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地区(汉中)地貌简介

合集下载

汉中自然地理简介

汉中自然地理简介

汉中自然地理简介地理位置:东经105°30130′-108°24137′,北纬32°15115′-33°56137′行政区划:1个区10个县地形地貌:行政区划面积27246平方公里气象:年平均气温14.3℃,1月份平均气温 2.1℃,8月份平均25℃,年平均降雨量871.8毫米。

自然资源:淡水资源:淡水储量146.25亿立方米。

其中:地下水储量31.75亿立方米地表水储量31.75亿立方米土地资源:市区可使用土地面积52.2平方公里。

其中:规划中工业用地7.17平方公里,商业用地 2.85平方公里,住宅用地16.6平方公里,农业用地0.26平方公里,其他用地25.32平方公里矿产资源:汉中市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是省内主要矿产资源富集区,目前发现矿产92种,产地近千处,有探明储量的矿产60种,矿区289个。

重点有金、铜、铁、锰、硫、磷、石英岩、石膏、纤维水镁石及石材矿产潜力大,具勘察找优势。

全市非金属矿产储量大,经济价值高,有开发利用优势,现已开发利用矿产44种,为发展黄金、有色、钢铁、化工、建材及非金属矿工业奠定了基础。

人口和就业:总人口364.9万人。

男女结构100:89.6,自然增长率3.54‰,其中:非农业人口65.25万人。

受教育程度:中等教育49.8万人,高等教育9.6万人。

城乡从业人员总数172.6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占59.6%第二产业占12.6%第三产业占27.8%城镇劳动工资:平均工资5436元/人年其中:服务业4388元/人年制造业5004元/人年。

汉中地理文化介绍

汉中地理文化介绍

和 湿 润 。 寒 流 , 障 屏
岭 汉 中 属 于 亚 热 不 带 易 气 侵 候 入 区 , , 气 北 候 有 温 秦 •
背景图片:南沙胡
背景图片:石门
兵家战略要塞
秦 所 郡 之 一 。 如 在 秦 代 设 汉 中 郡 , 为 的 在 存
治 、 宋
唐 • 汉 中 在 等 历 ) 史 是 上 作 的 为 大 国 多 家 数 的 朝 一 代 级 ( 行 如 政 秦 区 、
• 张骞纪念馆
背景图片:张骞
2006年05月 25日,张骞 墓作为汉代 古墓葬,被 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六批 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名单。
背景图片:蔡伦墓
• 蔡伦墓祠
背景图片:龙亭侯蔡伦
• 2006年5月25日,蔡伦墓和祠作为 清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 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背景图片:天台山
背景图片:汉中开汉业
公元前206 年,汉王刘 邦以汉中为 发祥地,筑 坛拜韩信为 大将,明修 栈道,暗渡 陈仓,逐鹿 中原,平定 三秦,统一 天下,自此, 汉朝、汉人、 汉族、汉语、 汉文化等称 谓就一脉相 承至今。
背景图片:古汉台世纪大钟
背景图片:栈道
• 鸿门宴之后,刘邦向项羽称臣,项羽封其 为汉王,刘邦在汉中时期韬光养晦, “明 修栈道,暗度陈仓” ,拜韩信为大将,后 突袭拿下三秦地区,和项羽一争高低,史 称“楚汉之争”。
中 汉 中 北 依 秦 岭 , 南 频 巴 山 , 中 间 为 汉 , •
背景图片:汉山
属 亚
背景图片:朱鹮
方 公 热 带 气 候 。 汉 山 江 , 冲 总 积 面 的 积 汉 2,7246 中 平 原 。 平 有 巴 间 大 其 界 。 南 里 , 脉

汉中资料

汉中资料

汉中汉中市,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心,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被誉为“汉人老家”。

汉中地处陕西南部,与西安、宝鸡、安康、广元、巴中、陇南市相连。

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重要发祥地,也与汉族这一称谓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关系,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秦巴地区三大中心城市之首,是西安天水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因境内洋县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

现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1区10县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汉中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1] 。

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自然环境与物产非常丰富。

拥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汉中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201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中国最美油菜花海城市,是一座山水相依的“千年古城”。

城市百科景点美食文化人物历史自然建设学校中文名称汉中市外文名称Hanzhong City 别名褒国、梁州、天汉、兴元府、南郑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南地区,陕西省西南部下辖地区1区10县及1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政府驻地汉台区民主街电话区号0916 邮政区码723000 地理位置中国西南地区、陕西省西南部、汉水上游、秦巴谷地面积27246平方千米人口343.81万人(2015年底抽样公报常驻数据)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汉中话[1]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西汉三遗址、褒斜栈道、武侯墓、张良庙、南湖、定军山、黎坪等机场汉中城固机场火车站汉中站、略阳站、阳平关站车牌代码陕F 城市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市花旱莲市树汉桂行政区划代码610700 高等学府陕西理工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市鸟朱鹮城市节庆汉中油菜花节、柑橘节地区生产总值1064.83亿元人民币(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31031.04元人民币(2015年)历史名人刘邦张良萧何韩信张骞蔡伦户籍人口385.21万(2016年)目录1 历史沿革? 民国以前?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2 行政区划3 地理环境? 位置? 地貌? 气候? 水文4 资源? 生物? 矿产5 经济6 人口7 交通? 铁路? 航空? 公路8 社会? 对外交往? 市花市树? 科教卫生9 旅游10 荣誉11 文化艺术? 民俗风情? 传统民居? 地方特产12 历史大事汉中历史沿革 编辑汉中位于华夏版图之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张鲁、诸葛亮、曹操、刘备、夏侯渊、黄忠、姜维、马超、张飞、吴玠、吴璘、方孝孺、李自成等都在汉中留下深深的足迹。

陕西汉中简介概况

陕西汉中简介概况

陕西汉中简介概况陕西汉中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陕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汉中市地处秦巴山腹地,北临黄河,南接巴山,东连秦岭,西临洋县,地理位置优越。

汉中市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辖11个县区,总人口约440万人。

汉中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和自然景观。

这里是著名的“陕北重镇”,被誉为“秦腔之乡”、“陇蜀通衢”和“中国苹果之乡”。

汉中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汉中曾是秦国的都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重要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

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就是在陕西汉中地区,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汉中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汉中兴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

这里是中国著名的古代文化圣地,孕育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和文化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是司马迁,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也是《史记》的主要作者之一。

汉中还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汉中大部分地区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境内有很多名山大川和自然景观,如秦岭、巴山、洋县等。

秦岭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被誉为“中国屋脊”,这里的景色优美,山水相依,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汉中还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而闻名。

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农业生产的宝地。

尤其是汉中的苹果产业非常发达,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每年的苹果产量都非常可观。

总的来说,陕西汉中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

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也是一个适合旅游观光和农业发展的地区。

无论是来这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还是欣赏自然风光的壮丽,汉中都能带给人们无尽的惊喜和美好的体验。

汉中简介介绍

汉中简介介绍
汉中简概述 • 汉中历史 • 汉中文化 • 汉中旅游 • 汉中发展 • 汉中未来展望
CHAPTER 01
汉中概述
地理位置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秦 岭与大巴山之间,属于汉中盆地

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9′108°16′,北纬32°08′-33°52′。
东与安康市、西与宝鸡市接壤, 南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交界
交通状况
交通建设
01
汉中市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
网络逐渐形成。
交通发展
02
近年来,汉中市积极推进交通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
系,提高交通便捷性。
公共交通
03
汉中市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建设公交车站、增加公交车次等措
施,方便市民出行。
CHAPTER 06
汉中未来展望
城市规划
,北与西安市、咸阳市毗邻。
历史背景
汉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许多朝代的重要行政区域 。
汉高祖刘邦在此建立汉朝,因此汉中也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曾是蜀汉、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的重要割据重镇,也是明代红巾军起义的根据 地。
文化特色
汉中有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其 中最著名的当属汉中汉文化。
社会治安
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的安全,汉中市计划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加大对 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建立安全防范体系
为了提高城市的安全防范水平,汉中市计划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范体 系,加强社区安全建设。
加强公共安全宣传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公共安全意识,汉中市计划加强公共安全宣传教 育,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

说道城固

说道城固

城固是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的故里。

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盆地腹地,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县域地形呈南北狭长,东西窄短,全县幅员面积2265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53万人口,东临洋县、南接西乡、北至留坝、西与汉台区接壤。

如果要把汉中市比作一棵大白菜,那么城固就是名副其实的白菜心了。

如果您有机会坐上飞机,从低空由北向南俯瞰城固大地,可以看到峻峭雄伟的大山,逶迤起伏的丘陵和美丽如画的平川,而且还会看到地势南北高耸、中间低平,形似一副巨大的“马鞍”。

这都要归功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一个地区的地形和气候是密不可分的。

大自然造化了独特的地形,这就注定了城固神奇的气候。

城固地处内陆,加之北有巍峨之秦岭护卫,南有苍莽之巴山环绕,就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湿润的气候特点,被誉为是“西北地区的小江南”。

凡是有过在不同地区生活经历的人,到城固居住一段时间后,无不称道我县是人类居住的天堂,天气温暖湿润,四季宜人。

介绍汉中

介绍汉中

汉中市简称“汉”,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

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游,北倚秦岭、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

辖汉台区和镇巴、留坝、勉县、西乡、南郑、城固、宁强、洋县、佛坪、略阳10个县,总面积2.7万平方千米,人口380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

现任市委书记张会民、市长胡润泽、市政协主席魏建民。

汉中主产水稻、小麦,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稀动物,洋县为国家稀有动物保护区。

汉中两汉三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有“秦巴天府”之称,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截止2006年第六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处(截止2008年第五批);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截止2004年),国家自然保护区6个(截止2009年),国家水利风景区3个(截止2009年第九批),国家森林公园4个(截止2009年)。

时任汉中市市长的田杰曾说:汉中的特色不仅仅在于汉文化,之所以能成就刘邦的汉室大业,则是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生态的多样性。

汉中北依秦岭,南频巴山,中间为汉中平原。

汉中盆地是中国著名的粮仓,也承载著汉中绝大多数的人口。

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因此造就了物种的多样性。

“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田杰认为,“‘南水北调’不仅有利于调入水的地区,也有利于调出水的地区。

为保证调往京、津、冀地区的水质,我们必须对汉江流域进行水土流失治理,防止污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这实际上就提升了汉中的文明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现代化水平,让汉中古城更具品味!”\ 汉中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如秦、唐、宋等)是作为国家的一级行政区治所存在的,例如在秦代设汉中郡,为秦36郡之一(秦为郡县二级制,郡为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于蜀郡),唐代中期汉中为山南西道的首府所在地(唐开元至五代时为道、州、县三级制,道为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剑南道),北宋汉中曾为利州路的治所兴元府所在地(宋设路、州、县三级制,路为宋一级行政单位,成都地区属于益州路,治成都府;梓州路,治今绵阳市三台县;夔州路,治重庆渝中区。

城固简介

城固简介

城固简介
城固县,位于汉中盆地中部,县域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

依据地形特点,自然形成三部分:北部为秦岭山区,中部为汉江平川区,南部为巴山浅山区。

其中,中部平川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左右,是全县经济较为发达区域。

全县幅员2265平方公里,辖8个建制镇、5个街道办事处,310个行政村,17个社区,总人口53.9万,其中农业人口42.5万,是汉中市第二大人口县及副中心城市。

城固县有耕地面积49.3万亩,其中水田33.6万亩。

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富庶,升仙蜜桔、城固银峰等名优土特产品在全国久负盛名,是全国粮油基地县之一,素有西北地区之“陕南明珠”美誉。

城固县地处内陆,在大气候带位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是冬季极地大陆气团与夏季热带海洋气团交汇的地区。

北有东西走向、高大的秦岭,可阻挡由西北南下的寒冷气流;南部米仓山屏障,减缓夏季由西南和东南北上的暖湿气流。

秦岭阻拦起着保温护湿作用。

加之中部一江四河调节本地水分。

总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湿润,雨热同季,干湿交替。

我们的家乡-城固

我们的家乡-城固

城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已形成食品、化工、 城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已形成食品、化工、 纺织、建材、医药、机械制造等产业为支柱、 纺织、建材、医药、机械制造等产业为支柱、20 多个行业门类、100多种产品的地方工业体系 多种产品的地方工业体系, 多个行业门类、100多种产品的地方工业体系, 畜牧业、 中药材” “果、菜、畜牧业、蚕、茶、中药材”六大产业 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建成29 29万亩优质 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建成29万亩优质 16万亩柑桔 15万亩中药材 17万亩蔬菜 万亩柑桔、 万亩中药材、 万亩蔬菜、 米、16万亩柑桔、15万亩中药材、17万亩蔬菜、 年出栏生猪85万头、人工驯养大鲵5 85万头 年出栏生猪85万头、人工驯养大鲵5万尾的产业 基地, 基地,是全国粮油生产基地县和商品瘦肉猪基地 柑桔生产基地、 县、柑桔生产基地、良种猪繁育基地和大鲵繁驯 基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品位全面提升, 基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品位全面提升,先后 获得“全国县城规划先进县” 获得“全国县城规划先进县”、“省级卫生县 全省城市综合管理先进县” 城”、“全省城市综合管理先进县”、“省级文 明县城” 陕西省旅游强县”等荣誉称号。 明县城”、“陕西省旅游强县”等荣誉称号。
三:图片展示
看一看我们的家乡到底 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 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
名胜古迹:张骞纪念馆、 名胜古迹:张骞纪念馆、
韩家祠堂、杨侯禅院、 韩家祠堂、杨侯禅院、湑 水桥、洞阳宫、地母庙、 水桥、洞阳宫、地母庙、 李固墓、将军坟、五门堰、 李固墓、将军坟、五门堰、 钟楼等。 钟楼等。
本地特产
16. 长虫:蛇 长虫: 17. 盖八:蛤蟆 盖八: 18. 曲善:蚯蚓 曲善: 19. 尔头:太阳 尔头: 20. 堰汤:水塘,鱼塘 堰汤:水塘, 21. 摸子:蚊子 摸子: 22. 年丝各 去年 年丝各---去年 23. 雁黑牢 昨天晚上 雁黑牢---昨天晚上 24. 土颗拉 土块 土颗拉----土块 25. 卧块 卧块-----------那个 那个 26. 这呵 这呵-----------这里 这里 27. 逛该 逛该-----------逛街 逛街 28. 可起盖 可起盖-----膝盖 膝盖 29. 挨路 挨路---------额头 额头 30. 火柴 火柴-----洋火 洋火

汉中盆地水文地质基本特征

汉中盆地水文地质基本特征

阐述 ,为农业 生产 、水利规 划提供科 学依据 , 而且也是 工业布局城 市规划 以及 区域水 资源综合 管 理的可靠依 据 。 关键词 :汉 中盆地 ;水文地质 ;特征 ;
Ab s t r a c t : Th i s a r t i c l e t h r o u g h t O t h e Ha n z h o u n g b a s i n g e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h y d r o l o g i c a l g e o l o g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o t a l a mo u n t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s t a t u s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科 技 论 坛
汉 科 技
2 0 1 4 年3 期
汉 中盆 地 水 文地 质 基 本 特 征
李 圣灯 ,程芳芳 2 ,强帆
( 1 . 陕西核工 业工程勘察院 ,陕西西安 7 1 0 0 5 4 ;2 . 陕西核工 业地质局二一四大队 ,陕西西安 7 1 0 0 5 4 )

要 :本 文 通 过 对 汉 中盆 地 地 质 环 境 、 水文地质基本特征 水资 源总量 、开发 利用现状进行
级 阶地 、 Ⅱ级 阶地 、Ⅲ级 阶地 、Ⅳ级 阶地 ,其 地 貌特 征如 下 :
域水 资源综 合管理 的可靠依据 。采取合理 的取 水 技术手段 ,科学开发盆地地 下水 资源 ,对保
证 盆 地 地 下 水 资 源 的可 持 续 利 用 及 整 个 汉 中 地 区 的和谐 发 展 具重 要 战 略 意义 。

【精选】汉中简介及风景名胜区介绍

【精选】汉中简介及风景名胜区介绍

西北小江南——汉中一.汉中的基本情况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1.地理环境: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流,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

2.地势环境:南北高,中间低。

北为秦岭山地,南为巴山山地,中间为汉中盆地,最高峰是秦岭山脉的兴隆岭,海拔3000米。

3.河流:素称“小江南”的汉中,以江河纵横奔流,水量丰盈为其特点。

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均为长江主要支流。

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4.气候环境: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区秦巴气候区。

这里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夏季多雨,春冬偏旱,秋多连阴雨。

年平均气温13.5℃。

5.生态环境:“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6.人文环境:战国时,楚国据有汉水中游,设郡,名汉中。

据文献记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

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

7.矿藏:铁、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石棉储量居全国前列。

8.景区分布: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有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

9.历史沿革:西周为褒国。

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取汉水中游楚国的汉中郡后,于南郑(今汉中市区东北)置汉中郡。

楚汉之际刘邦受封汉王,都南郑。

二.汉中的风景名胜区。

(一)拜将台陕西的拜将台位于汉中市城南门外,亦称拜将坛。

为南北列置的两座方形高台,各高丈许,相传为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南台上书“韩信拜将坛”碑,北台上建有台亭阁。

武汉拜将台位于阅马厂南端。

汉中简介描述

汉中简介描述

汉中简介描述顾名思义,汉中指的是汉水中游。

汉中之名古已有之。

西周至战国时期,汉中指的都是汉水中游的郧阳一带,郧阳地处湖北西北部。

今日的汉中市从地理位置上看,其实处在汉水的上游。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与甘肃、四川毗邻,中部为盆地,中国古代称为“江淮河汉”四大河流之一的汉江,流经汉中、安康和荆襄大地,汇入长江,成为长江最长、最大支流。

全市辖汉台、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11个县区。

市域总面积2.72万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东南的通道和辐射川陕甘鄂的主要物资、信息集散地之一。

汉中景色秀丽。

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3℃,降雨量871.8,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

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地改市。

汉中市地处秦岭之南,大巴山之北,汉江上游。

战国时,楚国据有汉水中游,设郡,名汉中。

据文献记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

与甘肃、四川、安康、西安、宝鸡等省市为邻。

南卧巴山,北卧秦岭,怀抱汉江,为盆地地貌。

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水能资源蕴藏丰富,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动物植物种类繁多。

食以鱼鸭、稻米为主食,秦有陕西“小江南”、“秦巴明珠”美称。

面积27246平方公里,其中盆地占6%,浅山丘陵占36%,中高山区占58%。

境内交通方便,有宝成、襄渝、阳安三条铁路过境;公路四通八达,连接陕、甘、川、鄂的108国道、316国道,过境段的拓宽改造已经完成。

市内南北环线公路等级提高。

城乡公路迅速发展,村村通汽车。

新建汉中火车站第二货场已经竣工。

另外还有飞往西安等地的民航班机。

汉中曾经是商朝的方国,秦国时的汉中郡,此后又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为汉中留下了诸多名胜古迹:被誉为世界交通史,文化史上“奇迹”与“瑰宝”的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汉刘邦的拜将台及其为汉王时的宫殿遗址古汉台,还有众多的历史名人墓地,祠堂。

陕西汉中土壤介绍

陕西汉中土壤介绍

汉中土壤的改良与利用
淹育水稻土分布的地形部位较高,水源缺乏,这不仅使水稻生长因缺水 受到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水稻土的水耕熟化过程,复盐基作用较弱, 有机质的积累也差。该亚类土层薄,耕层浅,保水能力差,每逢降雨少 的年份常因缺水而改旱粮,另外,山坡冲刷严重,岩石碎屑大量入田, 造成土壤结构不良,不但漏水漏肥,而且紧口夹脚,淀浆板结,耕作困 难。淹育水稻土土壤熟化度低,养分缺乏,土壤肥力低,一般为稻、麦 两熟,作物长势差,产量较低,有的田块因瘦痨,水稻发生坐蔸,常年 水稻亩产200~350kg,小麦亩产100~200kg。
黄褐土因受含钙粘黄土质母的影响, 阻滞和延缓了富铝化成土过程, 而粘化 过程比较强, 因而土质粘重, 土体中部形成粘盘层, 呈弱酸至弱碱性, 代换酸、 活性铝和水解酸含量甚微, 盐基饱和或基本饱和, 粘粒硅铁铝率较高, 粘土 矿物以水云母为主。这些主要诊断特征的差异, 反映出黄褐土是受母质影响 形成的特殊土类, 有别于地带性土壤—黄棕壤, 因此将黄棕壤和黄褐土作为 两个土类是适当的。
人为活动和自然条件都能影响土壤 pH 值的变化。不合理的灌溉会产 生盐渍化,提高土壤 pH 值,施用 石灰和生理酸性肥料或生理碱性肥 料都会降低或提高土壤 pH 值;增 施有机肥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土 壤 pH 值等等。
土壤微量元素
在水平方向上陕西省土壤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含量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分 布规律。处于陕南秦巴山地地形的土壤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铁含量均居于较 高的水平,多属 3-4 级,局部地区可以达到 5 级。
由图 可以看出陕西省土壤有机碳
密度空间分布有以下特征:有机 碳密度<4kg/m2 主要分布在榆林、 延安地区北部以及商洛等地区, 其他地区有零星分布;有机碳密 度在 4-7 kg/m2 之间主要分布在 延安地区、秦岭以南的商洛、汉 中、安康都有分布;陕西南部地 区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主要在 4-9 kg/m2 之间;关中地区 及秦岭部分山区土壤有机碳密度 >12kg/ m2,部分地区高达 30 kg/m2以上;咸阳地区及渭南地区 土壤有机碳密度也较高,主要在 9-12 kg/m2之间,主要与该地区 是陕西省的主要粮食产区,常年 施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较 高,且土层较厚,故其有机碳密 度也较高。

汉中市地理环境

汉中市地理环境

汉中市地理环境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其地理环境独特,地处秦
巴山脉腹地,北靠秦岭,南接巴山,地势起伏较大。

山地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0%,主要为丘陵和山地,其中有许多山峰海拔超过2000米。

这种地理特征造就了汉中市独特的地理环境。

山脉环绕的地形使得汉中市气候多样,东部偏温暖多雨,西部偏寒冷干燥。

春夏
季节多雨,气温适中,适合农作物生长;秋冬季节寒冷干燥,降水较少,适合某些特
殊农作物的种植。

由于地势高差较大,汉中市存在着多个气候带,使得植被种类丰富,生态环境独特。

汉中市地理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
件使得汉中市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同时还以果树、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闻名。

山地地形也为汉中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
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总的来说,汉中市的地理环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当地
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汉中市自然资源

汉中市自然资源

汉中市自然资源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汉中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山川、水域、植被等。

下面将从山川地貌、水域资源、植被覆盖等方面介绍汉中市的自然资源情况。

山川地貌:汉中市地形起伏较大,境内有秦岭、巴山等山脉,山地面积较大。

秦岭脉丛生,山峦叠嶂,为汉中市增添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为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保护屏障。

巴山岭南北走向,山势陡峭,山间溪流纵横,为当地的水资源提供了丰富的补给。

水域资源:汉中市境内有涝河、苍水河等重要河流穿流而过,为当地农田灌溉、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水域资源的丰富也带动了当地水产业的发展,成为汉中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植被覆盖:汉中市植被覆盖广泛,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多种类型。

森林覆盖率较高,各类植被种类繁多,为当地生态平衡和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关键作用。

草原和湿地资源也丰富,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总体来说,汉中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山川、水域、植被相辅相成,为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未来,汉中市将继续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实现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汉中的环境优势

汉中的环境优势

汉中的环境优势汉中是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以下将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汉中市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该地区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现出“一个城,两片山”的独特景观。

南部是秦岭山脉,北部是渭河平原,两者之间是宽广的丘陵地带。

这种地貌结构使汉中的气候和植被条件得到了良好的保障。

汉中市的气候条件宜人。

汉中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

夏季炎热湿润,冬季寒冷干燥,春秋季温暖宜人。

这种气候条件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提供了便利。

汉中市的地理位置也是其环境优势的重要方面。

它位于陕西省的中部,地处关中平原和巴山腹地之间,东临陕西省会西安,西接川陕边界。

汉中是连接西北地区和中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其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汉中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汉中是中国著名的苹果之乡,盛产高品质的苹果、葡萄等水果。

同时,这里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铅锌、煤炭、铁矿等。

在人文资源方面,汉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张骞发现西域的汉中古道、汉武帝陵墓等。

这些资源的丰富为汉中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兴旺提供了坚实基础。

汉中市以其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在经济、旅游和生态保护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为汉中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汉中市的环境优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为城市的繁荣和居民的幸福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

汉中市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汉中市,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规划汉中市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报告对汉中市的各类资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二、汉中市资源概况1、土地资源:汉中市土地资源丰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

其中,耕地面积较大,但存在部分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质量不高的问题。

2、水资源:汉中市水资源相对充足,拥有汉江、嘉陵江等河流。

但受气候影响,部分地区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

3、矿产资源:汉中市矿产资源种类多样,主要有煤、铁、铜、铅、锌等。

但部分矿产资源储量较少,需合理开采利用。

4、生物资源:汉中市生物资源丰富,包括多种珍稀动植物。

其中,中药材资源尤为丰富,为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5、旅游资源:汉中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

如:华阳古镇、古汉台、五龙洞等。

三、资源利用现状及问题1、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虽然耕地面积较大,但存在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质量不高的问题。

同时,部分地区存在违规占用耕地现象。

2、水资源利用方面:虽然水资源相对充足,但受气候影响,部分地区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

同时,存在水资源管理不善、浪费严重的现象。

3、矿产资源利用方面:虽然矿产资源种类多样,但部分矿产资源储量较少,需合理开采利用。

同时,存在部分矿山环境治理不力的问题。

4、生物资源利用方面:虽然生物资源丰富,但存在过度开采、非法捕猎等问题。

部分珍稀动植物面临濒危境地。

5、旅游资源利用方面: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存在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同时,存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四、建议措施1、土地资源方面: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严格控制违规占用耕地现象。

推广土地整理和复垦技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

2、水资源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

3、矿产资源方面: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评估,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

汉中 风景描述

汉中 风景描述

汉中风景描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汉中,位于中国陕西省西部,地处秦岭腹地,古为秦地之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汉中的风景自然以秀美山水为主,以古老城市文化为辅,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给人一种别样的韵味和情趣。

首先说说汉中的秀美山水。

汉中的地势大致呈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地形复杂多变,山、水、林、田间杂陈,风景秀丽而壮美。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当属秦岭的太白山。

太白山,海拔高达3767米,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汉中市的象征之一。

太白山峰峦叠嶂,巍峨挺拔,山上松柏苍翠,云雾缭绕,晨雾夕照,云海飘渺,美景如画。

登上太白山,俯瞰山下,云卷云舒,景色如诗如画,令人神往。

除了太白山,汉中还有许多其他美丽的山水景点,比如龙门峡、寒山寺、潮音洞、营盘湖等等。

龙门峡是一个蜿蜒曲折的峡谷,水流湍急,瀑布飞流直下,峡谷两旁幽静幽深,景色壮美。

寒山寺建在悬崖峭壁上,古色古香,幽邃清净。

潮音洞则是一个古老的佛教圣地,洞内石窟甚多,艺术价值极高。

营盘湖水清澈见底,湖水四周被翠绿的树木环抱,宛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山间,美不胜收。

除了秀美的山水,汉中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汉中是陕西的十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汉中有着众多的历史古迹,比如著名的汉中古城、武侯祠、秦始皇陵博物院等等。

汉中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池,城墙高大厚实,城门宽敞雄伟,城内房屋一应俱全,保留着古老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

武侯祠是一座致力于研究和弘扬三国历史文化的博物馆,馆内收藏了大量与三国时期有关的文物和资料,展览内容丰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

秦始皇陵博物院则是收藏有大量与秦始皇陵有关的文物和遗物,包括兵马俑、陶俑、青铜器等等,是了解秦始皇陵历史的重要场所。

汉中不仅有着秀美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还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汉中的民俗风情多样多彩,民间艺术表现形式繁多,有地方戏曲、地方音乐、民间舞蹈等等,每逢传统节日,当地人民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打锣鼓等,场面热闹非凡,令人目不暇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固地区(汉中)地形地貌简介
钟涛
第一节历史简介
汉中地区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简称"汉",北有秦岭山地,南有巴山山地,中有汉水,西接甘肃,南通四川,东北与安康、西安、宝鸡地、市相邻。

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汉中历史文化悠久,自公元前312年惠王设置汉中郡到2012年,已有2300多年历史。

汉中郡始于秦代,"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汉中"。

《汉中府志》。

其后历史变迁,三国时曾属蜀地。

汉中北有秦岭、陈仓、褒斜、骆古、子午古栈道北通关中;南有米仓、金牛、古栈道和阳平关,地势险要,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显要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农业资源,使汉中地区成为陕南政治、军事和文化的重镇。

历史上这里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战事,秦代始汉中就成为连接关中和陕南及巴蜀的要道。

汉高祖刘邦初为项羽手下的汉中王,后结集韩信、萧何、张良等名将谋士,力挫群雄,大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

三国时刘备、诸葛亮、黄忠、赵云与魏将在此逐鹿。

生于城固张骞是历史上抵御匈奴、沟通西域的外交家,其封地和墓地均在故里。

著名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墓地和封地也在此处。

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曹操、张鲁、李白、杜甫、陆游曾在此活动,留下脍炙人口的诗词和动人的篇章。

1949年12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汉中,设陕南行政公署。

1951年设南郑专区,1954年改称汉中专区,1968年改称汉中地区。

1996年6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中地区,设立地级汉中市,原县级汉中市改为汉台区,以原县级汉中市的行政区域为汉台区行政区域。

新设的地级汉中市,辖10县1区。

第二节自然文化简介
汉中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

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体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均气温14℃,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

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山茱萸)、西洋参产
量居全国前列。

有森林面积131.2万公顷,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33万公顷,野生动物50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第三节地形特征简介
汉中隶属陕南,其地貌特征为“两山夹一川”:北部的秦岭山脉、南部的大巴山区及中部的汉水谷地、丹江平原。

主要由古生界变质杂岩组成,是陕西农林特产和有色金属资源的富集区;气候潮湿多雨,常年温热,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水稻产区。

陕南位于“南山”秦岭山脉以南,总面积74017平方公里。

秦境秦岭是秦岭山脉的骨干,山坡北陡南缓,山势巍峨壮丽。

一般海拔1500~3500米,高出关中盆地和汉中盆地1000~3000米。

主脉分布在山地北部,有许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秦岭山地的高山、中山地形。

秦岭以太白山为主峰,由西分为三支,由北而南山势渐低,至汉中盆地边缘已成低山丘陵。

太白山以东山势逐渐递减,在商洛地区山势结构如掌状向东分开,间以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地。

盆地和河谷平地保存有二至三级阶地。

太白山仍存留有第四纪冰川,而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冰蚀冰碛地形保存完好。

北陡南缓的山势导致北坡溪峪短急,南坡诸水源远流长,断切东西走向山岭,形成许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为建设中小型水利电力工程提供了条件。

川陕间的大巴山走向西北——东南,一般海拔1500~2000米,高出汉江谷地1000~1500余米,东西长约300余公里,通常把任河以西称米仓山,以东称大预山。

大巴山北侧诸水注入汉江,上游系峡谷深涧,中、下游迂回开阔,形成许多山间小“坝子”。

坝子中有两级河流阶地,农田、村镇较为集中。

宁强、南郑、西乡、镇巴和镇坪等县由灰岩组成的山地,岩芽、溶沟、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等岩溶地形发育,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水丰富。

汉江谷地以西属嘉陵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和缓,谷地较开阔,是陕、川间主要的水陆通道。

著名的汉中、安康盆地,是陕西主要的农业区和亚热带资源宝库,也是陕西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
第四节城固地形简介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居秦岭南坡,南处巴山北坡,中为汉中盆地,县域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现境西邻汉中市,西北接留坝县,西南为南郑县,东及东北连洋县,东南联西乡县,土地面积2265平方公里。

依据地形特点,南北高,中部低,城固县地貌环境分成三部分:北部为西秦岭南坡山地,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峰峭坡陡,山势险峻;中部为汉江平川区;南部系米仓山北部山地,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山势平缓,山间多平坝。

其中,中部平川区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左右,是城固县经济较为发达区域。

此地区主要以花岗岩和变质岩为主要岩石,并且在汉中境内泉眼遍布,孕育了汉江文化。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一江五河”横贯其中,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横贯东西,其支流湑水河、文川河、南沙河、堰沟河、牧马河纵横交错,流域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汉江在境内流长22千米,湑水河流长100千米,文川河流长48.3千米,均向南流入汉江。

南沙河流长52.5千米,堰沟河流长61千米,均向北流入汉江。

[参考文献]
1、杨景春,李有利,地貌学原理[M],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10月第二版;
2、李开元,龙源期刊[C],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3号德胜国际中心B座;北京龙源出版社,
2011年第八期;
3、王明明,汉中盆地发育机制及地质构造研究[D]。

附1:汉中地区山河走势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