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11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逐渐在全国各高校中开展,并以必修课的形式在各高校中占据一定的地位,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的一大突破。《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明确指出了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和突出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然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该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体验、重矫正轻发展、重知识轻能力的问题。因此,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使心理健康教育课成为更有助于学生应对情感困惑、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心理素质的实用性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模式有着深刻而重要的意义
1、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是对第一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
第一课堂以专业化、固定化、标准化的知识为主体,在标准模式的课堂下,学生被动地接受高度强化的专业知识,往往这些知识较为单调和枯燥,学生被动接受必然会影响到课堂的效果而第二课堂的实质是第一课堂另一方面的延伸与拓展,内容极其广阔。第二课堂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巩固第一课堂的教学知识。例如学生参加心理学讲座、心理学沙龙等活动,可以扩宽课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范围,让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2、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强调参与性和趣味性,有利于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生在参加第二课堂的教学过程时,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参与,更具灵活性。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强调把书本上的心理学知识转变成符合学生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的活动形式,增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更能被学生接受。同时,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也可以极大地扩大学生的参与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活动可以逐渐形成心理学活动的品牌效应,品牌效应会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氛围。
3、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的标志。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
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中,学生是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学生在策划、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性、能动性、自觉性,打破了在第一课堂中由“教师思维”主宰的“课堂思?S',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第二课堂中真正得以发挥。
三、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1、构建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的三大模块
了解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当代大学生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学生
感兴趣并能做得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的实践内容,结合目前学院心理健康实践的积累,确定第二课堂实践的几大模块。目前学院以“破析心灵密码'心理健康系列活动为主线,开展了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学体验活动、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志愿服务活动等,根据现在活动的内容进行分类,形成三大模块,如下图所示。第一大模块:“知',强调知识的普及和掌握;第二大模块:“行',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式的活动对知识进一步理解;第三大模块:“善',强调通过实践服务活动,用心理学知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2、构建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但最终还是要为第一课堂服务。该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要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解决学生参与第二课堂
活动如何换算成课程分数、各部分课程所占比例等问题。
3、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效应
该项目所研究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学院范围内实施,最终争取有
一半以上的学生参与,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予方向性
要给的指导,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
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让他们身心得到锻炼的过程。
最终,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达到对第一课堂的补充,也能在学院甚至
学校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