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乙肝疫苗---2019年5月11日--刘鸭红

合集下载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知情告知单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知情告知单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知情告知单
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知情告知单
家长您好: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传染病而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办法。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后最大的危害是导致慢性病毒携带部分演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甚至癌变。

我国曾是乙肝高感染率的国家1992年全国血__行病学调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达60%表面抗原携带率为9.75%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人。

由于乙肝病毒感染率高成为影响我国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其病程长、难以治愈乙肝也是家庭因病致穷的疾病之一。

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政府在去年11-12月完成了全省范围内的第一、二针次的接种活动将于20__年5月11-5月25日开展第三针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活动。

所有1994年1月1日至20__年12月31日间出生的儿童如未完成3针接种未患过乙肝我们都会免费为他们接种乙肝疫苗。

如果您的孩子患有以下疾病暂时不能接种乙肝疫苗:(1)对酵母有过敏史者;(2)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
者、发热者待康复后咨询医生进行接种;(3)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上再接种乙肝疫苗。

为避免乙肝病毒危害到孩子的健康也为了我们更好地做好接种工作事先取得您的知情同意(同
意不同意)家长/监护人签
字:
预防接种门诊(盖章)
20__ 年 5 月日。

乙肝疫苗接种ppt课件

乙肝疫苗接种ppt课件
血清转换:抗-HBs滴度≥10IU/L GMT:抗-HBs几何平均滴度
Mannucci PM,et al. Am J Hematol. 1988 Dec;29(4):211-4. Assad S, et al. Vaccine.2000;18:57-67
乙肝疫苗在血友病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结果:
接种3剂后,98%的患者体内产生抗-HBs滴度≥10IU/L,GMT
追查所有感染患者:共19例/239例
队列分析评估感染途径
院内获得性感染爆发源的研究: 160bp的核心区基因序列比较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ndications
Medical indications: hemodialysis patients or patients who receive clotting factor concentrates. Occupational indications: health-care workers and public-safety workers who have exposure to blood in the workplace; and persons in training in schools of medicine, dentistry,nursing, laboratory technology, and other allied health professions. Behavioral indications: injection drug users; persons with more than one sex partner during the previous 6 months; persons with a recently acquired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 all clients in STD clinics; and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GSK - 乙肝疫苗(安在时成人)

GSK - 乙肝疫苗(安在时成人)

名称:乙肝疫苗(安在时成人)介绍:[药品名称]通用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商品名:安在时(EngerixB)ﻫ英文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by Rebined DNATechniquesin Yeastﻫ汉语拼音:Chongzu(Jiaomu)Yixing Ganyan Yimiaoﻫ[成分与性状]主要成分ﻫ1剂量(1、0ml)含有吸附得20微克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S蛋白)。

辅料: 氢氧化铝、聚山梨醇脂20、氯化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注射用水.性状: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装于玻璃小瓶或预充注射器内,为注射用悬液。

ﻫ小瓶与预充注射器由I 型中性玻璃制成,符合欧洲药曲规定。

ﻫ贮存状态下得内容特呈现细微白色沉淀与无色透明上清液。

振摇后疫苗稍呈混浊。

[接种对象]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适用于乙型肝炎病毒得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引起得乙型肝炎.[作用与用途]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进行预防乙型肝炎得主动免疫, 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引起得乙型肝炎。

[规格]20微克/1、0毫升/支ﻫ[免疫程序与剂量]剂量学剂量20μg剂量疫苗(1、0ml 悬液):用于成人与15岁以上儿童接种.初免程序为达到最佳免疫效果,需连续进行三次肌肉注射。

推荐有两种初免程序:加速程序,即0、1、2月免疫程序.该程序可快速诱导保护性抗体得产生。

在12个月时应进行第4剂量加强免疫。

第2针与第3针间隔较长得程序,即0、1、6月免疫程序。

该程序提供保护所需得时间较长,但可诱导较高滴度得抗—HBs抗体。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成人需要更快得产生保护性抗体,例如到高流行区旅行者,在出发前一个月内开始接种本品,可以使用0、7、21天3剂肌肉注射程序.当应用这一程序时,推荐在首剂接种后12个月进行第4剂量加强免疫。

(见血清阳转率得药效学特征)。

加强剂量虽然接受全部初免程序得健康个体就是否需要加强剂量尚未明确,但就是应该注意到当前一些官方免疫程序推荐接种加强剂量。

乙肝疫苗接种科普知识

乙肝疫苗接种科普知识

乙肝疫苗接种科普知识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在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总传染病总数的1/3。

2006年全国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具有传染性),估算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为9300万人。

我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上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最多社会成本的国家。

全球3.5 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有近1亿人。

在造成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的人群中,全球每年大约70 万人,我国占近50%。

我国不仅有近1亿人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新发感染者达10万之多,因此,不论是从急性传染病的角度,还是从慢性肝病的角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慢性肝病都是我国极其严重的问题。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约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

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一、乙肝的传播途径:(一)母婴传播。

(二)医源性传染。

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中,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的、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所引起的感染。

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消毒不彻底,都可能引起乙肝的传播。

(三)输血传播。

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如全血、血浆、血清等,可引起乙肝传染。

(四)密切生活接触可能传播。

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等。

生活当中如果皮肤黏膜受到损害,再沾染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就可能感染乙肝。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均有可能因划破皮肤,引起乙肝病毒传播。

(五)性传播。

性传播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

365名小学生接种国产酵母乙肝疫苗5年免疫效果观察

365名小学生接种国产酵母乙肝疫苗5年免疫效果观察

365名小学生接种国产酵母乙肝疫苗5年免疫效果观察林平;朱灵芝【期刊名称】《疾病控制杂志》【年(卷),期】2004(8)2【摘要】目的探讨小学生接种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

方法选择健康状况良好 ,HBs Ag、抗 - HBs、抗 - HBe三项指标均为阴性 ,乙肝疫苗接种前体温正常的一年级小学生 ,随机抽取 36 5名 ,按 0、1、6个月方案接种酵母乙肝疫苗。

于第一针免疫后3、7、12、2 4、36、4 8、5 7个月采血检测抗-HBs和HBs Ag。

结果第 1针免疫后各次采血检测抗 - HBs阳转率分别为 82 .3%、10 0 %、100 %、91.6 9%、89.80 %、85 .2 7%和 84 .73% ;并且各次测得抗 - HBs阳转率女性高于男性 (除第 7、12个月外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男女间抗 - HBs滴度差异无显著性 ;各次检测中 HBs Ag均为阴性。

结论接种国产酵母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性。

【总页数】3页(P115-117)【关键词】小学生;预防接种;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安全性【作者】林平;朱灵芝【作者单位】台州学院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温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86;R392【相关文献】1.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200例免疫效果观察 [J], 邱方2.幼儿接种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J], 陈瑄;符感申3.成人接种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观察 [J], 王春香;冯子健;刁琳琪;张玉华;董春明;李明寅;封秀红4.小学生接种国产酵母乙肝疫苗3年后免疫效果观察 [J], 时景璞;陈祚;郑力国;王桂花;徐占民;杨志奇;郭玉凤;杨俊山;吴晓音;梁争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肝疫苗是否一定要打三针?

乙肝疫苗是否一定要打三针?

乙肝疫苗是否一定要打三针?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7(24)6
【摘要】接种不同剂次乙肝疫苗后一般都会产生抗体。

研究证明,全程接种3剂后,体内产生的保护性抗体的几率大、滴度高。

据观察,接种第1剂后,约有30%~40%的人产生抗体,接种2剂后,约有60%~70%的人产生抗体,完成3剂全程接种后可使约90%以上的人产生抗体。

【总页数】1页(P437-437)
【关键词】乙肝疫苗;保护性抗体;全程接种;三针;接种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乙肝疫苗:"打过三针,一生平安"吗 [J], 张晓明
2.健康人500名血源性乙肝疫苗免疫三针后抗HBs阳转... [J], 陈汉平;雷俊波
3.乙肝疫苗第三针接种剂量对疫苗效果的影响 [J], 左弘;徐慧文;王学良;庄贵华;王治伦
4.乙肝疫苗免疫三针后抗─HBs观察与免疫加强的探讨 [J], 柴留霞;佘玉琴;王玉华
5.中医针灸:体弱晕针怎么办?气血三针的禁忌一定要记住 [J], 刘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引言: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肝脏感染。

它是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重要健康问题的一种传染病。

为了控制和预防乙肝的传播,乙肝疫苗应用已成为控制这一疾病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评估,并分析其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

I. 乙肝病毒与感染机制在讨论免疫效果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乙肝病毒及其感染机制。

HBV是一个DNA病毒,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如未经过灭活处理的血清、舌头等黏膜损伤后的血液、源小儿虐待等途径。

感染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步骤:进入细胞、解除衣壳、合成 DNA 长链、形成基因组以及合成包裹表面抗原的蛋白质。

乙肝病毒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急性或慢性感染,并且在慢性感染中存在一定的发展过程。

II.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估方法为了评估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 抗体水平检测抗体(抗-HBs)的检测是评估乙肝免疫效果的主要方法之一。

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会产生特异性抗体以抵御HBV感染。

通过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应答突变(G145R)等指标,可以判断接种者是否具有有效的免疫保护。

2. 免疫记忆通过对被接种者进行长期跟踪观察,确定其免疫系统是否保持记忆反应能力,即在再次暴露于乙肝病毒时是否能够迅速产生针对该病毒的保护性免疫反应。

3. 石墨化碳/纳米金检测法这是一种新兴的测定HBV抗体的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规范性的特点。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并且可以用于乙肝病毒感染监测和疫苗接种效果评估。

III. 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乙肝疫苗接种对不同人群的免疫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人群中免疫效果的评估:1. 婴儿和儿童由于婴儿和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因此他们需要按计划接种多剂次的乙肝疫苗来获得足够的保护。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针对这个年龄组,乙肝疫苗在预防慢性感染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

乙肝怎么防治?

乙肝怎么防治?

乙肝怎么防治?发布时间:2021-07-07T15:31:40.29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月1期作者:王勋美[导读]王勋美(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635100)乙肝又称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但传染性和疾病的状态有很大关系。

乙型肝炎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乙肝病毒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

据统计,全球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3亿,而中国则是乙肝的高发区。

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乙肝是一种病毒性肝炎,感染之后会造成患者肝细胞的受损,从而出现一系列主要表现症状,会出现面色发黄,身体乏力,恶心,呕吐以及厌油腻食物等主要表现症状。

乙肝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多数的急性乙肝患者在六个月内能够恢复,急性乙肝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如果慢性乙肝长期治疗不愈,反复的发作,少数可能会发展为肝硬化。

极少数甚至会呈重症进展。

一旦患了乙肝则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一是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微生物,具有传染性,且难以控制;二是因为我国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数很多,并且很多是隐性感染更加难以控制其传染性;三是一旦患上慢性乙型肝炎,对于从事某些工作是有一定影响的;四是乙肝很容易慢性化,导致治疗时间延长,患者需要长时间的休息,从而影响到学业或是事业,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五是因为部分病人可因乙肝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而导致死亡。

建议患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一定要按时做复查,关注肝功能变化和病毒的变化。

一、乙肝的治疗手段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没有得到早期有效合理的控制,那么病情就会逐渐进展,非常有可能会进展成为肝硬化或是肝癌,因此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应该及时的就诊,定期检查。

当患者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时,就要立即前往医院接受相关诊治。

疫苗接种知情告知书

疫苗接种知情告知书

乙肝疫苗接种知情告知书(第一剂次)尊敬的家长:【疾病知识】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通过血液、体液和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我国目前乙肝病毒传播的主要因素。

急性肝炎临床症状有疲倦、厌食、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等。

大多数的急性乙肝感染可完全康复,但部分人特别是婴幼儿可成为慢性乙肝携带者,随后可能发展成为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肝癌。

乙肝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使得肝脏发生炎性病变,肝细胞受损,而且还可能恶变成肝硬化和肝癌,威胁生命。

在我国,71%的肝癌是由乙型肝炎发展而来的。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经济而有效的手段。

【疫苗知识】目前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其主要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不含有病毒遗传物质,不具备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保留了免疫原性,即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能力。

根据所含的抗原含量等疫苗分为多种:一、乙肝疫苗(5ug)(一)该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政府提供免费接种。

儿童于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剂次;第二剂次在第一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三剂次在第一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二)按规定程序接种3剂后,90%以上能产生保护作用,但有部分人群接种3剂后仍不产生抗体(无应答)。

对于该部分人群,最常用办法是增加接种疫苗的剂量、更换接种疫苗种类等.(三)接种后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可能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局部微痛,24小时内即自行消失。

二、乙肝疫苗(10ug)(一)该疫苗现属二类疫苗,遵循知情、自愿、自费原则进行接种。

出生24小时内、1月、6月各注射一剂。

(二)该乙肝疫苗抗原含量相对较高(10ug/0.5ml),接种后能更快地产生保护作用。

(三)接种后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可能有中、低度发热或注射局部微痛,24小时内即自行消失。

【注意事项】1、正在发病的乙肝患者或隐形感染者、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和乙肝病毒既然感染者,都没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

有发热、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如心脏、肾脏病等)或严重脏器畸形、严重的皮肤湿疹患者、对酵母成分过敏者不能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

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

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乙肝疫苗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预防乙型肝炎。

接种乙肝疫苗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该疾病在许多国家都是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探讨乙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效果。

一、乙肝疫苗介绍及作用机制乙肝疫苗是由灭活或重组VP 感染表面抗原(HBsAg)制成的,它通过刺激人体产生针对HBsAg 的保护性免疫力。

这样,即使暴露于感染源后,机体也能够迅速抵御并清除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二、接种时机和程序1. 接种时机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应首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开始给予首剂乙肝(HepB)疫苗。

第二剂注射时间应在1-2个月,第三剂应在6个月内完成。

2. 接种程序根据不同地区进行调整,通常为0-1-6 型方案,即出生即接种首剂疫苗,第二剂在第一个月或第二个月接种,第三剂在6个月龄时完成。

三、乙肝疫苗的安全性1. 安全性评估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评估。

大规模接种后观察显示,该疫苗的不良反应非常罕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的安全监测系统数据,在2006年至2014年期间,对全球超过5亿剂乙肝疫苗的接种进行了监测,发现该疫苗所致的不良反应率极低。

2. 常见不良反应尽管乙肝疫苗被普遍认为是安全的,但还是仍可能出现一些轻微和暂时的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红肿、注射部位疼痛、低烧等,通常在数天内自行消退,并无长期影响。

四、乙肝疫苗的效果1. 免疫保护程度乙肝疫苗具有显著的预防效果。

研究表明,接种3剂乙肝疫苗后,95%-100%的人能获得免疫保护,并产生针对HBsAg 的抗体。

2. 长期效果乙肝疫苗具有长期保护效果。

根据现有数据,接种乙肝疫苗后至少30年内还能够产生持续的免疫保护。

因此,通过规律接种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乙型肝炎。

五、发展中国家的推广1. 全球范围内的推广世界卫生组织(WHO)积极推动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乙肝疫苗的使用。

根据WHO 的计划,在不到10年时间里,将超过90%的新生儿接受该疫苗的免疫阻断学。

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乙型肝炎

接种乙肝疫苗  预防乙型肝炎

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
周良楣
【期刊名称】《科学之友:A版》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乙肝疫苗又称"乙型肝炎病毒灭活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力措施。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及早接种,下列人员为重点接种对象:1、新生儿:这是阻断母婴传播的重要手段,防止出生婴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西而是免疫的重点对象。

2、防止出生
【总页数】1页(P19-19)
【作者】周良楣
【作者单位】山西肝胆病检查防治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86
【相关文献】
1.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J], 沈珍华;袁光明
2.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罗建宏
3.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分析 [J], 刘立立
4.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的预防效果分析 [J], 马洁
5.观察婴幼儿开展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的效果 [J], 杨焕民;赵春锋;刘冬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子女的免疫效应

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子女的免疫效应

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子女的免疫效应陈红;李瑛;刘晓红【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08(019)006【摘要】目的了解乙肝疫苗免疫效应在乙肝病毒携带者子女接种疫苗后的持续时间,从而探讨乙肝疫苗复种时间及婴儿出生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疫苗免疫效应的影响.方法对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母亲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婴儿进行观察,这些婴儿出生时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均为阴性,所有观察对象均采用乙肝疫苗按0、1、6个月各10μg方案接种.观察对象的母亲随机分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观察1组婴儿生后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观察2组婴儿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200U,生后15~30天重复1次.在婴儿每满周岁时进行定期抽取静脉血检测乙肝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定量,并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定性.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者予以乙肝疫苗10μg加强接种.结果①观察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1岁婴儿316例,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者有162例(51.3%);②婴儿2岁时观察其1岁时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的未加强接种乙肝疫苗者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仅有26例(26/266,9.8%),与婴儿1岁时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13.698,P=0.000);③婴儿1岁时观察1组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者48例;观察2组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有106例,经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χ2=4.892,P=0.027).结论①婴儿经乙肝疫苗3次10μg接种后,对母亲乙肝病毒抗原阳性的高危儿童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很有必要;②对于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不足者应加强疫苗接种;③1岁和2岁时观察1组的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定量>100mU/mL者均显著多于观察2组,说明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乙肝疫苗免疫效应存在抑制现象.[关键字]乙型肝炎病毒;母婴;疫苗;免疫;抗体【总页数】3页(P555-557)【作者】陈红;李瑛;刘晓红【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北京,100080;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北京,100080;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北京,1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人β-防御素2联合乙肝疫苗对小鼠免疫效应的研究 [J], 曾文兴;苏虹;王美珍;刘玉琳;王福财;胡有长;江丽霞;施桥发2.乙肝病毒携带者配偶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J], 了民;也谢占厚3.幼儿加强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效应 [J], 黄飞;孙宗棠4.微卡联合乙肝疫苗、双嘧达莫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观察 [J], 黎穗珍;罗炽权;曹俊东5.胸腺肽联合乙肝疫苗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临床观察 [J], 唐江燕;刘春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种国产乙型肝炎重组疫苗两年免疫效果比较

两种国产乙型肝炎重组疫苗两年免疫效果比较

两种国产乙型肝炎重组疫苗两年免疫效果比较
尹爱红;钱其友
【期刊名称】《山东预防医学》
【年(卷),期】1998(018)004
【摘要】应用国产CHO乙肝疫苗和酵母乙肝疫苗,对270名小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免疫效果观察。

首针免疫后,3个月(T3)时CHO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78.15%),低于酵母乙肝疫苗(91.61%),7(T7)、12(T12)、24个月(T24)二者的抗体阳转率差异均无显著性,T7时达高峰,为100%,T24时仍维持在93%以上。

T7、T12时,CHO乙肝疫苗抗体滴度(GMT)(347.27mIU/ml和17
【总页数】2页(P193-194)
【作者】尹爱红;钱其友
【作者单位】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济阳县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0.1
【相关文献】
1.两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比较 [J], 苏文娟
2.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6年免疫效果观察 [J], 李琼池;李坚龙;谢院生;李艳萍;李西融;刘世斌;陈顺珍;黄少新
3.两种国产乙型肝炎重组疫苗两年免疫效果观察比较 [J], 李凌;鲍秀敏
4.2种国产乙型肝炎重组疫苗2年免疫效果观察比较 [J], 鲍秀敏
5.国产酵母重组和CHO重组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比较 [J], 黎国形;谭秀香;滕庆娇;林丽红;蒙晓;黄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接种乙肝疫苗引起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接种乙肝疫苗引起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接种乙肝疫苗引起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王峰;张玉华
【期刊名称】《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2(0)5
【摘要】孙×,女,7岁,1992年5月19日晚感冒发烧,体温38.3℃,5月20日上午
10时保健人员忽视禁忌症于左臂三角肌处肌注乙肝疫苗1毫升10微克。

疫苗由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2005,效期94年1月14日。

至5月21日上午,
患儿全身出现红色斑疹,斑疹分布以面部、颈部、上肢为甚,下肢较少,同时伴有恶心、头晕、乏力、结膜充血,体温38.4℃,无呕吐,口腔未见异常。

当天肌注同批号、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其他人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患儿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佳,5月22日下午改为抗过敏治疗,口服息斯敏等,至5月23日下午症状基本消失。

【总页数】1页(P310-310)
【关键词】乙肝疫苗;红色斑疹;保健人员;结膜充血;抗过敏治疗;息斯敏;抗病毒;不良反应;特殊变化
【作者】王峰;张玉华
【作者单位】濮阳市卫生防设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接种乙肝疫苗引起一例婴儿死亡事件的调查报告 [J], 高亚敏
2.关于接种乙肝疫苗引起意外死亡一例的报告 [J], 黄福成;王志军;董天梅
3.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引起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J], 唐筱山
4.建议将“呋喃唑酮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一例报告”改为“呋喃唑酮引起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J], 吴敏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肝患者注射乙肝疫苗16例临床效果观察

乙肝患者注射乙肝疫苗16例临床效果观察

乙肝患者注射乙肝疫苗16例临床效果观察
刘万有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卷),期】2006(22)3
【摘要】为探讨乙肝疫苗和中药饮片的作用.提高病人免疫功能治疗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笔者于2003~2005年4月对收治18例乙肝病毒性肝炎采用中药饮片和乙肝疫苗注射治疗取得初步疗效望同道斧正。

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22)
【作者】刘万有
【作者单位】河南潢川县牛岗镇肝病诊所中药堂,4651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乙肝疫苗刺激后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IFN和IL-4水平及临床意义 [J], 张建军;史小玲;王明勇;钟森
2.大剂量乙肝疫苗多点皮下注射联合左旋咪外用对成人免疫无应答者的免疫效果观察 [J], 宋相安;马秀丽;刘耀朋
3.恩替卡韦联合乙肝疫苗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临床研究 [J], 霍高岭
4.恩替卡韦联合乙肝疫苗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 [J], 林彦
5.乙肝疫苗二种注射方法的比较及免疫效果观察 [J], 骆琼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免疫后5年追踪观察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免疫后5年追踪观察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免疫后5年
追踪观察
刘淑娟;肖飞
【期刊名称】《职业与健康》
【年(卷),期】2001(17)1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案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对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

[方法]在203名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按不同方案和剂量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a内连续进行抗-HBs和HBsAg携带情况的追踪观察。

[结果]5a内抗-HBs阳性率一直高于90%;新生儿免疫后抗-HBs在7个月~1岁形成高峰,在1~2岁期间下降了48.82%,2~6岁期间保持相对稳定;8例抗-HBs阴转后3~5a仍未被感染;14例抗-HBs阴转1~2a后又产生-HBs;无1例成为HBsAg 携带者。

[结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5~10a可不进行加强免疫。

【总页数】2页(P98-99)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疾病传播;垂直;新生儿
【作者】刘淑娟;肖飞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卫生防疫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0.1
【相关文献】
1.乙型肝炎高流行区母亲HBsAg阳性和阴性的儿童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动态观察 [J], 龚健;庄辉;李荣成;李艳萍;杨进业;陈修荣;农艺;黄兆能;李峤;刘崇柏
2.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追踪观察 [J], 张秀春;谢祖婉
3.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应答远期保护效果研究 [J], 安和兵;吕佳;王腾飞;常永峰;杨敬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乙肝疫苗接种释疑解惑

为乙肝疫苗接种释疑解惑

为乙肝疫苗接种释疑解惑
唐文
【期刊名称】《《健康生活》》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目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逐步纳入计划免疫,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效果很好,如果全部新生儿都能得到接种,则在一二代人之后,我国基本上可以控制乙肝。

【总页数】2页(P26-26,28)
【作者】唐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26.2
【相关文献】
1.乙肝疫苗接种释疑 [J], 陈志春
2.基于释疑解惑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 [J], 赵崇铁;陈洪尧
3.释疑解惑完善体系
——学习新教材"概率乘法公式"有感 [J], 宋扬
4.“把脉问诊”摸清问题“开方下药”解决问题天脊纪委督导检查化肥市场解惑释疑提销量 [J], 王爱军
5.为乙肝疫苗接种释疑 [J], 黄丽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HBV-DNA是病毒的遗传基因,存在于病毒的核心部位,它的阳性和HBeAg阳性意义基本 是一致的。因此,目前公认的抗病毒治疗是否有效,主要是以HBeAg和HBV-DNA的阴转或定量 的明显减少为指标。
如何预防乙肝病毒?
阻断乙肝传播途径: 接种乙肝疫苗
1,血液传播 2,性传播(体液传播) 3,母婴传播
转换“大三阳”转换成为“小三阳”此为阶段性 -------4:胜利时期
前面提到,早期战争时期的人约有60%~70%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 取得战争的阶段性胜利,那么,阶段性胜利的标志是什么呢?研究认 为,“大三阳”转换成为“小三阳”,HBV-DNA检测不到或数量很低, 肝功能持续正常,是人体免疫控制病毒的表现。这个阶段医学上称 之为“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或“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转阴部分患者乙肝表面抗原转阴性此为 -------5:真正的胜利时期
阶段性胜利时期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免疫系统 可以进一步控制乙肝病毒,有些患者的乙肝表面抗原也转为阴 性了。这个阶段是人体免疫比较彻底地控制病毒的结果。这个 阶段医学上称之为“慢性HBV感染HBsAg阴性的阶段”。到了这 个阶段,人体与乙肝病毒这场持久战才算基本结束。
综上所述,乙肝病毒入侵人体后,人体就会与病毒斗争,这斗争的历 史在婴幼儿与成年人是完全不同的。成年人是即刻发动一场隐性战争并消 灭病毒,不会呈慢性经过的。而婴幼儿则要经历“和平、二次战争、阶段 性胜利,再到胜利”这漫长的斗争历程。有些患者就会在取得胜利前发展 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我国如此众多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就是在婴幼 儿时期被传染的,在其与乙肝病毒斗争的历史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临 床表现。
认识乙肝以及防治
乙肝: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病程超过
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表现者。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
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重 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抵抗力强,煮沸30min121℃高压蒸 汽15min160℃干热2h、环氧乙烷1.6g/L45min、 0.5%二氯异氰尿酸钠30min、0.5%碘附10min、 2%碱性戊二醛、0.5%过氧乙酸7min可灭活。醇 类、季铵盐类、氯己定不易灭活。紫外线照射 30min可杀灭乙肝病毒
但是又不能完全清除之,导致肝组织慢性炎症------ 慢性乙肝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处于耐受状态,不能识别乙肝病毒,因此不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
细胞,病毒与人体“和平共处” --------- 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过于强大,则会出现 除了杀死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细胞
以外正常的肝细胞,有些人体免疫反应过于“灵敏”,会出现机体的自我免疫
变异“小三阳”病毒变异、伪装人体免疫系统不 易找到它,攻击它此为------3:晚期战争时期
早期战争时期的一部分患者,由于反复的战争,其体内的乙肝病毒为 了逃避人体免疫的攻击,就发生了病毒的变异。原本“大三阳”的病 毒转换成为“小三阳”的病毒,HBV-DNA数量仍然较高,肝功能转氨 酶反复异常。而且,“小三阳”的乙肝病毒已经发生了变异,经过了 伪装,人体的免疫系统更不易找到它,攻击它。因此,这场晚期战争, 人体要取得胜利的机会大大减少了。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疗,这个阶段 的很多患者病情会朝着肝硬化发展。这场晚期战争,就是所谓的“小 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医学上称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这里要特别指出,“小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都是由“大三阳”的慢 性乙型肝炎转变而来的,晚期战争是早期战争的失败者继续与乙肝病 毒斗争的延续。晚期战争时期是较早期战争更需要接受治疗的时期, 这个时期人体靠自己战胜病毒的机会是很小的。
反应炎症。--------重症急性乙肝
乙肝病毒的发展过程
入侵乙肝病毒很容易入侵5岁以前的婴幼儿 ----此为:1:和平时期
5岁以前的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没有发育成熟,当乙肝病毒入 侵时,身体的防御系统不能识别这个外来的侵略者。于是,乙肝病 毒就轻而易举地进入肝脏安家落户,在肝内大肆繁殖后代,并可以 通过血液、体液排出体外,传染他人。这时,抽血查乙肝三系结果 为“大三阳”,HBV-DNA数量很高。尽管如此,肝脏本身却并没有 受到病毒的破坏,故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正常,感染者也没有任何 症状。这种人体与乙肝病毒和平共处的状态,医学上称之为免疫耐 受,医生给患者下的诊断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和平时 期能够持续终身,那也就没有问题了。可惜,这种和平状态是暂时 的,通常持续到成年后,和平状态就会被打破,战争随时爆发。
乙肝五项内容及意义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 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HBsAg阳性往往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 2.抗-HBs(乙肝表面抗体,HbsAb) 是乙型肝炎病毒(HBV)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HBsAg往往已自然消失。它的存 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是体内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和保护性抗体。我国有27%以上的人口 有此抗体。 3.HBeAg(乙型肝炎e抗原) 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到血液中,e抗原阳性提示病毒有活动,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4.抗-HBe(乙肝e抗体,HBeAb) 是人体针对e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质,阳性结果提示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 e抗体阳性在抗原转阴后数月出现。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血清中无 HBeAg,但可产生抗-HBe,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检查HBV-DNA以便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在。 5.抗-HBc(乙肝核心抗体,HbcAb) 乙肝核心抗体分IgM和lgG两种:抗HBc-IgM阳性提示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HBc-IgG阳性提 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
1、血源乙肝疫苗—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的血液制成 2、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一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亚单位疫苗,它系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乙肝病毒表
达表面抗原的基因进行质粒构建,克隆进入宿主细胞,通过培养这种表达系统细胞来表达乙肝表面抗原, 再经提取、分离、纯化而成。 根据表达系统:(酵母、CHO细胞) 酵母:啤酒酵母 、汉逊酵母、毕赤酵母 3、含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前S蛋白、S蛋白的HBsAg,能明显地增强免疫应答。
谢谢!
发现16-40周岁,人体肝脏内的乙肝是人体最强壮的时期。在这个年龄段的某一天,人体会突然发 现自己的肝脏内竟然隐藏着乙肝病毒!于是,开始发动战争去消灭敌人。
据统计,约有60%~70%的人,在不知不觉中经过1~2次的战争就取得了 战争的阶段性胜利。然而,乙肝病毒已经在体内定居多年,有些病毒甚至 与患者与生俱来,战胜敌人并非易事,约30%~40%的人始终不能打赢这场 战争。由于战争发生在肝脏,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不但没有消灭乙肝病毒, 反而使自己的肝脏满目疮痍,逐渐肝硬化。这个阶段抽血化验查乙肝三系 结果为“大三阳”,HBV-DNA数量依然高,但比和平时期会低一点,肝功 能转氨酶当然升高,人体会有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这个时期就是所谓 的“大三阳”的慢性乙型肝炎,医学上称为“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 炎”。这个时候人体迫切需要外援来打赢战争,是抗病毒治疗的最好时机。
乙肝病毒如果入侵成年人是否也有一样的斗 争历史呢?答案是否定的。
健康的成年人一旦被乙肝病毒入侵,人体会立即识别它,与之斗争并把 它清除出去。这个过程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人体虽然曾被乙肝病 毒入侵,但肝脏及其他器官并未受到损伤,而且从此以后,人体就获得了 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血液中可以检测到乙肝表面抗体),当乙肝病毒再次 入侵时,人体就轻而易举地把它挡在体外。这种被乙肝病毒感染、但不患 病、且可获得抵抗力的过程,医学上叫做“隐性感染”,这种现象在健康 的成年人中是非常常见的。据调查证实57%以上的人群已经被乙肝病毒隐性 感染过。
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的病变,只是在肝细胞内生 存、复制,其所复制的抗原表达在肝细胞膜上,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辨认,并 发生反应。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健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识别乙肝病毒,攻击已感染病毒的肝细
胞并清除之
-----急性乙肝
如果机体的免疫功能被激活,但处于低下状态,机体对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反复攻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