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
1994年WHO提出废弃“更年期”,推荐采用
“围绝经期”一词。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指从接
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 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 经后1年。 绝经(menopause):指月经完全停止1年以上。
女性一生的内分泌时期
[治疗] 1 口服雌激素常用: 国产尼尔雌醇 妊马雌酮(premarine,倍美力) 微粒化17-p雌二醇(诺坤复)
7—甲异炔诺酮(tibolone,利维爱)
2 孕激素:常用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 炔诺酮。
[治疗] 3 阴道用药:倍美力软膏,雌三醇栓剂等。 4 皮肤给药:松奇贴片,爱思妥凝胶
[治疗]
关键 (1)适应证:雌激素缺乏所致的潮红潮热及精神 症状,老年性阴道炎、泌尿道感染,预防骨质疏 松。
(2)禁忌证:妊娠、严重肝病、胆汁淤积性疾
病、血栓栓塞性疾病、原因不明的 制剂及剂量的选择:原则上尽量选用天然雌激素, 以雌三醇和雌二醇间日给药最为安全有效。剂量 应个体化,以取最小有效量为佳。
2 中期:尿频、尿急、阴道干躁、性交痛等泌尿、 生殖道症状。
3 远期: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皮肤松驰,毛
发干枯,牙齿脱落等
[治疗]
1 一般治疗:
镇静 锻炼,日晒 摄人蛋白质及含钙丰富食物,如牛奶、豆浆、海 产品、黑五类
补充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双磷酸盐类
[治疗] 2 激素替代治疗
(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最为
绝 经:女性一生最后一次月经 年龄:48.5±3.8岁
40岁 最后一 次月经
青春期
围绝经期综合症
、 肾阴 肾阴 ,水不 主要证候: 主要证候:头晕 , , , 阴 ,舌红 , 细。 脉 细。 治法: 治法:滋肾养 方药: 方药: 。
肾 阴 虚 型 加 减 法
肝阳上亢-- --肝肾阴虚甚 3、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甚 主要证候:眩晕头痛,耳鸣耳聋, 主要证候: 眩晕头痛 , 耳鸣耳聋 ,急 躁易怒, 面色红赤, 舌红, 苔薄黄, 躁易怒 , 面色红赤 , 舌红 , 苔薄黄 , 脉弦劲有力。 脉弦劲有力。 治法:育阴潜阳, 治法:育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药: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 方药 : 镇肝熄风汤 ( 录 》 )。 、肝 -- 主要证候: 眩, 主要证候: 头晕 眩 , , , 苔黄, 苔黄,脉弦 。 治法: 治法: 肝 方药: 方药:
大约84% 大约84%的妇女至少经历一 84 种典型的更年期症状,约有20% 种典型的更年期症状,约有20% 20
发 病 情 况
的妇女因更年期症状需要就诊。 的妇女因更年期症状需要就诊。 因此而致的心血管疾病、 因此而致的心血管疾病、骨质疏 松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危险性明 显增加,妇女的生存质量下降, 显增加,妇女的生存质量下降, 北美绝经学会( 北美绝经学会(The North Society,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NAMS)认为所有的更年期妇女需 NAMS) 要接受医疗保健的措施。 要接受医疗保健的措施。
诊 断
(二)症状 潮热、 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潮热 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潮热、汗出和情绪改 变。潮热从胸前开始,涌向头部、颈部 潮热从胸前开始,涌向头部、 和面部,继而出汗,汗出热退, 和面部,继而出汗,汗出热退,这个过 程持续时间长短不定,短者数秒, 程持续时间长短不定,短者数秒,长者 数分钟,每日发作次数也没有规律; 数分钟,每日发作次数也没有规律;情 绪改变表现为易激动,烦躁易怒, 绪改变表现为易激动,烦躁易怒,或无 故悲伤啼哭,不能自我控制。 故悲伤啼哭,不能自我控制。 , 有头 头 , , , 。 症状 有 热, 热, , 或 , 症状。 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症
骨质疏松可引起:
骨骼压缩 身材变矮 严重者可致骨折
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FSH值测定
绝经过渡期血FSH>10U/L, 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FSH>40U/L提示卵巢功能衰竭
氯米芬兴奋试验
月经第5日起服用氯米芬,每 日50mg,共5日,停药第一日测FSH, 若FSH>12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 下降
绝经期综合征的精神神经症状 主要包括情绪、记忆及认知功能 症状
P.19
期 渡
经过
绝
(1-10年)
绝经
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
围绝经期最早的变化是卵巢 功能衰退,表现为卵泡对FSH敏 感性下降,对促性腺激素的抵抗 性逐渐增加,然后才表现为下丘 脑和垂体功能变化
卵巢及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与激素水平关系示意图
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 后一年的一个较长时期,大多数妇 女无明显症状,部分妇女可出现绝经 期综合症
P.258
绝经期综合征
(menopasal syndrome,MPS)
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 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绝经期综合征
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波动或减 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血管舒缩障碍)及 精神心理症状
③皮下埋植:皮下埋植剂的主要成分 是雌二醇,作用维持3 ~ 6个月。缺 点是需要停药时难以去除
用药时间
• 短期用药:目的是缓解围绝经期 症状,待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
• 长期用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 有人主张HRT至少持续5-10年
激素替代治疗的副作用
子宫出血
多为突破性出血所致,但必 须高度重视,必要时作诊断性刮 宫排除子宫内膜病变
②雌激素+连续性孕激素:每日同时服 雌激素和孕激素适用于绝经多年者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治
生活方式的调整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增加蔬 菜、水果、全谷类等食物的摄 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
摄入。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瑜伽等,有助于缓解 围绝经期症状,提高身体素质 。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利于身体健康,减 少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 夜,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缓解
保健知识
保持乐观心态
01
积极面对围绝经期,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改善
生活质量。
合理补充营养
02
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等
并发症。
规律作息
03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和缓解症状。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疾病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的妇科疾 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非激素类药物
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 抑郁药等,可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焦虑、 抑郁等症状。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 习惯,减轻围绝经期焦虑、抑郁
等症状。
心理疏导
针对围绝经期心理问题,进行个 性化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
者调整心态、应对压力。
家庭治疗
家庭成员参与治疗,改善家庭关 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情感支持。
围绝经期症状。
04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与 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有助于降低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通过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相 关的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围绝经期综合症
围绝经期综合症什么是围绝经期综合症?围绝经期是是指女性从卵巢功能衰退征兆的出现起,一直到末次月经后一年,与俗称的“更年期”年龄段大致相符。
女性进入围绝经期之后,随着卵巢功能逐渐退化,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引起一系列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从而产生的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大多数女性的自然绝经年龄在45~55岁,平均为50岁左右。
随着女性的平均寿命延长,女性1/3的生命周期将在绝经后渡过。
所以,更年期和绝经期是每一位女性人生中的必经阶段,每一位女性都应该坦然面对,把绝经当做新生命阶段的开始,积极地去面对。
围绝经期可能出现哪些症状?近期症状血管舒缩症状:是最常见和最具特征性的绝经症状,即潮热出汗,3/4的绝经妇女经历,可以发生在绝经之前、同时或之后,症状持续数月到数年,严重程度和频度相差很大。
月经紊乱: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经期时间延长,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等。
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阴道干燥、瘙痒、烧灼、尿频尿痛、性交痛、性欲下降。
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紧张、焦虑,烦躁、易激惹、易怒。
一部分人出现情绪低落、抑郁、疑心、应对能力减退、自信心不足、容易伤心落泪。
其他:疲乏、骨关节疼痛、眩晕、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四肢麻木感等。
远期症状许多急性症状会逐渐消失,但是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的缺乏会导致一些远期并发症,特别是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
骨质疏松:表现为骨痛,骨骼压缩,身材变矮,易发骨折等。
围绝经期妇女约25%患有骨质疏松,50岁以后女性发生髋关节、脊椎、四肢关节等部位的骨折比例接近40%。
特别是脊椎和髋关节的骨折常会导致瘫痪,引起残疾。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心血管疾病是妇女死亡的首位原因。
绝经后的妇女年龄每增加10岁,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7倍。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女性赶上男性的关键年龄段是50-55岁,而这一年龄段正是女性发生重大生理变化,即发生绝经的过程。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
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减少。
女性全身有400多种雌激素受体,分布在几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雌激素减少,就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神经递质下丘脑神经递质阿片肽(EOP)、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与潮热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5羟色胺(5-HT)对内分泌、心血管、情感和性生活等均有调节功能。
遗传因素孪生姐妹围绝经期综合征开始时间完全相同,症状和持续时间也极相近。
个体人格特征、神经类型、文化水平、职业、社会人际、家庭背景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临床表现围绝经期综合征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
多发生于45~55岁,大多数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
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可持续2年之久。
月经改变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分为3种类型:(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
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
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血管舒缩症状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
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
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
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
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
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围绝经期是女性到了相应的年龄后,必然会出现的生理阶段,这是女性开始步入老年的标志。
而在这个时期,女性会因为激素分泌的波动而引发很多症状。
1、几乎所有女性到了更年期,都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
通常会表现为情绪失常,总是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吵大闹。
还会出现焦虑不安、记忆减退等症状,十分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2、围绝经期综合征最为代表性的表现就潮红、潮热以及出汗。
患者经常会突然间的发热,同时还会浑身出汗。
症状通常会出现几分钟,严重时会持续十几分钟。
3、患者偶尔会出现心跳过速、早搏的情况,而且还会被情绪波动而引发。
并且伴有心悸、胸闷、以及头晕耳鸣等。
平时还会有走路漂浮、登高眩晕等影响活动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通常都会有很明显的症状,这是女性的一个特殊时期,不仅会有身体上的症状,还会对精神造成影响。
什么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通常会在45-55岁左右绝经,这个时期就被称为围绝经期,而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大多数女性在绝经期间都会出现的疾病,1、大家都知道女性会孕育并排出卵子,但卵巢停止了排卵的话,那就说明女性的绝经期来临了。
这时候女性的激素分泌是很不稳定的,而这种情况就会引发围绝经期综合征。
2、女性激素的分泌状况对于身体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绝经期,激素分泌十分的无序,这就使女性出现很多不适症状,比如情绪不稳、潮热、出汗等,这都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3、女性的月经来临后,会经过几十年的过程,最终迎来绝经期。
这是女性生长的自然规律,是一种不可逆的正常现象。
而绝经也标志着女性生育能力的丧失。
女性的卵巢功能在达到巅峰以后,便会逐渐的衰退,直到连排卵的功能也丧失了,这时女性就进入了绝经期,而在这个时期所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就是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怎么办基本所有女性到了绝经期,都会出现围绝经期综合症。
在病情不严重的情况下,女性是可以自己进行调理的。
1、女性在急躁、焦虑、抑郁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对情绪进行控制。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健康教育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围绝经期是指围绕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开始,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的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绝经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
病因包括内分泌因素,神经递质和个性特征、文化水平等其他因素。
其临床表现有月经紊乱、潮红、心悸、失眠、耳鸣、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高血压、冠心病、性交痛、尿急、尿失禁等。
处理原则选择心理治疗配合对症治疗或激素治疗。
(二)健康指导
1.绝经是一个生理过程,家属应予理解,自身可做好心理准备。
2.保持外阴清洁。
3.摄取足够的钙质和维生素D。
4.规律的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促进血液循环。
维持肌肉良好张力,延缓老化速度,还可以刺激骨细胞的活动,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是能有效减轻症状的一种措施。
5.正确对待性生活。
6.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围绝经期常见病。
7.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药物存在相关副作用,长期使用性激素者接受定期随访,如出现子宫不规则出血或严重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
围绝经期综合征汇报ppt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个体化治疗策略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策略,根据患者的症 状、激素水平、基因特征等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生活事件影响
一些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去世、 离婚、失业等,可能对围绝经期女 性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03
治疗方法与措施
药物治疗
激素替代疗法
通过补充雌激素、孕激素等,缓解围 绝经期症状,如潮热、盗汗、阴道干 燥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 可能的风险和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
其他药物
根据具体症状,还可能使用到降钙素 、维生素D等药物来治疗骨质疏松等 相关问题。
围绝经期综合征
汇报人:XXX 2024-01-18
目录
• 概述 • 生理变化及影响因素 • 治疗方法与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 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 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 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鉴别诊断
需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神经性或精神性疾病等 相鉴别。
02
生理变化及影响因素
卵巢功能衰退
卵泡数量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卵巢中的卵泡数量逐渐减少,导致生育能力下降。
雌激素水平波动
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整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
持女性度过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课件
05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科研进展与展望
科研现状与成果
激素替代疗法
01
大量研究表明,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
非激素类药物
02
非激素类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植物药等也被
证实对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有一定效果。
生活方式干预
03
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调整、运动等也被证实对缓解围绝经期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表现
01
02
03
月经紊乱
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 长或缩短,经量增多或减 少。
躯体症状
潮热、出汗、心悸、眩晕 、头痛、失眠等。
心理症状
情绪波动、焦虑、抑郁、 记忆力减退等。
02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分析
遗传因素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 遗传有关,家族中有类似 疾病史的女性患病风险较 高。
常见症状
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心悸、 失眠、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
。
治疗方法与药物选择
治疗方法
包括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主要使用激素替代疗法,针对症状较轻的患者可 选用植物药或中成药。
药物选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选择合适的药物。
激素替代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风险,通过合理饮 食和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 低患病风险。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减轻压 力和焦虑,有助于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
心理调适与家庭支持
心理辅导
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围绝经期女性,应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她们缓 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医学专题围绝经期综合症围绝经期
绝经 后骨质疏松 (jué jīnɡ)
骨丢失(diūsī)
Normal
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
Osteoporosis
常见 骨折部位图示 (chánɡ jiàn)
第十九页,共四十四页。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骨折(gǔzhé)风险
流行病学调查
约 1/3的50 岁以上的中国妇女有脊椎部位的骨质疏松; 约 1/3的50岁以上的女性一生可遭受一次或更多次椎体骨折。
▪ 骨松防治 运动、日晒、蛋白质、 钙 剂:辅助或基础用药
1000mg/d --1500mg/d >65岁 1500mg/d
维生素D 400 IU—500IU/日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四页。
性激素治疗(hormone therapy , HT)
1、适应证
2、禁忌证 3、药物制剂
4、用药(yònɡ yào)途径及方案 5、用药时间
确规定 ▪ 绝经过渡期(menopause transition)即绝经前的一段月经紊
乱时期,直到绝经 ▪ 绝经(menopause)40岁以上的妇女停经一年以上,且FSH
>30IU/L,E2<30pg/ml
第三页,共四十四页。
分类(Types)
1、自然(zìrán)绝经(natural menopause):
能衰竭
2、氯米芬兴奋试验 氯米芬50mg/d X 5d,停药第1天FSH>12U/L,
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治疗(zhìliáo)(Management)
一般治疗
▪ 积极乐观心态,良好生活方式 ▪ 睡眠障碍:安定、谷维素
▪ 潮热、情绪: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shèqǔ)抑制剂
围绝经期综合征
【疾病名称】围绝经期综合征【英文名称】perimenopausal syndrome【别名】climacteric syndrome;menopausal syndrome;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症【类别】内分泌科/女性性腺疾病【 ICD 号】E34.8【概述】绝经期系指妇女自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逐渐过渡到失去生殖机能的时期称绝经期。
月经的终止是最为明显的标志,过去也称更年期。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建议停用“更年期”一词,改用围绝经期、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等名词,围绝经期多始于41岁,绝经平均年龄在51岁左右。
绝经期综合征指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以至完全消失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也可因卵巢手术摘除,放射破坏而引起。
主要表现为生育能力和性活动力下降,月经稀少以至停止,性器官进行性萎缩和逐渐衰老。
多数妇女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调节顺利渡过,但也有不少妇女,此时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群,包括潮热、多汗、心悸、水肿、头晕及失眠等,占75%~80%,其中15%比较严重,需药物治疗。
【流行病学】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城市为49.5岁,农村为47.5岁。
经济、营养、人种、生活地区的气候与海拔高度等皆可影响绝经年龄。
按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一般绝经15年后进入老年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寿命逐渐延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到200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60亿,65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5.78亿,占人口的9.63%。
从更年期到老年死亡这段时间很长,大约为妇女整个生命期的1/3。
因此加强围绝经期和老年期妇女的保健和疾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病因】1.生理性绝经即自然绝经,系指妇女进入绝经期后,卵泡明显减少,卵巢功能衰退,排卵停止,同时合成雌,孕激素减少,引起月经紊乱到停经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
2.病理性绝经由于先天或后天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病变(卵巢发育不全、肿瘤、炎症、损伤、辐射,药物等)和全身疾病(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糖尿病、贫血、结核及营养不良等)波及此轴所致。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治疗进展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治疗进展作者:杨乾方潘立民叶婷刘继虹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年第08期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出现以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倦怠乏力,腰酸耳鸣等为主要证候特点,或伴有经停的一组证候群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
治疗上,目前西医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药物多为雌孕激素类,因其见效快的特点,故被广泛使用,但通过调查发现使用激素类药物后会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如:多毛、乳房触痛、胃肠道反应等。
中医通过整体观察,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多样,如通过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耳针等方法进行治疗,取得的疗效显著。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西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8-0098-04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妇女在绝经前后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以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倦怠乏力、腰酸耳鸣等为主要证候特点(又名更年期综合征)[1]。
研究发现PMS与人体自身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密切相关,是一系列综合系统病变的产物,其发病主要原因是卵巢功能衰退[2]。
据有关资料报道大多数女性在围绝经期都会出现PMS的各种症状,发病率约为68%[3-4]。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压力也随之而来,导致我国PMS患者逐年增加,治疗上刻不容缓。
西医治疗PMS主要是使用激素类(雌、孕激素等),虽然在短期内疗效显著,但从长远来看,后期不良反应较多,安全性低[5-6]。
中医治疗PMS与西医相比优势显著且方法多样,如:中药、针灸、耳穴等方法,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特点。
本文通过查询近10年来资料库(知网、万方和维普等)就中西医对PMS的认识及治疗进展的相关文献,具体综述如下。
1 传统医学对PMS的认识传统医学对于PMS的认识更加丰富,虽在中医古籍中未找到相同的病名记载,但根据PMS发病特点与临床表现,现代医家普遍认为PMS与中医古籍所记载的的“经断前后诸证”、“郁证”、“百合病”、“脏燥”类似。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人体 内的阴阳五行平衡是健康 的基础,如果阴阳五行失 衡,就会导致疾病。
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疗法 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 针灸、推拿、中药等。
脏腑气血理论
脏腑:中医理论中,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肾 等。
诊断方法
0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等
02
体格检查:检查患者的身体状态,如体重、血压、心肺功能等
03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检查、尿液检查CT等检查,了解患者的器官状态和病变情况
2
中医疗法原理
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 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阴阳五行之间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
02
中医疗法通过调 节内分泌,改善 围绝经期综合征 引起的潮热、盗 汗等症状,降低 并发症的风险。
03
中医疗法还可以 改善围绝经期综 合征引起的情绪 波动、睡眠障碍 等症状,降低并 发症的风险。
04
中医疗法通过 整体调理,提 高机体免疫力, 降低并发症的 风险。
谢谢
3
中医疗法方法
药物疗法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症
01
状,使用中药汤剂进行
调理
中成药:使用中成药进
02
行治疗,如逍遥丸、六
味地黄丸等
针灸疗法:通过针灸刺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
03
激穴位,达到调理气血、
04
摩,缓解围绝经期综合
平衡阴阳的作用
征引起的不适症状
针灸疗法
01
原理:通过刺激穴位, 调整气血,达到治疗目 的
发病原因
01 卵巢功能衰退:随着年龄 02 遗传因素:部分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79页】
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压力性尿失禁分为三度: 轻度:一般活动及夜间无尿失禁,腹压增加时偶发尿失禁,
不需佩戴尿垫 中度:腹压增加及起立活动时,有频繁的尿失禁,需要佩戴
尿垫生活 重度:起立活动或卧位体位变化时即有尿失禁,严重地影响
误区7
凯格尔运动没用
➢ 已被医学证明可以帮 助各种骨盆疾病,包 括尿和肠道失禁,骨 盆松弛和性功能障碍
误区8
凯格尔运动只在问题 出现后才有用
➢ 最好的选择是防御而 非治疗
误区9
肌肉加强后,你可以 停止做凯格尔运动
➢ 停止锻炼盆底肌以 后,盆底肌将变弱, 慢慢恢复到以前的 状态
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预防
注意:停经时间短者行尿妊娠试验和B超检查,以除外早孕
诊断
卵巢早衰(POF) 定义:卵巢功能衰竭所导致的40岁之前即闭经的现象 特点:原/继发闭经伴随血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和雌激素水
平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一系列低雌激素症状
诊断标准: ➢ 年龄<40岁 ➢ 闭经时间≥6个月 ➢ 两次(间隔1个月以上)血FSH>40IU/l
做凯格尔收缩的最佳 方法是尽可能地挤压
你的PFM
➢ 放松与收缩一样重要
误区5
盆底肌越紧越好
➢ 盆底肌过紧(阴道过 紧)可能导致阴道痉 挛(盆底痉挛),性 生活疼痛及分娩困难
误区6
所有人都可以练习凯 格尔运动加强盆底肌
➢ 阴道痉挛(盆痉挛) 者应放松盆底肌
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凯 格 尔 运 动 的 误 区
临床表现
看不见的远期危害-并发症
➢ 血压易波动,常出现高血压 ➢ 三酰甘油、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升高 ➢ 动脉硬化发生率增加 ➢ 心前区闷痛不适、心悸、气短,冠心病发病率上升
围绝经期综合征如何治疗
围绝经期综合征如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导致激素水平波动,引发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症状。
其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往往因人而异,一般发生在45~55岁之间。
它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女性生命周期中的一个自然阶段,是伴随年龄的增长所必然会出现的一种自然变化。
通常来说,只要做好护理措施就不会产生严重影响。
但如果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则就要采取一定的治疗方法,以缓解不适。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围绝经期综合征具体应该如何治疗?1.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怎么发生的?有哪些症状?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作为一个自然的生理阶段,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生理性卵巢功能衰退,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逐渐失去排卵能力,雌激素分泌量也大大减少,导致身体和精神上出现多种变化。
其发生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因素影响,有过早绝经家族史的女性可能会更早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
而其严重程度则会一定程度上受到高级神经活动影响,也就是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个人的心理状态、情绪调节、生活压力等有关,性格开朗、神经稳定、生活满足的女性可能会更好地应对这一阶段的变化。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则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月经改变,这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分为三种类型: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月经突然停止的较少见。
其次是血管收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可反复、短暂地在面部、颈部、胸部等部位出现,伴有皮肤潮红、灼热感、心悸和严重的身体不适感,可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
再次,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阴道组织可能会失去润滑和弹性,使性交变得痛苦。
雌激素水平较低也可能使女性更容易出现泌尿或阴道感染。
丧失组织张力可能导致尿失禁。
除此之外,围绝经期综合征还会引发一系列精神和神经症状,比如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和耳鸣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疾病演示课件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游泳、瑜伽等,以改善心血 管健康、增强骨骼密度和减轻 压力。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有助于减轻潮热、盗汗等 症状。
充足睡眠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 夜和不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
缓解疲劳和情绪不稳定。
药物治疗
激素治疗
通过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等药物,缓解潮热、盗汗、阴道干燥等 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评估风险和效果。
骨折风险增加
骨质疏松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围绝经期女性骨折风险相应升高。
骨骼疼痛
骨质疏松可能引发骨骼疼痛,影响女性生活质量。
认知功能下降
记忆力减退
围绝经期女性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下降 表现。
情绪波动
激素水平波动可能导致围绝经期女性情绪波动、易怒或抑郁等精神 症状。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下降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
放松心情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减 轻围绝经期的心理压力。
3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降 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风险。
饮食调整
01
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保持营养均
衡。
02
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
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海产品等,有助于
围绝经期综合征
汇报人:XXX 2024-01-14
目录
• 引言 • 症状与表现 • 诊断与评估 • 治疗与管理 • 并发症与风险 • 预防与保健
01
引言
定义和背景
围绝经期定义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从生育年龄过 渡到非生育年龄的自然过程,通 常伴随着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和性 激素水平波动。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怎么一回事
92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怎么一回事曹荣作者单位德昌县人民医院 四川 西昌 615500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该疾病发生于女性群体中。
指的是女性在绝经前后因出现性激素波动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现象,还可能伴有神经心理症状。
女性绝经可分为人工绝经与自然绝经两种。
自然绝经指的是女性卵巢内的卵泡耗竭,或者卵巢中剩余的卵泡不能对性腺激素产生反应,卵泡出现分泌雌激素及不再发育的情况。
从而不能刺激女性子宫内膜生长,导致女性出现绝经现象。
而人工绝经指的是利用医学技术,将女性的双侧卵巢切除,或者采用其他医疗手段,如化疗、放疗等,使得卵巢停止工作。
而保留患者双侧或者一侧卵巢、切除子宫的医疗活动不能称为人工绝经。
一、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产生原因患者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原因在于生理性或者病理性因素导致卵巢功能衰竭。
卵巢功能一旦出现问题,如发生衰竭或者被切除、被破坏,会导致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减少。
雌激素几乎分布于女性体内的各个器官与组织,起到调节与控制作用。
一旦女性体内出现雌激素减少,将会导致身体器官及组织发生不同程度退行性变,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职业、神经类型、家庭背景,以及社会人际关系等有关。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孪生姐妹的围绝经综合征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基本相同,症状及持续时间也极为相近。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结合当前我国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反应来看,最典型的特征包括潮红现象与潮热现象。
患病人群集中于45~55岁的女性,不同个体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症状。
部分患者的症状从绝经期开始持续至绝经期后两三年,少数患者直到绝经后的5年、10年,症状才会有所缓解或消失。
人工绝经者往往会在手术后的两周内出现围绝经期综合征,在手术后的两个月达到最高峰,症状持续时间可达两年之久。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月经发生变化,起初月经周期会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减少直至绝经,或者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甚至出现经血淋漓不断,甚至大出血,直至月经停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围绝经期综合征【英文名】perimenopausal syndrome【缩写】【别名】climacteric syndrome;menopausal syndrome;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症【ICD号】N95.8【概述】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
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
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判定绝经,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的测定。
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本征。
绝经年龄的早晚与卵泡的储备数量、卵泡消耗量、营养、地区、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而与教育程度、体形、初潮年龄、妊娠次数、末次妊娠年龄、长期服用避孕药等因素无关。
用避孕药抑制排卵并不能使绝经延迟,因为卵子的消耗并不主要依靠排卵,大量卵泡通过闭锁而消失。
【流行病学】绝经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停经12个月方可判定绝经。
我国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47.5岁;美国中位绝经年龄51.3(48~55)岁。
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
绝大多数妇女能顺利渡过,但也有10%~15%的妇女症状较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病因】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
女性特征和生理功能都与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显著减少。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女性全身有400多种雌激素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几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体内分泌的雌激素减少,就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1.神经递质 神经内分泌的有关研究表明:下丘脑神经递质阿片肽(EO P)肾上腺素(N E)和多巴胺(DA)等与潮热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
5羟色胺(5-HT)对内分泌、心血管、情感和性生活等均有调节功能。
已有报道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血中5-HT明显降低有关。
动物实验进一步证明下丘脑的5-HT水平在卵巢切除后明显降低,用雌激素后可发生明显逆转,故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所表现的功能紊乱症状,可能与随年龄的增长5-HT下降有关。
研究发现,绝经后妇女血中β内啡肽(β-E P)及其抗体明显低于生殖期妇女,而β-E P抗体的下降表示免疫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发生紊乱而出现各种神经精神症状。
2.遗传因素 有报道11对孪生姐妹围绝经期综合征开始时间完全相同,症状和持续时间也极相近。
个体人格特征、神经类型、文化水平、职业、社会人际、家庭背景等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
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性格开朗、神经类型稳定,从事体力劳动者发生围绝经期综合征者较少或症状较轻,而且症状消失较快。
性格孤僻,神经类型不稳定,有精神压抑或精神上受过较强刺激,文化层次较高、社会地位与生活条件优越的妇女症状较重。
说明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发病机制】围绝经期最早的变化是卵巢功能的衰退,继之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退化。
1.雌激素 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征象是卵泡对促性腺激素(F S H)敏感性降低;卵泡对促性腺激素刺激的抵抗性逐渐增加。
绝经过渡期早期的特征是雌激素水平波动很大,甚至高于正常卵泡期水平,系因F S H升高对卵泡过度刺激引起雌二醇过多分泌所致。
整个绝经过渡期雌激素不呈逐渐下降趋势,而是在卵泡生长发育停止时,雌激素水平才下降。
绝经后卵巢分泌雌激素极少,妇女体内低水平雌激素主要是由来自肾上腺皮质以及来自卵巢的雄烯二酮经周围组织中芳香化酶转化的雌酮,转化的部位主要在肌肉和脂肪,肝、肾、脑等组织也可促进转化。
雌酮在周围组织也与雌二醇互相转化,但与生育期妇女相反,雌酮高于雌二醇。
2.孕酮 在绝经过渡期,卵巢仍有排卵功能,因此仍有孕酮分泌,但因为卵泡发育时间长,黄体功能不全,孕酮量减少。
绝经后卵巢不再分泌孕酮,极少量孕酮可能来自肾上腺。
3.雄激素 卵巢产生的雄激素是睾酮和雄烯二酮。
绝经前,血液中50%的雄烯二酮和25%的睾酮来自卵巢;绝经后雄烯二酮产生量约为绝经前的一半,其中85%来自肾上腺,15%来自卵巢间质细胞。
绝经后卵巢主要产生睾酮,而且量较绝经前增多,系因卵巢间质细胞受到大量的促性腺激素刺激所致。
由于绝经后雌激素的显著降低,使循环中雄激素与雌激素的比例显著上升;性激素结合蛋白降低,使游离雄激素增高,因而绝经后有些女性出现轻度多毛。
4.促性腺激素 绝经过渡期仍有排卵的妇女,其F S H在多数周期中升高,而LH还在正常范围,但F S H/LH仍小于1。
绝经后,F S H、LH明显升高,F S H升高更为显著,F S H/LH>1。
在自然绝经1年内,F S H能上升13倍,而LH仅上升3倍,绝经2~3年内,F S H/LH达最高水平,以后随年龄增长渐下降。
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 n RH) 围绝经期G n RH的分泌增加,并与LH相平行。
6.抑制素 绝经后妇女血抑制素浓度下降,较雌二醇下降早且明显,可能成为反映卵巢功能衰退更敏感的标志。
抑制素有反馈抑制垂体合成分泌F S H作用,并抑制G n RH对自身受体的升调节,从而使抑制素浓度与F S H水平呈负相关。
绝经后卵泡抑制素极低,而F S H升高。
【临床表现】更年期综合征中最典型的症状是潮热、潮红。
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有人在绝经过渡期症状已开始出现,持续到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
人工绝经者往往在手术后2周即可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术后2个月达高峰,持续2年之久。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
大致分为3种类型:(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
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
对于异常出血者,应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2.血管舒缩症状 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
约3/4的自然绝经或人工绝经妇女可以出现。
潮热起自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
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紧接着爆发性出汗。
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
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此种血管功能不稳定可历时1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
【并发症】1.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症候群精神神经症状:临床特征为围绝经期首次发病,多伴有性功能衰退,可有2种类型:(1)兴奋型: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多言多语、大声哭闹等神经质样症状。
(2)抑郁型:烦躁、焦虑、内心不安、甚至惊慌恐惧、记忆力减退、缺乏自信、行动迟缓,严重者对外界冷淡、丧失情绪反应,甚至发展成严重的抑郁性神经官能症。
据统计绝经妇女中精神神经症状发生率为58%,其中抑郁78%、淡漠65%、激动72%,失眠52%。
约有1/3有头痛、头部紧箍感、枕部和颈部疼痛向背部放射。
也有人出现感觉异常,常见的有走路漂浮、登高眩晕、皮肤划痕、瘙痒及蚁走感,咽喉部异物梗阻(俗称梅核气)。
2.泌尿生殖道症状(1)外阴及阴道萎缩:外阴及阴道萎缩时,外阴部的皮肤逐渐变薄,皮下脂肪减少,阴阜上的阴毛稀少,阴道上皮细胞随着雌激素的降低而渐渐萎缩,表皮细胞中含糖原的细胞消失,p H处于6.0~8.0,阴道弹性减低,长度缩短,皱褶变平,排液量减少,润滑作用缺乏,临床上发生一系列症状,如:外阴瘙痒、性交疼痛、老年性阴道炎等等,造成很大痛苦和不安,甚至影响家庭和睦。
(2)膀胱及尿道的症状:当雌激素缺乏时,有些妇女可发生一系列由于膀胱及尿道黏膜萎缩所致症状,如萎缩性膀胱炎、尿道炎、尿道口外翻、肉阜及张力性尿失禁。
且由于膀胱容量随增龄而减少,生育年龄时约500ml,60岁时仅为250ml左右,因而尿液积聚稍超过容量即会引起不自主的膀胱收缩,并感尿意,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
老年妇女虽有这些症状,但检查并无明显感染证据,培养也未见致病菌。
但由于膀胱肌肉收缩力下降,也会引起排尿不畅,残余尿增加,且尿道黏膜薄而脆易损伤,故绝经后妇女也易发生反复发作的泌尿道感染,予雌激素后可改善症状。
(3)子宫脱垂及阴道壁膨出:尤其是曾有过多次分娩史及会阴严重撕裂者,雌激素缺乏易于发生盆底肌肉与筋膜松弛,目前老年子宫脱垂病例颇为多见。
可酌情采用子宫托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根据年龄、体质而定。
3.心血管症状(1)28.9%的患者有假性心绞痛,有时伴心悸、胸闷。
症状发生常受精神因素影响,且易变多样:症状多、体征少,心功能良好,用扩血管药物不见改善。
曾跟踪部分患者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呈阴性。
一些学者描述围绝经期妇女出现的这样一组心血管症候群类似心血管疾病中的X综合征。
(2)15.2%的患者出现轻度高血压,特点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高,阵发性发作,血压升高时出现头昏、头痛、胸闷、心慌。
一些病例用雌激素治疗后可下降。
围绝经及绝经后妇女在复杂的生理性的机体内环境改变及因而引起的病理变化中生存,不同的家庭因素、社会影响、个人的性格特点、精神因素,所表现的自主神经紊乱的症候群症状变化多样,可轻可重,甚至有人无明显不适,安然度过。
也有10%~15%的患者症状较为严重,影响天常的工作和生活,需药物治疗。
4.骨质疏松 妇女从围绝经期开始,骨质吸收速度大于骨质生成,促使骨质丢失而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大约出现在绝经后9~13年,约1/4的绝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
病人常主诉腰背、四肢疼痛,出现驼背,严重者可致骨折,最常发生在椎体,其他如桡骨远端、股骨颈等都易发生骨折。
【实验室检查】1.促卵泡生成激素(F S H)升高。
2.雌二醇(E)与孕酮水平下降。
3.促黄体生成或激素(LH)绝经期可无变化,绝经后可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1.分段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除外子宫内膜肿瘤。
2.盆腔超声、C T、磁共振检查可展示子宫和卵巢全貌以排除妇科器质性疾病。
B型超声检查可排除子宫、卵巢肿瘤,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3.测定骨密度等,了解有无骨质疏松。
【诊断】本征症状复杂,对其主要症状应给予正确的估计,并能对器质性病变及早予以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