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节目的经济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秀节目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张汀汀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9期
摘要:风靡一时的选秀节目不仅丰富了电视荧屏,也带来了广泛的经济效益,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超级女声》、《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代表了一种审美市场化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背后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选秀节目的经济效益和理论依据,对如何建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战略作出思考。
关键词:选秀节目;经济效益;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9-0058-02
全球娱乐选秀类节目源于《英国偶像》节目,它是由英国伦敦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Fremantle Media制作的,2001年10月在英国ITV电视网首度面向公众播出后,相继捧红了一些英国乐坛新人。而2005年湖南卫视电视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揭开了中国平民选秀节目的序幕。
2005年《超级女声》节目各利益方直接总收益约合7.66亿元。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间倍乘的经济规律分析,“超女”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至少达几十亿元。2006电视选秀节目以井喷之势淹没了各级、各地电视台的屏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单上海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创智赢家》、《舞林大会》四档真人秀节目各环节的价值就超过38亿元,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达到76.89亿元。2007年电视选秀节目市场饱合,电视观众受同质化节目轰炸产生审美疲劳,再加上广电总局出台的一系列对电视选秀节目约束性政策文件,导致2007年电视选秀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大幅下挫。2009年,《超级女声》更名为《快乐女声》,让这场盛大的流行文化与商业文化交融的电视盛宴继续上演。2010年,东方卫视推出“舶来品”——《中国达人秀》,其节节攀升的高收视率让许多人重新审视选秀节目的生命力所在。2012年,源自荷兰的《The Voice》的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突然来袭,重新掀起草根娱乐节目狂潮。首播即高达1.5,第二期更飙升至2.8,即使是重播的1.13,也超越今年所有音乐类节目的首播收视。20天里,《中国好声音》的广告费从每15秒15万,飙升到每15秒36万。总之,选秀节目带来了广泛的经济效益,取得巨大的市场成功。
一、选秀节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以2012年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为例,据统计,这档节目在全国各地拥有约4亿观众,平均收视率达到12.7%,超过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收视率。总决赛期间,平均收视率更是高达19.16%,这也为浙江卫视带来了巨额的广告收入,《中国好声音》从第一期至总决赛,广告费从每15秒15万元,涨到最低115万元,每期仅凭广告就能带来近2 000万元的收
益;加多宝以6 000万的冠名费冠名《中国好声音》,在《中国好声音》中,主持人高频语速念叨的加多宝广告,屏幕下方不断闪烁的加多宝饮料瓶,让这家处于品牌权纷争的饮料品牌赚足了眼球。“中国好声音”节目及后续演唱会等相关节目,仅就广告、冠名、销售等方面实现的税收几千万元,以及对厂家销售的推动,对参赛歌手本人签约、广告造成的效益,这种文化现象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一种文化产业,而且此文化产业背后蕴藏着已经开发出的巨大经济效益,还有尚未被开发的巨大经济潜力。
选秀节目主要对五类经济主体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它们分别是电视台、赞助商、参赛选手本人和政府。以下以《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这两个选秀节目中的杰出代表为例,分析选秀节目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新兴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一)主办电视台的经济效益
第一,主办电视台的冠名权收入。2005年《超级女声》,湖南卫视对冠名权最终收入大约2 000万元。而2012年《中国好声音》,为购买“中国好声音” 节目冠名权,加多宝投入了6 000万元。在竞得冠名权后,加多宝整合了包括平面媒体、户外广告、广播以及网络在内的媒体资源,同时结合线下进行数万次路演宣传为《加多宝中国好声音》造势。冠名厂家并非慈善家和歌迷,为什么会投巨资在选秀节目的冠名权上呢?当然是取得冠名权后巨大的商业利益。冠名权为冠名厂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几千万的冠名费也为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盈利。可以说,这是一份成功的商业策划,它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一种文化现象所具有的经济推动力,也使人更清晰地意识到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巨大商业潜力。
第二,主办电视台的广告收入。与近年来大多在偶像剧中多种饮料广告充斥整个画面相比,作为2012年度“中国好声音”赞助商——加多宝有限公司在这方面的表现并不逊色。从选手喝的、评委桌上放的,到处都是该公司的产品,就连在直播现场主持人也不忘代言,口中不时地蹦出三个字“加多宝”。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3小时的淘汰赛,每隔不到30分钟就会插播一段5~10分钟的广告。有时,主持人甚至会“善意”地提醒,“接下来送给大家一段很长的广告时间”。广告虽然令观众心烦,却给浙江卫视带来了极为可观的广告收入。据悉,中国好声音总决赛的广告报价为9月13日,总决赛广告招标会,15秒广告,第一选择权,标底价45万元,111万中标;第二选择权,116万中标;第三选择权109万……12条15秒广告卖出约1 100万,刷新了卫视15秒广告的新纪录。此外,除了浙江卫视从此次“中国好声音”的比赛中获得巨大广告收益外,“中国好声音”比赛涉及的地方媒体也可以获得很高的广告收益。
(二)冠名企业的经济效益
命名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销售。冠名权的取得和广告的宣传,极大地增加了销量,使赞助商成为选秀节目的第二收益者。
作为“超级女声”的冠名商,乳业集团宣传费用累计超过了1亿元,但由于“超级女声”的广告带动效应,2005年该企业的“酸酸乳”成为该公司主营业务净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2005年全年销售收入可达25亿元。毛利润至少为5.5亿元。
而“中国好声音”的冠名商,加多宝与浙江卫视有约在先,对于此次合作的具体数字不能公开。尽管如此,加多宝无疑对目前的收益非常满意。第三方的数据显示,更名后的加多宝凉茶同比增长已超过50%,在广东、浙江等凉茶重点销售区,同比增长甚至超过了70%,加多宝凉茶的销售创造了阶段性新高峰。加多宝凉茶在全国各地火热销售的同时,“怕上火喝加多宝”也已成为观众和网友们热捧的口头禅,喝着加多宝凉茶,品味着17年的专注滋味,欣赏着《加多宝中国好声音》,已经成了2012年夏天的潮流之一。
(三)参赛选手的相关收入
2005年,李宇春为某品牌产品做“广告代言人”的身价已达150万元。就广告代言业务,天娱公司将从中获益至少1 000万元。“超女”全国10场巡演,门票总收入就超过1.5亿元,天娱抽取10%左右的分成,从而获得约1 500万元的收入。唱片《超级女声终极PK》的首批发行量已经达60万张,总销量估计突破百万张,收入约250万元。
2012年“中国好声音”参赛选手仅国内收到邀约80场,趁热打铁的20场巡演计划10月底启动。16个学员出场费分为10万元和15万元两个价位。某商演公司负责人说:“现在好声音选手太牛了,16强选手报价都是10万以上,这还仅是劳务费。”暂时还没有论据证明这一数字,但尽管如此,像奥运冠军一样,知名歌手的签约和广告的收益是不容忽视的。
(四)电信运营商的收入
2005年“超级女声”上亿条短信流量,成为电信运营企业短信行业应用最成功的经典案例。短信总收入约为6 000万元,电信运营商则从“超级女声”中获利约为900万元。短信增值服务提供商从“超女”节目中获得的直接收益约为2 100万元。
二、选秀节目的经济学思考
选秀节目是新经济时代的经济现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给我们诠释了诸多经济学内容,留下了许多思考。
首先,选秀类节目的规模报酬呈递增趋势。一个网络一旦构建,其边际成本是很小的,几乎为零,但收益是递增的,甚至是无限的。如同一个电话网络,电话线路的初装费用(固定成本)是很高的,此时收益较低,而电话线路一旦构建完善,成本便会大大降低,而边际收益会大大提高。文化产业也是如此,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在电视,因特网等媒体已经渗透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