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漏洞原理及防护方法
漏洞利用与防范
漏洞利用与防范漏洞是指计算机系统、软件、网络等方面存在的缺陷或弱点,黑客或恶意分子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来攻击系统、获取敏感信息或进行其他不法行为。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漏洞利用成为了一项严重的安全威胁。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企业机密以及国家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漏洞利用的防范。
本文将从漏洞利用的原理、实例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漏洞利用的原理和常见形式1.1 原理漏洞利用的原理是利用系统、软件或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来获取非法权限或执行恶意操作。
这些漏洞可能是由设计缺陷、程序错误、配置错误或安全策略不完善等引起的。
黑客或恶意分子通过分析系统和软件中的漏洞,寻找可利用的点,并利用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攻击。
常见的漏洞类型包括缓冲区溢出、代码注入、身份验证绕过等。
1.2 常见形式漏洞利用的形式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漏洞利用形式: - 网络攻击:包括DDoS攻击、端口扫描、恶意代码传播等。
- 应用程序漏洞利用:通过攻击应用程序中存在的漏洞来获取非法入侵权限。
- 操作系统漏洞利用:通过攻击操作系统中的漏洞来获取管理员权限。
- 社会工程学攻击:利用心理学原理和社交工具来欺骗用户提供敏感信息。
- 恶意软件利用:通过利用恶意软件中的漏洞来感染计算机系统并窃取信息。
二、漏洞利用的实例2.1 Heartbleed漏洞Heartbleed漏洞是2014年曝光的一种针对OpenSSL加密库的漏洞。
这个漏洞的存在使得黑客可以从服务器的内存中窃取敏感信息,例如用户证书、密码等。
该漏洞影响范围广泛,严重威胁了互联网的安全。
2.2 WannaCry勒索病毒WannaCry勒索病毒是2017年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一种勒索软件。
它利用了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漏洞,通过网络传播并对感染的计算机进行加密,要求用户支付赎金以解密文件。
这次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提醒人们加强对系统安全漏洞的防范。
三、漏洞利用的防范措施3.1 及时安装补丁和更新厂商会定期发布软件和系统的安全补丁,修复已经发现的漏洞。
电脑中病毒的原理与防范方法
电脑中病毒的原理与防范方法在数字化时代,电脑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与之同时,电脑中的病毒也变得屡见不鲜。
病毒给我们的电脑和网络带来了很多问题,因此了解病毒的原理和有效的防范方法对于保护我们的电脑安全至关重要。
一、病毒的原理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它通过植入到电脑系统中来破坏系统的功能和数据,甚至传播到其他电脑上。
病毒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运作:1. 欺骗性附件或链接:病毒可能会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或即时通讯等方式传播,伪装成无害的附件或链接。
一旦用户点击或下载,病毒就会悄然进入电脑系统,并开始其破坏行为。
2. 操作系统漏洞利用:病毒利用操作系统中的漏洞来感染电脑。
这些漏洞可能是由于操作系统更新不及时或者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存在的。
病毒通过利用这些漏洞,绕过系统的安全机制,进入电脑系统并篡改、破坏数据。
3. 可执行文件感染:病毒可以通过感染可执行文件来传播。
当用户运行被感染的可执行文件时,病毒就会潜伏在电脑系统中,并开始对系统进行破坏。
二、病毒的防范方法为了防止病毒感染我们的电脑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范措施:1. 安装可信的杀毒软件:安装一款可信赖的杀毒软件是非常重要的。
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进行全盘扫描,确保电脑中没有潜在的病毒。
同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本身,以获取更强大的防护能力。
2. 注意网上行为:避免点击可疑的链接、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以及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附件。
不轻易在不安全的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
3. 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所安装软件,以确保系统和软件的最新修复补丁已安装。
这些更新通常包含对已知漏洞的修复,可以有效防范病毒利用漏洞侵入系统。
4. 备份重要数据:定期备份重要的数据并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可以在电脑系统受到病毒攻击时,及时恢复和保护数据的安全。
5. 强化密码安全: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避免使用容易被猜测的密码,例如生日、手机号码等。
CSRF漏洞攻击原理及防御方案
CSRF漏洞攻击原理及防御方案作者美创科技安全实验室一.CSRF介绍CSRF(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全称“跨站请求伪造”,也被称为“One Click Attack”或者“Session Riding”,通常缩写为CSRF或者XSRF,是一种对网站的恶意利用。
尽管听起来像跨站脚本(XSS),但它与XSS非常不同。
XSS利用站点内的信任用户,而CSRF则通过伪装来自受信任用户的请求来利用受信任的网站。
与XSS攻击相比,CSRF攻击往往更加难以防范。
可以这么理解CSRF攻击:攻击者盗用了你的身份,以你的名义进行某些非法操作。
CSRF能够使用你的账户发送邮件,获取你的敏感信息,甚至盗走你的账户。
二.CSRF的危害1、篡改目标网站上的用户数据;2、盗取用户隐私数据;3、作为其他攻击向量的辅助攻击手法;4、传播CSRF蠕虫。
三.CSRF攻击原理及过程如上图所示,CSRF攻击攻击原理及过程如下:1.用户打开浏览器,访问受信任银行网站A,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请求登录网站;2.在用户信息通过验证后,网站产生Cookie信息并返回给浏览器,此时用户登录网站成功,可以正常发送请求到网站;3.用户未退出银行网站之前,在同一浏览器中,打开一个TAB页访问其他网站B;4.这时候网站B已被黑客注入诱导信息,假如是一张图片,图片地址指向黑客构造的恶意url,该url能完成黑客想干的某件事,比如修改用户的密码;5.多数情况下,浏览器接收到这个url请求会失败,因为它要求用户的认证信息。
但是,如果用户还未退出网站A,或者当时恰巧刚访问网站A不久,他的浏览器与网站A之间的session尚未过期,浏览器的cookie之中含有用户的认证信息。
这时,悲剧发生了,这个url请求就会得到响应,黑客就能以用户的权限修改密码,且用户毫不知情。
CSRF攻击的本质原因:CSRF攻击是源于WEB的隐式身份验证机制!WEB的身份验证机制虽然可以保证一个请求是来自于某个用户的浏览器,但却无法保证该请求是用户批准发送的!四.CSRF的特点➢攻击一般发起在第三方网站,而不是被攻击的网站。
sql注入漏洞原理、常见测试方法及防御方法
sql注入漏洞原理、常见测试方法及防御方法SQL注入漏洞原理:SQL注入是一种利用Web应用程序中未正确过滤、转义或验证用户输入的漏洞,允许攻击者执行恶意的SQL语句。
攻击者可以通过在输入中插入特定的注入代码来修改应用程序的SQL查询,或者绕过身份验证、绕过访问控制或直接获取敏感信息。
常见的SQL注入测试方法:1. 基于错误的盲注:场景是当应用程序返回错误消息时,攻击者可以通过插入错误的语句来诱使应用程序返回不同的错误消息。
通过观察错误消息,攻击者可以推测出数据库结构和内容。
2. 基于时间的盲注:场景是当应用程序有时间延迟时,攻击者可以通过插入一些导致延迟的语句来判断SQL语句的执行结果。
通过观察应用程序的响应时间,攻击者可以推测出一些敏感信息。
3. 基于布尔的盲注:场景是当应用程序返回不同的响应内容时,攻击者可以通过插入布尔语句来判断SQL语句的执行结果。
通过观察应用程序的响应内容,攻击者可以推测出一些敏感信息。
防御方法:1. 输入验证和过滤: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和过滤,确保只有合法的数据被传递给SQL查询。
可以使用编程语言内置的验证函数,或采用正则表达式进行输入过滤。
2. 使用参数化查询或预编译语句:通过使用参数化查询或预编译语句,可以确保用户输入的数据被正确地转义和处理,从而避免SQL注入漏洞。
3. 最小权限原则:数据库用户应该被授予最小的权限,以限制其对数据库的访问。
具体来说,应该禁止数据库用户执行DDL语句,只允许执行必要的DML操作。
4. 异常处理:在应用程序中正确处理异常,不要将详细的错误信息暴露给攻击者。
错误信息应该记录在日志中,而不是直接显示给用户。
5. 定期更新和修补:及时更新和修补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中的安全漏洞,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同时,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SQL注入问题。
业务逻辑漏洞原理及防御
业务逻辑漏洞原理及防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活动依赖于网络系统的支持和运营。
然而,网络系统的复杂性和开放性也导致了各种潜在的安全威胁,其中之一就是业务逻辑漏洞。
业务逻辑漏洞是指在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由于对业务逻辑的理解不准确或者实现不完善而导致的漏洞。
本文将介绍业务逻辑漏洞的原理,并提供一些常见的防御方法。
一、业务逻辑漏洞的原理1. 输入验证不完善:业务逻辑漏洞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输入验证不完善。
当系统接收到用户的输入时,如果没有对输入数据进行充分的验证和过滤,就容易导致各种安全问题。
比如,用户在购物网站上提交订单时,如果没有对订单金额进行合理的验证,就可能导致用户通过恶意提交订单来获利。
2. 认证和授权不严格:认证和授权是保护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
如果认证和授权过程中存在漏洞,攻击者可能通过绕过认证或者越权操作来获取系统的敏感信息或者实施恶意操作。
比如,系统在验证用户身份时只验证用户名和密码,没有对用户权限进行细分,这就容易导致攻击者通过猜测用户名和密码来越权操作系统。
3. 会话管理不安全:会话管理是指系统在用户登录后继续跟踪用户的操作状态。
如果会话管理不安全,攻击者可能通过会话劫持、会话固定等方式来获取用户的权限或者冒充用户进行非法操作。
比如,系统在用户登录后没有更新会话ID,就容易被攻击者通过劫持会话来获取用户权限。
4. 业务流程逻辑错误:业务流程逻辑错误是指在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对业务流程的理解不准确导致的漏洞。
比如,在在线支付系统中,如果支付流程设计错误,没有对支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就可能导致用户支付后未能正确处理订单状态的更新,从而引发安全问题。
二、业务逻辑漏洞的防御1. 输入验证和过滤: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充分的验证和过滤,确保输入的数据符合预期的格式和范围。
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白名单过滤等方式来对输入数据进行验证和过滤,从而防止恶意数据的注入。
常见漏洞原理及修复方式
常见漏洞原理及修复方式网络安全是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漏洞是存在于软件、硬件和网络系统中的一些安全性问题,它们可能会被黑客利用来进行攻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漏洞原理以及如何修复这些漏洞。
1.SQL注入SQL注入是指黑客利用未经充分过滤的用户输入来执行恶意SQL语句的攻击方式。
黑客可以通过SQL注入来篡改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完全控制服务器。
修复方式:-使用预处理语句或参数化查询来过滤输入数据。
-对输入数据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确保没有恶意代码可以执行。
-使用最小特权原则来限制数据库用户的操作权限。
2.XSS攻击XSS 攻击(Cross-Site Scripting)是指黑客通过在 web 页面注入恶意代码来攻击用户,当用户访问带有恶意代码的网页时,该代码就会在用户的浏览器上执行。
修复方式:-对输入数据进行过滤和转义,确保用户输入的内容不包含可执行的脚本。
-对输出数据进行适当的编码,确保特殊字符不被解析为可执行的脚本。
-使用专门的XSS过滤工具进行检测和防御。
3.CSRF攻击CSRF 攻击(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是指黑客利用用户身份验证信息来执行未经用户授权的操作,攻击者可以通过诱使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访问恶意网页来实施此攻击。
修复方式:-确保用户在执行关键操作时需要进行二次确认。
-不要在URL中暴露敏感信息或操作。
4.点击劫持修复方式:- 使用 X-Frame-Options 头或 Content-Security-Policy 头来限制网页的嵌入。
- 使用 JavaScript 技术来判断网页是否被嵌入到了其他网页中。
-在网页中使用透明效果或模态窗口等方法来提示用户当前操作存在风险。
5.文件上传漏洞文件上传漏洞是黑客通过上传恶意文件来攻击服务器或用户系统。
这些恶意文件可能包含病毒、木马或其他恶意代码。
修复方式:-对上传文件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确保只有可信任的文件才能被上传。
漏洞使用及原理范文
漏洞使用及原理范文漏洞是软件或系统中存在的安全弱点,它可以被攻击者利用来获取未授权的访问、执行恶意代码或导致系统崩溃等不良后果。
了解漏洞的使用和原理对于保护系统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漏洞的使用和原理,并提供一些常见的漏洞类型的例子。
漏洞使用的基本原理是从系统中寻找并利用安全漏洞,以获取攻击者的目标。
攻击者通常会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漏洞利用:1.信息收集:攻击者收集关于目标系统的信息,例如操作系统、软件版本、开放的端口等。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攻击者找到系统中的漏洞。
2.漏洞探测:攻击者使用特定的工具或脚本扫描目标系统,以发现存在的漏洞。
这可能包括网络扫描、服务端扫描或应用程序扫描等。
3.漏洞利用:一旦攻击者确定了目标系统中的漏洞,他们将会开发特定的攻击代码或利用现有的工具来利用这些漏洞。
攻击者可以通过发送恶意数据包、执行代码或利用系统的弱点来实现漏洞利用。
4.权限提升:攻击者利用漏洞成功入侵目标系统后,他们可能会试图提升其访问权限以获取更大的控制权。
攻击者可以尝试使用特权升级漏洞或弱密码等手段,以获取更高的权限。
5.后门安装:攻击者可能会在目标系统上安装后门,以便在日后重新访问系统。
这样,即使漏洞得到修复或系统重新配置,他们仍然可以保持对系统的访问。
现在,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漏洞类型及其例子。
1.缓冲区溢出漏洞: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漏洞类型。
它发生在应用程序未对输入数据进行适当验证或限制时,攻击者可以通过输入超出缓冲区范围的数据来覆盖相邻的内存区域,从而导致执行恶意代码或崩溃系统。
例如,攻击者可以通过发送过长的数据包触发缓冲区溢出漏洞。
2.SQL注入漏洞:当应用程序未能正确验证用户输入,而直接将用户输入插入到SQL查询语句中时,攻击者可以通过在输入中注入特殊字符来执行恶意的SQL查询。
这可能导致数据库的未授权访问或篡改数据。
例如,在登录表单中输入"'OR'1'='1"即可绕过登录验证。
软件安全漏洞的检测和防范技术方法
软件安全漏洞的检测和防范技术方法第1章漏洞概述与分类 (4)1.1 漏洞的定义与危害 (4)1.1.1 漏洞的定义 (4)1.1.2 漏洞的危害 (4)1.2 漏洞的分类与分级 (5)1.2.1 漏洞的分类 (5)1.2.2 漏洞的分级 (5)第2章漏洞检测技术 (5)2.1 静态分析技术 (5)2.1.1 语法分析 (6)2.1.2 语义分析 (6)2.1.3 控制流和数据流分析 (6)2.2 动态分析技术 (6)2.2.1 运行时监控 (6)2.2.2 沙箱技术 (6)2.2.3 符号执行 (6)2.3 模糊测试技术 (6)2.3.1 字符串模糊测试 (7)2.3.2 数值模糊测试 (7)2.3.3 API模糊测试 (7)2.3.4 网络协议模糊测试 (7)第3章漏洞防范策略 (7)3.1 安全开发原则 (7)3.1.1 安全性设计 (7)3.1.2 最小权限原则 (7)3.1.3 安全更新与维护 (7)3.2 安全编码规范 (7)3.2.1 输入验证 (7)3.2.2 输出编码 (7)3.2.3 错误处理 (8)3.2.4 通信安全 (8)3.2.5 认证与授权 (8)3.3 安全测试与审查 (8)3.3.1 静态代码分析 (8)3.3.2 动态测试 (8)3.3.3 渗透测试 (8)3.3.4 安全审查 (8)3.3.5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8)第4章系统安全漏洞检测与防范 (8)4.1 操作系统漏洞 (8)4.1.1 操作系统漏洞概述 (8)4.1.3 操作系统漏洞防范策略 (9)4.2 数据库系统漏洞 (9)4.2.1 数据库系统漏洞概述 (9)4.2.2 数据库系统漏洞检测技术 (9)4.2.3 数据库系统漏洞防范策略 (9)4.3 网络协议漏洞 (9)4.3.1 网络协议漏洞概述 (9)4.3.2 网络协议漏洞检测技术 (9)4.3.3 网络协议漏洞防范策略 (10)第5章应用软件漏洞检测与防范 (10)5.1 Web应用漏洞 (10)5.1.1 概述 (10)5.1.2 常见Web应用漏洞 (10)5.1.3 检测方法 (10)5.1.4 防范措施 (10)5.2 移动应用漏洞 (11)5.2.1 概述 (11)5.2.2 常见移动应用漏洞 (11)5.2.3 检测方法 (11)5.2.4 防范措施 (11)5.3 常用软件漏洞 (11)5.3.1 概述 (11)5.3.2 常见软件漏洞类型 (11)5.3.3 检测方法 (12)5.3.4 防范措施 (12)第6章编程语言漏洞检测与防范 (12)6.1 污点分析技术 (12)6.1.1 污点分析基本原理 (12)6.1.2 污点传播与数据流分析 (12)6.1.3 污点分析在编程语言漏洞检测中的应用 (12)6.1.4 污点分析技术的优化与改进 (12)6.2 代码审计技术 (12)6.2.1 静态代码审计 (12)6.2.1.1 代码规范性检查 (12)6.2.1.2 代码质量评估 (12)6.2.1.3 代码安全审计 (12)6.2.2 动态代码审计 (12)6.2.2.1 运行时监控技术 (12)6.2.2.2 模糊测试技术 (12)6.2.2.3 代码覆盖率分析 (12)6.2.3 交互式代码审计 (12)6.3 编程语言安全特性 (12)6.3.1 内存安全特性 (13)6.3.1.2 栈溢出保护 (13)6.3.1.3 内存边界检查 (13)6.3.2 类型安全特性 (13)6.3.2.1 强类型与弱类型 (13)6.3.2.2 类型检查机制 (13)6.3.2.3 类型转换安全性 (13)6.3.3 异常处理与错误安全 (13)6.3.3.1 异常处理机制 (13)6.3.3.2 错误处理策略 (13)6.3.3.3 错误安全编程 (13)6.3.4 安全编码规范与最佳实践 (13)6.3.4.1 安全编码原则 (13)6.3.4.2 编程语言安全指南 (13)6.3.4.3 安全编码工具与库支持 (13)第7章漏洞利用与防护技术 (13)7.1 漏洞利用方法 (13)7.1.1 漏洞扫描与识别 (13)7.1.2 漏洞分析与验证 (13)7.1.3 漏洞利用工具与框架 (13)7.2 漏洞防护技术 (14)7.2.1 硬件与系统防护 (14)7.2.2 软件安全防护 (14)7.2.3 网络防护技术 (14)7.3 防护策略优化 (14)7.3.1 安全策略制定与更新 (14)7.3.2 安全监控与响应 (14)7.3.3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4)第8章漏洞管理平台与工具 (15)8.1 漏洞管理平台概述 (15)8.1.1 定义与功能 (15)8.1.2 架构与实现 (15)8.2 常用漏洞检测工具 (15)8.2.1 静态应用安全测试(SAST) (15)8.2.2 动态应用安全测试(DAST) (16)8.2.3 交互式应用安全测试(IAST) (16)8.3 漏洞库与漏洞信息共享 (16)8.3.1 漏洞库构建与维护 (16)8.3.2 漏洞信息共享 (16)第9章安全漏洞应急响应 (16)9.1 应急响应流程 (16)9.1.1 漏洞发觉 (16)9.1.2 漏洞报告 (16)9.1.3 漏洞评估 (17)9.1.5 应急预案启动 (17)9.2 漏洞修复与补丁管理 (17)9.2.1 漏洞修复 (17)9.2.2 补丁开发与测试 (17)9.2.3 补丁发布 (17)9.2.4 补丁跟踪与反馈 (17)9.3 安全事件处理与追踪 (17)9.3.1 事件分类与定级 (17)9.3.2 事件处理 (17)9.3.3 事件追踪 (17)9.3.4 事件报告与备案 (17)第10章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8)10.1 漏洞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8)10.1.1 人工智能技术在漏洞检测中的应用 (18)10.1.2 大数据驱动的漏洞检测 (18)10.1.3 云计算与漏洞检测技术的融合 (18)10.2 漏洞防范技术的创新 (18)10.2.1 防范策略的智能化 (18)10.2.2 防范技术的自动化与协同化 (18)10.2.3 防范策略的定制化与个性化 (18)10.3 软件安全漏洞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18)10.3.1 开源软件安全漏洞的挑战 (18)10.3.2 移动互联网安全漏洞的挑战 (18)10.3.3 新兴技术带来的安全漏洞机遇 (19)第1章漏洞概述与分类1.1 漏洞的定义与危害1.1.1 漏洞的定义漏洞(Vulnerability)是指软件、系统或应用程序中的缺陷,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缺陷非法访问、窃取、修改或破坏系统资源。
rce漏洞原理
rce漏洞原理RCE漏洞原理引言:RCE(Remote Code Execution)漏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在远程服务器上执行恶意代码。
本文将介绍RCE漏洞的原理和可能的攻击方式,以及应对RCE漏洞的一些防护措施。
一、什么是RCE漏洞?RCE漏洞是指攻击者可以通过远程执行恶意代码来控制目标系统的漏洞。
这种漏洞通常出现在Web应用程序中,攻击者可以利用用户输入的数据来注入恶意代码,并在服务器上执行。
攻击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执行任意指令,包括获取敏感信息、修改数据、操纵系统等。
二、RCE漏洞的原理RCE漏洞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代码注入:攻击者通过向Web应用程序中的用户输入注入恶意代码。
常见的注入点包括URL参数、表单字段、HTTP头等。
2. 代码执行:一旦恶意代码被注入到目标系统中,服务器会将其当作合法代码执行。
攻击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执行任意指令,获取系统权限。
3. 权限提升:攻击者可以利用RCE漏洞获取系统权限,进而执行更高级别的操作。
例如,攻击者可以通过提升权限修改系统配置文件、删除重要文件等。
三、RCE漏洞的攻击方式攻击者可以利用RCE漏洞进行多种攻击,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攻击方式:1. 执行系统命令:攻击者可以通过RCE漏洞执行系统命令,例如查看文件、创建用户、执行操作系统指令等。
2. 文件读取和写入:攻击者可以利用RCE漏洞读取或写入服务器上的文件。
这可能导致敏感信息泄露,或者攻击者上传恶意文件进行进一步攻击。
3. 数据库操作:攻击者可以通过RCE漏洞执行数据库操作,例如修改、删除或篡改数据库中的数据。
四、防护措施为了防止RCE漏洞的利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输入验证和过滤: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验证和过滤,防止恶意代码的注入。
2. 安全编程实践:开发人员应使用安全的编程实践,例如避免使用eval()和exec()等危险的函数,不信任用户输入等。
常见漏洞以及修复方法
常见漏洞以及修复方法文:政府事业本部第一事业部劳动人事开发部刘世涛目录(一)前言 (3)(二)常见漏洞及原理分析 (3)1.sql脚本注入 (3)2.跨站点脚本编制 (3)3.不安全的HTTP方法及登录验证相关 (4)4.跨站点请求伪造 (4)5.危险性较低的开发及配置问题 (4)(三)系统防御原理 (5)1.sql脚本注入 (5)2.跨站点脚本编制 (5)3.不安全的HTTP方法及登录验证相关 (6)4.跨站点请求伪造 (6)5.危险性较低的开发及配置问题 (6)(四)结语 (7)(一)前言在做互联网的项目中,由于网络用户数量大、环境更加复杂,对系统安全的考虑要更加慎重和全面。
我在部门中参与了多个互联网项目,以此为基础,并结合IBM AppScan安全工具,介绍一下我们遇到的几个安全方面的问题及其原理和解决方案。
我们的项目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spring、spring MVC、freemarker、hibernate。
本文主要站在软件系统的构建者和开发者的角度出发,类似网络环境、服务器配置等,可以参考其他资料。
(二)常见漏洞及原理分析1.sql脚本注入后台执行sql语句时,使用字符串拼接的方式,并且该字符串是使用浏览器提交的数据时。
攻击者将提交的数据就行修改,可以达到执行希望的sql的目的。
该攻击比较危险,可能会造成数据破坏和数据盗取的后果。
例如:用户提交username和password两个字段,系统后台判断语句为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username+”’ and password=’”+password+”’”;后台通过判断查询结果是否为空,来决定用户的账号和密码是否正确。
如果用户将username的值写为admin‘ or 1 or ‘,并且存在账号名称为admin的管理员用户,则可以直接以admin登录成功。
以上例子只是很简单的一种状况,如果某些功能处理不好,有可能会造成大量数据被盗取的严重后果。
前端安全漏洞的原理与修复方法
前端安全漏洞的原理与修复方法前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前端安全漏洞越来越严重,给用户的信息造成了很大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前端安全漏洞的原理,并提供一些常见漏洞的修复方法。
一、跨站脚本攻击(XSS)跨站脚本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在网页中注入恶意脚本,然后将其传递给用户浏览器执行,从而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攻击者可以利用XSS漏洞窃取用户的登录凭证、发送恶意请求等。
修复方法:1. 输入过滤和转义: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过滤和转义,避免恶意脚本的注入。
可以使用安全框架如React、Angular等,自动进行输入过滤和转义。
2. HTTP-only Cookie:在设置Cookie时,将其属性设置为HTTP-only,使得无法通过JavaScript访问Cookie,从而防止XSS攻击者窃取Cookie信息。
3. CSP(Content Security Policy):通过配置CSP,可以限制页面中脚本、样式和资源的来源,从而减少XSS攻击的风险。
二、跨站请求伪造(CSRF)跨站请求伪造是指攻击者利用用户在另一个网站的登录状态,冒充用户在目标网站上执行某些非法操作。
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钓鱼链接或利用第三方网站的漏洞实施CSRF攻击。
修复方法:1. 随机令牌(Token):在每次用户请求时,生成一个随机的令牌,并在用户提交表单时验证令牌的有效性,从而防止CSRF攻击。
2. Referer检测:在服务器端对每个请求的Referer进行校验,仅允许合法的Referer访问。
3. 双重提交Cookie验证:在用户登录时,生成一个随机的Cookie,并在用户提交表单时将此Cookie一同提交,服务器在接收到请求后校验Cookie的有效性。
三、点击劫持点击劫持是指攻击者将目标网站以透明的方式嵌入到诱导用户点击的网页中,欺骗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非预期的操作。
点击劫持可以导致用户执行一些潜在危险的操作,如转账、修改密码等。
XSS漏洞原理及防御方法
XSS漏洞原理及防御方法XSS漏洞,全称为跨站脚本攻击(Cross-Site Scripting),是一种常见的Web应用程序安全漏洞,攻击者能够在受害者浏览器中执行恶意脚本。
这种漏洞的原理是在Web应用程序中,未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充分验证和处理,导致恶意脚本被插入到网页中。
XSS漏洞常见于Web应用程序中的输入输出处理过程中。
攻击者通常会将包含恶意JavaScript代码的输入数据提交给Web应用程序,而Web 应用程序在没有充分处理和过滤的情况下,将这些数据直接返回给用户,使得恶意代码可以被受害者的浏览器执行。
存储型XSS漏洞发生在Web应用程序将用户输入的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时。
攻击者提交的恶意脚本被保存在Web应用程序的数据库中,当其他用户浏览相应的页面时,恶意脚本会被执行。
反射型XSS漏洞则是将恶意脚本作为URL参数提交给Web应用程序,Web应用程序在接收到请求后将恶意脚本返回给用户浏览器,从而执行恶意代码。
这种类型的XSS漏洞通常需要攻击者将恶意URL发送给受害者,比较依赖于社会工程学。
基于DOM的XSS漏洞则是恶意脚本直接修改了页面的DOM结构,从而达到攻击的目的。
这种类型的XSS漏洞是由于JavaScript代码直接对DOM进行操作,没有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充分验证和过滤。
针对XSS漏洞,需要采取以下防御措施:1.输入检查和过滤:对所有的输入数据进行验证和过滤,确保只接受预期的数据类型和格式。
可以采用白名单或黑名单的方式,过滤掉恶意代码和特殊字符。
2.输出转义:在将用户输入的数据输出到网页中时,将其中的特殊字符进行转义,防止浏览器将其当作脚本执行。
常见的转义方法包括HTML实体编码和URL编码。
3. 安全的编码实践:在书写Web应用程序时,要使用安全的编码实践,避免将用户输入的数据直接拼接到HTML和JavaScript代码中。
可以使用模板引擎或安全的API来进行数据的输出。
4. 设置HttpOnly和Secure标志:在使用Cookie进行用户会话管理时,将Cookie标志设置为HttpOnly和Secure,可以防止恶意脚本通过读取Cookie来窃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网络防护常见破绽原理剖析
网络防护常见破绽原理剖析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伴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防护就像是一道防线,保护着我们的信息和系统免受各种威胁。
但这道防线并非坚不可摧,存在着一些常见的破绽。
了解这些破绽的原理,对于我们加强网络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弱密码问题。
很多人在设置密码时为了方便记忆,常常选择简单易猜的组合,如生日、电话号码或者连续的数字,如“123456”。
这样的密码对于黑客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就能破解。
密码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一个复杂且足够长的密码,包含字母、数字、特殊字符并且定期更换,才能有效提高安全性。
而弱密码就如同给攻击者敞开了大门,让他们能够轻易地进入我们的网络系统。
其次,软件漏洞也是网络防护中的一大破绽。
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程序员的疏忽或者对某些情况考虑不周,可能会存在一些漏洞。
这些漏洞可能会被黑客利用,从而获取系统的控制权或者窃取敏感信息。
比如,常见的缓冲区溢出漏洞。
当输入的数据超过了程序预先分配的缓冲区大小,多余的数据就可能覆盖相邻的内存区域,导致程序出错甚至执行攻击者指定的代码。
再比如,SQL 注入漏洞。
在网站的数据库交互中,如果对用户输入的内容没有进行严格的过滤和验证,黑客就可以通过构造特殊的 SQL 语句来获取数据库中的信息,甚至修改、删除数据。
另外,网络钓鱼也是一种常见且危害极大的攻击手段。
攻击者会通过发送看似合法的电子邮件、短信或者建立虚假的网站,诱骗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如用户名、密码、银行卡号等。
很多时候,这些钓鱼邮件或者网站做得非常逼真,让人难以分辨。
用户一旦上当,就会陷入巨大的风险之中。
其原理就是利用了人们的信任和疏忽,以及对一些知名机构、品牌的熟悉度,从而达到欺骗的目的。
还有,社会工程学攻击也是网络防护中的一个难点。
这并不是依靠技术手段,而是通过与人交流来获取信息或者突破防线。
比如,攻击者可能会冒充内部人员打电话给员工,询问密码或者其他敏感信息;或者通过社交媒体收集个人信息,从而推测出可能的密码或者安全问题答案。
常见中间件漏洞及原理(一)
常见中间件漏洞及原理(一)常见中间件漏洞及原理介绍中间件是现代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们提供了各种功能和服务,使得应用程序能够更加高效和灵活地运行。
然而,中间件也存在许多潜在的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入侵系统、窃取信息或者进行其他恶意行为。
本文将从浅入深,介绍常见中间件漏洞及其原理。
1. Apache Struts远程代码执行漏洞•漏洞原理:Apache Struts是一个开源的Java Web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其远程代码执行漏洞源于其对OGNL表达式的处理不当。
攻击者通过构造恶意的OGNL表达式,可以在受影响的系统上执行任意代码。
•防护措施:及时更新Apache Struts框架的版本,以修复已知的漏洞。
此外,对用户输入进行合法性验证,避免恶意代码注入。
2. Nginx缓冲区溢出漏洞•漏洞原理:Nginx是一个流行的Web服务器和反向代理服务器,其缓冲区溢出漏洞源于对用户输入的不正确处理。
攻击者可以发送特制的恶意代码,导致缓冲区溢出,并有可能执行任意代码。
•防护措施:及时更新Nginx服务器的版本,以修复已知的漏洞。
同时,配置合理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对敏感资源的访问。
3. Redis未授权访问漏洞•漏洞原理:Redis是一个开源的内存数据库,其未授权访问漏洞源于默认配置不当。
攻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未授权的Redis实例,并执行恶意操作,如数据删除、文件读写等。
•防护措施:修改Redis的配置文件,设置访问密码,限制对Redis数据库的访问。
另外,监控和审计Redis的访问,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4. MySQL注入漏洞•漏洞原理:MySQL是一种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其注入漏洞源于未正确过滤或转义用户输入。
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恶意的SQL语句,执行非授权的数据库操作,如查询、修改、删除等。
•防护措施:对用户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避免将未经处理的数据直接拼接到SQL语句中。
使用预编译语句或ORM框架,可以有效预防SQL注入漏洞。
常见web安全及防护原理
常见web安全及防护原理Web安全是指保护Web应用程序免受各种安全威胁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随着Web应用程序的普及,网络攻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普遍,因此采取一些常见的Web安全原理和防护措施对保护Web应用程序至关重要。
1. 输入验证:输入验证是Web应用程序中最重要的安全措施之一、它包括对用户的输入进行有效性验证,并防止用户输入恶意代码或攻击指令。
这可以通过使用正则表达式、过滤特殊字符、限制输入长度等方式来实现。
2. 跨站脚本攻击(XSS)防护:XSS是一种常见的Web安全威胁,攻击者通过在Web页面中插入恶意脚本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采用以下防护原理可以预防XSS攻击:对输入进行过滤和编码、使用安全的HTML模板、设定合适的内容安全策略等。
4. SQL注入防护:SQL注入是通过在Web应用程序中插入恶意SQL语句来获取或篡改数据库信息的一种攻击方式。
采用以下防护原则可以预防SQL注入:使用参数化查询、使用安全的ORM框架、限制数据库的权限等。
5. 会话管理和身份验证:会话管理和身份验证是保护Web应用程序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设计安全的会话管理,包括使用加密会话ID、定期重新验证用户身份、设置会话过期时间等,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会话劫持攻击。
6. 垃圾邮件和恶意软件防护:Web应用程序的邮件功能往往成为攻击者发送垃圾邮件或传播恶意软件的途径。
为了防止这种攻击,可以使用邮件过滤器、反垃圾邮件技术、定期升级和更新防病毒软件等。
7. 安全的编码实践:安全的编码实践对于Web应用程序的安全至关重要。
开发人员应了解各种安全漏洞和攻击技术,并采取安全的编码原则,如输入验证、输出编码、缓冲区溢出防护等。
8. 安全的网络配置和防火墙:安全的网络配置和防火墙可以帮助保护Web应用程序免受恶意网络流量的攻击。
这包括在网络层面上进行安全防护,设定访问控制列表、阻止非法IP地址、使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
callback漏洞利用方法
callback漏洞利用方法Callback漏洞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该漏洞来获取敏感信息或者执行恶意操作。
本文将介绍Callback漏洞的原理、常见利用方法以及如何防范此类漏洞。
一、Callback漏洞原理在Web应用程序中,Callback函数通常用于处理异步请求,它允许开发者指定在某个事件发生后要执行的代码。
然而,如果开发者没有对Callback函数的输入进行有效的验证和过滤,攻击者就可以构造恶意输入来执行任意代码。
这就是Callback漏洞的原理。
二、Callback漏洞的利用方法1. 代码注入: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恶意输入,将恶意代码注入到Callback函数中。
一旦服务器执行了这段恶意代码,攻击者就可以控制服务器,获取敏感信息或者执行其他恶意操作。
2. 跨站脚本攻击(XSS):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恶意输入,将恶意脚本注入到Callback函数中。
当用户触发该Callback函数时,恶意脚本就会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从而实现XSS攻击,盗取用户登录凭证或者其他敏感信息。
3. 跨站请求伪造(CSRF):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恶意输入,将恶意请求发送到Callback函数中。
当用户触发该Callback函数时,恶意请求就会被发送到目标网站,从而实现CSRF攻击,执行未经授权的操作。
4. 文件包含:如果Callback函数用于处理文件路径或者文件内容,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恶意输入,实现文件包含漏洞。
攻击者可以读取、修改或者执行任意文件,从而获取敏感信息或者执行恶意操作。
三、Callback漏洞的防范方法1. 输入验证和过滤:开发者应该对Callback函数的输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过滤,确保只有合法的输入才能被执行。
可以使用白名单或者正则表达式来限制输入的格式和内容。
2. 输出编码:开发者应该对Callback函数的输出进行合适的编码,以防止XSS攻击。
可以使用HTML实体编码或者JavaScript编码来对特殊字符进行转义。
常见漏洞及其解决方法
常见漏洞及其解决方案1、SQL注入漏洞漏洞描述:SQL注入被广泛用于非法入侵网站服务器,获取网站控制权。
它是应用层上的一种安全漏洞。
通常在设计存在缺陷的程序中,对用户输入的数据没有做好过滤,导致恶意用户可以构造一些SQL语句让服务器去执行,从而导致数据库中的数据被窃取,篡改,删除,以及进一步导致服务器被入侵等危害。
SQL注入的攻击方式多种多样,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是提前终止原SQL语句,然后追加一个新的SQL命令。
为了使整个构造的字符串符合SQL语句语法,攻击者常用注释标记如“-- ”(注意空格)来终止后面的SQL字符串。
执行时,此后的文本将被忽略。
如某个网站的登录验证SQL查询代码为strSQL =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name = ‘”+ userName + “’and pw =’”+ passWord +”’”,其中userName 和passWord是用户输入的参数值,用户可以输入任何的字符串。
如果用户输入的userName=admin’-- ,passWord为空,则整个SQL语句变为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name=’admin’-- ‘and pw=’’,等价于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name=’admin’,将绕过对密码的验证,直接获得以admin的身份登录系统。
漏洞危害:•数据库信息泄漏,例如个人机密数据,帐户数据,密码等。
•删除硬盘数据,破坏整个系统的运行。
•数据库服务器被攻击,系统管理员帐户被窜改(例如ALTER LOGIN sa WITH PASSWORD='xxxxxx')。
•取得系统较高权限后,可以篡改网页以及进行网站挂马。
•经由数据库服务器提供的操作系统支持,让黑客得以修改或控制操作系统,植入后门程序(例如xp_cmdshell "net stop iisadmin"可停止服务器的IIS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防护场景
服务器会接受外部 URL 或域名,并且会发起访问的场景。
防护方案
提取访问目标的 hostname ,进行 DNS 解析,判断 IP 是否处于内网。 需要防范短链接指向内网,或者 302 跳转到内网的情况。因此需设置循环次 数,在循环次数内,每次跳转跟进都要对目标 URL 提取主机名解析 IP ,判断 IP 是 否在内网,禁止对内网访问。 若业务场景需访问目的地址可控,则对访问地址进行限制 使用 squid 搭建外网代理,设置 ACL 禁止目的地址为公司内网网段的访问。 所有出口外网的请求都经 squid 代理,可以完整地规避代码防范不周导致的 SSRF 漏洞。
由于没有限制上传文件的类型、后缀,导致任意类型文件可上传存储在服务 器。
安全威胁
危险的木马、病毒会存储在服务器,导致入侵检测系统报警。 若用户上传 HTML、SWF 等网页/flash 文件,可导致钓鱼攻击、XSS 攻击。 若用户上传 WebShell 且可执行,可导致服务器被入侵。
防护方案
1. 以下必须全部执行 ➢ 使用白名单对文件后缀进行校验 ➢ 检测 MIME 头和文件头是否与文件后缀匹配 ➢ 对保存的文件名强制随机化命名 2. 额外建议执行 ➢ 使用 Ceph 或者对象存储存放用户上传的文件,与 Web 容器隔离 ➢ 用户隐私相关的文件不可无访问控制上传到 CDN ➢ 用户隐私文件应设置权限只有属主用户才能访问 ➢ 在 Nginx 配置 urlrewrite 规则,只允许合法的 url 访问。
安全威胁
泄漏源码、泄漏系统敏感文件。
需防护场景
1. 下载服务场景:用户输入文件名,可以下载文件。 2. 文件读取场景:用户输入文件名,后台服务读取相应文件内容然后返回
显示给用户。 3. 爬取场景:使用 curl 或者 libcurl 时,支持 file://协议可能下载到系
统文件 4. 危险函数场景 ➢ PHP 危险函数 fread(),readfile(),file_ get_content() ➢ Python 危险函数 read(),readline(),readlines() ➢ Node.js 危险函数 read(),readFile(),readFileSync() ➢ JAVA 危险函数 read(),readLine()
➢ 涉及对页面内容进行多次编码的处理注意避免由于反编码等操作而导 致的 mXSS,即将原本无害编码内容又反编码为有害内容而导致的 XSS。
➢ 注意避免使用存在 XSS 漏洞前端 JS 组件,如小于等于 1.11.3 的 Jquery 版本。
反射型 XSS 防护
对输入参数进行类型、字符集、长度的限制
通过限制用户合法输入,可以避免反射,存储、DOM XSS 等各种复杂场景的 过滤和转义,最大限度避免了恶意脚本传入,校验方法参考第三章。
防护方法
➢ 对于 SQL 注入,最稳妥和保险的方法只有使用预编译语句然后绑定变量。 通过使用占位符,保持查询语句和数据相分离。查询语句结构由占位符 定义,SQL 语句发送给数据库并做好准备,然后准备好的语句与参数值 相结合。这样就防止了查询被篡改,因为参数值与已编辑好的语句相结 合,而不是 SQL 字符串。从根本上避免了用户输入的恶意参数当作 SQL 语句执行。
防护方案
功能设计应避免直接执行命令,能不直接执行命令,就不直接执行命令 如果功能需要执行命令执行命令应尽量使用 mqq/webdev/user_X 等普通权 限账户,避免使用 root 权限而引入本地提权问题。
对参数可输入的字符范围做白名单限制。比如允许[a-z][A-Z][0-9]._-等有 限安全的字符。
安全威胁
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被挟持操作,或者数据被泄漏。
需防护场景
对用户数据进行查询、操作的接口。
防护方案
检查 Referer 字段
通过检查 HTTP 请求的 Referer 字段是否属于本站域名,非本站域名的请求 进行拒绝。陷阱: 一是要需要处理 Referer 为空的情况,二是要处理例如 部分匹配的情况。
SQL 注入
漏洞原理
如果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动态生产 SQL 语句并执行,黑客可以通过传入 恶意参数值注入自己定义的语句,使数据库执行任意自己需要的指令,实现数据 窃取或入侵破坏。
安全威胁
➢ 导致拖裤,敏感信息泄露 ➢ 数据被篡改、删除 ➢ 数据库主机服务器被入侵
需防护场景
所有用户输入参数并进行数据库操作的场景。除了常见的 select、insert 场景,也必须警惕拼接参数使用 like、having、group by、order by、limited、 offset 等子句场景,必须进行过滤转义。
安全威胁
利用跨站脚本攻击实现的攻击危害: ✓ 窃取用户 cookie,伪造用户身份登录。 ✓ 控制用户浏览器 ✓ 结合浏览器及其插件漏洞,下载木马病毒到浏览者的计算机上执行 ✓ 衍生 URL 跳转漏洞 ✓ 让官方网站出现钓鱼页面 ✓ 蠕虫攻击 总而言之,前端脚本能实现的所有功能都会被跨站脚本利用
5.3 需防护场景
转义替换这些敏感字符|;&$><'\! 使用转义 API
任意文件读取
漏洞原理
在 Linux 系统中 ".."代表的是向上级目录 跳转 ,如果程序在处 理到诸 如../../../../../../../../../../../etc/passwd 的文件名时没有进行防护, 则会跳转出当前工作目录,跳转到到其他目录中;从而返回系统敏感文件给用户。
SSRF 漏洞
漏洞原理
SSRF(Server-Side Request Forgery)服务端请求伪造。在服务器访问网页 或者 HTTP 服务的场景,如果接收到的目标 URL 是解析到内网的,则服务器会尝试 访问内网。因此黑客通过提交解析到内网的 URL ,服务器会帮黑客对内网进行攻 击、扫描。
安全威胁
敏感信息泄露、实施转账、添加权限或者删除记录等敏感操作
6.3 需防护场景
自己页面应当避免被嵌入到其他网页内,或者仅允许嵌入指定网页内
6.4 防护方案
检测自己的网页是否为顶层页面,否则跳转 设置 http 头部 X- Frame-0ptions 选项
设置允许网页嵌套的范围: 浏览器会拒绝当前页面加载任何 frame 页面; frame 页面的地址只能为同源域名下的页面; 允许 frame 加载的页面地址;
所有将不可信的数据输出到 HTML 页面时的场景: ➢ 将 GAT 参数值按原值输出到页面中(包括 HTTP 包头、HTML 标签、
JavaScript、CSS 等处),必须做反射 XSS 防护。
➢ 将用户提交的文本内容存储在后台并在前端展示的场景。如用户注册 (姓名、产品名、签名、个人简介)、评论、反馈、UGC 发表、文件名、 必须做存储型 XSS 防护。
➢ 当实在是有 like、having、group by、order by、limited、offset 等 动态查询时才考虑白名单输入过滤,转义等方法。
➢ 弱类型语言,使用变量之前声明变量类型。
XSS 跨站脚本
漏洞原理
如果 web 页面在动态展示数据时使用了用户输入的内容,但是未做输入过滤 和输出转义,导致黑客可以通过参数传入恶意代码,当用户浏览页面时恶意代码 会被执行。
防护方案
为避免滥用资源和骚扰用户,发送短信验证码时后台需要限制每分钟只能发 送一条,并且对每个号码每天下发的次数做限制。发送验证邮件亦同理。
验证码爆破漏洞。验证码验证过一次无论成功或者失败, 都应当在后台清空 失效这个验证码。以防止攻击者使用一个正确验证码可以成功发起无数个请求。
支付场景需要后台对待支付金额做校验和签名防止篡改数据包的支付金额 低价购买商品。
跨站脚本攻击有三种形式 1. 反射型跨站脚本攻击 攻击者会通过社会工程手段,发送一个 URL 链接给用户打开,在用户打开页 面的同时,浏览器会执行页面中嵌入的恶意脚本。 2. 存储型跨站脚本攻击 攻击者利用 web 应用程序提供的录入或修改数据功能,将数据存储到服务器 或用户 cookie 中,当其他用户流量展示该数据的页面时,浏览器会执行页面中 嵌入的恶意代码。所有浏览器都会受到攻击。 3. DOM 型跨站脚本攻击 由于 HTML 页面中,定义了一段 JS,根据用户的输入,显示一段 HTML 代码, 攻击者可以在输入时,插入一段恶意脚本,最终展示时,会执行恶意脚本。 DOM 跨站和以上两个跨站攻击的差别是,DOM 跨站是纯页面脚本的输出,只 有规范使用 JavaScript,才可以防御。
命令注入
漏洞原理
如果程序根据用户输入的参数动态生成系统命令并执行,黑客可通过传入恶 意参数值注入自己定义的命令,从而控制服务器
安全威胁
执行黑客控制的系统命令,可能造成服务器被入侵控制、对内网进行渗透。
需防护场景
使用输入参数拼接系统命令进行执行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system(),eval(),exec()等函数,需要对输入的参数进行转义或者白名单过滤。
点击劫持
漏洞原理
攻击者在恶意站点实现了一个和信任站点极其相似的恶意页面,然后在恶意 页面的上层覆盖了一个信任站点的合法页面(通常采用 iframe 的方式) , 并将 合法页面设置成透明态,诱导用户点击页面,这时实际触发的是合法页面上的事 件
安全威胁
用户的操作被劫持到攻击者事先设计好的恶意按钮或链接上,从而导致用户
CSRF 漏洞
漏洞原理
CSRF ( 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跨站请求伪造,是指挟持用户在当 前已登录的 Web 应用程序上执行非本意的操作。恶意网站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例 如插入一张图片,src 地址是操作请求)欺骗用户的浏览器去访问一个自己曾经 认证过的网站并执行一些操作(如发消息、删消息、点赞关注,甚至财产操作如转 账和购买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