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复调织体的写作与分析)

合集下载

最新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复调织体的写作与分析)

最新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复调织体的写作与分析)

• 第三讲 2、对位中旋律的组合形式
对 位
• 第四讲

• 第五讲
3、旋律的对比性质
的 旋
• 第六讲
律 类
• 第七讲

• 第八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绪 论 • 第一讲 • 第二讲 • 第三讲 • 第四讲 • 第五讲 • 第六讲 • 第七讲 • 第八讲

1、对比式复调音乐


2、模仿式复调音乐

3、支声式复调音乐
不协和音程的处理 音程与调式和声
2、节奏关系
讲 对 位
• 第四讲
节奏型

• 第五讲 • 第六讲
节奏型的组合形式 节奏的繁简相对
3、句幅关系
律 的 写 作
• 第七讲 • 第八讲
旋律线的长短 线条的组合形式 声部进行
原 则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概 述

• 第一讲 • 第二讲
1、对位中旋律的不同形态
二 讲
八 讲
• 第三讲
3、配和声的一般步骤与法则

• 第四讲 • 第五讲
4、为独唱、独奏曲配伴奏
声 理 论
• 第六讲
5、民族五声性调式和声材料
应 用
• 第七讲
6、民族五声性调式和声配置原则
基 础
• 第八讲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1
• 第二讲 • 第三讲
1、通体式
二 声
• 第四讲
部 歌
• 第五讲 • 第六讲
2、合分式
曲 的 声
• 第七讲
部 结
• 第八讲
合 法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绪 论

音乐织体风格性概论

音乐织体风格性概论

音乐织体风格性概论【内容摘要】音乐织体的认知和写作是作曲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现行的多声部音乐教学内容和范围还比较局限,文章通过对音乐织体的风格性论述,试图从西方音乐发展的整体历程来拓展对音乐织体的认知维度。

【关键词】音乐织体音乐形态多声部写作音乐风格织体(texture)一词是“音乐作品中各音纵向结合(见和弦)和横向进行(曲调线)的结构形式”。

①对于其研究和教学主要是音乐学院作曲系的作曲和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对于音乐学系的西方音乐史专业也有所涉及,只是上述专业对于织体的教学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以作曲专业的主科教学为主,其代表有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徐源的《音乐织体学纲要》、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张肖虎的《音乐的织体及织体写作》(理论作曲学科试用教材),还有云南艺术学院李汉杰的《音乐织体学概论》。

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的研究主要是和声学专业的著作及论述,其代表有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著的《和声应用教程》,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黄虎威的《伴奏音型样式》等。

复调音乐专业研究的著述较多,如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林华的《复调音乐简明教程》等。

曲式学和音乐分析学专业也有所论及,如张肖虎的《音乐结构与作品曲式分析》中的相关章节等;配器专业的研究主要是以管弦乐的织体为主,国内外译著、专著也有许多,以上海音乐学院杨立青的《管弦乐配器教程》为最新成果。

可以说,对于织体的教学和研究贯穿于作曲主科和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教学和研究的整个过程。

但是,不同的专业、学科对于它的“焦点”是相异的。

透过西方音乐发展的整体历程,从音乐形态的视域来看可以划分为单声织体和多声织体,多声织体又分为主调音乐织体和复调音乐织体。

谈及织体的风格性必然涉及音乐风格的问题。

”音乐风格从某一时代、某一地区、某一民族以至某一作曲家的相当数量的代表性音乐作品中显现出来带有共同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常与音乐流派相联系,如欧洲古典乐派风格、浪漫乐派风格……”②再看音乐流派的释义——“音乐流派又称‘音乐学派’‘乐派’,广义概念相当模糊,常用来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手法规范、结构思维、音乐语言规律和表演韵味的音乐。

论支声复调在创作中的运用

论支声复调在创作中的运用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论支声复调在创作中的运用李沐安阳学院音乐学院摘要:支声复调是一种源于民间的复调音乐。

这种复调形式也得以广泛运用,如我国侗族的大歌、壮族的民间合唱、苗族的芦笙舞曲,以及说唱戏曲,器乐小合奏等等。

本文就支声复调运用于创作中进行分析。

关键词:支声复调民族乐创作中图分类号:J6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1-0023-05在多声部音乐中,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在演唱或演奏同一旋律时,将这个旋律在各声部中做不同的变化。

在听觉上,它们这种表演形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齐唱或齐奏了,而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单一的旋律更加丰富,音乐的表现更加具有立体感,在效果上也大不一样。

这种由一个单一旋律分支而成多个声部的技法被称之为支声手法,运用这种技法写作出的音乐被称之为支声复调。

支声复调是一种源于民间的复调音乐。

在民歌或民间器乐曲中广泛存在着这种复调形式,如我国侗族的大歌、壮族的民间合唱、苗族的芦笙舞曲,以及说唱戏曲,器乐小合奏等。

除了中国外,世界上其他一些富有多声音乐传统的国家、民族也有这类音乐形式。

例如俄罗斯合唱。

支声复调是一种颇具艺术特色与功效的音乐,在复调音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在处理民间音乐素材时,直接用这种手法就能够保持浓烈的民间色彩。

一、支声复调的技法(一)支声复调的形成随着大批音乐家向民族民间音乐深入学习,很多人在创作中将这种多声部音乐类型以民歌改编或创新的形式加以运用。

并将这种技术称之为“支声手法”,而同古典对位法中的对比手法、模仿手法相区别。

古典复调音乐在宗教音乐中能够孕育而生,它经历了不同时代专业作曲家的发展。

支声复调与古典复调音乐不同,它源于民间,并广泛流传于民间,它是由民间歌手,乐手在自己音乐实践中发展、创造与传承。

比如民间的合唱曲,每一位表演者并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指挥者身上(在实际演出时并没有指挥者),而是以即兴创作表现自己的情感,发挥自己的音乐特点,以心灵的默契演奏或演唱完整和谐的作品。

高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研究

高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研究
成。
音乐 教育 专 业 的学 生毕业 后 大部 分是 从事 中 小学 音乐 教育 工 作 的 ,为 了 以后 的 工作 需要 ,他 们 必须 了解有 关 作 曲技术 理论 各 方 面的 知识 ,但 又 没有 必要 像作 曲指 挥 专业 那么 深入 。 《 多 声部 音乐 分析 与 写作 》这 部 教材对 于 音乐 教 育专业 的 学生 来 说具有 很 强 的针对 性 ,与 传 统的 “ 四大件 ”教 材相 比,在 内容 的广 度上 , 除 了欧 洲 巴洛克 到 l 9 世 纪这 段 时期 以外 ,还 加上 了2 O 世 纪的现 代 音 乐多 声部 特 点 ;在 内容 的深度 上 弱化 了写 作环 节 ,加 强 了分析 环 节 ,注重 实用 ,更加 贴近 音乐 教 育这 个专 业 的特 点 ;在 内容 的 相 互关 系上 ,保 持 原 “ 四大 件 ”各 自的系统 性 的 同时 ,加 以融会 贯 通 ,使得 四 门技术理 论课 的整 体性大 大 加强 。 三 、课 程教 学的预 期效 果 音 乐 教 育 的 学 生 经 过 四个 学期 的学 习 ,所 期 望 达 到 的 效果 如下:l _ 能分 析常 见 的 中外 多 声音 乐作 品 的调式 、调性 及和 声结 构 ,认 识和 声 及复 调表 现技 法在 音 乐表 现及 音 乐风 格表 达方 面 的 作 用 ;能运 用 所学 的和 声 知识 , 为歌 曲选配 适 当 的和弦 ,为演 唱 歌 曲编写 简 易的伴 奏 。2 . 学 习音 乐材料 陈述 及 展 开的基 本手 法 , 把 握 音乐 作 品 曲式结 构 的基本 原 则及 结构 类型 , 能较 熟练地 分 析 中小 型 多声音 乐 作 品的 曲式 结构 , 了解音 乐材 料及 曲式结 构与 音
课 程开 设 的背景 多声 部音 乐 是与 单声 部音 乐相 对而 言 的 ,是 一种不 单 纯依 靠 单 一 旋律 ,还 须 以各种 方 式加 入其 他织 体 来共 同完 成 的这 一音 乐 过 程 。 多声部 音 乐有着 悠 久 的历 史 ,我 们 所接 触 、熟悉 的音乐 大 部分 是多 声部音 乐 。 《 多 声 部音 乐 分 析 与 写 作 》 这 门 课程 的 开设 是 教 育 部 推 行 教学 改革 的 重要 成果 。2 0 0 4 年1 2 月2 9 日教 育 部 印发 《 全 国普通 高 等 学校音 乐 学 ( 教师 教育 )本 科 专业课 程 指 导方案 》 ,并 于2 0 0 6 年1 1 月2 9 日印发 《 全 国普通 高等 学校 音 乐学 ( 教 师教 育 )本科 专 业 必修 课程 教 学 指 导纲 要 》 。在 2 0 0 7 年5 月 ,教 育部 组 织 召开 了 全 国普 通高 等 学校音 乐 学 ( 教师 教育 )院系 分管 教学 工作 负责 人 会 议 , 研 究确 定 了全 国4 O 余 所 高校 作 为试 点 学 校 , 首批 进 行 改 革 。2 0 0 7 年9 月l 4 日 ,教 育 部 办公 厅 正式 下 发 《 关 于开 展 全 国普 通 高等 学校 音 乐学 ( 教 师教 育 )本 科专 业课 程教 学试 点 工作 的通 知 》 。 自此 ,全 国范 围 内的普通 高 等学 校音 乐 学 ( 教师 教育 )本

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

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

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作者:付珍鲜来源:《祖国》2019年第06期摘要:山西是民歌的海洋,不同地理环境造就养育着不同特点的民歌。

《交城山》早年流传于文水、交城一带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小调民歌,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多歌唱家演唱,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女声无伴奏合唱《交城山》由著名作曲家芝达林创作,该作品选自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山西民歌女声合唱曲集桃花红杏花白》。

本文分析了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并从复调音乐织体、赋格段两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多声部创作分析。

关键词:多声部创作手法; ;复调织体; ;赋格段一、音乐结构分析(一)《交城山》原民歌音乐分析《交城山》是一首山西交城民歌,原民歌篇幅短小为两个乐句组成的八小节的单乐段结构,每个乐句由两个乐节组成,整首歌曲在七声清乐F徵调(1=; ;B)上进行,根据主题材料及其发展形态来看,属于平行乐段;根据调式的布局来看属于上下句结构,上句落在属音,下句落在主音,且为方整型乐段是典型的民歌上下句特征。

整首歌曲旋律短小,上下句;多段歌词,同一个旋律是典型的分节歌体裁形式。

用单一鲜明的樂思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朴素与真实,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由于交城山区路险,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歌曲中叙述了劳动人民的贫寒,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原民歌改编而成的女声无伴奏合唱,运用了复调技术、五声调式纵合化的和声以及结构内部的扩充等处理手法,使音乐结构扩大为较为复杂的曲式结构。

(二)女声无伴奏合唱《交城山》的曲式结构分析作者在编创女声无伴奏合唱《交城山》时,将原民歌的上下句单乐段结构扩展为带再现且中部为赋格段的对比中部的单三部曲式,曲式图如下:第一部分进入前有八小节的引子(1-8小节)是音乐进入之前的一个环境铺垫,随后主题音乐进入。

第一部分是一个单乐段(9-16小节)为平行两句体且结构方整型的乐段,每个乐句四小节,未改变原民歌形态。

其他声部层伴以长音烘托式且是五声调式纵合化的和声来支撑主旋律,由于作品的需要紧接着加了四小节连接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其乐段结构进行了扩充,且自然地接到第二部分。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实施构想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实施构想

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掌握知识 、 陶冶心灵 。因此 , 高校音乐学
教 师的业务 素质 和学术水 平的要求却提高 了。有些教 师常年从
事音乐技术 理论 的一至两“ 大件 ” 教学工作 , 面对突然的变革 , 一 时难 以适应 。 因此 , 大部分试点 院校可能使用 两套解决方案 :. 1 具
深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全面提高基础教 育师资的音乐文化素
《 声部音乐 析 与写作》 多 分 课程的实施构 想
画 马小 鸣 孙 乐 平

要 : 据教 育部提 出的 《 国普通 高等学 校音 乐学 ( 师 教育 ) 科专 业课 程设 置指 导方 案》 根 全 教 本 和 《 国普 通高 等学 校 音乐 学 ( 师教 育 ) 科 专业 必 修课 程 教学 指 导纲 要 》 示 , 国 全 教 本 指 我 各试 点院 校将 实 施 由原 有“ 大 件 ” 合 后 形成 的 一 门专业 必 修课 《 声 部 音 乐分 析 与 四 整 多 写作 》 。本 文 论 及 笔 者 在 此 次 课 程 整 合 中 所 产 生 的 实 施 构 想 。
合为一门专业必修课《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与其 配套 的《 全
国普通高等学 校音乐学 ( 教师教育 ) 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 学指 导
各科合一 , 总学时大为缩短 。2《 .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在一定
程度上保持原和声 、 复调 、 曲式 、 配器各科 自身 的系统性 , 并加 以
纲要 》 中《 ③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中课程 内
关 键词 : 声部 音乐 分析 与写作 多
音 乐技术 理论
课程 整合
融合
交叉
为适应高 等院校音乐学 ( 教师 教育 ) 专业改革 的需要 , 育 教 部近年颁 布了《 全国普通 高等学校音乐学 ( 师教育 ) 教 本科 专业 课程设置 指导方案》 , 中明确提 出培 养 目标 :本 专业培养 德 ①其 “

关于普通高校本科音乐专业《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普通高校本科音乐专业《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 谱
2 4 4 0 2 0

l 2 l 6 4

3 6 5 6 2 4
l 0
短 ,对于这门课程在教学进度 、教 学手段及知识结构更新等方面的探 讨还有待深入。因此 ,笔者基于几 年来担任作 曲技术理论教学工作的 实践 ,谈 一下 自己的几 点思考 。

现 代 音 乐
门学科历史久远 ,而诸如音乐分析等新作 曲技术理论课程没有 引入 。 而《 多声部音 乐 分析 与写作 》 是普通 高等 学校音 乐专 业本科 的

门专业 必修 课 程 ,是顺 应作 曲技 术 理 论2 世 纪 下 半 叶 以来 学 科 综 合 0
与 交 融 的发 展 趋 势 ,将 原 作 曲技 术 理 论 课程 中 的和 声 、 复 调 、 曲式 与 配 器“ 大 件 ” 以有 机 整 合 和 拓 展 , 而 形 成 的一 门综 合 性 的作 曲理 四 加
◎ 乐教 音 学
关于普 通高 校本 科音乐 专业
《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学的几点思考
■ 李 洋
[ 摘要 】 普通 高 校本 科 音 乐专 业 作曲 技 术理 论 “ 大 件 ” 和 声 ,配 器 曲 式 、复调 ) 四 ( 的传 统 课程 设 置 在 很 多 方 面 已 很 难 适 应 现 阶 段 人 才 培 养的 要 求 。而 作 为 “ 大 件 ”的 演 进 课 程 一 一 《 声部 音 乐 分 析 与 四 多
= .关于教学手段 课时量 的减 少并不 意味着 一般 意义 上 的作 曲技 术理 论课程 简
化 ,而 是 原有 基 础 上 对 教 学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求 。如 有 些课 程 的教 学 内
曲 复
式 调

论多声部音乐分析教学中的音乐主题分析

论多声部音乐分析教学中的音乐主题分析

19美眉 2024.2下教研与美育美育园地论多声部音乐分析教学中的音乐主题分析蒋笑一(湖南文理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摘 要:本文以探讨和声课教学中多声部音乐主题分析为主要线索,结合一些教学范例和自身的教学感悟,试着探索研究多声部主题音乐的几种处理手段,通过主题形象、主题类型、主题的构成及发展这三个方面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并总结教学中音乐主题的创作手法和理念,寻找主题音乐的写作规律,从而挖掘音乐的美学内涵。

关键词:“主题形象”;“主题特征”;“主题发展”多声部音乐分析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理论课程,是将作曲理论课程中的四大基本技术理论课程,包括和声学、复调、曲式及配器法的基本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和实现多门课程的综合交融,这也是21世纪音乐艺术发展的趋势。

多声部音乐分析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构建并完善其教学方式和内容尤为重要这门课程尚处于启蒙阶段,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把这一课程教学作为《基础和声》课程的切入点,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掌握更全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提升解读音乐的能力和在实践中运用的能力。

并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思考,总结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以适应高等教育的需要。

而音乐主题是音乐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音乐概念,彭志敏先生在他的《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中提到,“主题是一个常见的音乐理论概念,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雄辩术(propositio),并与其中的“创意”(如何确立一个主旨)和“处理”(即如何围绕所确立的主旨而展开辩论)的方法有关。

”音乐主题是乐曲的主要乐思,是音乐作品中意义突出,表现性强和可塑性大的最的重要部分。

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核心内容,是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在多声部音乐教学中使主题音乐分析融入和声课的教学中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关于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准确地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主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复调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对巴托克多调式半音体系对位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复调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对巴托克多调式半音体系对位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8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1/ 22复调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对巴托克多调式半音体系对位结构的分析与研究周立冉摘 要:20世纪以来,复调音乐在历史发展的沉淀中经过许多作曲家运用现代风格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手法,在传统自然音调式的基础上把不同的音阶素材加以创新和丰富,并且继续保留自然音调式的风格与特性。

在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与融合的前提下复调音乐创作呈现多民族、多层面、个性化与多元化的姿态。

而作曲家巴托克的作品中,用这种纵横相融合不同音列调式的半音体系手法诠释了时代鲜明、色彩饱满的音乐元素。

这样有利于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多声部音乐的相互借鉴、互相影响、融合发展,为音乐创作提供理想化的技术条件。

本文通过多调式半音体系的对位结构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启发复调音乐创作的理性思维结合巴托克多部作品,将理论基础带入其中,从复调音乐这个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和分析巴托克音乐风格中的多元化。

关键词:复调音乐;多调式半音体系;多元化;音乐风格中图分类号:J614.2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周立冉(1997-),女,中央民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一、巴托克多调式半音体系在巴托克音乐的素材原则中,将民间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巧妙融合的写作手法,是二十世纪复调音乐的显著特性。

现代作曲技法中各种音乐风格的多元化也极大地拓宽了多调式半音体系的发展空间。

这一时期的音乐在无论在调式音阶、写作技法、还是理论原则,不仅适应多种音乐风格,同时也扩充和丰富了大小调体系在调式音阶中的音乐内容与和声表达。

在不同音列以纵横交错的方式所形成的多种调式音阶依然建立在自然音音阶的基础上,这些新生音阶赋予了和声与调式新的内涵。

而在这些新生合成音阶中产生的升降音不是变化音级而是自然调式音阶中的自然音级的组成部分,这种包括了所有半音音级的音阶被称为多调式半音体系。

从《小宇宙4》第114首乐曲中可以看出,巴托克以主题和转位为根基在传统基础的调式音阶上进行了尝试与突破。

复 调

复 调

1、复调旋律进行的一般特点
要设计好旋律线条起伏的平衡点。 谱例:陈书例24、25
1、复调旋律进行的一般特点
旋律音域不宜太宽,要给其他声部留下运动空 间。
2、复调旋律的节奏特征
(1)主、复调音乐在节奏方面的差异
2、复调旋律的节奏特征
(2)复调音乐的节奏处理原则 避免有规律的节奏循环 旋律上下运动时的节奏处理
旋律的流畅感。一般八分音符出现在弱拍上, 会显得比较自然。
分类对位——一对华彩旋律
3、延留音除常规解决以外,还可以装饰解决。 装饰音可以是和弦音,也可以是和弦外音;
4、由装饰产生的平行五八度是允许的;
分类对位——一对华彩旋律
5、不允许用装饰音掩盖平行五八度:
分类对位——一对华彩旋律
6、延留音的时值不宜太长,即超过预备音的长 度;
一对三的对位声部。
分类对位——一对二、一对三
分类对位——一对切
形式:每小节内一个音符对切分节奏的两个二 分音符音点。
第一小节由次强拍起调。 同时收束。 每小节的第一个音可以是和弦音,也可以是和
弦外音,第二个音必须是和弦音。
分类对位——一对切
强拍上所用的为延留音,必须规范使用。 延留音一律下二度解决。 延留音必须具备三环节:
1、复调旋律进行的一般特点
旋律的进行要有明确方向,线条起伏要清晰自 然,避免无目的的徘徊。
谱例:陈书第2页 例17、例18
1、复调旋律进行的一般特点来自旋律应具有延绵不断,波浪起伏的特点。 谱例:陈书例19、段书第40页例2-8
1、复调旋律进行的一般特点
避免过多的同音反复。 对比:段书例2-33
中世纪(公元476——1450)时期 复调音乐的形式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的认识与初步实践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的认识与初步实践
能 教 师 ” 。
所 以, 应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个乘改革 的呼吁 , 教育部组织有
关 专家研制 了《 国普通高 等学校音乐学 ( 全 教师教育 ) 本科 专业
课 程指 导方案》 全 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 师教 育) 和个教学指导文件。与之配套 的教 材在全国范围内被组织进行 了编写 ,其 中由首都师范大学王安
《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课程的这种综合讲授课程。 这 一改革 的出发点是力求体现 “ 与基础音乐教育相衔接 ” 、
“ 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 的指导思想 。这本 《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 作》 教材在编写 内容 上涵盖 了以往 的作 曲技术 理论“ 四大件 ” 内
容 ,在注重理论讲解 的基础上 同时例举 和分析 了大量 的中外作
关键 词 : 课程标 准 新
新教 材
基础
完善
《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是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本
科生 的一 门专业主干课 ,是面向将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
学 生 开 设 的 一 门必 修 理论 基础 课 。
体会 , 缺乏选择性和灵活性 。针对师范生的教育 目标而言就显得 课程体 系松散 ,没有合理的板块结 构 ,基础的贯通整体效 应不 高 ,培养 出来的学生知识 贯通逻辑面 ,动手能力和配弹能力较
《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课程教学的
认 识 与初 步 实践
画 徐 晴

要 : 小学 的 《 乐新 课程 标准 》 出 了以 “ 受 与 鉴赏 、 现 、 造 ” 主 的新 的 内容 标准 , 中 音 提 感 表 创 为 因此 。 们 音 乐教 师除 了要 重视 原来 的 专业技 能 之 外 , 要 逐渐掌 握 合唱指 挥 、 器演 我 还 乐 奏 以 及 音 乐 创 作 等 专 业 技 能 。 对 目标 要 求 的 教 学 的 过 程 不 只 是 知 识 的传 授 , 包 括 一 针 还 种 学 习能 力 和 学 习方 法 的 培 养 。 如 把 基 础 打 扎 实 了 , 后 的 复 调 学 习 也 好 , 式 和 配 器 之 曲 学 习也好 学 习也好 , 至将 来他们 在音乐 道路 中的不断 学 习都将能 扎实的 不断 完善 。 乃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课程名称(英文):Multi-voice Music Analysis and Composition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0610050周学时:2总学时:64学分:4先修课程:《基本乐科》《和声》授课对象:音乐学(师范)专业三、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音乐学(师范)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音乐技术理论课程。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和掌握音乐结构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判断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艺术特性的能力。

同时,也为其进行音乐教育、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及音乐表演等活动提供对音乐本体的理性认识与分析能力。

本课程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奏鸣回旋曲式等传统音乐结构整体表现特征及音乐语言各要素(音高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织体、和声、复调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的设置以相关知识的传授、学习以及分析、判断音乐作品的结构特征、表现手法与艺术特性为依据。

(一)知识领域的目标学习和掌握音乐要素的基本表现手法及其相互关系,了解音乐结构的典型性和多样性,准确掌握在民间与专业音乐中形成的传统、常见曲式结构的知识。

(二)技能领域的目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乐谱、音响、表演等方面的分析,判断其曲式结构类型,书写音乐结构图示,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较为全面地归纳总结出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法、整体结构特征以及艺术特性。

(三)素养领域的目标1.提高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2.提高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3.通过学习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加深对多元艺术文化的理解。

复调知识

复调知识

1、主调音乐:多声部音乐中只有一个声部是主旋律,其他的声部构成伴奏织体为主旋律服务,共同塑造音乐形象作曲四大件:和声、曲式分析、复调、配器 2、复调音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旋律相结合,并通过旋律之间的对比交织和呼应,共同表达乐思3、写作技法:主调音乐:和声学复调音乐:对位法(具有独立意义,而又彼此和谐不同旋律的结合)【点对点:节奏关系音对音:音高关系线对线:句幅关系】对位法是指具有独立意义,而又彼此和谐不同旋律的结合。

4、复调音乐类型复调音乐的常见类型(1)对比式复调: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旋律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复调音乐(2)模仿式复调:同一旋律或相似旋律在不同声部依次出现有机结合起来的音乐5、复调音乐的表现作用:(1)揭示音乐形象的重要作用。

(2)促进乐思形成连续不断的发展(3)加强乐曲结构的统一性《保卫黄河》声部对位是多声部复调写作的基础,对比二声部写作又是二声部对位的基础也是创作中比较多的形式之一学习写作对比式二声部时,首先要选择或创作一个完整的旋律做依据或者做主题,这个旋律称为指定旋律,而为指定旋律写作另外一个旋律则称之为对位旋律6、节奏: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做节奏可以脱离音高而存在7、节奏型: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节奏型8、节奏对位:对位旋律写出的节奏,节奏型与指定旋律的组合形式9、节奏型的分类(就旋律的强拍来说,它可能形成四种形式)(1)让板:强拍上运用休止、延留、小节切分的手法所形成的强拍无强音的形成叫做让板(2)均分:后一小节上的强拍上音符的时值等于前一小节弱拍音符的时值叫均分(3)停留:后一小节强拍音符的时值长于前一小节弱拍音符的时值叫停留(4)细分:后一小节强拍音符的时值短于前一小节弱拍音符的时值叫细分10、节奏型组合的两种好型式:(1)强拍无强音与强拍有强音的组合(2)均分、停留、细分三种形式相互组合11、节奏的繁简对位(1)上繁下简(2)上简下繁(3)繁简交织12、音高对位:指定旋律与对位旋律之间的和声、音程的性质音程的性质:完全协和音程:(1)极完全协和:同度、纯八度,常用于乐曲的开始与结束以加强调性的稳定感,写作中不易过多的连续使用,否则会削弱二声部的复调性,同度避免中间的创作运用,一般只用于开头结尾(2)完全协和:纯四、五民族调式中纯四度可比较自由的使用,纯五度不能平行进行,纯四度具有不稳定性,在写作中需要解决后使用(3)不完全协和:大小三六,多不超过三次,否则会削弱复调性,一般用在强拍位置,也可以用在乐曲的开始和结尾13、不协和音程的解决:(1)经过音的解决:位于弱拍或弱位夹置于两个不同的协和音程之间,依次呈上行或下行行进解决(2)辅助音:位于弱拍或弱位夹置于两个相同的协和音程之间,呈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级进解决(3)换音的解决:位于弱拍或弱位夹置于两个不同的协和音程之间,先(上行、下行)级进后反向跳进或先(上行、下行)跳进后反向级进解决(4)倚音的解决:位于强拍或强位需要上行或下行级进解决的协和音程(5)延留音的解决:延留音由预备、延留、解决三部分组成,且在同一声部延留音于预备音为同音反复的形式,在延留音上形成不协和音程,下行级进解决到协和音程上二度延留音:用在下方声部级进解决到三度四度延留音:上下声部均可使用解决到三度或五度,用下方声部时避免以纯五度作预备音程七度延留音:通常用在上方声部解决到六度,用在下方声部时避免以纯八度作预备音程,防止出现平行八度九度延留音:上下声部均可使用,解决到八度或十度,用在上方声部时避免以纯八度作预备音程,防止出现平行八度14、一音对一音第一类:1、能够运用的音程大小三、大小六、纯五、纯八、同度。

声乐艺考培训 音乐织体篇

声乐艺考培训 音乐织体篇

在上一篇《声乐培训节奏篇》中,中音阶梯分享了声乐培训中节奏的意义与重要性。

今天来介绍织体。

织体和音色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它涉及到音乐的组织形态以及乐器或人声的声音色彩问题。

一、织体的类别织体是指多声部音乐纵向与横向的结合形态,它是配器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音乐的织体主要分为两种,即主调音乐织体和复调音乐织体。

主调音乐织体是主旋律与和声性伴奏的结合,复调音乐织体是主旋律与有一定独立意义的对比声部或模仿声部的结合。

在声乐的学习中,基础知识很多,要点难点都需要记住,因此,艺考生也需要全部掌握,运用到实际中。

1.音型化伴奏声部音型这个术语,泛指具有某种稳定的节奏样式及声部组合方式的短小动机,并通过反复而获得显著的特性。

音型化伴奏可以使音乐显得活跃而富于弹性,是组织主调音乐织体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音型写法有如下几种。

(1)旋律性音型是用较短小的旋律性断句及其反复组成,其烘托及装饰主旋律的作用。

(2)和声性音型是建立在各种节奏形态上的和旋分解进行。

被分解开来的和弦音常常是开放排列的,目的是为主旋律声部创造一种富于弹性的“动态”背景。

这种音型最适合于弦乐器担任,因为弦乐器良好的柔韧性和丰富的音色变化,是其它乐器不可比拟的。

(3)节奏性音型被强调或突出的既不是主旋律短句,也不是和声效果,而是某种特定的节奏样式。

当这一节奏型被多次反复时便形成了鲜明的特性。

譬如圆舞曲中的三拍子节奏性音型就是显见的例子。

节奏性音型的写法可谓千变万化,应用之广泛,是伴奏编配的最常用的手法之一。

2.背景性衬托声部主旋律加背景性衬托声部也属于主调音乐织体,但其写法与音型化伴奏有所不同,其目的是,使处在某种特定背景之中的主旋律鲜明地凸显出来。

这种写法在描绘性音乐(如自然景色、森林、大海等等)中表现特别明显。

在很多实例中,音乐主题的魅力正是寓于富有表现力的背景衬托之中的。

(1)持续长音衬托是位于主旋律上方或下方的和声性长音声部。

这个声部可以分配给一个或多个乐器声部。

复调音乐的定义与类型

复调音乐的定义与类型
如:丁善德《长征》交响曲第二乐章(红军—各族人民的亲人)中, 多次采用对比复调的手法,描述了各族人民热烈欢迎红军的情景。其 中包括三个主要旋律,分别是,苗族芦笙舞(低音声部)、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中声部)、和芦笙舞的补充主题(高声部),各个主题的 音调都非常鲜明、突出,它们同时重叠在一起,表现了一个盛大的欢 庆场面。
复调音乐的表现作用:
(一)揭示音乐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复调音乐的写作特点,既是旋律
对旋律的结合,也可以说是多旋律的合奏,而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 要表现手段,因此,采用复调音乐的写法来揭示音乐形象,在音乐中是 最常见的.
1、同时表现几个音乐形象或几种不同的音乐情绪。在乐曲中,为了 刻画来同的人物的性格或表达不同的题材,常采用对比复调的手法, 由几个富有鲜明的性格特征的旋律,同时交织在一起,来揭示所表达 的音乐内容。
复调音乐中的织体形式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对比复调 同时组合的各个声部若具有独立的,相互 对比的旋律进行与节奏型,即构成对比复调的写法.如贺 渌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牧童短笛》。
对比复调最基础的形式是两声部的复调,另外,三个声 部的复调形式,亦很多见,如巴赫的三部创部曲,再如
丁善德的《长征》交响曲片断
有时,声部组合从表面上看,具有对比复调的特点,但实 际上其中一个旋律却可能是从另一个旋律中分化出来 的,是另一个旋律的变体形式。如勃拉姆斯《第二交响 曲》片断。
复调音乐的写作,也分为严格复调的写作与自由复调的写作, 主要是按照十六世纪欧洲音乐风格特点进行写作,即所谓帕 里斯特里拉、拉索等人的创作风格进行写作,其中绝大多数 以声乐作品为主,在声部进行、不协和音的应用以用合唱的 写作方面,都有一些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所谓自由复调的写作,则是指十八世纪左右,特别是也赫 及其以后的时代的复调音乐。它着重于器乐体裁的写作, 在和声材料用织体的写法上有很大的发展从而扩大了写作 的范围。因此有些音乐理论家把巴赫及其以后的复调音乐 称为新复调音乐,也称自由复调写作。

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

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

摘要:山西是民歌的海洋,不同地理环境造就养育着不同特点的民歌。

《交城山》早年流传于文水、交城一带是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小调民歌,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多歌唱家演唱,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女声无伴奏合唱《交城山》由著名作曲家芝达林创作,该作品选自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山西民歌女声合唱曲集桃花红杏花白》。

本文分析了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并从复调音乐织体、赋格段两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多声部创作分析。

关键词:多声部创作手法复调织体赋格段女生无伴奏合唱《交城山》多声部创作分析文/付珍鲜一、音乐结构分析(一)《交城山》原民歌音乐分析《交城山》是一首山西交城民歌,原民歌篇幅短小为两个乐句组成的八小节的单乐段结构,每个乐句由两个乐节组成,整首歌曲在七声清乐F 徵调(1=B)上进行,根据主题材料及其发展形态来看,属于平行乐段;根据调式的布局来看属于上下句结构,上句落在属音,下句落在主音,且为方整型乐段是典型的民歌上下句特征。

整首歌曲旋律短小,上下句;多段歌词,同一个旋律是典型的分节歌体裁形式。

用单一鲜明的乐思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朴素与真实,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由于交城山区路险,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歌曲中叙述了劳动人民的贫寒,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原民歌改编而成的女声无伴奏合唱,运用了复调技术、五声调式纵合化的和声以及结构内部的扩充等处理手法,使音乐结构扩大为较为复杂的曲式结构。

(二)女声无伴奏合唱《交城山》的曲式结构分析作者在编创女声无伴奏合唱《交城山》时,将原民歌的上下句单乐段结构扩展为带再现且中部为赋格段的对比中部的单三部曲式,曲式图如下:第一部分进入前有八小节的引子(1-8小节)是音乐进入之前的一个环境铺垫,随后主题音乐进入。

第一部分是一个单乐段(9-16小节)为平行两句体且结构方整型的乐段,每个乐句四小节,未改变原民歌形态。

其他声部层伴以长音烘托式且是五声调式纵合化的和声来支撑主旋律,由于作品的需要紧接着加了四小节连接在原来的基础上对其乐段结构进行了扩充,且自然地接到第二部分。

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简介范文一份

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简介范文一份

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简介范文一份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简介 1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概括地说,复调音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具相对__意义旋律的同时进行。

换句话说,是由不同的旋律线编制成的一个纵向、立体结构的横向运动。

由于纵向结合的不同方式,形成不同类型的复调乐曲,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补腔式复调,以及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还有更多声部的复调。

在巴洛克时代,复调音乐是主要的音乐思维形式。

那时代的巴赫是最伟大的复调音乐作曲家,直到今天仍被公认是最高典范。

主调音乐,是以一条旋律为主要乐思,而其他部分通常作风为和声因素处于服从、陪衬、协作的地位。

大致与欧洲音乐进入古典时期的同时,主调音乐也取代了巴洛克音乐中复调音乐的主要地位,成为主要的音乐思维形式。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所有浪漫派作曲家,总体倾向上是主调音乐。

但复调音乐在他们的作品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可以说,没有任何业一位大作曲家是不掌握复调技术的。

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经常结合起来运用。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都是多上音乐。

在__各民族的传统、民间音乐中,都有复调音乐的因素。

现代__作曲家接见欧洲复调音乐技术,也创作了一些__风格的现代复调音乐。

贺绿汀1934年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就是__最早、最成功地运用了复调技法的作品。

初学钢琴弹奏的“小巴赫”,稍后的《小前奏曲与赋格》、《创意曲》都是复调音乐。

“拜厄”多数是主调夤夜,有少量是复调作品。

“车尔尼599”只有最前面的七条是复调,其余都是典型的主调音乐。

《小奏鸣曲》也是主调音乐,只有少数几首的第二乐章是复调。

词语含义复调音乐(polyphony)是与主调音乐(homophony)相对应的概念。

主调音乐织体是由一条旋律线(主旋律)加和声衬托性声部构成的。

复调音乐是由若干(两条或两条以上)各自具有__性(或相对__)的'旋律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或相继结合)出现,协调地流动,展开所构成的多声部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合分式
曲 的 声
• 第七讲
部 结
• 第八讲
合 法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绪 论

• 第一讲
六 讲
• 第二讲 • 第三讲
1、呼应式写作与分析
编 配
• 第四讲
民 歌
• 第五讲
2、衬腔式写作与分析
和 少
• 第六讲

• 第七讲
歌 曲
• 第八讲
( 上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绪 论

• 第一讲
七 讲
• 第二讲
声 理 论
• 第六讲
5、民族五声性调式和声材料
应 用
• 第七讲
6、民族五声性调式和声配置原则
基 础
• 第八讲
谢谢!
•绪 论
• 第一讲 • 第二讲
1、一段式复调小曲
第 四 讲
• 第三讲
2、原型模仿卡农小曲
• 第四讲

• 第五讲 • 第六讲 • 第七讲
3、单主题创意曲 4、赋格曲分析
调 音 乐 体
• 第八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绪 论

• 第一讲
五 讲
• 第二讲 • 第三讲
1、通体式
二 声
• 第四讲
部 歌
• 第五讲 • 第六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概 述
• 第一讲
• 第二讲
内容
• 第三讲
1、二声部复调的写作与分析

• 第四讲 • 第五讲
2、二声部歌曲的写作与分析

• 第六讲
• 第七讲
• 第八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概 述
1、音高关系

• 第一讲
音程性质

• 第二讲
不协和音程的处理

• 第三讲
音程与调式和声
2、节奏关系

• 第三讲 1、对比式写作与分析
配 民
• 第四讲 • 第五讲
2、模仿式写作与分析
歌 和 少 儿
• 第六讲
歌 曲
• 第七讲
( 下
• 第八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绪 论
• 第一讲
1、和弦结构

• 第二讲
2、和声序进逻辑
八 讲
• 第三讲
3、配和声的一般步骤与法则

• 第四讲 • 第五讲
4、为独唱、独奏曲配伴奏
对 位
• 第四讲
节奏型
旋 律
• 第五讲
节奏型的组合形式

• 第六讲
节奏的繁简相对
写 作
• 第七讲
3、句幅关系
旋律线的长短
原 则
• 第八讲
线条的组合形式
声部进行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概 述
第Hale Waihona Puke • 第一讲 • 第二讲1、对位中旋律的不同形态
二 讲
• 第三讲 2、对位中旋律的组合形式
对 位
• 第四讲

• 第五讲
3、旋律的对比性质
的 旋
• 第六讲
律 类
• 第七讲

• 第八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绪 论 • 第一讲 • 第二讲 • 第三讲 • 第四讲 • 第五讲 • 第六讲 • 第七讲 • 第八讲

1、对比式复调音乐


2、模仿式复调音乐

3、支声式复调音乐
调 音
4、分析:<梁祝>的创作手法
乐 类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