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品与人品_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doc

合集下载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_高考满分作文_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_高考满分作文_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文品和人品做文学家也罢,做普通人也罢,人品始终是第一位的,因为我们终其一身,无非是在实践陶行知先生的两句话,“千教万教,教做真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品和人品满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

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

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

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吧作文】文品和人品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大学蒙曼教授做客央视,和外国朋友谈中国诗歌。

当说到岳飞的《满江红》时,蒙曼教授补充了一句:根据有关史料,岳飞的《满江红》是明朝以后才出现的,换言之,这首词很可能是后人的托名之作;再说,岳飞一生戎马倥偬,且又没有其他的文学作品来支撑,《满江红》很有可能不是岳飞的作品。

在场的外国留学生大惑不解: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大家还是坚持认为《满江红》是岳飞的作品呢?蒙曼教授因势利导,道出了真谛:“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中国老百姓从心底里认定,如此壮怀激烈、气干云霄的词句,只有岳飞才能写的出来,如此洒脱豪迈、气势恢宏的书法,也才能配得上岳飞!现场一片掌声。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文品与人品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文品与人品

三一文库()〔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文品与人品〕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品与人品满分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作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

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

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

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

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作文】▲文品与人品“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本是元好问评论西晋诗人潘岳的诗品与人品的诗。

情志高洁的诗与趋炎附势的人怎么看都不搭调。

这也往往让人质疑文学作品的真诚性。

那么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吗?关键看你求什么。

如果你看重作品的趣味,立志做一个自我丰盈的读书人;那么,如果鸡蛋尚可,母鸡如何也大可不必计较。

蒲松龄亦真亦幻的狐妖鬼怪多少含有那个时代的影子;湘西的翠翠与二佬的懵懂爱情却不见得就是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文坛佳话。

鲁迅的警醒深邃,匕首投枪;汪曾祺的平淡质朴,娓娓道来也都是各自作品中的乾坤。

人品与文品的议论文

人品与文品的议论文

人品与文品的议论文引言人品与文品都是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

人品指的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而文品则涵盖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

“人品”和“文品”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然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一个人的影响并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品与文品之间的关系,并论述它们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和互相影响。

人品与文品的关系人品对文品的影响人品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现。

一个有良好人品的人通常具备如诚实、正直、守信等优秀品质。

这些优秀品质将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

首先,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具有同理心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

其次,人品高尚的人更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这使得他们更容易与文化人士、学者和作家等有深刻见解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通过与这些人交流,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多关于文学、艺术和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文品对人品的影响文品是一个人文化修养和文学素养的体现。

一个有高度文品的人通常对文学艺术、哲学人文科学等领域有着较深的理解和欣赏。

文品的培养不仅对于提升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有所帮助,而且对于塑造一个人的人品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文学作品中展现的品德高尚的人物形象能够对读者产生积极的榜样作用。

通过欣赏和学习文学作品中的品质高尚的人物形象,人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品和行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其次,文学作品中的道德教育和精神启迪对人的品性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不断地接受到来自作家们的智慧和道德启示,从而调整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人品与文品共同塑造一个人人品和文品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关系。

一个人的人品和文品可以互相塑造、促进。

一个有良好人品的人更容易培养出高度的文品,而一个有高度文品的人也更有可能表现出良好的人品。

文章和人品满分作文

文章和人品满分作文

文章和人品满分作文篇一:论文品与人品(2015浙江高考作文分析)论文品与人品论调1:首先做艺术的人应该先学会做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做人不成功一切都不必谈,而做人的关键是人品,人品极差的人他搞出的艺术的品位与艺术境界也不会是很高的,古人讲:画如其人,文如其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真的假不了,假的永远真不了,艺术如此。

真金不怕火炼,作品的境界与层次其实当事人自己最清楚,好作品应经得住别人的评说的。

还有写诗的人如果思想境界不高,会误导众生,罪过很大的,所以作品不可轻易示人,但可自娱,不可愚弄青少年的心灵,破坏人性中的真善美。

论调2:其实,这种调子是老生常谈了,认同的人的确也很多。

但这又怎么样,一样不妨碍那些所谓“人品”不好的艺术家们,他们的作品被欣赏,甚至被模仿、学习,一代代流传下来。

倒是有一些“人品”好得没话说的艺术家,因作品本身的原因,湮没在历史的大潮里。

所以我认为,艺术是艺术,人品是人品,不能混为一谈。

窃以为,艺术作品水平的高下,应以作品本身的立意、技法等多方面来考量,而不是简单的以一句“人品不好”,否认或抹杀艺术家的成就,那才是真正的“误导众生,罪过很大”~例1:文学界——徐志摩、顾城从徐志摩的经历来看,当年他去国外接受了西方教育的糟粕的部分,不顾道德随着自己的感觉走,对共同生活了五、六年的结发妻子一点恩情不讲,遗弃原配夫人张幼仪及自己的孩子,见异思迁去追求林徽因,可是一见钟情的林徽因凭直觉觉得这个诗人的热情是不足以信赖的,便悄然离他而去。

另外,徐志摩也忘记了朋友之妻不可欺的古训,去追求朋友之妻陆小曼,造成了另一个家庭的破碎,更伤透了父母的心,致使公婆坚持不见陆小曼。

他随会写诗文,但对爱情轻率并违背人伦道德,对父母不孝,对子女不慈,对妻子不忠贞,对朋友无信义。

身为人师带坏社会风气,结局是不幸的。

那是在一九三一年的第二段新婚生活,死时才三十五岁。

而他的原配夫(本文来自: 千叶帆文摘:文章和人品满分作文)人张幼仪却宽恕了徐志摩,且自己抚养儿子长大,仍孝敬徐家二老并送终,还每月寄钱接济徐志摩的遗孀,自强自立事业兴隆。

文章与人品5篇

文章与人品5篇

文章与人品5篇(1) [文章与人品]202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言自心,文成人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作者的性格特质乃至人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溶解在个人作品之中,性格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固然“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文品与文章有背离的可能,然也有边角可见其为人。

内在人品、精神形象与外化表现息息相关,即便达不到完全一致,也终有相应透射。

美国史学界在研究二战时流行过一句话:一个性格温驯善良的男人,他做梦也不会把刀插进一个孕妇的肚中。

同样,人的人品特质也是如此,倘若纯情温良,怎会行文浮躁局促;倘若个性褊急,又怎能完全定性行文呢因而文章或多或少都会透露出作者的性格特质与人品,即“文如其人”。

人清,文明,此之谓“言为心声”。

内在人品特质是外化表现的最大操纵者,常有人说我心思细腻,因而行文结构缜密,文字灵动,大抵也出于此。

生命的经历塑造了性格与人品格局,而人品格局又框架了文章格局。

“文革”之时参军的毕淑敏稚嫩而湿润,在悬崖峭壁上俯瞰时积蓄了对生命的珍重;在恶劣高原上庆生时体悟了青春的沉甸。

“动辄行者无疆”,生命的沉重塑造了她清澈如水的医心,给予了她有条不紊的规章,历练了她苦口婆心的耐性。

她下笔常常令人震颤,这般凝结于文章中的精神正是她性格特质与人品的外化啊!“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纹,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这是她对生命的坚定与执着;“气质是女人最好的化妆品”,这是她对个人修养的提炼升华。

诸如此类的的撼人心灵之言比比皆是,正所谓“文如其人”,每一句哲言都以其情蕴哲思的细密针脚缝缀成其人品与性格特质。

文清,人明,此乃文字的反作用,即为“以文辅仁”。

文字以一种无形力量使人与之发生共鸣,即便个人品行与行文有轻微错位,人也会受文字陶冶,走向文中所向往追求的特质,从而完满自身,更使人与文相接近,共同走向美好一端。

周国平曾言:“阅读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人都无法剥夺。

”如此看来,文字所迸发的力量着实能深刻影响人,那么个人文章中所言之品性又何尝不会与人缓慢靠近呢文与人品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人与文的趋向完满。

人品和文品高考作文

人品和文品高考作文

人品和文品高考作文人品和文品高考作文篇一有句话:言为心声。

意思是每个人说的话都是他心里的真实想法。

从他说的话就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如何。

当然,这句话不完全对,有的人嘴甜心苦,那是极少数。

今天我所说的是看开车知人品。

人品好的开车速度特慢,特温柔,特别是下雨天,地上积满了水,到处是水洼。

有道德有修养的司机走到你身旁时,小心翼翼地,恐怕把污水溅到你身上,这样的司机就是好司机。

相反,有的司机就不是这样的,走到你身边不仅不放慢速度,而且来得太猛,太快,溅得你满身是污水,让人不由得产生厌恶情绪。

昨天在我身上就发生这样的事。

雨一连下了几天,田野里,道路上都达到饱和了,但老天爷仿佛看不见,还在不停地下,地上到处是水坑。

放学时,雨还在“哗哗”地下,我穿着妈妈的雨衣,骑着电瓶车顶着风冒着雨艰难地骑着,手冻得像蒸熟的胡萝卜,脸被风刮得发烧火热的痛,眼睛被雨水打得也睁不开,偶尔睁开一下看看前面的路。

风好像故意欺负我似的,直往我脖子里钻,我简直要崩溃了。

心里抱怨道:什么鬼天气!就不能别下了么!心里正难受时,突然,从对面飞驰而来一辆面包车,从我身边箭一般穿过,恰好路过一池水洼,污水四溅,砸到我的身上,头上,脸上,眼睛里,疼得我眼睛睁不开,像被锥子剜得那样疼,我禁不住大声哭起来,看着飞奔过去的车,心里骂死那位司机:怎么不考虑别人的死活,太缺德了吧。

回到家脱了雨衣一看,上半身的衣服湿透了,妈妈不分青红皂白把我骂一顿,我心情糟糕透了,唉!真是倒霉的一天!我奉劝那些司机,当你下雨天开车路过别人身边时,要温柔点,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将心比心。

要做一个有教养的司机,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人品和文品高考作文篇二诚心也是社会亘古长存的人类优良美质,以其衡量人类之德行是普遍的现象,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思诚为修身之本,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古代圣贤把思诚作为人道之基础,可见“诚”于人生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无诚心、无诚信、无诚实,那其人品必为别人所憎恶,其德行必为社会所诟病。

最新浙江卷高考考试满分作文:文章和人品

最新浙江卷高考考试满分作文:文章和人品

最新浙江卷高考考试满分作文:文章和人品20XX最新浙江卷高考考试满分作文甄选:文章和人品20XX浙江卷高考考试作文题目:文章和人品材料如下: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觉得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可以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20XX浙江高考考试满分作文_第1篇:文之知识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浅易,二训变易,三训不容易,易与天地准,之于知识,不也是这样吗?大家生活在知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大家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浅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一样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知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容易。

故庄子云:道在便溺。

因知识,于生活,大家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

正是因为知识之于大家太过习惯了,时常,大家会无所知道,好似时空之于大家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大家被蒙骗了千万年。

于是大家在恍然后了解,知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知识的知之,并不是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察看。

没这用心,何来知识?没知识,何以行之?不能而行之,必遭祸患。

譬如之于人,知道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季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知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知识的行之,不止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由于知易而行难。

行难,故特以行之。

知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

对知识的行之,是适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知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知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需要。

正由于知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大家忽视、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合适,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文品与人品:背离与统一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文品与人品:背离与统一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文品与人品:背离与统一“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将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联系在一起,认为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但金代元好问的“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却让我们看到了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那么,在文品与人品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品与人品确实存在着统一性。

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都会在其作品中有所体现。

比如,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深刻地剖析社会现实,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他人品的真实写照。

又如,杨绛先生的文字平和、质朴、温暖,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理解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她本人也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品性为世人所敬仰。

这些作家,他们的文品与人品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和艺术价值。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文学史上,文品与人品相背离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比如,宋之问,诗才出众,其诗对仗工整,音律和谐,但是他在生活中却是一个为了功名利禄不择手段、趋炎附势的小人。

再如,胡兰成,其文笔细腻、才情颇高,然而他在民族大义面前丧失气节,成为了民族的罪人。

这些人,他们虽然在文学创作上有着一定的成就,但是他们的人品却令人鄙夷。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文品与人品相背离的现象呢?我想,这大概与文学创作的特殊性有关。

文学创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创作过程中,作者可以运用想象、虚构等手法来塑造人物、表达情感,这就使得作品中的世界与现实生活中的作者本人有了一定的距离。

此外,有些作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追求商业利益,会刻意地去营造一种与自己真实人品不符的形象,以吸引读者的关注。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文品与人品相背离的现象,就否定文品与人品统一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努力做到文品与人品的统一,用自己的作品传递正能量,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卷:“文章与人品”

【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卷:“文章与人品”

【高考满分作文】浙江卷:“文章与人品”材料如下: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1.文如其人,大体如此。

因此,要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

2.如果文不如其人,要么是作者的虚伪,或者世移境迁,心理有了变化。

这也是常有的事。

似曾相识燕归来(篇一)现代刑侦理论中总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伪装,流在骨中的血脉是不变的,而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隐匿修饰,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不可抑勒。

普鲁斯特早年时发表过一些小说与评论,纵然与举世闻名《追忆》一文相差颇多,不论从语气还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细品味,他那对于细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终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里。

“气味与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它们“以几乎无从辨别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撑起回忆的巨厦”。

他的风格就如同他的气味,别人模仿不来,他也去除不了,无论是什么内容,挥之不去的总是“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所以,不论是作家还是平凡人,一旦拿着笔写下字,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思维、人格的一部分展现出来,而历史洪流可以湮没人的生理性存在,却永远无法改变人的思想存在,那么文字便是传递思考与精神的最好载体,即使手稿丢失,复本重印,一个人留在文章中深层次的精华却会在时间的积淀下长盛不衰。

哪怕他故意戏弄人世,隐藏自我,句式可以转换,语气可能颠覆,但文字中埋藏的个性和独有的特点总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来,值得我们玩味深思。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想,大师大多在时间上离我们遥远,如果没有这些可以彰显其风骨的经典之作,他们又怎能令我们无端钦慕?“似曾相识”的绝不只是表达方式,而包括一个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独特的“掌纹”。

以文品与人品为主题的作文

以文品与人品为主题的作文

以文品与人品为主题的作文《文品与人品那点事儿》
嘿,咱今天就来唠唠文品和人品这档子事儿。

就说我之前参加了个写作比赛吧。

那比赛里有个家伙,写的文章那叫一个华丽啊,词藻堆砌得那叫一个多。

可相处下来,发现他这人可不咋地,特别爱显摆,还老在别人面前贬低其他人的作品,好像就他最牛似的。

比赛过程中,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交流写作心得。

我就说:“咱得真诚点写,别光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另一个小伙伴也点头:“就是啊,文章得有真情实感。

”可那家伙听见了,不屑地哼一声:“你们懂啥,华丽才是王道。

”然后扭着屁股就走了。

到了评选结果出来那天,嘿,他那看似华丽的文章居然没拿到啥好名次。

评委老师说,文章空洞无物,只注重表面形式,缺乏内涵。

再看看那些得奖的作品,虽然文字不一定那么绚烂,但字里行间都透着真诚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事儿就让我明白,文品和人品还真得是一致的。

你文章写得再好,要是人品不行,那也白搭。

就像那个家伙,空有华丽的文品,人品却让人不敢恭维。

而真正优秀的人,文品与人品都是相得益彰的。

咱以后啊,可得好好修炼自己的人品,也用心打磨自己的文品,让它们相互成就,这才是正道呀!
所以说呀,别光看表面那一套,得实实在在的,文品和人品都得靠谱才行呢!。

人品与文品(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导写)

人品与文品(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导写)

2015浙江高考真题导写[高考真题]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有《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作为一道材料作文,如何快速准确地审清题意?这是我们指导学生考场应试的首要问题。

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学会材料作文审题“四步走”。

第一步,提炼“话题”。

材料作文审题时,最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易断章取义。

如本题,有些学生会只谈“人品”,甚至只谈性格的“褊急”与“澄淡”等。

应引导学生在审题时,提炼出“人品”与“文品”这两个关键词来。

其中后者,可以说是采取“仿词”的方法来提炼的。

抓住了这两个词来写,就保证了写作的大方向不错;第二步,界定“话题”。

考场作文都是“戴着镣铐跳舞”,材料作文更是。

要准确把握题意,便要准确界定话题的内涵与外延。

如“人品”,在本题里是什么意思?显然,在本题中它具有着特定的含义。

我们从“褊急”“澄淡”“高雅”等词语上可以概括得出,它应该是指人的性格特征与情趣爱好,而不是寻常所谓的好坏善恶。

再说“文品”,材料明确为“格调趣味”、“局促”、“悠远”,显然是从文章的审美风格而言的,与文章的档次高低关系不大;第三步,注意“倾向”。

现在的考场作文,常常有“题以载道”之特点,题目中往往蕴含着命题者的是非态度,限制了写作的方向。

应该说今年的浙江卷在这方面还是较为开阔自由的,它只提供了“统一”与“相离”正反两种现象,这给写作者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

要注意的是,这种选择其实既体现了写作者的态度,也体现了写作者思考的深度。

2023年浙江高考作文满分:文章和人品范文

2023年浙江高考作文满分:文章和人品范文

2023年浙江高考作文满分:文章和人品范文篇一:《浙江高考改革方案的思考》尊敬的评卷教师:大家好!我是一名即将参加2023年浙江高考的学生。

在这次浙江高考中,我对浙江高考改革方案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够为高考改革贡献一些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认为高考的改革需要更多的注重个体化发展。

我们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潜能。

因此,在高考中加入选修课程的考核是很有必要的,以满足学生们多样化的需求。

比如,对于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加入音乐、绘画等课程,进行艺术类专业的考核;对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可以加入科技创新课程,进行科创类专业的考核。

这样的改革既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也有利于更加公平地选拔人才。

其次,我认为高考改革需要更加注重选拔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不仅要看中学生的学科成绩,更需要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可以在高考中加入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项目,如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领导能力等。

通过这些考核,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选拔出那些具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最后,我认为高考改革需要更加注重教育公平。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越来越明显。

因此,可以在高考改革中加入绿色通道政策,给予农村学生和贫困学生更多的就读机会和优惠政策,以保障教育公平。

同时,可以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学生的资助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总之,我认为在2023年浙江高考中,高考改革应该注重个体化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和教育公平。

只有通过这些改革,我们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选拔出那些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持。

谢谢评阅!篇二:《2030年的教育理念与浙江高考改革》亲爱的评卷老师:您好!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就读于浙江某高中。

我深知高考改革对于我们当代学生的重要意义,因此,我愿意分享一些未来教育理念与浙江高考改革的构想,希望能提供一些新思路。

人品和文品高考作文

人品和文品高考作文

人品和文品高考作文《人品与文品》篇一《人品与文品:借书那些事》在我看来,人品和文品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要说清楚这事儿啊,还得从我的一段借书经历说起。

我有个朋友叫阿强,这人平时看起来文质彬彬,说起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好像特别有文化修养。

他常常在朋友圈发自己写的一些小文章,文字看起来都还挺不错,诸如对人生感悟的小散文之类的,从他的文品上看,你会觉得这是个挺有内涵的人。

有一回,我买了本超级好看的小说,阿强看到了就想借去看看。

我想着大家都是朋友,平时他又一副很爱书的样子,就把书借给了他。

这一借可不得了啊!约定好的两周归还时间到了,他没有动静。

我也不好意思催得太急,就旁敲侧击了一下,结果他跟我说再看两天就还。

又过了一个星期,书还是没有回到我手上。

我有点生气了,跑去他家找他。

到了他家,我看到我的书被随意地扔在沙发一角,书角有点卷了,而且上面不知道沾了什么污渍。

我当时那叫一个心疼啊!再看阿强的态度,满不在乎的,还说反正就是一本书。

从这件小事上,我就觉得阿强的人品好像没有他文品表现出来的那么好。

一个人写文章的时候可以把自己伪装得很高尚很有深度,但是在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却能真实地反映出他的人品。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尊重别人的东西,对待朋友的请求不慎重,那么他的文品可能也只是一种表面的伪装。

因为真正的文品是由内而外,是和人品紧密结合的。

就像阿强,他在文章里写的那些对美好的向往之类的,在他对待我和书这件事上一点都没有体现。

也许他写文章的时候是想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但是人品的缺陷就像一个漏洞,让他的文品也变得没有那么可靠可信了。

篇二《人品和文品:排队中的小插曲》人品和文品这个事呢,让我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那天我去超市买东西,赶上促销,人超级多,结账的队伍排得老长了。

我站在队伍里耐心地等待,这时候我注意到我前面有个大哥。

这大哥看起来蛮温文尔雅的,戴着个眼镜,穿着一身整洁的衣服,手里还拿着一本文化类的杂志在看呢。

浙江高考作文:文章和人品

浙江高考作文:文章和人品

浙江高考作文:文章和人品浙江高考作文:文章和人品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

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小编收集了且以作品论英雄,欢迎阅读。

【作文题目】材料如下: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范文且以作品论英雄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

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

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

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

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

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

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

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末了明白人不能为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人品上的美与良善——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钱财奔波。

他敛钱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

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

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

文品和人品作文素材

文品和人品作文素材

文品和人品作文素材英文回答:When it comes to the topic of moral character and personal integrity, it is a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issue that can be viewed from various angles. In my opinion, both moral character and personal integrity are essential qualities that contribute to a person's overall reputation and impact on society.First and foremost, moral character refers to the ethical and virtuous traits that a person possesses. This includes honesty, kindness, empathy, and a strong sense of justice. For example, a person with a strong moral character would always choose to do the right thing, even when faced with difficult decisions. They would never compromise their values for personal gain and would always prioritize the well-being of others.On the other hand, personal integrity is closelyrelated to moral character but focuses more on the consistency and honesty of one's actions and words. A person with strong personal integrity would always keep their promises, speak the truth, and take responsibilityfor their actions. They would be seen as reliable and trustworthy individuals who can be counted on in both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ettings.In my own experience, I have encountered individuals who have displayed exemplary moral character and personal integrity. For instance, I once had a colleague who always went out of her way to help others, without expecting anything in return. She was known for her honesty and integrity, and people respected and trusted her because of these qualities. On the other hand, I have also come across individuals who lacked moral character and personal integrity, and their actions ultimately led to negative consequences for themselves and those around them.In conclusion, both moral character and personal integrity are crucial for building a positive reputation and making a meaningful impact on the world. By embodyingthese qualities, individuals can inspire trust, respect, and admiration from others, and contribute to a more harmonious and ethical society.中文回答:谈到道德品质和个人诚信这个话题,这是一个复杂而多方面的问题,可以从各个角度来看待。

【精编范文】高考零分作文:文章与人品-word范文 (2页)

【精编范文】高考零分作文:文章与人品-word范文 (2页)

【精编范文】高考零分作文:文章与人品-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高考零分作文:文章与人品
曾经他是我的偶像。

我对他崇拜过,迷恋过,经历了10年的风风雨雨,
我一度以为此生他会是我唯一的偶像。

但是那确实我以为是而已。

就在看到高考题目的这一天,我瞬间被震撼了。

文章和人品五个大字将我
彻底的唤醒。

是啊,文章和人品,这两个词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回,不断地跳动,文
章和人品,文章,人品…………
他曾经是一个追求完美和敢于担当的人,这些能帮助他走的更远。

他很踏实,很阳光,很帅气,曾经他是我心目中的完美男人。

记得刚认识让他的时候是在201X年的一部古装剧的时候,当时觉得他有
些傻气,因为是新人并没有怎么关注。

在201X年的时候他主演的都市励志电视剧给我的形象有些懦弱,当时我
就决定我要追随这个懦弱的小男人。

然而看着他越走越远,越来越成熟稳重,
他的温柔,执著,幽默,都让我更为他痴迷,我几乎对他产生了迷恋。

我希望
他越来越好,事业越来越成功,家庭越来越美好。

然而往往现实总是容易给你
甩上两嘴巴子。

201X年3月周一时间,就如一重锤一般打碎了他在我心中的
完美形象。

那天我哭的稀里哗啦,他原来是那么的完美,他饰演了那么多好男人形象,那是我学习模仿的榜样,他是我向前的星光。

但是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品与人品_2018年高考作文预测及范文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作为一道材料作文,如何快速准确地审清题意?这是我们指导学生考场应试的首要问题。

笔者一般要求学生学会材料作文审题四步走。

第一步,提炼话题。

材料作文审题时,最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最易断章取义。

如本题,有些学生会只谈人品,甚至只谈性格的褊急(
气量狭小,性情急躁)与澄淡(清淡高雅)等。

应引导学生在审题
时,提炼出人品与文品这两个关键词来。

其中后者,可以说是采取仿词的方法来提炼的。

抓住了这两个词来写,就保证了写作的大方向不错;
第二步,界定话题。

考场作文都是戴着镣铐跳舞,材料作文更是。

要准确把握题意,便要准确界定话题的内涵与外延。

如人品,在本题里是什么意思?显然,在本题中它具有着特定的含义。

我们从褊急澄淡高雅等词语上可以概括得出,它应该是指人的性格特征与情趣爱好,而不是寻常所谓的好坏善恶。

再说文品,材料明确为格调趣味、局促、悠远,显然是从文章的审美风格而言的,与文章的档次高低关系不大;
第三步,注意倾向。

现在的考场作文,常常有题以载道之特点,题目中往往蕴含着命题者的是非态度,限制了写作的方向。

应该说今年的浙江卷在这方面还是较为开阔自由的,它只提供了统一与相离正反两种现象,这给写作者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

要注意的是,这种选择其实既体现了写作者的态度,也体现了写作者思考的深度。

一般的考生会二选其一,这不但是容易人云亦云,而且本身就难以自圆其说,因为实际上人品是复杂的,文品也是多样的,这二者的关系不是可以简单判断的,所以应该辩证来看;
第四步,留心要求。

一个完整的试题,除了材料还有提示和注意的相关要求,必须看清。

本题虽在提出了明确文体这一
看似宽泛的要求,但如果留心到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这一写作提示,特别是阐明这个文体标示意味极强的词,其实我们可选的文体就很单一了议论文。

如果没有留心到此,文章写作就可能有问题。

【优秀作文】
作品即人品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在历史的滚滚红尘中,这句话是无数文人志士的写照,他们超然于灯红酒绿的名利场,一如出生时的勇猛和无邪,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作品即人品,于世间之雨落风惊中静水流深。

作品恬淡,人品泰然。

杜牧走入江南,着一袭青衣飘过江南的烟雨楼台,享用一份心的静谧。

心无旁骛,静如止水。

其作品也因其寡欲而塑造出一个孤寂灵秀的诗魂。

于是叹道: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纳兰性德,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无心功名利禄,只盼寄情于诗词歌赋之中,于是写出颜昨非,才华尚浅,因何福薄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知道是寻常。

纳兰公子的超然成就了一位以哀婉清丽的诗词行走于世间的男子,其作品也因其不慕媚俗的品格而愈发惹人钟爱。

作品博大,人品宽厚。

苏轼被贬杭州,他却以一颗宽厚之心容忍,对此不以为意,照样为百姓做实事。

他疏通西湖、修筑苏堤,勤政爱民,体恤百姓。

而他的作品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正流露出他以淡然的态度处在被贬之地,却激起了对西湖美景的热爱。

还有林则徐,被贬伊犁仍不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忠心,将他作品中的主张用实际行动展现给世人,使得伊犁从此多了一条造福世代的灵渠。

作品坚定,人品忠诚。

林清玄曾说:人应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

而他也始终坚守着一颗敬畏传统的心进行创造。

面对都市病态的浮躁,林清玄先生坚守本心,让我们从他的作品中所阐述的佛教与禅道中,体会出无尽的哲理。

巴尔扎克痛斥资本主义的丑陋,担起了重构人们失却的精神家园的任务。

在《贝姨》中痛斥有钱人从来不肯错过一个表现俗气的机会。

让观众不仅从他的作品中深刻的反省社会道德的缺失,而且也更加敬佩他坚定不移、敢为人先的人品。

世事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

这些作家,人品明亮,作品也不掺一丝杂质。

如弘一大师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

作品即人品,不随波逐流,便可如一枝墨梅,
静静地绽放于生命的绢帛之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