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砸钱研发好了 中国为何还是造不出圆珠笔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明砸钱研发好了中国为何还是造不出圆
珠笔头
“制笔业关键技术研发”已完成,可钢材料成果还是很难投入生产
2011年,科技部推出了“制笔业关键技术研发”项目,三家龙头企业各自领一个方向进行研发。

要攻坚的技术最具代表性的是易削不锈钢,后者是一种特殊钢材,基本靠从日本和德国进口。

要造高端的圆珠笔(主要是俗称为中性笔的这部分产品)必须得用进口钢。

圆珠笔龙头企业贝发集团领了“笔头制备用材料生产”项目,并且整合了包括天津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以及太原钢铁有限公司研究所等8家单位进行共同研发。

而不管是查询专利信息,还是查看科技部网站,该项目都胜利结束了,如下图:
可是在去年11月央视播出的《对话》节目里,贝发集团的董事长却表示,困境依旧。

当期节目的截图如下:
上游钢企无动力,下游企业攻坚也没用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根据《现代金报》的报道《董明珠和邱智铭央视对话栏目录制现场当场"打赌"》——线材是完成了,可这种线材却是“实验室出品”,缺乏相应的产业化的制造设备,生产成本非常高,无法推进到量产阶段。

是的,不管下游的圆珠笔制造企业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越俎代庖地去做钢企做的事情。

那么,既然技术都有了,钢铁为何不愿意生产这种高端的钢铁呢?答案之一是——需求太少了。

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这些数据看起来是非常唬人。

但是,高端圆珠笔并非大众需求,而对于更多混战中的圆珠笔厂家来讲,他们希望的是薄利多销,好用不好用,好看不好看都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高端钢材,其他廉价材料足矣。

中国制笔协会副理事长陈三元也说过,“相对于钢铁产业,制笔是个体量很小的行业。

比如,一家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可能就够制笔行业消化一年。

对钢厂而言,这点利润微不足道,它没有动力去搞研发生产,制笔企业也没有足够力
量,因而依赖进口。

”而根据《对话》节目中的数据,从日本进口一吨造高端笔尖用的钢材是12万,龙头企业一年需要860吨,算下来也仅仅是1个多亿,谈不上是巨大的需求。

其实,市面上的高端进口圆珠笔卖到上千依然有人买,其中也不乏中国造的材料,甚至许多的大品牌其实是用“中国造”贴牌的。

在全球化的产业链中,用哪里的材料都可能,不是个值得纠结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品牌塑造。

如此一看,倘若只是为了造完全中国造的圆珠笔,实在没有必要做相应的材料研发与制造。

一味想通过补贴和扶持企业研发来促进中国高端制造,并非良方
圆珠笔的制造尴尬又被称之为“圆珠笔现象”,甚至被赋予了期待与意义。

如2011年的《宁波文具业牵头破解“圆珠笔现象”》写道,“实际上,不仅仅是文具业有尴尬的…圆珠笔现象‟,在我国的手机制造业、小家电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服装设备制造和服装加工等众多领域,都存在着…规模大、利润附加值低、缺乏核心技术、只赚取微薄加工费‟的状况,…大而不强‟成为许多竞争性行业的真实写照……在这种背景下,针对…圆珠笔现象‟的科技攻关之路就有着较为典型的借鉴和示范意义。

国家科技部立项,国家及相关企业3年投入1.8亿元对小小一支圆珠笔搞科技攻关,力图破解令人尴尬的…圆珠笔现象‟,推动中国制笔业掌握核心技术。

这种模式能否…复制‟到其他产业中?值得思索和探讨。


4年之后,答案来了。

想要单纯靠官方补贴和扶持企业,是出不了高端中国制造的。

毕竟,养活一个产业的只能是市场。

市场太小,成不了气候,企业没有动力。

高端圆珠笔也并非必需品,受众是小群体,看的也是牌子,并且没有理由期待他们为了一支圆珠笔无限提价。

高端中国制造,该靠规模经济来推动
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既然制造圆珠笔的高端钢材这么小众,为何日本有动力制造呢?答案在于规模经济四个字。

制造高端圆珠笔笔尖的钢材“易切削钢”,属于一种特殊钢材,全日本的产量也仅仅是100多万吨,比起整个钢铁行业产量的1亿吨是小巫见大巫。

易切削钢可以细分为很多种型号,除了用在圆珠笔上,更主要的用户是汽车工业。

用量不大,但是科技含量高,并非一些中小企
业可研发并生产。

换句话说,得有实力的企业才行。

而我国圆珠笔制造业最信赖的一种易切削钢来自日本的下村特殊精工,单看该企业只是一个聚焦于生产精细化钢铁的公司,不过把视野放大再看,会发现它原来属于大同特殊钢集团,后者是日本特殊钢业界的领导企业。

在日本的粗钢发展停滞之后,科技含量更高的特殊钢企业通过一系列的重组行动,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可是我国别说易切削钢了,整个特殊钢行业都长期处于低水平竞争,产量是有,但并不高端。

难怪许多相关分析里都提到同一句话——由于易切削钢质量要求高,生产难度大,因而造成了特殊钢厂不愿意生产和普通钢厂无能力生产局面,致使我国易切削钢需大量进口。

《2015年中国钢铁工业年鉴》对特殊钢行业如此概括
缺乏规模经济的问题,不仅仅圆珠笔原材料的制造存在,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缩影。

经济学家海闻在《时代周报》一次采访中强调了规模化对于中国制造的重要,可资借鉴:“以人们熟知的马桶盖为例。

普通马桶盖的生产商可能只需要拥有几台机器,而生产目前广受欢迎的健康又舒适的马桶盖,生产商就需要组建科研团队研发新产品,并通过反复实验来保证质量,同时需要购置精密机器来替代原来的简单机器,这都需要投入。

因此,企业的固定投入规模和整体成本都大大增加了——这样的投入和成本都不是一般的中小企业能够负担的。



花了再多的钱去鼓励高端制造研发,企业没动力、实力、精力,也都没有用,最重要的是——形成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