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神话中英雄原型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外神话中英雄原型的比较研究

中外神话中英雄原型的比较研究

中外神话中英雄原型的比较研究【摘要】古希腊神话崇拜英雄,对英雄倍加热爱与颂扬,其中的英雄都具有半人半神的特点,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代表,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远古历史、社会生活和人向自然作斗争等事件的回忆;而对比中国古代的英雄神话,其英雄人物也都是半人半神的英雄,在内容上也有英雄人物对社会的变革对大自然的征服,但不同在于体现了先民自我意识的新觉醒,朦胧意识到自身成为世界的中心,整个宇宙的主人的意识,本文选取古希腊神话中奥德修斯故事与上古神话中鲧禹治水的故事进行对比。

【关键词】奥德修斯鲧禹治水抗争精神悲剧命运古希腊神话主要由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组成。

研究古希腊神话可发现其中的“神”,具有神与人的双重性格,其外部表现更趋于我们印象中的“神”,即力大无穷,智慧超群,具有显著优越感等等,但精神上更像是普通的“人”,也会有妒忌,自大,多疑等等人性弱点。

这些也明显影响了神话传说中,对英雄的塑造。

在神话传说中,英雄人物都是人与神结合的产物,同样兼具希腊神的特点和一般人的特点,追求自由、有勇气、力大无穷、不肯屈服、积极抗争,但由于其人性,导致其具有不可避免的人的悲剧命运。

特洛伊战争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其中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就有奥德修斯。

奥德修斯是伊大卡岛的国王,古希腊著名英雄,智勇双全,为《伊利亚特》中的主角之一,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

在特洛伊战争开战前,他的儿子忒勒玛科斯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因此他不愿意加入希腊联军,阿伽门农来找他时装疯,在地里倒着犁地。

然而阿伽门农把忒勒玛科斯放在犁下,为免伤害儿子,奥德修斯只得停下,加入战争。

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有勇有谋,计谋良多且很是受用,受到高傲的战神雅典娜的宠爱,其中最出彩的木马计,甚至成为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木马计最终毁灭了特洛伊城,结束了十年之久的战争。

然而奧德修斯得罪了海神波塞冬,远离家乡在海上漂流了十年,经历各种苦难,期间独留妻儿守在家中,妻子年轻貌美且家中财产丰厚,多人觊觎,甚至赖在他家中不走,可是妻子仍忠心与他,奥德修斯只身一人回到了家中,看到家中状况,不动声色,瞒骗妻子,却暗中在雅典娜女神和儿子的帮助下,杀死了所有的在他离开时赖在他家不走,向他妻子求婚以霸占他家财产的求婚人。

中西方古典神话故事原型比较探析

中西方古典神话故事原型比较探析

中西方古典神话故事原型比较探析作者:潘瑶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0期摘要:按照荣格的定义,集体潜意识是指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并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存下来。

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它源自民族记忆和原始经验,以神话、宗教、梦境等载体表现出来。

其中神话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本文对中西方神话中出生、英雄、女性原型进行了比较。

他们虽然形式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是却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集体记忆,并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如西方重视人性,而中国倡导神性;西方强调个人私欲满足,中国重视道德修养等。

关键词:原型神话比较作者简介: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与社会心理学。

荣格的人格理论是一种整体性的结构理论,他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将无意识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体。

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是一个经验的存储库,容纳了所有与意识不协调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内容。

这些东西也许曾经在意识中出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被压抑和忽视了。

由于这些东西发生在个体出生之后,与个体的经验相联系,因此被称作个体潜意识,即传统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潜意识部分。

在意识与个体潜意识上,荣格对弗洛伊德的思想虽有不少的丰富与发展,但并没有多少是原创性的。

荣格最具原创性的思想就是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理论,这一理论使荣格成为20世纪最卓越的思想家,同时也因此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集体潜意识也是一个存储库,它所存储的不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包括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

这些经验以原始意象的形式保存下来。

原始意向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回忆或拥有他的祖先所曾拥有过的那些意象,而是指人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即采用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做出反应⑴。

例如,人对蛇和黑暗有恐惧的反应,但人并不需要亲身经验被蛇咬到的痛苦与黑暗的威胁,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有了代代相传的经验,而这些经验被深深镂刻在人的大脑之中。

浅析中希英雄神话之异同

浅析中希英雄神话之异同

摘要:在中国与希腊这两个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中,都流传着丰富的英雄神话,但是两国的英雄神话既有相同点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一方面通过中希神话中不同的英雄形象的对比,总结了中希英雄神话的相同点及中希英雄神话人物在性格塑造、行为描述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从民族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同时也注意到了中希英雄神话对后世产生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英雄神话;中国;希腊;比较在人类远古时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知识严重不足,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都无法理解,于是人们试图以特有的思维方式去解释它们,由此而产生了许多神话故事。

尽管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文化,但神话并没有因此而消失,相反,神话成为整个人类文明和思想的武库。

英雄神话正是由于人们对氏族祖先的崇拜,对祖先事迹的追忆而产生的。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都创造了优秀的人类文明,大量的英雄神话散落其间,但是由于民族意识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同,使得各自的英雄神话也有很多异同之处。

一、中希英雄神话中英雄形象的异同(一)中希英雄形象相同之处中国和希腊都有丰富多彩的英雄神话,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英雄形象,虽然是不同的国家,但是中国与希腊英雄神话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相似之处。

第一,英雄都有非凡的能力与不凡的身世。

在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的力量、阿基琉斯的勇猛、俄底修斯的机智等都是常人所不具备的。

中国神话里后羿的射箭技术、夸父奔跑的能力等也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英雄时代恰恰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这个时候,开始形成部落,部落之间难免会有冲突,又加上生产力落后,天灾人祸。

因此,人类中的能力者即英雄慢慢取代了天上的神明,这些英雄往往具有强健的体魄、非凡的技艺、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同时也概括了人民的意志、力量、智慧和理想。

在希腊神话中,拥有不凡身世的英雄们多不胜数,例如大力士赫拉克勒斯,他是众神之父宙斯的儿子,是宙斯与人间女子阿尔克墨涅所生;再如珀耳修斯,也拥有同样的身世,他是宙斯化作金雨与人间女子达那厄所生;还有给人间带来光明的普罗米修斯,他是巨人族提坦的后裔,同样具有不凡的身世。

中西方神话英雄人物对比

中西方神话英雄人物对比

最初,在色雷斯地区,阿瑞斯被奉为冥世之神,后演化为战神。 阿瑞斯虽为战神,却败绩累累,并屡次为智慧女神雅典娜所胜。 在特洛伊战争中,他帮助特洛伊人,却为狄奥墨得斯所伤。诸神 文战时。他妄图暗算女神雅典娜,反被雅典娜用一巨石击倒。在 雅典娜的襄助下,赫拉克勒斯杀死其子基克诺斯。阿洛阿代将他 生擒,并置于铜罐中达13个月之久,后为赫尔墨斯所救。阿瑞斯 风流韵事颇多。相传,他与火神赫菲斯托斯之妻美神阿芙洛蒂特 私通,两者幽会时,让夜神阿勒克特律翁“望风”。不料,后者 一觉睡到天明,竟让太阳神赫利奥斯窥见,并告知赫菲斯托斯, 赫菲斯托斯制作—面无形之网,将偷情者双双捉扶。让他们当众 出丑。阿瑞斯一气之下将夜神阿勒克特律翁变成一只鸡,命其司 晨。
中西英雄神话的差异 中西英雄神话虽然在反映人类共同思想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 但在不同民族文化,宗教,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者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主要反映在: 1、艺术形象的个性特征差异。神话人物的个性是由创作者根据 本民族的道德标准及价值取向赋予的。我们通过研究及比较发现: 西方英雄神话人物往往带有赎罪心理,而且功利色彩也较浓厚, 不仅如此,人物还普遍有宿命论的影子;相反,在中国英雄神话 中却透射着为大众勇于牺牲,为真理自强不息的精神,表现出不 同的民族风格。我们认为上述差异主要是中西方不同的民族心理 造成的。中国先民的思想较为朴质,忠君,维民成为当时的主流 思想,人们赞美自我牺牲和奉献而西方早期宗教却认为:命由神 定,一个人的命运是不可变更的,只能赎罪以修来世 。 2、神话创作手法的差异。 中国英雄神话的记叙比较简单,文风 朴质,往往几十字便说了一件事。而西方神话在这方面则较我们 具体得多,内容详实,情节丰富,用词铺陈华美。
在雅典附近的阿克罗波利斯,阿瑞斯与阿格劳洛斯所生之 女阿尔基佩,被海神波塞冬之子哈利罗提奥斯奸污。阿瑞 斯勃然大怒,即刻将哈利罗提奥斯杀死。波塞冬向诸神控 告。阿瑞斯就地受审,终被宣告无罪。从此,这个地方就 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阿瑞奥帕戈斯”(意即“阿瑞斯 山”),并建庙以祀。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称阿瑞斯 为“可鄙之神”。在其剧作中,阿瑞斯屡为宙斯、阿波罗、 阿尔忒弥斯和巴克科斯的弓箭、闪电和烈火所伤。在荷马 的叙事诗中,他则是—个狂暴而多情的风流之神。人们常 将这样一些词语用于阿瑞斯:硕大、强健、迅猛、狂乱、 违约、凶残、嗜血,毁国。甚至在其子女的身上也不乏桀 骛不驯,野蛮和残酷的特性

神话英雄比较

神话英雄比较

中西方神话英雄比较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也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

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它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头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普》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后人将它们整理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中国神话,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

中国神话的代表就是远古神话。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它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作为神话,中西方有个共同点就是英雄人物都表现出在那个自然、原始的时代,人们对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希望和决心,是人类与命运抗争的产物。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神话中的英雄都是古代社会生活和自己部落中的杰出领袖,受到人们的崇拜而神化,成为半人半神。

他们大多是因难而起,具有敢于为他人牺牲的崇高理想,有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战胜人类的敌人,为本民族的发展、壮大起到巨大的作用。

每个氏族或部落都有自己的英雄,歌颂和纪念这些英雄,不仅是对其个人表示崇敬,更因为他是一个部落或一个城邦的光荣业绩的代表人物,是本族的历史的一部分,所以这些英雄业绩,世代相传,不断补充,成了许多系统。

像西方的奥德赛系列、赫拉克勒斯系列等,中国的后羿、炎帝的一系列故事。

正是因此,神话英雄没有我们今天的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观念,他们不但保卫家园,而且征服其他部落、抢掠财物、杀死男子、俘获女子作为奴隶。

阿喀琉斯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

在特洛伊战争中杀死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使希腊军转败为胜。

在战争中,阿喀琉斯因为他的一个朋友战死,便见了特洛伊人,不分男女老幼便杀便砍,使他们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

这样残暴的行为,还是被誉为希腊民族的英雄。

中国神话中的黄帝率领自己的部落抢夺炎帝部落的栖息之地,上古的神话史便是炎、黄两大部族的残酷斗争史,后代子孙对炎、黄同样崇敬,把他们合在一起,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中西方神话中女性原型比较及文化解析

中西方神话中女性原型比较及文化解析

女性形象在东西方文化中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往往 是家庭和情感生活的代表,她们被赋予了创造生命、维系家庭和谐以及掌管家庭 事务的职责。而在西方文化中,女性常常被描绘为爱情、美貌和诱惑的象征,她 们在神话故事中往往扮演着更为感性和浪漫的角色。
尽管女性在东西方神话中的角色和形象有所不同,但她们都反映了人类对世 界的想象和理解。女性在神话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展示了她们在当时社会中的地 位和作用,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反思现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挑战的视角。
东西方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在生命历程和角色关系方面也存在差异。东方 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往往更注重家庭生活,将婚姻和母性视为其主要职责。而 西方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则常常参与到冒险、战斗和英雄事迹中,展现了较强 的独立性和冒险精神。例如,在希腊神话中,女神雅典娜是战争与智慧的象征, 她既指导人们进行战斗,又是城邦的守护者。
三、社会问题的反映
神话故事作为特定时期社会文化的反映,女性原型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嫦娥与西王母的形象突出了女性在权力与地位上的弱 势。虽然她们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在社会地位上仍低于男性。这反映了当时社会 对女性地位的限制。
命运女神诺恩则揭示了命运的不确定性以及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这反映了 希腊神话所在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未知命运的恐惧与敬畏。同时,命运女神虽 掌握命运,但并不直接介入凡人生活,也传达了尊重个体命运的观念。
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东方神话传说中, 女性形象通常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基石,强调了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性。这种观念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认知和理解,体现了对母性和 家庭价值的崇敬。而在西方神话传说中,女性形象更多地被描绘为勇敢、独立和 进取的象征,强调了女性在冒险、创新和英雄主义中的角色。

尽显英雄本色_中西神话英雄形象比较_缑广飞

尽显英雄本色_中西神话英雄形象比较_缑广飞

1999年1月中州学刊Jan.1999第1期(总第109期)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No.1 尽显英雄本色———中西神话英雄形象比较缑广飞内容摘要 中西神话英雄,都是被神化了的古代社会生活和自己部落中的杰出领袖,但他们的人生观、爱情观、生死观和最终结局又不相同,初步显示了中西文化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 神话英雄 氏族 命运缑广飞 信阳师院中文系 讲师 河南 信阳 (464000) 神话是人类世世代代形成的集体心理经验的无意识的反映,与后世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它是不自觉的创造。

弗洛伊德的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不自觉使潜意识更自然地流露,没有经过理智的删削,更能显示人的本我。

因而,我们可以说,神话中的英雄充分展示了人类的人格理想。

中西神话中的英雄形象,尽管有着种种不同的表现,但却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尽显英雄本色。

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神与英雄的不同之处在于,神完全是虚构和想象,英雄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历史依据;英雄是会死的,神却长生不老。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神话中没有西方严格意义上的神,盘古和女娲最接近于神,只不过都不是永生的。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例如赫拉克勒斯最终被擢升到奥林匹斯山上,归入诸神之列。

而中国的神往往降为英雄,有的甚至再降为人。

例如后羿上射十日,下杀猛兽,本是远古神话英雄,后来竟变成十足的凡人,不能飞升到月宫与妻子嫦娥相会,反被自己的学生或家臣逢蒙所杀。

中国神话的这种现象,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是因为儒者的改造和史家的史化,在此不再赘述。

在古希腊神话中,不但英雄之外有神,而且英雄和神的关系构成了神话的重要内容。

神力无边,神的力量大于英雄的力量,是这类故事的基调,也不排除英雄有战胜神的时候。

赫拉克勒斯就曾夺取天后赫拉的金苹果,杀进冥府救忒修斯,射伤冥王。

在特洛亚战争中,狄俄墨得斯射中战神阿瑞斯的小腹,划破爱神阿佛洛狄特的素手,疼得神尖叫而逃。

但是,反抗神,几乎都以被神残酷镇压而终结,由此酿成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剧。

浅析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文化内涵神话是人类生活的剪影,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必定有产生神话的土壤。

中西方的神话尽管源自不同的文化土壤,但都为后人展现了当时人类对自身和所处环境的无限遐想。

中国的神话比较零散,没有被世人集中地收集和整理,而是分散在诸多古代的典籍中,包括远古的神话传说、历代文人所创作的志怪小说等等。

西方的神话相比较中国神话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宏大的规模体系,主要包括北欧神话和日耳曼神话、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神话、凯尔特神话以及宗教神话四类,本文将以流传较广的古希腊神话为例进行探讨。

中西方的神话传说尽管存在着诸多差异,但不可否认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有宇宙生成、创造人类、歌颂真情等主题,也都存在着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英雄人物抑或是贪婪自私、唯利是图的小人形象。

从人物形象而言,中国的神话传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道思想的影响,注重伦理规范,而希腊神话则主张冲破羁绊和追求自由,个性色彩更加鲜明。

本文将对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进行比较,并剖析人物形象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一、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对比首先,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言,中国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尚德,以天下为己任,而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更注重个体主义,有时为了满足个人利益甚至可以放弃集体利益。

像大禹治水时“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中国神话传说中的英雄人物都具有极强的爱民精神和责任意识,他们悲天悯人、惩恶扬善、宽厚仁爱,其行为都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私欲。

但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尽管拥有着超越凡人的力量与智慧,但同时也体现着人类的原始欲望,嫉妒、自私,推崇个人的中心地位。

传说有三位美貌超人的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芙洛狄忒,为了实现一己私欲,得到一个“送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竟然争执不休,甚至不惜引发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给古希腊人民和特洛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的比较

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的比较

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的比较第一篇: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的比较中国与希腊神话中英雄形象比较摘要:神话反映的是原始人的观念,用此解释天地是如何形成的,人类万物产生的根源。

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这一类神话,但又因自身的地域、文化、民族、政治观念因素等的不同,不同国家间的神话形象也有所不同。

其中又属希腊和中国的神话故事更为典型,因此,本文试从中国、希腊神话产生的背景,神话中英雄的相同之处与相异之处来进行系统阐述,并从相异之处解释其根源。

关键词:中国与希腊英雄比较高尔基说:“一般说来,神话仍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反映,要把费尽一切力量去为生存斗争的两脚动物想象成为离开劳动过程,离开民族和部落的问题而抽象地思想的人,这是极端困难的。

”1这就说明了神话的产生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并非出于人类头脑里的空想。

因此,在神话产生的根源上,中国和希腊神话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

在长时期中,生产力条件落后,原始人无论对自己或自己借以生存的自然条件都没有任何有联系的观念。

后来渐渐才开始对自己和周围环境有了机有限的幼稚观念。

再厚一点,当人类的两手教导头脑,随后聪明一点的头脑教导两手,以及聪明的两手再度有力地促进头脑发展的时候,原始人类才开始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并赋予自然中那些神秘的现象以魔力和生命。

随着生产力条件不断改善,原始劳动者们开始有了减轻劳动的渴望,开始创造了可以作为劳动模范的诸神。

当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剥削和等级制度时,统治者们便把这些神占为己有,有的成了上帝,有的成了威武的天神,用以麻痹人们的反抗意识从而更好的维护其统治地位。

然而,有压迫就一定有反抗。

因此,在民间人们又创造出用以反抗神的神,借以表现对于统治者的反抗意愿。

具体表现为希腊的普罗米修斯,中国的后羿等1 袁珂:《中国古代神话》,商务印书馆出版,1951年版,第18页。

并冠以英雄之名。

因此,可以说神的世界是人的世界的投影,神话实质上是人话。

希腊罗马与中国神话英雄比较

希腊罗马与中国神话英雄比较

希腊罗马与中国神话英雄比较运每一种文化中,都有自己的人物设定。

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罗马神话都有自己的英雄人物,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雄人物又有很多的相识之处与不同点。

他们究竟有哪些相识之处与不同之处呢?那现在探讨中国古代神话英雄与希腊罗马英雄人物吧。

一相似之处1 英雄的产生—神话的起源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关于自己的神话。

神话为什么会产生呢?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的恐惧—人们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总是表现出恐惧。

因此神话的出现就是远古先民为各种自然现象(当时人类无法合理解释的自然现象)所给出的解释,比如闪电打雷就有雷神。

对自然地盲目崇拜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神话。

同时,人们也与自然进行各种各样的抗争,于是英雄应运而生。

比如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解救人民的黄帝,尝遍百草的神农,发明八卦的伏羲,忘情治水的大禹,勇敢逐日的夸父等等。

2 具有非凡的能力英雄之所以不同于平常人是因为他们有超凡的能力。

他们敢于运用自己的力量同大自然、同权威搏斗。

他们大都相信自己的能力,比且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

例如中国神话英雄女娲除了抟黄土作人,繁衍人类之外,还有一个伟大的功绩就是补天。

她做到常人无法完成的事情。

而大禹治水长达13年,在此期间从没想过自己会失败并为之放弃,他坚持十几年如一日,而且最终也都修成正果,成功的治理了水患,造福了一方百姓。

与此同时,在希腊罗马神话中也是这样。

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在服役期间扼死铜筋铁骨的涅墨亚森林的猛狮,杀死勒尔涅沼泽为害人畜的九头水蛇以及活捉埃里曼托斯山密林里的大野猪都体现了他无与伦比的力量。

所以,在中西方的神话中,人们在塑造英雄时,大都把他们都神化了,赋予他们无限的能量。

甚至有的最后都等同于神。

比如说封神榜上的姜子牙,还有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的确入住奥林匹斯上,成为一名天神。

二不同之处1 行为动机不同中国古代神话英雄大都是为了人民利益,人民利益至上。

一切行为都是从苍生,大局出发。

他们为了人民鞠躬尽瘁,甚至牺牲了自身利益。

中西方神话人物原型比较

中西方神话人物原型比较

中西方神话人物原型比较神话是世界文学的最初源头,也是人类文化共同的源头,是人们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对大自然和实际生活认识的艺术加工。

神话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原始人类初期的许多意识形态,而这些意识形态一旦被记录流传下来,就势必会对后世人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神话是原始人心理状况和实际生活的真实写照。

按照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原型就是集体潜意识的主要体现,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集体历史经验和生存记忆,最后以神话、宗教等形式表现出来,其中,神话便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相对系统的载体。

中西方神话的原型意象虽在形式上有诸多相同之处,都真实地记录了各自不同民族的集体记忆,却由此反映出了不同的文化特征,如西方的人性观,倡导个人欲望优先;中国的神性观,崇尚集体荣誉优先。

本文就原型问题从英雄和女神原型两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神话由此而反映出的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神话英雄原型比较英雄神话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英雄观,即对英雄的判断和认同标准。

不同文化的英雄认同标准也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的个性精神和价值取向。

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英雄,英雄情结存在于每个历史发展时期人们的内心深处,因此英雄便出现在了我们的文化长河中的每个阶段,这种英雄情结也正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在面对种种困难时对于领导者的无限渴望和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神话中的英雄也有自己的原型,且中西方神话中的英雄在原型表现是也是异同共存的。

希腊的英雄神话,著名的有阿尔戈英雄的故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等;中国耳熟能详的英雄故事包括炎黄联合战蚩尤、大禹治水等,逐鹿大战确立了黄帝中华民族始祖的地位。

到现在,我们仍然说自己是炎黄的子孙,炎帝和黄帝也就成了中国最早的英雄原型。

中西方神话中英雄原型形象的巨大差异就体现在“神本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不同观念。

西方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塑造出的是人性化的神和英雄。

而相比之下,中国神话里的英雄则是超凡脱俗的纯粹的神。

首先,在希腊神话中,英雄大多是神■与人的后代,他们的人性首先表现在他们具有人的外形、性格及其人的情感。

先秦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中英雄的比较

先秦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中英雄的比较

先秦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中英雄的比较摘要:[z1]神话是人类文学作品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是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风情的文学作品,对其进行研究,能够进一步的探讨出神话背后所赋予的社会现实意义。

本文从先秦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英雄类型出发,对于不同的英雄类型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于这些不同的英雄类型进行了对比,探讨出这些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背后的原因,最终目的在于探讨中西方文化体系之间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z2]:神话;先秦;古希腊;英雄一、先秦神话与古希腊神话的英雄类型先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指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战国时期,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狭义的先秦史研究的范围,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

其位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西部和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

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科技高度发达,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诗歌、建筑、科学、文学、戏剧、神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z3]先秦时期与古希腊时期,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文明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先秦神话和古希腊神话都发展到了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神话英雄人物。

(一)先秦神话英雄类型1、创世英雄中国神话体系虽然没有古希腊的神话体系严格,但是在先秦的神话体系中,是具有十分严格的上下等级关系之分的。

比如在先秦的神话体系中,盘古为天地之父,是天与地的创始人,是所有人和生物都应该崇拜的对象。

盘古之后才有后来的夸父、女娲、伏羲、雷公、祝融等英雄的出现。

中西神话英雄人物塑造对比

中西神话英雄人物塑造对比

中西神话英雄人物塑造对比中西神话英雄人物塑造对比摘要:电影《诸神之战》是好莱坞以希腊神话珀尔修斯杀死美杜莎为故事原型而创作的电影。

电影主角珀尔修斯是希腊神话英雄主义的典型代表。

在中国,以神话故事为蓝本,最具代表性的非《西游记》中孙悟空莫属。

本文从中西英雄的外形、特点来分析、对比中西在塑造英雄人物、传扬英雄主义中的差异。

个人英雄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它肯定了人自身的价值,充分体现了人作为社会主体性的重要性,鼓舞个人依靠自我能力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在这点上,中国的《西游记》弱化的是对个人英雄的赞颂,突出的是一种肩负责任、不怕苦不怕累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珀尔修斯孙悟空英雄主义对比塑形道德人性神性无论是电影《诸神之战》还是电视剧《西游记》,与原版书中的记录总是在情节上、内容上有些删减或添加。

这些手段都是为了电影、电视剧本身服务的,而恰恰这些艺术上的加工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凸显作用。

本文所分析的珀尔修斯人物形象和孙悟空的人物形象都是以电影中、电视剧中为基础的。

一、中西英雄形象上的不同(造型的人形化和兽形化)电影《诸神之战》简化了神话故事的情节,阿尔戈斯王阿克里西奥斯听到神谕得知将被女儿达那埃所生之子杀死,便把女儿囚禁在铜塔中。

宙斯化成金雨和达那埃相会,生下珀尔修斯。

于是珀尔修斯便成了半人半神,获得了神的力量, 砍下了美杜莎的头,成为了当时的英雄。

无论是电影还是神话故事,对英雄形象上的描述是丰富的、饱满的。

珀尔修斯健美好战,高大俊朗,形象光辉,是完美的化身,赢得无数羡慕的眼光。

而在《西游记》中,这个能幻化出七十二种形象,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破妖魔鬼怪的真身和伪装,会腾云驾雾,翻个跟头就能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的英雄人物是一只毛猴,虽然我们常常把孙悟空称为美猴王,但是这只猴子再怎么美, 他还是尖嘴猴腮,一身长毛。

不符合传统意义上对美的定义。

其实,二者形象的差异是山中西文化不同所决定的。

在古希腊社会,人们认为人体是诸美形象中最美的一种,因而诸神以人的形象出现,于是阿波罗山狼鼠演变为美少年,阿佛洛狄忒山海豚演变为美女,原型为猫头鹰的雅典娜成为严肃端庄的处女,宙斯不再是鹰,而是一位严肃的老者,波塞冬也不再是马,而是一位强壮的男子。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英雄的比较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英雄的比较

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中英雄的比较神话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以故事或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

而其中的“英雄”主题是神话的灵魂。

神话英雄精神的指向,往往反映民心,同时反映整个文化的内涵。

古希腊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神话英雄,这些英雄在形象、性格等方面具有很多的异同。

而这些异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在根源上的差别。

一、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英雄的不同(一)神话中“英雄”身世的不同1.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是“半人半神”。

他们大多数是神的儿子。

如希腊第一勇士阿喀琉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和凡人英雄珀琉斯的孩子;解救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与迈锡尼国王的女儿阿尔克墨涅之子。

同时,还有一部分是国王的儿子。

如特洛伊的第一勇士就是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希腊诸王之王阿伽门农也是国王阿特柔斯之子。

而且,正如神话学家拉格莱提出的,这些从肉身而生的英雄,也被认为是某一神灵的儿子。

总之,在古希腊神话中,英雄既不是完全的人又不是完整的神,是介于神灵和人之间的特殊属类。

2.中国上古神话的英雄是“不重天命的现实社会中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英雄概念直指世俗。

汉代王彪《王命论》:“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也。

”《后汉书·袁绍传》也说:“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这里我们采用刘志伟先生的说法:……中国古典“英雄”的概念由“英”和“雄”可分别作为植物界和动物界的最高代表为比,……强调了杰出人物与自然密切相关、相融合的关系,……中国古典“英雄”概念所谓“英雄”,不是“半神”人物,而是不重天命的现实社会中人,是封建政治体制中的文臣武将“英雄”和创业帝王“英雄”。

(二)神话中“英雄”外形的不同。

1.古希腊神话中英雄是正常的人的形象。

古希腊神话最大的特点是“神人同形同性”,而英雄又是神人之子,那么自然就拥有正常人的形象。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与现代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与现代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与现代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1. 引言1.1 概述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是古代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描绘了众多英勇、智慧和超凡能力的英雄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的勇气和毅力。

这些神话不仅仅是单纯的故事,更承载着人们对于道德、价值观以及意义和目标的追求。

而现代英雄主义则是对古代英雄传说的延续和演变,在当代社会中寻找和崇拜并且努力成为具有同样精神特质的人。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以及其中所包含的背景故事。

随后,我们将分析古希腊社会对英雄的认同与崇拜,并研究现代社会如何发展出自己关于英雄主义的定义与特征。

接下来,我们将对比分析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与现代英雄主义所共同具备之处以及存在差异之点,并呈现对比分析结果和启示。

最后,我们将总结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与现代英雄主义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观倡导。

同时,也将提及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与现代英雄主义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者之间相似之处和差异之点,并探讨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两者之间相互关系和碰撞带来的启示,可以为当代社会塑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2.1 神话背景介绍: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许多关于英雄的故事和传说。

这些英雄来自于神和人类的后裔,拥有非凡的力量和勇气,并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勇敢与智慧。

古希腊神话中最知名的英雄之一是赫拉克勒斯(Heracles)。

根据神话传说,赫拉克勒斯是众神之王宙斯(Zeus)与人类女子阿尔克墨涅(Alcmene)所生的儿子。

他拥有极其强大的力量和无法匹敌的战斗能力,在许多艰难险阻中展现出非凡的英雄气概。

2.2 英雄特征分析:在古希腊神话中,英雄具备几个共同的特征。

中西神话比较-第八讲:西方英雄神话(2)..

中西神话比较-第八讲:西方英雄神话(2)..
– ——《大母神》第54页
美狄亚的帮助
• 美狄亚 • “你回家以后,不要忘了我的名字。我也会想着
你。告诉我,你将乘坐这艘美丽的船返回的祖国 在什么地方。” • 伊阿宋 • “请相信我,尊贵的公主,如果我能活下来,无 论白天还是黑夜,我每时每刻都不会忘记你。我 的故乡是伊俄尔科斯,普罗米修斯的儿子丢卡利 翁在那里建立了许多城市,修了许多神庙,那里 的人还不知道你们国家的名称。”
• 梯罗“兄弟反目”类型 • “拉姆珀西尼托斯”类型 • “被遗弃的双生子”
“双生子”:骑士模式
• 狄奥斯库里兄弟——宙斯与勒达的双生子 • 行侠骑士,武功高强,精于骑射,喜爱参加各种冒险。 • 参加阿耳戈斯英雄远征; • 拯救被劫持的妹妹海伦 • 与堂兄弟伊达斯和林叩斯为争夺美女或畜群相互战死。
“被遗弃的双生子”模式
• 典型特征:孪生兄弟是大神之子,其母是河神之 女或王族公主,婴孩时期都曾被母遗弃,长大成 人后都曾奋力救母,向迫害母亲的仇人复仇,并 夺取城市,成为统治者,或创建新的城市。
• 珀利阿斯兄弟 • 安菲翁兄弟 • 罗慕路斯兄弟
珀利阿斯的恐惧
• 神谕: • 提防一个穿一只鞋的人。
• 美狄亚
– “那里的人比我们这里的人要好客多了,因此 你不要讲你在我们这里受到过什么样的接待, 你只要暗暗想着我就行了。哪怕这里的所有人 都把你忘了,我也会想念你的。假如你忘了我, 哦,但愿风能把一只鸟从伊俄尔科斯送到我这 里来,我会通过它让你想起我是怎样帮助你从 这里逃出去的!啊,我真想亲自到你家里提醒 你记起我呀!”
伊俄尔科斯
• “此地曾发现迈锡尼时代的宫殿遗迹和圆顶 墓,被认为是迈锡尼世界最北边的宫殿中 心。”
• ——《神话与历史》第182页
• 梯罗之父萨尔墨纽斯因狂妄遭雷击至死, 梯罗被叔父克瑞透斯抚养成人。

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文化精神

中西方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形象及其文化精神
而希腊神话中的众英雄们则身材健美力吞山河英勇无畏总能在经历了千难万险以后获得胜利如宙斯拯救兄弟和成为众神之神的传说被称为伟大的殉难者的普罗米修斯身上展现出的非凡的坚韧不屈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的牺牲精神等
第8卷 第 4期
沈 阳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Vo 1 .8 N o . 4
“ 八 年 于外 , 三过 家 门而不 入 ” , 神 农炎 帝 “ 尝百 草 之滋味, 一 日而遇 七 十毒 ” L 4 等, 都表 明 中国神 话 传说 中的英雄 有 很 明确 的 伦 理道 德 意 识 、 献 身 精 神 和责 任担 当意识 。他 们 仁爱 宽厚 、 悲天 悯人 、 举 贤授 能 、 惩恶扬善 , 注 重 品行 和德 操 的修 养 , 而且 不 贪色 , 不张 扬 个 人 情 感 。神 话 传 说 中的人 物 是
性 占主导 地 位 。在 希腊 人 的信 仰 领 域 里 , 神话 意
的海洋文明, 有海外贸易和海外殖 民的传统 , 所以
更容 易 广泛汲 取其 它 民族 的文化 要素 。随着 历 史
味着神一般的英雄传说和故事 , 是他们的形象信 息_ 5 J 1 。 。这些神拥有人 的形体 , 有 超越凡人 的智 慧和力量 , 却没有摆脱人 的喜怒哀乐 、 欲望好恶 , 说到底就是拥有无限生命的人。古希腊的诸神淋

要: 神话传说是世界文化经典 中的瑰 宝 , 被 世人 崇 尚和传颂 , 中西皆然 。神话传 说离不 开英
雄, 中国神话传说 和以古希腊为代表 的西方神话 传说 中的英雄 形象有 着 明显 差异 , 反映 出 中西方 文化观念的不 同。地域起源 、 价值观 念 、 审 美意识 等因素塑 造 了东 西方神话 传说 中各具特 色的英 雄形象 , 这些英雄身上承载着不 同的价值 观念 。对 比 中西方 神话 中的英雄形 象 , 有 益于传 承和发 扬神话传说中讴歌的向往 自由、 追求真善美 、 扬 善惩 恶等高 尚的英 雄精神 。在 经济全球化 、 一体化 的今天 , 在更深层次上发掘 中西方神话 传说 中英雄形 象形成 的心理 和文化 因素 , 有助于促 进 中西 方的理解和交流 , 建设一个 和谐 、 包容发展的世界。

中西神话比较_第七讲:西方英雄神话

中西神话比较_第七讲:西方英雄神话

第三阶段:归来
• (1)“拒绝归来”,即摒弃世界; • (2)“借助魔法逃走”,即普罗米修斯 的逃跑; • (3)“来自外界的救援”; • (4)“跨越归来的阈限”,即回到日常 生活的世界; • (5)“两个世界的主”; • (6)“生活的自由”,这就是最终恩赐 的性质和作用。
英雄史诗的母题结构
• 喀泰戎山脚下的狮子
赫拉克勒斯与巨人作战
• 宙斯等奥林匹斯神与巨人们的战斗 • 神谕:只有同一个人类一起作战才可以杀 死巨人们。
赫拉克勒斯与欧律斯透斯
• 宙斯的神谕: • 珀修斯的长孙将统治所有其他的珀修斯的 子孙们。
• 欧律斯透斯成为长孙、阿耳戈斯地区的密 刻奈的国王。赫拉克勒斯成为他的臣民。 • 赫拉克勒斯的疯狂
英雄史诗
• “在大范围内描述武士和英雄们的业绩的 长篇叙事诗,是多方面的英雄故事,包括 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与历史。” • ——卡顿(J.A. Cuddon)《文学术语词典》
• 克西尔 鲍拉 《英雄诗歌》
– “英雄是实现人类愿望的斗士,即突破人性弱 点所难以承受的阈限,去追求更完整更有活力 的生命;不遗余力地追求自信的男子气概,既 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到,即使失败,只要竭尽全 能, 就心满意足了。”
• “自我的觉醒”——赫拉克勒斯的选择
• “不论年龄大小,也不论是在人生的哪个 阶段,召唤总是揭开转化奥秘的帘幕。” • ——坎贝尔《千面英雄》第4页
神话之旅的第一阶段:历险的召唤
• 象征命运已在召唤英雄,并把他的精神重 心从他所在的社会,转移到未知的领域。 • 英雄能够凭借自己的意志完成冒险。
赫拉克勒斯的第一次冒险
第七讲
西方英雄神话(1)
主要内容
• 英雄与古希腊的英雄时代; • 神话中的英雄冒险模式; • 赫拉克勒斯英雄神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神话中英雄原型的比较研究
【摘要】古希腊神话崇拜英雄,对英雄倍加热爱与颂扬,其中的英雄都具有半人半神的特点,是集体的力量和智慧的代表,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远古历史、社会生活和人向自然作斗争等事件的回忆;而对比中国古代的英雄神话,其英雄人物也都是半人半神的英雄,在内容上也有英雄人物对社会的变革对大自然的征服,但不同在于体现了先民自我意识的新觉醒,朦胧意识到自身成为世界的中心,整个宇宙的主人的意识,本文选取古希腊神话中奥德修斯故事与上古神话中鲧禹治水的故事进行对比。

【关键词】奥德修斯鲧禹治水抗争精神悲剧命运
古希腊神话主要由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组成。

研究古希腊神话可发现其中的“神”,具有神与人的双重性格,其外部表现更趋于我们印象中的“神”,即力大无穷,智慧超群,具有显著优越感等等,但精神上更像是普通的“人”,也会有妒忌,自大,多疑等等人性弱点。

这些也明显影响了神话传说中,对英雄的塑造。

在神话传说中,英雄人物都是人与神结合的产物,同样兼具希腊神的特点和一般人的特点,追求自由、有勇气、力大无穷、不肯屈服、积极抗争,但由于其人性,导致其具有不可避免的人的悲剧命运。

特洛伊战争中,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其中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物形象,就有奥德修斯。

奥德修斯是伊大卡岛的国王,古希腊著名英雄,智勇双全,为《伊利亚特》中的主角之一,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

在特洛伊战争开战前,他的儿子忒勒玛科斯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因此他不愿意加入希腊联军,阿伽门农来找他时装疯,在地里倒着犁地。

然而阿伽门农把忒勒玛科斯放在犁下,为免伤害儿子,奥德修斯只得停下,加入战争。

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有勇有谋,计谋良多且很是受用,受到高傲的战神雅典娜的宠爱,其中最出彩的木马计,甚至成为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木马计最终毁灭了特洛伊城,结束了十年之久的战争。

然而奧德修斯得罪了海神波塞冬,远离家乡在海上漂流了十年,经历各种苦难,期间独留妻儿守在家中,妻子年轻貌美且家中财产丰厚,多人觊觎,甚至赖在他家中不走,可是妻子仍忠心与他,奥德修斯只身一人回到了家中,看到家中状况,不动声色,瞒骗妻子,却暗中在雅典娜女神和儿子的帮助下,杀死了所有的在他离开时赖在他家不走,向他妻子求婚以霸占他家财产的求婚人。

虽然重新当上了国王,有美满的家,但奥德修斯年老时仍重新出海去探索,从此不知所踪。

奥德修斯是典型的悲剧英雄形象,具有超凡的智慧和过人的勇气,他敢于抗争却又不直接抗争,他以智谋为武器,甚至是欺骗、阴谋也要达到目的,手段残忍,这些都是在古希腊神话中,人神共有的弱点,这些弱点就是他悲剧的根源,年老重新出海探索,一方面是反思自己的人生状态,这是早期人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是希腊热衷于探索海洋世界的本性,他们无法安定与平静美满的生活,需要寻求更多的未知世界,正是这些导致了英雄的悲剧命运。

中国古时的神话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传奇神话。

其中英雄神话多反映先民自我意识的新觉醒,朦胧意识到自身成为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

其英雄形象多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都是具有超
长的能力,拯救人类的生存环境抗击自然灾害或者探求宇宙认识自身等。

上古征服自然的英雄神话主要包括治水和抗旱两方面内容,其中治水又可以分为平洪和制溺,而抗旱主要表现为求雨、制日、捉日等,上古我国处于原始农耕和畜牧时期,水旱灾害是威胁农业、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最主要威胁,但在治水过程中,人民对洪水泛滥的原因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治水的经验不足,方法落后,因而屡遭失败。

为了激励人民继续与自然做斗争,保护生存家园,而塑造了虚拟的英雄形象或者虚拟的故事情节,以表达自己对自然征服的强烈欲望和无畏的精神。

在治水神话中,又以“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最为典型,传世至今,影响深远。

《山海经?海内经》中有载的“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即黄帝曾降大洪于天地之间,万物淹没于一片汪洋之中,黄帝后代鲧曾恳求黄帝收回洪水,让下界百姓恢复正常生活,但遭拒。

救民心切的鲧只得去偷取黄帝密藏之神土“息壤”——一种能无限生长的土地,以堙塞决堤之洪。

人民之痛稍解,却被黄帝知晓,黄帝勃然大怒,命火神祝融前往惩办逆己之意的鲧,将鲧杀于羽山之郊。

鲧一心为民治水,却不想遭到天帝的惩罚,满腔愤怒和冤屈化为一种倔强不屈的精神支持着鲧,使他在被杀于羽山之后,躺于羽山三年不肯瞑目。

黄帝怒于鲧不听从圣意,于是又命祝融用兵器剖开鲧的腹部,开腹只是,鲧腹中竟跳出一个人,即后世名传千古的“禹”。

黄帝感召于鲧之执着,命禹继承父业,到下界治水,以安定四方,即《山海经?海内经》中所记载的,“鲧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治洪水,遇到一系列困难,开始是与水神共工的对抗;后又要不断同各种怪物相斗争,如大禹杀相柳、擒无支祁等;还有对家庭的责任所在,通过反映大禹战胜一切困难,放下家庭,一心贡献于人民,最后终战胜自然取得胜利,从正面侧面多角度体现其伟大的英雄形象。

首先是与水神共工的对抗。

《淮南子?本经训》中有云:“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涯通流,四流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

”禹治水,共工奉黄帝之意大兴洪水惩戒百姓,一兴一治自然形成对抗,禹为击败共工,治住洪水,在会稽山会集群神,率领他们打败并驱逐了共工,抑制住下界的洪水后,便开始着手排除洪水,他采取了新的治水方法——疏导为主,堙塞为辅。

《拾遗记》和《淮南子?地形训》分别有记载:“禹尽力沟洫,导以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禹乃以息土填洪水,以为名山,掘昆仑虚以下地”。

大力开掘沟渠,疏导渍水,得到黄龙的帮助,它曳尾于前,成为江河,洪水注入,又令玄龟负着天帝赐予的息壤,平垫洼地,掘昆仑虚以填埋入人居住之地。

通力治水,终不负众望,治水有成。

其中,也有大量描写大禹在人民与家庭之间的选择。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有反映大禹娶亲的篇章,“禹三十未娶,恐时之暮,失其制度。

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

’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

禹曰:‘白者吾之服也,九尾者,王者之证也。

’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

我家嘉夷,耒宾为王。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天人之际,于兹则行。

‘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

”大禹娶亲,更多的是为了“不失制度”、“我造彼昌”,将自己的终身婚姻大事都视为为国昌盛,为民和睦的途径,可见其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

后两人结为夫妇,虽夫妻关系和睦,但大禹一心只惦记于治水,仅留家四日,便又匆忙外出,《汉书。

武帝纪》又有载:“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

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

’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渐而去。

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

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禹令妻女娇随丈夫照料饮
食,饿了就打鼓,听到鼓声便送饭来。

禹为通轘辕山通洪水,化而为熊,不想凿石不慎将石头踏翻,击中鼓,女娇听到鼓声便前往送饭,却惊见禹竟是一头熊,觉得无颜见人,便逃至嵩山下,化为大石。

禹即将生产的妻子变成石头,便急切高呼:“归我子!”石头的北面应声而开,从中出一子,既“启”。

上苍为了表彰大禹治水的功劳,“天雨金三日,雨稻三日三夜”《史记?禹本纪》。

“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仅在于对自然的征服,对命运的反抗,同时还在于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无私无畏,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刻苦耐劳,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

人类力所不及的任务,借由英雄完成,但英雄人物身上汇聚了远古人民所有优良品德,摒弃了人性的一切弱点。

这也是上古中国神话中塑造英雄传说的普遍模式,英雄就是力与美的化身,具有无穷的气力,同时具有完美的品德和高超的智慧,在面对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选择时,都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放弃个人的所有享乐,上古英雄神话的结局多是完满的,少有悲剧。

对比上古中国神话传说和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可以发现,他们有很多共同点,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二者都以半人半神的状态存在,都有勇又有谋,而且都献身于保护国家或者人民,都是先民对抗自然、变革社会的体现,在抗争、变革中都具有百折不挠、顽强不屈的意志。

但除此以外,二者又绝对区别开来。

上古中国神话中的英雄更像是完美形象的化身,具有所有的中国传统美德和力量以及智慧,他们完全摒弃了个人私欲,一切服从于集体,到最后,都以完美的结局收尾;而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更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勇谋的同时,他们更具有一般人所具有的七情六欲,正是因为这些,也造成了其悲剧的结局。

尽管二者存在差异,但并没有优劣之分,二者作为远古先民的文化成果,都对后世各方各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值得人们的深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