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面沉降概况研究

合集下载

《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致地面沉降分析及对策》

《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致地面沉降分析及对策》

《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致地面沉降分析及对策》一、引言三江平原,位于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水资源富集区。

近年来,随着该地区水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出现了地面沉降的现象,这既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三江平原地面沉降的成因,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三江平原地面沉降的现状与成因分析1. 地面沉降现状三江平原地面沉降现象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土地塌陷、地面裂缝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也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2. 地面沉降成因分析(1)水资源过度开发:三江平原水资源丰富,但近年来过度开发、过度利用的情况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过度开垦、不合理灌溉等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地下水补给不足,加剧了地面沉降的现象。

(3)地质因素:三江平原地处松嫩平原,地质构造复杂,加之长期的地质作用,使得地面容易发生沉降。

三、三江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地面沉降的关系三江平原地面沉降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密切相关。

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固结,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因此,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防止和减缓地面沉降的关键。

四、对策与建议1. 科学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1)制定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合理分配水资源,确保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

(2)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防止过度开采。

2. 推广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 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1)加强地质监测,及时掌握地面沉降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建立地面沉降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4. 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水资源保护和地面沉降防治工作。

关于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

关于城市地面沉降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

关 于 城 市 地 面 沉 降 研 究 的 几 个 前 沿 问 题
郑铣 鑫 , , 武 强¨, 艳 声 , 玉 飞 ) 侯 应
(1 中国矿 业 大学 资 源 开发 工 程 系 , ) 北京 ,0 0 3 2 浙 江 省地 质 环 境监 测 总 站 , 波 , 1 0 0 10 8 ; ) 宁 3 50 ;
2 hj n e ea n t ig S a in如 rG oo i l v rn n ,Ni g o, 1 0 0; )Z e a g G n r l i Mo i r n t t o o l c e g a En i me t o nb 350
3 )Nig oM u iia Bu ̄ufrE vrn n P o cin,Nig o Z ein 3 5 1 ) nb nc l r p o n i me t rt t o e o n b , hja g, 1 0 2
维普资讯
第 2 3卷 第 3期




V( 2 ) 3 l
No. 3
200 . 6/ 2. 0 279. . 282
ACTA GEoS ENTI SI CA CI A NI
J n 2 0 2 92 2 u . 0 2/ 7 —8
(1 e g,C ia Unv r t fM iiga d T cn l y,L ig,0 0 3 )D p rme t o s re - oat o sE p 4 o n iern hn iesyo i nn n eh oo g  ̄jn 10 8
地 面沉 降 是 在 自然 和 人 为 因素 作 用 下 , 于 地 由 壳 表层 土 体 压 缩 而导 致 区域 性 地 面标 高 降低 的一种

我国地面沉降灾害现状与防灾减灾对策

我国地面沉降灾害现状与防灾减灾对策

1 m a 目前 ,天 津 市 地 面 沉 降 面 积 超 过 4m / 。 1 0k 0 0 m ,并形成了市 区、塘沽、汉沽三个沉降 0 中心。18 95~19 92年 ,地 面沉降灾害直接经济损 失约为 1.6 38 亿元 。由于开采深层石油 ,天津市 J
沿海一带负海 拔标高地 区面积近2 m ,淤积 突 0k 出,风暴潮灾害非常严重。近年来 ,武清区、西青
衡水 、任丘、河间、坝州 、保定 一 亩泉 、大城 、南
区内 13范 围 内 累计 沉 降 已超 20nn / 0 l ,面 积 近 l 1 k 万 m 。其中上海、苏锡常地 区、杭嘉湖地 区已 经形成三个 区域性沉降中心 ,三地累计经济损失分 别达290 0 亿元、4 9 6 亿元、8 5亿元。据初步估算 ,
1 我 国地面沉降现状
我国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
原 、汾渭断陷盆地这三个地区,代表性的城市有上 海 、无锡 、嘉兴、天津、沧州 、太原、西安等。
区、津南 区、静海县、宁河县出现了新的地面沉降
发 育 中心 … 。
东南沿海是我国地面沉降发育严重的地质灾害 区,按照形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分为超采地下水 而产生的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地面沉降与工程性地 面沉降 。截止到 20 J 05年 ,在长江 以南的长江三
1 5 3 m 0 6 0ri 6 . 2k ,4 O一 0 n区 面 积 1 0 . 3k a 0 6 m, 0
发生时,地面沉降较大 的北京合成纤维厂礼堂、通 县造纸七厂 、中科 院印刷厂等建筑物就受到了较严
重 的破 坏 。
20~ 0 m 区面积 1 6. 1 m ,其中唐海、南 0 4Om 53 3 k 堡开发区两个沉降中心地面沉降量超过80m 9 0 m- 。 J

上海地面沉降管控分区沉降特征及地下水采灌对比研究

上海地面沉降管控分区沉降特征及地下水采灌对比研究
第四承压含水层(A4),岩性以含砾中粗砂、灰色含 砾细砂为主,厚度为 30~50m;
第五弱透水层(B5),岩性一般为黄色黏土、粉质黏土, 厚度在 2~30m 间;
第五承压含水层(A5),岩性以黏土、含砾砂土为主, 厚度介于 10~80m 之间;
第六弱透水层(B6),岩性以青灰色粉质黏土、黏土 为主,厚度一般为 1~3m,局部厚 10m。
其中 I1 区浅部土体年压缩量总体呈减小趋势,年压缩 量由 2001 年的 6.31mm 减小 49.8% 至 2017 年的 3.17mm。 受附近基坑降水影响,2005 年浅部土体年压缩量突增,达 到 17.29mm;2009 年浅部土体年压缩量相比 2001 年减小 15.2%,2017 年压缩量相比 2009 年减小 40.7%;浅部土体 年均压缩量在 2001~2008 年间为 8.32mm,在 2009~2017 年 间为 3.61mm。
图1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区划图 Fig.1 Map of three zones of land subside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Shanghai
1 上海水文地质概况
1.1 第四系含水层系统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部 [16],黄浦江和长江入
海汇合处,东临东海,南部为杭州湾,西面、北面分别与 浙江、江苏两省接壤,其地理位置为 30˚40΄N~31˚53΄N、 120˚51΄E~122˚12΄E。市域总面积达 6340km2,现有 16 个县 级行政区划单位。
பைடு நூலகம்
弹量在 0.36~2.03mm 间,2009 年后深层回弹量变化较小。 2.2 重点防治区 I2 区沉降特征
选取重点防治区 I2 区范围内监测数据较齐全的 F24 分层标进行分析。该分层标 2001 年开始启用,图 4 为该 标监测的 2001~2017 年沉降。重点防治区 I2 区总地面沉 降量在 2001~2017 年间逐年减小,从 2001 年 18.55mm 到 2017 年 4.11mm, 减 小 77.8%。2001~2008 年 均 地 面 沉 降 量为 12.20mm,2009 年沉降量相比 2001 年减小 79.7%; 2009~2017 年 间 地 面 沉 降 量 变 化 较 小, 年 均 压 缩 量 为 4.75mm,2017 年沉降量相比 2009 年增大 9.3%。

中国沿海地面沉降与防治对策

中国沿海地面沉降与防治对策

中国沿海地面沉降与防治对策李铁龙,易立新,金朝晖,候建伟(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0071)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介绍了我国地面沉降灾害的基本情况。

根据本文统计,地面沉降主要出现我国中东部及沿海地区17省市,成灾总面积超过5×104km2,已经成为沿海城市主要地质灾害。

论述了地质构造背景对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分布的制约机制,分析了沉降灾害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及损失,并提出相应减缓和防治对策。

关键词: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防灾减灾On Effects of Land Subsidence upon Chinese Coastal Areas and the Control CountermeasuresTielong Li, Lixin Yi, Zhaohui Jin , Jianwei Hou(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Abstract: Subsidence has occurred in 17 provinces and coastal metropolis, the total area over 5×104km2.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bsidence and rising of the sea level become one of the main hazards to the coastal cities. Land subsidence has not only caused the safe altitudes, infrastruction projects, house, and other buildings to be ruined directly, but also destroy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economic system indirectly by activating the tide disaster and the waterlogging disaster.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egrated action of intensively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excessively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make the situation more seriou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features of the land subsidence and analyzed the influenced on our social-economic system. Finally, the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subsidence were brought out to minimize the losses. Keywords:Land Subsidence; Geological Disaster; Disaster Prevention & Reduction1. 引言地面沉降是我国平原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灾种之一。

辽阳-鞍山地区典型区域地面沉降现状及其机理研究.doc

辽阳-鞍山地区典型区域地面沉降现状及其机理研究.doc

辽阳-鞍山地区典型区域地面沉降现状及其机理研究绪论0.1研究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地表沉降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地下岩(土)体应力状态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地表缓慢的或突发的垂直下降现象。

从诱因上,地面沉降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板块、构造的升降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指地下液体、气体或者固体资源的人为开采所导致的地层岩性载荷变化。

从地面沉降特点上来看,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沉降,往往具有范围比较大、延续的时间比较长、沉降速率小等特点;而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往往沉降强度大、范围较小、沉降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比较密切,其结果直接影响了人类日常的生产和生活[1]。

据资料显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到地面沉降的影响。

在美国,地面沉降影响了多达45 个州,破坏面积超过一万七千平方英里,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2.50 亿美元。

我国的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地区、黄淮海、松辽盆地及内陆河谷等平原地区。

据2010 年资料显示,共有96个大中型城市受到地面沉降的影响,沉降影响总面积达48655km2;其中,年累计沉降量超过200mm 的地区,沉降面积约为7.9 万km2;目前,比较严重的地区包括上海、天津、西安、苏州、台北、宁波等地区,地面沉降累计量在460~2780mm 之间,年沉降速率在10~56mm/a 之间,沉降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多达上千万。

辽阳-鞍山地区,特别是首山水源地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开采,目前,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并在局部地区产生了地面沉降的现象,摸清楚地面沉降的现状,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更好的减灾防灾做准备。

.0.2选择InSAR 技术的必要性对于地面沉降监测,常规的方法包括GPS 络技术监测、高等级水准测量、地下精细观测方法分层标、基岩标等手段)等方法,这些方法精度可达5-10mm左右,虽然能够满足地表形变观测精度,但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测量周期较长。

跳出“温水煮蛙”危局——对中国地面沉降的调查与思考

跳出“温水煮蛙”危局——对中国地面沉降的调查与思考

国 的采矿业发展 十分迅速 ,最大特征是大量个体矿 主的介入 。权 威数字表 明:我 国l余万 座矿山中, O 个体矿 山占了9 %以上 。这些个体矿主往往只重视产 5 量 ,忽视生态环 境保护和安全 。一些个体 矿主采富
弃 贫 , 采 用 老 鼠 打 洞 式 的 挖 掘 方 法 ,缺 少 巷 道 支
近 几 十 年 来 ,城 市 人 口大 多 处 在 激 增 阶 段 。 人
地 采 地 表 因 水 开 采 矿 面在 地 大 面 又 ,,方 生 或 活 地 垂 向高 沉称塌是下量 降动 陷 直发 程
降 低 的 现 象 。 地 面 沉 降 因其 发 生 的 缓 慢 性 ,往 往 不 被 人 们 重 视 ,所 以 被 地 质 学 家 形 容 为 “ 水 煮 温
建筑报废 了
因地 下 水 在 地 下 赋 存 时不 是 均 匀 状 态 ,所 以 地
面沉降 ,8年代连成一片 ,最大降深1 0 米以上 。
陕西 :15 年 开始 在 西 安 市 及 其 近 郊 出 现 7 地 90 个 面沉 降 中心地 带 ,最大 降 深 达 1 3 米 。 .5 0
下。
蛙 ”。地面沉降虽发展缓慢 ,但一旦爆发 ,破坏 力
巨大 。
几 乎 所 有 的 地 面 沉 降 都 发 生 在 人 口稠 密 、丁 业 集 中地 区 ,就 是 最好 的证 明 。 地 下 水 与 地 面沉 降有 何 关 系 ,专 家 作 l如 下 解 r ,前 处 于地 下状 态 时 ,水 与 地 层 之 间 产 生 一 种 释 : 当水 承 压 作 用 。也 就 是说 ,一 汪 水 可 以撑 起 一 片 土 地 。
制 ,现在处于恢复和微降阶段 。
天 津 : 自15年 开 始 ,除 蓟 县 山 区 外 ,一 万 多 99 平 方 公 里 的平 原 地 区 均 有 发 生 ,形 成 市 区 、塘 沽 、 汉 沽 三个 主要 沉 降 区 ,最 大 降深 达 2 1米 。 .2 9 江 苏 :2世 纪 6 年 代 ,苏 、锡 、常 分 别 出 现 地 0 0

北京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初探

北京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初探

了多个 新沉 降 区 。在 沉 降 比较严 重 的地 区 , 已经对
市政 供 水管 道 、道 路 、建筑 物造 成 了一 定程 度 的危
害 , 引起 了有 关 单 位 的 高度 重 视 。
于 1 0 , 要为全新统和 上更新统冲 洪积物 。根据水 0m 主 文地质 条件 、 下水类 型和 开采 状况将第一含 水岩组 地
211 . . 第一 含水岩 组 ( I)
广泛 分布 于北京平 原各河 流冲洪 积扇顶部 地 区。 其上 部 为单 一砂 砾 石结 构 的潜水 含 水层 ;底 板埋 深 2 m 右;其下为浅层微 承压水 ,埋深 2  ̄4 m 0左 0 0 ;再下
为浅层承压 水 ,埋深 4m 0 。该含水组底板 埋深小 0  ̄8 m
贾 三满 等 : 北京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初探
第2 卷
第1 期
1 O ,底 板埋深 3 O Om O m左右 。本 含 水岩 组为 第 四系 中更 新 统 ( Q2)冲 洪 积 物 、 冲 湖 积物 ,含 水 层 为 多 层 结 构 ,岩 性 以 中 粗 砂 为 主 ,部 分 含 砾 。其 埋 深 越 大 ,水 力 联 系 越 差 ,在 开 采 条 件 下 , 可 得 到 侧 向径流 和部 分越 流补 给 。被 开 采 的地下 水 资源 主
2 北京 平原 第四 系含水 岩组及压 缩土
层 划 分
北京地 面 沉 降主要 发 生在 北京 冲洪 积扇 中土体 下 部 地 区 , 与 第 四系 地 层 的 成 因 类 型 、岩 性 、 厚 度 、结构特 点和物 理 力学性 质 等 因素密 切相 关 。地 下水 开采 是 引发地 面沉 降的主 要原 因 ,划 分含 水层
绵不 断 的群 山 ,东南 为扇 形 平 原 。平 原 地 区 由大 清

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发展规划司

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发展规划司

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前言地面沉降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下松散岩层固结压缩并导致一定区域范围内地面高程降低的地质现象,是一种缓变性地质灾害。

我国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区地面沉降灾害日趋严重,并伴生了地裂缝灾害。

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海南、陕西、新疆等省(区、市)。

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地基下沉、房屋开裂、地下管道破损、井管抬升、洪涝及风暴潮灾害加剧等一系列问题,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地面沉降灾害具有形成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防治难度大、难以恢复等特点,已成为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确保重大基础工程结构的安全稳固性,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以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按照全国地面沉降防治部际联席会议作出的安排,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法制办、地震局等部门,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利部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有关省(市)的相关单位编制了《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对象主要是指由地下水、地下热水、油气等地下流体资源开采和工程建设等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面沉降。

《规划》范围为全国遭受地面沉降危害的区域。

《规划》以2010年为基准年,2011-2015年为近期规划期,2016-2020年为远期规划期。

《规划》资料依据截至2010年。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

第四章地面沉降、滑坡、岩溶塌陷灾害与防治4.1 地面沉降灾害防治一、地面沉降的定义:指地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地层压密变形或下沉,从而引起区域性的地面标高下降。

二、地面沉降的原因:(1)自然因素:①新构造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面沉降;②海平面上升导致地面的相对下降(沿海);③土层的天然固结(次固结土在自重压密下的固结作用)。

自然因素所形成的地面沉降范围大,速率小。

自然因素主要是构造升降运动以及地震、火山活动等一般情况下,把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而沉降归属于地壳形变或钩造运动的范畴,作为一种自然动力现象加以研究。

(2)人为因素:①抽汲地下气、液体引起的地面沉降。

抽取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地面沉降现象中发育最普通、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类;②大面积地面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③大范围密集建筑群天然地基或桩基持力层大面积整体性沉降——工程性地面沉降。

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一般范围较小,但速率和幅度比较大。

人为因素主要是开采地下水和油气资源以及局部性增加荷载。

将人为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归属于地质灾害现象进行研究和防治。

三、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和形成条件(一)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由于地面沉降的影响巨大,因此早就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研究人员的密切注意。

早期研究者曾提出一些不同的观点,如新构造运功说、地层收缩说和自然压缩说、地面动静荷载说、区域性海平面上升说等。

大量的研究证明,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地面沉降的外部原因,中等、高压缩性粘土层和承压含水层的存在则是地面沉降的内因。

因而多数人认为沉降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石油和天然气、卤水以及高大建筑物的超量荷载等引起的。

在孔隙水承压含水层中,抽取地下水所引起的承压水位的降低,必然要使含水层本身及其上、下相对隔水层中的孔隙水压力随之而减小。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可知,土中由覆盖层荷载引起的总应力是山孔隙中的水和土颗粒骨架共同承担的。

由水承担的部分称为孔隙水压力(p w),它不能引起土层的压密,故义称为中性压力;而由土颗粒骨架承担的部分能够直接造成上层的压密,故称为有效应力(p s);二者之和等干总应力。

地面沉降-中国城市不能承受之重

地面沉降-中国城市不能承受之重

2、地下工程中的排水疏干与突水(突泥) 作用:矿坑、隧道、人防及其他地下工 程,由于排疏地下水或突水(突泥)作 用,使地下水位快速降低,其上方的地 表岩、土体平衡失调,在有地下空洞存 在时,便产生塌陷。这类人为活动对岩 溶地面塌陷所起的作用极大,由此所生 产的岩溶地面塌陷的规模和强度最大, 危害最重。我国许多矿区、铁路隧道中 岩溶地面塌陷均由这类活动所致。
地面沉降造成的海平面相对升高, 也不利于防御洪涝旱害。浙江省温 岭市的西部平原,因为地面沉降, 其农田地面低于或接近正常河水位 的面积达9740亩。由于处于长期 受淹或在汛期受淹,这部分农田至 今还无法种植水稻。
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的评估,长
三角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 为3150亿元。其中上海地区最甚,直 接经济损失为145亿元,间接经济损失 为2754亿元。
4、西安市 地面沉降发现于1959 年、1971年后随着过量开采地下水 而逐渐加剧。1972—1983年,最大 累计沉降量777毫米,年平均沉降 量 30—70 毫 米 的 沉 降 中 心 有 5 处 。 1983年后,西安市地面沉降趋于稳 定发展,部分地区还有减缓的趋势。 到1988年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1.34 米,沉降量100毫米的范围达200平 方公里。
北京市地面沉降引发的次生灾害
1、地面裂缝两侧不均匀下沉,破坏建 筑物及道路工程;
2、损坏井管,排水管道功能降低; 3、城市地面水准高程变化; 4、河水倒灌; 5、淡水含水层咸化。
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 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 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 沉降。
了缓和作用,是一种辅助性措施。
3、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实际上是用人 工的灌水方法补充地下水量,以提高地 下水位,达到缓和沉降速率的效果。

黄河三角洲北部河口区地面沉降现状特征

黄河三角洲北部河口区地面沉降现状特征

黄河三角洲北部河口区地面沉降现状特征作者:王奎峰姬广胜来源:《人民黄河》2020年第05期摘要:黃河三角洲北部河口地区靠近沿海地带,是我国成陆时间最短的河口三角洲地区,第四纪海陆相地层交互发育,淤泥质软土大面积分布,地层自固结普遍存在,地面沉降范围大、发育迅速,制约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该区域地面沉降监测网标石的最新水准测量数据,对该区域的地面沉降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整体来说河口地区东部孤岛、仙河镇地面沉降量比较大,西部沉降量较小,结合研究区内地质背景、自然条件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地面沉降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面沉降;水准测量;沉降诱因;黄河三角洲北部;河口区中图分类号:TV41;P737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0.05.024Abstract: The north of Yellow River deltais near the coast and the estuary region is the area with the shortest history in our country. The quaternary sea continental strata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silt soft soil area distribution, formation since the consolidation is widespread, large range of land subsidence and rapid development have restri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rea of land subsidence monitoring network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latest monument leveling data,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subsidence, ground sett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for the induction summary. In summary, the eastern estuary region of Gudao and Xianhe towns land subsidence quantity was larger and the western settlement was smaller. Combining with the study area geology background of natural conditions and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y, the ground subsidence causes were analyzed and concluded that the urban geological safety protection of the estuary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 land subsidence; leveling; subsidence incentives; north of Yellow River delta; Hekou district地面沉降是在自然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因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而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地面下降运动[1-5]。

关于地面沉降的危害及成因机理研究

关于地面沉降的危害及成因机理研究

关于地面沉降的危害及成因机理研究【摘要】地面沉降是在众多自然和认为因素下形成的一种地面标高损失的地质灾害现象,它具有生成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征。

目前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地面沉降现象,由于地面沉降的巨大危害性,加强地面沉降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面沉降;危害;成因机理研究1 地面沉降的定义及类型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下,由于地表松散土体压缩而导致的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的环境和资源损失,是地质环境系统破坏所导致的恶果[1]。

地面沉降具有生成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较为普遍的地质灾害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巨大。

关于地面沉降的分类,根据地面沉降发生区的地质水文概况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内陆河谷和盆地型、冲击和洪积平原型、沿海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型。

2 国内外地面沉降现状众所周知,自1891年墨西哥城记载有地面沉降现象以来,地面沉降现象已经遍及世界各国的多个城市和地区。

据报道和学界的研究,现今地面沉降较为严重的国家有日本、墨西哥、美国和意大利等。

我国的地面沉降较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发生时间上相对较晚,但随着最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腾飞,我国的地面沉降同样也在迅速扩大,扩展的速度和发展的强度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自1921年在我国上海市发生地面沉降以来,目前我国的96个城市和地区发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现象。

3 地面沉降危害地面沉降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种“慢性病”,地面陈建的生成缓慢、持续时间场、影响范围大等特征使得其成为了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城市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质灾害“元凶”。

从地面沉降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地面沉降带来的最根本的影响是地表标高的损失,地面高程的损失降低将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通过研究地面的主要危害和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加大沿海城市风暴潮的频率和强度沿海地区,由于濒临大海,使得该种地区经常受到风暴潮的侵袭并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城市采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分析及防治措施

城市采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分析及防治措施

城市采水导致的地面沉降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目前,经济发展对地下水的需求量的不断加大,但同时地下水开采导致地面沉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针对我国城市地区地面沉降的现状,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城市地区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城市,地下水,地面沉降,成因机制,影响因素,防治措施Abstract:At presen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roundwater demand increas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 the problem of ground subsidence has become more obvious. In view of China's urban areas of land subsidence pres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urban area in our country land subsidence the cause of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Key words: the city, groundwater, ground subsidence, formation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面沉降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日益显著。

它分布广,最集中于城市范围内,其变化过程一般不易被人察觉,但危害性相当大。

它造成铁路中断、建筑物开裂、市政设施破坏、海水入侵等,其严重后果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中国北方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岩溶-中国

《中国北方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岩溶-中国

《中国北方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岩溶中国一、北方岩溶塌陷现象概述中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东北等地,近年来频繁出现岩溶塌陷现象。

这些塌陷事件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还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岩溶塌陷,作为一种地面沉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地质结构的特殊性。

二、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1. 地下水过度开采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地下水成为当地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地下水开采量逐年上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当地下水水位低于岩溶洞穴顶部时,洞穴上方岩土体失去支撑,从而引发岩溶塌陷。

2. 地质结构特殊性北方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岩溶地貌广泛分布。

岩溶洞穴、地下暗河等地质现象为岩溶塌陷提供了条件。

当地下水水位下降,岩溶洞穴内的空气压力减小,导致洞穴上方岩土体发生塌陷。

三、岩溶塌陷的危害1. 破坏基础设施岩溶塌陷会导致地表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时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塌陷还会影响地下管线、光缆等设施的正常运行。

2. 影响农业生产岩溶塌陷会导致农田裂陷、灌溉设施损坏,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益。

3. 恶化生态环境岩溶塌陷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四、防治措施及建议1. 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政府应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力度,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实施地质勘察在岩溶发育地区,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岩溶洞穴、地下暗河等地质现象,为防治岩溶塌陷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岩溶塌陷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潜在塌陷隐患,为防治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4. 采取工程措施针对已发生的岩溶塌陷,采取回填、加固等工程措施,减轻塌陷带来的危害。

5.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岩溶塌陷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岩溶塌陷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五、案例分析:某北方城市的岩溶塌陷事件2019年,某北方城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岩溶塌陷事件,造成数栋居民楼倾斜、道路中断,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

我国地面沉降及控制方法探讨

我国地面沉降及控制方法探讨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控制方法探讨摘要:地面沉降又称为地面下沉或地陷。

它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

其主要原因是人类为了生产生活大量抽取地下水,开采地下流体等,发展缓慢,但一旦发生便很难恢复,会造成极大地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介绍我姑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现在的监测方法,提出控制手段。

关键词:地面沉降,影响,对策引言地面沉降是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地面标高缓慢降低的环境地质现象。

是我国平原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最为严重。

从国土资源部获悉,目前,中国一半省份存在地面沉降,五十多个城市地面沉降比较严重。

地面沉降具有成长缓漫、持续时问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缓变型地质灾害,会造成地面高程损失、建筑物的下沉及破坏等危害。

由于地面沉降造成的地质灾害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1]地面沉降现状及危害2.1现状我国的地面沉降主要出现在上海、天津、江苏、河北等17个省市的东、中部地区,沉降总面积超过7×104 km2,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3m,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松嫩平原和下辽河平原、汾渭河谷平原和一些山区盆地。

其中,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两个集中连片发展的地区,地面沉降十分严重。

由于不均匀地面沉降,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汾渭河谷平原以及某些内陆盆地的一些地区出现地裂缝,约450处,一千多条,所经之处建筑物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巨大损失。

我国地面沉降的特征有:(1)地面沉降分布范围广;(2)地面沉降涉及的深度较大;(3)地面沉降发展的阶段性不均匀性。

[2]中国出现的地面沉降的城市较多。

按发生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可分为三种模式:(1)现代冲积平原模式,如中国的几大平原。

(2)三角洲平原模式,尤其是在现代冲积三角洲平原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就属于这种类型。

常州、无锡、苏州、嘉兴、肖山的地面沉降均发生在这种地质环境中。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战略设想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战略设想

我国地面沉降现状及防治战略设想地面沉降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地表松散堆积物压缩沉降的现象。

我国作为一个地形复杂的国家,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峻。

本文将分析我国地面沉降的现状、原因和防治战略设想,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我国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谷地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

这些区域的地质条件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地面沉降问题愈发突出。

自然因素方面,地质条件、地下水过度抽取等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方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水利工程等也会引发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会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如:破坏地下水资源、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导致排水系统失效等。

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地面沉降的危害,并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

例如,加强地下水管理、推动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

通过综合施策,逐步减轻地面沉降程度,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实现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依法保护地质环境;(2)强化科学研究,为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3)优化土地利用,合理调配水资源;(4)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地面沉降动态;(5)推动公众参与,提高社会对地面沉降防治的认识。

(1)需要克服技术难题,提高预测和监测的准确性;(2)需要统筹协调不同地区的防治工作,实现整体效益;(3)需要提高公众对地面沉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4)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

遥感技术:用于监测地面沉降的动态变化,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数据。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了解地质构造、土层结构和地下水分布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数值模拟技术:对地质环境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地面沉降趋势及对环境的影响。

修复技术:针对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如回填、排水、加固等。

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制定适合我国的地面沉降防治技术方案。

中国地面沉降及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崔东阳高峰

中国地面沉降及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崔东阳高峰

中国地面沉降及其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崔东阳高峰发布时间:2021-10-06T08:37:59.66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崔东阳高峰[导读] 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环境现象,叠加多个因素,就会形成地质灾害。

地面下沉后,房屋建筑的地基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发生倾斜或倒塌。

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广东深圳 518000摘要: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环境现象,叠加多个因素,就会形成地质灾害。

地面下沉后,房屋建筑的地基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发生倾斜或倒塌。

倘若地面突然塌陷,地上的人和物就会被吞噬。

既然地面沉降的危害如此之大,就需要有效控制。

盲目采取行动,只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要对地面沉降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地面沉降;特点;问题前言近些年,地面沉降事件屡屡被曝光,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

这也不能怪他们,地面沉降的危害着实太大。

危害主要表现为:损失地面高程,导致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下降。

上海就曾吃过这样的亏,所以才会全力推进防汛墙建设,意在加固防线。

同样是海滨城市的深圳,可效仿上海的做法,免除台风等自然灾难的伤害。

一旦发生沉降,地面的承载力就会分布不均匀,会对地基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大幅缩减。

当桥下地面出现沉降后,净空会减小,致使通行能力下降。

要想避免这类事件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地面沉降。

一、中国地面沉降的特点地下资源极为丰富,用途有所不同。

采集地下水,可缓解用水紧张。

开采地热能源,可用于发电、供暖、务农、行医。

发掘煤炭资源,不仅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还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资源未被开采前,地下环境趋于平衡,而开采活动会打破这份平衡[1]。

像西安、天津等城市,因为大量开采地下水,从而引发地面沉降。

就算没有人员伤亡、建筑倒塌,修复路面就需要耗费不少资金。

面对如此境况,城市的表现不一,或削减开采量,或明令禁止,或人工回灌。

不管采取哪种做法,都能让水位稳步恢复。

我国地面沉降研究现状与21世纪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面沉降研究现状与21世纪可持续发展

我国地面沉降研究现状与21世纪可持续发展
段永侯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年(卷),期】1998(000)002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地面沉降的发育、分布情况和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已在16个省、市的近50个城市发生了地面沉降,为我国沿海河流三角洲、广大平原地区、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的主要质灾害,每年直接经济损失约1亿元以上,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灾种之一。

地面沉降主要由地下水的超采所致,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断裂和大范围构造沉降,加剧了这一灾害的发生和危害。

严格依法治理环境和保护资源,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总页数】1页(P1)
【作者】段永侯
【作者单位】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26
【相关文献】
1.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现状的计量分析 [J], 蔡文伯;马瑜
2.21世纪我国稻区种植紫云英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 谢志坚;周春火;贺亚琴;宋涛;于洋;吴佳
3.21世纪以来我国乡村教师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2000—2019年CNKI 期刊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J], 张慧;王艳玲
4.科学知识图谱视角下21世纪以来我国跳远运动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J], 许正东;高俊霞;赖小丹
5.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地面沉降防治问题 [J], 郑铣鑫;武强;应玉飞;谢晓程;侯艳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地面沉降的基本特征

我国地面沉降的基本特征

我国地面沉降的基本特征
答:地面沉降具有生成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

地面沉降成因主要包括开发利用地下流体资源(地下水、石油、天然气等)、开采固体矿产、岩溶塌陷、软土地区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固结沉降等,此外还包括新构造运动、动土融化等因素。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面沉降,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意大利、泰国、英国、俄罗斯、委内瑞拉、荷兰、越南、匈牙利、德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比利时、南非等。

自1921年上海市区最早发现地面沉降以来,至今中国已有90多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到2003年沉降面积达93885km2。

代表性地区有上海,天津,浙江的宁波、嘉兴,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河北的沧州、唐山、衡水、保定、任丘、南宫,山东的菏泽、济宁、德州,安徽的阜阳,山西的临汾、太原、大同,河南的安阳、开封、洛阳、许昌、郑州,台湾的台北、彰化、屏东等8个县市,陕西的西安,北京和松辽平原等。

在这些地区中最为突出的是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以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和西安等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面沉降情况研究摘要中国有很多区域发生了地面沉降,主要都是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导致的,还有一些次要原因包括:石油的开采、温泉开发以及大陆板块的新构造运动。

在中国地面沉降的共同特点是进程缓慢、长年积累、不可逆转以及其他特殊的特点。

尽管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沉降面积仍在不断扩大,沉降量也在不断积累。

补充含水层的地下水是控制地面沉降的一种辅助方式,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地面沉降的问题。

地下水位变化到不同的位置,该位置土层的对总沉降的贡献值取决于它的可压缩性和厚度。

我们观察到,当地下水位以某种特定方式波动时,除了弹性土层,粘性土层与含水层会发生塑性蠕变,使得地面沉降会相对地下水位变化延迟一个时段。

关键词:地面沉降;板块缝隙;地下水过量开采;中国简介地面导致地面不断下沉,产生沉降的原因是有许多。

严重时会演变成地质灾害,地下水过量开采与地质运动是产生地面沉降的两个主因。

在东京、曼谷、威尼斯和休斯敦州的加尔维斯顿区,开采地下水已经成为地面沉降的第一诱因。

德克萨斯、墨西哥和中国都属于沉降区。

中国的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大中型城市,已经发展成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地面沉降的特点进行介绍。

1基本情况中国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包括上海、天津、江苏和河北等17个中东部省市。

总面积超过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如图1所示):(1)长江三角洲,包括苏州、无锡、常州和嘉兴。

(2)黄河-淮河-海河一带,包括:天津、沧州、衡水和安阳。

(3)松花江平原与辽河下游地区,包括:大秦、哈尔滨、沈阳与营口。

(4)河谷和山间盆地,如西安、太原、临汾、汾渭河谷以及位于山间盆地的大同。

(5)东南沿海平原,如宁波、泰州、海口、台北等。

这些沉降区域不仅有三角洲、沿海平原、洪冲击平原,也有内陆盆地,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黄淮平原与长江三角洲。

地面沉降发生在沿海大城市,如上海和天津,在20世纪80年逐渐向发达的内陆扩张,已经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和黄淮平原两大沉降区。

它们在地质背景方面各有不同,其中最大的沉降累计已经超过了3米。

在某些海拔地于海平面的沿海地区,沉降率最大已经达到100毫米/年。

目前,大部分沉降区仍在继续下沉且面积也在不断扩大。

即使是上海和天津已经采取措施控制地面沉降,它们还是以10-15毫米/年的速率下沉。

据报道,在黄淮平原、长江三角洲以及汾渭河谷,由于不均匀沉降,已经有超过1000个的地面裂缝,它们分布在450个地区,导致房屋损坏,损失惨重。

2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地面沉降的典型。

上海市中国第一个发现地面沉降,也是受地面沉降影响最大的城市,第一次报导的地面沉降发生在1921年,在市中心,平均沉降量约1.93米,从1921年到2001年底,最大沉降量达到2.63米,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地下水的抽取,沉降区已经扩张到上海的郊区。

上海的含水层结构图如图2所示,从顶部含水层到底部含水层,有一个潜水含水层和五个承压含水层。

这些含水层由粉砂、细中砂及粗砂组成。

中间还包含6个弱透水层,由粘性土和粉质土组成。

上海的地面沉降经历了如下阶段(如3所示):1921年-1948年,沉降初始发展阶段;1949年-1956年,年地面沉降较为显著;1957年-1961年,沉降速率急剧上升;1962年-1965年;沉降速率放缓;1966年-1971年,地面回升;1972年-1989年,轻微沉降;1990年-2001年,缓慢沉降。

相应的沉降速率分别是24,40,100,60,3,3.5和16,单位:毫米/年。

沉降速率的变化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关,包括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人工补给地下水以逐步提高含水层。

上世纪60年代之前,地下水主要来自市区的第二和第三承压含水层,大约占总用量的86%;从1968年开始,逐步调整含水层的利用方式,第四和第五含水层的利用分别达到70%和15%。

结果沉降速率迅速下降,甚至发生了少许的反弹(1966年-1971年,市中心地面回升了18.1毫米),上世纪90年代,由于地下水再次被过量开发,以及城市的飞速发展,各种高大建筑的建造,上海周边沉降速率涨到16毫米/年。

除了上海,上世界6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的其他区域也发生了地面沉降,如: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嘉兴和桐乡。

到上世纪末,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区域面积已经达到10000平方公里,占整个区域的1/3。

地面沉降有这样一个发展趋势:累计沉降量超过1米的城市如苏州、无锡和常州,它们其中沉降量最大的超过了2米,这些城市在历史上都是以美丽繁荣和无污染著称。

然而,近30年来,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地表水遭受污染,不适宜饮用,人们转而去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起初,沉降漏斗位于三个不同的城市,随着其面积的扩张,它们最终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沉降漏斗。

同时地面沉降发生了,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沉降漏斗的产生有一致性。

这些现象表名,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上海,嘉兴和湖州也是这个原因。

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地面沉降会迅速发展,整个三角洲的水位沉降漏斗会连在一起。

虽然近年来,在美国和其附近地区,开采地下水已经被禁止,但地面还是以20-40毫米/年的速率在下沉,沉降区也在增加,更有甚者,已经发现了14个地面裂缝。

由于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长度达几公里,其方向也有明显的走向,大致为沿东南向西北延伸。

3黄淮平原天津位于中国北部沉降区,第四纪沉淀物的厚度从几百米到1000米不等。

在沉积物下有固结土。

从地质的角度,天津和上海的地面沉降性质有所不同。

从1923年到1958年,地面沉降速度较为缓慢,那时的地下水开采量为72.1⨯立10方米每年,地面沉降速度从每年几毫米上升到20毫米。

从1959年到1985年,地下水开发量达到了82.1⨯立方米每年,降速率最大的达到100毫米/年,产生10了许多沉降中心。

1986年到2002年,由于人们采取措施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市区地下水的开采量被限制到7~5.1(⨯立方米/年,地面沉降速率也下降到)210了10-15毫米/年。

目前,天津的沉降区已经与河北的沉降区连在一起,这个总的沉降区有数个沉降中心,虽然天津和塘沽区的沉降已经得到控制,但新的沉降中心还是在郊区出现,并且迅速扩张,从1959年到1999年,累计沉降区面积已经达到540平方公里,最大沉降量也达到了2.83米。

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河北平原已经形成了9个大的沉降漏斗和9个主沉降区,包括沧州和衡水市。

沧州和衡水的沉降面积已经达到9363平方公里,在山东德州和菏泽、河南濮阳、许昌和新乡以及安徽阜阳也出现了中心沉降量超过2米的沉降区。

它们几乎都发生在黄淮平原,在不同的城市,地面沉降速率有所不同。

据报道,除了地面沉降,直到2004年,在河北平原也发现了200多个裂缝,它们的长度从几百米到1公里,宽度1-2厘米。

4河谷地区与山间盆地西安是上世纪50年代末第一个被发现的位于渭河流域的沉降地区。

随着地下水的开采,岛上世纪90年代初,累计沉降量已经超过了200毫米的区域多大150平方公里,超过1000毫米的区域达到了42平方公里。

到2002年,累计沉降量最大已经达到了2.6米。

西安的地面沉降不仅仅与水位漏斗有关,更重要的是它位于第11断裂带。

沉降区域被限制在板块裂缝以内,这个现象在其他地区并没有,地球板块的垂直运动加速了地面沉降的进程。

在太原和临汾也发现了地面沉降,在汾河流域的榆次,分布着许多的地面裂缝。

大同,是一个盆地城市,有10条地表裂缝,总长度达到了34.5公里,大致的走向为北偏东50度。

造成这些裂缝的原因不仅仅是地面沉降,还有地表的水平位移。

地面沉降的危害主要包括:(1)地面的下沉,导致地表的抗洪排涝功能受损;(2)地表裂缝对建筑物基础的影响会减少建筑物的寿命。

地面不均匀沉降会对公路、铁路、隧道、桥梁以及地下管道造成破坏,安全性降低;(3)地面沉降会导致桥梁下空间减小,通行能力降低;(4)水的供应能力受到破坏;(5)地标性建筑遭破坏失效。

近40年内,上海因地面沉降造成的损失已超过350亿美元。

5基本特点中国地面沉降的特点在于速度慢,持续时间长,不可恢复。

相对于机械因素导致的地面沉降,因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地面沉降速度较为缓慢。

例如上海的地下水位变化最大速率为10米每年,尽管速度缓慢,但是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个积累值会很大。

由于土层的塑性蠕变,当有效应力降低时,它只能少量甚至没有回弹。

如:从1962年到1971年,尽管给上海大量补给地下水(64.6 立方米10/年),从1966年到1971年,也仅仅回弹了3毫米。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特点。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地面沉降的两大主要诱因。

前者包括新构造运动与自然欠固结土沉降;后者包括过度开采地下水、石油、天然气以及地下温泉,工程的施工等。

在一些地区新构造运动是很小的(1-2毫米/年),在几十年或100年的研究期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地面沉降可以分为两类: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

石油、地下温泉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是叠加在由新构造运动与土层自然固结沉降上的,如天津市。

近1万年内,在天津因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面沉降速率为1-2毫米/年,但1985年,市区的沉降量速度达到了85毫米/年,塘沽区更是高达100毫米/年。

采取措施减少地下水使用后,市区的沉降速率为11毫米/年,塘沽区的速率也降到了11毫米/年。

由此可见,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天津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

此外,近10年来,欠固结土自然沉降的速率为10-20毫米/年;地下温泉与石油的开采造成的沉降为6毫米/年。

黄淮地区的沉降情况也是如此。

地面沉降速度较快也有一些次要原因,如因高层建筑的压实造成的机械性沉降、土层的自然压缩固结、新构造运动、海平面上升等,当采取措施控制人为因素导致的地面沉降后,沉降会进入缓慢发展阶段,这些因素会是沉降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上海、天津等城市工程建筑造成的沉降,特别是超高层建筑造成的沉降又日渐显著。

如在上海陆家嘴,当三栋高层建筑完工之后,从2000年4月到2001年4月,这三个建筑附近区域分别沉降了23.1毫米,26.4毫米和63.3毫米。

地表裂缝同样有两种类型,一是基岩面和不同厚度的第四纪沉积物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缝,这种裂缝在很多地方都有,如:无锡和常州。

另一个是因地质因素和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的,如西安太原等城市。

区域构造应力对裂缝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它控制着裂缝的生长模式,但主要原因还是过量开采导致的地面沉降造成的。

人们在沉降严重的区域限制或者禁止地下水开采,并人工补给地下水,虽然水位已经恢复,沉降速度已经放缓,但沉降的面积依然在扩大。

地面加速沉降是因为地下水的无节制开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