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合集下载

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浅谈我国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摘要】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网络舆论已成为网民表达自己言论的主要渠道。

网络舆论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有不少网络舆论引发的事件,例如:“动车事件”和“虐猫事件”。

本文通过写一些具体的的案例来分析网络舆论对社会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利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来探究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及其应对的措施。

最终达到使网络舆论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的目标,更多的实现网络舆论的正面价值。

【关键词】一、39人身亡,(三)推动防腐工作的更好开展,提高政府及其各级官员觉悟,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政治氛围,打造纯洁的干部队伍。

腐败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防腐工作也是长期又艰巨的任务,近几年来,我国大力打击腐败分子,加强防腐工作,所以在防腐治腐问题上颇有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网络的开放,公民可以自由开放的发表自己真实的言论,官员的言语行为也都在网上公开,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了百姓的监督。

例如周久耕的天价香烟事件。

周久耕是一位深藏不漏的腐败官员,就是因为一盒天价香烟被网民发到网上,引起了人民对官员高消费的猜疑,在纪检部门的调查下,其腐败的丑行得以暴露。

可见,网络舆论监督优于传统舆论监督的地方,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把身边发生的事,及时的发送到网上,对政府官员及时进行监督,这就扩大了监督范围,提高防腐的工作效率。

以上案例说明了,民意不可驳,网络舆论力量的强大,防腐意识要人人有,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官是百姓的官,政府是百姓的政府,凡是违背民意的官与政府必会被百姓推翻。

(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网络是一个公众自由发表言论的平台,是一个信息集聚的平台。

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对好人好事进行褒奖,对高尚伟大的精神加以发扬光大。

一个人优秀的行为可以让数千万的人知晓,成千上万的人推崇一个人优秀的品质,有助于人们良好品德的形成。

一个人做坏事,道德品质败坏,会遭到网民的指责与唾弃。

络言论的心得体会

络言论的心得体会

络言论的心得体会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言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热衷于网络世界的年轻人,我深有体会地感受到了网络言论的力量和影响。

在我看来,网络言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负面效应。

以下是我对络言论的一些心得体会。

网络言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参与意识。

在互联网的普及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

以我国为例,近年来,网络言论在推动社会进步、监督政府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反腐斗争到环境保护,从民生工程到法律修订,网络舆论场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网络言论正是源于民众的需求和期待,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平台。

网络言论具有显著的舆论监督功能。

在网络世界里,舆论监督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而是通过社交平台、论坛、博客等多种形式进行。

这种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舆论监督更加迅速、直接和高效。

例如,在2011年“7·23”动车事故中,网络言论迅速聚焦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推动相关部门加大救援力度,确保事故调查的公正性。

然而,舆论监督并非绝对完美,有时也会出现舆论滥用、网络暴力的现象。

因此,我们在享受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学会自律,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权益。

网络言论具有巨大的教育引导作用。

在网络世界里,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这为教育引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正能量的传播到错误观念的纠正,网络言论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疫情防控期间,众多网友通过网络传播防疫知识、分享抗疫经验,为我国取得疫情防控胜利作出了贡献。

然而,网络言论的教育引导作用也面临挑战,如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等。

这就要求我们在网络世界中保持警惕,学会辨别真伪,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然而,网络言论也存在一些负面效应。

网络言论容易产生舆论滥用现象。

在网络世界里,一些人为了追求关注和点赞,不顾事实真相,恶意攻击他人,甚至煽动网络暴力。

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案例

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案例

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案例新闻媒介是现代社会中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具有强大的正负效应。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个具体案例,以生动全面地展示新闻媒介的正负效应,并提出一些指导意义。

一、正效应案例:聚焦贫困地区,倡导关爱我国贫困地区是新闻媒介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某些报道中,媒体通过展现当地贫困人群的艰苦生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了各种扶贫行动的开展。

例如,某电视台报道了因疾病无法支付医疗费用而生活陷入困境的一对夫妇的故事,事后得到众多网友和慈善组织的捐款支持,让他们渡过了难关。

这样的报道可以引领社会力量关注贫困地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对加强社会凝聚力、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指导意义:新闻媒介通过对贫困地区的关注,发挥了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作用。

媒体要深入贫困地区采访,展现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帮助他们寻求帮助,同时也要提倡关爱、化解偏见,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正效应案例:曝光真相,为公平正义发声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新闻媒介也有着巨大的正面作用。

例如,近年来不断曝出的校园欺凌事件,让社会各界人士产生了关注,促使政府、学校等有关方面加强了校园暴力的防治工作。

类似此类的案例,新闻媒介经常通过调查、报道,为在权限之外的受害者发声,并且通过曝光黑幕,推动政府,相关机构加强管理,提高治理效能,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指导意义:新闻媒介在社会公平正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媒体一定要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性,要信守职业操守,维护正义,赋予受害者话语权。

同时,媒体也应该从公共角度出发,辅助政府等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为弱势群体发声。

三、负效应案例:造谣诽谤,恶意攻击个人与此相反的是,在新闻媒介的传播中,也存在着造谣诽谤等负面行为,这样的行为容易造成社会不良影响,造成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损失。

例如,某网民恶意攻击一位大学教授的学术成就,导致该教授遭受打击,更造成了很大的民意负面效应。

指导意义:应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任何故意捏造、歪曲事实的行为都会影响公众的认知和舆情,对受害者造成巨大的伤害。

提高地方政府有效引导网络舆论能力问题研究

提高地方政府有效引导网络舆论能力问题研究

视 的问 题是 一些 地 方政 府 和官 员 在引 导 网络 舆论 、
应对 网上 热点 、 处 置 网上 突发 事 件 等 方 面 , 效 果 意
识不强 , 忽视了早期介入和引导 , 往往抱着“ 大事化 小, 小 事化 了” 的侥 幸 心理 , 结 果往 往 “ 小 事拖 大 、 大
事拖 炸 ” , “ 疲 于 应付 ” 、 “ 被动挨打” , 导致 事 态 不 断 扩 大 升 级 。 二 是 地 方 政 府 网络 舆 论 引 导 能 力 不
政治
《 实事求是》2 0 1 3 年 第6 期
提高地方政府有效 引导网络舆论能力问题研究术
樊金 山
( 中共河南省委 党校 党建教研部 河南 郑州 的飞速发展 , 以即时通 讯 、 博客 、 微博 、 播客 、 社交 网站 、 视频 网站 为代表 的新兴 网络社 交平 台日新月异 , 互联 网日益成为 网民利 益表达 、 情感宣 泄、 思想碰撞 的新渠道 , 成为各种社 会观念和 思想 意识的 显示器和晴雨表 , 网络舆论应运 而生, 网络舆 论不仅深刻改变着地 方政府 的执政环境和舆 论格局, 而且 显示着 巨大
的社会影响力 , 如何有效 引导网络 舆论 , 更好 发挥 网络舆论 的建 设性作用 , 最大限度消解其负面影 响已经成 为新时
期地 方政府必须面对 的新课题 。 关键 词 : 地方政府 网络舆论 引导 中图分类号 : D 6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DO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3 - 4 6 4 1 . 2 0 1 3 . 0 6 . 0 7
对 的 新课题 。

的影响 日益显现。网络舆论本身具有的碎片化 、 突 发性 、 隐匿性 、 非 理性等特征 , 极其容易引发虚假消

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作者:宋洁来源:《新闻爱好者》2011年第03期引言在近几年来的网络事件中,网络渐渐成为社会的泄压阀、舆论场。

某一热点事件发生后,该事件相关讯息都会第一时间在国内各大网站及其论坛上迅速传播,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进而成为舆论焦点,之后再经由网友们轮番发帖、转帖、跟帖、讨论,进而形成网络舆论。

从“躲猫猫”、王帅案、邓玉娇案可以看到网络在社会民主监督以及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正因为网络已渐渐成为“观点自由的市场”,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也必将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网络舆论的内涵和特点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即为舆论。

①而网络舆论是新兴的舆论形式,是网民们针对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或者网络话题所发表的意见的集合。

②网络舆论依托互联网形成,其特点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介形成的舆论。

网络舆论的主体就是参与舆论讨论的网民。

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民充分的虚拟空间,他们可以在网上扮演多种角色,真实表达观点。

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使网络舆论所涉及的话题丰富多样,再加上网络的快速传播,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很快就会在网上传播、扩散,形成舆论。

借助互联网形成并传播的网络舆论造就了一个开放、自由的表达平台,主流和非主流的声音都可以在这出现。

网络的匿名性让越来越多的人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也让更多普通人拥有发表言论观点的表达途径。

但网络舆论主体的虚拟性和情绪化等特征,使其很容易被一些“网络推手”利用,散布谣言、造成社会混乱,或是形成舆论一边倒,造成网络舆论暴力。

网络舆论正效应:邓玉娇案——舆论风暴扭转乾坤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像贫富悬殊、官员腐败等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涌现。

网络上各种热点事件都是现实中矛盾问题在网络上的映射。

在知情权无法通过传统媒体得到保障的时候,网络成为网民探究真相的突破口。

像2009年发生的邓玉娇案就是一场民意和权力的博弈。

网络讨伐的正、负社会效应及其控制

网络讨伐的正、负社会效应及其控制
张 海滨
( 苏州 科技 学院 教 育 与公 共管理 学院 , 江苏 苏州 25 0 ) 10 9 摘 要: 网络讨 伐作 为 网络行 为方 式的一 种 , 其道德 实践 过程 中产 生 了正 、 负双 方 面的社会 效
应 。一 方面 , 到增 强个体道 德 自主性 、 起 充分表 达 民意 、 化社会 监督 、 锐 补缺社 会救 助的正 向社会 效
应; 另一方面, 网络讨伐也带来社会信任危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积暴力性倾 向、 好心 办坏事 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等 负面效 应 , 需要规 制和 管理 。 网络讨伐 的控 制 , 需要从 法律 手段 、 术手段 和道 德 手段 三个 方 面 同 技
时进 行 , 其法律控 制及技 术控 制过程 中 亦需要 解决与道 德控制 之 间存 在 的相 应 矛盾 。
第1 期
张海 滨 : 网络讨伐的正、 负社会效应及其控制
9 7
样 的 。 是 其最 终表 现 出来 的道 德 方 向是 众 多 观 点 但 的矢量 观点 . 向大 多数 网 民的意愿 , 就是具 有 社 指 也
() 2 监督 力度 大 。网络公 开 、 自由的特性 决定 了 主动参 与 网络讨 伐 行 为 的人 员 的 增 多 , 为主 体 在 行 匿名庇 护 的话 语 环境 下 , 表 言论 不用 担心政 治 、 发 情 感等因素的影 响, 观点较之传统媒体环境 , 表现得更 加真实。相对于传统媒体 , 行为主体在网络讨伐 中 更 愿 意表 达 意见 且 观 点真 实 程 度 较 高 , 大 了社 会 增
责 任意识 增强 的过程 。 2民意 的充分表 达 .
1个人道 德 自主性 的增强 .
网络讨伐增强个体 的道德 自主性是在 网络行为 主体参与 网络讨 伐行 为 的过程 中实 现 的 , 也就是 说 , 网络讨伐 的现实 环境 和客观 条件为 个人道 德 自主性 的增 强提 供 了基 础 。 行为 主体对 不道 德行 为进行谴 责 、 批评 是 自主 、 自发 的行 为 . 出于 明确 的理性意 识而做 出的 自觉 、 是 自愿的行为。一方面 , 行为主体必须认识到 当事人 的行 为是 失范 的道 德行 为 , 能作 出谴 责 性 的道 德 才 评 价 , 果其道 德水平 低于 当事人 的道德 水平 , 如 也就 无法形成道德谴责的价值判断。行为主体的道德谴 责, 是一 个道德 审查 和价值 评价 的过程 . 对于 网络行

网络舆论的影响

网络舆论的影响

网络舆论的影响2007 年12 月第6 期( 总第69 期)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A dult Educat ion of GansuPo 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 ituteDec. 2007No. 6(General No. 69)收稿日期: 2007- 10- 11作者简介: 魏文欢( 1981- ) , 女, 甘肃嘉峪关人, 甘肃政法学院助教, 传播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舆论学。

基金项目: 本课题得到甘肃政法学院青年项目资助。

论网络舆论的影响力魏文欢( 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摘要: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网络舆论在大众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参与到很多重大事件的讨论中来, 进而形成对该事件的网络舆论, 但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 其影响力既有正面积极的因素, 也有负面的因素, 大量的网络舆论也充斥着非理性的声音, 使人们失去对事件的正确的判断, 本文试图从正面和负面效应这两方面来具体探讨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舆论; 正面影响; 负面效应近年来,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 它在社会民众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日益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 这其中, 网络舆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很多国内外重大事件, 大多能通过网络引起大众对这些事件广泛的参与和讨论, 使网络成了一个 意见的公开的自由市场。

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及新闻跟帖共同反映与形成的一种舆论形式。

如在人民网的 强国论坛、新华网的 新华论坛、天涯论坛及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的新闻跟帖中, 网民们每天都会对最近的热点事件或重大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 进而形成一定的舆论影响。

由于网络舆论开放性, 互动性的特征, 使得很多不为传统媒体所关注的事件浮出水面, 进而对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 很多来自各网站的媒体言论与论坛及新闻跟帖中的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 也会对政府部门的决策产生影响。

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匿 名 性 让 越 来 越 多 的 人 有 表 达 自 己 观 点
在 近 几 年来 的 网络 事 件 中 , 网络 渐 渐 成 为 社 会 的 泄 压 阀 、 论场 。某 一 热 点 事 舆
的欲 望 , 让 更 多 普 通 人 拥 有 发 表 言 论 观 也
点 的表 达 途 径 。 网络 舆 论 主 体 的 虚拟 性 但
件 发 生 后 事 件 相 关 讯 息 都 会 第 一 时 间 该
存 国 内 各 大 网站 及 其 论 坛 上 迅 速 传 播 引 起 网 友 的广 泛关 注进 而成 为舆 论 焦 点 . 之
热 点 问 题 或 者 网 络 话 题 所 发 表 的 意 见 的
集合。 网络 舆 论 依 托互 联 网形 成 , 特点 其
借 助 互 联 网形 成 并 传 播 的 网 络 舆 论 造 就 了 一个 开 放 、 由 的 表 达 平 台 . 流 自 主
和 非 主 流 的 声音 都 可 以在 这 出 现 网络 的
灌 输 式 的 施 压 使 大 众 存 茫 然 的行 为 方 式
中 产 生 了逆 反 心理 . 这 种 心 理 又 恰 逢 物 而
肤 浅 的 , 却是 最 原 始 最 人 性 化 的 。 动 漫 但 “ 式 ” 身 的直 观 和 形 象 性 正 契 合 此 时 人 们 本 的 , 欲求 . 娱 乐 和 笑 容 代 替 思 索 和 严 i f 理 以
肃 对 于 慰 藉 人 们 心 灵 的 孤 寂 是 生 活 化 而
济 、 化 , 是 科 技 、 育 、 想 意 识 领 域 文 还 教 思 都 打 上 了与 以往 截 然 不 同 的历 史 烙 印 。 电
的 快 速 传 播 , 旦 有 重 大 事 件 发 生 , 快 一 很

正负面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的效应

正负面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的效应

正负面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的效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网络成为了极为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在网络上,正负面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广,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本文从信息传播学角度出发,探讨了正负面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的效应。

一、正面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的效应1. 强调正面价值观,提高群众的道德水平正面信息在网络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教育作用。

网络上的正能量新闻、公益广告、慈善捐款等正面信息,常常能够激励人们的爱心和善意,提高道德水平。

网络上的正面信息,具有宣传正义、分享真善美的功能,促进人们形成正面价值观,提高公民素质。

2. 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积极向上精神风貌在网络传媒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正面信息。

正面信息的传播,能够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校园的积极向上精神风貌。

网络上的正面信息,具有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敬业奉献等因素的功能,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负面信息在网络传播中的效应1. 引发社会不安和焦虑,影响个体心理健康负面信息在网络传播中,很容易引起社会不安和焦虑。

这种负面信息往往具有血腥、恐怖、惊悚等特点,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同时,负面信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人们感到害怕和无助,从而影响到个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态。

2. 引发社会的恐慌和谣言,扰乱社会秩序负面信息通常易于引发社会的恐慌和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一旦负面信息在网络上被大肆传播,往往会引发更多的谣言和恐慌,然后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妨碍社会稳定。

三、结论正负面信息都会在网络传播中对社会产生影响,但从整体来看,正面信息的作用显然要大于负面信息。

正面信息能引发人们的爱心和善意,提高道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负面信息则可能引发社会的恐慌和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因此,在网络传播中,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宣传正面信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网络围观的正负效应及其引导

网络围观的正负效应及其引导

网络围观的正负效应及其引导赵江源 晏艳琴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2年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传统媒体发生变革,全媒体时代加速到来……围观正在改变中国。

”在2011年新年伊始,新华社发表了《新载体不断涌现,“全民围观”时代到来》一文,称从2010年起,网络文化进入“全民围观”时代。

近年来,在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中国网事”也是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

而其中,网络围观的助推力更是不容小觑,甚至南方周末的评论员笑蜀认为:“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

”综观当前的网络环境,网络围观已然是利弊共存的典型集合体,网络围观将虚拟网络的无限参与与现实世界的现场感充分结合,营造出网络言论的“超级市场”,人人都手握“麦克风”发出表达风格各异、表述内容丰富的声音,如悄无声息的点击、笑而不语的跟帖、长短不一的发帖和嬉笑怒骂的表情等。

[1]其实就其本质而言,网络围观与传统意义上的舆论表达和公民参与高度一致,只不过在“围观”形式上更有特点,网络围观之“围”的人数可以在“瞬间”达到庞大的体量,如“郭美美事件”后女主角的微博好友数在短短3天之内就从2126人增加到70余万人。

因而,网络围观秉承和发扬了传统舆论监督所具有的建设性作用,体现了现代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广泛性,但同时网络围观也展现出其“嗜血和恶趣味”的另一面。

[2]总之,网络围观就是超越了时空限制的“街谈巷议”,其中理性和非理性、有序和无序、正确与错误等交织存在。

一、网络围观的话语立场在网络围观的语境中,围观者对同一话题被动与主动并存、消极和积极共在。

根据围观者是否主动参与,可以将其话语立场分为消积围观和积极围观两大类。

1.消极围观指在网络事件中消极参与不发表自己意见的围观者,他们基本上只担当旁观者的角色,或者说只是处于初级阶段的围观者,他们大多只是浏览一下帖子内容或者点击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由于这些围观者只是对主题内容进行了“浮光掠影”式的浅阅读或者只是简略地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论坛、QQ空间、博客及微博等公共平台已成为网民进行自由表达的渠道,随之网络围观也开始大行其道。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负面效应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负面效应

浅析网络舆论监督的负面效应今天咱来唠唠网络舆论监督这事儿,不过咱得说说它那些不太妙的负面效应哈。

一、容易造成信息失真。

你想啊,网络这玩意儿,门槛低得很呐。

谁都能在上面噼里啪啦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传点消息啥的。

可问题就来了,很多人啊,都不咋核实消息的真假,就跟风似的开始传播。

就好比前阵子那个事儿,有人在网上发了条消息,说某个知名品牌的食品里面加了啥有害的东西。

结果呢,大家也不管这消息靠不靠谱,一下子就传开了,闹得人心惶惶的。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有人故意造谣,为了抹黑这个品牌呢。

你瞧瞧,这多坑人啊!好多人就因为这么个没影的事儿,对这个品牌产生了不好的印象,人家品牌的声誉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可能引发网络暴力。

网络舆论有时候就像一群脱缰的野马,一旦跑起来,那可就不好控制了。

有些人啊,在网上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观点或者做了点啥事儿,结果就被一群人抓住不放,开始各种攻击、谩骂。

比如说,有个博主分享了自己的旅游经历,本来就是件挺开心的事儿,结果有人觉得他拍的照片不好看,或者觉得他旅游的方式不对,就开始在评论区疯狂地喷他。

那些话啊,可难听了,什么人身攻击的都有。

这让那个博主心里得多难受啊!本来是想分享快乐,结果却被骂得狗血淋头。

而且啊,这种网络暴力还可能会对人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让人变得抑郁、焦虑啥的。

三、干扰正常的司法和社会秩序。

有些时候,网络舆论会对一些司法案件产生干扰。

比如说,某个案子还在调查审理的过程中呢,网络上就已经吵得沸沸扬扬的了。

很多人啊,都还不了解事情的全貌,就开始根据自己的猜测和一些片面的信息,在网上发表各种看法,甚至还会给当事人或者司法机关施加压力。

这就会影响司法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啊,让司法机关很难按照正常的程序去处理案件。

而且啊,这种网络舆论的喧嚣还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让大家的生活都受到影响。

四、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网络舆论监督这个平台啊,也成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战场”。

他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故意在网上制造一些话题,引导舆论的走向。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消极大于积极一辩稿(1)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消极大于积极一辩稿(1)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消极大于积极谢谢主席,再次问候在场各位。

今天我们和对辩辩友在这里探讨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首先我们就说清楚网络舆论和司法公正的概念。

网络舆论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民间的倾向性的议论。

司法公正是指在执法过程中不受干扰,公正地进行司法程序。

我方判定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造成的影响是消极作用大还是积极作用大是依据在网络舆论下,司法能否正确、独立审判,从而保持公正。

我方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观点:第一,司法公正会受到网络舆论的绑架。

今天我们探讨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影响,肯定是这些案件已经能够引起这么大的讨论。

不然今天我们在这里也毫无探讨的意义。

在历年来引起网络舆论的事件中,基本都是贫富纠纷或者官民之间的纠纷。

现如今的网民大部分是非专业的法律人士,在事件发生的时候都会希望能站在弱者的一方,为弱者情愿。

我们不是说他们盲目。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在石头和鸡蛋之中永远选择鸡蛋。

大家都会想要弱势的那方站在与对立面同等的位置。

但是这会很容易对司法公正造成道德绑架。

这个时候道德判断代替了法律的分析,不专业的不可靠的网络舆论会对专业的司法造成消极影响。

在邓玉娇案中,因为其是网络舆论倾向的弱者,于是网络舆论活生生地绑架了民意绑架了司法,使本来是过失杀人应该判刑的邓玉娇免于刑事处罚。

卢州一40歲婦女不堪丈夫長期慘無人道的性虐待,卻無知地伙同兒子將丈夫殺死在睡夢之中,法庭的宣判是将儿子以及同学关押至监狱,这确实是一起让人痛心的事件,这个时候的网络舆论是怎样的,是很大声音说法官没有人性。

我们当然能看到事件发生的原因,但是这绝不是让我们拿起刀的理由。

此时一旦法官做出判决便会被舆论淹没说没有人性,这让司法公正失去了独立性,是道德绑架了司法公正,在网络舆论压迫下,难以做到公正。

第二,网络舆论挑战了司法公正的权威性。

司法公正的核心就是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

司法只有具有了公信力和威望,司法公正才能做得好。

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效应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效应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效应研究一、引言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也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资讯,使得人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在互联网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信息过度重复,信息的真实性被质疑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了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讨论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效应研究。

二、网络效应的概念网络效应是指在某种网络环境下,当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发生变化时,对整个网络产生的影响。

网络效应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它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

网络效应的存在,使得互联网上一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变得更加难以估量。

同时,网络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导致信息重复和信息过载。

三、网络效应的种类网络效应可以分为二类:1.正向网络效应正向网络效应是指当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发生变化时,对整个网络产生正向影响。

例如,社交网络中的用户数量增加,会使得整个社交网络变得更加活跃和有吸引力。

这种变化会使得更多的用户加入到这个社交网络中,从而带来更大的共享和交流。

2.负向网络效应负向网络效应是指当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发生变化时,对整个网络产生负向影响。

例如,当某个网站遭到黑客攻击时,可能会导致整个网站失效,影响到网站上的所有用户。

这种情况会导致用户的流失和公司的经济损失。

四、网络效应的影响因素网络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规模网络规模是网络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网络规模越大,对于整个网络效应的影响就越大。

例如,当某个社交网络的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级别时,这个社交网络将会成为一个庞大的社区,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

2.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网络效应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用户需求可以决定网络效应的持久性和影响的规模。

例如,某个社交网络可能因为用户数量较少而不流行,但如果这个社交网络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那么这个社交网络将有可能引起用户的广泛关注。

网络舆情的传播效果

网络舆情的传播效果
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分析,“后真相”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兴 起有直接关联。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 爱德华·墨菲提出的。原句是:如果有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 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 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主要内容: ✓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 更有可能发生。
6月22日4时30分至6时50分,先后有8辆 运输藤椒的货车到达洪雅收费站,要求免费 出站。收费员称藤椒不在《鲜果农产品品种 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因此无法享受 “绿色通道”的优惠政策。驾驶员向收费站 人员出示了洪雅县农业和畜牧局出具的《鲜 活农产品证明》,表明藤椒属鲜活农产品, 但收费人员仍表示要按规定依法收费。双方 陷入僵持的状态,收费站车辆通行秩序一度 拥堵。之后,双方发生冲突,有人当场受伤。 后经多方协调后,为避免激化矛盾,收费站 按照“未付费”暂行放行该批车辆。事后涉 事一方1万多斤藤椒变质,损失6万余元。
此事迅速引起媒体关注,《中国青年报》、《新京报》、@央视新闻、@ 财经网等均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并对事件引发的“是否应将藤椒归为鲜活农 产品”“收费站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等问题进行探讨,有网民追问“谁该 为变质的藤椒埋单”,网上甚至出现了“收费站人员出手打人”的消息。
6月22日21时18分,四川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管理局官方微博@四川高 速发布消息称,藤椒不在享受绿色通道政策的目录内,因此不适用“绿色通 道”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关于“收费站人员出手打人”的情况,省高管局 表示,通过调阅监控资料,6月22日11时27分,当事驾驶员 砸碎收费岗亭玻璃,冲进岗亭殴打收费人员,收费人员在被殴打过程中全程 未还手,网传消息不属实。

论网络对社会的正负效应网络

论网络对社会的正负效应网络

论网络对社会的正负效应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社会带来了许多正面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探讨网络对社会的正负效应。

正面影响1.提高信息获取效率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

可以通过浏览网页、搜索引擎或社交媒体来获取所需信息。

信息的获取和分享已经变得更加快捷和便利,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2.拓展人们的知识面网络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从历史、文化到科学和技术等多种领域的知识。

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并掌握丰富多样的知识和技能,对自身的发展有所帮助。

3.促进交流和合作网络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人们可以快速地建立联系并分享信息和资源,以便于彼此合作、完成更多的工作。

此外,网络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

4.提高生活质量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许多人如今都会通过互联网购物、支付和获取娱乐信息等,使得生活变得更加轻松和便利。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文章、音乐和视频等资源,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负面影响1.网络成瘾过度使用网络可能会导致网络成瘾,产生各种心理和生理问题。

一些用户可能会因过度沉迷于网络而感到孤独和焦虑,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个人发展。

2.信息真假难辨网络中存在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用户很难分辨,特别是针对那些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审查技能的人群。

这可能会导致虚假信息的误导和影响,损害人们的健康和利益。

3.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网络诈骗、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等问题常常会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失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

此外,一些在线社交行为和传播内容可能会对某些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威胁。

4.过度依赖网络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不断增加,对传统社会交流、沟通和使用技能的需求减少。

这可能会导致人们不愿意学习和掌握传统技能,对未来留下很多隐患和问题。

网络围观的正能量与负效应

网络围观的正能量与负效应

雷 政 富 些 以保护 自己 ;同时 ,又 由于许 多事 件 力 ”经 由新媒体 的汇 聚整 合 ,成为蔚为 以近 期 网络 围观 的典 型 事件 “ 壮 观的 “ 网络 围观” ,进行直接 的干 预 ,如 了如下 的研究期 间 ,通过这一期 间用 户 网络 围观事件 中常见的强拆 、炫 富 、腐 民的立场和诉求的舆论场。
( s u r r o u n d t o w a t c 、热 点事件 的一种共 同 百 度关注郭美美事件 的人达7 O 余万 次 ,
全民围观”。 的关注 ,已经 因互联 网的传播而成 为有 可 谓 是 “
探 索与争 鸣
NEW S RESE ARCH
网络 围观 的 正 能量 与 负效 应
口 刘可文 李 晓蔚
【 摘 要 】网 络 文化进入 “ 全 民围观” 时代 ,深入分析 网络 围观的特征 ,发挥其舆论监督 的最大效力 ,敞开公
权 的监督 渠道 ,释放 围观 的正能量,弱化其 负效应 ,有利 于形成 良好 的网络舆论 生态环境 。
【 关键词 】网 络围观 ;正能量;负效应 【 中图分类号 】 G 2 0 6 【 文献标识码 】 A
2 0 1 0 年 被称 为 “ 公 民 网络 围 观
1 .“ 围” :群体性 与短暂性 。网络 关注度 的曲线我 们可 以直观地发 现 ,雷 政富事件 1 1 月1 9 E l 爆发后在短 时间 内的 关注度急剧 攀升 ,2 3 日达到顶 峰 ,峰值
烟 ”局 长 、官员 “ 日记 门”以及后来 的 关注 时 ,通过网络 的裂变式传 播 ,该事 度查询该 事件 ;然而 随后该 事件的关注 “ 郭美 美事件 ”、甬温 动车事件等 ,使 件就 能在短时间 内传遍互联 网的各个角 度就迅 速走 低 ,回落 的速 度甚至堪 比该 “ 网络围观”一词 家喻户晓 , 《 南方周 落 ,同时吸引媒体 的跟进 报道 ,使之得 事件 “ 蹿红” 的速度 。随着事件 的推移 末 》评论 曾以 《 关 注就是力量 ,围观改 以成为备受社会关注 的焦点事件 ,由此 和问题 的解决 ,人们 纷纷将 目光转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次,要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作为网络舆论主体的网民,其个人素质的高低对网络舆论的公正、客观性有直接的影响。如果网民对于各种信息缺乏辨别和批判意识,就容易被“网络推手”利用,言论也会成为“网络暴力”。因此,要积极开展网民的素养教育,为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创造条件。
结语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开启了网络舆论监督元年;2008年网络舆论对社会国家重大公共问题的关注开网络问政之先河;2009年,网民开始回归对民生、衣食住行等关乎人的基本生存状态这类问题的关注,④“邓玉娇案”和河南新密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河北容城县“艾滋女”事件,网友都参与到事件的实际行动中,其舆论为推动事件的解决起到积极的作用。网民对于社会事件的讨论和参与,成为网络公共领域的重要特征,并促进了网民公民意识的形成,对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网络舆论失控现象仍然存在,“网络监督”与“网络暴力”也只是一步之遥。如何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舆论环境;如何正确、有效地发挥主流舆论的正确导向,避免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事件,成为我们急需深入关注探讨的重要课题。(作者为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硕士生)
由上述案例可见,造成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的虚拟性使一些网民将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失衡、紧张、焦虑等情绪带入网络讨论中,对于现实社会的种种不满在此肆意宣泄。一旦有触及某些社会问题或社会道德的问题出现时,网民们就借助网络的虚拟身份畅所欲言,既有理性、建设性的观点,也有非理性的个人情感宣泄。这种非理性宣泄一经网络传播就会被无限放大,并走向极端,形成蝴蝶效应,逐渐演化成网络言论暴力,触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公布他人的隐私,践踏他人尊严,侮辱他人人格甚至威胁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样的舆论可能将事件的主角逼上悬崖。因此网络舆论的风暴也会带来“网络暴力”,影响社会的稳定。
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三名工作人员在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消费时,与女员工邓玉娇发生争执。邓玉娇用一把水果刀将对方两人刺伤,其中一人被刺中喉部,不治身亡。案发前,三人曾要求邓玉娇提供特殊服务。
新浪网首先转载了该事件的报道,并很快成为新浪言论评论的榜首。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各大网站也相继跟进,网络民意来势汹涌。网民纷纷对邓玉娇案的判决提出质疑,力挺邓玉娇。凯迪社区网友“超级低俗屠夫”吴淦还亲自到巴东,说服邓玉娇家人让律师介入。最终,网络民意对司法裁决产生了强大压力,在此影响下,邓玉娇被判防卫过当,免除刑罚处置。
诺依曼在她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中认为舆论是社会的皮肤,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还对维持社会整合起着重要作用,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③网络舆论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舆论的极度混乱甚至可能会带来社会的崩溃。因此网络舆论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和非理性因素都应成为网络舆论调控的重点。
网络舆论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新闻爱好者》供稿
引言
在近几年来的网络事件中,网络渐渐成为社会的泄压阀、舆论场。某一热点事件发生后,该事件相关讯息都会第一时间在国内各大网站及其论坛上迅速传播,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进而成为舆论焦点,之后再经由网友们轮番发帖、转帖、跟帖、讨论,进而形成网络舆论。
邓玉娇案被誉为是“广大网友的胜利”,广大网友的监督促使当地司法部门较为透明公开地查办了案件,还原事实真相。网民舆论的影响力在此案的判决中得到集中体现。在这场官民博弈、挑战权威的论战中,网络舆论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网络的低门槛,让它成为“草根”们表达意见的平台,社会的不断进步,让越来越多的人有表达的欲望和表达的权利。网络恰好为网民提供了表达的工具。网民们长期以来在实际生活中积聚的对社会不公、司法腐败等的不满情绪,在网络中得以宣泄。现实社会中由于力量悬殊和社会阶层瓶颈等原因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晒”到网上,接受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从某种方面说也成为惩戒“腐败”的一把利器。
规范网络舆论的建议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理性公正的网络舆论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舆论在网络问政、网络反腐方面的作为可圈可点,培养了大批的意见领袖和具有思辨精神的网络公民,为公民社会的到来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是网络舆论的负面效果也不容忽视,群体极化事件、网络舆论暴力以及网络舆论中的民粹主义思想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网络时代更需要形成主流舆论引导,并对舆论传播进行规范管理。
网络舆论正效应:邓玉娇案——舆论风暴扭转乾坤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像贫富悬殊、官员腐败等新问题和新矛盾不断涌现。网络上各种热点事件都是现实中矛盾问题在网络上的映射。在知情权无法通过传统媒体得到保障的时候,网络成为网民探 究真相的突破口。像2009年发生的邓玉娇案就是一场民意和权力的博弈。
从“躲猫猫”、王帅案、邓玉娇案可以看到网络在社会民主监督以及推动社会民主化进程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正因为网络已渐渐成为“观点自由的市场”,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也必将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网络舆论的内涵和特点
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即为舆论。①而网络舆论是新兴的舆论形式,是网民们针对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或者网络话题所发表的意见的集合。②网络舆论依托互联网形成,其特点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介形成的舆论。
北京某公司31岁高级白领姜岩在家中跳楼自杀,在生前博客中,她将自杀原因归咎为丈夫的不忠,并在博客中贴出了丈夫和“第三者”的照片。在她去世后,她的博客被网友转贴到各大论坛,引起网友们热议。2008年的第一场网络舆论风暴由此展开。许多网友炮轰“第三者”和她的丈夫,在网上号召其所在行业驱逐他们。激动的网友甚至找到了“丈夫”父母的家,在门口贴满恐吓的标语。
负效应:网络舆论的群体极化——死亡博客
所谓群体极化现象是美国当代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在《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极化是指“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终形成极端观点”。实践证明,网络的群体极化问题更为突出。群体极化现象存在于一切传播形式之中,网络也不例外,轰动一时的“死亡博客”事件就是网络传播群体极化现象的典型案例。
注 释:

①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7页。
②孙伟:《从华南虎事件谈网络舆论》,《新闻知识》,2008(10)。
③郭庆光:《传播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222页。
④《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
参考文献:
1.雷跃捷、辛欣:《网络传播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中国新闻研究中心组织:《传媒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2009中国网络舆情报告》。
首先,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对重大议题的设置要加强把关人的作用。合理选择事件或信息发布,多选取能够激发网民独立思考、营造理性舆论氛围的议题,并通过有意识的设置主题引导理性舆论的方向,形成良好的舆论气候。
其次,通过意见领袖来引导舆论。网络传播中的意见领袖大多思想成熟,思辨能力强,对问题的看法客观公正,通过他们对网民的讨论进行整合,梳理网上杂乱无章的信息,让主流、权威、可靠的声音占领公众意见市场。网络中一些名人博客、高素质网民的言论对网络舆论环境的净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络舆论的主体就是参与舆论讨论的网民。网络的隐匿性给了网民充分的虚拟空间,他们可以在网上扮演多种角色,真实表达观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使网络舆论所涉及的话题丰富多样,再加上网络的快速传播,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很快就会在网上传播、扩散,形成舆论。
借助互联网形成并传播的网络舆论造就了一个开放、自由的表达平台,主流和非主流的声音都可以在这出现。网络的匿名性让越来越多的人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也让更多普通人拥有发表言论观点的表达途径。但网络舆论主体的虚拟性和情绪化等特征,使其很容易被一些“网络推手”利用,散布谣言、造成社会混乱,或是形成舆论一边倒,造成网络舆论暴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