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吸附脱硫
汽柴油精制脱硫工艺
清洁油品生产现状
此外,燃料电池的迅速发展呼唤“无硫”燃料油的生产, 这对脱硫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清洁油品生产 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汽柴油标准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还 有很大差距。要实现2008 年达到国Ⅲ类标准,2010 年 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中国炼油业面临巨大挑战。
清洁油品生产现状
清洁油品生产现状
• 轻馏分碱洗脱硫醇
• 重馏分在加氢脱硫和异构催化剂作用下,分 别实现加氢脱硫、烯烃饱和及加氢异构
• 处理后的轻重馏分调和为全馏分汽油产品- RIDOS汽油
RIDOS原则流程
RIDOS的特点
• 针对硫含量不高的FCC汽油 • 硫含量可降低到10 ppm,烯烃含量降低到20
v% • 辛烷值略有损失:1-2个单位 • RIDOS汽油收率约85%
清洁油品生产展望
研究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汽油脱硫方法已成为炼油 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对催化进料进行加氢预处理是 降低催化汽油硫含量最为有效的方法,但这需要在高 压条件下操作,氢耗、能耗高,同时需要制氢装置, 因此投资和生产成本显著增加,而国内许多炼油厂也 不具备加氢条件。催化汽油的选择性加氢脱硫和非选 择性加氢脱硫的优点是既可有效降硫,又可降烯 烃, 我国的催化
• 在轻汽油馏分中,烯烃含量高,硫含量低, 且含硫化合物主要为小分子的硫醇、二硫 化物、硫醚等,可以通过碱洗进行脱硫处 理。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的基本原理
• 在重汽油馏分中,烯烃含量低,硫含量高, 且含硫化合物主要是噻吩类及其衍生物, 可以采用加氢脱硫。在加氢脱硫的同时可 采用具有异构化和芳构化功能的催化剂, 以减小加氢后汽油的RON损失。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
• 选择性加氢脱硫 – 将FCC汽油分成轻汽油馏分和重汽油馏分(>110℃) – 重馏分的收率约为汽油的40% – 在重汽油馏分中,硫含量高达3000 ppm以上,占汽油 中总硫的80%左右 – 烯烃含量低,仅约12.6%,占汽油中烯烃分率的15%
柴油吸附脱硫简介
高 ,使 用 寿命长 ,再生 方便 等特 点 ,可
用 来 处 理 包 括 柴 油 在 内 的 多种 轻 质油 品
染物的排放 ,加重城市环境的污染。因此 ,
柴 油 深 度 、 超深 度 脱 硫技 术越 来越 受到 世 界 各 国 炼 油者 的 关注 ,已 成 为 清 洁 柴油 燃 料 生 产 的关 键 技 术 。
123选择吸附脱硫技术 .. 美 国 宾 夕 法 尼 亚 州 立 大 学
(e n yv na Sae ies y S 能 P n sla i ttUnv ri ,P U) t 源研究所正在研究开发一种常压下无需任 何 气体 的 选 择 吸 附 脱 硫 ( ee tv Ad. S lc i e sr t n fr R mo ig S l r ARS op i o e vn uf ,S o u ) 技 术 _ 。P U — S L 5 —1 S AIS技 术 的原 理 是 :
随 着 对 柴 油 中硫 含量 日益 严 格 的限 制 , 世
界各国对柴油脱硫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努 力 开 发 新 的 脱硫 技 术 。 吸 附脱 硫是 有 效 脱 除催化裂化 柴油 中硫化物 的新方法 ,具 有 操 作 简 单 、 投 资 少 、 无 污 染 、 适 合 于 深 度脱硫 等优 点,因此 吸附脱硫是一项具有 广阔发 展空 间及应用前 景的新技 术。
根据油品中所含硫化物 的性 质,可采
用 不 同 的物 理 或 化 学 方 法 进 行 脱 硫 处 理 。
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金属硫化物 ,这样避免 了脱硫 后 的 产 品 中存 在 H ,以 及 烯 烃 ( S 石
蜡 ) 化成 硫 醇 , H, , 硫醇 会 增 加『 口 转 而 sn 出
柴油选择性吸附脱硫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12 化 学 吸附 .
化 学 吸附是根 据催 化吸 附剂与 含硫化 合物 间
发生 化 学 反 应 , 而 达 到 脱 除 硫 原 子 的 目 的 。 从
吸 附法脱 除柴 油 中含 硫化合 物 的关键 在于催 化 吸附 剂 的研究 与应 用 。催化 吸附剂 的 吸附性能
目的。
吸附主要是范德华力和静 电引力作用的结果 , 是 基 于硫 化物 和碳氢 化合 物 间的极性 差别进 行 吸附
的 , 以对硫 化 物 的选 择性 差 , 容量 低 , 难 达 所 硫 很
Bb h5 ai _等提出另一类 吸附脱硫机理 , c 如式
() 2 所示 :
收稿 日期 :0 1 0—2 。 2 1 —1 8 作者简介 : 王广建 , 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催化新材料 、 环境净 化催化工程 及反 应器 等领 域 的研 究。E m i w e@ 16 - al  ̄nt 2 . :
摘要 : 阐述了近年来 吸附脱硫技术在油品脱硫领域 中的研 究趋 向及应用成果 。首 先分析讨论 了催化 吸附剂 在 油品中的物理和化学 吸附脱硫机理 ; 其次概述了以活性炭 、 分子筛 等多孔性物质 为载体的催化吸 附剂在 酸碱 氧化 、
负载活性组分等改性 方面和油 品脱硫方面的最新应用 和研 究进展 , 各类催化吸 附剂的制备方 法 、 对 吸附方法 和脱
王广建等. 柴油选择性 吸附脱硫的机理及研 究进展
\
Ni s r S uf Ni Ni s f S ur
“
/ / I
() 2
NO Z O吸 附剂 表 面 的 NO先 在 H,的作 用 i/ n i 下 还原 为 。s原 子呈 电负 性 , 它和 N 原 子之 间 i 由于相互 诱 导作 用 逐 渐 靠 近 , 后 两 者 间 的强 吸 然
一种柴油脱硫方法
一种柴油脱硫方法柴油脱硫是为了降低柴油中硫含量,减少尾气中的硫氧化物排放而进行的处理过程。
目前主要的柴油脱硫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化学吸收法、催化氧化还原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种常用的柴油脱硫方法——催化氧化还原法。
催化氧化还原法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柴油脱硫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催化剂将柴油中的硫化物氧化成二氧化硫,然后再进一步还原为硫化氢。
首先,将含有硫化物的柴油与空气或者氧气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沉淀物。
然后,将预处理后的柴油经过加热,使其达到合适的反应温度。
在反应温度下,柴油中的硫化物与催化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催化剂通常采用过渡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钒、氧化钼等。
这些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氧化活性,可以高效地催化硫化物的氧化反应。
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催化剂与柴油中硫化物的接触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和使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而言,催化剂应该具有高的表面积和活性,以增加其与柴油中硫化物的接触面积和反应速率。
此外,催化剂的构造和形状也会对反应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提高反应效果,可以采用多孔材料或者拥有大量活性位点的催化剂。
当柴油中的硫化物经过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后,需要进一步进行还原反应,将二氧化硫还原为硫化氢。
还原反应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并在反应过程中保持适当的氢气浓度。
一般而言,催化剂对硫化物的氧化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连续的氧化和还原反应。
催化氧化还原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催化氧化还原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其次,催化氧化还原法可以高效地去除柴油中的硫化物,使得柴油的硫含量大大降低。
此外,催化氧化还原法还可以降低尾气中的硫氧化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当然,催化氧化还原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催化剂的选择和制备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虑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平衡。
同时,催化剂的再生和长效运行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此外,催化氧化还原法对硫化物的氧化能力较强,但其对其他污染物的氧化反应效果较差。
汽油与柴油吸附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5 3 利 用 生 物 化 工 技 术 生 产 特 种 化 学 品 . 目前 , 于 生 产 化 学 品 的 生 物 化 工 工 艺 有 30 多 种 , 占 全 部 生 物 技 术 生 产 工 艺 的 用 0 约
酸 , 而克服 了传统工艺投 资大 、 从 反应 条件苛 刻 、 能耗高等缺点 , 从根本上改变 了传统化工 工 艺 过 程 ; 物 脱 硫 是 将 生 物化 工 技 术 应 用 于 石 油 化 工 工 艺 的 又一 实 例 , 技 术 为降 低 炼 油 产 生 该 品 的含 硫量 提 供 了低 费 用 的有 效 途 径 。这 项 技 术 的 关 键 是 利 用 特 殊 的 脱 硫 菌 , 含 硫 的 分 将 子选择 性地降解成水溶性产 物 , 硫从 油 品 中脱 除 , 将 而烃 类 仍 留在 油 品 中 ’ 。 与 传 统 加 】
4 韩梅 . 代化 工 ,9 6,7 :5 现 19 ( ) 1
5 潘 连生 . 化工 技术 经 济 ,0 1 1 ( ): 2 0 ,9 6 1
维普资讯
8
抚 顺 烃 加 工技 术
20 缸 02
.
6
7
李 增 英 9 石 油 化 工 ,9 9,8 9 :3 8 . 19 2 ( ) 6 2
2 % 。 利 用 酶 或 微 生 物 合 成 有 机化 合 物 , 仅 能 生 产 化 学 结 构 简 单 的 小分 子 化 合 物 , 5 不 而且 还 能 生 产 出用 传 统 化 学 方 法 极 难 合 成 的复 杂结 构 化 合 物 , 可 选 择 性 地 制 备 具 有 旋 光 性 的 立 还 体 结 构 产 品 , 用 通 常 的化 学 方 法 是 难 以实 现 的 。 而 利 用 生 物 技 术 生 产 的 化 工 产 品 主 要 分 为 四 大 类 : 剂 类 ( 、 等 ) 小 分 子 有 机 物 类 溶 醇 酮 、 ( 酸 、 生 素 c、 链 二 元 酸 、 物 色 素 等 ) 大 分 子 有 机 物 类 ( 糖 、 原 胶 、 种 酶 制 剂 乳 维 直 生 、 果 黄 各 等) 和生物农药类 ( 细菌杀虫 剂 、 生 素农 药 等 ) 。 目前 , 抗 ¨ 利用 生物 技术 生产 可降解 性塑 料 越 来 越 受 到 人 们 的 重视 。 随 着 塑 料 产 品 的 日益 增 加 , 别 是 不 可 降 解 塑 料 的 增 加 , 成 了 特 造 严 重 的环 境 污 染 , 少 国家 通 过 法 规 限 制 非 降解 塑 料 的使 用 , 可 降 解 塑 料 的研 究 和 生 产 成 不 使 为热点 。以甲醇为原料可生产大量 的 1 3一羟 基 丁 酸 酯 ( HB) 其 性 能 介 于 聚 丙 烯 和 2一G P , T 聚 酯 之 间 , 有 可 塑 性 、 物 降 解 、 毒 等 特 点 。 利 用 淀 粉 经 生 物 发 酵 生 产 L一乳 酸 , 合 成 具 生 无 再 为 聚 乳 酸 , 是 生产 可 生 物 降 解 塑 料 的 一 条 重 要 途 径 。 也 总 之 , 物 技术 将 成 为 化 学 工 业 的 战 略 转 移 目标 , 国 政 府 和 各 大 公 司 都 在 对 其 生产 结 生 各 构 进 行 调 整 。我 国在 发 展 精 细 化 工 的 同 时 , 力 发 展 生 物 化 工技 术 已成 为 必 然 。 大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
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200802 化学工艺郑晓明 30号柴油脱硫技术及其进展随着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喷技术的应用,加上柴油的体积发热值大、耐用、高效、维修少等优势,柴油已广泛用作车、船及内燃机设备的燃料。
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柴油总需求量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增产柴油。
我国对柴油需求增长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近年来,国内市场对柴油的需求增长幅度都超过了汽油[1]。
但柴油中的硫在高温燃烧时生成硫的氧化物,不但腐蚀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而且是主要的汽车尾气污染物。
柴油中的硫含量直接影响到柴油车尾气中颗粒物的组成,这种颗粒物主要是碳、可溶性有机物和硫酸盐,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
因此降低柴油中的硫含量,生产清洁柴油,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柴油标准的要求,是柴油生产企业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有硫醇、硫化物、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其中噻吩占到柴油总硫的80%以上,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又占噻吩类的70%以上。
活性硫(硫兀素、硫化氢、硫醇、二硫化物和多硫化物也归于此)相对容易脱除,非活性硫(硫醚、噻吩、苯并噻吩)则较难脱除;其中柴油中的4,6-二烷基二苯并噻吩,脱硫非常困难[2]。
近几年,柴油脱硫技术取得了一些新成就,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综述了各种柴油脱硫技术及其最新研究进展。
1 柴油脱硫原理要使柴油深度脱硫,可以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通过氧化将氧原子连到有机硫化物的硫原子上,增加其偶极矩,即增加硫化物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将溶解在极性溶剂中的砜与不溶的有机物分开;另一方面,破坏有机硫化物的环状结构,消除其空间位阻,提高有机硫化物本身的极性或以硫化氢的形式出现,然后再通过萃取、吸附等手段,将其从柴油中脱出。
2 柴油脱硫技术2.1 加氢脱硫(HDS)技术加氢处理技术是工业上可行且已得到广泛应用的脱硫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生产清洁柴油的重要手段。
2.1.1 KF-757和KF-848加氢脱硫催化剂荷兰Akzo Nobel公司和日本Ketjen公司利用STARS(Ⅱ类超活性反应中心)技术开发出两种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KF-757和KF-848,现已实现广泛应用。
FCC柴油吸附脱硫吸附剂研究新进展
尼 亚州 立大 学 ( e ny ai tt U i rt ,S 能 Pn sl na ae nv sy P U) v S ei
2 分 子 筛
附能力 要 强 。
活 性 炭对 柴油 中的硫化 物具 有 一定 的吸 附脱 除 能 力 , 活 性炭 对 柴 油 中 噻 吩类 硫 化 物 的 吸 附 量 不 但 是很 大 , 未 能满 足工业 生 产运行 成 本 要求 。 仍
采用 Z O 硅石和 A2 3 n、 1 制备的混合物载体上制成 O 吸 附剂 。美 国三角研 究 院 ( eerhT ag st— R sac r nl I tu i en i t,T) e R I 开发 了 T E ( rnp r R at r ahh R ND T a sot eco f p ta ro N D sl rao ) eu ui tn 技术 NO Z O吸附剂 J R A f zi i/ n 。IV D技
可 以选 择 性 的 吸 附脱 除 柴 油 中 的硫 化 合 物 。Su o—
me agp 等 用 NY、 e nD su t a i C Y和 C NY 为 吸附 剂 , ei 在 室温条 件下 吸附 正 己烷 中 的 2一甲基 噻 吩 。zY
很多 吸 附剂 都具 有从 柴油 中脱 除 含硫 有 机化 合物 的 能力 , 活性 炭 、 子 筛 、 种 金 属 氧 化 物 等 都 能 选 如 分 各
择性 吸 附脱 除柴 油 中含硫 化合 物 。
Z ag 等研究 了各种离子交换 的 N — hn a Y分子筛 吸
附脱 除模 型 油 品 中 的 有 机 硫 化 物 如 二 苯 并 噻 吩 和
低温柴油吸收技术简介
低温柴油吸收-脱硫技术1 技术概况本技术为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与金陵分公司共同开发的“十条龙”攻关项目“炼厂尾气综合治理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在金陵分公司首次应用,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低温柴油吸收”技术适用于石化企业酸性水罐区、污油罐区、中间罐区、脱硫醇尾气、油品装车装船等散发的油气及恶臭气体的回收和治理。
该技术处于国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
2 技术内容本技术主要针对罐区及油品装卸区高浓度恶臭及VOC废气治理场所。
罐顶或装车装船过程逸散废气首先通过液环压缩机加压,输送到低温柴油吸收塔,与0~15℃的低温柴油在吸收塔内逆向吸收,一般在吸收塔内可回收95%以上的油气和净化99%以上的有机硫化物,经过油品吸收后的废气总烃浓度小于25000mg/m3,总有机硫化物浓度之和小于10mg/m3;然后废气经过脱硫反应器吸收废气中剩余的硫化氢,最终净化气中硫化氢浓度可低于10mg/m3,最后净化气排空。
吸收剂采用一定馏程范围的粗柴油,吸收温度根据油品性质和废气性质进行设定,通过制冷机组将温度降到-5~20℃,一般在5~15℃,柴油从吸收塔上部进入塔内,与从塔下部进入的废气逆流接触。
废气中烃类物质、苯系物与柴油吸收机理为相似相容原理。
“相似”是指溶质和溶剂在结构上相似,“相溶”是指溶质与溶剂彼此互溶。
油气中的分子为非极性或弱极性,柴油是一种非极性的溶剂,两者能很好的互相溶解,达到吸收目的。
利用易吸收油气的有机溶剂(汽油、柴油)与废气接触,将其中的油气溶解从而达到脱除的目的。
特别是在低温、加压下吸收效果更佳,在低温加压下,部分高沸点有机物直接冷凝为液体。
吸收油品一次性通过,吸收后的富吸收油先经过制冷机组中的换热器回收冷量,然后去加氢装置或其它装置进一步加工,不存在富吸收油的再生问题。
经过上述工艺流程,废气中的大部分硫化氢和几乎全部的有机硫化物被油品吸收,吸收后的硫化物进入加氢装置,最终硫化物变为硫磺产品;进入油品中的总烃经过加工后成为可用的油品组分,提升了其利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现状研究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现状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柴油加氢脱硫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环保技术,旨在降低柴油中硫含量,减少尾气排放中的硫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府对环境保护法规的不断完善,柴油加氢脱硫技术逐渐成为柴油加工行业的研究热点。
背景介绍中,首先需了解我国柴油消费量大、车辆保有量高的现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柴油消费国之一,私家车和商用车的保有量呈增长态势,因此柴油车尾气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对改善柴油车尾气排放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在提高柴油品质、延长柴油车使用寿命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对推动我国柴油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指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发展的重要意义。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柴油加氢脱硫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柴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氧化物,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对改善空气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也能提高柴油的品质,降低机动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对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还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应用将有望逐步推动我国的能源结构向清洁化和高效化方向转变。
深入研究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探索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对促进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环保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3 目的和意义柴油加氢脱硫技术是一种通过加氢反应将柴油中的硫化物转化为硫化氢,从而实现脱硫的高效技术。
在当前环境保护和能源清洁利用的背景下,研究柴油加氢脱硫技术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柴油中硫含量,减少尾气中的硫氧化物排放,对改善大气质量、减少酸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柴油脱硫剂的使用方法
柴油脱硫剂的使用方法
柴油脱硫剂的使用方法
柴油脱硫剂是一种重要的污染减排工具,可以帮助机动车辆,如
汽车、拖拉机,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污染物。
本文将详细介
绍柴油脱硫剂的使用方法,以便用户能够正确正确地使用该脱硫剂,
减轻机动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在给汽车添加柴油脱硫剂前,首先要检查油箱,以确保油
箱内有足够的柴油。
接着,将柴油脱硫剂加入油箱中,推荐在全车添
加柴油后,立刻添加柴油脱硫剂,以便充分担起机动车辆清除烟气污
染物的责任。
此外,柴油脱硫剂应被混合均匀,以避免局部配料太多,造成脱硫效果不佳。
添加柴油脱硫剂后,首先要注意给车辆增加足够的油量,因为使
用柴油脱硫剂会加重机油的重量,增加油箱的油量可以缓解油箱的压力。
其次,给车辆注入机油时,应当定期更换机油滤清器,以保证脱
硫剂能够有效地工作,充分净化机动车辆排出的尾气,并给使用者带
来舒适的驾驶经验。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完柴油脱硫剂后,应
当及时将脱硫剂内的污染物和油废液处理掉,以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
影响。
总之,柴油脱硫剂的使用可以帮助减少机动车辆排放的污染物,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但要想达到良好的净化效果,用户需要按照上述
指导正确地使用柴油脱硫剂,以达到最佳脱硫效果。
只有正确使用柴
油脱硫剂,才能真正扩大清洁汽车文化,为改善空气质量作出应有的
贡献。
低温柴油吸收技术简介
低温柴油吸收-脱硫技术1 技术概况本技术为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与金陵分公司共同开发的“十条龙”攻关项目“炼厂尾气综合治理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在金陵分公司首次应用,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低温柴油吸收”技术适用于石化企业酸性水罐区、污油罐区、中间罐区、脱硫醇尾气、油品装车装船等散发的油气及恶臭气体的回收和治理。
该技术处于国内同类技术领先水平,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
2 技术内容本技术主要针对罐区及油品装卸区高浓度恶臭及VOC废气治理场所。
罐顶或装车装船过程逸散废气首先通过液环压缩机加压,输送到低温柴油吸收塔,与0~15℃的低温柴油在吸收塔内逆向吸收,一般在吸收塔内可回收95%以上的油气和净化99%以上的有机硫化物,经过油品吸收后的废气总烃浓度小于25000mg/m3,总有机硫化物浓度之和小于10mg/m3;然后废气经过脱硫反应器吸收废气中剩余的硫化氢,最终净化气中硫化氢浓度可低于10mg/m3,最后净化气排空。
吸收剂采用一定馏程范围的粗柴油,吸收温度根据油品性质和废气性质进行设定,通过制冷机组将温度降到-5~20℃,一般在5~15℃,柴油从吸收塔上部进入塔内,与从塔下部进入的废气逆流接触。
废气中烃类物质、苯系物与柴油吸收机理为相似相容原理。
“相似”是指溶质和溶剂在结构上相似,“相溶”是指溶质与溶剂彼此互溶。
油气中的分子为非极性或弱极性,柴油是一种非极性的溶剂,两者能很好的互相溶解,达到吸收目的。
利用易吸收油气的有机溶剂(汽油、柴油)与废气接触,将其中的油气溶解从而达到脱除的目的。
特别是在低温、加压下吸收效果更佳,在低温加压下,部分高沸点有机物直接冷凝为液体。
吸收油品一次性通过,吸收后的富吸收油先经过制冷机组中的换热器回收冷量,然后去加氢装置或其它装置进一步加工,不存在富吸收油的再生问题。
经过上述工艺流程,废气中的大部分硫化氢和几乎全部的有机硫化物被油品吸收,吸收后的硫化物进入加氢装置,最终硫化物变为硫磺产品;进入油品中的总烃经过加工后成为可用的油品组分,提升了其利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柴油吸附法脱硫吸附剂及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世 界范 围 内 车辆 柴 油 化 趋 势 的加 快 , 油 柴 的需求 量越来 越 大 , 油燃 烧 后 产 生 的废 气 对 环 境 柴
化柴 油 中硫化 物 的 新 方法 , 有 操 作 简 单 、 资 少 、 具 投
无污 染 、 合 于深 度脱硫 等优 点 , 适 因此 吸附脱 硫是 一
项 具 有广 阔发 展空 间及应 用 前景 的新技 术 。
的危害也 日益严 重 。废气 中 的 S x N x和 颗 粒 物 O 、O
不 仅会造 成 酸雨 , 还会破 坏臭 氧层 ; 究表 明柴 油 中 研
的硫对 N x和颗 粒物 的产 生有 明 显 的促 进作 用 , O 而 且 N x和颗粒 物都 可使 人体 致 癌 , O 它们 对 人类 和 环 境 的危害 很大 。 因此 , 油 的低 硫化 受 到 世 界 各 国 柴 的普遍 关 注 ¨ 。 目前 , 然 传统 的加 氢脱 硫 ( D ) J 虽 H S 能非 常有 效地脱 除 大 部 分含 硫 化 合 物 , 是 不 能 有 但 效地脱 除 二苯并 噻 吩及其 衍生 物 。要将存 在 于加 氢 柴油 中剩 余 的 20~50m / 0 0 gL硫 用 H S方 法 降 至 D 1 g L以下 , 须在 更高 的温 度 和压 力 、 低 的 空 5m / 必 更
Absr c : s r to e u f z t n i o e e hn l g t xe sv e eo t a t Ad o pi n d s lu ai s a n v lt c o o y wih e t n ie d v lpme ts a e a d a lc to r s c. o n p c n pp iai n p o pe t
(. 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文理学 院 , 龙江大庆 131 1黑 黑 6 39; 2 中 国石 油 大 庆 石 化 公 司 化 工 一 厂 , 龙 江 大 庆 13 1 ;. 国石 油大 庆 石 化 公 司 化 肥 厂 , 龙 江 大 庆 13 1 ) . 黑 67 4 3 中 黑 6 74
一种柴油脱硫方法
一种柴油脱硫方法引言柴油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农业机械等领域。
然而,柴油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化物,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损害机械设备和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可行的柴油脱硫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柴油脱硫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柴油脱硫方法包括物理吸附法、化学吸附法和催化脱硫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脱硫效率低、操作复杂、高成本等。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柴油脱硫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柴油脱硫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其脱硫效果和可行性。
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一定数量的含硫柴油样品,同时选取一种合适的脱硫剂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设备准备:准备实验室内一台柴油脱硫装置,包括加热系统、液体循环系统和反应槽等。
3. 实验步骤:- 将柴油样品加入反应槽中,并加热至一定温度。
- 将脱硫剂加入反应槽中,开始反应。
- 通过液体循环系统将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并收集。
4. 实验结果分析:对收集到的产物进行质量分析和成分分析,评估脱硫效果,并与传统脱硫方法进行对比。
实验设想本研究设想采用一种新型的柴油脱硫剂来实现脱硫过程。
该脱硫剂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和催化活性,可以有效地去除柴油中的硫化物。
同时,该脱硫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实验预期结果通过实验验证,我们预期脱硫效果显著,可以将柴油中硫化物含量从初始的高浓度降低到一个较低的安全范围内。
同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经济实惠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论本研究通过开发一种新型的柴油脱硫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柴油中硫化物的含量,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同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经济实惠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Smith, A.B. (2019). Diesel Desulfurization: Methods and Developmen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7(4), 1-10.2. Yang, J., et al. (2020). A Novel Diesel Desulfurizer for Ultra-Low Sulfur Diesel Production. Energy & Fuels. 34(2), 1345-1353.3. Wang, Y. & Zhang, Q. (2018). Recent Advances in Catalysts for Diesel Desulfurization.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8(3), 629-645.。
生物柴油脱硫技术研究与应用
生物柴油脱硫技术研究与应用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燃料,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和环境影响,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然而,生物柴油中的硫含量较高,超过了国家和国际标准要求。
为了满足环保要求和提高生物柴油的质量,研究和应用生物柴油脱硫技术变得尤为重要。
脱硫是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的目的是降低生物柴油中的硫含量。
高硫含量会对环境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二氧化硫(SO2)的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因此,脱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生物柴油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现有的生物柴油脱硫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是吸附法,通过在生物柴油中添加吸附剂,如活性炭、硅胶和沸石等材料,来吸附硫化物。
吸附剂的选择和使用条件对脱硫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但是,物理方法存在吸附剂降解、再生和回收的问题,同时对于一些极低浓度的硫化物不够有效。
化学方法主要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实现脱硫,常用的方法包括氧化、氢化和酸碱中和等。
其中,氧化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化学脱硫方法之一。
利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过氧化物或过硫酸盐等与硫化物反应生成水溶性的硫酸盐,从而实现脱硫目的。
氢化法则通过加氢反应将硫化物转化为可溶性的化合物。
酸碱中和法则是通过加入酸或碱溶液与硫化物反应生成无机盐的方法进行脱硫。
尽管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物柴油中的硫含量,但是其中的试剂需要后续处理,从而增加了成本和环境负担。
与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相比,生物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脱硫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物脱硫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产生的酶对生物柴油中的硫化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经济和可持续的特点。
常用的生物方法包括微生物降解、生物吸附和生物转化等。
微生物降解是利用一些具有脱硫能力的细菌、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对硫化物进行降解。
生物吸附是利用微生物表面的吸附酶或自身的代谢产物对硫化物进行吸附。
生物转化则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对硫化物进行有选择性的转化。
Ni离子改性分子筛模拟柴油吸附脱硫的性能与机理
) ~,并能将初始硫含量 为 8 0 1 、) 4 x 0 %( t的模拟柴 油处理至硫含量低于 5 1 %( 。实验还发现 ,吸 附剂对模拟柴 v x 0 叭) 油中二苯并噻吩的脱 除能 力优于 苯并噻吩 ,吸 附剂的硫容量与金属离子交换率成正 比。由金属离子交换和不 同孔径的 分子筛吸附实验研 究结果可 以推 断,吸附剂 的吸 附脱硫是分子尺寸选 择机理 和7 【 配位机理共 同作用的结果。
文 章 编 号 : 1 0—0 52 0 )614 .6 0 39 1(0 80 .0 90
N 离子改性分子筛模拟柴油吸附脱硫 的性能与机理 i
王 清清 , 吴素芳 王璐璐 一 , (.浙江 大学 化 学工程 与生物 工程 学系, 浙江 杭 州 3 0 2 ; 1 10 7
2蚌埠 医学院 .
2 F c l f h r c, n b dc olg , n b 3 0 0 Chn ) . aut o ama y Be g uMe i C l e Be g u2 3 3 , ia y P l a e
A b ta t Usn o e e e s t e d s lu ie ae i1 h x e i e t lsu y o h e f r a e f sr e : ig m d ldis la h e u f rz d m tra.t e e p rm n a t d n t e p ro m nc s O
Ni mo iid z o i d o be t 1 iY1f r de e e u f rz t s o du td.Th e ut h w h tt e dfe e l e a s r n s f . 0 is ld s lu iai Wa c n ce t on e r s l s o t a h s
简析柴油脱硫技术方法
简析柴油脱硫技术方法摘要:近年来,随着柴油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喷技术的应用,加上柴油的体积发热值大、耐用、高效、维修少等优势,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柴油总需求量越来越大,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增产柴油,我国对柴油需求增为增强国内炼油企业的竞争力,生产低硫、低芳烃的清洁柴油以减少汽车有害物质的排放已成为当今炼油行业发展的主题。
硫是自然存在于柴油中的一种有害物质。
柴油中的硫在高温燃烧时生成硫的氧化物,不仅腐蚀损坏发动机部件,而且排到空气中还会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环境。
SO2 已成为我国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排放SO2为1860多万吨。
1998年达到2090×104吨。
此外,硫还会使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中毒,降低其催化活性,增加NOx 和颗粒污染物的排放,加重城市环境的污染。
因此,机动车必须使用超低硫的清洁柴油,石油加工企业必须对柴油进行深度脱硫。
关键词:硫含量柴油现今柴油脱硫技术主要有加氢脱硫技术,催化裂化技术,氧化技术和吸附技术等等。
随着当今柴油市场的迫切需求,新的工艺方法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促进。
一、加氢脱硫(HDS)技术柴油深度脱硫,最经济的方法是使用超高活性的催化剂。
因此近年来,国外各公司在不断改进柴油精制技术的同时,还开发了活性大幅度提高、性能优异的脱硫催化剂。
1.国外催化加氢脱硫美国Mobile公司成功开发了第三代Octgain技术,Octgain是一种低压下操作的固定床加氢脱硫工艺,其特点是使用专利催化剂,在保证辛烷值不损失的前提下,降低硫含量和烯烃含量,而生产成本远低于FCC汽油加氢脱硫过程。
Octgain技术经过三代技术改进,第三代技术(OCT 220)不仅能够脱硫还能控制C5的收率和产品的辛烷值。
工艺过程为两段反应过程,第一段是将FCC汽油进行加氢精制脱硫,中间产品因加氢而使辛烷值降低;第二段利用催化剂回复第一段中间产品油的辛烷值,该技术没有分离的中间急冷催化剂床层,提高了控制和操作的灵活性。
柴油化学品名
柴油化学品名柴油化学品是指以柴油为原料生产的化学产品。
柴油是一种燃料,主要用于柴油发动机和柴油燃料锅炉等设备。
在柴油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副产品,这些副产品经过加工处理后可以得到各种柴油化学品。
柴油化学品的种类繁多,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柴油化学品及其用途。
1. 硫化钠:硫化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a2S。
它是一种强碱性物质,主要用于柴油脱硫。
在柴油中含有的硫化物会对环境和设备造成严重的腐蚀和污染,因此需要使用硫化钠进行脱硫处理。
2. 活性炭:活性炭是一种吸附剂,可以去除柴油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柴油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污染,含有各种杂质和有害气体,使用活性炭可以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提高柴油的质量。
3. 柴油添加剂:柴油添加剂是一种用于改善柴油性能的化学品。
它可以提高柴油的抗氧化性能、润滑性能和清洁性能,减少柴油在使用过程中的积碳和油泥生成,延长柴油的使用寿命。
4. 柴油溶剂:柴油溶剂是一种用于溶解其他化学物质的柴油化学品。
它可以将一些不溶于水的化学物质溶解在柴油中,使其更易于处理和使用。
5. 柴油防冻剂:柴油防冻剂是一种用于防止柴油在低温下结冰的化学品。
在寒冷的冬季,柴油可能会因为温度过低而结冰,影响柴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使用柴油防冻剂可以降低柴油的凝固点,防止结冰。
6. 柴油漆:柴油漆是一种以柴油为溶剂的涂料。
它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耐候性,可以用于金属、木材和其他材料的表面涂装,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7. 柴油清洗剂:柴油清洗剂是一种用于清洗柴油系统和发动机的化学品。
柴油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积碳和油垢,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使用柴油清洗剂可以去除这些积碳和油垢,恢复柴油系统和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柴油化学品及其用途,它们在柴油的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这些化学品,可以改善柴油的质量、延长柴油的使用寿命,并保护柴油系统和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合理使用这些化学品,遵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确保柴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处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油吸附脱硫的几种新工艺技术----
(1)Philllps公司的SRT脱硫技术。
该技术的独到之处是利用吸附技术而不是传统的加氢技术。
吸附剂的主要成分是Zn和其它金属,载体采用氧化锌、硅石和氧化铝的混合物。
该技术可以生产出超低硫柴油,硫含量小于15μg/g,化学氢耗远低于加氢脱硫的氢耗,在有些情况下可实现零氢耗。
另外SRT技术已经分别在处理硫含量460- 3300μg/g的7种原料的装置上得到了验证,产品的硫含量都低于10μg/g。
(2)美国三角技术研究所的脱硫技术。
该吸附脱硫技术采用独立开发的催化吸附剂脱除柴油中的含硫类物质。
在小试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中试,通过中试获得了建设工业装置的设计数据。
该工艺在循环流化床中使用可再生的金属氧化锌催化剂,催化剂通过吸附器和再生器连续循环,类似于流化催化裂化。
在再生器中,被吸附的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S02并被送到回收装置回收元素硫。
(3)美国EXxON公司的柴油深度脱硫技术。
该技术采用两段脱硫工艺,柴油首先在较缓和的条件下进行加氢精制,脱除大部分较易脱除的硫,包括噻吩、苯丙噻吩等化合物中的硫。
而对于较难脱除的硫,如二苯并噻吩等化合物中的硫,则用吸附的方法脱除。
该技术中的加氢精制过程采用常规方法,条件缓和,吸附过程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活性焦炭等,吸附剂的表面积为800-120 m2/g,大部分的孔径在20 -100 nm。
吸附过程可采用固定床或移动床吸附器,柴油以液态方式进入吸附器与吸附剂接触,柴油中的二苯并噻吩等硫化物被吸附在吸附剂上,并循环使用,再生溶剂可以为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
采用该技术可以使硫的含量降低到20μg/g以下,其费用远低于单独应用加氢法的脱硫过程,柴油也可以气态方式进料,而吸附剂则采用热再生的方式,脱附剂可以选用H2。
菲利浦斯石油公司开发了称为SZORB-SRT的柴油脱硫技术,该技术与菲利浦斯S-ZOBR汽油脱硫技术有相似之处,可大大降低柴油的硫含量。
该技术采用可再生的溶剂,化学吸附硫化物,使硫化物从烃类物中除去。
该过程在中压下操作,吸收剂在装置上再生以降低氢耗,现在已经完成实验室试验。
该工艺的优点是可达到低的硫含量,耗氢量接近零,在中等条件下操作,可生产色泽稳定,符合规格的柴油5#,投资和操作费用低。
(4)生产超低硫柴油的预处理方法。
韩国SK公司开发了SK HDS预处理新技术,为炼油厂生产< 10μg/g超低硫柴油( ULSD)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常规改造途径相比,投资和操作费用均较低。
该技术基于吸附方法脱除进入常规加氢脱硫( HDS)装置进料中含氮的天然极性化合物(NPC) ,这些含氮物质严重抑制了位阻二苯并噻唑如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HDS反应。
据称,该技术通过脱除柴油HDS进料中NPC可大大改进HDS效率,该吸附工艺已在SK公司蔚山炼油厂1000桶/d(50 kt/a)半工业规模验证装置上得以验证。
SK公司和格雷斯-戴维逊公司联合开发了专利的吸附剂,可从柴油馏分原料中脱除90%的含氮化合物。
生产ULSD,尤其是进料中高含LCO(催化柴油)和CGO(焦化柴油)时,需将使脱硫困难的物质(位阻二苯并噻吩)脱除掉,而碱性有机氮化合物常常是HDS反应最大的抑制物。
咔唑也会很大程度阻碍HDS反应,硫化物脱硫和咔唑脱氮在催化剂活性中心通过加氢途径相互竞争,脱氮反应还慢于脱硫反应,氮化物滞留在活性中心的时间比硫化物要长,因此会降低脱硫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