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新课标一
2024最新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一、前言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教育部对初中地理课程进行了修订。
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强调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旨在让学生通过地理研究,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学科素养,培养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具备初步的地理探究能力,为终身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共分为四个部分:地球与地图、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和乡土地理。
1. 地球与地图主要包括地球的认识、地图的绘制和运用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图阅读和绘制的初步技能。
2. 人文地理主要包括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认识人类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对国家地理、文化、历史的了解,提升乡土情怀。
3. 自然地理主要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理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 乡土地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点和发展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课程实施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实践能力。
2. 评价建议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3. 教材编写教材应遵循课程标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注重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五、附录附录1:课程标准编制说明详细介绍课程标准的编制背景、原则、过程和主要内容。
附录2:课程标准编制参考文献列出课程标准编制过程中参考的主要文献。
附录3:课程标准修订历史梳理课程标准从起草到修订的过程。
结束语本次修订的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旨在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为培养具有地理学科素养的人才奠定基础。
地理新课标变化对比+解读,附87条高考地理成因类问题分析思路整理
地理新课标变化对比+解读,附87条高考地理成因类问题分析思路整理2022版《地理新课标变化对比+解读》,附87条高考地理成因类问题分析思路整理_课程_素养_教学2022版《地理新课标变化对比+解读》一、整体变化二、变化要点概括1.新增了核心素养;2.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划分,全球观,宇宙观凸显;3.新增教师培训与教学研究,一方面给教师教学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4.新增了附录一地理活动参考示例,落实地理核心素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5.新增了附录二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示例。
三、具体变化1.课程性质两版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有所不同:2022年版课标首先从地理学的特征与性质切入,突出地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其次论述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地理课程与小学科学、小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的衔接及其与初中其他课程的相关性,渗透跨学科教学的思想,同时关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与高中地理课程的层级关系,全面体现了2022年版课标的修订思路。
2.课程理念修订后的课程理念共包括五个方面:①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②优化课程结构,搭建基于地理空间尺度的主题式内容框架;③活化课程内容,优选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地理素材;④推进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理教学方式;⑤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
这五条课程理念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宗旨,覆盖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
3.学业质量2022年版课标将学业质量纳入其中,地理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将地理课程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机统一,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相应的价值观等。
2022年版课标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特点和学习方式,将课程内容的五个主题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①“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运动”;②“地球的表层”;③“认识世界”与“认识中国”。
新课标地理必修一讲义..
地理必修Ⅰ(新课标人教版)讲义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天体和天系统统1天体:孤立的存在于宇宙空间的物质。
大概能够分为两类人造天体:宇宙飞船太空探测器航天飞机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2自然天体的特色——恒星(星光闪耀);星云(轮廓模糊);行星 ( 恒星卫士 ) ;流星 ( 一闪即逝 ) ;彗星 ( 托着长尾 ) ;卫星 ( 行星卫士 )3天系统统:宇宙中的各样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依照级别由低到高包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月系银河太阳系其余行星总星系其余恒星河外星系参照考题其余行星系统2000多亿颗恒星河外星系(包含地球在内的)天系统统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总星系是最高等其余天系统统,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宇宙部分。
并列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包含在银河系之中,是一个恒星系统。
主要由太阳(中心天体)和八大行星等构成。
地月系是最初级其余天系统统,是一个行星系统。
4 此中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又分别是什么呢?中心天体是:太阳依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次序也要记着),我们能够把它们分为三类.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 :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二地球是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一) 一般性5 (1)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色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色分别为类地行星 :①质量和体积小,密度大;②表面温度高;③卫星极少,甚至没有巨行星 :①质量和体积大,密度小;②卫星数目多,且有光环远日行星 :①表面温度低;②有卫星,有光环综合 (1)(2),能够看出不论运动特色仍是结构特色, 地球都是一颗一般的行星. ( 二) 特别性 : 存在生命地球为何会出现生命 ?1 地球和太阳距离适中 , 使得地球表面具备了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和水分条件自己条件 2 地球拥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 就有了适中的引力 , 吸引四周的大气, 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3 大海的出现宇宙环境 1 地球处在一个相对照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间2 自从太阳系的出生到地球上生命的出现, 太阳光照都处在一个比较稳固的状态参照考题(图析考点)第10 页同步检测第二题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什么叫太阳辐射?太阳络绎不绝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2024年度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一全套课件pptx
01
02
03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024/3/24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 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 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运动
自转和公转。自转是绕地 轴自西向东的旋转,公转 是绕太阳自西向东的旋转 。
4
经纬网与地理坐标系统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 圆,长度相等并指示南北方向。
承载力动态监测与预警
建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超 载问题。
19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
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经济发展模式 ,如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调整,促进经济高质 量发展。
城市化对策
探讨解决城市化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 会保障等。
2024/3/24
15
农业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农业地域类型
介绍不同类型的农业地域,如水稻种植业、畜牧 业、混合农业等。
农业可持续发展
阐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目标,以及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农业策略
地理坐标系统
以经度和纬度为坐标的地理坐标 系统,用于表示地球上任何地点 的位置。
01
02
经纬网
由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网,是地 理坐标的基础。
03
04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圈,长度不等并指示东西方向 。
2024/3/24
5
地图投影及变形处理
地图投影
高中地理新课标
《全日制一般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相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动素养教化,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动身,构建体现现代教化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须要的中学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增加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赐予中学地理教化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探讨地理环境以与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困难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
其次,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探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空间变更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化阶段地理课程相连接,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相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驾驭地理学习和地理探讨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
建立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中学地理课程,供应将来公民必备的地理学问,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实力和生存实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相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满意不同的地理学习须要。
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中学地理课程,满意学习探究扑克然奇妙、相识生活环境、驾驭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须要。
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
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1. 前言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地理教学,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确保教学质量。
2. 课程目标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明确了以下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构建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课程内容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地理规律等。
- 地球与地图:包括地球结构、地图制作、地图阅读等。
-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
- 自然地理:包括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地貌等。
- 区域地理:包括国内区域、国际区域、跨区域地理现象等。
-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
4. 课程实施与评价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合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课程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采用多元化、过程性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思维品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评价结果用于指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5. 课程资源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提倡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地图、图表、标本、多媒体资源等。
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如观测、调查、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课程修订地理新课程标准2024将根据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定期进行修订。
2024最新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最新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前言根据教育部《中学地理课程标准(2024年版)》,本课程标准旨在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性质1. 地理课程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实践性和时限性的特点。
2. 地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增强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
三、课程内容1. 地球与地图:包括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图阅读等知识。
2. 自然地理: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知识。
3.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知识。
4. 区域地理:包括国内、国外主要地理区域和地理单元的特征和差异。
5.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GPS、GIS等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建议1. 重视地理知识的教学,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问题解决、实地考察等,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5. 强化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评价与检测1. 地理课程评价应全面、多元,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2.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考查、作业、表现性评价等。
3. 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提高,将地理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纳入评价范畴。
4. 定期进行课程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六、实施与保障1. 加强地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024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
2024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一、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轨道是正圆形B. 地球公转周期是恒星年,约为365.25天C. 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慢D. 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反(答案)B(解析)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不是正圆形,A错误;地球公转周期是恒星年,即地球相对于恒星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约为365.25天,B正确;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在远日点时最慢,C错误;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同,D错误。
二、下列关于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 赤道低气压带是由热力因素形成的,全年控制地区气候炎热干燥B. 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动力因素形成的,全年控制地区气候炎热湿润C. 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因素形成的,全年控制地区气候寒冷干燥D. 东北信风带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差形成的,风向为东北风(答案)C(解析)赤道低气压带是由热力因素形成的,全年控制地区气候炎热多雨,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动力因素形成的,全年控制地区气候炎热干燥,B错误;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因素形成的,全年控制地区气候寒冷干燥,C正确;东北信风带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的气压差以及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形成的,风向在北半球为东北风,在南半球为东南风,D错误。
三、下列关于板块构造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板块边缘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B. 板块内部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C. 板块边缘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D.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是由一块整体岩石圈构成的(答案)C(解析)板块边缘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A错误;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B错误;板块边缘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C正确;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是由若干块巨大的板块构成的,D错误。
四、下列关于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洋流是表层海水常年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B. 洋流只存在于海洋表层,不会影响到深海区域C. 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没有影响D. 所有洋流都是从低纬流向高纬,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传递没有贡献(答案)A(解析)洋流是表层海水常年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A正确;洋流不仅存在于海洋表层,也存在于深海区域,B错误;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很大影响,如暖流可以增温增湿,寒流可以降温减湿,C错误;洋流有从低纬流向高纬的,也有从高纬流向低纬的,对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传递有重要贡献,D错误。
地理新课标内容详细解读
地理新课标内容详细解读摘要:一、新课标地理课程的总体特点二、新课标地理课程的主要变化三、新课标地理课程的教学建议四、新课标地理课程的实践应用正文:一、新课标地理课程的总体特点新课标地理课程秉承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的理念,强调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课程内容结构依然沿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框架,同时增加了地球科学教育的要求。
必修地理1和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内容性质相近,均以自然环境内容为主。
地理1偏重从地球科学的角度选择内容,侧重自然地理要素部分。
自然地理基础偏重从自然地理的学科体系中选择内容。
二、新课标地理课程的主要变化1.知识覆盖面广:新课标地理课程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目的和要求,既注重考查重点知识,又适当考查知识的覆盖面;既考查双基,又考查各种能力。
2.知识分布合理:难中易各层次合理搭配,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能够较准确地测试出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真实度。
3.课程内容更新:2022年版课标在2011年版课标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修订,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
三、新课标地理课程的教学建议1.注重实践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倡导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新课标地理课程的实践应用新课标地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的地球科学知识,理解一些自然地理现象的过程与原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新课标地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使地理课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023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版
(2023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版(2023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解读一、前言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强调地理学科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分析、理解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指导下,认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2.1 课程结构本课程分为四大领域: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2.2 课程目标1. 地球与地图: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结构、运动和地图的编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球仪进行空间定位和空间分析的能力。
2. 自然地理: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自然地理原理和方法分析自然地理问题,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 人文地理: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人文地理原理和方法分析人文地理问题,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理解和参与能力。
4.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建议3.1 教学建议1. 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2.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加强对重点知识点的讲解和运用。
3. 教学手段应多样化,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2 评价建议1. 评价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评价应注重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3. 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2024年高考地理新课标1卷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4年高考地理(新课标1卷)(适用于河南省、山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南省永顺县双凤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村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村寨中一条小溪婉婷流淌,潺潺水声伴随着弯弯青石板路和依山而建的土家转角吊脚楼,勾勒出一幅土家山寨的美丽画卷,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图1示意双凤村的建筑分布,图2示意在建的转角吊脚楼。
据此完成1-3题.图1 图21.双凤村传统民居的空间分布特点是()A.沿等高线分布B.沿溪流分布C.围绕公共建筑分布D.沿公路分布2.双凤村传统民居的转角设计主要是为了()A.适应潮湿环境B.便于就地取材C.充分利用空间D.追求视觉美观3.摆手堂《含土王祠)、风雨桥为双风村村民进行公共活动和交流提供场所。
这体现了乡村公共空间的()①均衡性②经济性③公益性④文化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B(沿溪流分布)2.C(充分利用空间)3.D(③公益性+④文化性)容积率是域市建设用地地块上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一般来说,工业园区中楼层越多,容积率越高,图3示意某城市工业园区规划的功能分区,其中,各产业园容积率按照适合生产的最大容许程度取值,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生活居住区曾有以高层建筑为主的高容积率和以中高层建筑为主的低容积率两个规划方案,政府部门最后采纳了低容积率方案,据此完成4~5题.图34.图3所示的各产业园中,规划容积率最高和最低的可能是()A.III和IB.IV和IC.Ⅱ和IIID. IV和II5.推测政府部门采纳生活居住区低容积率方案的目的是()①打造舒适生活空间②提开建筑物质屋③与城区建筑相协调④提高土地出让价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C(Ⅱ和Ⅲ,软件产业园和机械装备产业园)5.A(①打造舒适生活空间+③与城区建筑相协调)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多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丛洼地内发现了高达72.4米的望天树(图4).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区“最高树”的纪录,据此完成6~8题。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国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地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都对高中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一、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第二,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
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高中地理新课标必修一全册课件(共5份)
数字地球在智慧城市建设 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 字地球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 用,如智能交通管理、智能环 保监测等。
数字地球在旅游与文化传 承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 字地球在旅游与文化传承中的 应用,如虚拟旅游景观展示、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
06
CATALOGUE
课程总结与复习指导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 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 和原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 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02
CATALOGUE
交通与通信
概述区域交通网络布局、主要交通方 式及其便捷程度,以及通信设施覆盖 情况和信息化水平。
文化与教育
分析区域文化特色、历史传承和民族 构成,以及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发展 水平。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理念
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阐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和目标,以及 在全球和国家层面的重要意义。
内容概述
本册教材涵盖了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人口与城市、生 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应掌 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和原理,了解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规律, 具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政策措施 和重点任务,如生态保护、资源节约、经济 转型等。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公众参与与社会责任
2024年地理全国新课标卷36题第(1)(2)问说题
2024年高考地理新课标卷36题第(1)、(2)问说题1、赏题析题(1)原题展示(2024年新课标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
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疏解政策,城市功能和人口从东京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分散。
2000年,颁布相关法规,进一步促使大型商业设施(大型购物中心和网购物流中心等)在东京都市圈外围地区开设,然而由于经济长期低迷,东京中心城区的活力下降。
为了扭转这种趋势,东京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减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进大型购物中心在中心城区再集聚,如图示意2019年东京都市圈大型商业设施的分布。
①指出2000年前后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变化特点。
②说明交通布局对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有利影响。
(2)命题背景、高考要求本题以东京都市圈大型商业设施的分布为案例,对照落实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考查学生两方面能力:①对影响服务业区位选择因素的理解和认识:②联系实际和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地理问题的能力对照《课程标准》,本题考查:①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②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③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本题第一问体现能力①②,第二问体现能力①②③。
(3)考查内容及考点分布第一问设问:指出2000年前后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变化特点。
①出自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见下图),属于人文地理;②对应课标Ⅱ级要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③教材具体要点:交通运输变化对服务业网点布局的影响;第二问设问:说明交通布局对东京都市圈大型购物中心分布的有利影响。
①出自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见下图),属于人文地理②对应课标Ⅱ级要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③教材具体要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解题过程第一步:审设问关键词、图例、注记等,信息和设问间建立联系第二步:审材料仔细阅读图文,挖掘隐含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第三步:迁移知识联系教材,拓展地理思维;主动迁移材料,针对具体设问,组织答题思路第四步:规范答题整合信息,转化术语,分点分层,规范答题根据以上四个步骤解36题:东京都市圈包括东京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面1.两铺种设填树充皮层覆空盖隙层更的小主,要更目能的控是制雨水渗透速度,更能吸附污染物。排除BC
5…A….为. 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收,净,用。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 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2.选择题10种方法,目的法:文字材料多。要分析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目的是
什么?题目的答案应该为目的服务。还要考虑文字材料有没有最终的一个目的。有点
像写作文。文字要为中心服务。本题经过分析,得出目的:收集,净化,再利用!对
于第一个目的,肯定收集的越多越好,否则雨水白白流走,浪费资源。所以答案应该
为多收集雨水这个目的服务。A与收集雨水无关。B如果正确,那么收集速度变慢,雨水
2015地理新课标一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 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 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 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1.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没有之一。一定把信息勾划出来!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与7题等价!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 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1.目的法:信息中有“开采”,谁去开采?想想农夫山泉,康师傅矿泉水,应该 是企业去开发。而企业的目的:钱!钱要么表现在市场,要么表现在成本。中 国缺水城市很多。市场没问题。选C。(一瓶矿泉水一块钱,把海冰从海里运 出,再处理淡化,再运到你的城市,再搬到超市。。。够油钱不?) 2.选项分析法:AD容易排除。如果C对,那根本就谈不上B。即使是国家层面上 去开发,最起码也要收支平衡吧?不会亏本做事情(你家自来水不收费啊?)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固定起始点
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 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4,完成10~11题。
1.目的法:如下图所示 2.选项分析法:ACD都在说河流含沙量变大,而题目是单选题。。。 3.“运动”类题目,还多用“来”“存”“去”三个角度去思考。
1
1
1.图文转换:信息中有“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如图所示,两个柱体明显 底面积相同。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和厚度有关。此题与第七题是同一个题。 2.为什么7,8两题都在考察影响气温的因素呢?这不是重复考察吗?应该这样 想,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很多,两个题目是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出题的。 3.图例法:一般认为图例肯定是要用的,图例少就直接选答案,图例多就用图 例排除选项。那图例中的等值线在葫芦岛的数值是最大的。 另:直选(排)法和图例法组合起名信息法,不要割裂两者。网站中会用160个 题目,让你养成观念:获取信息是最最最重要的方法。不用信息去解题是自杀!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 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源自固定点。读图4,完成10~11题。
1.图文转换法:下图(动态演示更直观)。 2.条件极限法:极限想法,大海都被泥沙填满了,水深都小于2米,那么信息 中的“距起始点的距离”就会无限大。说明距离加大和泥沙淤积有关。选D 3.水(泥沙),风(风沙)等“运动”类题目多用图文转换法,难度减低很多。
高考提分15---30分! 3.网站中基础知识版块暂时没有开放。 4.更多信息请看主页--网站简介。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目的: 海里泥沙变少
泥沙来的少 泥沙去的多
河流输送泥沙 海浪、洋流、地壳下沉
1.重点讲解高考地理选择题10种方法 2.综合题类型及思路
流失量变大,与目标不符。D保持土壤水分就可以收集更多的水分或使得流失的水分减少
选D
3.选择题10种方法,直选(排)法:信息中有“综合作用”,直接排除C,因为综合作用
最少是两种事物的合作。而此题只是在问树皮。图中信息表明植物的根明显在种植土层
中,那么为植物提供养分的应该是种植土层,排除A.
4.选择题10种方法,题设分析法:把题设中的树皮去掉,换成种植土层或砂层。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