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场地选址

工程地质场地选址
工程地质场地选址

工程地质选址评判报告

需考虑因素:

地形因素:开挖土方量

斜坡地质灾害

交通状况

构造因素:

隐伏发震断层

用水条件及排污影响

环境容量:

排污容量

岩土特性

地震

水文地质条件

天然建材

综上,本工程需考虑的影响因素有:

1、开挖土方量()

2、天然建材

3、岩土特性(场培和地基的稳定楚、地层结梅、持力层和下~r层

的工程特性、士的应力历史

4、不良地质作用(斜坡地质灾害及地面沉降及其他对建筑物物理地质作用)

5、构造地质条件(主要指对工程有影响的隐伏发震断层)

6、用水及排污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7、交通状况

8、环境污染承受力(环境容量)

1、构造地质条件

构造地质条件在此主要是指场地选址内及场地周边是否存在隐伏发震断层,该项内容从根本上决定了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优劣。场地通过某一条或多条隐伏断层使得其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差或较差,若场地周边存在隐伏断层亦会使工程处于不利状况之下。主要原因在于,隐伏断层发震后,对建筑厂房等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震荷载,严重者可使建筑物受损或摧毁。为避免损害,务必转移选址或提高抗震设防从而大幅提高工程造价。该项指标的权重无疑应是最大的,根据与其他几项比较给其赋权重值为0.28.

2、岩土体条件

岩土体条件是指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士的应力历史,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措施及基础形式及安排。故对于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好坏起着关键作用,且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依据其重要性赋其权重值为0.2.。

3、不良地质作用

该项指标是指包括崩滑流在内的各种斜坡地质灾害,及岩溶塌陷、大规模地面沉降等。一旦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发生,对建筑物的损害也是巨大的。其评分同样对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起重要作用。依据其重要性赋其权重值为0.15。

4、开挖土方量

土方量的开挖是根据其建筑结构设计及基坑规模及深度使用机械化开挖方式进行。应根据工程规模、地下水位高低、施工机械条件、进度要求等合理的选用施

工机械,以充分发挥机械效率,节省机械费并加速工程进度。主要影响的是工程造价。依据其重要性赋其权重值为0.13。

5、天然建材及建筑材料的交通运输

对于大型工程来讲,天然建材是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数量、开采条件和运输条件的优劣对工程的建筑类型、建筑规模、工程造价、工期长短是一上理要的制约因素,必须在勘察中放到应有的地位来专门解决。主要影响的也是工程造价。依据其重要性赋其权重值为0.1。

6、交通状况

该项指标是指选址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公路铁路等远近。主要影响建设期的材料运输及建成后的产品输出及人员来往。也是应当考虑在选址中的一项内容。依据其重要性赋其权重值为0.08。

7、用水及排污条件

由于本项目所作选址为工业厂房的选址,其用水条件是应当考虑在其中的。并且由于其污水排放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这两项内容也不应当忽视。依据其重要性赋其权重值为0.06。

逐项评价及打分:

1、构造地质条件

由所给的图件可知,A区刚好处于一条隐伏发震断层之上,而B虽然未处于发震断层上但其场地中心距离一条隐伏发震断层的距离也较近。总体来说若断层活动,A之上的建筑定会受到严重影响,故应为差或差与较差之间,评分为10。B相对较好,但应会受到影响,为较差与一般之间,评分为40.

2、岩土体条件

由图中的的信息可知,A址处的土层为3.5m粘土、细砂、粗砂、细砂共4.5m厚、然后是花岗岩风化层,若设箱基或钢混扩展基础可将砂层作为持力层,但应检验其振动液化的效应,否则还应将基岩作为持力层采用桩基础。总体来说A的土层条件较好可评分为87分。B处的地层从上至下为粉质粘土、粘土、淤泥、粗砂和花岗岩,基础设置至少应将粗砂作为持力层,但沙层较薄,只可选作花岗岩作为持力层。总体来说A的土层条件较一般可评分为56分。

3、地形及不良地质作用

A址处于一个二级阶地之上,地势平坦开阔,且周围无陡坡和可汇水的沟谷,发生崩滑流的概率很低,且下伏无岩溶存在。总体情况较好,可评分90分。B洽处于一个坡体之上,地势起伏度较大,且一面临坡,发生崩滑流的可能性较高,下伏有岩溶地貌,亦有可能发生塌陷。总体来说情况较差,评分为30分。

4、开挖土方量

A处由于地形开阔平坦,建设厂房时无需大量的土石方的开挖,仅基坑部分需深挖土方,且由于其土质条件相对较好,可减少土方的开挖。总体情况较好,评分为88分。B处地势起伏,场地位于一坡之上,欲在此处进行工程建设,必进行大量土石方的开挖。总体情况较差,评为40分。

5、天然建材及建筑材料的交通运输

图中显示区域未见建材产地。A处地处阶地,无基岩裸露,多为土体材料,石料需借助交通工具从建材产地进行运送,造价较高。总体情况较差,评分为35分。B处地处山地,且该山坡顶有大量花岗岩出露,可作为混凝土的粗骨料,且当地细骨料也不缺乏。总体情况较好,评分85分。

6、交通状况

图中所示区域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就是铁路。A处距离铁路线的距离相对较近,且期间没有跨越河流和山脊,到达相对方便。交通情况相对较好,评分为80分。B处距离铁路的距离虽然也不算远,可其间需跨越河流和坡地,往来相对不方便,需另设交通路径通往铁路线。情况较差,评分为35分。

7、用水及排污条件

用水及排污情况而言,AB两处距离河流河道的距离都不远,用水条件相当。但A场地与河流之间又以较大区域可作为环境容纳区,B场地这部分区域面积相对较小,故会对排污造成一定不便。综合来看,A可打分为85、B可打分为80。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水、风化作用 1.矿物成分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的矿物成分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直接的影响。 例如,石英岩的抗压强度比大理岩的要高得多,这是因为石英的强度比方解石的强度高的缘故,由此可见,尽管岩类相同,结构和构造也相同,如果矿物成分不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会有明显的差别。 对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进行分析和评价时,更应该注意那些可能降低岩石强度的因素。 例如,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含量过高,石灰岩、砂岩中粘土类矿物的含量过高会直接降低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 2.结构 结晶联结是由岩浆或溶液结晶或重结晶形成的。矿物的结晶颗粒靠直接接触产生的力牢固地联结在一起,结合力强,空隙度小,比胶结联结的岩石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联结是矿物碎屑由胶结物联结在一起的,胶结联结的岩石,其强度和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和胶结的形式,同时也受碎屑成分的影响,变化很大。 例如:粗粒花岗岩的抗压强度一般在120~140Mpa之间,而细粒花岗岩则可达200~250Mpa。 大理岩的抗压强度一般在100~120MPa之间,而坚固的石灰岩则可达250MPa 。 3.构造 构造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矿物成分在岩石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岩石结构的不连续性所决定的。 某些岩石具有的片状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麻状构造以及流纹构造等,岩石的这些构造,使矿物成分在岩石中的分布极不均匀。一些强度低、易风化的矿物,多沿一定方向富集,或成条带状分布,或形成局部聚集体,从而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在局部发生很大变化。 4.水 实验证明,岩石饱水后强度降低。当岩石受到水的作用时,水就沿着岩石中可见和不可见的孔隙、裂隙侵入,浸湿岩石自由表面上的矿物颗粒,并继续沿着矿物颗粒间的接触面向深部侵入,削弱矿物颗粒间的联结,使岩石的强度受到影响。 如石灰岩和砂岩被水饱和后,其极限抗压强度会降低25%~45%左右。 5.风化 风化作用过程能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体性遭到破坏,空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吸水性和透水性显著增高,强度和稳定性大为降低。随着化学过程的加强,则会使岩石中的某些矿物发生次生变化,从根本上改变岩石原有的工程地质性质。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

山东的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及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学科。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如何?本省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工程地质分区 (一)山东的地质构造特征 1山东处在欧亚板块的东部活动大陆边缘 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扩张及印度洋~澳大利亚板块向北运移的影响,山东目前(以来)地应力:最大主应力σ1的轴向方位为70~80о、大小是; 最小主应力σ3的轴向方位为340~350o、大小是33..9 Mpa;σ1与σ3差应力值为 Mpa。 2.基岩区的地层褶皱不发育,地层多呈单斜构造;发育NNE、 NW、EW走向的主要断裂构造,其中的NNE向和NW断裂为活动断裂主要NNE向活动断裂:(1)沂沭断裂带,由四条大断层组成“两堑一垒”的构造格局;(2)聊考断裂带。 主要NW向活动断裂:(1)威海~烟台~渤海~天津断裂带;(2)诸城~益都(青州)~惠民断裂带;(3)骆马湖~微山湖断裂带。 证据:近代地震活动记录;第四纪岩土层被断裂错开、逆掩。

(二) 山东的工程地质分区 据基岩地层的出露情况、地貌特征和地壳稳定性分3个分区: 1.鲁中南中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其范围是:济南~淄博~潍坊以南、东平湖~南四湖一线东北、昌邑-大店大断层(沂沭断裂带最东侧的大断层)以西及济南~东阿~东平一线以东地区。是其北、南和西由平原环绕的以中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区。 岩等变质岩;地壳上升,剥蚀、切割作用强烈,泰山、沂山、蒙山、俎徕山、鲁山、俎莱山等千米高程以上的中山主要分布在本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常发育“崩滑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简称)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东部~东南部是抗震、防震重点地区,该区周边发育厚度不等的黄土状地基土(湿陷等级为I 级(轻微)),临沂地区沂沭河两岸附近发育膨胀土。 σ1 σ1 σ1 σ 1 目前中国地应力方向 以东经100~105o 为界分东西两区。 强度上:西强东弱(西高东低) 方向上:西: NNE-SSW 为主,东:近E-W 。 鲁东低山丘陵工程 地质区 鲁西北平 原工程地 质区 鲁中南中 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 鲁西北平 原工程地 质区

工程地质概况

第二章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莲花公园北100m处,玉兰街处,文峰小区住宅楼四幢,其中4#楼占地面积约2800m2,基坑周长约220米,70*40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分为9.0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临时支护使用年限为12个月。 2.1 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往往是由勘探得到的,勘探包括钻探、井探、洞探、触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法,勘探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符合勘察目的的需要,还要考虑其是否适合于勘探区岩土的特性。工程地质钻探的任务之一是取岩土的式样,用来对其观察、鉴别或进行各种物理力学实验,以下是用钻孔取土器从钻孔中采取的式样进行试验得到的数据。 2.1.1地层特征 据勘察报告,本基坑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按其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细砂、④中砂、⑤砾砂、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六个工程地质层位,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1杂填土 全场地分布。黄褐色,松散状,湿,由中砂及细砂组成,为近期回填土,欠固结。层顶标高20.40~21.70m,层厚3.2m。 3粉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厚3.0m。 3粉质粘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顶标高19.10~ 19.35m,层厚1.40~3.40m。 ③细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上部含少量泥质,以细颗粒为主,成分主要为石英,颗粒级配差。层顶标高15.93~ 16.77m,层厚0.80~1.40m。 ④中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以中颗粒为主。层顶标高15.15~16.37m,层厚1.90~2.00m。 ⑤砾砂 全场地分布。黄色,稍密状,饱和,层顶标高4.24~7.61m,层厚3.10~4.21m。 ⑥全风化泥炭质页岩 全场地分布。棕红色,岩芯多呈碎屑状及碎块状,泥炭质胶结,原岩结构不清晰。层顶标高-1.71~-0.97m,层厚2.90~ 4.30m。 ⑦强风化炭质灰岩

最新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1、场地总体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 1、场地总体稳定性 场地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地区,属非设防区;场区属岩溶坡积地貌,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 2、场地地段稳定性 (1)、建筑地段位于残坡积平台上,地貌单一,地势宽阔,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好; (2)、建筑地段无地下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不均匀;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场地无不良影响。 各拟建、构筑物地段稳定性较好。 3、地基稳定性 (1)、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差; (2)、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不均匀。 (3)、下伏基岩浅部岩溶现象(溶沟、溶槽及裂隙、鹰咀、悬臂)较发育,地表内无大型岩溶现象存在,岩石地基稳定。 地基稳定性较好。 4、建筑适宜性 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水文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等级,岩土构成,地震基本烈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建筑适宜性为适宜类别。 1.2、岩土工程特征及力学性质 1、素填土: 杂乱堆填,回填年限不足1年,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硬塑状红粘土 该层红粘土场地分布不均匀,埋藏深度较大,大兴工业园17号地与大兴中学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借鉴大兴中学综合楼对该层的室内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统计见下表: 经计算:c k=36.45kPa,φk=15.56°,取 b=3m,d=0.5m, r=17.7kN/m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式:f a=M b rb+M d r m d+M c c k,计算得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35.90 kPa。 结合取芯情况及勘察过程中实际情况综合推荐该层红粘土(硬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200 kPa。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软岩工程地质特性与研究

随着地下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城乡建设、水电、交通、矿山、港口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都涉及软岩问题,而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大量的交通、能源与水利工程在西部的兴建,地下工程软弱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方法更已成为地下工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天生桥、二滩、小浪底、乌江构皮滩、瀑布沟等大型水电工程中,均存在软弱岩体的流变性及围岩的稳定性问题;许多煤矿开采时间较长,由于资源开采深度的增加,使一些生产矿井软岩巷道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的工程问题更加突出;在软岩地区修建的桥隧工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同样是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且常常由于围岩地质条件多变,围岩、支护结构失稳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1 软岩的概念及其物理力学特征 1.1 软岩的概念 关于软岩的定义,总括起来,大体上可分为描述性定义、指标化定义和工程定义3类。1984年12月在昆明召开的煤矿矿山压力名词讨论会,将软岩界定为“强度低、孔隙度大、胶结程度差、受构造面切割及风化影响显著或含有大量膨胀性粘土矿物的松、散、软、弱岩层”,并从地质岩体分类的角度指出该类岩石的常见种类多为泥岩、页岩、粉砂岩和泥质矿岩,是天然形成的复杂的地质介质。这是一种典型的描述性定义方式。而到了1990年至1993年间,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逐步将软岩明确定义为单轴抗压强度( c)在0.5~25MPa之间的一类岩石。虽然此种包含具体指标的定义方式考虑了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但这种分类仍然属于从地质角度定义软岩的范畴,未考虑施工条件和使用环境的差异,将该定义用于工程实践中会出现一些矛盾。如地下硐室所处深度足够的浅,地应力水平足够的低,则单轴抗压强度小于25MPa的岩石也不会产生软岩的特征,工程实践中,采用比较经济的一般支护技术即可奏效;相反,单轴抗压强度大于25MPa的岩石,当其工程部位所处的深度足够的深、地应力水平足够的高,也可以产生软岩的大变形、大地压和难支护的现象。因此,地质软岩的定义用于工程实践时往往产生歧义。 近些年,工程软岩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它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性变形的工程岩体。如果说目前流行的软岩定义强调了软岩的软、弱、松、散等低强度的特点,那么工程软岩的定义不仅重视软岩的强度特性,而且强调软岩所承受的工程力荷载的大小,强调从软岩的强度和工程力荷载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分析、把握软岩的相对性实质。 工程软岩要满足的条件是:

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土是第四纪以来地壳表层的最新沉积物,未经胶结成岩,常称为松散土 一、土的分类 土的颗粒分组:《铁路工程岩石分类标准》 按颗粒级配,土分为碎石类土、砂类土、粉土、粘性土 按土的成因,土分为残积土、坡积土、冲积土、淤积土、风积土、崩积土等 特殊土是具有特殊的成分、状态、结构特征,而且具有特殊工程性质的土。 特殊土分为黄土、膨胀土、软土、冻土、红粘土、盐渍土、填土。 二、特殊土的工程性质 (一)黄土: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第四纪的一种松散的特殊土。 黄土的特征: I. 颜色为淡黄、褐色或灰黄色; II. 粒度成分以粉土为主,约占有60%~70%,一般不含>0.25mm的颗粒; III. 含各种可溶盐,富含碳酸盐(CaCO3),可形成钙质结核(姜结石); IV. 孔隙多且大,结构疏松; V. 无层理,但有垂直节理和柱状节理。天然条件下能保持近于垂直的边坡; VI. 具有湿陷性。 具有(Ⅰ~Ⅴ)项特征的为标准黄土,只有其中部分特征的黄土叫黄土状土或黄土质土。 具有湿陷性的黄土为湿陷性黄土。 黄土的分布:黄土在世界上的分布面积达1300万km2,我国的黄土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达64万km2,比法国和瑞士的面积总和还要大。黄土最厚处约410m左右,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村。在我国,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黄河的中游——陕、甘、宁、青及山西、河南一带,其厚度各不相同。陕甘地区多厚100~200m,薄处仅几公分。 黄土的分类: 1.按生成年代分类 老黄土下更新世Q1 (午城黄土) 中更新世Q2 (离石黄土) 新黄土上更新世Q3 (马兰黄土) 全新世Q41 、 新近堆积的黄土:全新世Q42 2.按生成过程分类:风积、坡积、残积、洪积、冲积等 3.按塑性指数IP分类 黄土质粘土IP>17 黄土质砂粘土7<IP≤17 黄土质粘砂土1<IP≤7 黄土质砂土IP≤1 4.按湿陷性分类 (1)湿陷性:自重湿陷性非自重湿陷性 (2)非湿陷性 划分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建设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 修筑的渠道与渠道平行的裂缝;管道漏水后管道断裂; 路基受水后局部严重坍塌;地基土很大的裂缝或倾斜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探讨工程场地的特点与工程地质分区

探讨工程场地的特点与工程地质分区 发表时间:2016-08-23T15:27:42.693Z 来源:《低碳地产》2015年第5期作者:邱显强 [导读] 本文将对场地的成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场地的特征,进而探讨场地的分类流程、模型和工程地质分区。 【摘要】本文将对场地的成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场地的特征,进而探讨场地的分类流程、模型和工程地质分区。 【关键词】工程场地;成分;特征;地质分区 由于环境行为与工程场地具备相近的共性,所以可以在城市建设所面对的整个工程地质环境中推广应用场地属性分析。可见,整个城市宏观工程地质环境的微观单元使工程场地,环境的宏观总体由大量的微观单元组合而成。因此,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中分析方法可以将工程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特性等三大特性作为基础。城市工程质量环境分析的定量化水平可以通过从工程场地分析向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分析的推广而得到保证。 一、场地的成分 (一)地形地貌 决定场地利用条件的重要成分之一就是场地的地表形态。场地投资与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场地的开发费用会随着地形坡度、崎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二)岩土 场地的使用条件和场地的工程特性与组成场地岩土的性质息息相关。土地利用天条件在土地的利用目的不同时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一些不可用于农业开发的荒丘有可能非常适于建筑工程建设。而对农业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滨海平原却常常因过高的土地处理费而不适合工程建设。 (三)水 场地使用的重要条件和场地的工程特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的赋存情况。很多情况下,具有充足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场地更具有利用价值,但如果水质不好或地下水位过高就会使工程投资和费用增加,并促进盐碱化、内涝、地基失效、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不良地质作用 决定地质质量等级和可利用条件的重要因素还包括有无各种不良的潜在地质灾害和地质现象。人工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污染、地面沉降、踩空塌陷等次生灾害和洪水、岩溶、滑坡、可诱发地震的活动断裂等原生灾害是灾害的主要内容。 二、场地的特征 (一)质量特征 工程地质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时质量特征。场地的构成岩土不同,其固有的质量特征就不相同。场地的质量等级和质量差异会因人类活动造成对场地环境作用反馈、地质现象的动力、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场地工程地质的分区和分类和对场地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区别以质量特征为依据。 (二)数量特征 对质量特征和质量分类进行鉴定的基础是数量特征。只有借助一定的数量比对各种精确分类系统和分类级序进行监理,才能使制图对象和各分单元系统的质量特征得以揭示。对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获取的特征数值应是典型的、平均的、最大的、最小的,通过这些特征数值获取的质量等级和质量分类才能保证合理性。 (三)空间特征 制图以空间特征为基础。应当对任何场地分区单元的质量数量特征的二维或三维模型进行建立,进而保证规划工程设计的实用阶段的实现通过对地学信息的利用,使用图者能够做出对地质环境质量和土地资源的潜力和能力的科学评价。对场地的坐标系与高程系进行建立,促进空间特征具有可测量性是表达空间特征的基本方法[1]。 (四)综合特征 归纳与工程应用有关的总体性或综合性题材特征就得到了综合特征,应当减少综合种原型制图体裁的出现,进而在高一级的信息单元中并入各种重要的图同局部特征。评价、分类、合并、概括制图现象时间与质量;化简图面形状;选取制图现象是制图过程中综合的主要内容。 三、场地分类的流程和基本模型 (一)场地分类表达的AFSS程序 四个程序组成了场地的分类的过程,他们之间相互衔接但彼此独立,场地分类从反映场地的物理特征到反映场地的应用特征、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等过程集中体现于四个程序当中。 第一,场地分析。从地质环境主题和场地特征及其成分的宏观分类出发,初级区划场地质量,对单元分析和场地分区分类的技术基础进行确立是场地分析的基本要求。这种预分类区划会在其后的更深层次分析中获得调整[2]。 第二,场地的特征分析(场地的一级分类)。通过分析场地的不同特征和选取多级要素指标体系中的定性指标、准定量、各种定量,对场地对于工程建设一般性要求的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价,实现场地成分的突出特征的有效表达。各种特征在单元或区域范围内对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和空间变化规律的影响是特征分类应当反应的主要内容。 第三,场地的适宜性分类(场地的二级分类)。具体包括两步:首先,深入分析对场地利用的适宜性有影响的各种场地成分进而对分类参数进行选择,同时对标准是否符合场地利用分析时适宜性等级分类的需要和现有的各分类参数的等级标准进行检查。接下来在综合考虑场地适应性和场地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对有关的单项参数进行表达,然后划分场地适应性的等级。作为一种概念,适宜性分类的进行应当以场地的不同利用方式为基础。 第四,场地的稳定性分类(场地的二级分类)。划分场地稳定性的类别时,应当先对参数的稳定等级接线、稳定性因子进行选择。在不同的场地利用和时空条件下,不同的场地成分的稳定性等级和稳定状况都会表现不同。不同的工程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决定了共有同一

工程地质作业答案

工程地质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工程地质作业1 一、选择题1C 2A 3D 4C 5A 6A 7B 8B 9A 10D 11A 12C 13A 14A 15A 二、判断题1 √ 2 × 3 × 4 ×5× 6 √7×8 ×9 ×10 √ 三、简答题 1、简述工程地质学及其内容。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它把地质科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土木工程实践,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勘探等方法,弄清建筑物的地质条件(环境),为土木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并预测和论证工程建筑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而提出防治措施。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哪些?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岩石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坚硬岩、软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 4、什么是地质作用?内外地质作用是怎么改造地球的? 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改造地球;外力地质作用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改造地球。 5、什么是变质岩?变质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 常见变质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的矿物有两部分,一部分为岩浆岩和沉积岩所共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另一部分为变质作用后所产生的特有变质矿物:红柱石、矽线石、蓝晶石等。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变晶结构和碎裂结构。变质岩的构造主要包括变余构造和变成构造。常见变质岩的鉴别特征是特有的变质矿物。 四、论述题 1、影响岩石工程地质的因素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岩石的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工程地质作业 2 一、选择题1B 2D 3D 4A 5C 6D 7A 8A 9B 10 A 11B 12B 13A 14A 15D 二、判断题1 √ 2 √ 3 × 4 ×5√ 6 ×7 ×8 √ 9 × 10 × 三、简答题 1.叙述张节理的主要特征。 答:张节理的主要特征是产状不很稳定,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延展均不远;节理面粗糙不平,擦痕不发育,节理两壁裂开距离较大,且裂缝的宽度变化也较大,节理内常充填有呈脉状的方解石、石英,以及松散工已胶结的粘性土和岩屑等;张节理一般发育稀疏,节理间的距离较大,分布不均匀。 2.在野外如何测定岩石的产状? 答:岩石的产状要素用地质罗盘在岩层层面上直接测量。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质勘探

第五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工程地质分区 根据路线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槽探揭露分析,现将本路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为二个区: 1、红砂岩岗阜地貌区 本单元区地形起伏较平缓,多呈阶梯状展开,地表多为水田及菜地,局部水塘发育,本区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可塑状,层厚约3~5m不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 不等,岩层产状为250°~285°∠10°~13°。本区地层及岩性单一,故工程地质条件属于简单型。 第二节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路段划分 本路线区路基分为一般路基和重点路基,现分别说明: 1、一般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一般路基指填方量不大,地形起伏平缓,地质条件简单的路基,现分段说明: (1)、岗阜地貌区 该区地质结构简单,一般上覆为第四系下更新统残坡积(Q2el+dl)浅灰色~浅黄色低液限粘土,硬塑状,力学特性尚好,厚约1~3m不等,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中厚层状,全强风化层厚约1~3m不等;该区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大多靠地表水补给;挖方和填方均不大,路堑边坡和路堤较稳定。 (2)、岗间沟谷地形区 本区段主要为岗间沟谷地,地形较平坦,起伏不大,水塘冲沟较发育,区内主要为水田,地表季节性积水,地表覆盖层主要以黄褐色的低液限粘土为主,硬可塑状~软可塑状,厚约1~3米不等,除局部软土地段需予以清除外,均可作为路基持力层,下伏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及砾岩,区内挖方量较小,填方量不一,高路堤将在重点路基里说明。 2、重点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重点路基是指地形起伏较大,路基挖填量大,工程地质条件差的路段。本工程主要是深路堑,现给以说明: 深挖方路堑 本路段区内挖方地段较少,全路段共有挖方地段3处。路线中心挖方深度一般在6米左右,其中挖方最大为6.82米。本节仅此处深挖路段进行详细评述(分别对不同岩性进行评述),而其余挖方路段可参见“路堑边坡说明表”,这里不再对其进行评价。 a、K0+860~K1+120 路线深切山体,地形起伏较大,山势陡峭,植被发育一般,基岩裸露,基岩为白垩系上统赣州组(K1g)的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全强风化为1~3m不等,中厚层状构造,裂隙不发育,岩体产状:250°∠13°。据现场地质调查结果分析,该路段土石方比例为:10%的土方,90%石方。由于该路段地表覆盖层厚度小,且基岩主要以中厚层状的泥质粉砂岩层为主,其产状平缓,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利,因此该路段边坡属于较稳定边坡。由此建议:①边坡坡率1:1~1:1.25;②边坡防护采用坡面框格式植草③边坡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护,切忌使边坡长期裸露。④边坡施工时避免使用强力爆破。 根据其工程地质特征,推荐粉砂岩层面的粘聚力和内摩擦力φ值为:c=50kPa, φ=30°。 第三节工程地质岩组特征及评价 本路线区工程地质岩组分为松散土类及软质岩组,现分别评述: 1、松散土类: a、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 本区主要揭露有棕黄色亚粘土,主要分布岗间沟谷地,粉质粘土多呈可塑~软可塑状,[fao]=180~200kPa,多分布于岗间沟谷地。 b、第四系下更新统冲洪积(Q2el+dl) 121 GYS-60-1

第4章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第四章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1、下列关于冻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冻土包括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 B. 冻土不具有流变性 C. 冻土为四相体 D.冻土具有融陷性 2、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特殊粘性土是( )。 A.黄土 B.红土 C.膨胀土 D.冻土 3、下列关于膨胀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天然状态下的膨胀土,多呈硬塑到坚硬状态 B. 膨胀土失水收缩 C. 膨胀土遇水膨胀 D. 膨胀土的胀缩不可逆 4、下列关于红粘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粘土是由碳酸盐类岩石经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 B. 自地表以下,红粘土逐渐由坚硬过渡到软塑状态 C. 红粘土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 D. 红粘土中的裂隙发育 5、淤泥质土是由( )地质作用形成的。 A. 河流的地质作用 B.湖泊的地质作用 C. 洪流地质作用 D.风化作用 6、黄土经冲刷、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形成的夹有砂、砾石并具层理的黄色土状沉积物称为( )。 A. 膨胀土 B.黄土状土 C. 非湿陷性黄土 D.湿陷性黄土 7、泥炭及淤泥质土是( )形成的。 A.河流的地质作用 B.湖泊的地质作用 C. 海洋地质作用 D.风化作用

8、盐渍土不具有( )。 A. 溶陷形 B.膨胀型 C. 腐蚀性 D.崩解性 9、盐渍土在浸水后强度明显( )。 A.提高 B.降低 C.不一定 D.一般 10、黄土的( )是黄土地区浸水后产生大量沉陷的重要原因。 A. 湿陷性 B. 崩解性 C. 潜蚀性 D. 易冲刷性 11、风成黄土是一种( )。 A.原生黄土 B.次生黄土 C.残积黄土 D.由风化作用形成的黄土 12、具有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的土是( )。 A.黄土 B.软土 C.膨胀土 D.冻土 13、膨胀土遇水后膨胀,是因为膨胀土中含有较多的( )。 A.蒙脱石 B.高岭石 C.白云石 D.长石 14、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长江中下游 B.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C.云贵高原 D.湖沼地带 15、冻土的冻胀融沉性是因为冻土中含有较多的( )。 A.易溶盐 B.水 C.孔隙 D.有机质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董凯 松原市建筑质量监督站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前言 松原市市区位于吉林省的西部,第二松花江从城市中间横穿而过,将城区自然划分为江南、江北两部分。 考虑到岩土工程地质所涉及到的地层深度及松原市岩土工程地质的实际情况,本文仅以第四纪覆盖层为主,着重介绍0—50米内土层的岩土工程地质情况。 一、地形地貌特征 松原市市区在区域地貌上处于松辽盆地腹地东部斜坡带的前缘,以西为松嫩低平原,海拔130—160米左右;以东为相对上升的长白山山前台地,海拔200米左右。松嫩低平原为中生代沉降区,由于差异性沉降运动,平原内部基底波状起伏,总体上向西倾斜,西翼较陡,新生代覆盖厚度大;东翼较舒缓,新生代覆盖厚度较薄。两种地貌景观反差

非常明显,形成了盆地两翼的不对称性的特点。 松原市城区以第二松花江北岸为分界线,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分界线两侧地形地貌特征差异很大,各自特点显著。 其中江北地势较高,海拔高度在135—160米左右,总体上向第二松花江河谷倾斜,为微波状岗阜平原。岗阜区地面坡度较大,达5%以上,岗阜顶面开阔平缓。沿第二松花江北岸发育一级阶地,地面平坦,海拔130—135米,高出江水位5米左右,前缘以3—5米的陡坎与现代河床接触,阶面较狭窄,出露范围较小,后缘以斜坡与岗阜平原过渡。 江南一级阶地大面积发育,地形开阔平坦,标高在130—135米左右,以斜坡与现代河谷缓慢过渡,无明显前缘陡坎。在一级阶地上零星分布有以风成黄土状粉土和粉质粘土构成的小型岗阜,相对高度在5—10米,海拔高度一般在140米左右。在阶面的低洼处,河流故道、沼泽湿地多有分布,发育有淤泥质粉质粘土和软粘性土夹层。

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第四章各类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一、一般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一般土按粒度成分特点,常分为巨粒土、粗粒土及细粒土三大类。 巨粒土和粗粒土为无粘性土,细粒土为粘性土。 粗粒土又分为砾类土和砂类土。 巨粒土和粗粒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取决于粒度成分和土粒排列的松密情况,这些成分和结构特性直接决定着土的孔隙性、透水性、和力学性质。 细粒土的性质取决于粒间连结特性(稠度状态)和密实度,这些都与土中粘粒含量、矿物亲水性及水和土粒相互作用有关。 砾类土和砂类土为单粒结构;细粒土为团聚结构。 二、几种特殊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1、淤泥类土 淤泥类土是指在静水或水流缓慢的环境中沉积,有微生物参与作用的条件形成的,含较多有机质,疏松软弱(天然孔隙比大于1,含水率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孔隙比大于1.5的称为淤泥,小于1.5大于1的称为淤泥质土。 工程地质性质的基本特点: ①高孔隙比,高含水率,含水率大于液限 ②透水性极若 ③高压缩性 ④抗剪强度很低,且与加荷速度和排水固结条件有关。由于这类土饱水而结构疏松,所以 在振动等强烈扰动下其强度也会剧烈降低,甚至液化变为悬液。这种现象称为触变性。 同时还具有蠕变性。

淤泥类土的成分和结构是决定其工程地质性质的根本因素。有机物和粘粒含量越多,土的亲水性越强,则压缩性越高;孔隙比越大,含水率越高,压缩性越高,强度越低,灵敏度越大,性质越差。 2、黄土 黄土是一种特殊的第四纪陆相松散堆积物。颜色多呈黄色、淡黄色或褐黄色,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粒度大小较均匀。天然剖面上垂直节理发育。被水浸润后显著沉陷(湿陷性)。 一般工程地质性质: ①密度小,孔隙率大 ②含水较少 ③塑性较弱 ④透水性较强 ⑤抗水性弱 ⑥压缩性中等,抗剪强度较高。 ⑦具有湿陷性(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 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 3、膨胀土 又称胀缩土,系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膨胀,随含水量的减少而收缩,具有明显膨胀和收缩特性的细粒土。 成分和结构特征: 粘粒含量高,一般35%以上。矿物成分以蒙脱石和伊利石为主,高岭石含量较少。 土体表层常出现各种纵横交错的裂隙和龟裂的现象,使土的完整性破坏,强度降低。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垃圾处理填埋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1、勘察工作 1.1拟建工程概况 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建局委托,其拟建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垃圾处理填埋场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工作由*承担,场地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 1.1.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技术依据 1.2.1.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为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目的是正确反映工程项目拟建

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掌握各岩土层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对场地的稳定性、均匀性作出合理评价,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及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评价结论和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1.2.2.任务内容要求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规划总平面图,了解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设计地坪高程),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查明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时,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出预防措施建议。 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层结构、分布规律、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对各层岩土工程特性进行评价,提供各层岩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评价地下水和土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结合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提出本工程抗浮水位建议数据。 查明场地内有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提供场地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判明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或危险地段,查明场地内有无液化土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 对地基基础方案(主要包括地基类型、基础形式、持力层选择、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作出分析评价,并提出建议及相关注意事项。 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冻胀性类别、冻胀等级。 评价土层渗透性和隔污性能。

工程地质

第三章工程地质 3.1总体地质概述 茂名市电白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地点为茂名市电白区马踏镇、岭门镇、观珠镇、林头镇和小良镇等镇,分别位于茂名市电白区的马踏镇新村水库边沿、岭门镇龙头岭水库附近、观珠镇九仔山水库附近、林头镇卖鸡子水库附近、小良镇菠萝山水库附近。故本工程地质情况直接引用5个水库地质报告。 3.1.1马踏镇松塘片区地质情况 (一)地形地貌及地质、地震概况 库区位于丘陵地带。区域地层岩性为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上覆坡残积层较发育,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沿低洼地段稍发育。勘察场区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区,小型水利工程可按该烈度进行设防。 (二)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 经钻探揭露,坝址岩土层自上而下共分3层,分述如下: 1、坝体土层 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①填筑土:红褐、褐灰、灰黄色等,稍湿,松散、呈可塑状,

韧性度中等,均匀性稍差。组份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砂粒及角砾,局部由砂质粘性土混少量强风化岩块组成。该层在坝体地段均有分布,层顶为坝体表面,揭露层厚4.80~8.80m,层顶标高均为0.00m。 作标准贯入试验(后称“标贯”)4次,校正击数N=6.3~7.7击,平均6.8击。取原状土样12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W0=18.6%、天然密度ρ0=1.81 g/cm3、孔隙比e0=0.760、液性指数I L=0.06、粘聚力C=20 kPa、内摩擦角φ=20.5°。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100kPa。 2、坝基岩土层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 ②粉质粘土:褐灰、青灰色,湿,可塑,韧性度良好。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砂粒及角砾。该层各孔均见及,层厚3.70~5.70m,层顶埋深4.80~8.80m,层顶标高-4.80~-8.80m 。 作标贯3次,校正击数N=5.0~5.6击,平均5.3击。取原状土样1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值如下:含水量W0=18.8%、天然密度ρ0=1.84 g/cm3、孔隙比e0=0.730、液性指数I L=0.14、粘聚力C=22 kPa、内摩擦角φ=16.0°。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100kPa。 第四系残积层(Q el)—— ③砂质粘性土:灰黄、褐灰、青灰色等,湿,可塑,韧性度中等。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砂粒及角砾。该层各孔均见及,尚未揭穿,揭露层厚 4.00~6.70m,层顶埋深8.50~14.30m,层顶标高-8.50~-14.30m 。作标贯3次,校正击数N=6.5~8.9击,平均7.4击。取原状土样2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如下:含水量W0=19.0%、天然密度ρ0=1.74 g/cm3、孔隙比e0=0.837、液性指数I L=0.20、粘聚力C=20 kPa、内摩擦角φ=18.3°。层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f ak=140kPa。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和意义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和意义 摘要:在进行工业及其民用建筑工程建设的进程中,地质勘察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只有经过认真详尽的地质勘察,选择好经济合理的地基,我们才能保证建筑的安全和质量,才能使工程顺利的进行下去。本文介绍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查的特点、意义以及工程的各阶段需要勘察的重点。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查 1、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和意义 1.1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 一个城市往往有必要的居住区、文化卫生设施、公用设施,必要的交通路线和枢纽,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工厂等大量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大多是浅基础建筑物,影响的深度仅仅十几米,基础的砌置深度多小于5m,作用于地基上面的作用力主要是静载荷,因此,对于这类建筑物进行规划设计时所需要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1)勘察中主要的研究对象有:地形地貌特征、土的物理与力学性质、土的剖层面、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地下水的动态特性。(2)在勘察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浅孔勘探,详尽的分析地下水的情况,对土样进行大量的分析和观测。(3)通常情况下,按照勘探线和方格网布置进行坑孔的勘探,勘探深度一般以穿过整个活动层为限。 1.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意义 场地的选择和分区在城市规划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要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就需要我们从经济条件及其自然条件等多个方面加以论证,因此,在进行城市建筑规划之前进行各个方面的调查是必须要经过的一个程序其中,工程地质勘察在场地的选择和分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场地选择和分区的评价中,主要考虑的工程地质因素有地形地貌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结构以及动力地质作用四个方面。 1.2.1地形地貌特征 地形特点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意义重大。例如,平坦、广阔的地形,适合于修建一般的工业和民用建筑物,因为这样能够减少或是完全不需要进行平整场地工作,大大减少了土方工程所需的费用,另外,还有利于交通运输。同时,在这种场地上进行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不会受到来自地形方面的约束和限制。根据地形地貌的不同可以将场地划分为河谷地上的场地、没有被切割的开阔平原场地、较宽阔的溶蚀洼地中的场地、地形起伏显著的场地和山麓或河谷斜坡上的场地五种。场地不同,建筑条件也就不同,那么进行勘探的方法也就不同。例如,对于河谷场地,我们要垂直于阶地的延伸方向进行勘探线的布置;对于没有被切割的开阔平原场地,我们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布孔;对于第三

工程地质知识点总结

1、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不同、建筑物内容不同,所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也各不相同。如房屋工程:地基承载力、沉降、基坑边坡变形等;矿山开采:边坡稳定性、基坑突水、矿坑稳定等;水利水电工程:渗透变形、水库渗漏、斜坡稳定性、坝体抗滑稳定性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地应力、突水等。 2、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天然建筑材料六大类。 3、工程地质学: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它是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地质学的范畴。狭义: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勘察学、区域工程地质学。广义:狭义、土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 3、研究对象:与工程有关的地质环境 4、活断层基本特征: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②活断层具有继承性和反复性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粘滑型断层和蠕滑型断层两种④活断层的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行断层。 5、活断层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标志: ⑴地质上,只要是见到第四系中、晚期的沉积物被错断,均视断层为活断层。⑵地貌上,①不同地貌单元突然相接,或两边沉积物厚度显著差别例如,隆起山区与断陷盆地突然相接。一次错动量大的活断层,沿线分布断层三角面、断层崖、陡坎、垭口、“V型谷”等②地貌单元的分解和异常例如,河流阶地、山脊、水系、夷平面、坡洪积扇等地貌单元由于活断层作 用,使其产生错断、分解。活断层作用使 正常发育的地貌系统出现异常形态或特 殊地貌景观。如断层带一侧,河流的同步 肘状拐弯、宽窄变异,断层下降盘一侧线 状排列的洪积群、泥石流、滑坡、串珠状 洼地等。⑶水文地质上,由于断层带构造 物质松散,容易形成强导水带,因而活断 层带一线分布泉水、温泉,出现植被发育 现象。也由于活断层为深大断裂,深循环 水将导致水的化学异常。对古代建筑物破 坏、错断、掩埋等情况调查,可以帮助判 断活断层当时的错距等情况。6、地震的 分类,地震震级,地震烈度:⑴①按成因 分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 发地震②按震源深度分类浅源地震: 0<70 km(大陆地震多属此类)中源地 震:70~300 km 深源地震:>300 km ③按地震M级大小分类大地震:M >=7 级(强烈破坏地震)中地震:7>M>=5 破坏性地震小地震:5>M>=3, 微 地震:3>M>=1 超地震:M<=1 ⑵地 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 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 logE=4.8+1.5M ⑶地震烈度:衡量地 震所引起的某地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 度。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震源深度、 震中距、震域介质条件有关。一次地震只 有一个震级,但有不同烈度①地震基本 烈度(I基):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 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一 个地区的平均烈度。②场地烈度(I场): 同一I基区,场地条件不同而进一步划分, 对I基修正。③设防烈度(设计烈度)(I 设):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依建 筑物重要性、抗震性、经济性、对I基调 整。原则上一般建筑用I基,重要建筑适 当提高。设计部门很少用I场。V度区不 设防。 7、地震效应: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 内,地表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取决于 三方面: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震级、震中 距;建筑物类型及结构。三种破坏效应① 振动破坏效应——引起建筑物破坏②地 面破坏效应——地面破裂及地基液化、沉 陷等③斜坡破坏效应——滑坡、崩塌等 8、砂土液化:饱水砂土在地震、动力荷 载或其它物理作用下,受到强烈振动而丧 失抗剪强度,使砂粒处于悬浮状态,致使 地基失效的作用或现象。9、砂土液化机 理:在地震过程中,较疏松的保水砂土在 地震引起的剪切力反复作用下,砂粒间相 互位置产生调整,而使砂土趋于密实。砂 土密实就势必排水,但是在急剧变化的周 期性地震力的作用下,伴随砂土空隙度的 减少而透水性变弱,因而排水愈来愈不通 畅。应排除的水来不及排走,而水又是不 可压缩的,于是就产生了剩余空隙水压力 (超空隙水压力),当剩余空隙水压力增 长到完全抵消法向压力时,地面就可能出 现喷沙冒水或塌陷现象而丧失承载能力。 10、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拉裂,蠕 滑,弯曲倾倒;卸荷回弹:滑坡,崩塌; 11、滑坡的基本要素:滑动带滑坡床 滑坡体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台阶 滑坡舌滑坡裂隙 12、崩塌的形成条件:(1)地质条件一 个陡坡,尤其是大于600的坡,坡高几米 到几百米。大型自然崩塌多见于江河峡谷 陡峻地段,以岩石大型崩塌居多,或者人 工路堑、矿山等边坡。一般坡度大于 400~500时,对于裂隙发育的岩体,尤 其发育高倾角裂隙时,在裂隙下部有软层 配合下,易产生较大崩塌。(2)崩塌的诱 发条件1.高陡坡,重力作用,引起拉裂变 形,导致崩塌。 2.坡脚开挖,掏空,坡 脚软岩压裂,因此失去支撑作用。3.长时 间降水,产生水压力。4.冻胀后解冻,使 土体饱水段强度降低,或产生涨缩现象 13、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⑴内在因素 岩土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地形水 文地质⑵外部因素振动作用(如地震) 降水(雨、雪)水库蓄水人类活动(开 挖、加载、植被、水等)风化、剥蚀作用 14、斜坡的稳定性计算:滑面为平面 K=tgφ/tgβ滑面为圆弧β1、β2 定 o点H、4.5H定E点找圆心直线 15、滑坡的时间预报滑坡变形前兆的 现象预报法,位移-时间曲线变化趋势判 断法,斋滕法和改进的斋滕法,黄金分割 法,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预报法, 岩土体蠕变理论:第1蠕变阶段--减速 蠕变阶段减速发展,斜率逐渐减小第2 蠕变阶段--稳定蠕变阶段等速发展,斜 率大体不变第3蠕变阶段--加速蠕 变阶段CD段:变形迅速增大,但岩土体 尚未破坏DE段:岩土体变形速率剧增, 岩土体很快破坏 16、滑坡的防治措施 1 防预措施:(1) 绕避:改线、架桥跨越、隧道穿越(2) 拦截:拦石墙、拦栅网(3)排水:地 表排水:排水沟、坡面防渗地下排水: 盲沟、排水洞、排水孔(4)监测预警 2 治理措施:(1)排水措施:(同上)(2) 削方、堆:格栅(室)护坡(3)支挡工 程:挡土墙:砌置挡墙加筋土挡墙 锚固:单一锚杆(索)挂网+喷浆+锚杆 (索)构+锚杆(索)抗滑桩:钢管桩钢 页脚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