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沟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远景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团结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摘要】论文根据乌拉嘎金矿所处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区内已知金矿体主要分布于花岗斑岩或花岗闪长斑岩顶部凸起区的
隐爆角砾岩分布地带的特点,采用频率域可控源电磁测深法(eh4)测量技术,张才沟地区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的分布及其与上覆盖层老片岩或英安岩之间的顶面界线,尤其是向上凸起的高部位,通过物探测深资料解译,结合原有资料查明区内深部的控矿构造,乌拉嘎金矿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研究,对该区已发现的物探异常进行查证,有望找到矿化富集地段,从而实现新的突破。
【关键词】团结沟金矿;物探调查依据;张才沟;找矿远景
1.成矿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天山—兴蒙华力西褶皱带东段,吉黑地槽系内的佳木斯地块北端。佳木斯地块北与俄罗斯境内的布列亚地块相接,东、南和西三面则以敦密、当同和牡汤三条大断裂为边界。佳木斯地块北段被北北东向乌拉嘎深大断裂划分为三个次级构造单元,由东向西依次是鹤岗隆起、乌拉嘎断陷、结烈凸起。区东北部葡萄沟和张才沟一带,发育有环带状分布的黑云母英安岩,这些岩体与区内各个花岗斑岩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山、次火山机构系统。这些英安岩岩体偏中性,形成时间稍早于区内控矿花岗闪长斑岩或花岗斑岩,它也是沿着中生界与元古界之间的不整合面侵入,该区段无疑是区内岩浆岩体早期侵入的主通道。由于英安岩体侵入后对该通道起到一定的封闭作用,为后期的含金低温成矿热液的聚集提供了条
件。
2.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黑龙江群湖南营组(pt1h)分布在矿区西部,主要由斜长绿帘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白云钠长片岩、变粒岩等组成,中生代上侏罗统宁远村组,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东部,其次在矿区的南部和西部也有零星分布,主要由砂砾岩、泥岩、粉砂岩组成,与中元古界黑龙江群为不整合接触。区域乌拉嘎断陷是矿区内最大的构造带,系牡丹江深大断裂的北延部分,向东北延入俄罗斯境内,具多期活动特征,是控制岩体侵入的主要构造。该断裂走向北北东,倾向西,倾角大于70°。矿区位于乌拉嘎断陷东侧,内发育北北东——北东、北北西——北西和近南北向三组断裂构造,其中以北东和北西向构造最为发育,北东向早于北西向。区内金矿(化)体主要受次火山岩上部的隐爆角砾岩带控制,均匀地赋存于花岗斑岩膨大的部位。团结沟金矿床共发现矿(化)体76条,矿体多呈脉状—似脉状、扁豆状、蝌蚪状。主矿体在走向和倾向常有分枝。出露地表的矿体在横剖面上多呈上宽下窄的漏斗状;隐伏矿体多上中部厚大,下端多有分枝。矿体大小、规模相差悬殊。矿体长1550m,最大厚度133.32m,平均厚度46m,最大延深450m。主要矿石矿物有金、黄铁矿、辉锑矿、偏胶体玉髓状百英、方解石和白云石。金品位—般在3-10g/t范围内变化。
3.矿区磁法推断构造新认识
(1)根据乌拉嘎已知金矿体的分布特点,区内出露以葡萄沟花
岗岩岩体为中心,由葡萄沟岩体、团结沟岩体、张才沟英安岩体和五所河西南的英安岩体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火山次火山机构,受该机构的影响,在构造上形成了一个双环带构造系统,其中的内环带从成矿角度分析应是区内最为有利的控矿空间。
(2)从矿田构造特征分析,本区火山次火山岩侵入的过程中,对早期的构造进行了改造,形成了独特的双环带构造和一系列放射状线性小断裂。从其改造特征看,近东西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属于矿区内最主要的早期构造,它们被火山次火山岩侵入期间形成的环带构造和放射性断裂所错断,显然,这两组构造以及双环带构造被后来的高压成矿气液进一步改造,并成为区内最为有利的容矿空间,目前区内所发现的所有矿体均分布于这些空间。
(3)从区内成矿特点的分析结果来看,近东西向断裂带与北西、北东向构造带所构成的环带状构造体系的成矿、控矿作用十分显著,它不仅控制乌拉嘎断陷内及其两侧岩浆和成矿热液的活动,而且还是有利的运矿通道与赋矿空间。
(4)从已有矿化体的分布特点分析,区内已知的矿化体主要分布于内环带南部的近东西向构造空间中,部分分布于外环带的东部构造空间中,少部分分布于外环带南部的近东西向构造空间中,显示了区东部的深部存在良好的成矿热液活动;而对该矿化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矿化,其来源方向指向内环构造带。
4.物探调查依据
4.1区内各地质体的物性参数特征
该区以片岩电阻率最高,变化范围在43~601ω·m,平均值达到275ω·m;花岗斑岩的电阻率范围为32~180ω·m,平均电阻率范围为62ω·m。金矿石变化范围23-71ω·m,平均值达到56ω·m,属于低阻。
4.2 eh4测量结果
①该测区高阻凸起区电阻率为60~120ω·m,低阻一般小于40ω·m,只有极少数测点的某些频点(或深度)电阻率超过200ω·m。另外,根据武警黄金部队今年在黑龙江嘉荫县张三沟金矿区应用
eh-4进行的探测表明,测区片岩表现为高阻,花岗斑岩表现为次高阻,英安岩表现为低阻特征。
②依据不同深度切面电阻率平面,从200米深度开始,在张才沟中部一带开始出现40~80ω·m的中低阻电阻率异常,该异常总体上呈南北向展布,具有异常中心,异常范围大约为300米×200米,其主体异常值与团结沟矿区金矿石的异常值十分相似。而从200米深度往下,由300米→400米→500米→600米→700米,电阻率异常逐步扩大,电阻率值也逐步由120ω·m提高到200ω·m左右,该电阻率变化范围正好是花岗斑岩的正常变化值,并有别于片岩的电阻率特点。
③从300米深的切面开始,还另外分别在测区的东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出现三个电阻率变化范围同样在40-120ω·m的异常,而且这些异常随着深度的增加,异常值也逐步提高到200ω·m左右。这几个异常的横向延伸范围也在200-400之间。
④四个物探电性异常区均表现为次高阻凸起区,其特征为上方、左方和右方皆为低电阻率,中间部分为次高电阻率异常,表现为明显的高阻凸起区。
⑤将区内的eh4电阻率异常与矿区构造图对比后发现,这几个异常区正好位于北西向、东西向和北东向几组断裂构造交叉部位。
⑥从不同深度切面的电阻率异常延伸范围比较来看,尽管由上往下异常范围逐步有所扩大,但差异不是很明显,由此推断这些异常是花岗斑岩引起,而且显示出区内可能存在多个花岗斑岩体的向上凸起点。花岗斑岩凸起部位是成矿的最有利部位,所以,该异常区有希望实现新的找矿突破。
【参考文献】
[1]杨言辰,马志红,杨宝俊.中国北方古元古代成矿带矿床成矿系列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白谨等.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3]黑龙江省嘉荫县团结沟金矿床地质勘探总结报告书.
[4]黑龙江省嘉荫县乌拉嘎金矿区北侧深部及张才沟地区成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