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结构、国有企业行为与社会福利

合集下载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

名词解释1.社会福利:(狭义)仅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价收费或免费的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

2.①剩余型社会福利模式:指那些专门为社会弱者或市场竞争中的失败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②制度型社会福利模式:社会福利是社会结构中常规化的和永久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同于家庭和市场的再分配利益机制,是公民的一项正当社会权利,对象从弱势群体扩展到社会全体公民。

③发展型社会福利模式:国家运用政治权利和组织管理的能力,主要在分配领域中减缓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为一部分无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

3.《济贫法》:为了维持秩序和社会安定而颁布,但主要是为了处罚和镇压贫困人员,并不是对贫困人员实现救济。

②《贝弗里奇报告》:指1942年颁布的《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建立福利国家并消除主要障碍:贫穷、无知、失业、陋隘。

4.古典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先于国家存在的政治哲学,认为政府存在的目的仅在于保护每个个体的自由。

5.新自由主义:以个人自由或权利为核心,针对社会民主主义和福利国家发展中的问题,重新阐述自由主义的哲学一社会价值观,坚持消极的自由观。

6.社会民主主义福利观: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全民建立社会福利,承担起全面的社会责任。

7.蒂特马斯的社会福利思想:认为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相辅相成并寻求二者的动态平衡。

批判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其简化了个人和社会。

主张国家福利的作用,可帮助克服利己主义,发展利他主义。

8.第三条道路:(吉登斯提出)福利国家从观念到结构的更新,改“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型国家”,从个人争取政府的保护转变为个人寻求“自主与自我发展”用“福利社会”取代“福利国家”福利不应仅仅由中央政府提供,应调动地方政府,社会第三部门企业和个人等共同承担社会福利责任。

9.社会救助:国家与社会向贫困人口与不幸者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生活保障政策,是一种政府或社会行为。

国有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有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国有企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国有企业的现状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投资或国家控股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在中国,国有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重点领域和关键行业。

目前,国有企业总资产规模庞大,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庞大的员工数量,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国有企业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二、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 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遇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市场化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存在一定的优势,比如政策资源、资金支持、市场份额等方面,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限制和困扰,如缺乏弹性机制、决策滞后等,这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优势。

2. 经营效率不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相对较低,这不仅是由于国有企业在体制和机制上存在缺陷,还与国有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有关。

一些国有企业在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铁饭碗”思维下,出现了效益低下、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这导致了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较低的经营状况。

3. 风险管控不足:由于国有企业拥有巨大的资产规模和复杂的产业结构,加上一些企业管理者在决策和运营中对风险的认知和控制不足,导致国有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和风险时难以及时做出应对,企业的经营风险逐渐积累。

4. 员工福利保障过多:国有企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员工福利保障过多,导致一些企业成本过高,企业经营压力增加,也制约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5. 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过长时间以来,一些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存在问题,往往由于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到位,导致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决策流程繁琐,权力过于集中,这使得企业决策效率低下,并且容易产生腐败现象。

6. 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由于产权结构不清晰,个别人员利益过于突出,企业产权纠纷等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企业内部的资源流失、效益下降等问题。

国有企业员工福利方案报告

国有企业员工福利方案报告

国有企业员工福利方案报告1. 引言国有企业员工福利方案是维护员工权益、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本报告旨在对国有企业员工福利方案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员工福利。

2. 国有企业员工福利方案的现状国有企业员工福利方案的现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工资福利、健康保险、退休福利、职业培训等。

2.1 工资福利国有企业在工资福利方面相对较为稳定,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薪酬结构相对僵化,与市场相比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工资待遇并没有充分激励员工的动力,缺少激励机制。

2.2 健康保险国有企业在健康保险方面通常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但对于员工的家属和子女的医疗保险支持较少。

此外,一些高风险行业的国有企业往往没有提供足够的意外伤害保险,对于员工生命安全及健康保护存在一定隐患。

2.3 退休福利国有企业的退休福利在过去较为优厚,但随着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退休福利面临着持续压力。

一方面,退休金缺乏灵活调整机制,无法根据经济形势及时调整;另一方面,退休前的培训及转岗安排缺乏系统规划。

2.4 职业培训国有企业在职业培训方面通常具备一定的体系,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培训内容不够贴近员工实际工作需求,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培训课程。

其次,培训机会不够公平,一些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培训资源较为丰富,而基层员工的培训机会相对较少。

3. 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员工福利方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3.1 优化薪酬结构国有企业应该借鉴市场化的薪酬结构设计,引入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薪酬透明度和灵活性。

同时,要加大对高层管理人员薪酬的监督力度,确保薪酬的公平性。

3.2 完善健康保险国有企业应该增加对员工家属和子女的医疗保险支持,并在高风险行业提供更加完备的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员工及其家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3.3 调整退休福利政策国有企业应该建立灵活的退休金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形势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退休金的发放标准。

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结构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结构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金融市场发展对经济结构和社会福利的影响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经济结构和社会福利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金融市场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金融市场对经济结构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金融市场提供了各种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资金支持。

通过证券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工具,企业可以直接融资,从而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降低融资成本。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企业发展,也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为创新型产业提供了场所和条件。

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金融工具的出现,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融资、投资和退出的渠道,激发了创新活力,推动了经济结构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

金融市场的发展还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金融市场作为信息传递和价格发现的平台,能够使得资金从低效、低产出的领域流向高效、高产出的领域,推动资源向优势产业的集中。

金融市场的发展还能够降低资金的融通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此外,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国际化进程,吸引外资流入,促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二、金融市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社会福利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金融市场能够提供风险管理的工具,减少个体和企业面临的风险。

通过保险市场、期货市场等金融工具,个体和企业可以进行风险的转移和分散,提高了整体社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金融市场也为个人提供了投资和理财的机会,帮助个人实现财富的增值和长期的福利增长。

通过金融市场的参与,个人可以进行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实现财务目标,改善生活水平。

此外,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就业的增长和收入的提高,推动社会福利的提升。

然而,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金融市场过度发展可能导致金融泡沫的产生和金融风险的加剧,对整个经济形成威胁。

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会加剧贫富差距的扩大,引发社会不公平和社会动荡的风险。

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与治理

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与治理

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与治理一、产权结构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中,政府是主要的股东,同时还有少量的股权分散在其他机构和个人手中。

1.政府作为主要股东国有企业中,政府作为主要股东直接掌握着企业的管理权、收益权和监督权。

政府利用其股东地位制定企业战略、任命企业管理层、参与企业业务决策,以及掌握企业核心技术和重要资源。

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政府还可以通过国有企业进行资源调配和产业政策导向。

然而,政府作为主要股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府过度干预企业经营决策,导致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动力,“政企不分”等问题。

2.其他机构和个人的股权分散国有企业中,政府并不是唯一的股东,还有其他机构和个人的股权分散。

这些股东通常是企业员工、职工福利基金、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等。

个人和机构股东的出现有助于分散国有企业的产权,增加企业的透明度和行政效率。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个人和机构股东缺乏有效监督能力,权力过度分散可能会削弱政府的掌控权。

二、治理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步完善了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不断加强政府的市场化和企业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机制。

1.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包括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制等。

然而,实际上存在着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力被政府干预的问题。

因此,应该进一步推进企业的法人治理,建立真正的市场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也是保证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

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审计、内部决策审批流程、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减少国有企业的内部污染和违法违规行为,保证企业合法经营。

国有企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地位和作用

国有企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地地位和作用

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企业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承当着特殊的使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对国有企业职能认识模糊等原因,国有企业存在着诸多弊端。

因此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从中国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结构、体制和机制,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力与控制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优势。

关键词:社会主义公有制;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国有企业作用;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也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发生了变化,由于人们对国有企业的职能定位模糊等原因,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因此要进展有效的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必须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有企业的性质和特点〔一〕国有企业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

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是政府出资或者参与控制的企业,具有鲜明的公有制性质,表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关系。

〔二〕国有企业的特点国有企业作为一种企业,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具备这些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国有企业有特殊的产权制度。

国有企业并不是一般民事主体自由契约的产物,国有企业的财产是全民的。

国有企业这种产权制度的优点是,可以克制一般企业产权所有者的局限性,具有更大的承当风险能力,投资和决策的眼界更宽广;其缺点是,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是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可能变得相当复杂和模糊,仅仅用一般的民事法律难以规X。

2.国有企业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目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产业经济学》考博考研名词解释必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产业经济学》考博考研名词解释必背

1.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所有企业所组成的集合体。

2.产业结构:指一定经济体系内产业的组成结构、产业之间的联系、各产业与总体经济的联系。

3.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市场关系的总和。

4.产业关联:指在经济活动中,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

5.产业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为了实现其全局和长远的利益,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转换步伐和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规范产业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而采取的一系列扶持、保护、限制等措施的总和。

6.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7.幼稚产业:指在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结构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乘数的同行产业而言,处于“幼小稚嫩”阶段的产业。

8.支柱产业: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产业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相对于其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较大的产业。

9.衰退产业:指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同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趋于下降的产业。

10.产业结构优化: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

11.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

即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12.产业结构高度化:指资源利用水平应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成长。

其标志是代表产业技术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比重不断增加,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创新能力。

13.感应度:描述一个产业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具体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产业增加的产出量。

社会与经济知识点

社会与经济知识点

社会与经济知识点一、社会知识点1.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指由各种社会成员组成的社会整体,包括个体、家庭、组织、社会阶层等。

社会结构对个体的行为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 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指社会中各种不同的职业和角色分配给不同的个体,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系统。

社会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 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指社会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习俗传统等文化元素在不同代际之间的传递和延续。

文化传承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4. 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指社会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变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5.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社会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益而提供的各种福利和保障机制。

社会福利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二、经济知识点1. 经济体系:经济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主要包括市场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和混合经济体系等。

不同的经济体系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重要影响。

2. 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将有限的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比例分配到不同的经济活动和领域中。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福利产生影响。

3.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体系中,通过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配置和经济协调。

市场机制的良好运行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4.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式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5.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波动和循环变化。

经济周期的繁荣和衰退对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和收入水平产生直接影响。

6.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范围内经济联系和交流的加深和扩大。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7. 经济不平等:经济不平等是指社会中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在经济资源和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和问题在社会保障学界,人们往往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两个概念混同使用。

在这里,我们将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之下五个项目中的一个项目来使用。

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中,社会保险旨在为人们的例如生老病死这些一般生活风险提供保护;社会补偿旨在为人们在遭遇例如战争、暴力行为这些特殊的生活风险而受到损害时提供保护;社会救济旨为那些不能从社会保险或者社会补偿中获得待遇或者从社会保险或社会补偿中获得的待遇不能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人们提供的保护。

而社会福利旨在为提高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人们的全面发展而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设施,例如住房津贴、教育津贴、青少年津贴、老年公寓、博物馆等。

(一)我国传统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内容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8月发布了《关于城市救济福利工作报告》,报告由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保障对象主要是无依无靠的城镇孤寡老人、孤儿或弃婴、残疾人等。

民政部门通过设立福利机构为这些孤老残幼人员提供保障。

福利机构分为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福利企业两类。

福利事业机构包括各种收养性的福利院、精神病院等;福利企业主要是通过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解决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

民政部主管的这些福利只覆盖了城镇极少数特殊人群(占总人口1%不到)。

1950年6月颁布的《工会法》、1953年劳动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对企业职工的生活困难补贴、探亲补贴、取暖补贴作了规定,还规定企业应设立食堂、托儿所,所需费用由企业行政或资方负责。

1953年5月财政部、人事部发布《关于统一掌管多子女补助与家属福利等问题的联合通知》、1954年3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福利费掌管使用办法的通知》、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企业单位1956年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的通知》、1957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职工生活方面若干问题的指示》,这些法规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冬季取暖、生活困难补助、职工住宅、上下班交通、职工家属医疗补助、生活必需品供应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规定。

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与市场行为

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与市场行为

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作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阐述这些概念,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不同企业或者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寡占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

在垄断市场中,只有少数一两家企业占有绝对市场份额,能够掌控价格和供应量;而寡头垄断市场中,则是由少数几家企业共同垄断市场,各自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寡占市场则是由几家大企业主导,并且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最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的买家和卖家,每个企业的规模非常小,无法单独影响市场价格。

市场绩效指的是市场在配置资源和创造价值方面的效率水平。

市场绩效高意味着市场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并且能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绩效往往较高,因为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能够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和价值。

而在垄断市场或者寡头垄断市场中,由于市场参与者相对较少,市场价格可能会高于资源的边际成本,市场绩效相对较低。

市场行为指的是市场参与者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行为模式和策略。

市场行为受到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影响,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导致不同的市场行为。

在垄断市场中,垄断者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和供应量来最大化利润,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常会选择价格接近边际成本,以避免被竞争对手排挤出市场。

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绩效的上限,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模式和策略产生不同的约束和影响。

同时,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也会反过来影响市场的结构和绩效。

市场行为的改变可能导致市场结构的演变,进而影响市场的绩效。

总之,市场结构、市场绩效和市场行为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决定了市场的运作和效果。

理解和研究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市场经济中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中国股市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对比

中国股市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对比

中国股市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对比在中国股市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两个重要的主体。

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持有或控制的企业,而民营企业则是由私人个体或民间组织所有、投资和经营的企业。

这两种企业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对比和差异。

1. 所有权结构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或由国家持有,政府在决策层面有着明确的权利和控制。

而民营企业则是由私人或民间组织所有,所有权和控制权通常集中在企业创始人或大股东手中。

2. 经营目标国有企业在经营方面通常要考虑政府的整体利益和宏观经济发展的目标,其主要使命包括创造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与此相反,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更加注重盈利和市场份额的扩大,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 经营决策和灵活性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通常需要通过政府层面的批准或审核,这可能导致决策过程相对缓慢,因此相对缺乏灵活性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相反,民营企业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操作灵活性,能够更快地做出决策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4. 利润分配和财务透明度国有企业通常需要按照国家的规定将一定比例的利润上缴国家,这用于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福利。

而民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分配利润。

此外,国有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要求通常较高,这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确保公众的知情权。

5. 行业分布和市场竞争国有企业在一些关键行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如能源、交通、通信等具有垄断地位,这可能导致竞争环境不够充分。

而民营企业通常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运营,并且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和挑战。

6. 创新能力和市场导向民营企业在市场中更加注重创新和市场导向,他们往往更敏锐地捕捉到市场机会并迅速做出反应。

国有企业则通常在政策导向、技术引进和大型项目投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7. 社会责任和影响力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如稳定就业、扶贫和公益慈善等方面。

在一些重大决策和国家利益相关的问题上,国有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产业组织理论是研究产业内企业行为和产业结构的理论框架,旨在解释企业为何会选择某种市场结构和战略行动,以及市场结构如何影响企业的行为和市场效果。

它被广泛运用于产业经济学、战略管理和公共政策等领域。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结构理论、企业行为理论和市场效果理论。

一、市场结构理论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存在的企业数量、市场规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方式等特征。

产业组织理论通过研究市场结构,探讨不同市场结构对企业行为和市场效果的影响。

其中,常见的市场结构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种:1. 竞争市场:竞争市场是指存在大量小规模企业,企业之间没有垄断权力,市场进入门槛较低的市场结构。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较高,价格和产出水平往往较为接近,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低。

2. 寡头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存在少数几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或者合谋行为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

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相对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企业的利润率相对较高。

3. 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上只存在一家企业,该企业对市场拥有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可以通过控制供给来影响市场价格。

垄断市场下,企业通常会面临较低的市场竞争压力,从而可能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二、企业行为理论企业行为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行为选择和竞争策略。

企业行为理论的核心在于解释为何企业会选择某种市场结构、如何制定定价策略以及如何进行非价格竞争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企业行为理论:1. 价格理论:价格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定价策略。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常会采取较低的价格水平以吸引消费者;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可能通过价格歧视等方式来获取更多利润。

2. 产能理论:产能理论研究企业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产能决策。

在竞争市场中,企业通常会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能;而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可能会限制产能以保持较高的市场价格。

国有企业改制的员工权益与福利保障

国有企业改制的员工权益与福利保障

国有企业改制的员工权益与福利保障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改制过程中,确保员工的权益和福利保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国有企业改制对员工权益和福利保障的影响。

首先,国有企业改制对员工权益的影响需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方面,改制会导致企业结构的调整和岗位的变动。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员工可能会因为技能不匹配或其他原因而被裁员或被调岗。

这种情况下,员工的工作稳定性和经济利益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国有企业改制时需要充分考虑员工的权益,合理安置受影响的员工,提供职业转型培训和再就业支持,以减少员工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制可能给员工带来新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改制后的企业可能会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效率,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改制后的企业可能会引入更多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和工作动力。

这种情况下,员工的权益可能会得到提升。

其次,国有企业改制对员工福利保障的影响也是需要关注的。

在改制过程中,企业可能会对员工的福利制度进行调整。

例如,可能会改变员工的工资结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退休金等制度。

国有企业改制时,应确保员工的基本福利权益不会因改制而受损。

同时,也应积极引入市场经济的机制,提高员工的福利水平。

此外,国有企业改制期间,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对员工权益和福利保障进行监管和指导。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定改制过程中的员工权益和福利保障要求,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指导,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落实好员工权益和福利。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员工的权益和福利保障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只有充分考虑员工的权益和福利,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因此,国有企业改制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员工的权益和福利得到有效保障。

总结起来,国有企业改制对员工权益和福利保障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安置和培训员工,改制可以减少员工负面影响。

同时,改制还有可能为员工创造新的机会和提高福利水平。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1.垄断与竞争:产业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结构,即市场上的企业数量和规模分布。

竞争市场允许自由竞争,没有单个企业能够对市场价格施加重大影响。

垄断市场则由单个企业或少数几个企业控制,具有巨大的市场力量。

研究垄断与竞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市场效率、价格水平和企业的行为。

2.垄断定价:垄断企业在市场上可以通过控制供给量和定价来最大化利润。

产业经济学研究垄断企业如何确定价格,以及不同的定价策略对企业利润和市场福利的影响。

常见的垄断定价策略包括一价定价、差异化定价和价格歧视。

3.水平整合与垂直整合:企业通过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来扩大规模和提高竞争力。

水平整合是指企业在同一产业内并购竞争对手,以扩大市场份额。

垂直整合是指企业在产业链上游或下游收购或与供应商/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产业经济学研究整合的原因、效果和可能的竞争问题。

4.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决定了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

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的行为,如定价、生产规模、产品差异化和广告等。

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市场效率和社会福利。

5.创新与技术进步:产业经济学研究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的影响。

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研究创新的驱动力、市场竞争对创新的影响以及创新政策的制定有利于优化创新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

6.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产业经济学研究政府干预对产业结构和竞争的影响。

产业政策旨在促进特定产业的发展,如提供财政补贴、优惠税收和技术支持等。

竞争政策则旨在维护市场竞争,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研究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效果和政策设计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7.产业集中度与市场效率:产业集中度是衡量市场上少数企业控制程度的指标。

高度集中的市场可能存在垄断或寡头竞争,对市场效率和消费者福利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产业集中度对市场效率和福利的影响可以指导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制定。

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

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

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一、本文概述1、国有企业的定义和重要性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定义和重要性也备受关注。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投资或控制的企业,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国家所有。

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国有企业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表现形式。

首先,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

它是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

其次,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承担着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使命,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这些改革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总之,国有企业的定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们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为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国有企业历史和现状的概述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国有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国有企业,简称国企,是指国家的经营性财产而非私有财产,是国家的经营性法人。

在我国,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和社会公共事业的承载体。

2、国有企业历史和现状的概述国有企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大量企业被收归国有。

在那个时期,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统一的,全部归国家所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当前,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如能源、交通、通信、金融等领域,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也有显著提升。

产业经济学第二讲市场结构和市场势力

产业经济学第二讲市场结构和市场势力

产业经济学第二讲:市场结构和市场势力一、市场结构的概述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市场结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类,包括企业数量、产品差异化程度、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信息透明度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企业的定价策略、产品创新、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1.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同质化、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信息完全透明的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无法通过调整价格来影响市场,因此只能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

2. 垄断市场垄断市场是指市场中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掌握着市场供应,其他企业难以进入。

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价格来影响市场,因此具有较大的市场势力。

然而,垄断市场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消费者福利受损。

3. 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企业数量较多、产品具有一定差异化、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信息不完全透明的市场。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可以通过产品差异化、品牌营销等手段来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

4. 寡头市场寡头市场是指市场中只有少数几个企业掌握着市场供应,其他企业难以进入。

在寡头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复杂,可能存在合作、竞争、共谋等多种行为。

寡头市场中的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价格、产量、产品策略等手段来影响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势力。

二、市场势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市场势力是指企业在市场中影响价格、产量、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能力。

市场势力的大小取决于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产品差异化程度、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等因素。

1.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对市场势力的影响最为直接。

在垄断市场中,企业具有较大的市场势力;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几乎没有市场势力。

在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中,企业的市场势力取决于其市场份额、产品差异化程度等因素。

2. 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其市场势力往往越大。

横向并购对市场结构与社会福利的影响

横向并购对市场结构与社会福利的影响

横向并购对市场结构与社会福利的影响作为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并购方式,横向并购对市场结构与社会福利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一、横向并购的正效应1.获得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可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横向并购获得规模经济的前提条件是该行业的确存在规模经济,且并购前企业的运营规模在规模经济水平之下,通过横向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企业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导致成本降低、利润增加。

但这种规模经济存在一个临界点,如果超过该点,企业继续扩大规模,便会处于规模不经济阶段。

2.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由于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的生产成本往往不同,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横向并购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如果一家企业通过横向并购而控制了多家企业,那么该企业可以关闭其中效率较低的企业,即将低效率企业的资源转移到高效率企业中去,从而使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对于那些面临需求衰退的产业来说,横向并购能够消除产业内过剩的生产能力,二、横向并购的负效应1.增强市场实力。

企业之间的横向并购可能使并购后的企业获得市场势力,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的福利。

这种市场势力主要表现在提高产品的价格以及控制产品的产量等方面。

与企业之间的串谋协议相比,横向并购一般会对社会福利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这主要是因为串谋企业的内部经常会出现欺骗或背叛行为,而这种欺骗行为会促进竞争。

横向并购不会出现欺骗行为,如果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取得了足够大的市场份额,那么并购后的企业就可能滥用市场势力,减少产量,提高价格,从这个角度来讲,横向并购会减少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的福利。

2.有利于企业之间达成串谋协议。

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出于共同的盈利动机,有可能达成串谋协议、限制产量,提高价格,以增加利润,一方面,横向并购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减少了行业中相互竞争的企业数量,有利于同行业的企业间达成串谋协议。

行业中企业数量越少,串谋就越容易成功,另一方面,横向并购有可能造成市场高度集中,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内市场份额位居前列的几家大企业可以独立行动而不顾其他小企业的反应。

国有企业改制优化经营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国有企业改制优化经营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国有企业改制优化经营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一、背景介绍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的重要责任。

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以及制度不完善,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效益不佳、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为此,国家决定进行国有企业改制,以优化经营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二、改制方案1. 引入市场机制: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思想是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这将促使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2. 分离产权与运营: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将实现产权与运营的分离,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同时,国家将通过法律和监管机制保障民营资本的权益,鼓励勤劳智慧的民间资本家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

3. 引进战略投资者: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国家还将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引入外部资源和管理经验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为企业注入资金,还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渠道,帮助企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三、优化经营结构1. 资产整合与优化配置: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将进行资产整合,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来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国家还将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2. 提高经营效益:为了实现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优化,改制后的企业将注重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国有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 转变发展模式:国有企业在改制后,需要转变发展模式,从过度依赖资源导向型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型发展。

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国有企业可以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一些具体措施1.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改制后的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国有企业的市场目标和社会目标相融性探析

国有企业的市场目标和社会目标相融性探析

府 主导的国企改制又涉及到改革政府 自身 , 国企
改制难免胶柱鼓瑟。
国有经济的社会 目 标是多元化的 , 主要包括 : () 1 维护社会 的公平 、 公正 , 保持社会 稳定: 以尽 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作为其基本特征 ( 手段 ) ; () 2 供给公共产品: 如大型基础设施 的建设、 不可 再生资源产 品的供给等等。( ) 3 控制 国民经济命
代表 的芝加哥学派对竞争程度与效率之间具有正
相关关 系 产生 了质 疑 , 证 了企业 的规模扩 张 论 ( 包括纵 向一体化) 行业一定 程度 的集 中率 ( 、 即
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 , 当前国有企业所处 的市场
基本呈现 出一种 “ 泛垄 断” 形式 的“ 市场 竞争异 化”8, ¨ 使得利润最大化 目标更多 的是 以其掌握 ]
关键词 : 国有企业 ; 市场 目标 ; 社会 目标
中圈分 类号 :20 F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7 X(0 7 0 - 1-6 1 0 16 20 ) 1 0 3 0 O O


国有企业双重目标的现代经济理论来源
适度垄断) 并不一定违背绩效原则 , 相反 , 可能是 提高企业绩效 , 进而提升整个行业绩效 的前提条 件 。] E 2 世纪 9 O O年代中期, 国国有企业 改革思 我 路学术界就存在 产权改革 或市场竞争改 革的争 论 。刘小玄 -] J 2 把产权结构 变量纳入 S P的 2 C 分析框架中, 研究 了转轨过程 中企业行为 和市场 均衡 , 得出了结论 :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 , 国有企业 的目 标行为是 以销售 收入最大化为主要形式; 在 般竞争市场上 , 则是以费用支 出最大化为主要 形式 。虽然 , J 国有企业 的市场 目标偏离其利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国退 民进 ” 国进 民退 ” 国有 企业 改革 方 向问题 到“ , 再度 引发社会 的热 烈争论 , 然而 却依 然莫 衷一是 。如何 合 理评价 国有企 业 的本 轮扩 张行 为 , 其对 社会 福利 会产 生什
么样 的影响 ?这既是 一个 新命 题 , 是一个 备受 关注 和富 企 业 。 也 从发展 的角度 看 。 于非公 共企 业的 国有 企业 . 对 只要
渡 时 期 , 国 国 有 企 业 改 革 会 有 一 定 的 特 殊 性 , 总 体 而 我 但 根 据 福 利 经 济 学 对 社 会 总 福 利 的 定 义 ,社 会 总 福 利 =
言 国有企业 发展方 向和发 达 市场 经济 国家是 一致 的 : 第三 消费者 剩余十 产者 剩余 。消 费者 剩余体 现 的是市场 中消 生
承担 公共 政策 工 具 的 国有 企 业更 为 确切 的名 称是公 共 企 国有企业 既有 作为 经济 载体 的企 业属性 . 又有作 为政策工
改革 开放 后 , 国逐步 明确 了经 济体 制改革 的 目标模 性 , 中 内在 要 求 国有 企业 必 须 追求 经 济性 目标 。 或者说 是追
■博 士论坛
■现代管理 科学
一2 1 0 1年第 3期
市场 结构 国有 企 业行 为 与社 会 福 利
●周 小 柯 吉 生 保 席 艳 玲
摘要: 在竞争性市场 中,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一样 面临的是“ 价格——成本硬约束” 这种约束机制保证 了国有企业 , 追求 利润最 大化 的行 为与社会 福 利最 大化相 一致 ; 而在 垄断性市 场 中, 国有 企 业 面临 的则是 “ 格 —— 成 本软 约束”这 价 , 种情形下国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往往有悖于社会福利最大化。 自 对 然垄断和资源垄断企业, 政府管制的重点是 价格和激励约束机制, 突出对成本指标的重视 , 要 以外部强制力实现“ 价格——成本硬 约束”对行政性垄断企业, ; 要积极 消除,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并提供公平竞争环境; 此外, 要坚决抑制垄断企业利用垄断优势向竞争领域扩张的行为。 关键词: 竞争性市场; 垄断性市场; 国有企业行为; 社会福利
类 观点是 本 质差 异论 , 为必 须探 索 和 建立 “ 认 具有 社会 主
义 内 涵 ” 纪 宝 成 ,0 4 和 体 现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特 性 的 ( 20 )
费者所 能获得 的利益 . 产者 剩余体 现 的是市场 中生产 者 生
所 能 获 得 的利 益 , 中 包 含 了 企 业 利 润 。 本 文 认 为 , 以 其 故 可
式是建 立和完 善社会 主义市场 经 济体制 。 一个 重要 的问题 求 企 业利 润 :公 共 属性 体 现 了 国有企 业 作为 企业 的特殊
是 , 国社 会主 义市场 经济体 制 下的 国有 企业 与发达 市场 我 经济体 制下 的国有企 业在性 质上 是否存 在本质 差异 ? 理论 界对这 一 问题 的认 识是 有差 异 的。黄 速建 、 菁 (0 6 将 余 20 ) 性, 内在 要 求 国有 企业 还 必 须追 求 非经 济性 目标 。 或者说 是追求 社会 公共 利益 。正 如张 贵平 (0 9 所 言 , 20 ) 国有企业 运行 的 出发点 , 不是 简 单 追求 利 润最 大化 , 并 而是要 服从
有争议 的命题 。
二 、国有企 业的性 质及其 行为 目标
其 在市场 中具 有 自生能 力 , 就应 该在 国民经济 中继续存在
和发展
1 .国有 企业 的性 质 。国有 企 业 的性质 决 定着 其在 整
个 国 民经 济 中能 够发 挥 作用 的 领域 。在 发 达 市场 经济 国
家 , 有 企 业 主 要 承 担 公 共 政 策 工 具 的 职 能 性 质 。遵 循 西 国
有影 响力 的观 点大致 可 以概括 为 以下 三类 : 第一 类观 点是 社 会公共 利益 和社 会特 殊 目标 的需要 。由此 , 国有企业 的 相 同论 : 二类 观点 是 大体 一 致论 , 第 即在在 经 济转 轨 的过 行 为 目标 应该 同时包 含企 业利 润和社会 公共利 益。
现代 国有企业 制度 ( 陈佳 贵 ,99 。 19 )
把社会福 利最 大化 作为 国有企 业的行 为 目标 。 了简单起 为
抛开 上述 争论 , 文认 为 , 本 界定 我 国 国有 企业 的性 质 见 , 照 P l19 ) 按 a(9 8 以及 L u和 P d a(0 5 等文 献 中关 于 o d r20 )
经济政策 的工具 ( 宪萍 、 宋 范歆 ,0 5 。 种来自内生 于市 场的 20 ) 这
业 (u l nepi )其 根本特 性是公 共性 。 P bi E trr e , c s
2 .国有企业 的行 为 目标 。根据 国有企 业的性质 , 国 我
具 的公共 属性 。 企业 属性体 现 了 国有 企业作 为企 业 的一般


导言
致出 的内生性 制度 安 排 。传 统计 划经 济体 制下 , 国形成 我 了数量 众 多 、 布 广泛 但 效 率低 下 的 国有企 业 , 分 这是 我 国 向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转 型 的初 始 条 件 历 史 与现实 都表 明。 在经 营 范 围上 , 国的 国有 企 业包 含但 不 局限 于公共 我
综 上所 述 , 社会 主 义市 场 经济 体 制 下 . 国 国有 企业 我
的性 质是 : 体现 公 有制 主体 地位 的 经济 载体 . 国家进 行宏
观 经 济 调 控 的 政 策 工 具 。 需 强 调 的 是 . 现 公 有 制 主 体 地 体
方 国有企 业演 进 的历 程 , 们 可 以看 到 , 方 国有企 业 是 位 要求 国有经 济对 整个 国 民经济 具有控 制力 . 不意味着 我 西 绝 内生 于市 场 的 , 性 质 就是 弥 补市 场缺 陷 、 其 执行 国家宏 观 数 量上要 占据优 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