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小专题一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课件 专题:位移---时间图像
即为该直线的斜率。
X/m
0.12
思考:
0.10
能通过测量出夹 0.08
0.06
角来求斜率吗?
0.04
不能,
0.02
夹角与所选的标度有关 0 2 4 6
8 10 12
t/×10-2s
小试牛刀
2、图为Ⅰ、Ⅱ两物体的x-t图像,哪个物体速度更大?
X/m
Ⅰ
Ⅱ
斜率越大,速度越快.
0
t/s
小试牛刀
3、如图所示,A、B、C是三条平行线,它们表示 三个物体的x-t图象,说出它们的异同.
小试牛刀
1 、看图回答下面问题:
X/m
Ⅱ
Ⅰ
1).Ⅰ、Ⅱ分别做什么直线运动? 30
2).两物体是同时运动的吗?
20
3).图中A点的物理含义是什么? 10
0
A
1 2 3 4 t/s
x-t图像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X/m
Ⅱ
Ⅰ 30 20
A
10 0 1 2 3 4 t/s
图1
X/m
乙
S0
A
甲
0
t1 t2
思考:根据图像,
能知道任意一段时间内所通过的位移吗?
能知道通过任意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吗?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结点、交点
X/m
问题:
400
X-t图像中的某一点,
300
A
(如A点)的含义是什么?
200
100
0 5 10 15 20 t/s
说明:图像和公式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数 学工具,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大小。
下图为A、B、C三物体的x-t图像,由图像可知: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试题合集(附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1)试题一一、选择题1.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点火后1533秒时, 火箭将加速到10.9km/s, 这个速度就是奔月速度。
此时, “嫦娥二号”在某一高度完成星箭分离, 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卫星绕月球运行时, 不能把卫星看成质点 B.奔月速度10.9km/s是指平均速度C. 描述火箭的运动要以火箭本身作为参考系D. 18时59分57秒表示的是时刻2.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大的物体, 不容易停下来, 说明物体惯性大B. 当物体受到合外力为零时, 物体没有惯性C.惯性是物体的属性, 与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力无关D. 惯性是指只有物体在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3.一个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 在下列给出的几组力中, 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F1=3N F2=4N F3=2NB. Fl=3N F2=1N F3=5NC. F1=2N F2=5N F3=10ND. Fl=5N F2=7N F3=13N4.关于位移和路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质点的位移大小就是路程B. 质点的位移和路程都是矢量C.质点作直线运动, 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D.质点通过一段路程, 其位移可能为零5. 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速度为正, 加速度为负, 速度一定减小B. 物体的速度为负, 加速度为负, 速度一定减小C. 物体的速度不变, 加速度一定为零D.物体的速度增大, 加速度一定增大6. 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
下列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体操运动员双手握住单杠吊在空中不动的那段时间内, 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B. 跳水运动员离开跳板后在空中下落过程中, 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C. 跳水运动员离开跳板后在空中上升过程中, 运动员处于失重状态D. 蹦床运动员被蹦床弹起, 离开蹦床后运动到最高点时, 运动员处于超重状态7.重为1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今用8N的力竖直向上提物体, 则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A. 2N 向下B. 2N 向上C. 18N 向上D. 0高一物理期末练习题第1页共4页8.A.B.C三物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作直线运动, 下图是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 由图可知它们在t0时间内( )A. C的路程大于B的路程B. 平均速度vA> vB > vCC. 平均速度vA = vB = vCD. A的速度一直比B.C大9. 用手握住瓶子, 使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 如果握力加倍, 则手对瓶子的摩擦力()A. 握力越大, 摩擦力越大。
高中物理必修(人教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小结复习ppt
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
位置变化
2.
时间、时刻是标量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位置
的变化
描 述 运 动 的
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
位移
表示方法:用坐标的变化Δ x=x2-x1表示 有向线段
位移(一条直线上)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
运动方向
几
个 物 理 量
定义: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公式:v=Δ x/Δ t(位移的变化率) 单位:m/s 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速度与速率
图2
典例 6 如图 3 所示,是 A、B 两个物 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 A 做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 B 做减速直线运动 C.物体 A 的加速度为正值,B 的 加速度为负值,所以 A 的加速 度大于 B 的加速度 D.物体 B 的速度变化比 A 的速度变化快 ( )
快,加速度就越大,而速度则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二 者之间无论是大小, 还是方向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故 A、 D 两选项是可能的,而选项 C 不可能.速度是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即速率,速度变
也可能是速度大小 化可能是速度方向变化而大小不变,
变化而方向不变, 还可能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变化, 故 B 选项正确. 答案 ABD
解析
由于题中假设的各种运动, 不容易跟现实生活中
的运动作直观的对应,因此,可借助于 v-t 图象进行 判断.在 v-t 图象上,斜率的大小反映着物体运动加 速度的大小.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时, v-t 图象会 变得逐渐平坦,最后平行于 t 轴.因此,题中 A、B、 C、D 四种情况,对应的 v-t 图象如下图所示.
新教材高中物理 人教版必修一 精品学案 专题01 匀变速直线运动特殊规律的应用
专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特殊规律的应用【方法突破】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方法归纳1.公式:xv t=,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运动,而在用平均速度求位移时,因为不涉及加速度,计算比较简单。
2.公式:02v v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 内通过的位移为x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B .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C .可求出物体通过2x时的速度D .可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答案】BD【解析】A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 ,初速度为v 0,则根据运动学公式有2012x v t at =+在v 0未知的情况下无法根据x 和t 求出a ,故A 错误; B .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为xv t=故B 正确;C .设物体的末速度为v ,则物体通过2x 时的速度为2x v v 0和v 都未知的情况下无法求出2x v ,故C 错误;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D 正确。
故选BD 。
【针对训练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的位移是2m ,第4s 内的位移是2.5m ,那么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这2s 内平均速度是2.25m/sB .第3s 末瞬时速度是2.25m/sC .质点的加速度是20.5m/sD .质点的初速度为0.5m/s 【答案】D【解析】A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这2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2 2.5)m 2.25m/s 2ss v t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 .质点第3s 末的瞬时速度等于这2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3 2.25m/s v v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 .根据Δs =aT 2得,质点的加速度222(2.52)m0.5m/s 1ss a T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根据033v t v a =+可得初速度为00.75m/s v =,D 错误,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微公式版经典大题例题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微公式版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2022年5月4日上午8点30分,高二(1)班举行“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班主任讲了10分钟,团支书讲了30分钟,9点10分结束。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分钟是时刻B.上午8点30分是时刻C.30分钟是时刻D.上午9点10分是时间间隔答案:B10分钟、30分钟都指的是时间间隔,上午8点30分和上午9点10分是时刻。
故选B。
2、2020年7月26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10时14分入水,随后在完成了回转、调整方向、加速、机头昂起等一系列动作后,再次迎浪腾空,直插云霄,预估最大平飞速度可达555km/h。
关于鲲龙AG6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55km/h表示飞行的平均速度B.10时14分指的是时间间隔C.研究其在该过程中的飞行轨迹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D.研究其回转、调整方向等飞行姿态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答案:CA.555 km/h表示飞行的瞬时速度最大值,A错误;B.10时14分指的是时刻,B错误;C.研究其在该过程中的飞行轨迹时,飞机的大小、形状对该问题没有影响,可以将其视为质点,C正确;D.研究其回转、调整方向等飞行姿态时,飞机的大小、形状对该问题会产生影响,不可以将其视为质点,D错误。
故选C。
3、一个小球从5m高处落下,被地面反弹后,在离地3m的位置被接住,则小球在这一过程中()A.位移的大小是8mB.位移的大小是3mC.位移的大小是2mD.路程的大小是2m答案:C以小球落下处为起点,小球先向下位移5 m ,再向上位移3 m,总位移是向下2 m,而总路程则是8 m。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物体以5m/s的初速度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做减速运动,经过2s速度大小变为3m/s,则物体的加速度可能是()A.大小为1m/s2,方向沿斜面向上B.大小为1m/s2,方向沿斜面向下C.大小为4m/s2,方向沿斜面向上D.大小为8m/s2,方向沿斜面向下答案:B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5m/s若2s后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则v=3m/s则a=v−v0t=−1m/s2即加速度大小为1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专题一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高中物理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专题一 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华美实验学校杨群力
知识回顾 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中
t6 T6 6x
从运动起点划分为连续相等位移x,则:
3、位移x、2x、3x……nx内的时间之比为:
t1:t2:t3:……:tn=1:::……: 2 3
n
4、第1段位移x、第2段位移x、第3段位移x内的时间之比为:
T1:T2:T3:……=1:::…… ( 2 1) ( 3 2)
例与练
• 新学案P39 • 1、屋檐每隔一定时间滴下一滴水,当第5滴正欲
滴下时,第1滴刚好落到地面,而第3滴与第2滴 分别位于高1m的窗子的上下沿,如图所示,问: (g=10m/s2) • 1)此屋檐离地面多高? • 2)滴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2m0,2s
例与练
• 2、广州至北京的T16次火车于16:48正从 广州站发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敏站 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站台上,观测到第一 节车厢通过他历时4s,全车共有25节车厢, 车厢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求:
动 用推论,OK!
0
0
5m
3m 1s
1m
2s
3s
从左往右运动,是匀减速至0的运动,逆过来看呢?
解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成初速
题
度为零,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匀加速直线运 动的逆过程。
技
已知汽车刹车后10s停下来,
巧 v0 a 0
A
专题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高中物理人教版《解教材_归题型_查易错》(必修1)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知识点1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它是自然界中最贱、最基本的运动形态。
2.机械运动的两种运动形式(1)平动:物体各部分的运动特点完全相同。
(2)转动:物体各部分绕某一点(或轴)做圆周运动。
注意: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往往既有平动又有转动,如正在行驶中的汽车车轮上各点的运动。
知识点2质点1.定义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2.对质点的理解(1)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质点的基本属性:质点是一个忽略物体大小和形状的、只占位置而不占空间的点,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3.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情境中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则不能看成质点。
4.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情况(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平动就是物体上任意一点的运动与整体的运动有相同特点的运动,如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的运动。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如汽车在运行时,虽然车轮转动,若我们关心的是车辆整体的运动快慢,故汽车可看成质点。
(3)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运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不论物体大小如何,都可将其视为质点。
(4)有的题目中,特备说明了某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例1】(2018·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学校举行班级跑操比赛时,可将每个班级视为质点B.在校运会上,同学们欣赏运动员的“背跃式”跳高比赛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C.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教官们示范队形时,可将几位教官视为质点D.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某教官示范跑步动作时,不可将教官视为质点【参考答案】D【名师点睛】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质点。
要把物体看作质点,就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如果运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跟它所研究的问题相比可忽略不计,物体就可视为质点。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专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课件)
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
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沿
球面由A到半球的顶点B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
力N和绳对小球的拉力T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D )。
A、N变大,T变小,
B、N变小,T变大
C、N变小,T先变小后变大
FNG=M2gcot 30°= 3M2g,方向水平向右。
02
方法二 图解法
图解法求解的问题受力往往有这样的特点(图解法条件):
(1)物体受三个力;
(2)有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一般是重力);
(3)还有一个力的方向不变、大小变(另一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
用图解法处理最简单:
处理方法:受力分析后,将两个变力进行合成或者将不变的力进行分
向左移动,A处于动态平衡过程,A所受合
力始终为零,A所受合力不变,故B错误;对A和B整
体受力分析,受到总重力G、地面支持力FN,推力
F、墙壁的弹力N,水平面对它的摩擦力f,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F=N+f,FN=G,地面的支持力不变,
由于壁对B球的弹力N的不断减小,f=F-N,由于不知F
如何变化,f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还可能不变,故A错误;故选D。
于平衡状态,细绳AC段的拉力FTAC=FTCD=M1g
图乙中由FTEGsin 30°=M2g,得FTEG=2M2g。
所以
= 1。
22
(2)图甲中,三个力之间的夹角都为120°,根据平衡规律有
FNC=FTAC=M1g,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指向右上方。
(3)图乙中,根据平衡规律有FTEGsin 30°=M2g,FTEGcos 30°=FNG,所以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小专题一补偿法对称法极限法和微元法的应用课件新人教版
解析: 在 A 处放一个-q 的点电荷与在 A 处同时放一个 +q 和-2q 的点电荷的效果相当,因此可以认为 O 处的场强是 5 个+q 和 1 个-2q 的点电荷产生的场强合成的,5 个+q 处于 对称位置上,在圆心 O 处产生的合场强为 0,所以 O 点的场强 相当于-2q 的点电荷在 O 处产生的场强.故选 C.
答案:
q kR2
沿 OP 指向 P
2.(对称法)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 和-q 的点电荷分别 位于正方体的顶点,正方体范围内电场强度为零的点有( )
A.体中心、各面中心和各边中点 B.体中心和各边中点 C.各面中心和各边中点 D.体中心和各面中心
解析: 根据点电荷场强公式 E=krQ2 及正方体的对称性可 知正方体的体中心点及各面的中心点处场强为零,故答案为 D.
8kq A. 9d2
kq B. d2
3kq C. 4d2
10kq D. 9d2
解析: 负电荷在 P 点的场强大小为 k3qd2=9kdq2,正电荷 在 P 点的场强大小为kdq2,所以 P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kdq2-k9qd2 =89kdq2,A 正确.
答案: A
4.(对称法)两带电荷量分别为 q 和-q 的点电荷放在 x 轴 上,相距为 L,能正确反映两电荷连线上场强大小 E 与 x 关系 的是下列图中的( )
解析: 每个14圆环在 O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设 为 E.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和对称性,得 A、B、C、D 各图中 O 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 EA=E、EB= 2E、EC=E、ED=0,故选 项 B 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01牛顿第一定律1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牛顿第一定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只有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B .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C .物体的速度大时惯性大D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仅与物体质量有关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的运动规律B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C .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D .飞跑的运动员,由于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同学看见某人推不动原来静止的小车,于是他说,这是因为惯性太大的缘故B .一个物体原来以10m/s 速度运动,后来速度变为30m/s ,则其惯性变大了C .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61,所以将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其惯性减小为61D .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具有惯性4.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程序如下: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的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事实②→推论③→事实①→推论④B .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D.事实②→推论①→事实③→推论④5.如图3—1所示,一个劈形物体M放在固定的粗糙斜面上,上面成水平,在水平面上放一光滑小球m,将劈形物体由静止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图3—1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B.竖直向下的直线C.无规则曲线D.抛物线6.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B.物体具有保持即时速度不变的性质C.物体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D.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没有惯性二、非选择题(共20分)1.(5分)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为什么仍落回原处?2.(5分)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容易向车的______方向跌倒.3.(5分)匀速行驶的车厢内悬挂一球如图3—2所示,当车厢突然加速时,小球悬线将向______摆动.图3—24.(5分)假如地球此时不受太阳和其他星体的任何力的作用,以后地球将怎样运动?参考答案一、1.D 2.C 3.D 4.B 5.B 6.B二、1.略2.行驶3.后4.略。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专题1.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重点回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答案】A
8.北京青年报以《男子花45小时徒步奔跑“刷六环"》报道了四川青年刘中杰的事迹。
为了信仰,刘中杰从八通线土桥地铁站旁边出发,沿北京六环,经过45小时10分钟的奔跑,于6月19日晚7点27分到达终点,累计跑步距离222.48公里.下列关于“刷六环"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析C罗在球场上跑动轨迹时,可以把他看成质点
B.球迷们在观看远角进球时,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
C.研究电梯球运动是否转动时,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
D.足球在躲过对方守门员防守时,可以把防守球员看成质点
【答案】AB
2.南朝梁代僧人傅大士,是中国维摩禅祖师,他有一首很著名的偈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所选取的参考系是( )
A.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4 m处
B.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4 m处
C.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2 m处
D.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2 m处
【答案】BC
【解析】因为以向北为正方向,A点坐标为正值,表示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4 m处,选项A错误,B正确;B点坐标为负值,表示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2 m处,选项C正确,D错误。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规律第一讲 运动的描述(t 、l 、x 、v 、a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机械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2、质点:用来替代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1)物体可以看为质点的条件:只有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很小,才可以将物体看为质点。
(不以大小论质点)(2)理想模型,不存在3、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的其他的物体选取原则:(1)任意性 (2)方便性(默认参考系为地面) (3)同一性4、坐标系二、时刻和位移1、时刻和时间间隔(时间一去不复返,无负值)(1)时刻:点(某一瞬间)对应物理量:位置、瞬间速度、瞬间加速度(2)时间间隔:时间段对应物理量:位移、位移变化量、速度变化量、平均速度2、位移和路程(1)位移(矢量):物体空间位置变动的大小和方向有大小、有方向,满足平行四边形运算法则由初末位置决定,与路径无关大小:初末位置的线段长度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2)路程(标量):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有大小、无方向,满足算术运算矢量大小比较:比较绝对值大小,正负只代表方向,不具备数学意义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矢量)1、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符号表示为v(1)公式:t xv ∆∆=(2)单位:1m/s=3.6Km/h(3)矢量性:有大小、有方向,速度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4)分类:瞬时速度:物体通过某个时间点或者位置点时的速度平均速度:物体通过某个时间段或者位移内的速度(5)方向:瞬时速度与运动方向一致平均速度与位移方向一致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瞬时速度为0说明物体静止,平均速度为0的物体不一定静止3、速率:(1)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
(3)平均速率≥平均速度(大小),在单向直线运动中“=”成立四、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矢量)1、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符号表示为a(1)公式:t v a ∆∆=单位:m/s 2(2)矢量性: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2、物体加减速的条件:(1)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做加速运动(2)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反向,做减速运动3、从v -t 图像看加速度(1)图线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2)图线斜率的正负表示方向区别v -t 图像和x -t 图像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2)特点: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v 都相等,即a 恒定(3)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1)公式:atv v 0+=(2)理解:①公式包含4个物理量,知3求1②此公式为矢量公式,公式中v 0、v 和a 均为矢量,应用前需先规定正方向,然后与正方向同向的取正值,反向的取负值。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 专题练习--竖直上抛运动
专题:竖直上抛运动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1.将甲、乙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竖直上抛。
不计空气阻力,甲从抛出到返回出发点的时间与乙从抛出到到达最高点的时间相同,则A. 甲、乙达到最高点的所需时间之比为1︰4B. 甲、乙所能达到最大高度之比为1︰4C. 甲、乙做竖直上抛运动的初速度之比1︰4D. 甲、乙分别第一次运动到最高点的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42.在蹦床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作竖直上抛运动的时间为2s,则运动员跳离蹦床最高的高度为()(g取10m/s2)A. 5mB. 10mC. 15mD. 20m3.物体竖直上抛后又落回地面,设向上的速度为正,在整个运动过程中,v-t图象关系为图中的()A. B.C. D.4.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的阻力大小恒为F,则从抛出至落回出发点的过程中,空气的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A. 0B. −FℎC. −2FℎD. −4Fℎ5.将一个物体以某一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物体()A. 刚抛出时的速度最大B. 在最高点的加速度为零C. 上升时间大于下落时间D. 上升时的加速度等于下落时的加速度6.某同学身高1.8 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 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g取10 m/s2)( )A. 2m/sB. 4m/sC. 6m/sD. 8m/s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7.物体甲从地面上的C点竖直上抛,同时物体乙从正上方的A点自由落体,经过时间t两者在B点相遇,相遇时两者速度大小相等都是v,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之间距离等于BC之间的距离B. 物体甲从B点再经过3t将回落到地面C. B点距离地面3vt2D. A点距离地面2v2g8.把一个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达到最高点后落回抛出点。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综合复习及例题精析(全面详细)
人教版高中一年级物理必修一---综合复习及例题精析一.教学内容综合复习及模拟试题(一)二. 基础知识复习(一)力、物体的平衡1. 力的概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理解:(1)任何一个力都有施力者和受力者,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2)力具有相互性和同时性;(3)一些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1:关于力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A. 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B. 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C. 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同,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解析:两个力相同的条件是满足力的二要素,若仅仅大小相等,它们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
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性质必相同。
故正确答案为AB。
2. 三种常见力考查热点:(1)重力:主要针对其概念和重心,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它并不是物体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并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而是一个等效合力的作用点,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它的位置是由其几何形状和质量分布共同决定的。
(2)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定:a. 弹力①对于形变明显的情况,根据形变情况直接判定。
②对于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常用“假设法”判定。
基本思路:假设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解除接触,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
b. 摩擦力①由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
②对于较难直接判定的情况,常用假设法判定:假设没有摩擦力,看两物体会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
③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来判断。
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摩擦力既可能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也有可能成为物体运动的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 0.1 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 几个后,对在斜面上滑动的小球拍下照 片,如图所示,测得 xAB=15 cm,xBC =20 cm,求:
解得 vA=1 m/s,vC=21 m/s
其加速度 a=vC2-TvA=221×-41 m/s2=2.5 m/s2
方法三 用逐差法 由 Δx=aT2 可得 a=ΔTx2 =64-42 24 m/s2=2.5 m/s2① 又 x1=vAT+12aT2② vC=vA+a·2T③ 由①②③解得 vA=1 m/s,vC=21 m/s 答案: 1m/s 21m/s 2.5m/s2
答案: D
7.一辆公共汽车从站牌由静止匀加速直线开出,加速过 程中发现有一乘客欲上车,于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停车.已知 整个过程用时 10 s,该公共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10 m/s.求: 整个过程中该公共汽车发生的位移.
解析: 对加速过程有 x1=v0+2 vt1
对减速过程有
x2=v0′+2 v′t2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 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24 m 和 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 4 s,求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及加速度.
审题:“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时间 T 相同,T
x=v0t+12at2法一
=4
s“位移分别是
24
m
和
64
m”→
v
=xt =v2t 法二
位移是 14 m,则最后 1 s 内位移是( )
A.3.5 m
B.2 m
C.1 m
D.0
解析: 利用“逆向推理法”,把物体的运动看成逆向的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7∶5∶3∶1,所以71=14x1m,x1=2 m.故选 B. 答案: B
6.一个向正东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 3 s 内 发生的位移为 8 m,在第 5 s 内发生的位移为 5 m,则关于物体 运动加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xⅢ=1+3+5+57+9+11×18 m=2.5 m (2)将 6 s 的时间分成 2 个 3 s,前 3 s 内的位移 x3=1+1 3×18 m=4.5 m 答案: (1)2.5m (2)4.5m
1.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 v 时立
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运动的全部时间为 t,则汽
谢谢观看!
车通过的全部位移为( )
A.13vt
B.12vt
C.23vt
D.14vt
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 段时间初、末速度的平均值,由题意知,汽车在加速和减速两
过程的平均速度均为v2,故全程的位移 x=12vt,B 项正确. 答案: B
2.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s后停止运 动.那么,在这连续的3个1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运动 6 s 到达斜面底端,已知斜面长为 18 m,则:
(1)物体在第 3 s 内的位移多大? (2)前 3 s 内的位移多大?
解析: (1)第 1 s、第 2 s,第 3 s,……,第 6 s 内的位移 之比为 1∶3∶5∶7∶9∶11,因此第 3 s 内的位移
Δx=aT2法三
画图:
解析: 方法一 用基本公式法 如图所示,由位移公式得 x1=vAT+12aT2① x2=vA·2T+12a(2T)2-vAT+12aT2② vC=vA+a·2T③ 将 x1=24 m,x2=64 m,T=4 s 代入,解得 a=2.5 m/s2, vA=1 m/s,vC=21 m/s.
②适用条件: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又可表示为 x= v t=v0+2 vt,此 式不涉及加速度,可灵活运用,简化运算.
(2)推论 2:Δx=at2(逐差相等). 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 内,位移之差是一个常 量,即 Δx=xⅡ-xⅠ=aT2. 推导:时间 T 内的位移 x1=v0T+12aT2① 在时间 2T 内的位移 x2=v0·2T+12a(2T)2② 则 xⅠ=x1,xⅡ=x2-x1③ 由①②③得 Δx=xⅡ-xⅠ=aT2 此推论经常在根据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时使用.
D.13∶23∶33
解析: 根据 v0=0 的匀加速运动的一个推论:从开始起 第 1 个 T 内,第 2 个 T 内,第 3 个 T 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 xⅡ∶xⅢ∶…=1∶3∶5∶…所以,所求位移之比为 1∶(3+5)∶ (7+9+11)∶…=13∶23∶33∶…D 对.
答案: D
5.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 4 s 停止,若在第 1 s 内的
方法二 用平均速度公式法 连续两段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v 1=xT1=244 m/s=6 m/s v 2=xT2=644 m/s=16 m/s 由于 B 是 A、C 的中间时刻,则 v 1=vA+2 vB v 2=vB+2 vC
又
vB=vA+2 vC=
v
1+ 2
v
2=6+2 16
m/s=11 m/s
A.1∶3∶5B.5∶3∶1 C.1∶2∶3D.3∶2∶1 解析: 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作反向的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处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 线运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 1∶3∶5∶… 答案: B
3.物体先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 a1=2 m/s2,
(1)小球的加速度; (2)拍摄时 B 球的速度; (3)在 A 球上方滚动的小球个数.
解析: (1)由 Δx=aT2,T=0.1 s 得
小球的加速度 a=xBC-T2xAB=0.200-.120.15m/s2=5 m/s2
(2)vB= v AC=x2ATC=xBC2+TxAB=0.220×+00.1.15 m/s=1.75 m/s (3)设 B 的运动时间为 tB,则由 vB=atB 得 tB=vaB=1.575 s=0.35 s 故 A 球已经运动了 0.25 s,所以 A 球上方正在滚动的小球 还有 2 个. 答案: (1)5m/s2 (2)1.75m/s (3)2个
加速一段时间 t1 后接着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 a2=4 m/s2,直到速度减为零.已知整个运动过程所用时间 t=20 s,
总位移为 300 m,则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
A.15 m/s
B.30 m/s
C.7.5 m/s
D.无法求解
解析: 最大速度为 vm,则 前段: v =12(0+vm)=12vm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小专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其应用
1.两个重要推论 (1)推论 1:平均速度.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还等于这段时间初末速度代 数和的一半,即 v =v2t =v0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算术平均 值,也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解题时巧选公式的基本方法 (1)如果题目中无位移 x,也不需求位移,一般选用速度公 式 v=v0+at; (2)如果题目中无末速度 v,也不需求末速度,一般选用位 移公式 x=v0t+12at2;
(3)如果题目中没有加速度 a,也不涉及加速度的问题,用 v =xt =v0+2 v计算比较方便.
(4)如果题目中有连续相等的位移,就选用 Δx=aT2. (5)如果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优先考虑应用比 例关系解决问题.
A.大小为 3 m/s2,方向为正东方向 B.大小为 3 m/s2,方向为正西方向 C.大小为 1.5 m/s2,方向为正东方向 D.大小为 1.5 m/s2,方向为正西方向
解析: 设第3s内、第5s内的位移分别为x3、x5,则: x5-x3=2aT2,5-8=2a×12,a=-1.5m/s2,加速度的方向为 正西方向,D正确.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v1∶v2∶v3∶…∶vn=1∶2∶3∶…∶n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的比为 x1∶x2∶x3∶…∶xn=12∶22∶32∶…∶n2
(3)第 1T 内、第 2T 内、第 3T 内……位移的比为 xⅠ∶xⅡ∶xⅢ∶…xN=1∶3∶5∶…∶(2N-1) (4)由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为 t1∶t2∶t3∶…∶tn = 1∶( 2 - 1)∶( 3 - 2 )∶…∶( n - n-1)
后段: v =12(vm+0)=12vm 所以,整段平均速度为
v2m=xt =32000
m s
解得 vm=30 m/s
答案: B
4.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开始运动起,
通过连续 3 段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1 s、2 s、3 s,这 3 段位
移之比应是( )
A.1∶2∶3
B.1∶3∶5
C.12∶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