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A人脸识别理论基础(附源码)

合集下载

人脸识别代码原理

人脸识别代码原理

人脸识别代码原理
人脸识别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识别图像或视频中的人脸的方法。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人脸识别代码原理:
1. 数据准备:首先需要获取用于训练的人脸图像数据集,这些图像需要包含已知人脸的标签信息。

同时,还需确保图像数据集中的人脸图像具有较高的质量,清晰度和多样性。

2. 特征提取:接下来,通过特征提取算法将每个人脸图像转化为一组特征向量。

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局部二值模式(LBP)等。

这些算法会提
取人脸图像中的关键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并将其编码为数值表示。

3. 数据训练:使用已知标签的人脸图像和其特征向量,训练一个分类器模型,如支持向量机(SVM)、卷积神经网络(CNN)等。

该模型将通过学习训练数据集中的特征和标签之间的关系,来识别未知人脸的标签。

4. 人脸识别:当需要进行人脸识别时,首先需要对待识别图像进行同样的特征提取操作。

然后将提取得到的特征向量输入训练好的模型中进行预测。

模型将根据特征向量与训练数据的关系,计算其与每个标签的相似度得分。

最终选择得分最高的标签,作为识别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人脸识别还会面临一些挑战,如光照变化、表情变化、遮挡等导致的图像变化。

为了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可
以采用人脸对齐、人脸图像增强等预处理技术,以及使用多个不同角度的训练图像来训练模型。

此外,还可以结合活体检测技术来确保识别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人脸识别程序源代码

人脸识别程序源代码

1 .利用OpenCV进行人脸检测人脸检测程序主要完成3部分功能,即加载分类器、加载待检测图象以及检测并标示。

本程序使用OpenCV中提供的"haarcascade_frontalface_alt.xml”文件存储的目标检测分类,用cvLoa d函数载入后,进行强制类型转换。

OpenCV中提供的用于检测图像中目标的函数是cvHaarDete ctObjects,该函数使用指针对某目标物体(如人脸)训练的级联分类器在图象中找到包含目标物体的矩形区域,并将这些区域作为一序列的矩形框返回。

分类器在使用后需要被显式释放,所用的函数为cvReleaseHaarClassifierCascade。

这些函数原型请参看有关OpenCV手册。

2 .程序实现1)新建一个VisualC++MFC项目,取名为“FaceDetection",选择应用程序类型为“单文档”。

将菜单中多余的项去掉,并添加一项“人脸检测”,其ID为"ID_FaceDetected”,并生成该菜单项的消息映射函数。

2)在“FaceDetectionView.h”头文件中添加以下灰底色部分程序代码:〃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江林升//FaceDetectionView.h:CFaceDetectionView 类的接□#pragmaonce#include"cv.h"#include"highgui.h"classCFaceDetectionView:publicCView<protected:〃仅从序列口化创建CFaceDetectionView();DECLARE_DYNCREATE(CFaceDetectionView)精心整理public:CFaceDetectionDoc*GetDocument()const;CvHaarClassifierCascade*cascade;〃特征器分类CvMemStorage*storage;voiddetect_and_draw(IplImage*img);IplImage*src; 〃载入的图像3)在,小2。

人脸识别核心算法及MATLAB代码

人脸识别核心算法及MATLAB代码

人脸识别核心算法在检测到人脸并定位面部关键特征点之后,主要的人脸区域就可以被裁剪出来,经过预处理之后,馈入后端的识别算法。

识别算法要完成人脸特征的提取,并与库存的已知人脸进行比对,完成最终的分类。

我们在这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基于LGBP的人脸识别方法问题:统计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主流方法,但实践表明,基于统计学习的方法往往会存在“推广能力弱”的问题,尤其在待识别图像“属性”未知的情况下,更难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训练图像来训练人脸模型。

鉴于此,在对统计学习方法进行研究的同时,我们还考虑了非统计模式识别的一类方法。

思路:对于给定的人脸图像,LGBP方法首先将其与多个不同尺度和方向的Gabor滤波器卷积(卷积结果称为Gabor特征图谱)获得多分辨率的变换图像。

然后将每个Gabor特征图谱划分成若干互不相交的局部空间区域,对每个区域提取局部邻域像素的亮度变化模式,并在每个局部空间区域内提取这些变化模式的空间区域直方图,所有Gabor特征图谱的、所有区域的直方图串接为一高维特征直方图来编码人脸图像。

并通过直方图之间的相似度匹配技术(如直方图交运算)来实现最终的人脸识别。

在FERET四个人脸图像测试集合上与FERET97的结果对比情况见下表。

由此可见,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

而且LGBP方法具有计算速度快、无需大样本学习、推广能力强的优点。

参见ICCV2005表.LGBP方法与FERET'97最佳结果的对比情况∙基于AdaBoost的Gabor特征选择及判别分析方法问题:人脸描述是人脸识别的核心问题之一,人脸识别的研究实践表明:在人脸三维形状信息难以准确获取的条件下,从图像数据中提取多方向、多尺度的Gabor特征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使用Gabor特征进行人脸识别的典型方法包括弹性图匹配方法(EGM)和Gabor特征判别分类法(GFC)。

EGM在实用中需要解决关键特征点的定位问题,而且其速度也很难提高;而GFC则直接对下采样的Gabor特征用PCA降维并进行判别分析,尽管这避免了精确定位关键特征点的难题,但下采样的特征维数仍然偏高,而且简单的下采样策略很可能遗漏了非常多的有用特征。

基于机器学习的PCA算法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的PCA算法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的PCA算法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脸识别已经成为了智能化生活、公共安全监控、金融支付等领域的核心技术。

而机器学习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围绕PCA算法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一、机器学习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机器学习是一种通过训练数据来学习模型并从中进行预测的技术。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它利用神经网络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并通过多层次的特征提取来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处理。

人脸识别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应用领域。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和算法技术的不断进步,人脸识别的精度和准确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基于机器学习的人脸识别系统在智能家居、社交网络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机器学习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特征提取、分类器设计和模型训练等方面。

其中,特征提取是最关键的一步,目前在特征提取方面,常用的算法有LBP、HOG、SURF、ORB、SIFT等。

而在分类器设计中,SVM、KNN、Adaboost等算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另外,深度学习算法也正在逐渐替代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并成为人脸识别领域的主流技术。

二、PCA算法原理PCA全称为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

PCA算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降维算法,能够从高维度的数据中提取出相对重要的特征。

降维能够剔除一些无关特征和噪声,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率。

PCA算法的原理是将原始的高维数据转化为一组线性不相关的低维数据,从而实现降维。

在提取主成分之前,需要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均值为0,方差为1)。

然后采用特征值分解(Eigenvalue Decomposition)的方式,求出数据的协方差矩阵,然后通过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得到主成分,并将其投影到新的低维空间中,从而实现数据降维。

三、PCA算法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PCA算法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是基于矩阵分解的思想。

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算法(PCA)(优.选)

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算法(PCA)(优.选)

3.基于matlab的人脸识别算法3.1 问题描述对于一幅图像可以看作一个由像素值组成的矩阵,也可以扩展开,看成一个矢量,如一幅N*N 象素的图像可以视为长度为N2 的矢量,这样就认为这幅图像是位于N2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这种图像的矢量表示就是原始的图像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仅是可以表示或者检测图像的许多个空间中的一个。

不管子空间的具体形式如何,这种方法用于图像识别的基本思想都是一样的,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子空间,图像将被投影到这个子空间上,然后利用对图像的这种投影间的某种度量来确定图像间的相似度,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距离度量。

因此,本次试题采用PCA 算法并利用GUI实现。

对同一个体进行多项观察时,必定涉及多个随机变量X1,X2,…,Xp,它们都是的相关性, 一时难以综合。

这时就需要借助主成分分析来概括诸多信息的主要方面。

我们希望有一个或几个较好的综合指标来概括信息,而且希望综合指标互相独立地各代表某一方面的性质。

任何一个度量指标的好坏除了可靠、真实之外,还必须能充分反映个体间的变异。

如果有一项指标,不同个体的取值都大同小异,那么该指标不能用来区分不同的个体。

由这一点来看,一项指标在个体间的变异越大越好。

因此我们把“变异大”作为“好”的标准来寻求综合指标。

3.1.1 主成分的一般定义设有随机变量X1,X2,…,Xp,其样本均数记为,,…,,样本标准差记为S1,S2,…,Sp。

首先作标准化变换,我们有如下的定义:(1) 若C1=a11x1+a12x2+ … +a1pxp,…,且使 Var(C1)最大,则称C1为第一主成分;(2) 若C2=a21x1+a22x2+…+a2pxp,…,(a21,a22,…,a2p)垂直于(a11,a12,…,a1p),且使Var(C2)最大,则称C2为第二主成分;(3) 类似地,可有第三、四、五…主成分,至多有p个。

3.1.2 主成分的性质主成分C1,C2,…,Cp具有如下几个性质:(1) 主成分间互不相关,即对任意i和j,Ci 和Cj的相关系数Corr(Ci,Cj)=0 i j(2) 组合系数(ai1,ai2,…,aip)构成的向量为单位向量,(3) 各主成分的方差是依次递减的,即Var(C1)≥Var(C2)≥…≥Var(Cp)(4) 总方差不增不减,即Var(C1)+Var(C2)+ … +Va r(Cp)=Var(x1)+Var(x2)+ … +Var(xp) =p这一性质说明,主成分是原变量的线性组合,是对原变量信息的一种改组,主成分不增加总信息量,也不减少总信息量。

人脸识别算法代码

人脸识别算法代码

人脸识别算法的实现涉及多个步骤,包括图像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匹配等。

这里,我将给出一个使用Python和OpenCV库进行人脸识别的简单示例。

这个示例将使用Haar Cascade分类器进行人脸检测和识别。

首先,你需要安装必要的库:```bashpip install opencv-pythonpip install numpy```然后,你可以使用以下代码进行人脸识别:```pythonimport cv2# 加载Haar Cascade分类器face_cascade = cv2.CascadeClassifier(cv2.data.haarcascades + 'haarcascade_frontalface_default.xml')# 打开摄像头cap = cv2.VideoCapture(0)while True:# 从摄像头读取一帧图像ret, img = cap.read()if not ret:break# 将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gray = cv2.cvtColor(img, cv2.COLOR_BGR2GRAY)# 使用Haar Cascade分类器检测人脸faces = face_cascade.detectMultiScale(gray, 1.3, 5)# 在检测到的人脸周围画矩形框for (x, y, w, h) in faces:cv2.rectangle(img, (x, y), (x+w, y+h), (255, 0, 0), 2)# 显示图像cv2.imshow('img', img)if cv2.waitKey(1) & 0xFF == ord('q'):break# 释放摄像头并关闭所有窗口cap.release()cv2.destroyAllWindows()```这个代码将打开你的摄像头,并在检测到的人脸周围画矩形框。

PCA人脸识别的python实现

PCA人脸识别的python实现

PCA⼈脸识别的python实现这⼏天看了看PCA及其⼈脸识别的流程,并在⽹络上搜相应的python代码,有,但代码质量不好,于是⾃⼰就重新写了下,对于att_faces数据集的识别率能达到92.5%~98.0%(40种类型,每种随机选5张训练,5张识别),全部代码如下,不到50⾏哦。

# -*- coding: utf-8 -*-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os, glob, random, cv2def pca(data,k):data = np.float32(np.mat(data))rows,cols = data.shape #取⼤⼩data_mean = np.mean(data,0) #求均值Z = data - np.tile(data_mean,(rows,1))D,V = np.linalg.eig(Z*Z.T )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V1 = V[:, :k] #取前k个特征向量V1 = Z.T*V1for i in xrange(k): #特征向量归⼀化V1[:,i] /= np.linalg.norm(V1[:,i])return np.array(Z*V1),data_mean,V1def loadImageSet(folder=u'E:/迅雷下载/faceProcess/att_faces', sampleCount=5): #加载图像集,随机选择sampleCount张图⽚⽤于训练trainData = []; testData = []; yTrain=[]; yTest = [];for k in range(40):folder2 = os.path.join(folder, 's%d' % (k+1))data = [cv2.imread(d.encode('gbk'),0) for d in glob.glob(os.path.join(folder2, '*.pgm'))]sample = random.sample(range(10), sampleCount)trainData.extend([data[i].ravel() for i in range(10) if i in sample])testData.extend([data[i].ravel() for i in range(10) if i not in sample])yTest.extend([k]* (10-sampleCount))yTrain.extend([k]* sampleCount)return np.array(trainData), np.array(yTrain), np.array(testData), np.array(yTest)def main():xTrain_, yTrain, xTest_, yTest = loadImageSet()num_train, num_test = xTrain_.shape[0], xTest_.shape[0]xTrain,data_mean,V = pca(xTrain_, 50)xTest = np.array((xTest_-np.tile(data_mean,(num_test,1))) * V) #得到测试脸在特征向量下的数据yPredict =[yTrain[np.sum((xTrain-np.tile(d,(num_train,1)))**2, 1).argmin()] for d in xTest]print u'欧式距离法识别率: %.2f%%'% ((yPredict == yTest).mean()*100)svm = cv2.SVM() #⽀持向量机⽅法svm.train(np.float32(xTrain), np.float32(yTrain), params = {'kernel_type':cv2.SVM_LINEAR})yPredict = [svm.predict(d) for d in np.float32(xTest)]#yPredict = svm.predict_all(xTest.astype(np.float64))print u'⽀持向量机识别率: %.2f%%' % ((yPredict == yTest).mean()*100)if __name__ =='__main__':main()。

PCA人脸识别算法详解

PCA人脸识别算法详解

识别阶段
• 1测试样本 W Rm*n 向 X1... X p 空间投影后得到样本 W的特征矩阵 Yt 和主成分分量 Yji (1),...,Yji ( p) :
Yt [Yji (1),...,Yji p] WX1,...,WX p
第25页,共28页。
识别阶段
• 2根据测试样本投影特征矩阵与所有训练样本投 影特征矩阵之间的最小距离来判断测试样本所属 的类别。定义如下的距离度量准则:
主成分分析简介
•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简称PCA)是一种常用的基于变量协方差矩 阵对信息进行处理、压缩和抽提的有效方 法。
第1页,共28页。
基于PCA算法的人脸识别
• PCA方法由于其在降维和特征提取方面的 有效性,在人脸识别领域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
j
1,2,...,p
第23页,共28页。
训练阶段
• 5 训练样本 s ji ,i 1,2,...,N, j 1,2,...,K 向 X 1... X p 空间
投影得到: Yji [S ji Xi ,...,S ji X p ] [Yji (1),...,Yji ( p)] Rmp
第24页,共28页。
识别阶段
• 第一步:将待识别的人脸图像 与平均脸的差
值脸投影到特征脸空间,得到其特征向量表示:
wT
第13页,共28页。
识别阶段
• 第二步:定义阈值
1 max 2 i, j
i
j
,i, j 1,2,...,200
第14页,共28页。
识别阶段
• 第三步:采用欧式距离来计算 与每个人脸的距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人脸识别技术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人脸识别技术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脸识别技术本科期间做的⼀个课程设计,觉得⽐较好玩,现将之记录下来,实验所⽤。

1、实验⽬的(1)学习主成分分析(PCA)的基础知识;(2)了解PCA在⼈脸识别与重建⽅⾯的应⽤;(3)认识数据降维操作在数据处理中的重要作⽤;(4)学习使⽤MATLAB软件实现PCA算法,进⾏⼈脸识别,加深其在数字图像处理中解决该类问题的应⽤流程。

2、实验简介(背景及理论分析)近年来,由于恐怖分⼦的破坏活动发⽣越发频繁,包括⼈脸识别在内的⽣物特征识别再度成为⼈们关注的热点,各国均纷纷增加了对该领域研究的投⼊。

同其他⽣物特征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语⾳识别、虹膜识别、DNA识别等相⽐,⼈脸识别具有被动、友好、⽅便的特点。

该技术在公众场合监控、门禁系统、基于⽬击线索的⼈脸重构、嫌疑犯照⽚的识别匹配等领域均有⼴泛应⽤。

⼈脸识别技术是基于⼈的脸部特征,对输⼊的⼈脸图像或者视频流,⾸先判断其是否存在⼈脸。

如果存在⼈脸,则进⼀步的给出每个脸的位置、⼤⼩和各个主要⾯部器官的位置信息。

其次并依据这些信息,进⼀步提取每个⼈脸中所蕴涵的⾝份特征,并将其与已知的⼈脸进⾏对⽐,从⽽识别每个⼈脸的⾝份。

⼴义的⼈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脸识别系统的⼀系列相关技术,包括⼈脸图像采集、⼈脸定位、⼈脸识别预处理、⾝份确认以及⾝份查找等;⽽狭义的⼈脸识别特指通过⼈脸进⾏⾝份确认或者⾝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

我们在处理有关数字图像处理⽅⾯的问题时,⽐如经常⽤到的图像查询问题:在⼀个⼏万或者⼏百万甚⾄更⼤的数据库中查询⼀幅相近的图像。

其中主成分分析(PCA)是⼀种⽤于数据降维的⽅法,其⽬标是将⾼维数据投影到较低维空间。

PCA形成了K-L变换的基础,主要⽤于数据的紧凑表⽰。

在数据挖掘的应⽤中,它主要应⽤于简化⼤维数的数据集合,减少特征空间维数,可以⽤较⼩的存储代价和计算复杂度获得较⾼的准确性。

PCA法降维分类原理如下图所⽰:如上图所⽰,其中五⾓星表⽰⼀类集合,⼩圆圈表⽰另⼀类集合。

人脸识别算法_几种人脸识别算法的原理概念及其代码特征

人脸识别算法_几种人脸识别算法的原理概念及其代码特征

人脸识别算法_几种人脸识别算法的原理概念及其代码特征一、基于特征分析的人脸识别算法基于特征分析的算法主要通过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信息,然后进行对比匹配。

常用的特征分析算法有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局部二值模式(LBP)等。

1.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是一种经典的人脸识别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将原始的高维人脸图像数据降维到低维空间,并通过保留最重要的特征信息来实现对人脸的识别。

该算法将人脸图像看作向量,通过对人脸样本进行协方差矩阵分析,得到一组特征向量,通常称为特征脸。

然后通过计算待测人脸与特征脸的距离来判断身份。

2.线性判别分析(LDA)线性判别分析是一种将高维空间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的方法,在保留类别内部信息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分类性能。

在人脸识别中,LDA将人脸图像看作样本,通过计算类别内均值和类别间均值的差异,找到能最好区分不同类别的投影方向。

最后,通过计算待测人脸与特征向量的距离来进行识别。

3.局部二值模式(LBP)局部二值模式是一种用于纹理分析的特征描述符,其主要思想是使用局部区域的像素值与中心像素值进行比较,然后按照比较结果生成二进制编码。

在人脸识别中,LBP算法通过将人脸图像划分为小的局部区域,计算每个区域的LBP特征向量,然后将不同区域的特征向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长向量。

最后通过计算待测人脸与训练样本的LBP特征向量的距离来进行识别。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逐渐成为主流。

这类算法通过设计并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可以自动学习人脸图像的特征表示,从而实现更准确的人脸识别。

1.卷积神经网络(CNN)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卷积层和池化层来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使得神经网络能够更好地适应图像的结构信息。

在人脸识别中,CNN通过输入人脸图像到网络中,网络会自动提取各种特征,然后通过全连接层进行分类或验证。

人脸识别 pca 标准化和均值化

人脸识别 pca 标准化和均值化

人脸识别 pca 标准化和均值化《人脸识别技术中的PCA、标准化和均值化》在人脸识别技术中,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主成分分析)、标准化和均值化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它们对于提高人脸识别的精度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人脸识别技术概述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人脸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

它通过摄像头或图像采集设备获取被识别者的面部图像,然后对这些面部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实现对被识别者身份的判别和识别。

在实际应用中,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门禁系统、支付验证等领域。

2. PCA在人脸识别中的作用PCA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降维方法,它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一组各维度之间线性无关的表示,从而达到降低数据维度、去除冗余信息和保留主要特征的目的。

在人脸识别中,通过PCA可以将原始的面部图像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提取出最主要的特征信息,从而减少了数据量和计算复杂度,同时提高了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3. 标准化和均值化对人脸识别的影响在进行人脸识别之前,需要对采集到的面部图像进行预处理,其中标准化和均值化是两项非常重要的步骤。

标准化是指将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放,使得其均值为0,方差为1。

而在人脸识别中,均值化则是指将采集到的面部图像从原始像素空间转换到特征空间,去除图像的平移和缩放,从而减少了光照、角度等因素对人脸识别的影响,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PCA、标准化和均值化在人脸识别技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和特征提取,可以有效地提高人脸识别的精度,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内存需求。

标准化和均值化能够有效地减少外部因素对人脸图像的影响,使得人脸识别系统更加稳定和可靠。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PCA、标准化和均值化在人脸识别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满足实际应用中对人脸识别精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基于小波变换与PCA的人脸识别方法的研究与实现》范文

《基于小波变换与PCA的人脸识别方法的研究与实现》范文

《基于小波变换与PCA的人脸识别方法的研究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重要手段,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智能安防、身份认证等领域的关键技术。

本文将研究并实现一种基于小波变换与PCA(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以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小波变换与PCA理论基础1. 小波变换小波变换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具有多尺度、多分辨率的特点。

它可以将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成分的子信号,以捕捉到信号中的局部细节信息。

在人脸识别中,小波变换可以用于图像的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有助于提取出更具区分性的面部特征。

2. 主成分分析(PCA)PCA是一种常用的降维方法,通过将原始数据投影到低维空间中,以保留原始数据中的主要特征。

在人脸识别中,PCA可以用于降低图像的维度,同时保留人脸的主要特征信息,从而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基于小波变换与PCA的人脸识别方法1. 图像预处理首先,对输入的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灰度化、归一化等操作,以便进行后续的特征提取和识别。

2. 小波变换特征提取然后,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小波变换,提取出具有区分性的面部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和分解层数,以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

3. PCA降维处理将小波变换后得到的特征数据进行PCA降维处理,以降低计算的复杂度和提高识别的速度。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主成分数量,以保证在保留足够信息的同时降低数据维度。

4. 训练与识别利用降维后的数据训练分类器(如SVM、神经网络等),然后对新的输入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降维处理,最后通过分类器进行识别。

四、实验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基于小波变换与PCA的人脸识别方法的性能,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

实验数据集包括ORL、LFW等公共人脸数据库以及实际场景下的图像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人脸识别任务中取得了较高的准确率和较低的误识率。

PCA用于人脸特征提取及Matlab实现

PCA用于人脸特征提取及Matlab实现

随机过程PCA用于人脸识别附Matlab代码于琦2011/10/27学号:2009011149【摘要】人脸识别技术是近来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它综合多学科知识,且应用非常广泛。

采用主元分析法(PCA)进行人脸识别的经典方法之一。

本文利用Matlab在ORL人脸库上实现PCA初步人脸识别,包括图像特征提取、人脸重构与识别方法设计。

讨论了用奇异值分解等方法简化特征向量求解,并详细阐述其在Matlab中的实现过程。

结合ORL人脸库自身特点,通过对特征值和特征脸的分析进行合理取舍,提高了识别率。

【介绍】“人脸识别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

更好的解决该问题将有助于身份确认和身份查找等应用、促进众多学科的发展。

”“目前,人脸识别的方法可以分为5类,分别为基于特征脸(PCA)的人脸识别方法,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方法,弹性图匹配的人脸识别方法,线段Hausdorff 距离(LHD) 的人脸识别方法支持向量机(SVM) 的人脸识别方法。

其中给予特征脸的人脸识别是传统方法,基于K-L 变换(PCA)的人脸识别方法又叫特征脸方法、本征脸方法(Eigenface),最早由Turk 和Pentland 提出。

它有均方误差最小,降维减少计算量,主分量特性稳定等优点。

”“由于PCA较之于前几种方法相对简单,故本文对PCA算法进行研究并用Matlab 给出实现。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模型(Model)及基本理论和方法(Basic Theory and Method),第三章方法(Method)及方法分析(Analysis of Method),第四章算法(Algorithm)及算法分析(Analysis of Algorithm),第五章数值结果及讨论(Discussion),第六章结论(Conclusion)。

第二章模型及基本理论和方法采用PCA对原始数据的处理,通常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降维、相关性去除、概率估计。

人脸算法公式

人脸算法公式

人脸算法公式
人脸识别算法涉及多个步骤和公式,但具体公式取决于所使用的算法。

以下是其中两种常用的人脸识别算法及其相关公式:
1. 主成分分析(PCA,也被称为特征脸方法):
PCA是一种以较少数量的特征对样本进行描述以达到降低特征空间维数的
方法,其基础是Karhunen-Loeve展开式,简称KL展开式。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输入的测试样本x,可以求出它与平均脸之间的偏差y = x - x’,y在特征脸空间的投影可以表示为系数向量z = W(T)y,z就是KL变换的展开系数向量。

2. Gabor小波变换+图形匹配:
Gabor滤波器将Gaussian网络函数限制为一个平面波的形状,并且在滤波器设计中有优先方位和频率的选择,表现为对线条边缘反应敏感。

这种方法精确抽取面部特征点以及基于Gabor引擎的匹配算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排除由于面部姿态、表情、发型、眼镜、照明环境等带来的变化。

请注意,以上仅为简要介绍,并无法涵盖所有的人脸识别算法公式。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景选择适合的算法,并深入学习相关算法和公式。

人脸识别原理及算法

人脸识别原理及算法

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及算法1. 介绍人脸识别是一种用于识别和验证人脸身份的技术。

它通过分析人脸图像中的特征,比如脸部轮廓、眼睛、鼻子等,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

人脸识别技术在安全领域、社交媒体、身份验证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人脸检测、人脸对齐、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原理及相关算法。

2. 人脸检测人脸检测是人脸识别的第一步,它的目标是从图像中准确地找出人脸的位置。

常用的人脸检测算法有Haar特征和卷积神经网络(CNN)。

2.1 Haar特征Haar特征是一种基于图像的局部特征,通过计算图像中不同区域的灰度差异来检测人脸。

Haar特征通过在图像上滑动不同大小的矩形滤波器,计算每个滤波器内部的像素和,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滤波器的和来判断该区域是否为人脸。

Haar特征的计算速度快,但对光照和角度变化敏感,容易产生误检和漏检。

2.2 卷积神经网络(CNN)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多层卷积和池化操作来提取图像的特征。

在人脸检测中,CNN可以学习到更加复杂的特征表示,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CNN的训练过程通常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但在人脸检测中,由于已有的人脸数据集较为丰富,因此可以使用预训练的CNN模型来进行人脸检测。

3. 人脸对齐人脸对齐的目标是将检测到的人脸图像中的特征点对齐到一个标准位置,以消除不同人脸之间的差异。

常用的人脸对齐算法有基于特征点的对齐和基于几何变换的对齐。

3.1 基于特征点的对齐基于特征点的对齐算法通过检测人脸图像中的特征点,如眼睛、鼻子、嘴巴等,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点的位置来对齐人脸。

常用的特征点检测算法有Dlib和MTCNN。

3.2 基于几何变换的对齐基于几何变换的对齐算法通过计算人脸图像中的几何关系来对齐人脸。

常用的几何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缩放等操作。

这些变换可以通过计算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确定。

4.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人脸识别的核心步骤,它的目标是从对齐后的人脸图像中提取出具有区分性的特征,以便进行后续的比对和识别。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比如手机的解锁、考勤签到等场景都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算法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

本文聚焦于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介绍相关的理论基础、方法和应用场景。

一、人脸识别算法的理论基础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基于人脸图像的特征表达,根据不同的特征提取算法可以将人脸图像转化为特征向量,再将不同的特征向量进行比对,来完成人脸识别的任务。

传统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基于PCA(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和基于LDA(线性判别分析)的人脸识别。

相较于PCA,LDA可以更好地实现特征的提取和分类,但是LDA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LDA只能用于二分类任务,而不能处理多分类任务等问题。

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人脸识别算法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卷积神经网络(CNN)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成功的深度学习算法之一。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可以在较高的准确率和实用性之间取得平衡,因此也成为了当前主流的人脸识别技术之一。

二、多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多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是指利用多种特征,结合不同的算法进行融合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相比于单一特征的方法,在识别准确率和鲁棒性上都有所提高。

多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特征融合方法特征融合方法在多个特征提取算法中,采用某种加权或组合方式对这些特征进行加权处理,最终得出一个稳定可靠的特征向量。

一般来说,基于特征融合的方法的准确率会高于单一特征算法。

2.多分类器融合方法多分类器融合方法是将单一的人脸识别算法分别应用于多个分类器中,然后将它们的输出结果按一定的方式进行融合。

多分类器融合算法是一种常见的集成学习方法,相较于特征融合,多分类器融合算法的准确率更高,但训练时间和计算成本也更高。

3.异常检测方法异常检测方法是利用多个特征提取算法的输出结果中的共同点来判断异常情况。

人脸识别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实践

人脸识别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实践

人脸识别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第一章:人脸识别算法的基本原理人脸识别算法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人脸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来源于人脸的独特性和不变性。

在进行人脸识别时,需要先进行人脸检测,即从图像或视频中提取人脸区域;然后将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灰度化、归一化等操作;接下来提取人脸特征,通常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或线性判别分析(LDA)等算法;最后,将提取到的人脸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进行比对,找出最相似的人脸,从而完成识别过程。

第二章:基于PCA的人脸识别算法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常用的降维算法,在人脸识别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度的特征空间,从而实现对数据维度的降低。

在人脸识别中,PCA算法的具体步骤包括计算训练集中的平均脸、计算每个人脸与平均脸的偏差、计算协方差矩阵、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选择最大的特征向量作为特征子空间、将人脸投影到特征子空间进行分类等。

第三章:基于LDA的人脸识别算法线性判别分析(LDA)是一种分类算法,也可以用于人脸识别。

与PCA不同的是,LDA在投影数据时,不仅仅要考虑类内差异最小化,还要考虑类间差异的最大化。

在人脸识别中,LDA算法的具体步骤包括计算每个类别的均值、计算类内散度矩阵、计算类间散度矩阵、计算广义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选择最大的特征向量作为特征子空间、将人脸投影到特征子空间进行分类等。

第四章:实现人脸识别算法的实践实践人脸识别算法需要首先获取训练数据集,包括多张人脸图像以及与之对应的标签。

然后,利用PCA或LDA等算法对训练数据进行特征提取。

接着,将提取到的特征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实时从摄像头或视频中获取人脸图像,然后进行人脸检测和预处理。

最后,将处理后的人脸图像提取特征,并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数据进行比对,找出最相似的人脸,并输出识别结果。

第五章:人脸识别算法的应用领域人脸识别算法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基于PCA算法的人脸识别

基于PCA算法的人脸识别

nn n ls ( P A) i itga d it e aa l L tc d e rk v Mo es S - e tA ayi P C s s nert no S p rbe at e Hidn Ma o d l(L HMM ) ad te po oe d lhs e i ,n h rp sd mo e a
燕山大学 信 息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 系 , 北 秦皇岛 0 6 0 河 604
D p r n fE e t n c E gn e n , ol e o fr t n E gn eig Y n h n U ie i Q n u n d o H b i 6 0 4 C ia e a me to l r i n ie r g C l g fI oma o n ie r , a s a nv r t ih a g a , e e 0 6 0 , hn t co i e n i n s y,
人脸 图像 自动 识别技术 是模式 识别研 究领域一个 较热 门 的研究 课题 , 利用计算 机对人脸 图像进 行分析 , 中提 取有效 从 的 识别信息 , 用来 “ 别 ” 辨 身份 , 在商 业和 法律上 有大 量应 用 。
当前 பைடு நூலகம் 多数人脸 识 别算法 是基 于无 监督统 计方 法的 , 中主 其
C m u r n ier ga dA p i t n 计算机工程 与应用 o p  ̄ gn ei n p l ai s E n c o
2 1 ,7 1 ) 0 4 (8 1
21 0
基 于 P A算 法 的人 脸 识 别 C
焦 斌亮 , 陈 爽
JA O Bi la I n ing, CHEN Sh a u ng
J AO il n , I B ni g CHE S u n . c e o nt n b sd o CA. mp tr En ie rn n p i t n , 0 1 4 ( 8) 2 12 3 a N h a gFa e rc g io ae n P i Co u e gn e ig a d Ap l a o s 2 1 , 7 1 :0 -0 . ci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系统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系统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系统人脸识别技术是当今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广泛应用于安防、金融、医疗等行业。

其中,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人脸识别系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本文将对该系统的原理、优势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主成分分析的原理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常见的降维算法,通过对高维数据进行线性变换,得到一组新的变量,使得这些变量之间互相独立且对原始数据的贡献最大。

在人脸识别系统中,我们可以将每张脸的像素点看作一个高维向量,而主成分分析则将这些向量映射到一个低维空间中,每个人的脸在这个空间中对应一个唯一的向量表示。

通过计算待识别脸与已知人脸的欧氏距离,即可判断其属于哪个人。

二、主成分分析的优势相比于其他人脸识别算法,主成分分析具有以下优势:1、去除冗余信息:由于每一张人脸图片都有很多像素点,大量冗余信息会影响识别效果,而主成分分析可以通过线性变换去除这些冗余信息,提取出人脸的关键特征。

2、适用性强:主成分分析不仅适用于人脸识别,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数据处理,如信号处理、语音识别等。

3、计算复杂度低:主成分分析的计算量较小,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处理。

三、主成分分析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下:1、安防领域: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如机场、火车站、银行等场所,通过对比图像数据库,及时发现和拦截可疑人员。

2、金融领域: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来验证客户身份,防止非法操作和欺诈行为发生。

3、社交领域: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识别朋友和熟人,提高沟通效率。

四、主成分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系统也在不断升级。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以下方面的发展:1、融合深度学习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可以更好地提取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技术,可以提升识别精度和速度。

2、多模态融合:将人脸识别与语音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识别准确率和鲁棒性。

pca人脸识别算法原理

pca人脸识别算法原理

pca人脸识别算法原理PCA人脸识别算法原理一、背景介绍人脸识别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安全领域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分析和识别,实现自动化的身份验证和门禁控制等功能。

在人脸识别技术中,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算法是一种常用的降维方法,它可以将高维度的数据集映射到低维度的空间中,从而实现对数据特征的提取和分类。

二、PCA算法原理1. 数据预处理PCA算法首先需要对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归一化和中心化等操作。

去除噪声可以提高数据质量,归一化可以将不同特征之间的数值范围统一,中心化可以使得数据集的均值为0。

2. 协方差矩阵计算PCA算法通过计算协方差矩阵来分析数据集中不同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协方差矩阵是一个正定对称矩阵,它描述了不同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在计算协方差矩阵时需要将数据集按列排成一个矩阵X,并且对X进行中心化处理,即将每个特征的平均值归零。

协方差矩阵的公式为:Cov(X) = (X - E(X))(X - E(X))^T / (n - 1)其中,E(X)表示X的均值向量,n表示样本数量。

3. 特征值分解PCA算法通过对协方差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来得到主成分。

特征值分解是一种将对称矩阵分解成特定形式的方法,它可以将一个对称矩阵分解为其特征向量和特征值的乘积形式。

假设协方差矩阵为C,它的特征向量为v1,v2,...,vn,对应的特征值为λ1,λ2,...,λn,则有:Cv = λv其中,v是一个n维列向量。

通过求解上述方程组可以得到所有的特征向量和对应的特征值。

4. 主成分选择PCA算法通过选择前k个最大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来构造主成分。

这些主成分可以用于降低数据集维度,并且保留了原始数据集中最重要的信息。

具体来说,如果我们想要将原始数据集从n维降至k 维,则可以按照降序排列特征值,并选择前k个最大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主成分。

5. 数据转换PCA算法通过将原始数据集投影到主成分上来实现数据降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PCA 与人脸识别及其理论基础问题描述[1]对于一幅图像可以看作一个由像素值组成的矩阵,也可以扩展开,看成一个矢量,如一 幅 N*N 象素的图像可以视为长度为 N 2 的矢量,这样就认为这幅图像是位于 N 2 维空间中的 一个点,这种图像的矢量表示就是原始的图像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仅是可以表示或者检测图 像的许多个空间中的一个。

不管子空间的具体形式如何,这种方法用于图像识别的基本思想 都是一样的,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子空间,图像将被投影到这个子空间上,然后利用对图像 的这种投影间的某种度量来确定图像间的相似度,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距离度量。

K-L 变换[1]PCA 方法是由 Turk 和 Pentlad 提出来的,它的基础就是 Karhunen-Loeve 变换(简称 KL 变换),是一种常用的正交变换。

下面我们首先对 K-L 变换作一个简单介绍:假设 X 为 n 维的随机变量,X 可以用 n 个基向量的加权和来表示:X = ∑αφ式中: α是加权系数,φ是基向量,此式还可以用矩阵的形式表示:X = (φ ,φ ,",φ )(α ,α ,",α )= Φα取基向量为正交向量,即⎧1i = j则系数向量为:Φ Φ = ⎨ ⎩i ≠ j ⇒Φ Φ = I α = ΦX综上所述,K-L 展开式的系数可用下列步骤求出:步骤一 求随即向量 X 的自相关矩阵 R = E ⎡⎣ X X ⎤⎦ ,由于没有类别信息的样本集的 µ 均值向量,常常没有意义,所以也可以把数据的协方差矩阵 ∑ K_L 坐标系的产生矩阵,这里 µ 是总体均值向量。

= E ⎡⎣( x − µ )( x − µ )⎤⎦ 作为步骤二 求出自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 R 的本征值 λ和本征向量 φ, Φ = (φ,φ,",φ)步骤三 展开式系数即为 α = ΦXK_L 变换的实质是建立了一个新的坐标系,将一个物体主轴沿特征矢量对齐的旋转 变换,这个变换解除了原有数据向量的各个分量之间相关性,从而有可能去掉那些带 有较少信息的坐标系以达到降低特征空间维数的目的。

⎨利用 PCA 进行人脸识别完整的 PCA 人脸识别的应用包括几个步骤:人脸图像预处理;读入人脸库,训练形成 特征子空间;把训练图像和测试图像投影到上一步骤中得到的子空间上;选择一定 的距离函数进行识别。

下面详细描述整个过程(源码见’’)。

1. 读入人脸库 归一化人脸库后,将库中的每人选择一定数量的图像构成训练集,其余构成测试集。

设归一化后的图像是 n*m,按列相连就构成 N=n*m 维矢量,可视为 N 维空间中的一个点,可 以通过 K-L 变换用一个低维子空间描述这个图像。

2. 计算 K- L 变换的生成矩阵 所有训练样本的协方差矩阵为(以下三个等价):⎧⎪1. ⎪C = (∑x i x ) / M − m i m⎪2. C = ( A i A ) / M (1)⎪⎡ ⎤ ⎪3. C ⎪⎩ = ⎢∑ ⎣( x − m )( x − m )⎥ ⎦ A = {φ1 ,φ2 , ...,φM } ,φi = x i − m x , m x 是平均人脸, M 训练人脸数,协方差矩阵 C A 是一个N*N 的矩阵, N 是 x i 的维数。

为了方便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一般选用第2个公式。

根据K - L 变换原理,我们所求 的新坐标系即由矩阵 A i A 的非零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组成。

直接求N*N 大小矩阵 C 的 特征值和正交归一特征向量是很困难的, 根据奇异值分解原理(见段落和),可以 通过求解 A i A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来获得 A i A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在计算得到 C 的所有非零特征值 [λ, λ,", λ](从大到小排序,1 ≤ r < M )及其对应的 单位正交特征向量 [u , u ,", u ] 后,可以得到特征空间 U = [u , u ,", u ] ∈ℜ ,从而可以计算一张图片X 在特征空间上的投影系数(也可以理解为X 在空间U 中的坐标):3. 识别Y = U * X ∈ ℜ(2)利用公式(2),首先把所有训练图片进行投影,然后对于测试图片也进行同样的投影,采用判别函数对投影系数进行识别。

PCA 的理论基础投影[2]设 d 维样本 x , x , " , x ,以及一个 d 维基 w ,那么标量:y = wx是相当于 x 在基上的坐标值。

如果 w = 1 , y 就是把 x 向方向为 w 的直线进行投影的结果,可以从图 1 看到。

推广之,如果有一组基(m 个)组成的空间 W = [w , w ,", w ] ,那么可以得到 x 在空间 W 上的坐标为: Y = W x ∈ ℜ。

证明: wx =又∵ w ⋅ x ⋅ c os θx ⋅ c os θ = y , w =1⇒ wx = y图 1 投影图进一步,表达式 w = m + a e 表示 w 是一条通过点 m ,方向为 e 的直线。

PCA 的作用及其统计特性[3]采用 PCA 对原始数据的处理,通常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降维、相关性去除、概率估计。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ƒ 去除原始数据相关性从统计学上 讲, E {[ X − E ( X )][Y − E (Y )]} 称为随 机变量 X 与 Y 协方差,记 为Cov ( X , Y ) 。

令 ρ =,称为随机变量 X 与 Y 的相关系数。

ρ = 1 则 X 与Y 是相关的, ρ = 0 ,则 X 与 Y 是不相关的。

AA命题 1 对于矩阵 A 来说,如果 是一个对角阵,那么 A 中的向量是非相关的。

由 PCA 处理的人脸库数据的非相关性可以从两点进行说明。

(1) 基底的非相关性特征空间基 U = [u , u ,", u ] 是非相关的,即 U U= I 。

(2) 投影系数的非相关性由 SVD 可知 A = {φ1 ,φ2 ,...,φM } = U ΛV, 其中 φi = x i − m x , m x 是平均人脸。

根据公式(2)可以把 A 映射到特征空间上,得到: 关的,可由下面得到证明:B = U * A ,其中 B 是非相Y 的协方差矩阵为: C=1BB =1U AAU =1Λ(3)M M M由命题 1 可知,B 是非相关的。

ƒ 统计参数(均值及方差)均值即m--平均人脸。

x命题2 随机变量方差越大,包含的信息越多,当一个变量方差为 0 时,该变量为常数,不含任何信息。

用PCA 计算主分量,就是寻找一组向量,使得原始数据A ={φ1,φ2 ,...,φM} 在这组向量上的投影值的方差尽可能大。

最大方差对应的向量就是第一主成份,以后递推就是第二主成份,第三主成份……。

用 PCA 计算主分量就是求原始数据A ={φ1,φ2 ,...,φM}(其中φi= x i −m x )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U= [u,u,",u],由公式(3)可知,P = u A = ( p, p,",p) 是 A 在u上的投影值,其中P 的方差就是u对应的特征值λ,可以理解为:命题3 所有原始数据在主分量u上的投影值方差为λ。

ƒ 降维如果在原始空间表示一幅 n*m 大小的图片 X,那么需要一个 N=n*m 维矢量,但是当用公式(2)把它映射到特征空间后,只需要一个 r*1 维的向量就可。

另外,由命题2 可知,可以根据方差的大小来判断特征向量的重要性。

由ORL 图片库的200 个人脸计算得到的特征值呈图2 分布,可知特征向量重要性呈指数下降,据此可以只选用前面几个重要的特征向量来构建特征空间。

通过计算,前 71 个特征值占了 %,因此 r 可以取 71 而非 200,从而达到进一步降维的作用。

图2 特征值的分布特征脸U = [u,u,",u]中的每一个单位向量都构成一个特征脸,如图3 所示。

由这些特征脸所张成的空间称为特征脸子空间,需要注意对于正交基的选择的不同考虑,对应较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正交基)也称主分量,用于表示人脸的大体形状,而对应于较小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则用于描述人脸的具体细节,或者从频域来看,主分量表示了人脸的低频部分,而此分量则描述了人脸的高频部分(源码见’’)。

1 2 10 50 70 average图3 特征脸,分别是第 1,2,10,50,70 分量,最后一张是平均脸。

图片重建要进行图片 X 的重建,首先对 X 投影到特征空间上,得到系数Y=U(X−m),然后选用一部分系数与特征向量进行原始图片的重建:X ' = m+U(1:t)*Y(1:t),其中1:t 表示取前 t 个元素。

(见’’)在图4 中,其中前两张图片来自训练样本,第 3 张来自测试样本,可以看到对于训练样本,PCA 系数可以对图片实现很好重建,而对于训练样本以外的图片重建效果很差。

Original15 50 100 150 199图4 人脸图像重建。

第列张图片是输入原始图,其它列图片是重建结果,数字表示 t 的数目。

奇异值分解(SVD)[1]设 A 是秩为 r 的 m*n(m>>n)维矩阵,则存在两个正交矩阵和一个对角阵:A = [a,a,",a] =UΛV其中U= [u,u,",u],V= [v,v,",v],Λ= diag(λ,λ,",λ) ,且U U= I ,V V= I ,λλ呈降序排列。

其中 λ 为 AA∈ℜ 和 A A ∈ ℜ 的非零特征值,u 和 v 分别是 AA 和 A A对应于 λ 的特征向量。

可得一个推论:U = AV Λ可以计算 AA 的特征值 λ 及相应的正交归一特征向量 v 后,可由推论知 AA 的正交归一特征向量u = 1Av注意,协方差矩阵 C = ( A i A ) / M 的特征值为: λ / M 。

利用小矩阵计算大矩阵特征向量高阶矩阵的特征向量可以转化为求低阶矩阵的特征向量:设:A 是秩为 r 的 m*n (m>>n )维矩阵, C= AA ∈ℜ,是一个矩阵,现在要求 C 的特征值及特 征向量,可 通过先求小 矩阵 AA ∈ ℜ的特征 向量 [v , v ,", v] 和特征值[λ, λ,", λ] ,两者之间有以下关系:A A ⋅ v = λ ⋅ v⎯⎯⎯→ AA ( A ⋅ v ) = λ ( A ⋅ v )显然, C = AA 的特征向量是 A ⋅ v (注意没有单位化), [λ , λ ,", λ] 亦为其特征值。

结论: 与 的方法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特征值的结果是一致的,只是要注意 中的特征值要除以 M , 中的特征向量要单位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