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教育概念: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对“教育”定义的理解: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其次,这个定义把“教育”看做是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
再次,这个定义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最后,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强调“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教育活动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教育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形态(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教育形式的教育制度化: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撞门的教育人员、机构以及与性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第二节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一)农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二)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有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三)信息社会的教育特征: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的理解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4.教育的终身化合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原始教育,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
特点:1. 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幼儿教育概念
幼儿教育概念幼儿教育概念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不仅家长、教师关心,甚至整个社会都把幼儿教育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那么,什么是幼儿教育概念?为什么它如此重要?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幼儿教育概念是对幼儿教育这一领域的基本概括和定义。
它是对幼儿教育的目标、原则、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的概念体系。
幼儿教育概念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注重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感受,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
首先,幼儿教育概念的核心是以儿童为中心。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的大脑发育迅猛,此时的学习和经验对其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幼儿教育概念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促进其全面发展。
这也是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相区别的地方。
其次,幼儿教育概念倡导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认识世界和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有针对性地设计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
幼儿教育概念中的游戏教育注重的是在游戏中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消遣和娱乐。
第三,幼儿教育概念强调幼儿的亲身体验和参与感受。
儿童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感知和理解世界的。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注重给幼儿提供各种机会和环境,让他们亲自实践和参与,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和发展。
幼儿教育概念中强调的是教师应该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简单的传授者,通过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
最后,幼儿教育概念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幼儿教育并不仅仅注重知识的灌输,更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这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社交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个方面。
幼儿教育概念中关注的是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幼儿教育概念是对幼儿教育这一领域的综合概括和定义,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游戏教育,亲身体验和参与感受,以及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1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答:教育的概念是指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个过程,伴随着对教育对象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即能增进人们知道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教育也是一种方法,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传道授业的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一国若要发展,教育是基础。
教育这个概念上来看,首先教育是指某一类开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是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任何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没有目的性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其次,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人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日常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教育。
2学习教育学的意义?答: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
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3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答: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具体的人。
因此,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大致来说,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学习生活技能。
掌握个人成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社会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
二,内化社会文化。
接受和认国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与社会行为规范;三,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和教育学1.结合自己经历,谈谈教育的概念。
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
答:(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术,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必然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育成为必然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影响人身心民展的社会活动。
首先:人类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
其次,教育是一种影响人的活动。
再次,这种影响作用于人的身心两方面。
最后,它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2.试列举教育的起源学说。
答:(1)神话起源说,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与美国的沛西?能。
把动物的本能行为当做教育,否定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3)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把儿童对成人的无心识仿照当做教育,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不全面。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
以为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从人类社会产生就存在了。
(5)交往起源说,代表人物叶澜。
以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3.教育的社会功能表此刻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答:(1)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②教育具有增进政治变革的功能:推动社会变革;传播先进思想,宏扬优良的道德,增进社会政治变革;教育可以增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2)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增进经济增加的功能:②教育增进科技发展的功能: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腕;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手腕。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按照你对教育的熟悉,谈谈教育是如何促使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
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增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两方面:(1)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增进个体社会化。
首先,教育增进个体观念的社会化;其次,教育增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最后,教育增进个体职业、身份的社会化。
教育学思考题
第一章1 请设定你的基本立场,分别为教育(广义,狭义)和教育学下定义,并作必要阐释。
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对教育定义的理解:教育的概念应该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逻辑:1 作为主格意义的实施者和作为宾格意义上的接受者。
2 教育是一个过程概念。
3教育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
教育学:书上没有具体定义。
2 理解一种教育的起源说?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主要思想: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主要思想: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
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
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思想:①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途径;③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3 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不同特征?分析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不同性质与特点。
1、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教育方法是言传身教;教育对象是全体儿童。
2、奴隶社会:出现了学校,教育具备了独立的社会职能;教育有了阶级性3、封建社会:学校体制趋于完备(唐代的“官学”和“乡学”);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欧洲教育具有强烈的宗教性。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教育”一词。
这些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一类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再一类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人们对“教育”概念的日常理解构成了日常教育生活的基础。
但是,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一些常用词汇一样,人们尽管可以很自如的使用,却往往缺乏比较明晰和深入的思考,更不用说形成系统化、专门化的知识。
对“教育”概念的常识理解对于个体日常教育生活来说也许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专门的社会教育事业来说却远远不够。
所以,教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从常识水平提升到理论水平,对它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
(二)“教育”的词源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三)“教育”的定义
给“教育”下定义是对教育现象理性认识的开始。
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可以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广义的,狭义的,更狭义的。
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这两种定义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教育活动的某些属性,对于理解
教育活动的特征都是有价值的。
但是,这两种定义也存在着各自的缺陷。
根据对“教育”概念的分析,这里尝试给出“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概念浅析
“教育”概念浅析【摘要】:当今社会,”教育”概念泛化问题严重,对”教育”的理解多种多样,这已经引起了一些理论专家的重视。
文章主要针对该问题,从”教育”的本义、转义、外延及标准几个方面来探讨教育的本质。
【关键词】:教育;本义;转义;外延;标准对于教育理论上最基本、最普遍的问题”教育是什么”的回答可谓是多种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从一般经验上看这些回答还是各有其道理的,但如果从理论上仔细研究这些答案,就会发现这些观点只不过是对”教育”概念的泛化理解而已。
理论界所求的理解应该是内涵与外延都比较确定的概念,是可以作为专业术语理解的教育概念,因此对教育概念的梳理就非常有必要了。
但这种梳理过程不能局限于对语词的推敲,而要主要从教育概念”问题领域”入手,即从”教育”本来的含义及在教育过程中派生的含义(即其转义)、教育概念外延的变化和教育与其他影响学生成长的经验形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来考察这个问题。
尽管对”教育”下个准确的,涵盖一切情况的定义是很困难的,但可以从探究”教育”的标准入手,找出判断哪些是”教育”,哪些不是”教育”的规则。
一、教育本来的含义及其转义尽管中西方对教育的理解有”外铄论”与”内发论”的差别,但是他们都把”善”作为”教育”题中应有之义,都把教育学生的方向定为朝着善的方向迈进。
其中日本学者村井实则根据”教育”的原义在其《教育学全集》中给它下了个定义,即”…教育‟是使儿童(每个人)变成善良的活动。
”①而中国先秦至秦汉间关于”教”的若干定义性陈述恰恰可以验证村井实的见解。
如:”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修身》),”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此外,《说文解字》中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解说。
②由此可见善的意图是肯定要包含在”教育”之中了。
但并不是确定了这一点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善”这个词是一次多义的,它有美好、善良、正确、擅长和满意等意思。
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概念是一个比较广泛而抽象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
我的理解是,
教育概念是指一种系统性、有目的、多方面的活动,旨在引导和帮助人类全面发展自身的
潜能和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与自身发展需要,同时增强自我实现和社会责任感的一
种活动形式。
首先,教育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它包括课堂教育、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不同的
功能和意义,形成了一种有机的结构。
只有在这样一个完整体系中,人们才能够获得全面
的教育。
其次,教育是有目的的。
它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从而更
好地适应社会与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应该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而不是
无序、随意的。
只有通过这样的有目的的教育,人们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和能
力。
再次,教育是多方面的。
除了课堂上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文化、精神、人文等方面
的内容。
这些方面的教育同样重要,因为它们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能够帮助
人们德才兼备,成为一名有追求、有责任感的公民。
最后,教育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潜能和能力,而教育的目的
就是发掘和培养这些能力。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优势和劣势,并且不断地完善自我。
同时,教育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通过教育,人们
不仅在个人层面上实现自我,更重要的是在社会层面上为大家作出贡献。
教育概念的界定
斯宾塞曾获英、美、法等11个国家32个学术团体院 士、博士荣誉,并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 教育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 •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 念自引进以来,影响了越来越多的父母及 教师。
约翰· 杜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 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教育概念的界定
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教育:1.何为“ 教”,以孝为先,以文相授。2.何为“育”,虽不 能读书识字却比无知多一点努力,身体力行。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 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 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 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 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 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 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 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 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1
。
• 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含义重庆37中杨天才400084通过西南大学教授们的集体培训,我对“教育”二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教育:从字面看,所谓教,是指:传授;所谓育,是指:培养,即培养学生(含人格、精神在内的)全面发展。
早在古代,对教育的研究有:《辞海》①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②用道理说服人使照着(规则、指示或要求等)做。
在国外,“教育”一词的拉丁语为educare,意思是“引出”。
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途径,一种积极引导人类的思想、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有效的途径,从中性词的角度看,可以有影响与之相对应,从贬义词的角度看,可以有唆恶与之相对应。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也是人类文明的传递。
一种以某些主观意识形态去适当改变另外一些主观意识形态的一种方法。
是改变他人观念与思想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总之,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积极的影响,一种对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及自身的积极的影响。
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下面从字形上来说说吧,先说“教”——左右结构的一个“教”字,历史上有两种解释:一说为会意字,一说为形声字。
“六书”认为,左上是“爻”(yáo),左下是“子”,右边是一只手举着鞭子。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用“善”来解释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本义在于“使作善”。
教育的本义在于“使作者”。
如:古代的“善良”教育,近代的个人“完善”,现代的追求个人“完善个性”,使教育有了多种含义。
清代文字学家桂馥《说文解字义证》解释为,“教,效也。
上为下效,道之始也。
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简答题第一章1.谈谈你对教育这个概念的理解?(3-5)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2)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3)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各自发挥着怎样的作用?(5)答:教育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质。
它们的作用是:1.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2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没有教育内容也无从产生教育活动。
4物质资源的丰富性、先进性、优质性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3.结合实例分析教育的功能(9)答:1).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2).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4.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员,你认为现代教育具有哪些特征?(10)答: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3)教育的内涵扩大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5.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2-13)1).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2).终身教育3).教育民主化4).教育现代化5).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6)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的先导第二章1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有哪些?1)环境2)经济3)政治4)文化5)人口6)人的社会化2环境与学前教育的关系有哪些?1)物质环境为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2)精神环境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经济与学前教育的关系是什么?(16-17)1)经济是教育的基础2)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4.经济对教育的作用是什么?(16)答:(1)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5.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18)答:(1)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教育的概念名词解释
教育的概念名词解释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下获取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完整发展以及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下是对教育相关概念的解释。
1. 教育: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的活动,有目的地引导个体发展智力、思维、情感、技能等方面的过程。
教育一方面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扩大个体认识世界的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个体的思维和创造力使其能够适应社会、解决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2.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教育过程中获取新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
学习可以发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环境中,包括正式的教育课程、自学以及社交互动等形式。
学习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通过学习个体能够获取并应用新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师:教师是指担任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士,负责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德。
教师应具备广泛的知识、教育技能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 学生:学生是指接受教育的个体,通常指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发展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学生应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定,尊重教师和其他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5. 教育机构:教育机构是指提供教育服务的组织,包括学校、培训机构、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
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和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并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估。
教育机构在教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6.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的组织结构、规范和程序。
教育制度包括法律法规、教育政策、课程设置和评估机制等。
通过教育制度,社会对教育进行管理和规范,确保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7.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工作所追求的期望结果。
教育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品德等方面的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设立明确的教育目标能够更好地引导教育实践和评估教育成效。
教育的概念、产生、发展
1、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社会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让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基本要素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3、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4、教育活动、问题、规律的区别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教育现象中提出来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课题。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和教育之外的其他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5、孔子教育思想的内涵(1)关于教育作用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哲学命题,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2)关于教育对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是教育活动扩大到民间。
(3)关于教育目的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4)关于教育内容提出“文、行、忠、信”的教育内容。
文是指文化知识——“六经”:诗书礼易春秋。
行、忠、信是道德行为规范要求。
道德教育内容占有重要地位,文化知识学习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
不足之处在于缺少自然科学知识和劳动知识的内容。
(5)关于教育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启发诱导的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学思结合的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立志有恒:人要有远大的人生志向,“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
”孔子教育学生要“志于仁”,“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标准。
自省自克:有道德修养的标志,“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概念(2)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3)但对教育本质的把握则体现出共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促进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4)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5)狭义:的教育它们都说一种影响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事实上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培养人的活动。
(6)教育的心理起源说(7)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8)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该学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主要代表人物是熟练的教育学者,他们以恩格斯在(家提、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9)教育学的萌芽时期(10)孔丘(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的教育思想充分反映在(论语)中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
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知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学思想。
(11)(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学记)是对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
(12)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产婆术”称为西方启发,也称“问答式教法”。
(13)教育学的独立形态时期(14)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资本主义的生产与发展)(15)夸美纽斯1632年写成的(大教学论)(16)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史上公认的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教学科学上的标准)(17)教育目的的认识(18)(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教育)认为,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总和。
(19)广义总的来说,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受到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20)狭义来讲,就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
(21)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依据(23)对当代中国教育目的的正确理解和认识(24)1关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性质:教育必须为现代化服务。
教育的概念——精选推荐
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定义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广义的教育定义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人。
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人。
2. 教育的要素教育的要素教育者教育者 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3. 教育的形态有三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的形态有三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4. 教育的本质: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本质: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5.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人口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人口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的关系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第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从教育成为人类独立的社会活动开始,延续到17世纪。
世纪。
第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7世纪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第三,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
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莫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教育国际化,国际理解教育,教育机会均等,全民教育,追求有质量的教育,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社会与终身教育的共享,学习过程个性化,学习社会与终身教育教育功能的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教育功能的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 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 作用。
“教育”概念理解论文
“教育”概念理解论文教育是什么?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做了精辟论述。
他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时代、方法来定义“什么是教育”,使我们从不同的侧面对“教育”的概念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
然而教育的定义从来就没有统一的答案,不同的教育家都有各自的解说。
夸美纽斯认为,人人具有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但这种子却不能自发地生长,需要凭借教育的力量,“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这里面包含着宗教的影响,他认为人的天赋是上帝创造的,知识、德行和虔信三个种子“是自然存在我们的身上”,教育则使这些种子发芽生长。
他的学说可以称之谓“生长说”。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则主张“人心没有天赋的原则”,“人心是白纸”,通过教育能使儿童掌握知识和德行。
是谓“白板说”。
法国教育卢梭则提倡“自然教育”,教育的任务是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归于自然”,培养自然的人、自由的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则把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教育中,学校、负实际责任的教育者和教师是教育者;广义的教育是无意识的教育,大自然、家庭、社会、人民及宗教和语言都是教育者。
他认为:“完善的教育可能使人类的身体的、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
”我国较权威的关于教育的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2)教育:广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
(《辞海》)(3)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教育大辞典》)(4)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5)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区别于其他社会事务的本质属性就是人的培养。
(潘懋元主编《高等教育学》)(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概念
教育学概念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活动,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它说明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
2.受教育者是指在教育活动中通过接受教育者的影响和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使自己的身心素质得到发展和完善的人。
在学习型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受教育者。
狭义的受教育者主要指在专门的教育机构中以学习为基本职责的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
3.教育环境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指为培养人而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场境,一般可分为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等。
2)狭义:指为教师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而精心创设的教育活动的目的而人为创设的具体情境,如学校中的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教师为了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而精心创设的教育环境,我们一般也称之为教育情境。
4.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尚未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2)教育手段和方式很简单3)教育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5.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对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总方向。
6.新中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7.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均衡性、个别差异性。
8.教育本体价值的主要体现: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价值;2)教育促进个性个体化的价值。
9.教育目的的定义:是人们根据对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的认识,在思想上对教育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计。
10.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
11.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1)坚持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2)坚持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坚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
4)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实施新中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科学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2)结合国际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握好教育目的的动态性和丰富性。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1、通用定义的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的“教育”条目释文
“现在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广义上说,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 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 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 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个 词,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思考:
教育是什么?
1.请课后再思考,说于同学听。 2.请收集古今中外名人说的教育含义。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
一、教育的起源
㈠生物起源论
1、生物起源论的基本观点: 教育起源于动物生存本能活动。 2、代表人物: 法国的勒图尔诺《 动物界的教育》和英 国教育学家沛西· 能 《人民的教育》 3、生物学理论基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4、对生物起源论的简单评价。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影响(内容与形式)
案例请根据案例,从教育者、学习者关系的角度 谈谈启示。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 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话。
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 “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 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 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 者食于人”
4.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
高了教育职能。
东方有孔子的教学思想、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荀子的教师思想、墨子的教育内容思想、朱熹的 学习方法、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 西方有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亚里士多德的“ 三育理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洛克的 绅士教育思想、福禄贝尔的儿童教育思想、斯宾 塞的科学教育思想等等。
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研究教育概念内涵和外延教育的概念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有两个重要特征,即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教育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要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即教育是什么。
而教育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要反映的具有本质属性的对象,即什么是教育。
从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角度来讲,教育概念的内涵蕴含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追寻,而教育概念的外延则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
只有清楚二者的关系,才能把握教育本质,从而使教育实践向“本真意义上的教育”逼近。
(一)教育的内涵教育是什么?有关教育本质的讨论自1978年以来已经持续了30多年。
但是依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于上层建筑,有人则认为是生产力,或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还有人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太复杂,干脆把教育的本质定义为一种特殊范畴等等。
关于教育本质的大讨论虽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的认识,但是却把关于教育本质的讨论局限在对教育功能的探讨中。
看到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就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上层建筑。
看到教育具有经济功能,就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产力等。
这种对教育本质的探讨方式与逻辑学上对本质的界定(本质即一事物成为该事物而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根本特征)是相违背的。
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是生产力,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等等。
并不能把教育与其它上层建筑或生产力相区别,可见这些并非教育的本质,而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特殊范畴,这只是对教育本质无法认识的一种诡辩而已。
试问此范畴区别于彼范畴的不正是其特殊性吗?教育是什么?这一命题揭示的是教育概念的内涵,重点在于探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既然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就是把教育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
那么,对教育本质探讨的角度就应该是从这个规定性出发,把教育从纷繁复杂的宇宙万象中层层剥离出来,才能找到独属教育的本质特征宇宙万象虽然纷繁复杂。
但如果从动静的角度来划分,无论人们怎样定义教育,都一致认同教育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答:教育的概念是指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个过程,伴随着对教育对象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即能增进人们知道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教育也是一种方法,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传道授业的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一国若要发展,教育是基础。
教育这个概念上来看,首先教育是指某一类开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是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任何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没有目的性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其次,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人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日常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教育。
2 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并不为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搞好教育。
历史经验证明,教育规律早在人们认识它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起作用了。
遵循它,教育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就成功;违背它,教育事业就受挫,就倒退,就失败。
二、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三、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四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3简述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答:教育就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促使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具体的人。
因此,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大致来说,社会化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学习生活技能。
掌握个人成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社会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
二,内化社会文化。
接受和认国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与社会行为规范;三,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个人追求的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四,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自觉按照所献宝的行为规范为事,这是个体社会化的最终体现。
例如,学校就在促使个体社会化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教育促使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在一方面教育促使个体行为的社会化;别一方面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学校在促使个体个性化上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二,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三,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4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答: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它社会子系统的作用,包括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教育的个体功能,要转化成政治,经济功能,首先要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的素质来实现。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教育社会功能中的一个基本功能,与人类教育共始终。
而对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而言,教育社会功能的发生是由政治功能到经济功能,而学校教育的出现一开始就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有对人口的正向功能,对人口,文化,经济,政治的正向功能。
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有二种情况:一为当社会发展处于负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出现总体的负向功能。
二为当社会发展处于正向时期,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总体上是正向的,但也同时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与社会的外部关系失调,出现局部负向功能。
5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教育的目的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为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要求和指向。
从所含内容指向来看,教育的目的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是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
广义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教育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系列。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有四点:一,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二,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6,试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个体内涵?
答: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老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包含了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
其具体的内容是,一,专业理想的建立;二,专业知道的拓展;三专业能力的发展;四,专业自我的形成。
7简述教师的职业形象?
答: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指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
教师的职业形象是通过其内在精神和外显事物显现出来的,其内在精神包括职业的精神风貌,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外在事物表现为教师节日,教师组织,教师着装等。
教师个人形象包括对学生的态度,工作态度,道德水平,教学水平,人际关系等。
教师的职业形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的道德形象,二教师的文化形象,三教师的人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