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常识介绍

合集下载

元曲简介

元曲简介

“曲状元”:马致远
字千里,号东篱,(一 说名不详,字致远,晚 号“东篱”)。
创作题材宽广,意境高 远,形象鲜明,语言优 美,音韵和谐。
代表作:《汉宫秋》、 《黄粱梦》。
《天净沙·秋思》(散曲)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前三句挫有致, 马致远因此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 秋》,马致远。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 雨》,白朴。
《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 或《赵氏孤儿大报仇》,纪君祥。
“曲圣”关汉卿
元代杂剧奠基人,元 代戏剧作家,“元曲 四大家”之首。晚号 已斋(一说名一斋)、 已斋叟。
代表作:《单刀会》、 《窦娥冤》
关汉卿的艺术创造风格
题材大多反映现实,揭示了社会各方 面的矛盾,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 着昂扬的斗争精神;
情节安排紧凑,布局引人入胜,不全 采用大团圆结局的惯例;
人物个性鲜明;
语言风格与题材互相配合,既借鉴古 典诗词,也吸收民间文学的土语方言。
《一枝花·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 一粒铜豌豆,恁(nèn)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 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 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 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 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 会吟诗、会双陆(liù)。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 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 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 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 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nn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zhu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元曲的知识点总结中考

元曲的知识点总结中考

元曲的知识点总结中考一、元曲的特点1.多样化的剧种形式元曲包括“元杂剧”、“元杂曲”、“元曲牌”、“元曲牌子”、“元曲子”、元曲”等“元”字命名的剧种形式。

这些剧种形式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不同,包括快板、慢板、七言律诗、杂曲牌、牌子曲等形式。

2.歌舞性强元曲以其歌舞性强的特点而著称。

它不仅注重对音乐舞蹈的表现形式,而且重视对人物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是中国戏曲中的一支独特的民族戏曲。

3.生动多彩的表演形式元曲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方式,能够全面展现演员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4.强烈的人文情感色彩元曲在表现人物情感方面非常丰富,能够深刻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作用。

二、元曲的发展历程元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元曲的起源元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朝,当时的戏曲表演受到了当地的音乐舞蹈的影响,发展了具有独特特色的元曲形式。

2.元曲的鼎盛时期元曲的鼎盛时期是在元朝至明代之间,当时的元曲剧种形式和表演风格相继形成,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

3.元曲的变革与传承元曲时代的结束标志着元曲的衰落,但其影响深远,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后世的文学、音乐、舞蹈等方面,元曲的影响一直存在,多方面的作品受到元曲的影响。

三、元曲的代表作品元曲有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窦娥冤》、《汉宫秋》、《贵妃醉酒》、《牡丹亭》等。

这些作品在音乐、剧本、舞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1.《窦娥冤》《窦娥冤》是元曲中的一部悲剧作品,讲述了窦娥的冤屈和感人故事。

该剧的音乐、表演、舞蹈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元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2.《牡丹亭》《牡丹亭》是元曲中的一部爱情戏曲,由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所作。

该剧以其优美的诗句、深刻的人物塑造和精致的表演,成为元曲中的经典之作。

3.《汉宫秋》《汉宫秋》是元曲中的爱情悲剧,讲述了汉文帝与昭君的感人故事。

元曲常识

元曲常识

元曲常识一、曲及元曲曲,比之诗词,更为灵活,也更接近民间。

曲,兴之于元代,所以后人为了同唐诗宋词相区别,就冠名以“元曲”。

元曲即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小令及带、过、兼曲、组曲,套曲等。

唐诗是豪情,宋词是柔肠,而元曲就是嬉笑怒骂的童真率性,是艺术性的俚语(既民间俗语或地方方言)表现。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可以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二、元曲的组成元曲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包括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

“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

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散曲从体式分两类:“小令”和“散套”。

小令又叫叶儿,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

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而且要求始终用一个韵。

散曲的曲牌也有各式各样的名称,如《叨叨令》、《刮地风》、《喜春来》、《山坡羊》、《红绣鞋》之类,这些名称多很俚俗,这也说明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

三、元曲的体制元曲兴起并代表这一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就其本身而言则是由于元曲确立并完善了体制形式,曲的体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1、宫调:宫调是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通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

归纳总结元曲

归纳总结元曲

归纳总结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体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纯正的民间化特征使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元曲进行归纳总结,介绍其特点、分类和代表作品,以及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一、元曲的特点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在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兴盛。

元曲采用戏剧化的表现手法,注重音乐、舞蹈和角色扮演,使其在表现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1. 民间化特征:元曲最大的特点是深受民间文化的影响。

它以民间故事为素材,语言生动质朴,情节简洁明了,富有亲和力。

元曲大量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民间曲调,使之更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和理解。

2. 曲艺化表现手法:元曲在表现手法上突出了曲艺化的特点。

其中,曲指的是曲调;剧指的是戏剧性表现;词指的是歌词。

元曲的演唱形式较为多样,既有男女对唱,也有合唱和独唱等形式。

演唱时会配以精妙的舞蹈动作,使之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3. 沉重的现实主义色彩:元曲在揭示社会问题和呈现人类命运的同时,常常透露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元曲对社会现象进行触动,并通过角色的塑造将人性的善与恶以及忠诚与背叛等复杂情感进行了深入探索。

二、元曲的分类和代表作品元曲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和风格,主要分为四大类:传奇、杂剧、散曲和元杂剧。

1. 传奇:传奇是元曲最主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

其特点是以传奇故事为素材,通过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展现出来。

代表作品包括《西华山》、《天净沙·秋思》等。

2. 杂剧:杂剧是元曲中的另一种重要类型,其形式更为活泼多样,包括有趣的叙事台词、时空变换和滑稽幽默等元素。

代表作品有《汉宫秋》、《溪山行旅》等。

3. 散曲:散曲是元曲中的一类短小精悍的作品,以四句词章或词牌曲的形式呈现。

散曲通常以抒发个人情感或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抗争。

代表作品有《春花秋月何时了》、《兰陵王》等。

4. 元杂剧:元杂剧是元曲中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形式,吸取了前述类型的特点,包含了传奇、杂剧等元素。

元曲基本知识

元曲基本知识

元曲基本知识《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寨儿令》天欲明,觉寒生,打书窗只闻风有声。

步出柴荆,遥望郊坰,滚滚势如倾。

四围山岩壑都平,道途间无个人行。

爱园林春浩荡,喜天地气澄清。

巧丹青,怎画绰然亭?【沉醉东风】万树枯林冻折,千山高鸟飞绝,兔径迷,人踪灭,,载梨云小舟一叶。

衰笠翁耐冷的别,独钓寒江暮雪。

概念一:元曲的定义元曲:又称词余、乐府,内容是散曲与元杂剧的曲文。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元曲虽有固定格格式,但并不生硬死板,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衬字:曲谱规定的必需的正字之外增加的字。

不规定平仄,用于调节句法、补充语义和语气。

有“衬字不过三”的提法。

幺篇:写作过程中连续使用同一个曲牌时候,后面各个曲牌不再标出,而写作“幺篇”或“幺”。

南曲称“前腔”。

重头:凡是同一曲牌,重复填写几遍或几十遍,用韵互异,首尾句法完全相同的,称重头。

换头:重复使用同一曲牌,后曲换前曲的头一句或几句,稍稍增减字数,性质与幺篇相同.犯:程式标识,即使用同一宫调或相同笛色的不同宫调内选取不同曲牌的节句集合的新曲。

集同一宫调曲牌者叫“犯本宫”,不同宫调相集者称“犯xx宫”。

符号厶:表示此处应填的字宜去可上,去,指去声字,上,上声字二:句式:除了诗词中讲的一字至七字句外,多出了八、九、十、十一字句。

其中:八字句(复合式单句)以上三下五最常用,上二下六也偶尔见之。

九字句(复合式单句)基本是上三下六,其次为上四下五句式。

元曲文学常识整理

元曲文学常识整理

元曲文学常识整理
1. 嘿,你知道吗,元曲其实分成杂剧和散曲哟!就像我们生活中有主食和零食一样。

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杂剧的经典例子呀,那情节,真让人揪心!
2. 哇塞,元曲的宫调可重要啦!这就好比一首歌有不同的调调,能表达出各种不一样的情绪呢。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的就是越调呀,那种凄凉感扑面而来。

3. 元曲里的曲牌名可有意思咯!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

像“山坡羊”,好多元曲都用它呢,比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4. 嘿呀,元曲作家们那可都是才华横溢的呀!他们就像是璀璨的星星在文学天空中闪耀。

白朴不就是其中的一位嘛,他的作品超棒的哟!
5. 元曲中的对仗也很绝呢!就如同工整的对联,让曲子读起来朗朗上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不就是绝好的例子嘛。

6. 元曲的语言那叫一个生动形象啊!好像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古道西风瘦马”,哇,这画面感,太强了吧!
7. 元曲里还有好多故事呢!像一个个小电影,吸引着我们。

王实甫的《西厢记》不就是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吗。

8. 元曲对后来的文学影响可大啦!就如同火种,点燃了更多的文学之光。

这么重要,你能不了解一下?
9. 总之,元曲真的特别精彩,充满魅力!值得我们好好去欣赏、去品味呀!。

元曲的基本常识

元曲的基本常识
#1.
散曲
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散曲
Hale Waihona Puke 天净沙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 歌曲、 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 宾白、 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 样式。 样式。 体例:四折一楔子。 体例:四折一楔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 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 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 高潮和结局。 一楔子,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 一楔子,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 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元曲的基本常识: 元曲的基本常识
曲:是继诗、词兴起的一种古代的诗歌体裁,是配乐歌 是继诗、词兴起的一种古代的诗歌体裁, 的诗。 唱 的诗。 体制:曲牌和宫调(宫调 即现代音乐的C 宫调, 调等)。 体制:曲牌和宫调 宫调,即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 曲牌:规定了一首曲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 曲牌 规定了一首曲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 宫调:每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 宫调 每个曲牌都隶属于一个宫调,每个宫调都有若 干个曲牌。 干个曲牌。
[注解] 注解]
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岳王:即岳飞,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故称岳王。 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 披文握武:指文武双全。 建中兴宙宇:为民族中兴建立功业。宙宇,指国家社稷。 建中兴宙宇:为民族中兴建立功业。宙宇,指国家社稷。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岳飞被奸臣秦桧谋害事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指岳飞被奸臣秦桧谋害事。 闪杀人:害死人。 闪杀人:害死人。 旌节:军队。 旌节:军队。 士夫:人民。 士夫:人民。 丘陵:指祖宗陵墓,此指中原。 丘陵:指祖宗陵墓,此指中原。 銮舆:天子车驾, 指天子,即宋高宗赵构。 銮舆:天子车驾,代指天子,即宋高宗赵构。 钱塘:即今杭州,岳飞在此遇害,后迁葬西湖。 钱塘:即今杭州,岳飞在此遇害,后迁葬西湖。

元曲知识简介

元曲知识简介

《倩女离魂》
张倩女与王文举系指腹为婚,王文举长大后, 应试途经张家,欲申旧约。倩女的母亲嫌文 举功名未就,不许二人成婚。文举无奈,只 得独自上京应试。倩女忧思成疾,卧病在床, 她的魂灵悠然离体,追赶文举,一同赴京, 相伴多年。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携倩 女回到张家。当众人疑虑之际,倩女魂魄与 病躯重合为一,遂欢宴成婚。
《窦娥冤》
窦娥是一个身兼孤女、童养媳,寡妇、死囚的 人物。她三岁丧母,七岁被卖作童养媳,十七岁结 婚,不到二年又夫死守寡。这个孤苦无依的女子, 不但遭受着地痞无赖的欺侮而且最终被官府无端杀 害。她的一生正是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 窦娥是一个本分善良的普通妇女。丈夫死后,她忍 受着精神的痛苦和折磨,用命运观念自我安慰,安 分守己地遵循着当时的道德教条,尽孝守节。但即 使如此,她在黑暗的社会中也无法容身。
清明节,少俊陪同母亲外出祭奠,裴行检因
身体欠佳留在家中,偶然来到花园,碰见端 端兄妹,询问后得知始末。裴行检认为李千 金行为失检,命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 却留下了两个小孩。李千金回到洛阳家中, 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裴少俊中进士 ,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他欲与 李千金复合,李千金怨恨他休了自己,执意 不肯。这时裴行检才知李千金是他旧交李世 杰之女,以前也曾为儿女议婚。一番说明与 求情之后,李千金这才原谅了他们,夫妇二 人破镜重圆。
元曲的组成
包括两类文体: 一是进入戏剧的唱词,是戏曲,或称剧曲,杂剧; 二是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

“散曲”是和“杂剧”相对存在的。杂剧是用于 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 散曲则是广义的诗歌,分抒情和叙事两大类。
散曲

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 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 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

元曲的知识

元曲的知识

元曲的知识一、元曲的定义元曲又称词余、乐府,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元曲虽有固定格格式,但并不生硬死板,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二、元曲的产生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指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

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正所谓“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随着时代变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元曲之所以成为一代文学是与元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后的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宋朝统一中国后,尖锐的民族矛盾与斗争就一直存在。

元朝统治者政治上实行武力镇压,对汉族知识分子严酷打压控制,使科举制度中断了长达78年之久,知识分子被降到比娼妓还要低的地位。

所以,元代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之说。

知识分子排到倒数第九可想而知地位多么低微。

同时元蒙统治者借助儒学理学和宗教禁锢来麻痹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巩固其统治,使中国的文化学术沦入衰退境地。

另一方面,元代城市经济特别发达,外来文化的输入,加上作为统治者的蒙古族一直喜爱歌舞,因此戏曲为代表的市民文学就大大地发展起来,久而久之取代了以诗文为主的正统文学地位,从此古文,诗词渐渐衰弱。

这是因为诗文受到统治者的排斥,加上诗文作家大多是官宦,脱离大众,脱离生活,受重重思想束缚,不能写出反映社会现象的作品,而杂剧作家身居下层,了解和熟悉市民生活,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的思想影响较少,能自由地进行创作。

再就是诗文作家政治上得不到尊重,苦闷思想普遍存在。

有的作家不满现实留恋宋王朝,有的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等等.这一切,使文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裂变。

元曲欣赏常识

元曲欣赏常识

元曲欣赏常识一、曲的特点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在我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它的出现,给百花争艳的中国文学园囿增添了一朵奇葩,带来新的繁荣时期,出现了新的高峰。

清李调元在《雨村曲话》中,引《弦索辨讹》称: “三百篇后变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

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曲盛于元之北。

北曲不谐于南而始有南曲。

”明王世贞《曲藻》则称: “曲者,词之变。

”“词不快兆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而后有南曲。

”这些都说明曲与词有渊源关系。

曲是由词演变而成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曲的宫调、调名和体制,有不少来源于词。

一些词调直接变成了曲调;曲的小令,源于寻常的词;曲的联套源于联章词;北曲的带过曲,源于词的犯调等。

为什么词会变而为曲?这是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关系。

还是王世贞说的: “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

急缓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眉之。

”到了南宋,尤其是到了元代,一种与燕乐不同的胡乐在北方兴起,并逐步代替燕乐。

因而,为胡乐配词的曲,便逐渐代替了为燕乐配词的词。

至于杂剧,则是我国戏曲艺术,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形成和发展之后,用北曲谱写而成的。

元曲,包括无科白串连的清唱曲和有科白串连的戏曲两种。

散曲,有三种体裁:一是小令,与词的小令基本相同,不过几乎全是单调的;二是套数,它是根据不同调的性质,如“黄钟”、“南吕”、“双调”等组织起来的;三是带过曲,是从套数里摘出来两支或三支连唱的曲调,如中吕调的【十二月带尧民歌】、双调的【雁儿落带清江引碧玉箫】,是间于小令、套数之间的体裁,跟双叠或三叠的词调相似。

戏曲,即金元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杂剧。

它的构成,有动作、有说白、有歌唱。

表示动作的术语叫做“科”,两人对话叫做“宾”,一人自说叫做“白”。

整个剧本的重点是歌唱,每折戏都由主角一人(生或旦角)担任,一唱到底,其他角色都有说无唱。

戏中主角的唱词,就是各种曲调组成的散曲。

散曲的兴起,在元杂剧之先。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

元曲基础知识“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统称。

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它们都以曲辞为主,因而总称为曲。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小令是独立的只曲,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主要是从民间的小曲和词调变化来的。

其形式是“一宫调一曲子”,如我们熟悉的XXX的《越调·天净沙·秋思》。

套数,若干支曲牌联合成套,称为套数。

其特点是: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不同曲牌的曲子连缀在一起,少则数首,多则十几首,甚至几十首,构成一个庞大的整体。

这些连缀的曲子可根据需要在同一宫调中进行选择,但需要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而且一韵到底,且末了都用“煞调”和“尾声”结束。

其形式是“一宫调数曲子”。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融歌唱、说白、舞蹈为一体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

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今天我们读到的元杂剧其实就是供元倡优舞台演出的剧本。

在结构上,杂剧剧本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组成。

折,首先是剧本剧情的一个自然段落,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的一个单元,每折由一个严格程式的套数构成。

楔子,只唱一二支曲子,篇幅比折短小,位置也不固定。

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人物、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加强前后剧情的联系,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一楔子的形式。

有的将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还有用两个楔子的。

通常一本就是一部戏,个别情节长的戏,可写多本。

如XXX的《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XXX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XXX”。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统一宫调的多少曲牌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克不及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

曲牌,是曲调的称号,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里唱词前面都标明宫调与曲牌的称号,如[正宫·端正好]、[商调·集贤宾],“正宫”、“商调”是宫调称号,“端正好”、“集贤宾”是曲牌。

元曲的文学常识

元曲的文学常识

元曲的文学常识以下是 8 条关于元曲的文学常识:1. 元曲那可是咱中国古代文学里的瑰宝呀!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

你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寥寥几笔,那意境,绝了!这是不是能让你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呀?2. 嘿,你知道吗,元曲其实也有不同的类型呢!有杂剧,还有散曲。

就好比一场精彩的演出,杂剧就是那热闹非凡的大戏,而散曲就像一段抒情的独唱。

关汉卿的杂剧那叫一个精彩,吸引人得很呢!3. 元曲的语言可有意思啦!它不像诗词那么文绉绉,特别通俗易懂。

就好像跟你聊天一样自然。

王实甫在《西厢记》里写的那些话,“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多么生动呀!你读着不会觉得有距离感吧?4. 元曲的作家们可都是大才子呀!他们用自己的才华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白朴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就像一杯醇厚的酒。

他的《墙头马上》,那故事,真是让人沉醉其中啊!这难道不让你佩服吗?5. 元曲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写出来的哟,那也是有严格格律的。

但它又没那么死板,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呢。

这就好像在规则里跳舞,能跳出独特的舞步。

郑光祖的曲作就是很好的例子呀,既有规矩,又有创意!6. 元曲里的故事那是五花八门呀,什么都有!有爱情故事,有历史传奇,就像是一个大杂烩。

你看《窦娥冤》,窦娥的遭遇多让人同情啊!这么丰富的内容,你是不是特别好奇呀?7. 元曲还有很多独特的表现手法呢,能让你一下子就被吸引住。

比如夸张、比喻,用得那叫一个妙。

乔吉的曲中就经常用这些手法,让作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难道你不想去好好欣赏欣赏?8. 元曲的影响力那可大了去了,一直流传到现在,还深受人们喜爱。

它就像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给后世的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不少现代作家都从元曲中汲取灵感呢!这么伟大的文学体裁,我们可一定要好好珍惜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元曲真的超棒,我们要多多去了解和欣赏它!。

关于元曲的文学常识

关于元曲的文学常识

元曲文学常识一、元曲起源与背景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形式,它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

元曲起源于金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元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的诗歌和宋朝的词曲,它们为元曲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艺术灵感。

元朝时期,由于汉族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和政治上的压抑,他们选择了与之前不同的表达方式,即通过戏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也为元曲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

二、元曲代表作家元曲的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

关汉卿是元曲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如《窦娥冤》、《救风尘》等,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人性的细腻刻画。

白朴的《墙头马上》以爱情为主题,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元曲的艺术魅力。

马致远的《秋思》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意境,被誉为“万花筒中的珍品”。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则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真挚。

三、元曲题材与风格元曲的题材广泛,包括爱情、婚姻、社会伦理、历史故事等。

元曲的风格多样,有豪放、有婉约,有悲壮、有清新。

元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四、元曲流传与影响元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影响了明清两代的文学创作。

元曲以其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海外,元曲也影响了东亚、东南亚等地的文学艺术发展。

五、元曲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元曲与诗词、话本等文学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吸收了诗词的韵律和表现手法,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元曲与话本相比,虽然都是叙事文学,但它们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

话本更注重情节的曲折和细节的描写,而元曲则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表现。

六、元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元曲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和完美。

元曲以其生动的情节、深刻的主题和鲜明的个性,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高中生元曲的文学常识介绍写作技巧

高中生元曲的文学常识介绍写作技巧

高中生元曲的文学常识介绍写作技巧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类型,被誉为中国戏曲的秀品。

元曲以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和观众的热情。

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元曲有助于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从元曲的起源、发展历史、文学常识和写作技巧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帮助高中生更好地了解元曲。

元曲的起源与发展元曲是元代(公元1279年-1368年)的一种新兴戏曲形式。

元代时期,由于歌舞和杂耍融合发展,加之戏曲发展的历程,使得元曲在表演形式上得到了创新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

元曲被视为由南曲演变而来。

南曲源于唐代的一种娱乐形式,主要是由文人士大夫演唱,内容多为爱情、家庭、悲欢离合等。

南曲具有高雅的文学性和独特的艺术性,影响了后来的元曲发展。

元曲在表现形式上也继承了南曲的特点,但同时也表现出自身的特色,如歌词多为平仄押韵,剧情情节更丰富多彩。

同时,元曲还吸收了其他民间艺术和曲艺的元素,创新发展了文章戏和杂剧等新形式、新模式,不断丰富着戏曲库。

元曲的文学常识元曲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以下是一些元曲的文学常识:元曲的特点元曲具有自身独特的文艺特征:它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景描写生动,艺术语言优美,有极高的音乐性和舞台效果。

元曲对于受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高中生应该多阅读、多欣赏、多体验,以便于领会这一文化艺术珍品的精华。

元曲的种类元曲包括杂剧、散曲、弹词等不同种类。

其中,袖剧是元曲的代表之一,它主要以情节和舞蹈作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艺术的手法来表达生活中的悲欢离合、爱情、亲情等人性情感。

弹词则是一种基于音乐和语言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可谓音乐和戏曲的完美结合。

高中生可以在阅读和欣赏元曲时,对不同种类的元曲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体会其艺术风格之处。

元曲的代表作在元曲中,很多作品都堪称经典之作。

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有《牡丹亭》、《汉宫秋》、《西厢记》等。

元曲常考知识点总结

元曲常考知识点总结

元曲常考知识点总结元曲常考知识点一:元曲的发展历史元曲起源于元代,受到了元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元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鼎盛阶段和衰落阶段。

元曲在初期阶段主要是在宫廷和寺庙中演出,其中的代表作品有《庐山谣》、《孔雀东南飞》等。

鼎盛阶段是元曲的黄金时期,元曲的表演趋向大众化,剧种、曲调和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著名的作品有《西厢记》、《紫钗记》等。

而衰落阶段则是元曲在明代以后逐渐式微,逐渐被其他戏曲形式所取代。

元曲常考知识点二:元曲的艺术特点元曲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它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融合音乐、舞蹈和戏剧:元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表现手段,表现方式丰富多样。

2. 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元曲的表演形式非常丰富多样,有歌曲、舞蹈、对唱、快板等表演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多样化的艺术享受。

3. 语言优美婉转:元曲的语言格调优美婉转,词藻华丽,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4.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元曲在艺术创作中注重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内容贴近人民生活,深受民众喜爱。

元曲常考知识点三:元曲的代表作品元曲有很多优秀的代表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厢记》、《紫钗记》、《庐山谣》、《孔雀东南飞》、《梧桐雨》等。

这些作品在元代以后仍然保留了相当高的艺术价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元曲常考知识点四:元曲的影响元曲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它不仅在音乐、舞蹈和戏剧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文学、文化领域也有着不可小视的影响。

元曲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宗教、伦理、情感等多种方面的内涵,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元曲常考知识点五:学习和传承元曲的意义对于学习和传承元曲,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元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元曲可以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拓展艺术视野:元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元曲可以拓展我们的艺术视野,增加对不同艺术形式的了解和欣赏。

元曲常识

元曲常识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窦娥) 马致远的《汉宫秋》(汉元帝、昭君)
白朴的《梧桐雨》(唐明皇、杨贵妃)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赵武)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王瑞兰、蒋世隆) 白朴《墙头马上》(裴少俊、李千金)
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张珙) 郑光祖《倩女离魂》(张倩女、王文举)
元 曲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 《越调.天净沙.秋思》 元 曲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杂剧 (散曲+“科”+ “白”)
元杂剧的角色分为:
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 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 净(花脸)、卜儿(老妇人) 丑(小花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宫调与曲牌

宫调是古代戏曲、音乐名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 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以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八 十四宫调。 七声 :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 十二律由低音到高音次序为:黄钟、大吕、太簇、 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 射、应钟。 九宫调: 仙吕、南吕、中吕、黄钟、正宫、大石、 双调、商调、越调 曲牌,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 式。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 《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 《二煞》等都是曲牌名。

元曲冷知识

元曲冷知识

元曲冷知识
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形式,它起源于中国北方,是元代(1271-1368年)的一种重要文学艺术形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元曲的冷知识:
1.元曲的起源:元曲起源于中国北方的民间曲艺,最初是在农村的集市和庙会上演出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剧场中的表演艺术。

2.元曲的四大流派:元曲主要有四大流派,分别是杂剧、散曲、南戏和北曲。

其中,杂剧是元曲的主要形式,它以滑稽幽默、讽刺批评社会为特点;散曲则以抒情为主,曲调优美;南戏和北曲则是地方戏曲形式。

3.元曲的表演形式:元曲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唱、念、做、打四种基本方式。

其中,唱是元曲的主要表演方式,演员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4.元曲的剧本结构:元曲的剧本结构一般分为开场、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开场一般以诗或曲调的形式引入剧情;发展是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情节展开;高潮是剧情发展到最高点,常以大段的唱腔来表达;结局是剧情的收尾,常以团圆或悲剧的形式呈现。

5.元曲的著名作家:元代有许多著名的元曲作家,如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等。

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演唱和演出。

这些是关于元曲的一些冷知识。

1。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基础知识大全

元曲基础知识元曲基础知识大全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立在中国文学史上一座艺术丰碑。

小编整理了元曲基础知识大全,欢迎欣赏与借鉴。

〔般涉调〕元曲宫调之一,周德清《中原音韵》:“般涉拾掇坑堑。

”〔哨遍〕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

剧套嵌入套中,亦入〔中吕〕,与宋词、诸宫调略同。

有〔么篇〕换头,散套用否均可,剧套不用。

首末句与始调不同,余同诗调。

此曲诗调定格14句,定格字句:六、七、六、七、六、三、五、五、五、七、七、六、六、七、(/五、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四、四、四)计81字,〔么篇〕换头,定格13句,定格字句:四、七、七、七、七、四、五、六、四、四、七、七、七,计69字,全曲共150字。

{:请大家注意核查此曲牌真正的格式!}〔耍孩儿〕曲牌名,散套可作首牌。

剧套嵌入套中,又名〔魔合罗〕。

南北曲中都有。

北曲多用在〔正宫〕、〔中吕〕、〔双调〕大套曲后。

也有开首即用此曲,后面加煞曲七八支,作为一套的,即〔耍孩儿〕—〔煞〕(数量不定)—〔尾声〕。

没有单独作小令用的。

诸宫调同,〔南曲〕不同。

〔幺篇〕同始调,用否均可。

定格9句,定格字句:七、七、七、四、七、七、五、四、四,共52字。

〔黄钟〕元曲宫调之一。

周德清《中原音韵》:“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分六宫十一调”“黄钟宫富贵缠绵。

”〔醉花阴〕曲牌名,套数首牌。

古近二体。

古体5句,宋词牌小异。

近体七句,前五句同古体,北曲多用之,定格7句。

定格字句:七、六、五、四、五、五、七,共39字。

〔人月圆〕曲牌名,属北曲,小令用。

有〔幺篇〕换头,须连用。

全同宋词。

北宋人王诜(shēn)词中有“人月圆时”,故名。

又叫〔青衫湿〕。

金元时北人喜欢唱它,随入散曲。

定格11句。

定格字句:七、五、四、四、四;〔幺篇换头〕四、四、四、四、四、四、,共48字。

〔正宫〕元曲宫调之一,又作“正黄钟宫”。

周德清《中原音韵》:“正宫惆怅雄壮。

”〔端正好〕曲牌名,属北曲。

套数首牌。

与《仙吕》同,与宋词略异,定格工5句,定格字句:三、三、七、七、五,公25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常识介绍•• 元曲概述••曲源••曲律••声情••小令专用曲牌••小令套数兼用曲牌••小令杂剧兼用曲牌••带过曲所用曲牌••定格句•小令作法•散套作法•杂剧体制•著名元曲•元曲概述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

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

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

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

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

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

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

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样式,分为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把元曲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并列,称之为“一代之文学”。

曲源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于元朝产生大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中而风行之。

据考证,论曲起源可上溯至远古生民之始“钧天九奏”、“葛天八阕”,孔子亦诗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则以《楚辞九歌》为祀歌,降至汉乐府《延年协律》、唐诗《旗亭画壁》、宋词酒宴歌席,均以谱入管弦而歌之。

曲为何能独得乐曲之名?也因其与音乐关系比乐府、诗词更加的密切。

是韵文学发展极致,故能占魁。

就中国的韵文文学,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

以词来说,其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则出于隋唐燕乐,宋词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

又《宋元戏曲考》载: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调其渊源,出于宋代大曲十一、唐宋词七十五、诸宫调二十八。

当时,文人便作另一种文学发展而拟之。

宋末,民间出现更多新乐曲;如元人杨朝英编集之《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中之令、散套、加上少数民族乐曲。

宋词渐无法满足当时需要,以致“词”在声乐上的地位就逐渐被“曲”取代之。

散曲之文学形式,约产生于宋金。

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

《南词叙录》载: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与入乐律宋词之大成如《秦月楼》《点绛唇》《太常引》《念奴娇》又如曲调之《柳外楼》即词调之《忆王孙》,及唐宋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诸宫调》《赚词》等见于《乐府诗集》,北宋宣和年间,汴京风行《蕃曲》即是少数民族之音乐,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国》《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金朝女真乐曲亦传入,如北曲《双调》中《风流体》等,《太和正音谱曲论》: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音声歌之,虽字有差误,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在《中原音韵》北曲黄钟宫之《者刺古》双调之《阿纳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拙鲁速》,商调之《浪来里》皆非北方汉族的曲调,应属于女真或蒙古乐曲。

在明人王世贞《曲藻序》: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

曲律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或戏曲,其曲子前一般都标明宫调和曲牌名,且每种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但亦有(借宫)。

宫调古代的音乐把调称为宫调,只要是乐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组成,五音或七音,归纳其音列就叫调式,在古代乐律总共有十二律吕,乐音有五音二变,律吕的名称于周朝就有了,而十二律吕均为半音阶,六个单数半音称为律,六个双数半音称为吕,合称六律、六吕,统称律吕,亦称十二律。

而这十二律吕是古时候定音律时所用吹管的名称,也因为其短不一,故产生的音也就高低不同了,依唐〔杜佑通典〕第一百四十三卷乐部三载,比例是以黄钟的长九寸为准,用〔三分损一,三分益一〕和〔隔八相生〕计算。

十二律吕以〔黄钟〕声最低,黄钟以上递高半音阶。

至应钟止这相当于西洋音乐的十二调。

对照如下:黄钟=C大吕=#C或降C太簇=D夹钟=#D或降E姑洗(显音)=E中吕=F蕤宾=#F或D林钟=G夷则=#G或降A南吕=A无射=#A或降B应钟=B以上十二律管再配合七音阶:宫=(简谱1)(古名.上)商=2(尺)角=3(工)变徵=#4(凡)徵=5(六)羽=6(五)变(闰)宫=7(乙)互相〔旋宫〕亦是以某一律管为宫声依次而推,共可得八十四调。

但这已超出人类耳朵的极限。

故到了唐代只剩苏歧婆的二十八调。

又到至今的南北曲其通行的只剩下六宫十二调如下:六宫: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道宫。

十二调:羽调、大石、小石、般涉、商角、高平、揭指、商调、角调、越调、双调、宫调。

在六宫十二调中揭指、宫调、角调皆有目无词。

道宫、羽调、小石、般涉、商角、高平则曲牌甚少。

常用的宫调仅仙吕、南吕、黄钟、中吕、正宫、大石、商调、越调、双调。

即是所谓的“九宫”。

这九宫亦是宋时的俗名,经过旋宫后名子又不一样了。

俗名跟古名还有现代乐调及笛色如下:正宫(黄钟宫)=A小工调或尺调、大石调(黄钟商)=B小工调或尺调、中吕宫(夹钟宫)=C小工调或尺调、双调(夹钟商)=D乙调或正工调、南吕宫(林钟宫)=E凡调、仙吕宫(夷则宫)=F小工调或尺调、商调(夷则商)=G六调或凡调或小工调、黄钟宫(无射调)G六调或凡调、越调(无射商)=A。

声情元曲的宫调各具声情,音乐韵律皆可从其宫调中显现,元人芝庵〔唱论〕:大凡声音各应于律吕。

分做作六吕十一调,共计十七宫调。

如下:仙吕宫唱:清新绵邈南吕宫唱:感叹伤悲中吕宫唱:高下闪赚黄钟宫唱:富贵缠绵正宫唱:惆怅雄壮道宫唱:飘逸清幽大石唱:风流蕴藉小石唱:绮丽妩媚高平唱:条畅晃漾般射唱:拾缀坑崭歇指唱:急并虚歇商角唱:悲伤宛转双调唱:健捷激袅商调唱:凄怆怨慕角调唱:呜咽悠扬宫调唱:典雅沉重越调唱:陶写冷笑。

小令专用曲牌黄钟:人月圆、括地风、昼夜乐、红衲祅(又名:红锦袍)、贺圣朝。

正宫:鹦鹉曲(又名:黑漆弩)、甘草子、汉东山(又名:撼动山)、绿幺遍、普天乐、青纳祅。

仙吕:锦橙梅、太常引、三番玉楼人、元和令。

南吕:干荷叶(翠盘秋)、三棒鼓声频。

中吕:乔捉蛇、鹘打兔、四换头、摊破喜来春。

大石:初生月儿、阳关三叠。

小石:青杏儿、天上谣、归来乐。

商调:百字知秋令、秦楼月、玉抱肚、桃花浪、芭蕉延寿。

越调:糖多令、平湖乐(又名:小桃红)、霜角。

双调:百字折桂令、胡捣练、大德歌、快活年、十棒鼓、祅神急、骤雨打新荷、楚天遥、播海令、青玉案、皂旗儿、枳郎儿、华严赞、河西六娘子、山丹花、鱼游春水、河西水仙子。

小令套数兼用曲牌黄钟:出队子、节节高、者刺古、醉花阴、喜迁莺、四门子、挂金索、竹枝歌(又名:竹枝儿)滴溜子、鲍老催、双声子、太平令、黄龙衮。

正宫:叨叨令、塞鸿秋、脱布衫、小梁州、醉太平(凌波曲)、六幺遍、双鸳鸯、风入松、梁州令、雁过声。

仙吕:寄生草、游四门、后庭花、醉扶归、醉中天、一半儿、四季花、青哥儿、忆王孙、后庭花破子、皂罗袍、好姐姐、桂枝香。

南吕:四块玉、玉交枝(玉娇枝)、一枝花、香柳娘、宜春令、三学士。

中吕:迎仙客、上小楼、快活三、朝天子(又名:朝天曲、谒金门)、四边静、红锈鞋(又名:朱履曲)、十二月、山坡羊、满庭芳、醉高歌、喜春来、卖花声、尧民歌、斗鹌鹑、粉蝶儿、醉春风、石榴花、耍孩儿、鲍老儿、剔银灯、蔓菁菜、缕缕金、行香子、榴花泣、绕红楼、驻云飞、水红花。

大石:念奴娇。

商调:梧叶儿(又名:碧梧秋.知秋令)、满堂红、凉亭乐、黄莺儿、踏莎行、盖天旗、应天长、绕池游、字字锦、不是路、满园春、上京马.金菊香.高阳台.浪来里。

越调:黄蔷薇、庆元贞、天净沙、寨儿令(又名:柳营曲)、祝英台、亭前柳、下山虎、五韵美、五般宜、蛮牌令、黑麻令、江神子。

双调:沽美酒、秋江送、殿前欢(又名:燕引雏、风引雏、小妇孩儿)、对玉环、胡十八、钱丝泫、一锭银、庆东原、阿纳忽、拨不断、水仙子(又名:湘妃怨、湘妃引、凌波仙、冯夷曲)。

庆宣和.落梅风(又名:寿阳曲、落梅引)、潘妃曲(又名:步步娇)、清江引(又名:江儿水)碧玉萧、折桂令(又名:蟾宫曲、折桂回、天香引)、驻马听、沉醉东风、转调淘金令、夜行船、乔木查、捣练子、孝顺歌、锁南枝、浆水令、锦衣香、太平令、摊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双玉供、嘉庆子、尹令、品令。

小令杂剧兼用曲牌黄钟:古水仙子、古寨儿令、古神杖儿、挂金索、降黄龙。

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笑和尚、呆骨朵、破阵子、锦缠道、新荷叶、柳穿鱼、刷子带芙蓉、渔灯映芙蓉。

仙吕:赏花时、点绛唇、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哪咤令、鹊踏枝、村里迓鼓上马娇、胜葫芦、柳叶儿、金盏儿、元和令、游四门、后庭花、普贤歌、鹊桥仙、解三酲、望吾乡、一封书、醉罗歌、奉时春、摊破金字令、夜雨打梧桐、双赤子、画眉儿、鹅鸭满渡船、千秋舞霓裳。

南吕:金字经(又名:阅金经、西番经)、贺新郎、斗虾蟆、牧羊关、红芍药、哭皇天、乌夜啼、满江红、十样锦、步蟾宫、渔灯儿、锦渔灯、锦上花、锦中拍、锦后拍、恁麻郎、金钱花、粉孩儿、会河阳、摊破地锦花、越恁好、刘泼帽、朝天懒、秋夜月、东瓯令、金莲子、玄鹤鸣。

中吕:齐天乐、红衫儿、白鹤子、般涉哨遍、沁园春、泣颜回、扑灯蛾、驮环着、添字红绣鞋、古轮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