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02 课程结构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安 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03 实验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02
基本原理与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来源与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
概念、评价方法及提高措施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色谱法技术及应用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待测物质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和分 析,如气相色谱仪测量挥发性有机物。
薄层色谱法
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薄层色谱扫描仪 测量各种化合物。
液相色谱法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 等作用将待测物质分离和分析,如液相色谱仪测量高沸点、 热不稳定和极性化合物。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 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粉碎、筛分、干燥等,以 便于后续的分析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0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操作
02
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英文):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编码:08S1116B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化学课程学时:36课程学分:1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分析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需要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配合。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技能训练,分析化学实验课既注意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又注意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

主要设置3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典型的定量分析实验--综合设计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加深巩固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理解。

熟练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典型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学会正确选择滴定类型及滴定操作。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2.确立“量”、“误差”、“偏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8反思研究】3.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以及绿色化学的理念。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工作习惯,并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

【毕业要求7综合育人】【毕业要求9交流合作】(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一)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实验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实验类型】基本操作练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掌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

2、学习移液管的使用。

3、学习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用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将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细致的拟定和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技术和仪器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础1.1 分析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 精密天平的使用和误差分析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2.1 样品制备和前处理2.2 化学平衡与反应动力学2.3 分离与富集技术3. 分析方法与仪器3.1 光谱分析技术3.1.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1.2 红外光谱分析3.1.3 质谱分析技术3.2 色谱分析技术3.2.1 气相色谱法3.2.2 液相色谱法3.2.3 离子色谱法3.3 电化学分析技术3.3.1 电解池和电解过程 3.3.2 电极和电流分析法3.3.3 电位滴定法4.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4.1 实验设计和指导原则4.2 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4.3 分析报告撰写要点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与学习1.1 讲授分析化学基础理论1.2 示例分析过程和实例分析1.3 提供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目2. 实验教学2.1 实验操作的演示与指导2.2 学生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2.3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评定3. 课堂讨论与互动3.1 学生发表课上或课后作业的讲解与探讨 3.2 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3.3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六、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参与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50%。

2.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3. 成绩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学术报告撰写能力等。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B》是化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分析化学的延伸和深化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能够熟练进行常用分析方法的应用与探讨,并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方法的分类与应用等;2.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静态与动态平衡、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等;3.学会分析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等;4.能够熟练运用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5.能够独立进行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并准确分析结果和数据处理;6.能够熟练使用分析仪器和设备,并能进行仪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分析化学发展及方法分类-分析化学的历史发展-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与应用2.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化学计量学基础-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3.分析化学实验操作与技术-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技术-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分析实验的设计与操作4.分析仪器和设备-基本分析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分析仪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技术5.分析结果与数据处理-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1.授课结合实验: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2.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践,并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处理实验数据。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分析化学B》,主编XXX,出版社:XXX。

2.参考书目: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情况等。

2.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40%):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形成性评价:通过定期的小测验和课堂回答问题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现代科学教育中,分析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分析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制定一份全面且科学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化学实验的技巧;2. 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分析化学实验;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安排1. 基础知识1.1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与意义1.2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3 分析化学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安全知识2. 分析方法2.1 传统分析方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2.2 仪器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2.3 分析化学中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3. 分析实验操作技术3.1 实验室基本操作规范3.2 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3.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知识,概念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

五、考核评价1. 实验考核:包括实验报告的写作和实验操作技术的评估。

2. 理论考核:包括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经典的分析化学教材,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全面。

2. 教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

3. 教师团队:组建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具有丰富的分析化学教学经验。

七、教学评价与改进1.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听取学生的反馈,并针对问题进行及时的教学改进。

2. 加强与实际应用领域的联系,开展实践课程,提高教学的实际应用性。

八、总结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分析化学教学大纲,可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环境科学专业)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环境科学专业)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环境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试行)一、教学目的分析化学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与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理论课程教学紧密结合, 但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其主要目的是: 加深对化学分析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撑握各种典型的分析方法。

确立“量”、“误差”和“有效数字”等概念, 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 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的科技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二、教学基本要求1.课前认真预习, 领会实验原理, 了解实验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认真阅读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写出预习报告, 内容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内容及简要步骤等, 设计要记录和处理的实验数据的表格。

2.按时到指定实验室进行实验。

实验前应认真清点清洗要用的仪器, 注意记录, 积极思考, 不清楚的地方及时提问, 不可做其他的事情。

3.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要求进行,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并及时记录。

要善于思考, 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研究实验中的问题。

实验数据必须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 不得涂改、编造实验数据。

认真书写并按时递交实验报告, 经老师许可, 方可离开实验室。

4、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保持实验室内安静、实验台面的清洁整齐, 爱护仪器和公用设施, 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树立环保意识, 注意安全, 厉行节约。

5、值日生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 关好水、电、门、窗。

实验一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训练(4学时)实验二分析天平称量练习(4学时)实验三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4学时)实验四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五混合碱的分析(4学时)实验六 HCl—NH4Cl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七水的硬度的测定(4学时)实验八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4学时)实验九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十胃舒平中Al2O3和MgO含量的测定(8学时)实验十一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十二铁矿石中铁的测定(无汞法)(4学时)实验十三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十四食盐中含氯量的测定(4学时)三、教材及参考书1.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2.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谢能泳、陆为林、陈玄杰编.分析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四、其它说明五、实验项目一览表清。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大纲旨在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方式,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二、课程目标1.认识和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熟悉常用的分析仪器设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技术;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4.掌握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分析化学的定义和分类(2)样品的制备和处理技术(3)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评价2.常用的分析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1)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2)电化学分析法(电位滴定法、电化学方法等)(3)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4)质谱分析法(质量光谱、质谱法等)3.分析化学实验技术(1)标准曲线的建立和应用(2)样品测定和数据处理(3)实验安全与仪器操作规范4.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应用(1)环境监测与分析(2)生物医药分析(3)食品安全与质量监测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实验技术;3.讨论和互动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实验经验和思考问题;4.案例分析和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撰写实践报告。

五、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参与度、实验报告和课堂作业等;2.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进行考核;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占24学时,实验教学占12学时。

七、教材和参考书目主教材:《分析化学教程》参考书目:1. 《分析化学基础》2. 《分析化学导论》3. 《现代分析化学》总结:此份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重要要素。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化-0301-基适用对象:药学(理科基地)专业一、前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科学。

其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

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分析,主要讲授经典化学分析的内容及部分电化学分析法。

第二部分为仪器分析,主要讲授色谱分析和光谱分析。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

熟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各类分析方法所使用的仪器。

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总学时为196,其中化学分析总学时为98,其中讲课40学时,实验课56学时,自学2学时;仪器分析总学时为98,其中讲课50学时,实验44学时,自学4学时。

学分8.5。

教材选用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出版。

实验教材选用李发美主编《分析化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出版。

本课程是药学(理科基地)专业的必修课。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化学分析第一章绪论(1学时)[基本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定性、定量分析,结构分析;无机与有机分析;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常量、半微量、微量与超微量分析;例行分析与仲裁分析)分析化学的变革与进展(分析化学的变革;分析化学的活跃领域;化学计量学;联用技术;分析化学专家系统与智能化分析仪器)。

分析化学文献(参考书;分析化学理论书籍;手册;杂志)。

[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在药学有关各专业中的作用。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4学时)[基本内容]与误差有关的一些基本概念(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准确度与精密度)误差的传递;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数据统计处理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实验英文名称: 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编号: A081530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课程属性: 独立设课适用专业: 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 42;课程总学分: 1.5;实验课总学时: 42 ;实验课总学分: 1.5(化学专业)。

课程总学时: 42;课程总学分: 1.5;实验课总学时: 42 ;实验课总学分: 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二、课程简介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

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为定量分析实验, 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 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

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 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

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

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 树立“量”的概念, 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 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 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 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 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

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 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2024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2024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大纲的概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等五个方面,以期对该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一、概述:1. 教学大纲的背景和意义2. 教学大纲的适用对象3. 教学大纲的编制依据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 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精神5.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能力三、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知识a.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b. 分析化学中的常用分析方法c. 分析化学常用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 分析化学实验技能与实践操作a. 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巧b. 分析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c. 分析化学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意识培养3. 分析化学中的实际应用a. 分析化学在工业、环境和生物领域的应用b. 分析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c. 分析化学的新兴领域与前沿技术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结合实践操作2. 实验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3. 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5. 合作学习与团队建设五、评估方法:1. 笔试和实验考核相结合2. 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评估3. 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评分4. 课程综合评估与反馈机制总结: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涵盖了分析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理论水平和创新思维。

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希望本文对于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的分析和总结能够为相关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程编号:081006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总学时:51 理论学时:51 实验学时:课外学时:学分:3开设专业: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工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 课程任务课程性质: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与结构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

分析化学是以试验为基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分析化学提供大量的有关物质的信息,在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课程的教学任务: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为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光度分析三大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溶液中化学平衡理论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掌握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仪器分析的内容。

(二) 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 掌握定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2. 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操作,正确掌握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3. 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培养能从事大中小企业产品品质理化检测分析的应用型人才。

并为后续学习《仪器分析》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 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重点与难点:重点: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常用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剂与被滴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的确定及计算。

难点:对于较复杂涉及多步反应的滴定分析,确定计量关系进行计算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内容:1.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了解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与作用1.2 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1. 了解分析方法的分类2. 了解分析方法的选择1.3 分析化学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了解分析化学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1.4 分析化学参考文献了解分析化学丛书、大全和手册,相关的参考书、杂志及其相应的网站1.5 分析化学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1. 了解定量分析过程2. 掌握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1.6 滴定分析法概述1. 了解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2. 了解常用滴定方式1.7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1. 掌握常用基准物质2. 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1.8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1. 掌握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计算2. 掌握滴定剂与被滴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待测组分含量的计算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重点与难点:重点:试样的分解方法难点:根据试样的组成和特性等选择合适的分解方法教学内容:2.1 试样的采集了解固体试样、液体试样、气体试样、生物试样的采集方法2.2 试样的制备理解固体试样的制备过程2.3 试样的分解1. 了解半溶法、微波辅助消解法2. 理解干式灰化法、湿式灰化法和熔融法3. 掌握溶解法2.4 测定前的预处理了解试样的预处理应考虑的因素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重点与难点:重点:误差、相对误差、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的计算,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特点,有效数字的修约、计算,标准偏差的计算,平均值置信区间的计算,t检验法、F检验法的方法与作用,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难点:标准偏差的计算,平均值置信区间的计算,t检验法、F检验法的方法与作用教学内容:3.1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1. 理解以下概念: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

掌握误差、相对误差、偏差、平均偏差、及相对平均偏差的计算2. 理解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和特点3.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1. 理解有效数字2. 掌握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计算规则3.3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1. 了解频数分布2. 理解总体、样本、样本容量、自由度、总体标准偏差、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t分布曲线3. 掌握样本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的计算公式,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计算3.4 显著性检验掌握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法、F检验法3.5 可疑值取舍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3.6 回归分析法了解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3.7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掌握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 理解t分布曲线2. 掌握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计算3. 掌握显著性检验及异常值的取舍方法第四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自学)第五章酸碱滴定法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利用分布分数及PBE处理酸碱平衡的基本方法,各种类型酸碱溶液[H+]的计算(强酸强碱、一元弱酸弱碱、多元酸碱、混合酸碱、两性物质、缓冲溶液),酸碱滴定过程中[H+]的计算(特别是计量点、突跃范围的计算),影响突跃的因素,指示剂的选择,终点误差的计算。

缓冲溶液的选择及缓冲范围的确定。

准确滴定、分步滴定的条件。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测混合碱、氮及磷的原理)。

酸滴定中CO2的影响。

难点:本章最大的难点是利用PBE方程推导[H+]计算式时近似条件的把握,其次是有关多元酸碱滴定误差计算,但该问题不是重点。

教学内容:5.1 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1. 了解酸碱平衡研究的内容以及酸碱平衡研究的手段2. 根据质子理论了解酸碱的定义、共轭酸碱对、酸碱反应的实质3. 理解浓度、活度和活度系数并掌握活度与活度系数的计算方法,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4. 掌握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

5.2 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及分布分数的计算1. 理解分布分数2. 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分数的计算5.3 溶液pH的计算掌握酸碱平衡溶液中[H+]计算方法5.4 对数图解法(了解)5.5 酸碱缓冲溶液1. 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及缓冲范围2. 掌握其pH值及缓冲容量的计算方法3. 了解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和应用5.6 酸碱指示剂1. 理解解指示剂的变色原理.2. 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及常用指示剂的变色点、变色范围3. 了解影响指示剂变色点的因素。

理解混合指示剂的种类、优点5.7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1. 理解酸碱滴定过程中[H+]变化规律并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方法2. 理解滴定突跃其影响因素3. 了解酸碱滴定曲线的意义4. 掌握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酸碱能否分步滴定的条件5.8 终点误差掌握终点误差的计算5.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1. 掌握混合碱的测定、铵盐中氮的测定方法2. 了解极弱酸(碱)的滴定3. 理解酸碱滴定法测定磷、氟硅酸钾法测定硅、有机化合物中氮的测定第六章络合滴定法重点与难点:重点:各种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化学计量点时、计量点前后金属离子浓度的计算,终点误差的计算,准确滴定、分别滴定的条件,常用指示剂(EBT、XO)的使用条件。

难点:本章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故K MY‘的计算既是本章的终点又是难点,特别是在有较多副反应的情况下,为此应首先搞清溶液中存在的副反应,计算出相应的副反应系数教学内容:6.1 分析和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1. 了解简单络合物、螯合物2.理解乙二胺四乙酸螯合物的特点6.2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1. 理解络合平衡体系中有关概念及彼此间的关系,包括:稳定常数与不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与逐级不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与累积不稳定常数,总稳定常数与总不稳定常数,平均配位数2. 掌握溶液中各级络合物的分布分数及平均配位数的计算6.3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1. 了解络合反应中的各种副反应2. 理解酸效应,共存离子效应,络合效应及条件稳定常数3. 掌握络合平衡中各种副反应系数的计算,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4. 了解金属离子缓冲溶液6.4 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1. 了解络合滴定曲线的意义2. 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方法(化学计量点前后、计量点时金属离子浓度计算方法),金属离子指示剂的选择3. 了解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4. 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点及指示剂的封闭与僵化6.5 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掌握准确滴定判别式及分别滴定判别式6.6 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1. 理解缓冲溶液的作用2. 理解并掌握单一离子滴定时的的酸度范围、分别滴定时的酸度范围的确定6.7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1. 了解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2. 掌握常用掩蔽剂的使用6.8 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1. 理解络合滴定的方式及其应用2. 掌握络合滴定结果的计算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能斯特方程计算氧化还原平衡体系中有关电对电极电位,并据此判定反方向及进行程度,平衡常数的计算,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计算(特别是化学计量点、突跃范围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

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难点:首先是对条件电位概念的理解及计算,为此必须搞清各种副反应(酸度、络合、沉淀等因素)对氧化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其次是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为此应先根据发生的反应找出滴定剂于被测物间的计量关系。

教学内容:7.1氧化还原平衡1. 了解能斯特方程的应用2. 理解标准电位、条件电位3. 掌握电极电位的计算、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及其计算。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反应完全程度的判断4. 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催化反应与诱导反应7.2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1. 理解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点及其选择2.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意义3.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绘制方法4. 了解终点误差的计算7.3 氧化还原滴定的预处理理解常用预处理用氧化剂、还原剂的使用条件及出去方法7.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1. 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应用及有关溶液的配制2. 了解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7.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第八章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及法扬司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教学内容:8.1 沉淀滴定法1. 了解沉淀滴定法的滴定曲线2. 掌握沉淀滴定终点指示剂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8.2 滴定分析小结理解各种滴定分析方法的共同点、不同点及滴定曲线第九章重量分析法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及其计算,不同类型沉淀条件的选择,均匀沉淀法及其优点,表面吸附共沉淀的吸附规律,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难点:本章难点是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特别是在有如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络合效应、酸效应的溶液中。

教学内容:9.1 重量分析法概述1. 了解重量分析法及其分类2.理解重量分析对沉淀形式与称量形式的要求9.2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1. 理解溶解度、溶度积合条件溶度积2. 理解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3. 掌握影响沉淀溶解度的计算9.3 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1. 了解沉淀的形成理论和沉淀的形成过程2. 理解均相成核、异相成核9.4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1. 理解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2. 掌握不同类型共沉淀的形成条件表面吸附共沉淀的吸附规律3. 理解减少沉淀玷污的方法9.5 沉淀条件的选择掌握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无定型沉淀的沉淀条件、均匀沉淀法9.6 有机沉淀剂了解有机沉淀剂的分类及其应用第十章吸光光度法重点与难点:重点:朗伯-比尔定律的应用,ε与S的物理意义及其转化,显色条件的选择,吸收曲线与工作曲线的绘制、作用,测定波长与参比溶液的选择,适宜的吸光度读数范围的控制,示差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