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话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是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之一,这出戏是参照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并根据中世纪传奇编写的,主要讲述了两个故事:一是关于古代史上有名的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二是在特洛伊战争背景下展开的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的爱情故事。此剧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一方面描写战争的“毫无意义”,战斗双方仅为争夺一个女人而无休止地杀戮,战争是既野蛮残酷,又祸国殃民的;另一方面,还描写了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之间的“变质爱情”(腐败爱情),即奸淫。

此剧作者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他亦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及欧里庇得斯合称戏剧史上四大悲剧作家。

剧本中故事发生在特洛伊战争的第8个年头,特洛伊国王的小儿子特洛伊罗斯爱上了克瑞西达,一个已投靠希腊人的特洛伊教士的女儿。由克瑞西达的舅舅帮助牵线,两个情人开始了幽会。希腊人提出的停战条件在特洛伊宫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最后主战派占了上风。按照克瑞西达父亲的请求,希腊人提出用她来交换被俘的特洛伊战将。刚刚离开她的情人,克瑞西达就马上投入了新的希腊情人的怀抱。这一切都被特洛伊罗斯看在了眼里。第二天的战事也对特洛伊人不利,他们又损失了一员主将,特洛伊城的末日已经为期不远了。本文我将从战争和爱情两方面来分析此剧。

一.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在荷马之前就流传于世,但现代人熟知的特洛伊故事,主要还是源自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塞》。公元前1193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和他俊美的二儿子王子帕里斯在希腊斯巴达王麦尼劳斯的宫中受到了盛情的款待。但是,帕里斯

却和麦尼劳斯美貌的妻子海伦一见钟情并将她带出宫去,恼怒的麦尼劳斯和他的兄弟迈西尼国王阿伽门农兴兵讨伐特洛伊。希腊联军的将领阿喀琉斯和普利阿摩斯的大儿子、特洛伊年轻的王位继承人赫克托尔逐渐成为在战争中成为双方各自的英雄。由于特洛伊城池牢固易守难攻,希腊军队和特洛伊勇士们对峙长达10年之久,最后英雄奥德修斯献上妙计,让希腊士兵全部登上战船,制造撤兵的假相,并故意在城前留下一具巨大的木马。特洛伊人高兴地把木马当作战利品抬进城去。当晚,正当特洛伊人沉湎于美酒和歌舞的时候,藏在木马腹内的20名希腊士兵杀出,打开城门,里应外合,特洛伊立刻被攻陷,杀掠和大火将整个城市毁灭。老国王和大多数男人被杀死,妇女和儿童被出卖为奴,海伦又被带回希腊,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终于结束。

很多人都认为此战争的起因是因为争夺美丽的海伦。由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抢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王妃海伦,才引发了希腊人的围城战。希腊诸王子发誓,一定要攻克特洛伊。莎士比亚在《特》剧的「开场白」中指出:“这就是战端”。显然,这是指近因。至于远因,他在「开场白」结尾处又作了简要的概括性的补充:“这出戏要跳过从前最初发生的纷争,从中间开始”。[1]这里说的“从前最初发生的纷争”,应是指宙斯的儿子赫克勒斯从特洛伊劫走帕里斯的姑母赫西俄涅。莎士比亚在第二幕第二景中还让特洛伊罗斯进一步说明:“当初都赞成帕里斯应该对希腊人进行报复”。“为换回希腊人掳去的我们的老姑母,他夺来了希腊王妃”。为了进行反报复,希腊人又大动干戈,兵临特洛伊城下。

关于战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也有谈及。“为什么天天都赶着制造铜炮,还要向国外添购弹药和刀枪;征集了造船工,起早摸黑地干活,把一星期一天的礼拜日都给取消了……”“几万个士兵拼血肉之躯,暴尸沙场,‘只为了一点虚名视死如归’。”[2]这些都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对于涂炭生灵、祸国殃民的战争的厌恶和反感。作者借希腊将领狄俄墨得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为她的淫秽血管里每一滴臭血,牺牲了一个希腊人;为她的脏身上每一块霉烂的皮肉,杀害了一个特洛伊人。自从她会说话以来,她嘴里吐出来的正经话的总和,

远不及双方为她战死的人数多。这段话尖锐地表现出莎士比亚对战争的厌恶。战争不是英雄将军们的游乐场,是大众的苦难,是普通百姓的厄运。“放海伦回去吧;自从为了这一个问题开始掀动干戈以来,我们已经牺牲了无数的兵士,他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像海伦一样宝贵;要是我们丧亡了这许多同胞,去保卫一件既不属于我们、对于我们又没有多大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凭着什么理由,拒绝把她交还给人家呢?”赫克托与特洛伊罗斯的争论也反应出对战争的思考,是莎士比亚对战争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与反省。

二.特洛伊罗斯和克瑞西达的爱情故事

特洛伊罗斯是特洛伊国王普赖姆的幼子。克瑞西达是特洛伊牧师卡尔卡斯的女儿。当特洛伊和希腊正在进行军事和外交活动的时候,克瑞西达的舅父潘达洛斯为这对情侣安排了一次幽会。他们互诉衷曲,发誓永不变心。克瑞西达的父亲早已投奔希腊军营,当了叛徒。这时,他想把女儿接过去,便向军方要求将被俘的特洛伊将领安泰诺换他的女儿。此事得到了交战双方的同意。特洛伊立即决定把克瑞西达交给希腊“接收大员”狄俄墨得斯。尽管克瑞西达不愿离开祖国和心上人,也不愿认她的叛徒父亲,但“命令如山倒”,她只得服从。一到敌军营帐,她就受到希腊军官们大献殷勤的“欢迎”,身陷魔窟,她强颜欢笑。作为一个弱女子,她无法抗拒“监护人”狄俄墨得斯的引诱,终于做了他的情妇。残酷的战争改变了克瑞西达的命运,把她变成了负心的女人。特洛伊罗斯的心碎了,他的爱情理想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哈姆雷特》这两部剧有其相似之处,如两者都运用了大量的双关语和亦庄亦谐的手法,都使用了食物和疾病等主导意象,都对英雄人物的荣誉观进行了反讽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揭示了人道主义理想和社会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也触及了战争和爱情两大问题。《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剧正是作者对战争和爱情进行综合考察的继续和发展。透过战争故事表现英雄理想的幻灭,又透过恋爱故事表现爱情理想的幻灭。

参考文献

[1]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朱生豪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2]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8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