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诗歌诵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古诗词诵读《无衣》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无衣》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无衣》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无衣》教学设计【素养目标】通过诵读把握《无衣》的主要内容,掌握《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比较语言变化的内部逻辑,体会主人公乐于为国效力的无私品质和浓郁的家国情怀;通过叙述视角的变换,深度体悟诗歌所呈现的民族情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读写结合,进一步内化民族情感、家国情怀,以读促写,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诵读中比较语言变化的内部逻辑,挖掘深层情感信息;通过叙述视角的变换,达成爱国情怀的深度体悟。

【教学实施】(一) 课堂导入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中说:“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诗歌需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受语辞、语声,体悟思理情志;在诵读中内化蕴蓄,进而“铿锵发金石声”,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秦风无衣》,在诵读中感受美、表达美。

(二) 学生介绍《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

(三) 教师交代写作背景(略)(四) 品读鉴赏1.一读诗歌,初步感受(1)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 结合注释,梳理诗歌大意。

2.二读诗歌,分析品赏(1) 读出情感,读出气势。

(2) 找诗中相同的语句。

(3) 说说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效果?重章叠句是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只在各章对应的位置换几个字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同时也具有音乐美、意境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能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艺术表现上,能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临安春雨初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临安春雨初霁》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临安春雨初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构建与运用理解全诗,能用准确的语言描绘出诗句的意思。

思维发展与提升归纳本诗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陆游创作的风格和特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诗文描绘的大自然之美以及诗句本身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

教学难点掌握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进而了解陆游创作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交流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清代爱国主义志士梁启超在读陆游诗集时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热烈赞赏了陆游诗歌中渴望建功立业、为国驱驰之志至老不衰的高昂格调,高度评价了陆游千古难遇的奇男子气概。

我们学过陆游哪些诗歌?请谈谈你心目中的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2.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可概括为:科举除名——绝恋沈园——载浮载沉——临终示儿。

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今天我们学习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作者身处杏花春雨的杭州,面对江南美景却是一肚子的牢骚和郁闷。

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将进酒》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将进酒》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将进酒》联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将进酒》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在前面接触了唐诗,对鉴赏诗歌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

但是,对知识信息综合加工处理能力较低,知识面较为狭窄,习惯于被动接受式教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这对这样的学情,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置身诗境、赏析意象"以提高学生诗歌对比阅读的鉴赏能力。

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将进酒》出自部编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板块。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线索,贯穿叙事、写景、议论、抒情,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体,空灵而美妙;而所有场景的转换都有内在的连续性,自然而流畅。

毫无疑问,这一切是因为人的关照;人对美景的鉴赏和美景对人的情思的启发,自然的恒久与个体生命的短暂,游子的离别情绪和亲人的相思之苦,交互感发,让人心旌摇荡。

诵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以月为核心意象营造出的空灵曼妙的境界,体会其中寄寓的情怀和哲思。

《将进酒》:李白怀才不遇,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登高宴饮,借酒抒情,一泄其寂寞的愁怀,由此产生了《将进酒》这首诗。

诗中所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以及“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表达了怀才不遇的郁愤,传达出舍我其谁的自信;而“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但愿长醉不愿醒"等语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于穷愁之境中的狂放不羁。

黄河奔流入海的宏大空间,无疑也暗示了时光流逝;“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感叹,更使得诗人的郁愤、失意之情有了典型意义。

诵读时,要细心体会诗人豪迈激昂扬的笔调,感受他虽人生失意却依然潇洒自信的胸怀。

课标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语言之美,加深对诗歌意象、意境、哲思以及情感的理解。

2.感受诗人对人生哲理和真情的深刻思考,领略古代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人生哲学和真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对人生哲理和真情的深刻思考,领略古代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人生哲学和真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诗人灿若繁星的唐代,有一位叫张若虚的诗人,仅凭一首诗,就获得了世人的赞誉。

这就是被后人誉为“孤篇压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蒋勋走进张若虚的辽阔世界。

注:本教案一部分内容出自蒋勋《谈谈春江花月夜》二、朗读,文本感知1.正音滟滟皆似霰纤尘扁舟捣衣砧碣石2.解释词义①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②霰: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③汀:水边平地,小洲。

④月轮:指月亮。

⑤穷已:穷尽。

⑥但见:只见、仅见。

⑦悠悠:渺茫、深远。

⑧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⑨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⑩月华:月光。

3.朗读指导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是一个韵,一共用了九个韵,构成了非常完整的结构形式。

第一句的“平”,第二句的“生”,以及第四句的“明”,都是用同一个韵。

4.解题《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相传由陈后主创制,属宫体诗。

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貌为之一新。

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春江花月夜”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五个字全部是名词: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

有五个主题,春天是一个主题,江水是一个主题,花是一个主题,月亮是一个主题,夜晚是一个主题。

五个主题在交错,它们中间发生了三棱镜般的折射关系,假设春天是一面镜子,花是一面镜子,江水是一面镜子,镜子中间产生了多重投射与折射的关系。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春江花月夜》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置身诗境,赏析本诗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2.缘景明情,引导学生通过意象,了解和把握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想象,掌握文章脉络,理清文章写作线索,发挥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2.教学难点理解“月"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月亮的变化,看景、情、理的有机融合。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奥运会昆曲《春江花月夜》2.导语:同学们听出来这是哪首昆曲么?(《春江花月夜》)没错,就是这样的一段春江,一轮明月,一篇诗行,成就了唐代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张若虚。

也正是这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通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本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共同登上那顶峰上的顶峰,去看看那是怎样的一番风景。

3.了解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二)整体感知,充分阅读1.引导学生默读全文,感受作者心境与表达的主要情感。

2.通过默读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相思之情,引出作者在看见美丽壮观的自然景物,特别是——那一轮随波而生的孤月时所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的相思之情。

3.让学生自由充分的朗读课文,将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并指导学生找出月的变化规律,从而导出文章线索——月。

4.通过月亮位置的变化为学生们描绘一幅“月亮变化图",并以此为参照,深入赏析课文。

(三)赏析品读,深入理解1.找三名同学合作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1)当月亮随波而生的时候,诗人看见了哪些美景?(2)当孤月高悬时,诗人先想到了什么,后想到了什么?(可用原文)2.引导学生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并在回答的过程中体现世人所不能解答的疑问,从而引出诗人笔峰一转,将对世间的疑问转入了对人生的思考,即诗人后来所想到的,感叹“宇宙永恒,明月常在,生命个体的短暂,而人类历史繁衍的永恒”,体会诗人“哀而不伤"的情感态度。

高中语文诵读诗歌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诵读诗歌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熟练掌握诗歌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

- 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

- 通过对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提升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诗歌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 诗歌意象和意境的解读。

2. 教学难点:-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 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工具多媒体、实物、卡片、图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播放诗歌朗诵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认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1.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歌,了解作者、背景、情感。

(三)细读1. 品鉴诗歌语言,感受其音乐美、画面美及建筑美。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精读1. 深入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结合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拓展延伸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进行朗诵和解读。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布置作业1. 自主背诵所学诗歌。

2. 搜集有关作者和诗歌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

3. 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名称2. 作者及创作背景3. 诗歌意象4. 诗歌意境5. 诗歌主旨6. 朗诵技巧七、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如何。

3.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并序)教学目标1.审美鉴赏与创造:品鉴诗句,分析本诗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剖析思想内容及现实批判意义,提升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边塞诗主题的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吟咏诵读,品味诗句,在诵读中体悟诗歌复杂的情感意蕴。

2. 加深对边塞诗主题的理解,剖析诗歌思想内容及现实批判意义。

教学难点:1. 分析诗句,并从中总结、凝练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剖析《燕歌行》思想内容及其现实批判意义。

教学过程一、解题释义,感受韵律1.解题明目,拓宽视野解读诗题《燕歌行》是乐府旧题,由曹丕首创,我们所熟悉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就是最早的《燕歌行》诗句,而到盛唐的高适,完全打破了《燕歌行》的“闺怨诗”格局,将其发展成为壮怀激烈、感慨深沉的“边塞诗"。

2.因气求声,把握诗意。

教师范读,意蕴深沉,理清结构,精炼概括。

全诗分四个部分:1-8句写“出征”,9-16句意“战败”,17-24句描“被围”,25-28句话“死斗"。

二、品读诗句,体味感情1.引用经典评价,锁定任务活动。

明代邢昉曾这样评价高适的《燕歌行》:“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磬鸣球之节,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也。

”“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说明诗意丰富,情感多重,深沉悲壮。

请大家完成任务活动一:结合整首诗,分析诗人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经典诗句,体悟思想情感通过“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诗句赏析,理解诗人赞颂战士英勇无敌、为国尽忠的豪情壮志的深厚感情。

通过“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诗句赏析,揭示出诗人对浴血奋战的战士的敬重、同情,以及对贪功、轻敌的将军的强烈不满和无限愤慨。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燕歌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诗既有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又有对边塞局势与用兵情状的深刻见解;既有对战士忠勇报国精神的热情颂扬,又有对将领奢靡生活的强烈不满;既有对蒙受战争痛苦的家庭的深切同情,又有对朝廷用人不当的讥讽嘲弄。

全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不愧为“盛唐边塞诗压卷之作"。

二、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及边塞诗的特点,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诗歌意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其现实批判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其现实批判意义。

(二)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一)知人论世,明边塞诗1.作者简介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

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

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

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播放视频《高适:唐代唯一封侯的诗人》(《长安三万里》)2.解说标题“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

“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歌行”即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音节格律相对自由,以七言为主。

“燕歌行”,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赏析诗句,理解诗人形象特征。

2.知人论世,分析比较,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全诗,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

2、鉴赏本诗运用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蕴含的复杂情感,从而正确认识作家思想性格。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质疑、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对李白曾有这样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一生诗酒相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选修文本第一课《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二、解题:“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将”是请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以饮酒放歌为基本内容。

(多媒体展示重点字音和词义)将进酒qiāng金樽zūn岑夫子cén钟鼓馔玉zhuàn恣欢谑zìxu è千金裘qiú三、朗读全文1、教师范读全文2、提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的诵读要求。

“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势。

“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音韵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吟咏诗韵"则是根据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人学文,并不讲死记硬背,就是通过因声求气、反复吟咏诗韵,来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

当然在诵读时也要讲求方法。

常用的朗读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

3、大屏幕展示经过处理的《将进酒》全文,停顿有斜线号表示,双斜线号停顿时间长于单斜线号;加精加线的字要重读,字与字之间的空格表示声音处长,空格越大,声音延续越长;不同的颜色表示语气语调的轻重,从轻到重依次为绿色、蓝色、红色。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将进酒》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将进酒》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白的生平。

2.技能目标学习诵读诗歌。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品味诗歌情感【教学重难点】1.诵读诗歌。

2.品味诗歌情感。

3. 品味诗歌豪放【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学生提前学习第三单元“赏析指导",学习诵读的方法,将《将进酒》赏析示例事先预习。

二、课前五分钟播放胡乐民《将进酒》MTV至上课,营造气氛,意在激发学生诵读兴趣,让学生更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

三、导入语酒与诗一旦结合,其撞击出的灿烂火花,便凝聚成光耀古今的中国“诗酒”文化。

文学史上那些最耀眼的诗词几乎都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台湾诗人洛夫就曾经说过:“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榨出半斤酒来。

"论诗酒之道,当首推李白,他一生爱诗若痴,嗜酒如狂。

李白有关酒的诗句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明人徐增在《而阉说唐诗》中评价“太白此歌,最为豪放,才气千古无双”。

四、解题将:请、愿之意。

将,读qiāng“将进酒"为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

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

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五、诵读诗歌学习诵读,老师范读,学生诵读六、知人论世我有故事,你有酒吗?——知人论世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生平: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62岁病逝当涂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浅尝滋味+细细品味+深味思想)【过程与方法】1、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诵读要领。

2、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

2、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因声求气,诵读全诗。

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探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对李白曾有这样的评价(齐读):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多媒体展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将进酒》,一起去欣赏“酒仙"的姿态,“诗仙”的风采!二、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悟作者思想感情。

2、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独特韵味。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浅尝滋味1、初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文义,说出你有哪些困惑?2、初读文本,初步检测,注音释义将进酒()金樽()岑夫子()钟鼓馔玉()恣欢谑()千金裘()四、再读文本,自我认知,感情基调再读文本,你心中认为的该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唐代诗人中,性格最多样的就是李白,而酒后的李白内心更加的丰富。

五、深读文本,小组讨论,品味鉴赏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你读出一个()的李白?(提示方法:文本+手法+感情)1、天生我材必有用:直抒胸臆+诵读指导+洒脱自信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比兴、夸张、反衬+诵读指导+愁苦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诵读指导+寂寞孤独4、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洒脱消极六、知人论世,把握情感,深味思想1、李白主要经历14 岁立志“济苍生,安社稷"24 岁“仗剑去国,离家远游”42 岁入长安,供奉翰林44 岁被排挤,赐金放还54 岁安史之乱爆发,入永王幕府55 岁兵败,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61 岁因战事再次请缨,因病半岛还62 岁卒2、李白有哪些愁?——被贬之愁,人生短则之愁,怀才不遇之愁,哀而不伤,悲而能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将进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构思说明《将进酒》作为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部分“赏析示例”的例文,教学设计主要是从诗歌声韵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古代诗歌美妙的音韵,感受作者浓烈的情怀。

整个单元教学设计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诵读诗词的习惯,通过诵读进入诗词的语境,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

本教学设计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有两条:“1.因声求气,朗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初步感知诗歌情感;2.吟咏诗韵,品读诗歌,置身诗境,领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这是编者的原话,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更通俗地确定为“朗读”和“品读"。

在教学重点和难点里特别提出要“引领学生正确诵读诗歌”,这些“目标"和“重点”不是只写在这里给人看的,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得到一一落实的。

于是本教学过程一共安排了八个环节,除开始的导入和解题外,其余六个环节都有朗读和品读,“分层朗读"、“自由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教师范读",课堂的大多时间都在教学生读。

不仅如此,最后的课堂总结,也表明了对这一教学思想及行为所达到的自觉程度:“朗读属于每一个人”,“朗读属于每一首诗",“希望每一个人能朗读好每一首诗!”“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缘于新课改的语文课程标准最核心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素养”,一个是“对话"。

前者,关乎语文课程的目的也即终极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后者,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实施原则也即教学的基本策略——“语文教学应当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所以关于语文课程的教学,用最简约的话来概括,就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诗歌意象“月"的内涵鉴赏——以为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本诗在唐诗史上有着极高的赞誉,“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它之所以一直令后人传诵不已,主要是因为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春江月夜的美丽图景,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

而以上种种的最关键突破口在于“月”之意象内涵鉴赏,因此,本课的课题为《诗歌意象“月"的内涵鉴赏——以为例》。

【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中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基本的诗歌鉴赏技能,明确知道诗歌中意象鉴赏的重要性,意象是破解诗人情感态度的关键。

但是学生还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所以本节课设置的关键就是试图探讨出鉴赏意象的角度和方法,教给学生切实可操作的鉴赏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分析把握《春江花月夜》中“月”的不同内涵;过程与方法: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学会从多维度加工意象,把握其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读懂意象入手,提升诗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与热爱。

【教学重点】读懂意象,置身诗镜【教学难点】多维度思考并加工意象内涵【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过程】一、导入仰望夜空,总是思绪万千。

小时候学会的第一首唐诗便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后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月成了我们学习诗歌绕不开的意象,今天我们继续跟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去探访那轮月。

二、诗歌诵读1、配乐齐读2、在昨天初学的基础上,再读诗歌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学生谈感受)清冷、皎洁、哀愁、壮美......3、同一轮月为何会有不同的感受?明确:月在诗中不是恒定不变的,相反一直在变化三、整体感知1、找出诗中含月的形象的句子,并总结月的变化轨迹(用诗文语言概括)明确:月共潮生——孤月高悬——斜月西沉(按照月亮轨迹变化来划分诗文结构)四、合作探究,缘景明情(一)共赏月下景1、品读“月共潮生"部分,以“我看到了一轮_______的月,因为_________________。

古诗词诵读《客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客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

2. 赏析诗歌的意境、意象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待客之情和生活态度。

2.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工整、情景交融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意义和艺术特点。

2. 诵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公元759年,杜甫因为难以忍受官场的污浊愤而辞官,为了躲避安史之乱,他带着家小向西流转,来到成都。

因为贫寒,全家人只能借宿于一座古寺里。

第二年春天,杜甫在各方亲友的接济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茅屋,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杜甫草堂。

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崔明府来访,诗人心情高兴,于是创作了这首诗——《客至》。

(二)初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纠正字音,感受诗歌的韵律。

(三)解读诗意:详细讲解诗歌的每一句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四)诗歌赏析:1. 诗中的“客"是谁?他的到来对诗人产生了什么影响?诗中的“客”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访客。

他的到来对诗人产生了以下影响:带来喜悦:客人的来访让诗人感到高兴,这种喜悦之情体现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增添热闹:有客人来访,诗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热闹,不再像往常那样冷清,如“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激发创作灵感:与客人的交流可能会给诗人带来新的想法和灵感,促使他创作出这首诗歌。

提供倾诉对象:客人的到来可能让诗人有了倾诉的机会,分享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思考。

2.诗歌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展现诗人的待客之道?诗歌通过以下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待客之道:打扫花径:“花径不曾缘客扫"表明诗人为了迎接客人,特意打扫了花径,显示出对客人的尊重和期待。

诗歌朗诵教案一等奖

诗歌朗诵教案一等奖

诗歌朗诵教案一等奖诗歌朗诵教案一等奖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朗诵教案一等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朗诵教案一等奖1一、活动目的:1、结合学校的书香读书活动,在古诗的海洋中,领略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在古诗中感受到了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

2、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做少年君子”主题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培养一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4、充分调动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作为班集体主人的意识。

5、检测班级的古诗的诵读情况和收集情况,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古诗的兴趣,培养孩子的人文修养。

二、活动准备:1、各小组综合实践收集整理诗词。

2、物色好主持人6人。

3、各小队组织熟练背诵古诗,根据诗意画好四季图,写好有关古诗的书法作品。

课件制作。

4、各类节目准备:相声、小合唱、小组诗等。

活动分步:闲情—友情—亲情—乡情—爱国情三、活动过程:揭示主题班会古诗词诵读开始。

走进古诗词的世界,去感受诗人们朴质、真切的情思。

徜徉在古诗词的长河中,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文化。

第一部(闲情)1、播放音乐《水调歌头》带入诗境。

2、看图诵诗,春夏秋冬。

3、看图猜诗(放课件)。

第二部(亲情)1、唱《游子吟》(播放《游子吟》(唱诵结合)。

2、报答母爱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怎样去报答母亲的爱呢?3、相声《慈母心》4、一起来看看《七步诗》的创作过程。

第三部(友情)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一组同学背诵的有关友情的古诗多。

2、齐唱一首古诗改编的歌《送孟浩然之广陵》。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写作背景,通读全诗并理清诗文脉络。

2、领会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学会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3、通过朗读来展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感悟苏轼对亡妻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体味人生,感受幸福)【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难点:落实朗读的彰显力,建立知识沟通与联系,感悟苏轼对亡妻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情意导入播放漫画式视频,一分半的时间快速了解苏轼坎坷的一生,以幽默的语言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情绪高涨。

二、复习旧知展示《将进酒》故事理解题目,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引导。

1、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_”。

3、李白的《将进酒》中直接表现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_"。

4、李白的《将进酒》中似乎在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饱含失望与愤激的诗句是:“__, ___”。

5、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__, ___"。

再如杜甫《登高》中的:“_, 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 ___"。

通过以上五个题目,引进这节课的作者苏轼——千古奇才,他是豪放的词家,超脱的文人,潇洒的过客,同时也是一位能够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浪漫诗人,接下来让我们继续领略苏轼多情的另一面,走进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鲍照及时代背景,积累文学知识。

2、理解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并能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

3、赏析本诗的艺术魅力,并能流畅准确地表述。

重点: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歌主旨及情感。

难点:用流畅精准的语言分析鉴赏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提问引导,尽量让学生回答,在掌握诗歌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重点明确,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速读诗文及注释,回答问题师问:题目有何含义?引导:“拟"何意?请组词。

鲍照要模拟的“行路难”是什么?鲍照写《拟行路难》是为了寄寓什么?看注释。

明确:模拟“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

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

这是其中第四首。

二、诵读感知,初步理解诗文1、自主诵读,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2、师问: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哪句诗最能看出来?引导:诗中那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当你忍气吞声、不敢说话的时候你的情绪会怎样?刚刚我们就说道,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是用来表达什么的?明确:“吞声踯躅不敢言”。

悲愤无奈。

3、齐读,再次感受诗人的悲愤无奈。

三、知人论世:悲愤有因师问:古语有言:“悲愤出诗人",那么,鲍照为何而悲愤呢?请阅读以下补充材料,简要概述。

PPT补充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士族门阀制度(即以门第出身地位为唯一选拔标准),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使广大寒士命途坎坷,心中激愤难抑。

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无衣》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无衣》,部编版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的古诗词诵读部分第一首诗。

《无衣》出自《诗经·秦风》,采用重章叠唱手法抒发了先秦时期秦地战士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表现了战士之间深厚的情谊,语言质朴而富有气势,其中积极向上、不畏困难、团结友爱的精神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文本内容难度不大,学生能读懂和感悟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表达的思想情感。

但是很多学生只有模糊的认识,欠缺精准描述与表达的能力,不能达成诗歌精神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综合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将对比同类题材诗歌,生活化、生动化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情境式的学习活动中通过阅读和表达的实践,深化审美鉴赏体验,增强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熟读成诵。

2.对比阅读,学习掌握重章叠唱的手法效果。

3.表达实践,培养诗歌的艺术鉴赏能力。

4.理解诗歌团结友爱、昂扬向上的精神,领悟主人公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团结友爱、昂扬向上的精神,领悟主人公的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给学生播放央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武警官兵合唱《无衣》的片段,问学生能从诗歌中听出什么情绪或感觉,并由此引入到本课所学的内容。

二、文本探究1、《诗经》原名《诗》,也称诗三百,一共305篇,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_诗歌总集_。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500年的诗歌作品,是我国诗歌的源头。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六义。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风:有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大雅》是歌功颂德之作(宫廷乐歌),《小雅》多讽刺之声(部分民歌)。

高中语文诗歌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3. 分析并欣赏经典诗歌作品,培养审美情趣;4.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不同类型诗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3. 分析经典诗歌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分析经典诗歌作品,培养审美情趣;2. 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2. 课件,经典诗歌作品。

五、教学过程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音频,如古典诗歌朗诵或音乐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和艺术性。

Step 1: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什么是诗歌?2. 通过讲解,介绍诗歌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如押韵、格律和意境等。

Step 2:不同类型诗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3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老师给出的诗歌类型(如抒情诗、叙事诗、写景诗等),讨论和总结该类型诗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Step 3:分析经典诗歌作品,培养审美情趣(40分钟)1. 教师选取几首经典诗歌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长恨歌》等,进行逐句解读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诗歌里表达了哪些情感?通过哪些手法和形象描写来表达?3. 学生欣赏:学生自由阅读和欣赏其他经典诗歌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Step 4: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25分钟)1. 分组活动:学生重新分组,根据自己所学的诗歌类型和技巧,进行小组创作一首诗歌。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表演或朗诵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和评价。

六、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够欣赏和分析经典诗歌作品。

同时,学生也通过小组创作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二)怒(这首诗要介绍相关背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
唐·李白
世间行乐亦如此,
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哀(这首诗要介绍相关背景)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诗歌诵读》教学设计
一、导入
电影片断。
二、问:影片中方世玉朗诵的《登鹳雀楼》语气好不好?应怎样朗诵?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生讨论,谈技巧,并尝试阅读。师指导。
三、表达喜怒哀乐的诗歌作品怎样去读?
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尝试诵读蕴含多种情感作品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乐(这首诗要介绍相关背景)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五)补充有关的知识:
1.情感的表达方式与作品风格有关:婉约派、豪放派(柳永、苏轼)
2.同一风格不同作者也有区别:柳永与李清照,苏轼与辛弃疾。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