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教学
的古诗《 将进酒》 我下载了著名演员濮存听的配乐朗 时, 读, 学生听得入 了神 , 听了两遍 , 还觉得不过瘾。 听后 , 我问
他们 的感受 , 学生们积极发言 : 有的说听出了了李白的潇 洒酣畅 i 的说听 出了李白的豪情万丈 ; 的说明 白了这 有 有
获。如在朗读《 再别康桥》 我就用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 时, 琴曲《 秋日的私语》 配乐, 走进《 再别康桥》我和学生仿佛 ,
度上有 自娱 自乐、 自我满足的特点, 不要怕人笑 , 要大声地 大胆地忘情地旁若无人地甚至 “ 肆无忌惮” 地朗读。 这给学 生营造 了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 有效地调动了朗读的积极
情况 : 作为高中学生 , 朗读文章经常出现语音、 逻辑停顿的
错误 ; 声音又细又低, 神态扭扭捏捏, 更别说进行抑扬顿挫 的表情朗读了。 “ 读书百遍, 其义 自见”朗读常常可以帮助学生理 解 ,
感受到旖旎迷人的风光 , 清新如画的别离 , 淡淡如烟的哀
愁, 兴奋热烈 的眷恋, 梦幻般的惆怅 ; 出《 走 再别康桥》我 ,
文 科 教 学 探 索
互 动 式 教 学 法 在 语 文 教 学 【 的 应 用 ; 】
王 晓君
( 鹿泉市教师进修学校 , 河北 石家庄 0 0 0 ) 5 2 0
其次, 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就过硬的朗读能力, 锻炼、 培
读书的。可见朗读是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拥有的权力,
只有这样 , 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人 的地位 , 也只有这样
养 自己成为朗读的高手, 以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为此 每讲一篇文章之前 , 都要朗读 , 教材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章 , 我也努力达到背诵的程度 , 起到了很好 的示范作用 , 同时 也提高 了自己的威信。 每次讲课前, 我都示范朗读课文, 以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它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
”一篇课文,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
反观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朗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领域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尴尬的发现,在小学初中原本还能大声朗读、大胆表演的学生上了高中,竟然越来越不愿开口读书,朗读水平每况愈下。
齐读尚能有声,但全体表情木然,字字停顿,拖腔唱读。
倘若某个同学被抽起来朗读,往往声若蚊蝇,结结巴巴,将一段美文读得支离破碎。
同时也有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义务教育阶段即已形成,到了高中阶段无须再行教学,甚至认为朗读教学功能有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太大帮助,尤其在应试中更是毫无用处。
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局面,万万不可对朗读教学掉以轻心,等闲视之。
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朗读教学?笔者做了几点尝试。
1 制定朗读教学的可行性计划什么样的文章朗读、什么样的文章不朗读、怎样朗读、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教师应有清晰的计划,精选朗读材料。
一般说来诗词、散文宜多朗读,既有助于学生领会其精妙之处,又能对学生进行渐染熏陶。
因在专注而放声的朗读中,学生会感到语言之美、内涵之美、情感之美、精神之美,情思得到升华,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之由混沌走向清晰。
例如《赤壁怀古》由男同学齐读,读出一种豪放、慷慨的气势。
《雨霖铃》则由女同学齐读,读出一种婉约、清新之韵。
除了利用教材作朗读材料外,还可从课外书籍、报刊中编选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好诗文作为朗读材料。
这既能增加朗读的材料,也能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积累写作的材料。
2 运用多媒体创设朗读的情境教师通过范读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学生率先带入特定的境界,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情感上的“和谐共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境,为朗读作好情感上的准备。
高中语文如何进行诗歌诵读
高中语文如何进行诗歌诵读语文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其中诗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学形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同时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诗歌朗读成为了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诗歌诵读呢?下面将从诗歌选取、诵读技巧以及实践探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诗歌选取首先,诵读的诗歌应该是优美、高雅的,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选取诗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兴趣爱好、学习层次和文学常识等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要考虑的是学习层次,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诗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如果学生学习语文较为扎实,可以选择一些较难的诗歌,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取诗歌。
对于喜欢游戏的学生,可以选一些以游戏为主题的诗歌;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则可以选择一些以音乐为背景的诗歌。
选取的诗歌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高中生而言,应该选择内容深度较大、语言表述能力强的诗歌,同时也要符合时代背景,不能过时或过于古老。
二、诵读技巧每一首诗歌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律和抑扬顿挫,诵读时教师和学生应该注意以下技巧:1. 熟悉诗歌:在开始朗诵之前,应该先把诗歌整体读几遍,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同时还能慢慢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2. 语音语调:诵读时要注意自然地表达诗歌情感,不能太过生硬。
此外,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声调,要尽量准确地念出每个字的声调,增强语感。
3. 声音音量:在划分诗歌的句子时,应该把握分句的停顿。
在表达情感时,声音音量可以放大或缩小。
要注意节奏与韵律的相互呼应,让声音顺畅流畅。
4. 停顿抑扬:抑扬顿挫是每首诗歌都有的一种声调规律,要根据抑扬顿挫的特点,在适当的地方做出停顿和延长音,达到诗歌韵律流畅优美的效果。
三、实践探究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实践探究来培养学生的诗歌诵读能力:1. 课堂诵读:在课堂上由老师带领全班朗诵,让学生模仿和理解老师的诵读技巧,共同完成一首诗歌的诵读。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刍议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刍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更新,其中朗读教学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传统的语文朗读教学以模仿为主,注重声音的表达和语调的变化,而新课改的语文朗读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文学意义的理解。
因此,本文将从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际案例中出发,结合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朗读教学。
一、朗读教学要关注情感表达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要更加强调情感表达,而朗读教学正是表达情感的绝佳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朗读来转化创作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以达到更好的理解和驾驭。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发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文学形象在内心中形成并感受出来,用朗读呈现出来,进而在全班同学中互相分享。
例如,在《红楼梦》中,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感受贾宝玉的孤寂和精神的倦怠,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感悟。
朗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情感的表达,也要注重意义的表达。
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课文的阅读专注于审美层面的感受,忽略了文化内涵和培养文学思想感悟方面。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表达情感,还要让他们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悟,达到更深刻的感悟和启迪。
例如,在朗读鲁迅的《药》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其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思想人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
三、应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安排朗读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安排朗读教学的难度。
对于初学者,应该从简单的句式、词语入手,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对于进阶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更复杂的课文,让他们对文学的内涵和思想有更深入的感受和思考。
在学生掌握朗读基本技巧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感悟。
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课文,同时提高其文学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总之,朗读教学作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改下的语文朗读教学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意义表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安排朗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学素质。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刍议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刍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在新课改下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刍议,以期为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新课改下的背景新课程改革是国家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语文教学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要与新课程改革同步前进。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教学要素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下,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要与新课改的理念相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
二、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当前,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在一些学校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朗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附加内容,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一些学生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朗读只是一种简单的语文表演,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内化。
一些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重视过程,忽视了结果,只重视学生的朗读动作,而忽略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在朗读教学中缺乏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使得朗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三、改进的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提升学校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学校要加大对朗读教学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学生和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朗读比赛和朗读活动,增强学生对朗读的热情,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加强朗读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朗读教学计划和教学流程,不断完善朗读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初探
新 课 改 下 高 中 语 文 朗 读 教 学 形 式 初 探
O:; 房 山 区房 山中 学 t t 京 赵 雪 鸽
【 要】 摘 朗读 能力是 学生形成其 它各项语 文能力的基础 ,对培 养学生的 阅读 语感 、陶冶 学生的审 美情操 、全面提 高学 生的语文 素养有很 大的促 进作 用。新课 改 中的语 文教 学 ,要 重视 朗读 的作 用。本 文对新课 改形 势下语 文朗读 的教 学形式 进行 了探 索,并提 出了初 步设 想。
读 作 为一 项 专 门 的活 动 ,提供 充 分 的 时 间。 关于 朗读 活
动 ,笔 者有 以 几 种 尝 试 和 设 想 :
1朗读课 和 朗诵 比赛 。诗 歌单元 学 习完之后 ,笔 者尝 .
试举行 了一次 小型 的朗诵诗会 ,专 门拿 出一 节课 的时间来
进 行 朗诵 活动 。学生 自行选择要 朗诵 的诗歌 :或者是学 过
谨旅 屯
《 RR C ! 2 U I I I R S AlH E E IC
的课本 中的诗歌 ,或者是在 平时 阅读 的书本 中看 到的 。诗 歌的 内容不 限 ,朗诵表演 的形式也不 限 ,可 以配 乐 ,可 以
朗读 后 ,再 给予鼓 励 ,提 出希望 。读得好 与不好 ,学生们
心 中 自有 判 断 ,在 教 师 正 确 的 引 导 下 ,他 们 会 消 除对 当 堂
朗读 的恐惧心理 ,逐 渐培养起 自信 心和主动学 习的意识。
4配 乐 读 。学 生 的 基 本 朗 读 能 力 培 养 起 来 了 ,教 师 就 .
学 中的朗读 。我们提倡 各种形式 、各种特色 的朗读 。 1 . 齐读 。班 级几 十名 学生 齐声读 课文 ,是个 很壮 观 的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方法有哪些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方法有哪些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水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方法一、加强对语文教师的朗读培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学生的朗读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水平。
张志公先生指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教师”“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有广博的学识,见多识广,要掌握科学教学方法。
”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花大力气,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对全体语文教师进行朗读专题培训,加大语文朗读教学的教研力度,开展朗读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鼓励教师探索、尝试,进行朗读教学实验。
二、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人说:“一次成功的朗读,胜过一百次蹩脚的分析。
”一堂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朗读课,能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给人一种艺术的氛围。
出色的诵读就如同一首词曲兼美的歌,营造出令人沉迷的艺术氛围。
而轻松活泼的氛围是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前提,老师应以平等、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培养学生对自己朗读能力的自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朗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个性,创设敢读的氛围,激发朗读的兴趣。
三、做好示范,加强朗读指导语文教师一定要锻炼、培养自己成为朗读的高手,练就过硬的朗读能力,从而能够充分感染学生,灵活地驾驭课堂。
同时,教师在对课文的讲析时,尽量注意语言的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老师的示范和朗读录音的示范都是很好的方法。
老师的示范会给学生“望尘可及”的心理,更有说服力。
朗读录音教材是朗读大师经过认真揣摩,反复练习后制作的出色作品,使学生学有标准,学有兴趣,能够较快地掌握方法和技巧,有助于提高朗读水平。
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朗读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朗读的艺术修养。
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应重视朗读
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应重视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通常注重阅读、作文等知识技能的培养,但忽略了朗读这一重要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际上,朗读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许多专业和职业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本文将阐述为什么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应重视朗读,并提出针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法。
朗读的重要性促进语言听力能力的发展朗读是一个提高学生语言听力能力的重要手段。
跟听讲授相比,朗读让学生更加专注地聆听教师的讲解,从而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此外,朗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辨别语音、区分语调以及接受语音习惯,提高听力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朗读也是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通过朗读文本,学生可以学习和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锤炼发音、提高表达流畅度,并且根据文本理解以适当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进行朗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规范语言表达习惯在朗读时,学生需要先理解文本的意思并按照一定方式朗读。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比如按照标点符号停顿、控制语速、使用适当的语气等。
通过朗读,学生有可能在语音语调的掌控、表达信心与语气的运用等方面有所提高。
重视朗读的实际运用学术表达在大学和科研中,常常需要进行演讲和报告等口语表达。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朗读,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可以为自己今后在期刊论文和学术会议发表演讲奠定基础。
演讲表达在担任班委或者社组负责人时,常常需要进行演讲、主持或说服性陈述,而此时运用朗读的技巧做到字正腔圆、信心十足,是非常重要的。
经典诵读朗读经典作品,可以在体验诗歌、美学品味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并把语文文化有机结合。
重视朗读的实践方法定期课外练习由于语文教学时间及进度有限,学生个别情况不一,课上朗读时间较少,建议学生自行组织课外朗读活动。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选定经典诗歌、文言文、名人名言进行朗读练习,并互相交流、改进,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内朗读环节把朗读和课内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读练习,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和作者的用意,对于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均有不小的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以下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1. 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功之一,通过大量的朗读练习,可以
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其语音准确、发音流利、节奏自然,使语言表达更加清晰、生动有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和领悟文章的情感、语
气和意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语感和语调,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准确地
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增强语言表达的自信心,使其在面对表达要求较高的讨论、
演讲等活动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兴趣:通过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
情趣,感受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积极性,培
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5. 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化素养:朗读不仅是语言技能的锻炼,更是对文化的感知
和理解。
通过朗读经典名著、诗词歌赋等,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
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文化素养。
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教师和学生应重视朗读的训练和
实践,加强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4篇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论文4篇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朗读教学研究张颂认为:“所谓朗读,指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活动。
”新课标高度关注朗读教学,要求高中生“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朗读教学是一种基本课型,抓好朗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和语文素养。
然而,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尤其是年级越高,朗读越被边缘化,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朗读失去兴趣,甚至讨厌朗读。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朗读水平朗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特别是方言区的教师,要掌握好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的正确发音和普通话音变规则,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教师要不断总结,发现规律,并反复练习。
教师要提高朗读水平,还要掌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朗读技巧。
停顿一般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情感停顿三种。
重音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感情重音三种类型。
句调一般分为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类型。
节奏指朗读过程中由声音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形成的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常见的节奏类型有轻快型、沉稳型、舒缓型、强疾型等。
朗读时必须做到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语气刚柔相济,语意褒贬分明,体态自然得体。
2.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教师范读时,要深刻体味作品并恰当运用各种技巧,准确、鲜明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
对学生的朗读要具体评价,评价态度要实事求是,如朗读得不好,要指出哪个方面处理得不当,并指出如何具体处理,还可以说一说为什么不能这样读的理由。
3.朗读教学设计要循序渐进朗读受书面语言制约,朗读之前必须对作品本身进行认真研究,透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
只有透彻地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准确传达作者的心声。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描述作者离开英国剑桥大学时的复杂内心感受,把握好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调。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法刍议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法刍议古诗文是中国语文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又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古诗文的诵读教学法进行探讨。
一、古诗文诵读教学的重要性诗文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基础,通过诵读,学生可以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韵律感。
古诗文的语言优美,词句精炼,通过诵读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韵律和美感。
古诗文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
二、古诗文诵读教学法的选择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古诗文的诵读教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1、师生互读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首先对诗文进行准确的朗读,然后由教师带领全班进行诵读。
教师可以对重点词句进行加重语调,让学生注意把握句子的韵律和重音,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和内涵。
2、小组合作诵读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文进行诵读,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研读诗文的意义和诗情。
小组成员可以轮流进行诵读,同时可以讨论和解析诗文的内容。
3、配合音、形、义的教学法在诵读教学中,可以注重对音、形、义的培养。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去理解诗文的内涵,用正确的发音和语调来传达作者的意图。
4、诗画结合的教学法在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相关的图片、画作和视频等辅助教材,让学生通过观赏、欣赏和模仿,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结合视觉感受,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三、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策略1、针对困难词句进行解读在古诗文的诵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生僻的词句,这些词句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难以理解。
针对这些困难词句,教师可以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并进行示范演读。
2、注重节奏感的培养高中生的诵读能力已经较为成熟,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谈谈高中语文朗读教学问题
谈谈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摘要】教育家叶圣陶曾给语文作过这样的定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而朗读作为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
为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朗读习惯。
【关键词】朗读兴趣激发习惯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有明确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朗读的重要性取决于朗读的作用,朗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也有助于学生听说写等能力的提高。
朗读不是简单的把文字转换成声音,照本宣科,而是要用感情去读,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貌。
一、朗读的重要性1.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1)以读悟情,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准确地领会课文内容。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学生学习课文,就是要领会每一篇课文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
朗读课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特别是在诗歌、散文、文言文作品的教学中,朗读更显得至关重要。
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仔细”倾听”作者话语的过程,就是一个与作者进行感情、思想交流的过程;朗读的遍数越多,与作者进行的感情、思想交流就越深入,越有利于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通过反复朗读,去理解文本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情感,比教师一厢情愿的分析讲解好得多。
在朗读中,每位学生都是主体,他们会自己去揣摩,去理解;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在诗歌《将进酒》的教学中,就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充分地朗读来领会诗歌的内容,体悟诗人的情感的。
又如诗歌《北方》,艾青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饱经忧患、伤痕累累、到处蔓延着“贫穷与饥饿”的悲哀的北方景象,而这也正是当时祖国的真实写照。
诗歌一个特别的地方是,某些诗句有标点符号,而某些诗句却没有标点符号。
而仔细阅读过诗歌后,我发现这是诗人有意为之。
高中语文朗诵技巧
高中语文朗诵技巧高中语文的朗诵技巧有哪些?大家一定很感兴趣吧?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中语文朗诵技巧,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如何表达重音?1. 加强音量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读得重一些、强一些,而把非重音音节读得轻一些、弱一些。
读重音,唇舌要用力;读非重音,唇舌可以稍松弛。
这样可以在强弱的比照中突出重音。
重音前的词语要读成次重音。
例如: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长城》)2. 增加音高就是把确定为重音的音节的读音提高一些,而把非重读音节的读音降低一些。
详细来说,在读重读音节时,发音部位推前,声带拉紧;非重读音节,发音部位靠后,声带稍松。
通过声音的上下比照突出重音。
例如:骆驼说:“长得高好。
”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
”有感情的朗读的根本要求是把这个词语的根本意思读出来。
低年级阅读课文不要过多分析,要通过朗读体会。
2. 增加音长当读同样的词语,声调要有上下的变化。
字眼的音要读完整。
例如: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啊”要从心口窝里发出来,由衷地赞叹)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前后联系读课文)3. 重音轻读(1)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4. 语法重音一般短语的谓语重动宾构造的宾语重例如:秋天来了,大雁叫了,晴空里的太阳更红更娇了!谷穗熟了,蝉声消了,大地上的更甜更好了!(一般短语的谓语)练正步,走方队;练投弹,抡胳膊;练擒拿,一对对;练射击,立卧跪。
定语状语和补语重疑问和指示代词重例如:目前,正是秋收大忙的季节。
人们翻滚在麦浪里紧张的战斗着。
队旗红得耀眼,打下来的粮食一片金黄。
(定语、状语、补语) 列举的并列词语重比喻句中的喻体重例如:天空中的星星、、乌云全都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列举事物时的并列词语)那洞里的钟乳石像大象、像小鹿、像盘龙、像卧虎……千奇百怪的。
(比喻句中的喻体)轻声音节的头音重人名地名的尾音重例如:石头、咱们、打算、益处、妙处(轻声音节前面的字)老舍、普希金、珊瑚岛(地名、人名的后一个字)人名是三个字的:毛泽东(是中轻重格式315)5. 逻辑重音读题目的时候经常用到逻辑重音例如:他能唱歌(谁能唱)他能唱歌(他能不能唱)他能唱歌(他能唱歌还是写唱歌)他能唱歌(他能唱歌还是能唱戏)例如: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一盘青菜不可已经取得大专学历的和尚未取得大专学历的干部……这里的“停”,指的是停顿;“连”,指的是连接(1)一句话、一段话、一篇作品朗读完毕了,应该处理停顿?急收、缓收、强收、弱收(2) 在处理停连时要注意以下两点:A在没有标点符号或语法上本不应该停顿的地方安排停顿、甚至延长停顿的时间。
高中语文诵读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诵读诗歌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所选诗歌,掌握其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言韵律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作为教学文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简要介绍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 讨论学生对诗歌的初步印象和个人感受。
诵读指导
- 教师首先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展现诗歌的音乐美。
- 分析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指出停顿、重音和升降调的处理。
- 学生跟读,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诗歌解析
- 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包括词汇解释、意象分析和情感表达。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进行互动讨论。
情感体验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尝试将自己代入诗歌情境中。
- 学生自由诵读,尝试用不同的情感和语调表达诗歌内容。
创意表达
-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
- 小组展示后,进行点评和经验分享。
课堂小结
- 总结学生的诵读表现和诗歌的学习要点。
- 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如写一篇关于诗歌的感悟或创作一首自己的诗。
教学反思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 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结合诵读与诗歌鉴赏,提升教学质量。
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passively 接收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表达的机会,导致了学生缺乏自信心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而诵读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深入研究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影响,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诵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诵读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
诵读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
最重要的是,诵读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
研究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整个研究的核心,它决定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我们深入了解了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们设计了针对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诵读教学法的认知程度和使用情况,同时也通过实地观察教学现场,获取更直观的数据和信息。
我们将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的结果,结合专家意见和实践经验,全面探讨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广和优化诵读教学法提供科学依据。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刍议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刍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在逐步改变和完善。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由于种种原因,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本文将就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进行一些探讨和刍议。
一、朗读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通过声音表达文字的一种方式。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包含丰富的意蕴和情感表达,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语音语调,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朗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还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体和修辞手法,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文学作品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悟其中的美好和伟大,从而培养出良好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和挑战尽管朗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践中,朗读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学生的朗读兴趣不高。
由于朗读教学缺乏趣味性和趣味性,加之学生自身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不高,导致学生对朗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朗读效果不佳。
其次是教师的朗读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朗读,缺乏针对性的引导和提高。
这种单一的朗读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朗读效果。
再次是朗读内容的选择和质量问题。
由于一些学校和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只是简单地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朗读,而忽略了文学作品的选择和质量,导致学生接触到的朗读内容质量不高,影响了朗读效果。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教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提升口语表达和朗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衣:《诗经》中的一首战歌,表达了战士们英勇战斗、团结一心的精神。
2.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创作的脍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江美景和游子思乡之情。
3. 将进酒:唐代李白创作的豪放派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法: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本节课将学习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诗词: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3. 示范诵读: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5. 实践演练: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诵读展示:学生上台展示诵读,评价其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诗词的背诵和文学鉴赏练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邀请诗人讲座:邀请本地诗人或专家来校讲座,分享诗词创作经验。
3.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刍议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刍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高中语文教学也随之深入改革。
在语文教学的多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朗读教学也是如此。
以前的朗读教学,多是侧重于训练孩子的发音和语调等方面的技巧,而在新课改下,朗读教学必须从技能训练转向情感认知。
本文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困境和解决办法三个方面着手探讨。
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启迪思想、提升情感认知和增进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等多种功能。
在新课改中,语文教学已经从传统的知识灌输教育转向了能力培养和素养提高。
朗读作为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文化体验。
首先,朗读教学可以启迪思想。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知识点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思想的启迪。
而朗读教学则是一种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对学生的思想启迪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深入思考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其次,朗读教学可以提升情感认知。
朗读,并非简单的语音训练和发声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情感的投入。
朗读时,学生可以通过语音和声调的转换,表现出文本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文本背后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最后,朗读教学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老师为主导,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走。
而朗读教学,却可以让师生之间达到更加平等、自由的交流,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和互动方式增强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认知兴趣。
虽然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朗读教学困难,学生朗读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语音训练模式下,朗读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学生的积极性非常低,也难以真正投入到朗读的情感表达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推动学生积极投入到情感表达中,是当前朗读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朗诵比赛活动课》教学设计
朗诵比赛活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这节朗诵比赛活动课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华。
2、通过这节朗读比赛活动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感情。
3、通过这节朗读比赛活动课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
学情分析: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感的培养是其中之一。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阅读实践──朗诵。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看,朗诵能够更好地刺激他们的语言直觉,所以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最有效途径和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水平。
但通过教学发现高中生朗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朗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学生对朗读的热情不高;二是部分学生对再朗读方面展示自己的兴趣不浓,主要是因为胆子小、怕出丑;三是大多数的学生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把文章朗读出来,但是在朗读的情感方面还需要加强。
四是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是参差不齐的,也反映了我们学生朗读水平的良莠不齐。
教学重点:朗诵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这次朗读比赛活动课,培养学生对朗读的浓厚兴趣。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完成教学。
课时:本节朗诵比赛活动课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同学们:上午好!朗诵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朗诵,能培养我们的语感;朗诵,能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朗诵,可以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朗诵,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激情朗诵,还能使我们学以致用;饱含感情的朗诵,能引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为此,我们今天迎来了大城职教中心高一.六班朗诵比赛,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朗诵习惯和朗诵爱好。
高中古诗朗读教学设计
高中古诗朗读教学设计引言: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古诗朗读教学,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于语言表达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高中古诗朗读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3.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4.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准备:1. 准备多个优秀的古诗作品,包括不同朝代和体裁的古诗;2. 准备录音设备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录音;3. 准备教学辅助工具,如PPT或黑板、白板等;4. 准备学生的朗读材料,可以是课本上的古诗,也可以是自己选取的古诗。
三、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古诗作品,让学生对古诗产生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意境深远、表达精炼的古诗,通过观看图片或播放录音的方式呈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2. 学习背诵(20分钟)选择一首适合初学者背诵的古诗,老师可以通过逐句解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
然后,让学生逐句背诵,并加强对关键词汇、短语的默写和理解。
可以采用分组背诵、逐字逐句背诵等不同方式,提高学生的背诵效果。
3. 朗读练习(30分钟)让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行朗读练习。
可以先进行师生对话,通过模范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
然后,可以分成小组朗读,互相交流和练习。
老师可以选取部分学生进行个人朗读,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 分析讨论(20分钟)让学生分组或全班讨论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通过提问、展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古诗。
在讨论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 诗歌创作(20分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创作一首与所学古诗有关的新诗。
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指导,如字数限制、押韵要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浅谈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中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感受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朗读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097-01
清代的唐彪曾这样形容反复吟咏朗读后可达到的美妙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其实,我们很多老师也都认同朗读对提高语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也知道要在平常的教学中加强朗读方面的训练,可到底该怎样进行训练?要真正读好一篇文学作品,又该做到哪些呢?其实仔细琢磨朗读教学也是有规可循的。
下面,就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朗读教学的理解。
一、朗读方式应灵活多样
(一)齐读。
齐读是语文课堂普遍采用的形式。
齐读声势大、训练面广,便于教师集体纠错。
但个别学生滥竽充数,想着洪亮缺了感情,缺憾也确实存在。
所以它较适合在课文讲解之前和讲解结束后采用。
(二)范读。
泛读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自己示范朗读,目的是用感情线牵引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文章美感。
我在上《故都的秋》这节公开课时,一
开课就做了示范朗读,目的就在于引领学生感悟古都的秋色秋味,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后来听课老师评课时也很认可我的做法。
当然,一节课中范读不宜过多,教师的范读不是为了显露自己的朗读才华,而是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自己开口读书的兴趣,进而启发学生思维,领悟文章内涵。
(三)引读。
引读是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强化讲解效果的有效方式。
有的课文篇幅较长,全文朗读没有必要。
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挑选出文章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语段、描写议论抒情的精彩片断进行朗读,用以突出教学的重点。
例如讲授《祝福》一课时,就可以采用引读法。
先让学生找出关于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然后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着读。
指导学生反复感受隐藏在肖像描写背后,祥林嫂悲苦命运的不断延展,以致最终被黑暗社会所吞噬的悲剧。
二、朗读技巧的指导应明确到位
目前中学语文新课标对朗读教学的总体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切朗读技巧最基本的前提是吐字发音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所以教师在朗读之前一定要解决语音的问题,这样才能为指导朗读技巧做铺垫。
朗读的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速。
在平时的课堂朗读中,学生普遍存在语速过快的缺点。
一门心思往前赶,似乎想把老师交待的诵读任务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完全不能合理地控制语速。
其实,读文章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同的文章应不同对待。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
语言飘逸清丽,节奏轻柔委婉,就如一曲悦耳徐缓的轻音乐。
我每年在教授这节课时,在网上都下载背景音乐,先不加音乐领齐读,后加上音乐引导齐读、个读,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读过几遍后基本能把握作者对康桥秀丽风光的无限留恋的感情。
(二)停顿。
停顿是指句子内部、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声音的间歇,是朗读必须掌握的技巧。
停顿首先有助于生理上的换气,其次有助于体现文字的结构层次,最重要的是它还有助于朗读的情感表达。
(三)语调。
语调是指朗读文章时句子高低升降的变化。
有了这些抑扬顿挫的变化,就能准确细致地表达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并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什么样的语气和情感用什么样的语调表达,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在表达实践中反复摸索,才能运用自如。
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第十节: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
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学生在朗读这一节时,往往只用一种语调,要么一律偏低,要么一律偏高,没有起伏变化,可见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深。
我就采用“低—高-低”的语调进行范读,并稍作点拨:第一句用调应舒缓低沉,因为是写大堰河之死,而“死”在作者笔下是不忍用的,用“去了”,可知其悲,此句不低难以传情。
第二三句读时则需扬起,因为是对大堰河凄苦一生的概括,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和
愤怒。
第四五六句则需用满含悲凉的低沉语调,因为这三句是对大堰河贫穷悲惨的死况的细节描绘,诅咒和愤怒已不重要了,更多的是极度的悲怜与同情……这样的朗读有力地强化了学生的理解,比起单纯的文本解读更有效果。
(四)重音。
重音是指朗读时对句中某些词语从声音上加以突出的现象。
一般表现为音量加大、语调增高、时间延长。
重音起的是强调作用,自然也能促进情感的表达。
例如在讲《纪念刘和珍君》时,文中有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此句中有三个关键处需要重读:“向来”、“不料”、“不信”。
这三处重读用来表示情感的三层递进:(1)“我”向来都是用“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这已足见其坏。
(2)即便如此,“我”也没想到对于这次学生运动,当局会镇压得如此残暴。
(3)再进一步,即便料想到了,这结果也让人难以置信。
这三处重读,一层比一层更深入地揭露了中外杀人者的凶残,表达了作者对刽子手的痛斥和内心压抑不住的义愤之情。
我不厌其烦指导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读领会其情。
三、注重朗读训练的连续性与合理性
(一)精选朗读材料。
一般来说,诗词散文宜多朗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领会语言的精妙之处,又能对学生进行渐染熏陶。
此外,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也适合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最能活化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二)明确训练的目标。
朗读不是乱读、滥读。
学生朗读前,教
师应给学生一定的任务和要求,不同的朗读方式应有不同的训练目标。
在学生齐读前,教师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句读,读顺课文;也可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
对于美读,除了读准语音节奏,还应要求学生读出情感气势,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
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进入情境。
如果是个别朗读,不仅要留足够时间让朗读的学生试读,读出感觉味道,还应给其他学生布置任务,使他们边听边思考。
切忌仓促上阵或草草收兵,否则,就收不到训练的效果。
在学生读完之后,教师应进行明确的指导。
对朗读的指导,一要及时,只要不影响朗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可尽量做到边读边指导;二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指出每次朗读的优缺点和改进的措施。
在进行评价时,多鼓励学生,尽量找出他的闪光点,使学生逐步养成开口读书的习惯。
在具体训练中,我们可以这样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发音准确,口齿清楚——音量语速控制合理——停顿恰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能恰当地表情达意——声音与文章的高度和谐、完美结合。
高中生比起低年级学生更加腼腆多虑,一旦他们觉得自己缺乏技巧的朗读有些怪腔怪调,就不会愿意展示于人前。
所以在训练的初级阶段,教师应降低要求,非常耐心地采取不同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
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朗读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也体现了朗读过程的连续性与合理性。
著名的语音学家徐世荣先生说:“严格地说,书面写的语言是不完全的语言。
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书面上受到局限,全都表达不出来。
”这表明,朗读却可以把无声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的口头语言。
作为教师,应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也要科学地指导学生朗读。
语言并不等于言语,所以对课文这种书面语言,必须通过朗读作为媒介,使无声的文字幻化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