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教案3.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源职业技术学校2015学年第一学期
旅游专业旅游心理学教案
教师授课时间 4.17 课时2课时课题认识情绪情感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1、情绪情感的定义
2、情绪情感的关系
3、情绪情感的分类
重点
1、情绪情感的关系
2、情绪情感的分类难点1、情绪情感的关系
教学内容导入
案例:汤为何变了味
问题:为什么领班物做法伤害了客人的感情,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案例点
评附件
1




第一课时
一、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释疑:1、情绪情感的载体是人,对象是客观事物,其本质是一种态度体验,评价标准是需要。

2、
情绪情感和人们的需要密切相关。

凡是能够满足人
们需要的,人们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反
之,无法满足人们需要时,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
绪情感。

事例:某同学去餐厅吃饭,发现餐厅有自己爱吃的饭
菜,那么说明对象(客观事物饭菜)满足自身需要,那么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如:高兴的情绪,觉的饭菜很美的情感)。

当同学买下饭菜,坐下品尝后发现饭菜的味道并不是自己最爱吃的,那么说明对象(客观事物饭菜)不能满足自身需要,那么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如:悔恨的情绪,觉的饭菜很差的情感)。

二、情绪情感的关系
内容相同区别联系
情绪
客观事物是
否满足人体
需要的主观
(态度)体
验1、情境性、
冲动性和外
显性
2、与生理性
需要相联
系,是人和
动物都具有

情绪是情感
的基础和外
部表现形
式,而情感
是情绪的深
化和本质。

二者相互依
赖,不可分
割。

情感1、稳定和持久
性;内隐性,
常以内心体验
的形式存在。

2、与社会性需
要相联系,以
情绪复杂。

释疑:1、情绪和情感又泛称为感情,因为它们的本质都表现为一种(主观的)态度体验。

2、情绪往往和人的生理需要相关,因此表现出情境性、冲动性、外显性等特征。

情感往往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关,因此表现出稳定和持久性、内隐性等特征。

常以内心体验形式存在。

3、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形式,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

二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第二课时
三、情绪情感的分类
(一)、情绪的分类
1、根据情绪的性质划分:快乐、悲哀、愤怒、恐惧。

它们是人类最基本或最原始的情绪形式,在以上四种基本情绪之上,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如厌恶、羞耻、悔恨、喜欢、同情等。

快乐:是个体目的达到、需要得到满足,紧张解除后的情绪体验。

事例:如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会让人感到快乐。

悲哀:是个体在失去所盼望、所追求的或有价值的东西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事例:如中招中取得的成绩,不太理想,不能选择自己理想的高中就读,会让人感到悲哀。

愤怒:是个体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或一再受到阻碍,从而积累了紧张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事例:如某同学去年高考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今年又复习了一年,准备考个自己满意的大学,可是考场上因为紧张,涂错了答题卡,使考试再次失利,让此同学感觉到愤怒。

恐惧:是个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事例:某晚上,你一人因事外出,在回家的小
路上,老感觉有人跟者你,而回头找又寻不到,让你感到恐惧。

2、根据情绪状态(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划分:心境、激情、应激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释疑:情绪发生的强度弱,持续时间长
事例:李某,女,20 岁。

某大学二年级生物科学系学生,爱好音乐,长相出众。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母均为劳动工作者,从小对李某要求严格。

李某为家中独女,自小成绩优异。

其父母喜欢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女儿,李某性格内向,好强,做事认真仔细,力求完美。

地区高考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某大学。

但大学一年级考试成绩不理想,在全年级只排到 11 名。

对自己打击很大,觉得自己很差劲,以至于近三周来情绪低落,焦虑烦闷,睡眠质量差。

描述心境的词句:
1、人逢喜事精神爽
2、曾经在某一个瞬间,我们以为自己长大了,有一天,我们发现,在生活的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

3、生活里,有很多转瞬即逝,像在车站的告别,刚刚还相互拥抱,转眼已各自天涯。

很多时候,
你不懂,我也不懂,就这样,说着说着就变了,听着听着就倦了,看着看着就厌了,跟着跟着就慢了,走着走着就散了,爱着爱着就淡了,想着想着就算了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迅速爆发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释疑:情绪发生的强度强,速度快,时间短暂。

事例:阿尔伯特·约瑟夫·波里,46岁,是一名厨师;瑞秋·派
萨,20岁,来自以色列。

阿尔伯特和瑞秋于1974年5月27日结婚。

婚后第三天,瑞秋独自一人去了以色列,同年的7月13日,瑞秋回到美国。

刚到旧金山,瑞秋就对丈夫阿尔伯特说自己在以色列爱上了另一个男人。

当晚,阿尔伯特和瑞秋因此发生了争吵和厮打,阿尔伯特扼了瑞秋的喉咙,瑞秋把阿尔伯特多处抓伤。

不过,双方仍然共同生活。

不过,瑞秋一直用以色列的那个男人来刺激阿尔伯特,要求和阿尔伯特离婚。

她不停地说自己多么爱那个以色列男人,并说自己可能已经怀上了那个人的孩子。

她经常把自己和那个以色列男人的合影拿给阿尔伯特看。

7月22日晚上,阿尔伯特和瑞秋一起去看电影,俩人激情相拥。

但她随后紧接着说自己深爱那个以色列男人,阿尔伯特愤而准备离开。

瑞秋冲着他大叫,他返身扼住瑞秋的喉咙,直至她昏迷。

两个小时之后,阿尔伯特叫出租车把瑞秋送到医院。

他则把自己的衣服收拾好,存放到灰狗汽车站的存物处,然后到朋友家过夜。

第二天他出差,第三天回来。

瑞秋电话通知他她已经报案。

7月25日,阿尔伯特回到家,想和瑞秋谈谈,但瑞秋不在家。

他就在家过了一夜。

第二天(7月26日)上午11点,瑞秋回家,看到阿尔伯特在家,瑞秋说:“我想你是回来杀我的吧。

”阿尔伯特回答说:“是”,然后又说“不”,然后又说“是”,最后说:“实际上,我是回来和你谈谈的”。

瑞秋就大叫起来。

阿尔伯特抓住她的肩膀,试图阻止她尖叫,但是瑞秋继续大叫。

他们打了起来,最后,阿尔伯特用电话线勒死了瑞秋。

专家证人马丁·布兰德是一位医生兼精神病专家。

他的专家证言如下:瑞秋患有抑郁症,具有自杀倾向。

这种自杀倾向带领她深陷与被告(阿尔伯特)的危险情形中。

她激起被告的欲望,折磨被告,烧起他嫉妒的怒火,来挑衅被告,让被告杀了她,以满足自杀欲望。

她做这一切是出于无意识。

打从以色列回来一直到她被杀(7月13-26日),瑞秋持续不断折磨被告,激起他的欲望,再浇灭他的欲火,又不时地提及她享受和以色列男子的关系,旨在激怒被告。

这种挑衅行为导致她两次被扼住喉咙,直到最终被勒死,实现了她无
意识的(死亡)目的。

布兰德博士作证说:瑞秋之死,是她一系列挑衅的结果。

在勒死瑞秋的时候,被告处在无法遏制的狂怒状态中,完全被激情(passion)辖制。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或危险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是个体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释疑:情绪发生的强度强,速度快,时间较短。

主要表现为积极的(如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应激反应和消极的(如呆若木鸡、手足无措)应激反应。

事例:一个月前的一天傍晚,近六点钟,天蒙蒙黑,我从
公司下来,准备到公交车站坐车,突然感觉到后面有人掏我的背包,我转头一看,一个中年妇女的手已经伸进我的包里,我骂了她一句,她冷不防的打了我一个巴掌,我又惊又气,本想跟她打架,看看周围有几个男子,我想有可能是一伙的,心里害怕,所以不敢打她,吓得我当场就哭了。

回家后,又哭了一晚,至今感觉心里还有阴影。

近来胃口很差,睡眠本来就不好,经历这一刺激后,老做噩梦,如梦到自己被蛇咬死,死前很痛苦等等。

自己觉得很累,对外界什么都没兴趣。

每想起这件事,就想哭,觉得生活没有意思。

(二)情感的分类根据情感的社会内容,把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小结1、情绪情感的定义
2、情绪情感的关系
3、情绪情感的分类
板书
设计

课后作业1、情绪情感的定义
2、情绪情感的关系
3、情绪情感的分类
教学反思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关键在于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附件1:
点评:
这个案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实是消费者心理个性的特殊反映。

对于餐饮消费者来说,其正常的心理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他们要通过到餐厅消费、放松、以舒缓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包括日常工作压力和社会机制心理压力)。

另一方面,在餐饮消费中,他们也需要保持必要的心理平衡,借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并体现自我的尊严和社会地位。

而当消费者的心理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后,将个人情感、情绪带到餐厅,就必然影响到整个消费过程。

其实这家西餐厅的“汤”还是那个“汤”,它们的味道并没有改变,变的是客人的心情和心理。

正所谓心随境转,人的情绪不好,就认定“汤”的味道有异。

这时如果服务员能够察言观色,见到客人情绪跟以往不同,体谅客人的心情,表达真诚的歉意,并视实际情况,运用服务应变技巧,与厨师积极协作,适当加一
些调料或稍许改变烹调方法,重做“符合客人口味”的“汤”,也许就可以满足客人的“心理平衡”需要和“现实”需要。

客人是酒店效益之源,生存和发展之本。

“客人永远是对的”,强调的就是一种无条件为客人服务的思想,酒店要始终把客人摆在“有理”的位置,即使在某些方面店方有理,也要“得理让人”,这也是美国现代酒店之父斯塔特勒先生最早提出这一口号的初衷。

把“对”让给客人的前提是不与客人争输赢。

旅游服务行业职业道德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无理”要让人,“有理”也要让人。

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无论任何原因都不要去与客人争论是非曲直、高低对错,因为无论结果如何,酒店都会是永远的输家,会永远失去客人。

在本案例中服务人员与客人就“汤”的味道是否“咸”或“正宗”的问题进行无谓地争论或“尝”试实在是得不偿失,最后的结果是让客人觉得伤了自尊、丢了面子,而酒店也永远失去了客人对其那份难得的好感与信任。

“客人永远是对的”并不意味着“员工总是错的”,而是要求服务人员把“对”让给客人,从客人满意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在餐厅中常常会有客人投诉某个菜做得不好,“不正宗”。

其实,客观的讲这道菜恰好可能是该酒店著名等级厨师做得最好、最正宗的拿手菜,只是客人不懂或不合客人口味而已。

但无论是餐厅服务员还是管理人员或是厨师本人都不能(也不必)与客人理(争)论这道菜是否“正宗”,你所要做的就是尽快为客人换一盘菜,或按客人要求重新烹调。

正如一位餐厅经理所言:“在我的餐厅,客人‘指鹿为马’你就‘认鹿为马’。


另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在各执己见的情况下,人的情绪与处理问题的理智性都比较差,很容易发生心理冲突。

对服务人员来讲,在厉害冲突的关头,客人基本不是说理的对象。

所以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心态,设法圆满地解决问题。

尤其是管理人员,就巧妙地根据客人不满程度、状况,因时、因地、
因人而宜,通过与客人“和平共处”的商量探讨,让客人慢慢冷静下来,并拿出诚意来协作,才能使事情得到很好的解决。

“顾客满意”是一个动态标准,它不只是在对客服务某个时点上的一种追求,更主要是在一段时空概念中不断循环提升的长远追求。

“顾客”满意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今天或此时此地你这样待客,客人会感到满意,但明天或另一个时间、地点再用同样的方式去服务,客人可能就不满意,有的甚至会感到厌烦。

作为一名优秀的服务人员,一定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时时刻刻善于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不同的服务时间、服务环境以及服务对象不同的心态、情绪,为客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顾客满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