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二三四线城市成功开发商业地产
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发模式
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发模式分析第一个环节,是市场调研。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差别。
一线城市的商业在市场容量和辐射范围等方面与2、3线的城市有本质的差别。
其次,我们研究商业地产要研究的是商业地产的消费者,而不是以往所有开发商所关注的产品,很多时候开发商都是由住宅地产的开发商转过来的,他们只是用住宅地产的开发模式去开发商业地产,也就是在谈产品之前,先研究消费者群体特征,在没有搞清楚商业地产的核心要素之前,以及各个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之前,就想当然的做定位和开发。
很多开发商都是将传统住宅开发的思路,直接套用到商业地产上来,总是以“自我”为核心,出发点就是“我想要修一个什么”或者“我认为可以修一个什么”。
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市场到底要什么。
市场需求是什么。
这里所说的商业地产的核心要素其实有6点:1、是政府。
2、是开发商。
3、是投资者。
4、是经营者。
5、是消费者。
6、是社会。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在现阶段,其实都是有问题的,根本谈不上成熟。
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现在体制的问题。
中国的商业地产在开发、管理和运营等方面,尤其是市场的退出机制方面,根本就没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在市场和法规没有解决商业地产开发商退出机制时,中国的商业地产开发,永远都是一个奇怪的模式。
这就衍生出了我们现在国内,所能看到的,那些千奇百怪的商业地产开发手段。
商业地产的开发,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受限制于市场与政府的。
问到开发商为什么要在一个人口不到20万的地方要开发50万的商业项目时,他们的回答总是让我们感到一阵背心凉——政府要求我们要做一个大型的商业城!很多时候我们的商业地产开发商都很无奈,被政府强行要求修一些所谓的形象工程,或者标志性的商业项目,这就苦了开发商。
这时候,开发商应该如何应对呢?商业与经济是直接挂钩的,商业地产其实只是一种载体,市场消费力有多强大,商业地产才会有多强大。
消费需求虽然有现实的,也有潜在的,但是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跟很多社会现实条件们息息相关的。
房企如何提高在二三线城市的运营效率
房企如何提高在二三线城市的运营效率随着二三线城市业务逐渐成为跨区域开发房地产企业的业务重心,如何在二三线城市保持高效运营成了企业日渐重视的核心课题。
外来开发企业在二三线城市可能面临运营效率的新挑战。
首先,二三线城市的游戏规则更不规范。
一家总部在杭州的企业进入离总部不远的临安开发一个别墅项目。
一年之后,公司老总向我们抱怨,临安虽然与杭州近在咫尺,游戏规则却已迥然不同。
哪里个人竞买土地的政策宽松,导致他们开发的高端产品面临新的竞争挑战。
另一家进入黑龙江某二线城市的开发商则向我们抱怨这里土地市场环境不规范,本地开发商和外来大鳄可以轻松拿到核心地段的低价土地,而外来普通开发商则只能从招拍挂市场取得土地,在土地成本上先天不足。
其次,二三线城市的产业链条更不完善。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产业集成。
在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引入大量的外包咨询机构,比如策划外包、销售外包、设计外包、工程外包甚至人力资源外包。
但二三线城市的外包咨询服务机构还不成熟。
一家武汉房地产开发企业去年启动了从武汉到武汉“1+8”都市圈的拓展战略,拓展过程中企业发现周边二三线城市的当地的服务机构良莠不齐。
就以定位策划机构为例,当地咨询机构从未操作过企业计划开发的高水平项目。
要从武汉聘请咨询机构,又担心其未必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当地市场情况和媒体资源有深刻理解。
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的设计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这种情况。
产业链条的不完善导致企业习惯于外包的一些环节出现了新问题。
笔者认为房地产企业提高在二三线城市的业务运营效率应从以下角度着手。
第一,融入二三线城市实现长期战略发展。
未来几年的二三线城市仍将处在跑马圈地式发展的阶段,新进入开发商不宜操之过急,更不应抱着“赚一把就走”的观念。
只有经过审慎的判断之后实现战略进入,长期发展,才能逐渐融入当地的游戏规则和营商氛围。
建议房地产企业结合交通和区域规划进行土地储备布局。
重庆武汉祭出了万亿级投资计划,石家庄提出了借助京石快铁融入北京一小时生活圈的计划。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招商策略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招商策略三、四线城市在商业地产招商有这么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定位不宜过高。
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定位,要切合实际,不要总是看“万达广场”、万象城之类,一门心思搞“高端、大气、上档次”,脱离当地实际的消费水平。
地产商和前期策划团队总是喜欢给这些项目提出一个当地最高的市场定位,对于给拿地前给政府讲故事来说是可以的。
但是在实际项目操作中要切合实际,接地气。
三、四线城市经济有很大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有很快提升。
但是和一二线城市居民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欣赏水平、时尚化程度,都有一定差距。
商业这一块定位过高,就会脱离实际消费群体,招商也不容易成功,招来了高端大牌商户也因为缺乏消费,留不住。
即使是定位于区域性的商业体,也必须先吸引到本市、本县的基本客流,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规模不宜过大。
现在的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层出不穷,一个体量比一个大,都想以大取胜,以大吃小。
没有考虑的当地市场承载力有多大。
有的可以将当地未来10~20年的消费潜力都吃掉。
很多地级城市城区不过百万人口,县级城市城区不过10万人口。
内蒙有个富裕的资源县,县城人口不过4万人口,一下子就上了几个购物中心。
每个都是几万平米,结果很快差不多死完了。
考虑商业地产规模大小,不仅要看自己,看未来,还要看现在,看别人,要做扎实的市场调研和务实的规划,不要过分超前。
从经验看,县城里10000-15000平米的的单体购物中心生意是比较好的,考虑到未来发展,也不要超过20000平米。
地级市20000-30000平米的单体购物中心比较合适。
再大就没有人气了,消费力和消费习惯也支撑不住。
不要考虑10年以后的事情,最多考虑5年以后的事情就可以了。
一个项目搞好了,地还可以再拿,房还可以再盖。
搞不好,以后什么机会都没有了。
3)招商方式要非常灵活。
按照大城市商业地产招商的模式,先招主力百货和超市,然后次主力店,再是招小商户。
但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很多大城市的主力百货不一定愿意来小城市,即使招来了,条件开的很高,有的不但不给你租金,还要你倒贴装修。
二三线城市的开发策略及案例解读
二三线城市的开发策略及案例解读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一线城市资源逐渐紧张,房价高涨,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相对而言,二、三线城市拥有更为丰富的资源,发展潜力较大。
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提升二、三线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产业优化升级:根据城市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例如,西安在充分发挥其历史文化资源和科技优势的基础上,建设了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吸引了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动了城市经济快速发展。
2.增加城市吸引力:通过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吸引人才和企业投资。
例如,武汉打造了“华中科技城”,在建设大型科技园区的同时,配套建设了一流的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吸引了大量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
3.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和引导本地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
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例如,成都通过设立各类创业基金,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提升了城市的创新能力。
4.推进城市空间优化:合理规划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进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例如,青岛通过开展城市更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将原先的旧厂房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提升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
以上策略只是对二、三线城市发展的一些方面进行了概括,具体的发展策略需要因城施策。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解读,为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1.成都高新区:成都高新区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成功地打造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杰出人才集群。
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发挥成都科技和教育资源的优势,引进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并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支持政策。
同时,成都高新区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和便利,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跨国发展。
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
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发展模式所谓的“二三线城市”,这个概念是什么?一线城市首先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些城市。
把这个概念界定完以后,第一个问题是二三线城市,到底空间有多大?第一点,一线城市跟二三线城市比有什么样的区别。
我们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定位和规模结构。
为什么香港那么多的小型的购物中心成功得非常多,但是在广州的话成功的小型购物中心成功的比较少。
做主题性的购物中心在二三线城市里面,特别是在三线城市里面要比较慎重一些。
第二点,到底做区域型还是社区型的呢?这是要涉及到规模性的问题,我们考虑市场有多大,到底做区域型的还是社区型的。
第三点,到底做美式的还是做百货式的,做美式的和百货式的有很大的区别,美式商铺是独立的,而百货式是统一的。
比如说4、5千平方米的平层面积,容纳一个大的超市都容纳不下,现在大的超市动辄上万。
第二,档次定位怎么样,其实所谓的档次概念也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在**的BOSS是什么档次,在中国的BOSS是什么档次这是不一样的。
在一线城市里面的品牌跟二三线城市里面的品牌档次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是适度超前,在自身的位置和区域里面可以做得适度超前一些,在3、5年内让你的竞争对手不一定能够替代你的辐射范围,在二三线城市里面,商业网点网络的范围是比较集中的,不像广州有天河城这样的,特别是在商业城市里面,如果想创造一个商圈代替原来的商圈,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基本上是没有的。
想搞一个天河城的商圈替代北京路的商圈,这是不可能的。
想要并行也是很难的。
只能一个区域只有一个核心商圈。
我们的目标客户,如果综合性的,目标客户的定位,我们要以本地的资源为主。
第三个问题,结构上面,假如做百货式的购物中心或美式的购物中心,做独立商铺跟不做独立商铺这个结构都非常不一样。
不做独立商铺的购物中心的建筑结构的要求没那么严重,但是带来的问题是新颖性不够、休闲性体验性不够。
如果做不是独立收款的独立商铺对形象也会有影响。
第一点,我们怎么确定科学的功能和业态配比。
商业地产三线城市营销策略
商业地产三线城市营销策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市场潜力逐渐被发掘。
然而,与一线城市相比,三线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和市场环境不够成熟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地产开发商需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来推动项目的销售和租赁。
首先,商业地产开发商可以注重品牌的塑造。
在三线城市,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因此商业地产开发商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打造项目的品牌形象。
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片等方式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也可以邀请明星、名人等参与项目的推广活动,吸引更多的目标群体关注和了解项目。
其次,商业地产开发商在三线城市营销中要注重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合作。
三线城市的政府和社区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商业地产开发商可以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与当地政府合作,争取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优势,提升项目的竞争力。
同时,商业地产开发商还可以与当地社区开展一系列社区活动,增强项目在当地社区的品牌认知度和形象。
第三,商业地产开发商应该注重产品定位和差异化竞争。
在三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的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开发商可以通过定位和差异化竞争来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
例如,可以在项目中引入当地特色的文化元素,打造独特的人文氛围;或者可以组织一些特色的商业活动,提供与众不同的购物和娱乐体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到访和消费。
最后,商业地产开发商还应该注重市场分析和数据研究。
三线城市的市场环境相对较为复杂和不稳定,因此商业地产开发商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在市场推广和销售过程中进行精准定位和精细化管理。
综上所述,商业地产在三线城市的营销策略需要根据当地的市场环境和特点来制定。
注重品牌塑造、与当地政府和社区的合作、产品定位和差异化竞争、以及市场分析和数据研究都是商业地产开发商在三线城市营销中需要重视的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推动商业地产项目的销售和租赁。
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全程策划开发
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全程策划开发全案课程大纲简要:对商业用地选址关系到未来的招商与运营。
市场低谷带来投资和开发风险骤升,开发商和机构投资者开始踌躇不前。
但是,低迷的市场同样也会制造难得的机遇。
模块一:选址与投资开发策略1、商业用地选择城市发展规划和商业布局规划人口要素区域交通状况地块分析同业竞争与商圈饱和度2、开发融资模式商业地产融资渠道自有资金工程垫款权益性融资债务性融资REITs---商业地产融资新趋势REITs的概念与优势REITs模式案例分析----越秀REITs3、开发强度开发强度的确定开发强度分析的意义开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方法开发强度的指标4、租售策略与运营模式租售策略的三种模式租售策略与规划设计返租模式的风险与规避案例:昆明城市发展规划案例: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案例:沃尔玛选址的维度案例:广州白云万达广场及白云金街案例:万达---从销售模式向自持模式转型案在地产业高速发展及政策多变的历程中营销、策划是直接影响项目成败以及利润最终实现关键环节。
二三线城市如何在新环境背景下研究制定整体策划定位与业态规划?模块二:商业地产整体策划定位与业态规划1、定位的本质与方法界定商业地产的核心产品类别三维分析定位法----三维坐标分析法2、定位的三个维度基于商圈和辐射范围的定位基于人群心理需求的定位基于主题细分的定位异域风情主题类民俗文化主题类人文艺术主题类自然景观主题类3、业态组合策略业种、业态概念及类别业种与业态的关系业态组合的本质及决定因素业态组合发展趋势主力店和“去主力店化”4、业态品牌布局主力店布局原则:主力店布局先行次主力店布局原则:瀑布效应餐饮娱乐布局原则:合理设置混业经营布局原则:空间互动、时间累积、关联消费原则案例:American Mall、维纳斯堡、爵士之梦长岛案例:香港K11、日本大阪难波公园商业地产的开发建设及合理规划设计,能让商业地产在规划、建筑设计上快速发展与繁荣,并使中国的商业地产的建筑更具创新性、前瞻性。
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发模式
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发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开发也呈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和模式。
本文将重点介绍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发的模式,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自建模式自建模式是指房地产企业自行选址、规划、开发、运营商业地产项目。
三线城市相对发展较晚,具备较高的土地资源和市场空间。
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行选址购地,并规划建设符合当地消费水平和生活习惯的商业地产项目。
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开发周期较长。
由于要从选址、规划到开发投入较大,整个开发过程相对较长,需要耐心和持久的投资。
2.投资风险较高。
自建模式投资规模较大,涉及土地购买及规划建设等多个环节,风险相对较高,需要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3.预期收益较高。
由于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较为蓬勃,市场需求大,自建项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二、联合开发模式联合开发模式是指房地产企业与其他资本实力强大的机构合作开发商业地产项目。
三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商业地产开发、物业管理、租赁运营等。
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有经验或资源的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商业地产项目。
这种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分工明确,资源整合。
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可以将各自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项目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2.风险分担,投资压力小。
联合开发可以将风险进行合理分担,减少房地产企业的单独投资压力,降低开发风险。
3.经营模式灵活。
联合开发产生的商业地产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合作方的经营模式和资源配置灵活运作,实现多元化运营,提高项目的经营效益。
三、外资引进模式外资引进模式是指房地产企业通过引进外国资本,进行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资本已经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三线城市作为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自身发展条件局限,一些外国资本具备了开发商业地产项目的经验和资源。
二三线商业地产开发策略与招商管理
徐杨: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作为我们整个东方伟业这个公司一个大致的背景,这个题目实际上是比较大的,二、三及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发的策略和招商的经营管理,如果细说起来,可能说两天甚至说一周都说不完,我们简单的以点带面,把我们东方伟业这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一个经验分享和交流,也把我们在去年所做的一个县城实际开发的案例做一个分享。
大家接触到商业地产开发的时候,通常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商业地产能不能做,这是第一个问题。
更具体一点就是我们能做多大,我们这个项目到底能做一个十万方的不动产还是五万方的不动产,接下来这个项目能做成什么样子,不同的城市等级,因为我们东方伟业在过去这段时间一直在做这些事情,也有一些经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东方伟业在过去几年的主要业务发展主要是沿着海边走的,往北在辽宁的营口,在中部区域在内蒙,在上海、江苏、福建一直到广东都有一些不同项目在做项目,这是今年的项目,时间关系,简单过一下,包头的赛立特区域,这是工业厂房的一个改造,这是鄂尔多斯的东方伟业城市广场,这也是由于城市升级的需求,对商业地产所提出的一些要求。
包头的侨城东方伟业城市广场,是由于老商圈的升级改造而带来的。
还有营口的八一圈,城市大量健在的居住需求带来了商业的需求,所以也给商业地产开发带来了一些机会。
霞浦东方伟业城市广场,它是一个比较好的摄影基地,但是商业地产开发而言,是我们目前进入最低等级的一个城市,我们把所有人口的聚集都把它理解为城市,城市是什么?城就是人居住的地方,市就是在这里面从事商业贸易的地方。
按照传统商业等级规划,经常看到二三及四线,到底什么是一线、二线、三线、四线?我们最传统的一线城市的理解,因为我原来在连锁性的企业做策略发展的研究,传统的一线城市的应该是北上广深,从城市规模,从人口数量的角度,接下来二线城市我们把它理解为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这样一分大家就会看到,有很多项目我们既不在一线,也不在二线,是集中在三线甚至四线。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开发要点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开发要点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正在逐渐崛起。
这些城市具有较低的土地成本、较高的人口集聚和市场需求,并且政府也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吸引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
然而,由于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市场相对较为扑朔迷离,开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下面我将从项目定位、市场调研、设计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对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要点进行分析。
首先,项目定位是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的基础。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的定位应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消费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在定位上应注意避免与周边商业项目形成过度竞争,选择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符合的业态。
同时,要根据城市的特色和优势,定位不同的商业地产项目,如购物中心、超市、商业步行街等。
其次,市场调研对于商业地产项目的成功开发至关重要。
要全面了解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商业环境、人口结构、消费习惯等信息,分析市场供需关系和商业地产投资潜力。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确定项目的定位、规模、业态,为后续的设计规划和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第三,设计规划是商业地产项目开发中的核心环节。
根据市场需求和城市特色,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设计。
考虑到三四线城市的特点,项目设计应注重满足消费者的舒适度和便利性,打造宜居、宜购、宜游的商业环境。
此外,要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的设计。
最后,运营管理是商业地产项目成功的关键。
要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体系,加强商户管理和品牌引进,提高商业地产项目的竞争力。
注重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提高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要加强用户体验,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便捷的购物环境,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
除了以上几点要注意的要点外,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开发还需要充分考虑资金投入、政府政策支持、项目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因素。
尤其是项目风险控制,在项目开发初期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如何开发运营
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如何开发运营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如何开发运营第一部分: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发的特殊性一二线城市商业高负荷的现状,以及三四线城市的市场空白和广阔的消费潜力,让许多开发商将触角延伸至三四线。
开发商选择下沉三四线固然是看到了三四线城市广阔的市场前景,较低的开发成本和地方政府的优惠与支持,但无论是从一二线转投到三四线,还是直奔三四线的开发商,都要认识到三四线商业地产开发的特殊性。
特殊性一:业态组合要偏向“生活“、平价一二线城市的商场、购物中心一般追求的是时尚、新潮、快节奏,这与一二线城市年轻人所占比例有关。
而三四线城市由于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年轻人多外流现象,因此,三四线城市中老年占人口比例大。
这就要求购物中心的业态组合要偏向“生活“、平价。
特殊性二:全品类、一站式的购物中心市场风险较小消费特征不同,也意味着三四线城市购物中心的定位会和一二线城市有所区别。
一二线城市的城市空间大,购物中心需要细分消费者,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
而三四线城市的购物中心很少走高大上路线,又由于人口基数有限,主题、特色购物中心开发也需谨慎。
总而言之,三四线购物中心开发讲究“全”和“一站式”,全品类、一站式的购物中心相对而言市场风险较小。
特殊性三:前期做好财务预算,并确定销售模式国内除极少数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全部自持外,大部分都采用租售并举的方式回笼资金。
通常售后返租项目的返租比例在8%-10%,而三四线城市实际市场租金回报仅在3%-4%。
所以,在前期需要做好财务测算,确定好销售模式,是售后返租还是直接销售,若采取售后返租,就要在培育期做好租金补贴准备。
同时在定位时就要考虑销售与持有商业之间的关系,可以将持有部分的商业与销售的商业街在空间上区隔开来,以确保持有部分商业经营不会受到影响。
第二部分:三四线城市商业之开发现状与基本思路1、存在的问题与基本准则存在的问题: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为何屡败屡战?而又在接连不断地开发呢?这也许和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起步的“原罪”有关:①误读商业地产需求,缺乏长远的规划蓝图;②往往以本土的开发企业为主,对商业地产开发既缺乏雄厚的资金实力,又缺乏必要的专业人才士与商业理念;③政府规划部门统筹不到位规划、把关不严格;④商业地产运营服务伙伴不专业。
二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发基本思路
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居住物业是指具备居住功能、供人们生活居住的建筑,包括住宅小区、单体住宅楼、公寓、别墅、度假村等;当然也包括与之相配套的共用设施、设备和公共场地。
物权法规定,业主可以自行管理物业,也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它管理者进行管理。
下面一起看下为大家整理的物业管理制度文章。
二、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发的基本思路三四线城市商业物业的总量相对偏小,因此可变可调的商业经营空间也相对较小,小城市的商业形成,非朝夕之功。
所以,应顺应经济发展与消费时势而为,将原有的零散与杂乱商业因势利导,聚集而成新优势,这须在规划上坚决根植于解决零散与杂乱之根本原因,统筹经营成本、协调各方利益、引导消费习惯等,如此,才能使新商业形成气候,否则搬用大都市的造市往往难以成功。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其实是有较大的可操作性与消费引导性,首先中国有大量的乡镇居民与农村农民,存在大量的消费市场,只是需要去挖掘与激发而已,再就是整个全国的经济在发展,有许多经济较好收入者,都纷纷回家乡做事。
还有就是到处在招商引资,促进就业率,激发消费。
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有许多,如何启动三四线城市的商业,就要看经济发展的时机与商业地产进入的时机,时间早了消费的认知度不高,时间晚了市场已经被占领,因为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空间是有限的。
经典派在长期的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实战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认为以下十点可作为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操盘的基本准则。
1、重视项目地段商脉“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的戒律应时刻铭记在心。
非市中心商业项目最好不要盲目开发去做,一定要模拟比照调研与挖掘分析项目地段的商业价值,不要看到地价成本比较诱人就蠢蠢欲试,不然会死得很难看。
商业项目的投资开发,在严格遵从地段理论的基础上,要根据项目区域的商业现状与格局,结合城市经济增长与发展规划,充分研判项目地段的商业现实价值与潜在价值,项目地段一定要贴近目标消费群体。
三四线(县级)城市商业地产开发观点浅析
三四线(县级)城市商业地产开发观点浅析许多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商以为有了主力店,特别是主力超市如沃尔玛等,项目就成功了。
目前主力店在运作上,除了给该项目带来人气,知名度之外,却同时扼杀次主力店生存空间。
三四线(县级)城市的商业地产项目大多人气不足,购买力低或时尚化程度不够。
还有项目商业定位不当或运作时机错过,或开发商轻视商业项目长期经营的独特性。
往往项目开业经营不到一年,就出现撤柜、减租、免租、赔偿等冷场现象。
同时,资金断裂是现在开发商头疼的事之一,尤其是项目市场培育与运营推广的资金断档。
就三四线(县级)城市商业地产开发提出下列观点浅析,供参考!1、三四线(县级)城市规模中等,商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商业模式较为简单,以百货、超市、大卖场、商业街、批发市场等为主要形式,业态传统,分布集中,传统商业中心的垄断地位较难打破;由于经济增长和消费能力有限,商业发展难以承受超量商业物业供应和超大体量商业体的生存。
2、三四线(县级)城市,尤其四线(县级)城市的地产开发商,多数具备较强的获取土地能力和建设开发能力,但缺乏对商业的理解,商业基本概念模糊、资金实力受限,更缺乏商业运营能力,高层次商业开发的难度较大。
因此,基本以销售商铺为主,较少能够持有统一运营。
3、三四线城市的商业环境不规范,缺乏有理念有实力的开发商和运营管理者,零散经营租户不敢进入,品牌店、连锁百货、大型连锁餐饮等大商家亦望而却步,导致商源的供应链困难,招商运作难。
卖了一年的商铺还没能租出去投入经营,迟迟开不了业的商业地产项目比比皆是。
4、三四线(县级)城市的开发商多属资源型,拿地有优势,但缺乏专业的操作能力与操盘精力,因此在对项目的商业规划发展方面存在营销短视,对于代理公司的一些急功近利、杀鸡取卵的做法看不透、辨不明,最终导致项目营销火爆开盘,招商推广乏力,开业即歇业的悲惨局面。
5、三四线(县级)城市的商业地产项目开发应该勇于打破传统的思想框框,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式。
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开发策略
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的开发策略I. 前言- 确立写作目的,说明商业地产开发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概述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现状及特点II. 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分析- 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商业地产的市场细分及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资风险评估III. 商业地产开发策略- 商业地产开发策略的选择原则及方法- 商业地产开发流程的详细分析- 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控制策略IV. 商业地产项目的运营管理- 商业地产项目运营管理的特点和挑战- 商业地产项目运营管理的主要工作及策略规划- 商业地产项目运营管理的绩效评估及指标体系V. 结论- 总结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开发策略的重要性及实现途径- 探讨未来商业地产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注:三线城市指人口规模在200万到1000万之间的城市。
I. 前言近年来,中国商业地产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
大量的商业地产项目在各大城市相继涌现,不仅带动了消费、就业等方面的发展,也对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虽然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资利润高,但同时也需要投资者对市场的了解和对市场的把握。
如何准确地把握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的机遇,合理的开发和运营商业地产项目,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商业地产开发策略和项目的运营管理。
第1章会首先对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进行分析,第2章会就商业地产项目的各种状况进行分析,第3章则会深入探讨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流程和控制策略。
II. 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分析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相比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其发展潜力更大。
三线城市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商业地产市场也相对不发达,因此商业地产的开发和运营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
然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与一二线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区别。
首先,三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的风险较高。
由于三线城市经济基础薄弱,商业地产市场相对不成熟,因此商业地产项目的投资风险较高,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的市场洞察力和决策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建筑企业大学二三四线城市中小规模商业经典项目解析时间:2010年5月23日(下午)地点:北京建银大厦十五层小报告厅教室主讲人:陈建民主题:如何在二三四线城市成功开发商业地产主持人:今天下午有幸邀请到易铺中国总裁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政府商业顾问陈建民先生,来为我们讲解二三四线城市中小规模商业经典项目解析。
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陈老师为我们讲课!陈建民:一般这种培训课程到了第二天下午因为时间问题都会走掉,我希望留下来的学员在下午的几个小时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就二三四线城市中小规模商业做一些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对二三四线城市的判断。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自己的公司也许是做开发,或者说从事设计或者策划服务,对二三四线城市概念的界定应该说大家有很多的误区,一、二、三、四线城市的说法,因为改革开放包括加入世贸的原因,当时为了对国际的零售商进入中国市场很好的控制他们进入市场的节奏,当年的商务部或者其他机构给国际企业划分出一二三四线城市的概念,到了今天应该讲对这种概念的理解实际上直接影响到每个企业项目操作项目关注的边界条件。
传统一二三四线城市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到现在来讲很难准确界定,经过2009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大幅度价格飙升,我想今天其实给大家讲另外一个观点一二三四线城市的界定应该讲其实从房价的角度能够一定程度上对这个城市是处在哪个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首先,目前可以这么判断住宅均价在2万块或者以上的城市实际上是属于典型的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应该说房价到了2万的价格,这些城市的城市化的比例已经达到了60%或者是60%以上,那么城市化率达到60%意味着这些城市的商业地产开发已经完成了60%或者60%多,换句话说一线省会城市的商业地产已经过了当年快速开发的阶段,在未来一段时间一线城市商业地产主要从当年的开发阶段进入招商运营的周期。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包括杭州、深圳等等,这些城市很明显大家发现,这些城市的一手商品房的销售比例已经低于二手商品房,换句话说这些城市城市化比例达到了60%或者60%以上的比重。
为什么讲这个问题呢?其实每个企业在进入中国的各个城市进行开发投资决策应该说最致命的问题是判断市场的时机和节奏,市场不成熟你进去可能出问题,市场成熟了竞争很激烈,难度就很大。
一线城市从房价来讲,基本上在2万以上的均价范畴。
二线城市均价在1.5—2万区间,这些城市是典型的二线城市,这些地方一手商品房跟二手商品房一手占主流,这些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的开发依然是处在正在进行时,这些城市的城市化比例基本上在55—60%之间,讲这个比例的原因是让大家有一个概念,每个城市的机会不太一样。
在二线城市在未来一段时间,整个城市化格局应该是快速推进。
三线城市房价均价在8000—1.5万,这些城市是属于三线城市,三线城市客观的讲一手商品房占主导力量,商业地产开发还处在中期正在开发阶段,这种城市8000—1.6万这样的城市未来增长速会很快。
那么房价在4000—8000的这种城市,实际上应该属于四线,再往下4000以内的城市,比如说县或者小的市。
从这个比重来看,从房价跟这些城市的发展节奏来看,可以和这些城市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对接,房价的高度意味着这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个城市所能够接受承载的商业地产,比如像四线、五线房价在5000以内的县城,这些县城的商业百货几乎都很难活得下来,超市没有问题,超市成为五线县城,六线城市大家消费的主战场,在这些现场基本上百货的生存空间很难,百货应该是中端,或者说消费能量达到四线房价在4000以上的城市,百货的市场应该说很兴旺,再越往上百货市场的繁荣程度会更高,从开发商手里1块多租下来的百货商场再租给零售商利润空间很大,也会比较稳健。
从房价和整个地产发展节奏各个方面能一定程度上对不同的城市,哪些类型的商业地产可以在这些地方规划、发展,应该说形成一个直接的对比关系。
2006年当时商业联合会和易铺网协作做一个中国商业选址趋势的发布,当时是我操作,曾经把这个报告通过出版社发布,但是这个东西做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商业的问题太复杂,城市的发展节奏问题,城市人口规模问题,不同城市消费的习惯问题等等,直接导致我们身边所看到的各种行业,在北京做的很好,换一个城市就死掉了。
等于说现在在很多城市看到,比如在03、04年有不少的地级城市有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到北京,照家乐福、沃尔玛的经营方式,照猫画虎搬到县城,这些企业大部分出问题了。
我从201年做商业地产到目前,深刻感受商业地产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合适就是变,市场在变。
我们作为开发商也好,或者是顾问机构,大家给市场提供的产生必须契合市场环境的特点,市场成熟到什么程度提供相应的产品,市场不成熟不可以做,陈天桥做盛大上市之后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很对。
“对于创业也好,或者说对于企业来说,大家有很多的创意和想法,其实没有错误的创意和想法,只有错误的时机”很多市场不成熟,时机把握不对你就牺牲掉了,成为这个城市这个行业这个品种的市场培育者,可能你牺牲掉了给这个行业这个城市积累了很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后来市场成熟以后后起的企业恰当把握市场节奏他成功了。
奥特莱斯从02年燕莎在北京的东四环做第一个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到目前为止实际上全国各地在过去5年时间之内各种类型的奥特莱斯应该说不下100家,到目前为止做的成功的实际上屈指可数,这就关系到奥特莱斯选址的趋势。
应该说奥特莱斯首先各种业态首先要判断一个条件,这种业态在这个城市的可进入条件,比如说大的购物中心,或者区域购物中心,或者奥特莱斯,这座城市从人口规模到消费能量到消费水平,是不是达到了这么一个条件。
每个业态首先有一个城市的可介入性,并非简单的策划公司照猫画虎,照北京给太原画一个,或者说给临沂画一个。
这个业态城市可介入性的条件差别很大。
奥特莱斯进入每一个城市,起始的条件应该很高,奥特莱斯作为品牌折扣,既是品牌又有价格优势,这个吸引力首先有一个前提,这个城市的商务市市场白领的规模是不是小,商务市场不够的话奥特莱斯做不起来。
奥特莱斯进入一个城市,可进入性的前提是这个城市商务市场白领规模过大,这个条件具备了,比如说北京具备这个条件,或者说天津具备这个条件,一旦具备奥特莱斯可以对这个城市的具体的选址其实很宽泛,比如说在北京东南四环的外面,包括赛特在北京算是东北五环的拐角做赛特奥莱,一旦具备这个条件才具备第二个条件在这个城市怎么选的问题。
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划分,房价呈现很典型的特点,房价的差别意味着这座城市消费结构的差别。
消费结构也包括消费规模,消费结构和消费规模的差别其实就是各种行业的商家进入这个城市要选的条件,用这些条件做出恰当的判断,无论是开发商还是顾问机构给这些项目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和建议,比如说正在做开发前期规划的项目,领先市场现状一步,但不可以多步,多步就有问题了。
其实我们看到很多小的县,包括一些地级城市,这些地方的的确确是目前资金囤积的地方,但是市场的成熟性应该说对于不同的项目意味着风险,我们回头看过去几年时间,实际上很多城市的烂尾楼都是市场时机问题,简单改是企业的资金问题,深层次理解的话是市场时机不成熟,斗胆在这座城市做但是自己手里的资金数量又不足以让这个培育周期挺得过来,所以最终扒了下来。
北京的烂尾楼很多,经过过去两年时间房价很高充分消化,同时很多小的地方依然会出现烂尾楼,综合体烂尾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市场的判断。
在开始我们题目之前,从我个人的角度对一、二、三、四、五、六线城市有另类角度的一个判断,我想无论是开发商策划团队还是外部服务机构,如果针对操作的项目能够对产品组合、开发规划、业态方面做出准确的判断,首先对城市的发展阶段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必须是一个内行对不同的商业业态做出恰当的理解,这样根据项目所在城市的发展阶段来考虑诺些业态是匹配的。
我刚才提到比如说在县城,县城在过去这么多年的百货大楼,生意普遍很差,超市的冲击力很强,这种城市房价在2000、3000的地方,百货品牌化的运作基本上从过去当地的百货大楼日渐凋零,因为市场的竞争力不强,打不过超市。
这种城市给县城的领导带来希望,有投资商进来,能够为县城做一个第一的综合体,但是在这个地方这种综合体的发展肯定跟北京、济南或者其他的发展较快的地级城市相媲美。
购物中心根据市场的发展节奏变化性很大,比如说北京这些郊区,包括通州、顺义、昌平等等,也包括像我前一段时间去的河南的鹤壁、德州这些地方,发现这些地方的购物中心,比如说地下一层是超市,地上一层是精品店,二、三楼都是10平米—20平米不等的小商铺,四楼是餐饮或者娱乐,大家发现整个项目的名称还是广场购物中心,但是这里面可能楼上会有一个广告牌叫什么百货,但是百货其实绝对不同我们在大的城市看到的百货,他的百货就是刚才讲到的那些。
这种购物中心客观的讲其实国内有不少的投资商专门做这件事情,很赚钱,因为这种地方往往是当地市场不成熟,一平米租金5毛钱、6毛钱,但是租给小商户很好,由地下超市带人气,一层的精品店租5块、10块很正常,二、三楼切成小的摊位租出去也没问题。
有一些企业在一个小的县城做一个标准的购物中心,地下一层做超市,地上一、二、三、四层做标准的百货,王府井百货在03、04年签约进驻南宁,在08年因为经营不善停业,2010年初广西的开发商告王府井,经营的很惨淡。
在小城市做标准化的购物中心,这个风险很大,百货可能撑不下来,这里关键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地方消费能量不够,大家还是对8平米、10平米的小店可以砍价的有兴趣。
我想在开始之前做一个小的开篇,希望从我过去在十年当中的经验,商业地产最大的困难就是市场在变,不同的城市不同,商家的区域也不同。
另外,同一个城市随着时间的变化还会发生过去的消费水平从过去的两、三千变到四、五千,变到七、八千,这个变的特点是按地产项目的成功,的的确确需要每一个从业者有和强的市场意识来理解、了解、判断市场的变化,并且切切实实在自己项目当中做恰当的把握。
市场意识需要很强,同时像百年建筑这些培训也是很好的大家相互交流集思广益的方式,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好的经验教训,教训在新的项目恰当的规避一定有利于指挥项目的发展。
1、Shopping Mall案例解析——沈阳大悦城二三线城市的案例到今天为止说它成功只是阶段性的成功,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原因很简单,这些城市没有经过激烈的竞争,还没有经过市场的淘汰分出谁高谁低,但是一线城市经过过去十年的开发,包括前期的经营,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某个项目是成功的,或者说某个项目是失败的,从借鉴来讲可能更清晰。
现在全国的各种城市,城市的规划布局,城市的建设做的最好的其实是四线和五线城市。
一线城市的规划实际上无论是北京、上海、深圳还有像广州,跟四线、五线城市相比,这些地方从八几年、九几年做城市发展,大家对道路交通的理解是欠缺的,所以这些城市未来机动车的发展是欠缺的,所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这些城市今后的规划基本上很难做改变,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