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二单元及答案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学案及答案(4-7课)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学案及答案(4-7课)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单元学案及答案(4-7课)四上科学学案4 ⽔变咸了【探究⽬标】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性。

2.知道⽔有溶解物质的特性。

【重点、难点】了解溶解在⽣活中的作⽤。

【课前准备】⾷盐、⽩糖、⼩苏打、洗⾐粉、奶粉、⾷⽤油、⽯⼦、粘⼟、粉笔末【探索导航】把糖放⼊⽔中,⽔变甜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说你的理由。

【课堂探究】探究:盐、⾼锰酸钾在⽔中是怎样变化的?(⼀)盐在⽔中的变化把盐放到⽔杯中,⼀会⼉,我发现盐;尝尝杯中的⽔变;说明了盐在⽔中。

(⼆)⾼锰酸钾在⽔中的变化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锰酸钾颗粒,最后变为,⽤⾁眼看不见的微粒;⽔全变红了,⽽且溶液的上下液体⼀样红,说明了⾼锰酸钾是均匀的分布在⽔中的。

像⾷盐、⾼锰酸钾这样,在⽔中变成、⾁眼看不见的微粒,地分散在⽔⾥,不会⾃⾏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

【课堂达标】⼀、填空。

1.把沙⼦放在⽔中,不管你怎么搅拌,过⼀会⼉沙⼦都沉到⽔底。

这说明()。

2.像⾷盐、⾼锰酸钾这样,在⽔中变成、的微粒,地分散到⽔⾥,不会的现象叫做。

3.把⼏粒⾼锰酸钾放⼊⽔中,搅拌后,⽔全部变红了。

这说明⾼锰酸钾地分散到⽔⾥,变成,的微粒,也就是在⽔中了。

⼆、我会选。

1.下⾯不能溶于⽔的物质是()。

A、⾷⽤油B、⾷盐C、⾼锰酸钾2.下⾯能被⽔溶解的物体有()。

A、⾼锰酸钾B、⾯粉C、沙三、⼩法官。

1.⽔能溶解⼀些物质。

()2.因为⽩糖能溶解于⽔,所以在⼀杯⽔中能⽆限制的溶解。

()3.溶解在⽔⾥的物质虽然看不到,但并没有消失。

()四、⽣活中的科学。

家长洗⾐服时,通常先⽤温⽔浸泡洗⾐粉,为什么?【拓展知识】溶解砂糖时,使⽤冷⽔或热⽔哪⼀个较容易呢?当然是热⽔中的砂糖能迅速溶解。

但是空⽓却例外,温度越⾼则越不易溶解。

例如,溶解⼆氧化碳的汽⽔(苏打⽔)瓶不能直接曝晒在阳光下,即使冬天也不能加热饮⽤。

因为加热会使汽⽔中的⼆氧化碳消失,变成普通的糖⽔,⼀点也没有汽⽔的感觉。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复习第二单
元知识梳理
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进行复和
梳理,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部分:植物的生长
植物需要哪些条件生长?
- 光线:植物需要阳光照射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 水分:植物需要水分供给,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 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 空气:植物通过气孔吸收二氧化碳,并排出氧气。

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 种子发芽: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从而形成幼苗。

- 幼苗生长:幼苗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水分、养分等进行生长。

- 植株形成:幼苗逐渐长大成为植株,根、茎、叶等器官形成。

- 结花结果:植株经过一定的生长过程后,会形成花朵并结出果实。

第二部分:动物的生长
动物是如何生长的?
- 幼体成长:动物从幼体逐渐成长为成体。

- 饮食摄取:动物通过进食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

- 新陈代谢:动物通过新陈代谢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代谢。

- 生殖繁衍:成体动物通过生殖和繁衍后代。

动物生长的特点有哪些?
- 个体差异:不同种类的动物生长速度和方式有所不同。

- 生命周期:动物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如昆虫的完全变态等。

- 周期性生长:动物的生长一般呈现周期性,如鸟类的孵化季节等。

以上是部编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梳理,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和巩固所学知识。

2021年新苏教版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含问答题总结)

2021年新苏教版五上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含问答题总结)

2021年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热传递5.热传导1.冬天天气很冷,我们怎样才能使身体温暖起来呢?用暖手宝焐一焐,身体就暖和起来了。

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

对着自己的双手哈一口热气,双手就会暖和起来。

哈气使手暖和是气体与固体接触。

到温泉中泡一泡,身体就会暖和起来。

泡温泉使身体暖和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喝一杯热茶,热茶会让身体暖和起来。

喝热水使身体暖和也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2.热是怎么传递到衣物和板栗上的?用熨斗熨烫衣服,热通过熨斗传递到衣服上。

熨衣服时,加热电熨斗的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衣服,使衣服变热,变得平整。

利用沙子炒板栗,热通过沙子传到板栗上。

炒板栗时,沙子吸收大量的热量,再把热均匀地传给板栗,板栗很快就被炒熟了。

3.生活中热传导的例子:用电饭锅煮饭,热由电饭锅传给了米饭。

用炒锅炒菜,热由铁锅传给了蔬菜。

热水器,热通过热水器中的镁棒传给了水,使水变得温暖。

北方人冬天用的热炕,热由炕面传给了人。

4.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5.解释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烙饼。

烙饼时,火的热传递给锅面,饼与锅面接触,热传递给饼,饼受热变熟了。

量体温。

测量体温时,人体将热传给体温计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变热,直到与人体温度相同,热传导就会停止。

此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温度就是人体的温度。

冷敷或者热敷。

冷敷是皮肤的热传递给布包里的冰块,皮肤的温度降低,达到减慢血液循环的目的;热敷是布包里的热传递给皮肤,皮肤温度变高,以加快血液循环。

吹头发。

使用电吹风吹湿头发时,电吹风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另外电吹风吹出气体,加速空气流动。

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头发上的水快速蒸发。

电烙铁作画。

电烙铁通电后被加热,烙铁把热传递给与其接触的木板,接触点的木板受热颜色发生改变,利用这种颜色变化完成作品。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二单元复习-冀教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二单元复习-冀教版(含答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设计(4--9课)一、填空:1.从外部形态看人体由()、()、( )、( )组成。

2. 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3.人体的组成。

:人体→( )→( )→( )→( )4. 消化器官包括:( )、( )、( )、( )、( )、( )等5.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 )和( ),排出( )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6.生理功能包括( )、( )、( )、( )等。

心理功能包括( )、( )、( )等。

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体内的( )完成的。

7.呼吸器官包括:( )、( )、( )、( )、( )8.气体交换场所是()9.( )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10.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心率是( )次左右。

儿童的心率一般( )成年人。

11..我们下水游泳,一开始觉得水凉,后来就觉得不那么凉了,这是一种()现象。

12.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 )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 )。

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 )的过程叫( )。

13.我们进行呼吸的过程是通过( )和( )两个动作完成的。

吸气时,胸部( ),呼气时,胸部( )。

14.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 )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 )排出体外。

15.人体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中获取( )和( )。

16.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 ),将( )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 )和( )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17.人类不仅具备( )、( )、( )( )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 )、( )、( )等重要的心理功能。

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由人体内的( )实现的。

18.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存在的时间间隔,被称为( )。

19.由( )、( )、( )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

二、我会判。

1.人的心脏在腹部。

()2.组成人体最基本的单位是组织。

()3.使用显微镜时必须闭上一只眼睛。

(新)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解析

(新)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解析

单元要点分析单元清习题集1、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宽度),还可以增加材料的(厚度)或改变材料的(形状)。

3、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V”“L”“U”“T”或“工”字等形状,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却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增加厚度是能大大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

4、瓦楞纸板的结构为什么能使柔软的纸变坚硬了?因为瓦楞纸中间的结构是是W是形,虽然减少了材料的宽度,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拱形承载重量时的原理是什么?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6、(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的推力。

7、(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如手捏鸡蛋不易碎)8、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哪些地方运用到拱形?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的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弓,它可以更好的承载人体的重量。

9、生活中有哪些拱形?肋骨、足弓、拱门,拱窗,拱桥;圆顶形:龟壳,贝壳;球形:蛋壳,果实,头骨。

10、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所以在长方形框架、正方体框架加上斜杆相当于里面有了三角形,可以起到加固作用。

11、用框架结构可以建起很高的建筑而花费的材料却很少,框架结构以(三角形)为基本构造。

12、框架铁塔结构特点:①上小下大②上轻下重③风阻小等。

13、用纸设计桥需考虑哪些问题:①纸这种材料的特性;②纸的承受力有什么特点;③选择形状和结构。

④用什么方法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14、评价一座桥好坏的指标:①是否坚固;②是否节省材料;③是否美观。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课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课
二、完成习题
பைடு நூலகம்填空
1、比较几只恐龙可以从等几方面比较。
2、想比较谁的纸蛙跳的远,要先确定点和点。
3、一拃通常指指尖和指尖之间的距离。
4、常用的尺子种类有等。
5、卷尺的最小刻度通常是1。
判断
1、用“拃”测量同一物体长度,不同人测量的结果各不相同。
2、用物体当测量工具比“拃”要准确些。
3、为了公平比较与准确测量,我们必须给每一次比较与测量确定起点和终点。
4、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5、测量长度只能用尺子。
6、使用相同物体测量和多次测量可以减少误差。
简答
1、你见过哪些测量工具?如何使用?
2、说说你是如何做测量纸带的?
3、用“拃”测量物体长度时应注意哪几点?
三.总结。
我们的生活需要比较和测量,比较和测量需要测量工具,我们要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要与人合作,互相比较,互相学习。
如果没有纸带,尺子等测量工具时,我们可以用身体进行测量。
你是怎样用“拃”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哪些物体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长度?
橡皮,回形针,小棒,吸管等。
用物体测量与用“拃”测量,哪个更准确?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课时总编号:17
教材
第二单元复习课(第1课时)




知道比较需要公平,测量能使比较结果更准确。测量的要素是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能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工具进行长度测量。能根据高度和长度给物体排序。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按课编写】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复习【按课编写】

2020年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
【6页】
第一课《感受我们的呼吸》
1.(氧气)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必需的原料,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z。

2.
j
3.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和肺)等。

4.
5.
6.
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7.
8.实验探究
3右图是演示呼吸运动的模型图,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A.气管
B.
(2)当用手往上顶橡皮膜D
程,拉下橡皮膜D
第二课《呼吸与健康生活》
1.
2.
3.
4.
5.通过分析探讨哪些活动会影响我们每分钟呼吸的次数,运动都会增加
6.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

7.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8.我们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吸入氧气进人血液,呼出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9.与平静状态相比,运动后呼吸次数都会增加。

40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这一课时进行的记录。

从上面的数据中,
钟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是最多的。

11.实验探究题
下面是乐乐记录的自己在三种状态下意分钟的呼吸次数。

(1)乐乐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次数平均值是
(2
同”)。

(3)
第三课《测量肺活量》
1
2
单位。

3
4、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四年级学生肺活量的要求,男生(1100-2600)毫升,女生(900-2000)毫升。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2、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3、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4、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9、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10、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1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14、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5、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16、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知识点、练习题及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热传导》知识点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2、热传导时,热可以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3、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4、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有热传导的现象。

也就是说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让低温物体热起来。

5、烙饼、量体温、电烙铁作画、吹头发、冷敷或热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热传导》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2、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处传到温度较()处。

3、给涂满凡士林的金属片中间加热,凡士林油从()向()扩散熔化。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

()2、电吹风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度升高,头发就干了。

()3、只要存在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导。

()4、热传导不会停止,会一直传下去。

()5、金属棒加热后,热会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6、塑料比铁导热速度快。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下列事例可以用热传导解释的是( ) A.天冷多穿,天热少穿 B.冰棍箱用棉被蒙住 C.洗个热水澡3、一个物体受热后,热的传递方向是( )A.向四周传递 B.沿直线从一端向另一端传递C. 无法确定,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4、下列热传导过程不正确的是()A. 电熨斗金属底板→衣服 B.冰块→纱布→皮肤C.水槽热水→玻璃杯→杯里的冷水4、热传导的速度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C.匀速传递5、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 ) A.轻巧美观B.降低成本C.减少热传导,防止烫手6、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热传导的是( ) A. 用铁锅烙饼B.扭伤脚踝后热敷C.蜡烛燃烧发光四、实验题 1.下图是热传导实验,在铁丝上的不同位置穿了A、B、C、D、E五个蜡环。

教科版四上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上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1.感受我们的呼吸1.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鼻:鼻毛可以过滤吸入的空气咽喉:对气体有加热的功能2.吸气,是含有氧气的空气由鼻子或口腔进入气管,再进入肺的过程。

此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

吸气:鼻腔或口腔→气管→支气管→肺。

3.呼气,是交换后的空气由肺到气管,再由鼻腔或口腔呼出的过程。

此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呼气:肺→支气管→气管→鼻腔或口腔。

4.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5.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养料所必需的原料。

2.呼吸与健康生活1.我们体内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人的呼吸实际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一般情况下,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进去的气体比较,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加了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就是空气,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

3.肺是身体气体交换的“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每次呼吸气体交换的量。

4.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所以肺必须更加卖力地工作。

5.平静状态下,青少年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在20次左右。

剧烈运动后,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会增加。

3.测量肺活量1.人体尽力吸气后,尽力呼出的气体的量就是肺活量。

2.深吸一口气,吹响同一个哨子。

肺活量大的人,吹响哨子的时间会长一些。

3.小学四年级男生的肺活量在1100——2600毫升;小学四年级女生肺活量在900——2000毫升。

4.通常肺活量越大的人,运动后恢复正常呼吸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5.通常肺活量越大的人,说明我们的身体越健康。

我们可以加强体育锻炼来提升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1.我们可以按生食和熟食来区分食物,苹果、香蕉、凉拌黄瓜属于生食;烤肉片、馒头、肉丸子属于熟食。

2.有些食物既适合生吃,也适合煮熟了再吃。

3.我们也可以按食物的来源来分,通常植物类食物被称为素食;动物类食物被称为荤菜。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科学概念:1、生命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质)构成的,都有(新陈代谢)活动,能适应和影响环境、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

2、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3、动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间)和(应激性)4、动物会经历出生、发育和死亡的过程,会繁殖它们的后代。

5、动物的相同点: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第一课时寻访小动物(书p24 练习册p17)一、填空1,、我见过的小动物有蟋蟀、蚂蚱、蚂蚁……2、生活在草丛中的小动物有蟋蟀、蚂蚱、蝗虫、螳螂、蚂蚁、活辣子……3、生活在泥土里的小动物有蚯蚓、蚂蚁、蜣螂(屎壳郎)、蜈蚣、西瓜虫(鼠妇)、蜘蛛……4、对不知名的动物可以记下它的(体型特点)或用(画图)的方法记录。

5、不容易接近的动物,如鸟类,就用先看一看,再接近一点儿看———分步观察的方法。

二、判断题1、蚯蚓生活在草丛中。

(×)2、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在观察动物时要爱护它们。

(√)三、简答题1、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周围的小动物呢?答:1、身体特征(身体长度、高度、头、躯干、肢、尾的特点)/2、活动情况 3、食性(喜欢吃什么) 4、环境(怕不怕光,喜欢什么样的温度环境)1、在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答: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第二课时蜗牛(一)(书p27 练习册p19)一、填空1、我们观察蜗牛时要(耐心),静静地观察,不要(打扰它们的活动)。

2、蜗牛爬行主要依靠(腹足)。

3、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四上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课题:冷和热复习内容:第16页至第29页教材分析:第二单元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热和冷就是生活中常用的现象。

一杯热水放到桌上可以慢慢分电,勺子放到热汤中,勺柄可以慢慢变烫;四季更迭,并使孩子们对“火热”、“冰冷”、“夏日”、“和暖”这些相同的气温都存有过真切的体会。

而人们对冷暖规律的利用,例如冷却、空调、散热器、御寒等,也时常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本单元就将率领孩子们对生活中的冷暖现象展开探究,使他们在一个个亲历活动中介绍热现象中蕴藏的科学道理。

复习目标:1、能够对收集至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去呈现出2、能够对搜集至的证据展开比较、分类。

3、能够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表述。

4、物体的特征,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5、物质的变化,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是凝结。

6、能够的表现形式,热现象。

7、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8、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9、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10、对待科学学习,敢于大胆想象。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重点难点:1、物质的变化,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

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知道什么是蒸发、什么就是凝固。

2、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课时计划:1、冷热与温度2、热的传递3、加热和冷却4、吸热和散热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1课时单元考查时间1课时复习过程:第二单元第一课冷热与温度1.物体的冷暖程度叫作();()可以精确地测到物体的温度。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二、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或一个公式。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割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原子。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化学变化。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物理变化。

4、分是由原子构成的。

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及稀有气体6、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

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

(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原子结构的模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1、道尔顿--实心球原子结构--发现原子2、汤姆森--“汤姆森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嵌在中间。

--发现电子3、卢瑟福--“卢瑟福模型”:电子绕原子核运行4、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 5、“电子云模型质子(带正电) 夸克二、原子的结构:1、原子:原子核: (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夸克(不显电性)核外电子:(带负电)(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电子质量很小,在整个原子的质量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可忽略不计。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四、1、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

统编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统编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统编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悉第二单元的知识点和概念;2. 复与生物有关的基本概念;3. 掌握有关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知识;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生物的基本概念;2.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生物的基本概念复回顾生物的定义、组成部分和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小测验。

2.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2.1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求-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需求。

2.2 植物的繁殖方式- 介绍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如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结构繁殖等;- 分析不同繁殖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通过实例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的互动配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2. 手段与抽象概念的结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教学材料;3. 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课堂讨论的积极参与程度;2. 研究成果:通过小测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3. 考试表现:根据相关知识点和能力对学生进行考试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统编部编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内容;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实物、图片、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

七、教学安排本教案为第二单元的复教案,大约需要2至3节课的时间来复相关知识点和概念。

八、教学媒体本教案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包括投影仪和电脑等。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第二单元的相关知识点,加深对生物基本概念、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理解。

通过实例问题的解答,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提问、互动和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一)认识地球1.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的地图。

2.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可以划分为海洋和陆地两部分,其中海洋多,陆地少,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3.陆地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玉环的地形主要是丘陵。

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形是山地。

4.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5.地球的结构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震主要发生在地壳部分,火山与地壳和地幔有关。

在地球深部,越往下,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6.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组成。

岩浆岩:玄武岩、浮石、花岗岩等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等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等7.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壳运动常常使岩石发生弯曲变形。

(二)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1.地球内部力量运动对地形造成的变化猛烈且迅速。

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地壳运动而产生的,是地球内部力量的两种表现形式。

①地震的成因:地壳运动使板块挤压或断裂,使岩层发生弯曲、断裂或错动。

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损毁等危害,甚至产生堰塞湖。

②火山喷发的形成条件主要有高温高压、地壳中存在薄弱地带、岩浆中存在大量的气体。

火山喷发有利有害。

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岩和火山灰还能做建筑材料。

2.地球外力作用对地形造成的变化缓慢且温和。

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和水的作用。

①风主要通过磨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使地表逐渐发生改变。

(1)磨蚀:雅丹地貌、风蚀蘑菇搬运:戈壁堆积:沙漠(2)大风、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的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小的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戈壁滩。

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形成了沙漠。

②水主要通过侵蚀和沉积作用使地表逐渐发生改变。

(1)降雨具有侵蚀的作用,会冲走松散的土壤,造成水土流失,从而改变地表的形态。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科学复习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科学复习教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科学复习教案教案: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科学复习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第二单元的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1. 复习第二单元的科学内容。

2. 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 第二单元的教材和教具。

2. 复习的小练习和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 (5分钟)复习第二单元的主题和重点内容,并与学生们进行简短的讨论和回顾。

启发学生回忆上课内容和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Step 2 复习知识点 (15分钟)通过小组活动或个别练习的方式,向学生提出几个与第二单元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例如:1. 如何分辨物体是木质的还是金属的?2. 什么是磁性?3. 为什么在暴雨天气中会出现闪电?Step 3 巩固实验技能 (15分钟)通过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将第二单元学过的实验再次进行一遍,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实验的步骤和结论。

Step 4 拓展应用 (15分钟)通过示例教学,让学生将第二单元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例如,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学生可以了解水是如何变成水蒸气的;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辨不同的材质。

Step 5 总结复习 (10分钟)请几位学生来到黑板前,通过画图或描述的方式来总结复习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Step 6 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Step 7 综合反馈 (5分钟)请学生就本节课教学反馈和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他们进一步发现和探索科学知识。

2. 可以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来进行科学作品或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复习和巩固第二单元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和综合反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互动。

科学第二单元及问题详解

科学第二单元及问题详解

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4、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溶解就是一种物质(完全进入)了另一种物质里。

5、将一小匙食盐、面粉、沙子三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水的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会发现食盐(完全溶解到水中),面粉的颗粒(悬浮在水中),而沙子(则会沉于水底)。

6、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有(食盐全部进入水中),所以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

8、人们经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它是一种褐色的颗粒,能(溶解)于水中,溶于水中后,水(改变了)颜色。

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

9、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

搅拌后,高锰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颗粒。

说明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

10、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11、胶水或洗发液倒入水中,它们在水中是(悬浮)的,是(均匀)地向水中扩散,最后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分散在水中。

而醋和酒精沉入水中而直接(迅速)地向水中扩散。

12、胶水放入水中,开始它们会慢慢地(沉于水底),轻轻搅拌一下,胶水会(随水流动起来),再充分搅拌后,会(溶于水中),静置后胶水会(沉于水底)。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知识点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我们平时说的热,实际上是一种能量,它很容易“跑来跑去”。

当两个物体接触时,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直接传给另一个物体。

2、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磨擦产生了热。

此外,食物能提供我们能量,太阳能为我们带来热量。

3、水在变热的过程中,重量不变,体积变大,放入冷水中会发生上浮现象。

4、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容器中的冷水会逐渐变热;热水会逐渐变冷,这两个容器中的水温度最终会一样高。

5、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6、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7、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当物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运动加快了,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就膨胀了;当物体受冷时,微粒的运动减慢,微粒之间的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8、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

因此,铁桥通常都是架在滚轴上。

9、大多数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就与众不同,它们是热缩冷胀,这两种金属就是锑和铋。

10、水、空气、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1、夏天架设电线时,一般要松一些;用水泥浇注路面时,用薄板隔成小块,目的是避免路面因热胀冷缩而损坏。

12、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或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14、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

15、物体的材料不同,导热性能也不同,像铝、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有良好的导热性能,被称为热的良导体。

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往往吸热快,散热也快。

16、饭锅的锅身多用铜铁铝制作;锅柄都用塑料或木头来做。

16、我们用冰块冷藏食物的时候,把冰块放在食物的上面效果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第二单元及答案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过滤的过程: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让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内壁)。

过滤时倒入液体时,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4、溶解指物质(均匀地)、(稳定的)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溶解就是一种物质(完全进入)了另一种物质里。

5、将一小匙食盐、面粉、沙子三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水的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会发现食盐(完全溶解到水中),面粉的颗粒(悬浮在水中),而沙子(则会沉于水底)。

6、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有(食盐全部进入水中),所以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7、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代替食盐做溶解的实验。

8、人们经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

它是一种褐色的颗粒,能(溶解)于水中,溶于水中后,水(改变了)颜色。

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

9、高锰酸钾投入水中时:会像小蝌蚪一样出现紫色的尾巴,然后慢慢(沉入水底),一点点的向水中(扩散)。

搅拌后,高锰酸钾(均匀)的溶解在水中,不能看到它的颗粒。

说明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

10、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均匀)、(透明)、(稳定)的溶液。

11、胶水或洗发液倒入水中,它们在水中是(悬浮)的,是(均匀)地向水中扩散,最后形成稳定的(胶体) ,(溶液)分散在水中。

而醋和酒精沉入水中而直接(迅速)地向水中扩散。

12、胶水放入水中,开始它们会慢慢地(沉于水底),轻轻搅拌一下,胶水会(随水流动起来),再充分搅拌后,会(溶于水中),静置后胶水会(沉于水底)。

因此,胶水(不能溶解)在水中。

13、请用语言描述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它们会慢慢地(沉于水底),轻轻搅拌一下,洗发水和胶水会(随水流动起来),再充分搅拌后,会(溶于水中),静置后胶水会(沉于水底),而洗发水不会沉于水底。

说明洗发水(能)溶液水中,胶水(不能)溶于水中14、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从杯子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

15、把食用油加入水中,食用油会(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洗洁精,振荡后,食用油(会变成乳状的液体),这说明(食用油在加入洗洁精后可以溶解)。

16、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有大有小),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了解某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17、食盐能溶于水中,但溶解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杯水(不能)无限的溶解食盐18、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

19、汽水或碳酸饮料,当打开瓶盖时,就有气泡溢出,是因为(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20、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一部分,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慢慢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我们看到(有气泡冒出);将活塞慢慢向内推,我们又看到(气体又溶于水中);这说明了(增加压力气体的溶解能力增加,减小压力气体的溶解能力下降)。

21、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的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22、青少年应该饮用的水是(生态水)。

少喝(纯净水)和(矿泉水)因为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减少人体对矿物质的摄入,长期饮用矿泉水会使体内某种元素摄入过量,造成肾结石等病症。

23、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

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增加温度)等。

减慢溶解的方法有:(减少液体)(降温)等。

24、浓盐水的底部有未溶解的食盐,可以用(加热)的方法让它溶解。

25、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跟(水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是否搅拌)(物体颗粒的大小)有关。

水果糖在水中快速溶解的方法:①(增加溶解的水)②(提高水的温度)③ (尽量减小方糖的颗粒大小)④(增加搅拌的速度)。

26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将肥皂切碎)(增加温度)(搅拌)等2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如10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28、实验完成后,别忘了把盐水(收集起来),做下一个实验用。

29、盐能溶解在水中,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还能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溶解与水的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30、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可以用(蒸发)或(加热)的方法进行分离。

在用加热法分离时,所用的仪器有(蒸发皿)、(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

31、食盐(不能)随着盐水的蒸发而蒸发掉3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芯)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我们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

33、酒精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3)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34、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酒精灯中的究竟万一洒出后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35、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利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海水中的水分越来越少,开始析出盐的结晶。

36、(食盐)、(小苏打)、(洗发水)等物体能溶解在水中。

(胶水)、(面粉)、(沙子)等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

1、怎样判断物质是否在水中溶解了?①观察是否有沉淀,有就没溶解②是否能过滤出来,如果能,就是没有溶解。

2、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中,只有食盐和高锰酸钾可以溶解于水。

3、胶水能溶解于水,洗发液也是可以溶解于水的,只是后者需要玻璃棒充分搅拌才能溶解。

4、醋和酒精可以溶解于水,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5、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水中还能溶解少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

6、怎样加速溶解?①把要溶解的物质压碎变小②可以加热或者用热水③用搅拌的方法。

11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胶水、方糖、洗发水、醋、酒精、油能溶解的有:食盐、高锰酸钾、方糖、洗发水、醋、酒精和胶水二、判断(12分,每小题2分)。

1. 盐、砂糖、沙子都能溶解于水。

()2. 因为砂糖能溶解于水,所以在一杯水中能无限地溶解砂糖。

()3. 水中不能溶解空气。

()4. 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5. 粗盐在水中溶解的快,细盐在水中溶解的慢。

()6. 酒精能溶解在水里,油也能溶解在水里。

()7、气体溶解在水中,就不能从水中析出来。

()8、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者化学方法溶解的。

()9、在进行“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中,两个杯子里装的水可以不一样多。

()10、1000毫升的水能无限制地溶解实验。

()11、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2、在做分离食盐与水的实验时,加热后不能用手去把蒸发皿拿到桌子上,以免烫伤。

()三、选择(10分,本题共有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三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面哪一种物体可能不会溶解于水?()A. 巧克力B. 奶糖C. 薯片2. 在油里滴几滴水,水会()。

A. 浮在油上,不能在油中溶解。

B. 沉在油底,不能在油中溶解。

C. 在油中溶解。

3. 我们可以用()方法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 沉淀 C. 蒸发4. 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

在做实验时,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我们该怎样做?()A. 用电扇吹B. 马上跑C. 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用沙土扑灭。

5. 在做蒸发食盐水的实验中()。

A. 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 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C. 水恰好蒸发完全时熄灭酒精灯。

6、酒精灯点火时应该()。

A、用火柴从侧面点火B、用另外一个酒精灯点火C、用打火机点火7、常温下,100毫升的水中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A、54克B、36克C、18克8、下列问题中,我们可以直接研究的是()。

A、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B、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C、10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9、酒精灯的()温度最高。

A、外焰B、内焰C、焰心10、让酒精灯熄灭时,我们正确的方法是()。

A、用嘴吹灭B、用灯帽盖灭C、用灯帽盖灭后,需要再盖一次11、下列方法中,( )能让嘴里的糖果溶解得最快。

A、含在嘴里不动B、用舌头搅动C、咬碎并用舌头搅拌12、石棉瓦的主要作用是()。

A、加热得更快B、让蒸发皿均匀受热C、不让蒸发皿底部变黑13、我们常喝的可乐中,含有()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14、、我们可以用()方法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B、蒸发C、沉淀四、实验(36分)。

1. 设计一个“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设计一种方案即可)(18分)。

(1)实验名称:(2)实验器材:(3)实验过程:2. 填空(在括号内填出酒精灯各部分名称)(10分)。

3. 怎样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8分)(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4、将下列物质分别填在相应的框内(10)食盐胶水面粉塑料石头沙子高锰酸钾酒精食用油洗发露醋肥皂洗衣粉西红柿苹果能溶于水的物质不能溶于水的物质。

5、加快肥皂的溶解的研究:(14分)(1)你可以用、、方法加快肥皂的溶解。

(2)我们选择用是否能加快肥皂的溶解这一方面进行研究(2分)需要的材料:(请在需要的材料上面打钩)(3分)两块大小相同的肥皂()两个烧杯()玻璃棒()把肥皂弄碎的工具()冷水()热水()(4)实验记录单实验一:制定一个“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

要研究的问题: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地准备(实验材料):量筒、天平、小匙、搅拌棒、食盐、记录单。

研究方法:1.用量筒取100毫升的水倒入杯中。

2、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一份。

3、把第一份食盐用小匙投入水中,并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使食盐完全溶解。

然后再按照这样的方法投入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直到加入的食盐不能再溶解为止。

4、统计一共溶解了多少克食盐,并填写记录单。

经过运用实验计划,最后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100毫升水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实验二:描述实验过程食盐在热水与冷水中溶解的快慢一样吗?不一样。

要想证明对这个问题的猜想,你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热水、冷水各一杯、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只有冷水、热水一对条件是不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