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终稿

合集下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提纲概述:
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是19世纪德国重要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于宗教、人性、自由等问题有深刻的洞见。

在本次读书报告中,将分别从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人性观以及自由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
1.1 宗教是人类自身的产物,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投影。

1.2 宗教不是客观存在,是主观想象的产物。

1.3 宗教的本质是人对自己的本质的忏悔和批评。

1.4 宗教信仰是一种心理病态,会导致人的自我缩小和依赖。

二、费尔巴哈的人性观
2.1 人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与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

2.2 人的本质是物质的,与灵魂无关。

2.3 人的欲望和激情是人性的表现,应当得到尊重。

2.4 人的自我意识是人性的根本属性。

三、费尔巴哈的自由观
3.1 自由是人类的本质特征,它是人类的生命和幸福的基础。

3.2 人的自由不应受到任何形式的限制和束缚。

3.3 自由的实现需要通过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

3.4 自由不是抽象的,而是与具体的社会文化相关的。

结语:
费尔巴哈的思想既深邃又具有启发性。

通过对他的宗教批判、
人性观和自由观的探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精神和本质,更好地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 1845 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纲要性文件。

这份提纲虽然篇幅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文献。

在阅读这份提纲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马克思思想的深邃与创新。

费尔巴哈的哲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马克思通过对其的批判,展现出了全新的哲学视角和方法论。

提纲的第一条就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即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唯物主义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反映外部世界,而忽略了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第二条中,马克思批判了唯心主义虽然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却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这表明马克思既看到了唯心主义在强调主体能动性方面的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其脱离实际、抽象空洞的局限性。

他主张将能动性与现实的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实现对世界的科学认识。

第三条中,马克思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这进一步强调了实践的变革性作用。

环境与人的发展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在实践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只有通过革命的实践,才能实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完善。

第四条则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进行了批判。

费尔巴哈认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但他没有进一步分析这种异化产生的社会根源。

马克思指出,宗教产生的根源在于社会的阶级对立和不平等,只有消除这些社会矛盾,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宗教。

第五条中,马克思强调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一观点打破了以往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理解,将人置于具体的社会关系中进行考察。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终稿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终稿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终稿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第一部分:简述恩格斯在各章中论述的基本思想第一章首先,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的哲学,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法,对“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命题进行了剖析,得出结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即,肯定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

接着,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一方面,肯定了黑格尔哲学体系所包括领域的空前广大,以及黑格尔在其中阐发的思想;另一方面,指出了黑尔格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及其所导致的哲学保守性。

由此,恩格斯得出了唯心主义不能将辩证法贯彻到底的结论,指出要寻找与辩证法相适应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亦即之后提及的唯物主义思想。

最后,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解体后出现的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评价,肯定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同时指出他没有战胜黑格尔的哲学,是因为他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在抛弃了唯心主义的同时也抛弃了辩证法。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第二章首先,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派别。

接着,恩格斯分析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一般局限性,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即,只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却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

恩格斯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局限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即,使“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

费尔巴哈读后感

费尔巴哈读后感

费尔巴哈读后感在翻开费尔巴哈的著作之前,我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光明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费尔巴哈的理论,一开始让我感觉像是闯进了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堡。

每一个观点,每一段论述,都仿佛是城堡中的一间密室,等待我去探索和解锁。

他对于宗教的批判,犹如一阵清风吹散了笼罩在我心头的迷雾。

我还记得书中提到的关于宗教本质的论述,费尔巴哈指出宗教是人把自己的本质投射到虚幻的对象上。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那时候,我特别害怕黑暗,总觉得黑暗的角落里藏着各种妖魔鬼怪。

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紧紧地抓住被子的一角,仿佛那是我的护身符。

有一天晚上,外面狂风大作,窗户被吹得嘎吱作响。

我吓得缩成一团,心里拼命地祈祷着:“老天爷啊,保佑我今晚平安无事,千万别让那些妖怪来抓我。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不就是把自己对于未知和恐惧的想象,投射到了那些根本不存在的“妖魔鬼怪”身上吗?就像人们把自己对于完美、永恒和拯救的渴望,投射到了宗教的神灵身上一样。

费尔巴哈还强调了人的感性存在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精神,而是具体的感性的存在。

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的一次旅行经历。

那次,我独自一人去了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村子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只有朴实的农舍和一望无际的田野。

我住在一位老乡的家里,每天跟着他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脸上,那种温暖和真实的感觉让我陶醉。

我跟着老乡去田里插秧,脚踩在湿润的泥土里,感受着大地的力量和生机。

傍晚,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的繁星,听着昆虫的鸣叫,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感性存在的真实和美好。

在那一刻,我不再是一个被各种抽象概念和理论包裹的人,而是一个能真切感受到阳光、泥土、星空的活生生的存在。

读着费尔巴哈的文字,我越来越觉得他就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用最朴实的语言,揭示着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真相。

他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摘要本文对费尔‎巴哈的提纲‎就马克思个‎人的理解进‎行了极为详‎细的解读,可谓是面面‎俱到,但却又言简‎意赅,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中的直观‎性和受动性‎,并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总的‎理论;同时他还指‎出了环境的‎改变和人们‎活动的一致‎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而且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的总和;最后,马克思还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宗‎旨和任务就‎是改造世界‎。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正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提纲》简洁明了,仅有千余字‎,但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标志着马克‎思哲学基本‎思想的形成‎,思想却十‎分深刻,它批判了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该提纲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采用总-分-总的写法,直截了当,简洁明了。

第一部分为‎总论,先提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再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引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最后水到渠‎成,指出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表明了自己‎坚持倡导新‎唯物主义,反对旧唯物‎主义的坚定‎立场。

《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揭露了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

在《提纲》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最基‎本、首要的观点‎——实践观点。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费尔巴哈是德国哲学家,他的著作《费尔巴哈论》是一部思想深刻的哲学著作。

在这本书中,费尔巴哈对宗教、哲学、科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通过阅读《费尔巴哈论》,我对人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有了新的思考。

费尔巴哈在书中提出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著名观点。

他认为,宗教是一种精神鸦片,它让人们沉迷于虚幻的幻想之中,忽略了现实世界的痛苦和困难。

这一观点让我对宗教产生了新的认识。

我以前一直认为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对生活的寄托和安慰。

但通过费尔巴哈的分析,我开始思考宗教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我逐渐意识到,宗教确实有着许多负面影响,它可以让人们变得盲目,甚至导致一些极端的行为。

因此,我开始对宗教持更加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再盲目地相信宗教的一切。

除了对宗教的批判,费尔巴哈在书中还对哲学和科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哲学是从抽象的思维出发,而科学是从具体的实践出发。

这一观点让我对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我以前一直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两种相互独立的学科,各自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

但通过费尔巴哈的分析,我开始意识到哲学和科学之间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它们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手段。

哲学和科学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进步。

通过阅读《费尔巴哈论》,我对人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新的认识。

费尔巴哈的观点和见解让我开始思考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统,以及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我开始意识到,人类的思想和文化是多样的、复杂的,它们不仅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人类的局限和偏见。

因此,我们在面对思想和文化时,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便更好地适应和改变现实世界。

通过阅读《费尔巴哈论》,我对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也有了新的思考。

费尔巴哈对宗教、哲学、科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和分析,他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费尔巴哈读书报告材料

费尔巴哈读书报告材料

费尔巴哈读书报告材料费尔巴哈读书报告材料《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的继承和对自身内容的阐明。

对待这篇文章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题目,这并不是只针对费尔巴哈一个人哲学思想的批判,而是把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家的代表,阐述他们的哲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与区别。

同时题目中的终结应当理解为“解体和升华”,正是因为黑格尔、康德、费尔巴哈等人哲学思想的解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在此基础上诞生,终结并不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全面否定,而是一种批判性的继承,即其正确的部分被马克思主义哲学吸收,从而得以传承下去。

费尔巴哈论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阐述了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二章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阐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三章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第四章则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其实现的哲学变革,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

本报告将结合问题分析文章的内容:第一章“以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为切入点,分析了黑格尔哲学。

这里的“合理”,并不是通常意义上那种正确的价值判断,而是符合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在黑格尔看来,真理是具体的、现实的,现实是经过辨证发展的绝对理性的实现,所以,现实一定是合乎理性的,因为不合乎理性的东西是不容与绝对精神的。

另一方面,理性也只有通过现实才能表现自身,非现实的理性是空的,所以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但是这种绝对观念、绝对真理的说法和黑格尔所使用的辩证法是相矛盾的,一方面,绝对真理或绝对观念被描述成黑格尔哲学已经达到的认识,他的哲学体系中的全部教条内容都被宣布为绝对真理;另一方面,他的消除一切教条的方法事实上否认了绝对真理的存在,正如文中所说:“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

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读书报告最终定稿

读书报告最终定稿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摘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在马克思遗留下来的一本《1844-1847年笔记》里。

1888年,恩格斯把它附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单行本中第一次发表出来,并指出它的写作时间是1845年春天,地点是布鲁塞尔。

《提纲》是马克思拟写一篇有关人类“历史观”(或实践观)方面论著的提纲。

关键词:费尔巴哈提纲历史观马克思人类世界观一有关人类“历史观”(或实践观)的提纲(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恩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基本上是根据《提纲》的基本观点组写而成的。

所以,可以这样说:《提纲》是马克思为了与恩格斯合写《形态》时个人拟写的一篇提纲,《形态》是马克思《提纲》的第一次阐发。

关于这一点,在《形态》一文的“注释9”中非常明确地注释过:“1845年春天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决定共同写这部著作……第一卷的内容主要是研究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章里叙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1]。

这些不但肯定了《形态》的属性是“历史观”,而且同时印证了《提纲》是“历史观”范畴的提纲。

(二)辩证唯物论与哲学哲学是关于整个宇宙世界最根本的共性和普遍性的学问。

辩证唯物论之所以是哲学,就因为它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和辩证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等都是宇宙世界一切事物最根本的共性和普遍性,所以它能够用以指导人们去认识宇宙世界中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到消亡,并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

而人的“历史观”、意识论、认识论、实践观不是整个宇宙世界的共性和普遍性。

它们的原理、规律、范畴并不能对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到消亡做出合符实际的解释。

它们只是人的生存、生活的方式、手段、规律和范畴,只能用以解释人的生存、生活的某些方面。

既然《提纲》是“历史观”或“实践观”,当然就不是哲学提纲,而只是有关人类生存、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具体科学的一个提纲而已。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一有关黑格尔的一些浅见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思想的全然否定,并不是建立在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之上,而是彻底地弃之不用。

然而,黑格尔的思想涵盖了各个现实的领域,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等,对于黑格尔这样一个创造力十足的天才来讲,他试图在各个领域都找到其发展线索,甚至客观规律。

所以,无论任何一种所谓的颠覆性的哲学思想,都不能完全摒弃黑格尔的哲学内涵。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抛弃,无疑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空想性。

一切的一切,依然要从黑格尔谈起。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这是黑格尔的一著名哲学命题,引起了当时政府和自由派这两方截然不同的态度。

我认为,这是一个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了外界客观现实决定内心评价标准这一观点,即物质决定意识。

但是,结合真实的现实,也就是社会的实际情况来看,尤其是从社会制度这一方面出发,朝代更替甚至制度的消亡似乎将这一命题带入两难境地,但这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之地。

此刻,黑格尔提出了他真正具有革命性的观点——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不具有最终性质。

在此,我将这一观点简化为:不存在绝对的真理。

在前文中我提到过,黑格尔对哲学的探索方式是一种类似总结归纳的方式,他试图找出各个领域的发展规律,以此构建体系,建立哲学的大厦。

因此当黑格尔理清了这些发展脉络的时候,在没有变革的情况下,哲学解答了一切他所关心的问题,因此,恩格斯说,哲学就此完结了。

然而,我始终对黑格尔对哲学的这一探索方式上存在某种矛盾的疑问。

一方面,我接受了黑格尔对某些领域的归纳概括。

另一方面,我又对这种针对现实提纲挈领的研究有一些不解。

人何以在所谓合乎理性的现实中发现问题,树立准则,在这个过程中,思辨的作用是否占主导?在这个时候,费尔巴哈提出的“爱”的观点,用爱化解一切矛盾冲突的理念,尽管我们将它看作泛泛空谈,但它的出现其实是十分有意思的。

他企图用人的意识来统治这个大厦的建立(尽管他并非唯心主义者),所以他当然要完全的抛开黑格尔。

关于费尔巴哈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读后感在翻开《关于费尔巴哈》这本书之前,我就像个在知识海洋边徘徊的孩子,对即将踏入的这片深邃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可当我真正一头扎进去,才发现这里面的世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彩得多。

费尔巴哈的观点,初读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细细琢磨,又仿佛能在生活的细微处找到它们的影子。

比如说,他强调人的本质是感性的、现实的存在。

这让我想起了那次去菜市场的经历。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晃悠着走进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菜市场。

一进去,喧闹的声音、混杂的气味就像潮水一样向我涌来。

卖菜的大妈扯着嗓子吆喝,卖肉的大叔熟练地挥舞着刀,还有那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我走到一个蔬菜摊前,摊主是一位面容和善的大姐。

她的脸上带着劳作的痕迹,双手因为长期的摆弄蔬菜而略显粗糙。

我拿起一把青菜,问她价格。

她咧嘴一笑,露出朴实的笑容,报出了一个数字。

我觉得有点贵,试着还了个价。

大姐皱了皱眉头,跟我解释这青菜是早上刚从地里摘的,新鲜着呢,而且价格已经很公道了。

她的眼神里透着真诚,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她对自己所卖蔬菜的自豪和珍视。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费尔巴哈所说的“感性的、现实的存在”。

这位大姐,她的生活、她的劳动、她对蔬菜的感情,都是那么真实可感。

她不是在抽象地谈论生意,而是在实实在在地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

她的笑容、她的话语、她的坚持,都是她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人的生动体现。

继续在菜市场里穿梭,我又看到了一个卖鱼的摊位。

摊主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动作麻利地处理着鱼。

鱼鳞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飞溅开来。

他的脸上沾着水滴,却毫不在意,专注地为顾客服务。

有个老奶奶过来买鱼,说要给孙子做顿好吃的。

小伙子一边推荐哪种鱼适合做给孩子吃,一边细心地告诉老奶奶怎么烹饪能让鱼更鲜美。

看着他们的交流,我再次想到了费尔巴哈的理论。

这些普通人,他们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情感、他们与他人的互动,不就是人的本质的展现吗?他们不是哲学书中抽象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个体。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虽然早就知道《费尔巴哈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献,但自己真正用心地读原著还是第一次。

在这短短的几个星期里,我认真地研读了这一著作,仍有一些困惑不解,不过领悟颇多,以下,是我对其中六个重点问题的一些观点与阐述。

1、如何理解黑格尔关于“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一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是黑格尔的著名命题之一。

其中,“现实的”并不是我们口语上平常意义的现实,而是一种经过黑格尔本人定义的“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的现实;同时,“合理的”也并非寻常意义的合理,而应该是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合乎理性的,也可以通俗化理解为符合客观规律。

这个命题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被拿来当作普鲁士统治者进行专断统治的借口。

通过黑格尔辩证法本身,我们可以推断出,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凡是现实的”都会成为不合理的,意味着它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在人们头脑中,“凡是合理的”,不管它同现实多么的矛盾,都会成为现实的。

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命题。

2、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恩格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从黑格尔的哲学观点来看,人的认识是永无止境发展的。

但是,按照传统的要求,他不得不以某种绝对真理建立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不得不给人的认识一个终点,导致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全部教条内容就被宣布为绝对真理,这与其消除一切教条主义的辨证方法相矛盾。

从其社会史观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过程,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不过是这一过程中的暂时阶段,而所谓完美的社会与国家是不存在的。

但是,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却不得不给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个终点,不得不给人们一个所谓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

黑格尔哲学的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其方法却是消除一切教条主义的辩证方法。

3、恩格斯怎样论述哲学基本问题?它的提出有什么理论意义?恩格斯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分为两个方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年-1872年)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对于19世纪后期以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费尔巴哈以其关于宗教和神学的批判而闻名,被誉为“不可或缺的无神论者”。

本报告将针对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行全面的阐述和分析。

一、费尔巴哈的背景与思想发展1. 个人背景和家庭背景2. 文化和社会环境对费尔巴哈思想的影响3. 早期哲学观点与转变4. 宗教与无神论之间的转变二、费尔巴哈的思想1. 宗教和神学的批判a. 宗教的本质和作用b. 宗教的弊端及其对人类的影响c. 人类需要超越宗教的理由d. 宗教与个体自由的关系2. 人类本质的理解a. 人的属性和特点b. 人的社会性及其与宗教的关系c. 人的存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3. 人的理性与感性a. 理性和感性在人类认知中的作用b. 理性与对宗教的批判c. 理性与人的自由意志的关系4. 对历史和社会的观察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c. 费尔巴哈对封建主义和旧约的批判三、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1. 价值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2. 人的解放与社会革命的观点3.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思想的批判与发展四、费尔巴哈的影响与评价1. 对后世哲学思想的影响2. 对宗教和神学研究的影响3. 对社会学和社会思潮的影响4. 对当代政治思想的影响五、结论通过对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宗教和神学进行的批判,对人类理性和感性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历史和社会现象的观察。

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后来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尽管费尔巴哈的思想并不完全被接受,但其批判性思考和对人类解放的追求依然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读书报告——费尔巴哈

读书报告——费尔巴哈

读书报告——费尔巴哈论第一章“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命题的提出,引起了近视的政府的感激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的愤怒。

恩格斯分析此命题,他认为,在黑格尔看来,绝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是无条件的也是现实的,现实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样是必然的东西,“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

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和理性的,就是说,注定是不合理性的,一开始就包含着不合理性;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乎理性的,注定要成为现实,不管它同现存的,表面的现实多么矛盾。

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法的一切规则,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恩格斯提出“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的命题。

这是按照黑格尔的方法必然要得出的结论,但是他本人并没有做出这结论。

恩格斯分析黑格尔之所以没有清楚的作出阐述的原因是:黑格尔不得不去建立一个体系,而按照传统要求,哲学体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

黑格尔自己觉得不得不给这个过程一个终点,要在某个地方结束他的体系。

而且恩格斯还指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导致了彻底革命的思维方法竟然产生了极其温和的政治结论。

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体系包括了以前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广大领域,它在这一领域中阐发了丰富的思想。

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完成了,一方面他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的方式概括了哲学全部的发展;另一方面,他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

黑格尔学派解体的原因。

黑格尔的整个学说,为容纳各种极不相同的实践的党派观点留下了广阔的场所;而在当时的理论的德国,由实践意义的首先是两种东西:宗教和政治。

特别重视黑格尔体系的人,在两个领域都可能是相当保守;认为辩证法是主要的东西的人,在政治和宗教上都可能属于最极端的反对派。

30年代末,黑格尔学派内的分裂越来越明显。

1840年起,人们就不可避免的要公开站在这一派或那一派了。

对现存宗教进行斗争的实践需要,把大批最坚决的青年黑格尔分子推回到英国和法国的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

费尔巴哈论读后感读完这本书,感觉就像在思想的海洋里畅游了一番,脑袋里装满了各种新奇的想法和深刻的思考。

要说这本书,它可真不简单。

一开始读的时候,感觉有点晦涩难懂,那些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就像是一道道难以跨越的沟坎。

但慢慢地,随着深入阅读,我发现自己仿佛在一点点揭开神秘的面纱,看到了隐藏在深处的真理之光。

书中对于费尔巴哈的哲学观点的剖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以前对于哲学的理解,总是模模糊糊的,觉得那是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

但通过这本书,我才明白哲学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对世界的每一次观察和思考里。

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爬山。

那座山不算高,但路却不好走。

一路上,我们都在抱怨,为啥要来受这个罪,好好在家躺着多舒服。

可当我们爬到山顶,俯瞰着脚下的美景,那种壮阔和美丽让我们瞬间忘记了所有的疲惫和抱怨。

站在山顶,风呼呼地吹着,头发都被吹乱了。

眼前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远处的城市就像一个小小的模型,车水马龙都变得那么渺小。

那一刻,我突然就想到了里提到的关于感性直观和理性思维的关系。

在爬山的过程中,我们一开始只感受到了身体的劳累和辛苦,这是最直接的感性直观。

但当我们站在山顶,看到那番美景,我们开始思考,开始领悟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从感性直观上升到了理性思维。

费尔巴哈强调感性的重要性,而这次爬山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如果没有亲身去爬这座山,没有经历那些汗水和疲惫,没有亲眼看到山顶的风景,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真正理解那种感受,也无法有更深的思考。

再比如说,我们在爬山途中遇到了一位老人。

他独自一人,步伐缓慢但坚定。

我们好奇地和他搭话,才知道他几乎每周都会来爬这座山。

他说,爬山对他来说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

他能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人生,回忆过去。

听着他的话,我又不禁想到了费尔巴哈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

人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有思想、有情感、有精神追求的存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个人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个人读书报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书报告一直觉得现在是一个没有偶像,没有信仰的时代,我们都在忙着标榜着个性、批判着世俗,然而到底在追求什么,批判什么,我们却不知道。

惭愧的说,作为一个文科生,虽然答题的时候一直提到马克思主义,然而马克思的原著我没有一本完整的读过,马克思主义在我脑海中也一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由此我不禁想到,那些所谓反对的人真的读过马克思的原著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我第一个完整的读的马克思的文章,虽然只有短短十一句话,但从中透露出的思想的深度和力度确是平庸之辈万言都无法达到的。

我又一次感受到,马克思主义能够席卷全球另资本主义世界为之颤抖的原因,这实在是一种有力量有智慧的迷人的思想。

短短十一段文字,便已经奠定了这篇文章的不朽地位,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恩格斯把马克思的这个《提纲》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马克思是一位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的勇者。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还是支持费尔巴哈的古典唯物主义,但他并不满足于前人的成果,自己继续研究,1845年写出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就尖锐的指出了费尔巴哈所代表的古典唯物主义的不足之处。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对于唯心主义,马克思也能全面客观的看待它,指明唯心主义之中也有可取之处,那就是关于人的能动性发面的论述。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综合前人这两种看法,可以看出不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犯了过于绝对的错误,二者都将思维与存在、主观和客观完全割裂开来。

而马克思却找到了联系主观与客观的一个关键,那就是人的实践。

2022年费尔巴哈论读后感范文

2022年费尔巴哈论读后感范文

2022年费尔巴哈论读后感范文《费尔巴哈论》是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于1844年发表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2022年费尔巴哈论的阅读感受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费尔巴哈在《费尔巴哈论》中提出了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即物质决定意识。

他认为,人的思想和意识是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和影响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这一观点对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考角度。

其次,费尔巴哈在书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问题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物化关系,使人们失去了自由和人性的尊严。

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揭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此外,费尔巴哈还对宗教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宗教是对人类困境的一种幻想和逃避,是一种虚幻的精神安慰。

他批判了宗教的虚无主义和迷信性质,呼吁人们要从迷信中解脱出来,追求真理和自由。

在阅读《费尔巴哈论》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费尔巴哈的思想的深邃和独特。

他的思想触动了我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思考,让我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他的批判性思维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阅读《费尔巴哈论》也让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费尔巴哈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他的唯物史观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通过阅读《费尔巴哈论》,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和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总而言之,2022年费尔巴哈论的阅读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费尔巴哈的思想深邃而独特,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思考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他的批判性思维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费尔巴哈读书报告(5篇材料)

费尔巴哈读书报告(5篇材料)

费尔巴哈读书报告(5篇材料)第一篇:费尔巴哈读书报告《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书报告一、黑格尔哲学文章结构:首先恩格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与继承:1、批判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辩证发展观。

2、指出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的矛盾。

摘抄:1、不论哪一个哲学命题都没有像黑格尔的一个著名命题那样引起近视的政府和同样近视的自由派的愤怒,这个命题就是:“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这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警察国家、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祝福。

2、所以,黑格尔,特别是在《逻辑学》169中,尽管如此强调这种永恒真理不过是逻辑的或历史的过程本身,他还是觉得自己不得不给这个过程一个终点,因为他总得在某个地方结束他的体系。

在《逻辑学》中,他可以再把这个终点作为起点,因为在这里,终点即绝对观念──它所以是绝对的,只是因为他关于这个观念绝对说不出什么来──“外化”也就是转化为自然界,然后在精神中,即在思维中和在历史中,再返回到自身。

但是,要在全部哲学的终点上这样返回到起点,只有一条路可走。

这就是把历史的终点设想成人类达到对这个绝对观念的认识,并宣布对绝对观念的这种认识已经在黑格尔的哲学中达到了。

但是这样一来,黑格尔体系的全部教条内容就被宣布为绝对真理,这同他把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是矛盾的;这样一来,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

3、同时,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富于创造力的天才,而且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识渊、博的人物,所以他在各个领域中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当然,由于“体系”的需要,他在这里常常不得不求救于强制性的结构,对这些结构,直到现在他是渺小的敌人还发出如此可怕的喊叫。

但是这些结构仅仅是他的建筑物的骨架和脚手架;人们只要不是无谓地停留在它们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那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保持充分的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国际商学院张梦莎0第一部分:简述恩格斯在各章中论述的基本思想第一章首先,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的哲学,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法,对“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命题进行了剖析,得出结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即,肯定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

接着,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一方面,肯定了黑格尔哲学体系所包括领域的空前广大,以及黑格尔在其中阐发的思想;另一方面,指出了黑尔格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及其所导致的哲学保守性。

由此,恩格斯得出了唯心主义不能将辩证法贯彻到底的结论,指出要寻找与辩证法相适应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亦即之后提及的唯物主义思想。

最后,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解体后出现的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评价,肯定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同时指出他没有战胜黑格尔的哲学,是因为他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在抛弃了唯心主义的同时也抛弃了辩证法。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第二章首先,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派别。

接着,恩格斯分析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一般局限性,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即,只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却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

恩格斯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局限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即,使“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

”最后,恩格斯在施达克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问题上进行了批判,并明确表示,划分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能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

第三章首先,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进行了批判,指出其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是片面的,而根源是唯心主义思想。

第一,将客观事物过分神圣化,其所言的“宗教”是抽象的、观念的产物。

第二,否认宗教的历史性,颠倒了宗教与历史的关系。

接着,恩格尔列举了费尔巴哈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并针对其中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

第一,其伦理观的基础是抽象人性论,这是其伦理观的根本错误。

第二,鼓吹抽象善恶观,未正确揭示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三,推崇抽象的爱的道德论,使其哲学丧失了革命性。

最后,恩格斯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必然性。

他反对对抽象的人的崇拜,而提出要把现实的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

第四章首先,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的有机结合。

接着,恩格斯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并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一方面,指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强调对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考察。

另一方面,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中包括: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历史变迁的终因,经济基础决定国家与法律,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

最后,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伟大意义。

即,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第二部分:回答问题1、第一章: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首先,恩格斯指出,“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这个命题是由黑格尔的思维方法必然要得出的结论,而黑格尔本人并没有作出这个结论。

由此,恩格斯发现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接着,恩格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阐述了这个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其根源是唯心主义思想。

黑格尔认为,自然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然后在精神中,即在思维中和在历史中,再返回到自身。

也就是说,他将“绝对观念”视为世界本原。

而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则证明了这种“绝对观念”的彻底形成。

也就是说,“绝对观念”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是一个已经达到了的终点,它意味着认识的终结。

这显然是一种绝对的教条的哲学,而黑格尔本人却在《逻辑学》中一再强调永恒真理不过是逻辑的或历史的过程本身。

由此,恩格斯推出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矛盾是恩格斯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为出发点所推出的,即恩格斯以逻辑推理作为实践的手段,推出了与黑格尔哲学体系相矛盾的结论。

也就是说,黑格尔的理论没有经过自身实践方法的检验,说明了黑格尔哲学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不相适应。

最后,恩格斯充分肯定了黑格尔哲学体系所包含领域的空前广大,高度评价了其辩证法思想,并表示要找出与之相适应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即唯物主义思想。

2、第二章:恩格斯是如何分析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一般局限性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首先,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属于“纯粹的唯物主义”,即认为“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恩格斯对此观点表示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了其片面性。

如费尔巴哈自己所言,“在我看来,唯物主义是人的本质和人类知识的大厦的基础﹔但是,我认为它不是生理学家、狭义的自然科学家如摩莱肖特所认为的而且从他们的观点和专业出发所必然认为的那种东西,即大厦本身。

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者完全一致﹔但是往前进时就不一致了。

”对此,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在这里把唯物主义这种建立在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特定理解上的一般世界观同这一世界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即世纪所表现的特殊形式混为一谈了。

不仅如此,他还把唯物主义同它的一种肤浅的、庸俗化了的形式混为一谈”。

也就是说,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只认识到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却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只能够认识处于绝对静止状态下的事物,而不能将其放到历史之中,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只关注到空间的维度,却忽略了时间的跨度。

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不完整的,与唯心主义的决裂是不彻底的。

接着,恩格斯结合自然科学的发展进程,阐述了旧唯物主义哲学以下三方面的局限性。

第一,机械性。

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来解释一切现象。

造成这种局限性的部分原因是,18世纪的自然科学中只有固体力学,而化学、生物学尚未成熟。

第二,形而上学性。

即“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仅肯定事物的发展,而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永远绕着一个圆圈旋转”。

这种局限性的存在,一方面缘于当时风行的形而上学即反辩证法的哲学思维方法,另一方面缘于地质学、胚胎学、植物和动物生理学以及有机化学在当时尚未建立。

第三,唯心史观。

即把人类社会看作是偶然事件的堆积,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缘于对当时的文化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忽视。

值得一提的是,恩格斯在分析论述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一般局限性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时候,特别注意指出了导致局限性存在的客观因素。

这种分析是符合实际的,同时,这使得其论证过程本身就隐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

自然科学的发展进程,一方面体现出物质的第一性,另一方面体现出发展进步的思想。

最后,恩格斯分析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局限性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必然性。

他说,“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

因此,问题在于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即所谓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承认物质是世界本原,而且认识到了事物在历史中不断前进发展的变化规律。

3、第三章:费尔巴哈伦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恩格斯是怎样批判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的?费尔巴哈伦理学的主要观点是:第一,人(包括他自己)是抽象的;第二,“恶”等于绝对的“坏”;第三,人们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是绝对的。

恩格斯指出,“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又是爱!),这就是费尔巴哈的道德的基本准则,其它一切准则都是从中引伸出来的。

”即,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基本准则是“爱”。

恩格斯对“爱”的理论的批判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对于个人而言,费尔巴哈认为,追求幸福的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因而应当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但正如恩格斯所言,“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会对己对人都有利。

他的这种欲望要求同外部世界打交道,要求有得到满足的手段”,费尔巴哈忽视了追求幸福的对象和手段,即物质条件,这是从抽象的人而不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第二,对于他人而言,费尔巴哈认为,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平等的绝对的权利,是适合于任何时代和任何情况的。

对此,恩格斯通过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例证,阐发了“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观念上的权利来满足,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的观点,不仅强调了物质的第一性,而且指出了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具体而言即不同历史时期的平等权利在不同阶级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

此外,恩格斯还按照费尔巴哈的伦理学观点,以证券交易所的情景为假设,指出“费尔巴哈的道德是完全适合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残存的唯心主义思想及绝对化的观点使其哲学丧失了革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