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和繁殖
的生物技术。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实现植物无性繁殖、基因转化、植物再生等目的。
其原理主要包括植物细胞的分化、植物激素的作用、培养基的配制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方面。
首先,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植物细胞的分化密切相关。
在培养基中,植物细
胞会受到外界激素的刺激,从而发生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这一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基础,也是实现植物再生和基因转化的关键。
其次,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不同类型的植物激素
可以诱导植物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物再生。
通过合理调控激素的类型和浓度,可以实现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精准控制,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另外,培养基的配制也是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
培养基中含有植物所需的
营养物质、无机盐和植物激素,能够提供细胞分裂和分化所需的营养条件。
合理的培养基配制可以为植物组织培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植物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最后,培养条件的控制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至关重要。
包括温度、光照、湿度、通气等因素的控制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
合理的培养条件能够为植物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涉及植物细胞的分化、植物激素的作用、培养基的
配制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合理应用,可以实现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精准控制,取得预期的培养效果。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细胞 再分化
形态建成 完整植细胞脱分化的影响因素
1 损伤 2 生长调节剂 3 光照 4 细胞位置 5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1.2.3 植物细胞的再分化
再分化(redifferentiatiation):是指离体培养的
植物细胞和组织可以由脱分化状态重新进行分化,
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程度存在明显的 差异。
1.1.2 植物细胞全能性表现
植物细胞全能性表现根据细胞类型不同从强到弱:
营养生长中心 > 形成层 > 薄壁细胞 > 厚壁细胞(木
质化细胞) > 特化细胞(筛管、导管细胞);
根据细胞所处的组织不同从强到弱为:
顶端分生组织 > 居间分生组织 > 侧生分生组织 >
的过程。
细胞分裂
幼年细胞
细胞分化
多细胞团
形态建成
完整植株
图1-1 高等植物细胞分化示意图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细胞分化的某些规律和机理
1 植物细胞的分化:生理生化分化、形态结构分化
2 植物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一直具有潜在的全能性
3 植物细胞分化的两个阶段:决定( determination ) 、分化特征逐渐表现 4 极性(polarity) 5 生理隔离、机械隔离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6 细胞分裂对分化的作用 7 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 8 细胞核染色体和DNA变化对细胞分化的作用
(1)先长芽,再长根,如小麦 (2)先形成根,再形成芽,如枸杞 (3)在愈伤组织不同部位分别形成芽和根,如 胡萝卜
(4)仅形成芽或根,如茶树
1.3.1.2 器官分化
2、器官分化的过程 (1)外植体经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2)“生长中心”的形成 (3)器官原基及器官形成
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工控制营养培养基的成分和生长条件,使植物组织得以在无菌条件下生长和繁殖。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分化和再生能力: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可以在适当的培养基中通过分化再生成为新的组织或器官。
2. 营养培养基的配方:对于不同类型的植物组织,需要设计不同的营养培养基,使其能够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满足组织生长和分化的需要。
3. 温度、光照和湿度的控制:适宜的生长环境对于植物组织的培养非常重要。
温度、光照和湿度等因素需要仔细控制,以优化组织生长和分化过程。
4. 无菌技术: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对组织生长的影响。
因此,需要使用适当的无菌技术和设备来保证培养环境的纯净度。
基于以上原理,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于植物繁殖、遗传改良、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及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及应用1. 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的再生和分化能力,实现植物的繁殖和培育。
它不仅可以用于植物病毒的检验和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还可以用于植物品种改良和植物繁殖的大规模生产。
2. 原理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组织培养的基本要素•原始组织:从植物的茎、根、叶等组织中选择合适的原始组织,如幼嫩茎尖、腋芽、子叶等。
•培养基: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培养基,如遗传变异培养基、细胞分裂诱导培养基等。
•生长调节剂:添加适量的植物生长激素和抑制剂,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细胞的分化和再生。
2.2 培养方法•分化:将原始组织进行无菌培养,在适当的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下,促进细胞分化成分化组织,如茎、叶、根等。
•分裂:将原始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增加细胞分裂的频率和速度。
•再生: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从原始组织到整个植株的再生过程。
2.3 无菌条件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外界菌落的污染。
常用的无菌处理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化学消毒和紫外线照射。
3. 应用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园艺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病毒检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将带有病毒的植物组织分离出来,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和条件,使病毒再生和繁殖,从而达到病毒检测的目的。
3.2 基因工程研究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于植物的基因转化,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组织中,培养得到转基因植株,从而实现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
3.3 植物品种改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选择植物的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繁殖,以保留其特有的优良性状,并通过细胞分化和再生,实现新品种的筛选和培育。
3.4 大规模生产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无菌繁殖和生产,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繁殖效率。
在林业、园艺等领域中,可以用于大批量的苗木繁殖。
4. 总结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重要的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合理利用植物的细胞再生和分化能力,实现植物的繁殖和培育。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答案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答案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生物技术,它涉及将植物的一小部分组织(如叶片、茎尖或根尖)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特定的营养培养基上,以诱导其生长和分化成新的植物体。
以下是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的答案:一、选择题1.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 植物细胞的分裂性C. 植物细胞的分化性D. 植物细胞的再生性答案:A2.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培养基是什么?A. MS培养基B. LB培养基C. 酵母提取物培养基D. 血浆培养基答案:A3.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培养成功的关键因素?A. 无菌操作B. 培养基成分C. 光照条件D. 培养基的pH值答案:C二、填空题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外植体的消毒、诱导分化、生根与移栽2. 植物组织培养中常用的生长调节剂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三、简答题1. 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答案:植物组织培养具有快速繁殖、遗传稳定性、避免病毒传播、节约空间和成本等优点。
2. 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答案: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择适当的外植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将外植体转移到含有适宜营养成分和激素的培养基中,提供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观察并记录生长情况,最后进行生根和移栽。
四、论述题1. 论述植物组织培养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植物组织培养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快速繁殖优良品种,提高生产效率,还能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改良植物品种,增强植物的抗病、抗虫和抗逆性。
此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保护、药用植物生产以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实验操作题1. 设计一个简单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方案。
答案: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和注意事项。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其中一部分(如种子、茎、叶片等)无菌的放入含有合适培养基和激素的培养容器中,经过合适的条件下培养,使其细胞分裂、分化和发育,以获得较高的再生率和较好的生长状态。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细胞分裂与分化:组织培养的首要任务是获得大量再生植株,这需要通过控制培养基中激素的浓度来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激素可以刺激细胞增殖,不同的激素对于不同的植物种类有不同的效果。
例如,生长素(auxin)能够促进根系的形成,而细胞分裂素(cytokinin)则能促进茎、叶的生长。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基础,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培养基中通常包含无机盐、有机物质、糖类和维生素等。
无机盐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离子,有机物质提供了能量和碳源,糖类是能够被植物利用的碳源,而维生素则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辅助物质。
3.环境条件的控制: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因此需要通过合适的培养器具和适宜的培养环境来保持无菌状态。
通常会在特定的培养室中进行操作,室内设置灯光、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条件,适宜的光照条件能够促进植物生长。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至关重要。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工具,它们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的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起到不同的作用。
如前所述,生长素能促进根系的形成,而细胞分裂素则能促进茎、叶的生长。
通过合理地使用激素,可以控制植物在培养过程中的分化和形态。
5.植物的再生能力:不同植物种类的再生能力不同,一些植物种类具有较高的再生能力,可以较快地形成新的组织和器官。
而其他一些植物种类则需要通过调整培养条件和激素浓度等因素来提高再生率。
具体的培养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进行调整和改良。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是通过控制培养基、营养成分、激素和环境条件等因素,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再生,从而实现植物的大规模繁殖和研究。
植物的组织培养原理

植物的组织培养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体外培养植物组织、器官和细胞的技术方法,它可以实现对植物的快速繁殖、遗传改良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大规模生产。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植物胚胎、幼体、组织或细胞在体外地条件下生存和生长的能力,通过提供适当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促进其不定分裂和分化,从而实现组织或细胞的增殖和发育。
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环节包括组织获取、表面消毒、培养基配制、组织定植、培养和生长、再生和壮苗培养等。
首先,需要从植物体中获取所需的组织、器官或细胞。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幼体、胚胎、种子、茎、叶片等组织作为起始材料。
不同植物材料的获取方法有所不同,常用的方法包括子叶分离法、胚轴分离法、茎尖分离法和愈伤组织分离法等。
接下来,需要进行对组织的表面消毒处理,以杀灭外源性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以防止其对培养过程的干扰。
一般常用的消毒剂包括酒精、漂白粉和过氧化氢等。
然后,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
培养基是模拟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激素和适宜环境的一种营养物质。
它通常包括基础培养基、有机添加剂和生长调节剂等。
基础培养基通常由含有氮、磷和钾等的无机盐和碳源组成,有机添加剂如维生素和氨基酸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生长调节剂如植物激素则可以促进分裂、分化和再生等过程。
接下来,将经过消毒处理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定植到已经配制好的培养基上,并提供适宜的光照和温度等生长条件。
通过适当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的调控,可以促进组织的增殖和生长。
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组织开始分化和再生。
在组织分化阶段,细胞会发生分化和特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组织和器官。
在再生阶段,组织和器官通过形成新的分生组织和器官来实现自我修复和再生。
最后,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和生长操作,可以得到健康的幼苗。
幼苗的壮苗培养则包括幼苗的营养供应、疾病防治和适宜环境的提供等,以保障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总的来说,植物组织培养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促进植物组织和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再生,实现对植物的快速繁殖和遗传改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件

0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实例
快速繁殖技术
快速繁殖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组 织培养技术,快速、大量繁殖
植物种苗的一种方法。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花卉、果树 、林木等植物的快速繁殖,能 够大大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繁
殖系数。
快速繁殖技术还可以通过控制 培养条件,实现植物的定向繁 殖,如矮化、无病毒等。
快速繁殖技术具有高效、环保 、可重复利用等优点,是现代 农业和林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 一。
濒危植物保护与复壮是保护生 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 要手段之一,具有深远的社会 意义和生态意义。
05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挑战与前景
技术瓶颈与解决方案
技术瓶颈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面临的主要瓶颈包括培养基的优化、外植体的选择与处 理、污染控制以及基因转化效率等。
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正在探索新型的培养基成分、优化外植体的选择标准 、开发新型的消毒方法以及改进基因转化技术,以期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效率 和成功率。
指任何一个植物细胞都包含该物种的 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 的潜在能力。
植物细胞全能性证明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 能性,通过离体培养获得完整的植株 ,广泛应用于植物繁殖、品种改良、 基因工程等领域。
许多植物细胞如胡萝卜、烟草、草莓 等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 株,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该 技术将更加注重与基因编辑、合成生物 学等新兴技术的结合,以实现更为精准 和高效的植物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
VS
展望
未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望在农业、园 艺、林业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解决 全球粮食安全、生态恢复等问题提供有力 支持。
植物组织培养(全)

胚培养是器官培养的一种。选用的外植体是成熟或未成熟的胚进行离体无菌培养。其具体方法是将取出放在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上培养,由于胚包含在胚珠和子房里,因而进行胚胎培养时,常常是将胚珠和子房放在培养基上培养。
胚培养用途:1.拯救胚2.研究胚的发育营养研究3.一些特殊的领域的研究。
(4)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
二是要给予它们适当的刺激,即给予它们一定的营养物质,并使它们受到一定的激素的作用。
全能性体现的两个过程
一个已分化的细胞要表现它的全能性,必须经历两个过程,即首先要经历脱分化过程,然后再经历再分化过程。
再分化的过程有两种方式:
一是器官发生方式 二是胚胎发生方式
2.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
后来证明,激素可调控器官发生的概念对于多数物种都可适用,只是由于在不同组织中这些激素的内生水平不同,因而对于某一具体的形态发生过程来说,它们所要求的外源激素的水平也会有所不同。
⑤1958年,Wickson和Thimann指出,应用外源细胞分裂素可促成在顶芽存在的情况下处于休眠状态的腋芽的生长。
当把茎尖接种在含有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上以后,将可使侧芽解除休眠状态,而且,能够从顶端优势下解脱出来的不只是那些既存于原来茎尖上的腋芽,此外,还有由原来的茎尖在培养中长成的侧枝上的腋芽,结果就会形成一个郁郁葱葱的结构,里面包含了数目很多的小枝条,其中每个小枝条又可取出来重复上述过程,于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成千上万的小枝条。当把这些小枝条转够到另外一种培养基上诱导生根以后,即可移植于土壤中。
奠基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中至20世纪50年代末)
30年代中期,植物组织培养领域两个重要的发现,其一是认识了B族维生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意义;二是发现了生长素--一种天然的生长调节物质。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使用细胞、组织和器官等植物材料以及生物技术,在人工条件下让植物细胞或组织繁殖的一种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植物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植物遗传育种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利用外源的植物激素和生长因子,引发植物细胞分裂,进而诱导细胞生长,最终形成器官。
在培养基中,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促进细胞生长,从而获得新的器官。
同时,诸如维生素、多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也可以提供给植物细胞,以促进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植物组织培养还可以使用遗传改造技术来获得特定品种的植物,以获得抗性品种、高品质品种等特殊品种。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获得一些新品种,具有更强的抗性、更高的品质和更好的产量,这些品种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植物激素和生长因子在人工条件下获得植物细胞或组织繁殖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获得新的器官和特定的植物品种,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强的抗性、更高的品质和更好的产量,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第一章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目的要求:(1) 掌握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2) 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3) 了解组织培养发展史;(4) 初步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
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及类型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叶、花、果、茎尖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及体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控制的环境里使其再生形成完整的植株。
亦可称为无菌培养、离体培养、试管培养。
根据培养基的形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液体培养又可分为悬浮培养、振荡培养、旋转培养等。
外植体(explant):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有植物体上切取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以及各种组织和细胞统称为外植体。
愈伤组织:植物局部创伤后或在组织培养中,当已分化的细胞恢复了细胞分裂能力,而增殖形成的无组织结构、无器官分化的薄壁细胞团。
在组织培养中,先由外植体增殖产生,在一定条件下,对它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可能从其再分化出具一定结构及功能的器官,如根、茎、胚状体或重新形成完整的植株。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1.植物培养植物培养是指幼小植株的培养。
例如兰花,兰花及兰科植物种子的发育特殊,种子成熟之后没有胚乳,需要与某些真菌共生,由真菌提供营养才能萌发,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很低。
早期通过人工接种真菌可使兰花种子萌发,但技术繁琐,难度较大,后来发现在人工培养基上,只要营养成分合适不需要真菌共生,兰花种子也能萌发。
以蝴蝶兰为例,由一个好的荚果播种后两个月左右可产生数万个小圆球茎,经过一个月分瓶后,就可以进行育苗,大约3个月后即可得到大量可移栽的试管苗。
无菌播种已是各个大型蝴蝶兰生产企业主要的种苗繁育技术。
2.器官培养将植物的器官如胚、胚乳、珠心、子房、根、茎、叶、花和幼果的部分组织接种在无菌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也称为植物离体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利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
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通过细胞分裂和再生组织的形成,实现
植物的繁殖和繁衍。
1.组织选择:选择适当的种植物材料作为组织培养的起始材料,常用的包括茎段、叶片、花蕾等。
2.组织预处理:将选择的植物组织进行消毒,去除外部污染物,并保持组织的完整性。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浸泡、清洗、
酶解等。
3.培养基配制:根据植物组织的特性和培养的目的,配制适
合的培养基。
培养基中包含了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
他辅助物质。
4.组织接种:将处理后的植物组织放置于培养基上,使组织
接触到培养基上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5.培养条件控制:将接种后的培养皿置于合适的培养环境中,包括温度、光照、湿度等条件的控制。
6.培养过程管理:定期观察和转移培养皿,确保培养组织的
生长和分化。
7.再生植株移栽:在组织培养成功后,可以将再生的植株移
栽到土壤中,继续生长和发育。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及操作技术

第三节 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技术
一、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 二、培养基及制备 三、无菌技术 四、培养环境
一、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
1. 外植体的类型 分生组织 带芽外植体 胚 雌雄配子体
2. 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 取材植株预栽培 取材植株的预处理 培养材料的贮藏 外植体的预处理 外植体的消毒、灭菌 外植体的切离和接种
搁 4.0m 架
实 验 台 准备室 4.5m
无菌台
培养架
无菌室 缓冲室 3.0m
架 培养室
培 养 架 培 养 架
电 炉
门
3.5m
组织培养准备实验室
缓冲室
培养室
无菌室(一)
无菌室(二)
二、主要单元功能介绍: 1. 准备室:
洗涤区:排水良好、地板耐湿 灭菌区:地面、墙面防潮、耐高温;绝缘 化学实验区:器皿洗涤、干燥、保存;药品称量、 溶解;培养基配制;材料预处理;培养材料观察 分析等。主要设备包括:工作台、药品柜、冰箱、 烘箱、天平、蒸馏水器等。
2. 无菌操作室: 要求:无菌;光照好;墙面尽可能光滑、易消毒; 防止空气对流;具有消毒措施(甲醛熏蒸、紫外 灯照射) 设备:超净工作台;接种箱
3. 培养室:满足植物材料的生长 要求:采光;保温;隔热;控温;控光;暗室 设备:培养架;控温设备 4. 细胞学实验室:培养材料的分析、照相 设备:显微镜、解剖镜、染色设备
2、有机化合物(organic compound)
(1)碳水化合物 最常用的碳源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也是较好的 碳源。 使用浓度在1%-7%,常用3% 作用:碳源;维持培养基渗透压。
(2)维生素(vitamin)
组织培养基本原理和设施

4. 温室
在具备温室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温室栽培
材料,供植物组织培养取材只用。温室为植 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可以根据需要随时 栽培,也可以为组织培养提供健康的植物材 料,从而使初代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 温室也为试管苗的移栽提供良好的炼苗场所, 温室内应配置有温度控制装置、通风口、喷 雾装置、光照调节装置、杀菌杀虫工具及相 应药剂等。
(2)培养设备 培养设备是为培养物创造适宜的光、
温、水、气等条件的设备. ① 空调 ② 加湿器或去湿机。 ③ 定时器。 ④ 培养架。 ⑤ 摇床或旋转床 ⑥ 恒温恒湿光照培养箱。
(3)药品贮存和配制仪器设备 ① 冰箱。 ② 天平。 ③ 酸度计。 ④ 微波炉或电磁——用以融化琼脂。
倒置显微镜 原生质体观察
普通显微镜 染色体和叶片气孔观察
荧光显微镜 细胞活力观察
解剖显微镜
立体观察
需配备光学相机或数码相机。
(5)其他仪器设备 ① 离心机。进行原生质体分离时,需要
离心机。 ② 蒸馏水制备装置。需要时,还可进行重
蒸馏水来获得纯度更高的蒸馏水。 除此之外,电炉、水浴锅、药品柜和晾
冰箱 陈列于制备室中
作用:低温保存材料,存放药品、培养基
母液、激素、酶制剂。 天平
陈列于制备室中
作用:称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酶制剂
酸度计
陈列于制备室中
作用:测定培养基及酶制剂的pH值
PHS-802中文台式酸度计 通用型或经济型酸度计
(4)观察分析仪器设备
陈列于观察室中
类型:
体视显微镜 用以植物组织形态分化的实 体观察,不定芽、不定胚的早期识别,植 物茎尖的切取
(二)主要仪器和设备 1、常用设备
(1) 无菌操作设备 包括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和烘箱等。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归纳

植物组织培养知识点归纳1第1章植物组织培养:指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的培养。
体内使用人工培养基使它们生长成完整的植物2,外植体: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为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
从活植物中提取并接种在培养基上的称为外植体。
3,愈伤组织:指在人工培养基上无序地从外植体中生长出来的大量薄壁细胞。
4.1的应用。
1农业应用。
幼苗的快速繁殖。
无病毒培养3。
(1)倍性育种,缩短育种年限,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2)克服远缘杂交(胚胎培养)的不亲和性和不育性;(3)种质保存(4)变异2的创造,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用于基因工程创造植物新种质用于植物生长发育的理论研究,包括生理学、病理学、胚胎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
3。
使用组织培养材料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第2章1,全能性:任何具有完整细胞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物所必需的所有遗传信息以及发育成完整植物的能力。
2,细胞分化:指导致细胞形成不同结构和功能变化或潜在发育模式的过程3,去分化:指在体外生长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恢复分生组织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的过程4,再分化:指去分化细胞恢复其分化能力并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植物的过程5,植物组织培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污染与预防:1,真菌污染后,如果孢子已经形成,必须在高压灭菌后丢弃然而,在细菌污染的情况下,只要及时发现,材料仍然可以使用,并且材料上部不易受细菌影响的部分被切割和转移。
2.用抗生素等抗菌剂处理会影响植物材料的正常生长第二,的褐变和防止(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2)适宜的培养条件(3)用抗氧化剂连续转移(4),玻璃化和防止(1)提高培养基中的溶质水平和降低培养基中的水势;(2)减少培养基中氮化合物的量;(3)增加光照;(4)增加容器通气量和施用CO2肥料对降低试管苗玻璃化有明显效果。
《植物组织培养》电子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电子教案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概述1.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1.2 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与发展1.3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技术2.1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2.2 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技术2.3 植物组织培养的注意事项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3.1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准备3.2 实验设备的准备与使用3.3 实验操作步骤与技巧第四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实践案例4.1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4.2 植物品种改良与创新4.3 植物组织的应用前景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的争议与伦理问题5.1 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安全5.2 植物组织培养与环境保护5.3 植物组织培养的伦理问题探讨第六章:植物组织培养的生物学基础6.1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概念6.2 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6.3 植物基因表达调控在组织培养中的角色第七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进阶应用7.1 愈伤组织诱导与胚胎发生7.2 植物繁殖的新技术:微型繁殖与种子生产7.3 植物基因转化与遗传改良第八章:植物组织培养在农业领域的应用8.1 作物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8.2 抗病虫害作物的培育与应用8.3 逆境生物学与耐旱抗寒植物的培养第九章:植物组织培养在生物产业的应用9.1 植物制药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生产9.2 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9.3 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降解材料的开发第十章:植物组织培养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合成生物学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10.2 植物组织培养与数字农业的融合10.3 植物组织培养在可持续农业中的角色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植物组织培养概述难点解析: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其在植物繁殖和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二、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技术难点解析: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难点解析:实验操作的细节处理,如无菌技术的应用、外植体选择的重要性等。
植物的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的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无菌技术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生长和繁殖的方法。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从植物的母体中获取可利用的细胞或组织。
这可以通过无菌技术从植物的一部分取样,如幼苗的茎尖、种子的子叶或胚乳,甚至是成熟植株的组织。
其次,在无菌条件下,将取得的细胞或组织放置在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
培养基通常含有植物激素、无机盐和碳源等,以提供生长和分化所需的营养。
第三,调节培养基的成分和植物激素的浓度,以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的过程来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第四,为了确保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培养过程需要适当的培养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这可以通过在无菌培养箱中控制环境条件来实现。
最后,通过周期性地换培养基、切割组织或分离细胞,可以维持组织培养的持续生长和繁殖。
这有助于避免细胞或组织的老化和退化,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植株以满足后续的需求。
总之,植物的组织培养利用无菌技术和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激素,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来促进植物细胞和组织的增殖和
分化。
这种技术在植物繁殖、品种改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植物细胞全能性和细胞分化 离体条件下植物器官的发生
第一节 植物细胞全能性和细胞分化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二、植物细胞分化
一、植物细胞全能性
细胞学说 1902年,Haberlandt提出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理 论:植物的体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 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70年代:细胞全能性:每一个细胞具有该植物的 全部遗传信息,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80年代:每一个植物细胞带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 信息,在适当条件下可表达出该细胞的所有遗传 信息,分化出植物有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 形成不同类型的器官甚至胚状体,直至形成完整 的植株。
1.可分为形态结构分化及生理生化分化; 2.不存在部分基因组永久关闭的情况; 3.离体培养可通过脱分化来丧失“细胞发育的决定” 4.极性与分化密切相关; 5.生理隔离或机械隔离在细胞分化中的促进作用; 6.细胞分裂对细胞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7.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细胞分化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8.细胞核染色体和DNA的变化对细胞分化的作用;
二、植物细胞分化
分化:指植物体各个部分出现异质性的现象,包括 细胞分化、组织分化或器官分化等。 细胞分化: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的细胞 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形成不同的组织 和器官。 细胞分化是发育生物学的核心问题,是基因选择性 活化或阻遏的结果。5%-10%
细胞分化的某些规律和机理
(二)再分化
1.定义
再分化(redifferentiaton):离体培养的植 物细胞和组织可以由脱分化状态重新进行分 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
器官、甚至形成完整的植株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二、植物细胞的分化与脱分化 三、植物的形态建成 四、基因表达与位置效应及器官分化信息传递
1.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 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原因:是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所 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及发育为完整个体所 必需的全部基因。
细胞的全能性
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其次是生殖细胞(尤其是卵细胞); 体细胞的全能性比生殖细胞低得多。
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由于基因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下 选择性地表达而形成不同器官,因此,要实现细胞的全能 性,首先必须使生物体的细胞处于离体状态。
当植物细胞脱离了原来所在植物体的器官或组织而处 于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 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根据细胞所处的组织不同从强到弱为:
顶端分生组织 > 居间分生组织 > 侧生分生组织 > 薄壁组织(基本组织) > 厚角组织 > 输导组织 > 厚 壁组织。
1.2 植物细胞的分化与脱分化
1.2.1 植物细胞的分化 1.2.2 植物细胞的脱分化 1.2.3 植物细胞的再分化
1.2.1 植物细胞的分化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ຫໍສະໝຸດ 胞脱分化(又叫去分化)愈伤组织(排列疏松而无规则,高度液泡
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再分化
根或芽等器官
植物体
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
适宜的营养元素和激素, 适宜的温度和无菌条件
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结果
胡萝卜愈伤组织诱导结果
1.1.1细胞全能性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3.1.2 器官分化
1、离体培养中器官发生的方式 (1)先长芽,再长根,如小麦 (2)先形成根,再形成芽,如枸杞 (3)在愈伤组织不同部位分别形成芽和根,如 胡萝卜 (4)仅形成芽或根,如茶树
1.3.1.2 器官分化
2、器官分化的过程 (1)外植体经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2)“生长中心”的形成
云南红豆杉
中国红豆杉
1.3 植物的形态建成
1.1.1 愈伤组织诱导与器官分化 1.3.2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 1.3.3 离体器官诱导 1.3.4 影响植物离体形态发生的因素
植物形态建成的两条途径:
愈伤组织诱导和器官分化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器官分化
木薯的组培及植株再生
1.3.1 愈伤组织诱导与器官分化
细胞分化(differentiatiation):指导致细胞形 成不同结构、引起功能改变或潜在发育方式改变 的过程。
幼年细胞 细胞分化 多细胞团 细胞分裂 形态建成
完整植株
图1-1 高等植物细胞分化示意图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细胞分化的某些规律和机理
1 植物细胞的分化:生理生化分化、形态结构分化 2 植物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一直具有潜在的全能性 3 植物细胞分化的两个阶段:决定( determination ) 、分化特征逐渐表现 4 极性(polarity) 5 生理隔离、机械隔离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6 细胞分裂对分化的作用 7 植物生长调节剂作用 8 细胞核染色体和DNA变化对细胞分化的作用
1.2.2 植物细胞的脱分化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ation):又称去分化,是 指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过细 胞分裂或不分裂逐渐失去原来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 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果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或 成为未分化细胞特性的细胞的过程。
成熟细胞 细胞脱分化 分生组织 细胞分裂 多细胞团 细胞 形态建成 再分化
胚性愈伤组织容易形成胚状体,所以被称为胚性愈 伤组织。易形成芽。 2、非胚性愈伤组织:表面粗糙、组织结构疏松、细胞 大,淡黄色或白色。可以用于悬浮细胞系的建立。
1.3.1.2 器官分化
植物离体器官发生:指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 团(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 的过程。
不定根:从茎、叶上生出的根叫做不定根。 不定芽:不是从叶腋或枝顶发出,而是从叶子、 根上或从树干上发出的芽。
体细胞胚(somatic embryo)的结构和发育特点
(1)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双极性 (2)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生殖隔离
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的发生
1.3.3 离体器官诱导 根、茎等器官的发生可以重建植株。 变态根、茎等器官的发生可以重建植株。 离体培养形成花器官。
不是所有基因型的所有细胞在任何条件下都 具有良好的培养反应;
即使对于植物细胞而言,细胞全能性也并不 意味着任何细胞均可以直接产生植物个体;
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程度存在明显的 差异。
1.1.2 植物细胞全能性表现
植物细胞全能性表现根据细胞类型不同从强到弱:
营养生长中心 > 形成层 > 薄壁细胞 > 厚壁细胞(木 质化细胞) > 特化细胞(筛管、导管细胞);
(3)器官原基及器官形成
生
长
中 心 ( 拟
器
芽
官
形
原
成
分
基
生
组
织
)
1.3.2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
胚状体(embryoid)或体细胞胚(somatic embryo):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没有经过受精过程,起源于一个非 合子细胞,但经过了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形成具有 双极性的胚状结构。
离体培养的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为两种: 直接方式:外植体某些部位直接诱导分化成体细胞胚 胎。 间接方式:由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中产生体细胞胚。
1.3.1.1 愈伤组织诱导 (1)诱导期 (2)分裂期 (3)分化期
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
脱分化后的细胞,经过细胞分裂,产生无组织结构、 无明显极性的、松散的细胞团称为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的种类: 1、胚性愈伤组织 (Embryonenic callus):表面光滑、 组织结构紧凑、黄绿色、细胞小、易碎、再生力强。
图1-2 高等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示意图
完整植株
1 损伤
细胞脱分化的影响因素
2 生长调节剂
3 光照
4 细胞位置
5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1.2.3 植物细胞的再分化
再分化(redifferentiatiation):是指离体培养的 植物细胞和组织可以由脱分化状态重新进行分化, 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 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