥沃的土壤。
4、在广袤的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其中,(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等是地球的近邻。
5、调查报告分三步:首先,确定(调查主题)。
接着,开展(调查和分析)。
最后,拟写(调查报告),送交有关部门。
二、判断题1、成年男性平均体内所含的水分占体重的60%,成年女性为50%。
(√)2、月球表面没有氧气,但是含有水。
(×)3、20世纪80年代,美国建成一个再生式密闭的生态系统——“生物圈2号”。
(√)4、酸雨是由含硫或氮的废气在大气中形成的。
(√)5、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环境问题次之。
(×)三、选择题1、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下面错误的说法是(C)A、住房紧张B、交通拥挤C、劳动力充足2、每年的()是“世界环境日”。
(A)A、6月5日B、2月2日C、6月17日D、3月23日3、森林被称为(C)A、“地球的心脏”B、“地球的肝脏”C、“地球的肺”4、人类曾设想在()上建立人类第二家园。
(A)A、火星B、水星C、地球D、木星第2课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一、填空题1、(环境)的好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反过来,我们的(生活)也会影响到(环境)的好坏。
2、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草地,(水土流失)日益严重,荒漠化不断扩大,使得地球上的(绿色)越来越少。
3、水是生活之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然而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感到水资源的(匮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 在下面的图表中,哪样是可变的?- A. 月亮- B. 太阳- C. 星星- D. 云朵选择答案:()2. 人类通过什么感觉知道温度?- A. 触觉- B. 听觉- C. 视觉- D. 嗅觉选择答案:()3. 下面的哪一个物体是金属?- A. 铝罐- B. 纸巾- C. 木板- D. 塑料袋选择答案:()4. 沙漏是用来测量什么的时间?- A. 秒- B. 分钟- C. 小时- D. 天选择答案:()5. 夏天的时候,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A. 东方- B. 西方- C. 南方- D. 北方选择答案:()6. 植物的茎用来干什么?- A. 吸收水分和养分- B. 吸收阳光和空气- C. 吸收二氧化碳和氧气- D. 吸收能量和养分选择答案:()7. 钢笔的笔尖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A. 金属- B. 塑料- C. 木材- D. 玻璃选择答案:()8. 下图是一颗大树,请问大树的主要部分是什么?![image](tree.png)- A. 树叶- B. 树干- C. 根- D. 枝干选择答案:()9. 落叶的季节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选择答案:()10. 鱼竿通常由哪两个部分组成?- A. 枪身和弹匣- B. 笔杆和铅芯- C. 机身和螺旋桨- D. 竿身和卷线轮选择答案:()11. 大象的鼻子被称为什么?- A. 尾巴- B. 角- C. 长鼻子- D. 眼睛选择答案:()12. 以下哪个物体不会浮在水上?- A. 动物- B. 植物- C. 石头- D. 木块选择答案:()13. 声音通过什么传播?- A. 空气- B. 水- C. 金属- D. 空间选择答案:()14. 下面哪个是一个固体?- A. 汽油- B. 苏打水- C. 酸奶- D. 砖头选择答案:()15. 岩石是由什么组成的?- A. 水和沙子- B. 空气和火- C. 石头和泥土- D. 水和泥土选择答案:()第二部分: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________和________。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试卷答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试卷答案【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青蛙B. 老虎C. 鲨鱼D. 鹦鹉2. 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叶片C. 茎D. 花3. 下列哪种现象是物态变化中的凝固?A. 水结冰B. 水沸腾C. 雾的形成D. 冰融化4.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自西向东B. 自东向西C. 自南向北D. 自北向南5. 下列哪种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A. 煤炭B. 太阳能C. 石油D. 天然气二、判断题1. 鸟类是冷血动物。
(×)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
(√)3. 植物的呼吸作用和人的呼吸作用是一样的。
(×)4. 恒星是不断发光发热的天体。
(√)5. 地球上的淡水占总水量的比例很高。
(×)三、填空题1.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是______。
2. 植物的种子由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3.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5. 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
四、简答题1. 简述食物链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3. 解释什么是温室效应。
4. 简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举例说明。
五、应用题1. 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千克,受到一个10牛的力,计算它的加速度。
2. 如果一棵树一年能吸收100千克的二氧化碳,计算100棵这样的树一年能吸收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
3.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计算它的面积。
4. 如果一个电池的电压是3伏,通过它的电流是2安,计算它的功率。
5. 如果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计算它1小时行驶的距离。
六、分析题1. 分析为什么在冬天,湖面会结冰而海水不会结冰。
2. 分析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参考答案
2021-2022年度下学期五年级科学单元综合作业第二单元《空气》答案
一、填空
1.颜色气味燃烧
2.无色无味重
3.燃点
4.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5.二氧化碳
二、选择
1.A
2.D
3.B
4.A
5.D
三、实验观察
1.继续燃烧氧气支持燃烧
2.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猜想和方案
猜想:空气不是单一的气体,是由支持燃烧的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混合而成的。
方案:1.将蜡烛固定在水槽中,并倒入适量的水,加几滴红墨水,再点燃蜡烛。
2.扣上矿泉水瓶,观察蜡烛的燃烧猜况和瓶内水面的变化。
3.把水槽中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
4.拧开瓶盖,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观察燃烧木条的变化。
如果扣上矿泉水瓶,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瓶内水位升高,则说明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如果把燃烧的木条迅速插入瓶口,木条很快熄灭,说明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五、生活中的科学(意思对即可)
①迅速撤离,不乘坐电梯
②低身前进
③湿毛巾捂鼻
④湿物护身
⑤信号求救。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答案.doc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答案【篇一: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练习题及答案】p> 班级:姓名一、填空(每空0.5 分,共25 分)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没有关系,和有关系的放大镜放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
4、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蟋蟀的耳朵长在内侧,苍绳的眼睛是复眼。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许多的岩石是由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等矿物的晶体而成。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 倍的金属结果的显微镜,为了能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 万倍。
9、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三种颜色组成。
1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的缘故。
12、的建立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1663 年,英国科学家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了。
1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人们只能用、、、、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和。
16、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17、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8、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无光泽、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卷及精品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我们坐在转椅上,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转椅,看到周围景物是沿()方向运动。
A.顺时针B.逆时针C.自西向东D.自南向北2.下列城市,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A.拉萨B.昆明C.北京3.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大B.地球在宇宙中是静止不动的C.地球是绕着太阳公转D.地球公转一周时间是一天4.下列关于极昼、极夜时间不等长的解释,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B.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C.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的速度不同5.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需要的时间是()。
A.一天B.一个月C.半年D.一年6.阳光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是()。
A.春季B.夏季C.冬季二.填空题(共6题,共22分)1.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3个部分,最外层是地壳,最里层是()。
2.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换毛,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
3.热传递主要通过 ( )、对流和( ) 三种方式来实现。
4.昼夜交替是地球()运动产生的。
5.托勒密提出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的学说称为()。
()通过研究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的学说称为()。
6.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从物体较( )的一端传向较( )的一端。
(填“冷”或者“热”)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我国启动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是在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成功的。
()2.“地球是球形的"是托勒密和哥白尼关于地球运动学说的共同观点。
()3.一天中,太阳出来的前两个小时是气温最低的时候。
()4.想要表达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5.吸热快的物体,通常散热也比较快。
()6.三个同学在火炉周围不同的方位取暖,他们到火炉边缘的距离相等,但受到的热辐射是不一样的。
精品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试题及答案
精品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种动物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地爬。
它属于()。
A. 鱼类B. 爬行动物C. 两栖动物2.下列常见植物中不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 小麦B. 柳树C. 杨树3.下列植物中,属于开花植物的是()A. 蕨类B. 苔藓C. 凤仙花4.下列动物与鲤鱼属于同一类的是()A. 鲸鱼B. 鳄鱼C. 鲫鱼5.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从“濒危”调整为“易危”。
这说明大熊猫的保护措施是怎样的?A. 有效B. 无效C. 不确定6.下列哪种动物是肉食性动物?A. 兔子B. 老虎C. 羊7.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植物是()。
A. 人参B. 水杉C. 珙桐D. 银杏8.下面哪些行为会危害生态平衡()A. 退耕还林B. 垃圾深埋C. 过度捕捞D. 建设桑基鱼塘9.下列两种动物都是脊椎动物的选项是()。
A. 蚂蚁、大象B. 兔子、鲫鱼C. 蛇、蜗牛10.“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在每年的()A. 5月22日B. 6月22日C. 9月22日二、填空题11.动物、植物、、、等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12.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别。
如根据茎的特点植物可以分为(如:桃树、樟树)和(如:狗尾草、水稻);根据生活环境将植物分为(如:浮萍)和(如:松树)。
13.被誉为“中国鸽子树”,是珍贵的观赏树种,被定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14.科学家根据动物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动物和动物两大类。
15.按照身体中是否有脊柱的分类方法分类,鱼属于动物。
16.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与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
17.具有蚂蚁那样身体特点的小动物我们把他们称作。
①瓢虫、②蜘蛛、③蝴蝶、④苍蝇,以上4种小动物中不属于这样一类动物的是(填编号)。
18.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的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和生存环境。
19.我们发现自己与爸爸或妈妈在形态特征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现象。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课本答案(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课本答案第二单元电路第1课.电和我们的生活1.你对电有哪些了解?电是双刃剑,我们只有利用好它,才能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否则将会给我们造成伤害。
2.用讨论的方式记录我们对电的认识。
有的用电器由电池供电,有的需要接在插头上才能正常工作。
我们已经知道的我们还想知道的通电后,电器就能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
生活中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电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都离不开电。
电能是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的能源。
电能使电视机(发声、发光)。
不会致人死亡的电源是(直流电)。
(把多种电器连接在一个插座上)不是安全用电。
不用湿抹布擦拭电线电器。
3.调查家中使用的电器,填写记录单。
电器名称电源电器的作用电灯电厂照明洗衣机电厂洗衣服手机电池打电话、上网电冰箱电厂冷藏食物石英钟电池看时间4.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没有电,人们的生活将变得一团糟,电让电器工作,为人类生活带来方便。
假如世界上没有电,机器无法转动,人们将在黑暗中度过每一个夜晚。
第2课.点亮小灯泡1.找一找小灯泡的发光部位在哪里。
想一想小灯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灯丝发光。
玻璃泡:提供封闭环境并保护灯丝金属架:支撑灯丝连接点:连接作用2.用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记录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
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将导线的一端连到电池负极,另一端另一端连到小灯泡旁边那黄色带螺纹的金属上;再把小灯泡底部的银色金属块接到电池正极。
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否则不能点亮3.展示我们的实验记录,交流哪些连接能点亮小灯泡,哪些连接不能点亮小灯泡。
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有:①②③⑦⑨,不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④⑤⑥⑧。
电池正极与小灯泡连接点相连,同时二者通过导线与电池负极相连,此连接属于短路,小灯泡不亮,并且很危险,应立即断开导线。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1--6课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1—6课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含板书课后训练及答案2.1《我们的生活世界》课题我们生活的世界单元材料学科小学科学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两个概念,并且能够从材料的视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能力目标: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中的常见材料,并能将身边的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对身边的材料进行废物利用。
重点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两个概念,并且能够从材料的视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难点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中的常见材料,并能将身边的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漫画导入先生,他们说我是榆木脑袋,我的脑袋是木头做的吗?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材料学起,一起来感知我们生活的世界。
感知材料通过漫画初步建立“材料”这一概念。
讲授新课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你能说出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过渡: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各种材料组成的世界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材料。
你能说出哪些物品?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师总结:我们的周围既有自然世界,如山川、江河等;也有人类设计、制造的人工世界,如高楼、车、船、衣服、家电等。
我们见到的物品种类繁多,制作的材料也不尽相同。
初步了解感知材料。
根据已有经验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
通过学习,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两个概念,让学生能够从材料的视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课后训练:1.判断题:20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笔圈出相应的答案。
(1)我来自自然世界!们是什么材料的? (学生在分类这些物品时会产生一定的分岐)有一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这样在分类时就会出现多种结果。
一般情况下,我们按照物品的主要构成或用途来分类。
于什么材料。
构成材料分类。
拓展延伸材料与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能对身边的材料进行废物利用。
课堂小结 我们生活的世界材料一般分为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两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4、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溶解就是一种物质(完全进入)了另一种物质里。
5、将一小匙食盐、面粉、沙子三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水的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会发现食盐(完全溶解到水中),面粉的颗粒(悬浮在水中),而沙子(则会沉于水底)。
6、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有(食盐全部进入水中),所以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
8、人们经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它是一种褐色的颗粒,能(溶解)于水中,溶于水中后,水(改变了)颜色。
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
9、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
搅拌后,高锰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颗粒。
说明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
10、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11、胶水或洗发液倒入水中,它们在水中是(悬浮)的,是(均匀)地向水中扩散,最后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分散在水中。
而醋和酒精沉入水中而直接(迅速)地向水中扩散。
12、胶水放入水中,开始它们会慢慢地(沉于水底),轻轻搅拌一下,胶水会(随水流动起来),再充分搅拌后,会(溶于水中),静置后胶水会(沉于水底)。
因此,胶水(不能溶解)在水中。
13、请用语言描述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它们会慢慢地(沉于水底),轻轻搅拌一下,洗发水和胶水会(随水流动起来),再充分搅拌后,会(溶于水中),静置后胶水会(沉于水底),而洗发水不会沉于水底。
说明洗发水(能)溶液水中,胶水(不能)溶于水中14、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从杯子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
15、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16、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大有小),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17、食盐能溶于水中,但溶解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杯水(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18、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
19、汽水或碳酸饮料,当打开瓶盖时,就有气泡溢出,是因为(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20、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一部分,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慢慢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我们看到(有气泡冒出);将活塞慢慢向内推,我们又看到(气体又溶于水中);这说明了(增加压力气体的溶解能力增加,减小压力气体的溶解能力下降)。
21、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22、青少年应该饮用的水是(生态水)。
少喝(纯净水)和(矿泉水)因为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减少人体对矿物质的摄入,长期饮用矿泉水会使体内某种元素摄入过量,造成肾结石等病症。
23、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
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增加温度)等。
减慢溶解的方法有:(减少液体)(降温)等。
24、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让它溶解。
25、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水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是否搅拌)(物体颗粒的大小)有关。
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①(增加溶解的水)②(提高水的温度)③(尽量减小方糖的颗粒大小)④(增加搅拌的速度)。
26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将肥皂切碎)(增加温度)(搅拌)等2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28、实验完成后,别忘了把盐水(收集起来),做下一个实验用。
29、盐能溶解在水中,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还能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溶解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30、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或(加热)的方法进行分离。
在用加热法分离时,所用的仪器有(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
31、食盐(不能)随着盐水的蒸发而蒸发掉3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33、酒精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3)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34、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酒精灯中的究竟万一洒出后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35、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海水中的水分越来越少,开始析出盐的结晶。
36、(食盐)、(小苏打)、(洗发水)等物体能溶解在水中。
(胶水)、(面粉)、(沙子)等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
1、怎样判断物质是否在水中溶解了?①观察是否有沉淀,有就没溶解②是否能过滤出来,如果能,就是没有溶解。
2、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中,只有食盐和高锰酸钾可以溶解于水。
3、胶水能溶解于水,洗发液也是可以溶解于水的,只是后者需要玻璃棒充分搅拌才能溶解。
4、醋和酒精可以溶解于水,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5、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水中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6、怎样加速溶解?①把要溶解的物质压碎变小②可以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用搅拌的方法。
11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胶水、方糖、洗发水、醋、酒精、油.-----能溶解的有:食盐、高锰酸钾、方糖、洗发水、醋、酒精和胶水二、判断(12分,每小题2分)。
1. 盐、砂糖、沙子都能溶解于水。
()2. 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地溶解砂糖。
()3. 水中不能溶解空气。
()4. 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5. 粗盐在水中溶解的快,细盐在水中溶解的慢。
()6. 酒精能溶解在水里,油也能溶解在水里。
()7、气体溶解在水中,就不能从水中析出来。
()8、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者化学方法溶解的。
()9、在进行“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中,两个杯子里装的水可以不一样多。
()10、1000毫升的水能无限制地溶解实验。
()11、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2、在做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时,加热后不能用手去把蒸发皿拿到桌子上,以免烫伤。
()三、选择(10分,本题共有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三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面哪一种物体可能不会溶解于水?()A. 巧克力B. 奶糖C. 薯片2. 在油里滴几滴水,水会()。
A. 浮在油上,不能在油中溶解。
B. 沉在油底,不能在油中溶解。
C. 在油中溶解。
3. 我们可以用()方法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 沉淀 C. 蒸发4. 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
在做实验时,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我们该怎样做?()A. 用电扇吹B. 马上跑C. 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用沙土扑灭。
5. 在做蒸发食盐水的实验中()。
A. 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 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C. 水恰好蒸发完全时熄灭酒精灯。
6、酒精灯点火时应该()。
A、用火柴从侧面点火B、用另外一个酒精灯点火C、用打火机点火7、常温下,100毫升的水中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A、54克B、36克C、18克8、下列问题中,我们可以直接研究的是()。
A、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B、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C、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9、酒精灯的()温度最高。
A、外焰B、内焰C、焰心10、让酒精灯熄灭时,我们正确的方法是()。
A、用嘴吹灭B、用灯帽盖灭C、用灯帽盖灭后,需要再盖一次11、下列方法中,( )能让嘴里的糖果溶解得最快。
A、含在嘴里不动B、用舌头搅动C、咬碎并用舌头搅拌12、石棉瓦的主要作用是()。
A、加热得更快B、让蒸发皿均匀受热C、不让蒸发皿底部变黑13、我们常喝的可乐中,含有()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14、、我们可以用()方法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B、蒸发C、沉淀四、实验(36分)。
1. 设计一个“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设计一种方案即可)(18分)。
(1)实验名称:(2)实验器材:(3)实验过程:2. 填空(在括号内填出酒精灯各部分名称)(10分)。
3. 怎样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8分)(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4、将下列物质分别填在相应的框内(10)食盐胶水面粉塑料石头沙子高锰酸钾酒精食用油洗发露醋肥皂洗衣粉西红柿苹果能溶于水的物质不能溶于水的物质。
5、加快肥皂的溶解的研究:(14分)(1)你可以用、、方法加快肥皂的溶解。
(2)我们选择用是否能加快肥皂的溶解这一方面进行研究(2分)需要的材料:(请在需要的材料上面打钩)(3分)两块大小相同的肥皂()两个烧杯()玻璃棒()把肥皂弄碎的工具()冷水()热水()(4)实验记录单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
经过运用实验计划,最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 实验二:描述实验过程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不一样。
要想证明对这个问题的猜想,你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只有冷水、热水一对条件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