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值班紧急信息报送制度范本

值班紧急信息报送制度一、总则为确保我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准确、高效地处置突发事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紧急情况,以及可能引发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三、紧急情况分类紧急情况分为特别重大紧急事件、重大紧急事件、较大紧急事件和一般紧急事件四个等级。
1. 特别重大紧急事件:指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发事件。
2. 重大紧急事件: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发事件。
3. 较大紧急事件:指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发事件。
4. 一般紧急事件:指可能造成一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社会稳定问题的突发事件。
四、报送流程1. 发生紧急情况时,值班人员应立即核实情况,判断事件等级。
2. 值班人员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通报。
3.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处置,并向上级领导报告。
4. 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接到紧急情况报告后,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指导、协调、支持事发单位开展应对工作。
5. 紧急情况处置结束后,事发单位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处置结果。
五、报送要求1. 报送内容:包括紧急情况的类别、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需求支持等方面信息。
2. 报送形式:紧急情况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同时可辅以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
3. 报送时间:紧急情况发生后,事发单位应在15分钟内电话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30分钟内书面报告。
4. 报送信息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迟报、谎报、瞒报。
六、考核与责任1. 各级单位应建立健全紧急情况报送制度,明确责任,确保信息畅通。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是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疾控中心制定的一套针对卫生应急信息报送的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旨在加强卫生应急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公布,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各级卫生部门和社会公众,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制度实施范围包括全国疾控中心及其各级分支机构、省级疾控中心、市级疾控中心和县级疾控中心等。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级疾控中心应当按照制度规定,及时、准确地采集和报送卫生应急信息。
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信息采集:各级疾控中心应当建立信息采集机制,及时收集和报送疫情、病例、病原体、诊断治疗、疫苗接种等信息。
2. 信息传输:各级疾控中心应当确保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包括电话、邮件、传真、网络等方式。
3. 信息公布:各级疾控中心应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和媒体发布卫生应急信息,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疫情数据、疾病防控指南等。
4. 信息保密:各级疾控中心应当建立信息保密制度,加强信息保护,确保信息安全。
该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各级卫生部门的应急反应能力,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3篇)

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第一条____信息报送工作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
为规范____信息报送工作,根据《____应对法》的精神和县政府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需要报送的____信息种类。
(一)自然灾害。
包括水旱灾害,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风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二)事故灾难。
包括航运、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
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植物疫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
包括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刑事案件、涉____突发公共事件、____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____等。
第三条____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
(一)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时间、地点、单位和涉及的相关人员。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四)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已采取的初步处置措施、下一步将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故控制情况及未来走势预测。
(五)____信息报送单位、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第四条____应急信息报送程序、时间和方式。
突发公共事件详细分类及分级标准按照《永福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一般的突发公共事件,各乡镇政府应于事件发生后____小时内将事件简要经过、处置结果书面上报县政府应急办(政府值班室)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各乡镇政府应于事件发生后____小时内将事件有关情况书面上报县政府应急办(政府值班室),并随时书面续报最新处置情况。
学校应急管理信息报送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学校应急管理,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学校应急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信息报送原则1.及时性:学校发生突发事件后,应及时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上报。
2.准确性:报送的信息应真实、准确,不得隐瞒、歪曲事实。
3.全面性:报送的信息应包括事件的性质、时间、地点、原因、影响、处置措施等。
4.保密性: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应严格保密。
三、信息报送范围1.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暴雨、泥石流等。
2.事故灾难:火灾、爆炸、交通事故、校园设施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校园环境安全事故等。
4.社会安全事件:校园周边治安事件、恐怖袭击、突发事件等。
四、信息报送流程1.学校各部门、各班级发现突发事件后,应立即向学校应急指挥部报告。
2.学校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核实事件情况,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信息报送:(1)向学校主要领导报告,请求指示;(2)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3)向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4)根据事件性质,向相关行业协会、媒体等报告。
3.学校应急指挥部负责收集、整理、审核报送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全面。
五、信息报送要求1.学校各部门、各班级应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明确责任人,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
2.学校应急指挥部应定期对信息报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报送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的,予以通报批评。
3.学校应加强信息报送队伍建设,提高信息报送人员的业务素质。
六、奖励与处罚1.对在信息报送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等违反信息报送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七、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制度由学校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3.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紧急信息报告工作制度(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内部紧急信息报告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部所有涉及紧急信息报告的工作,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可能对单位及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第三条紧急信息报告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接到紧急信息后,应立即报告,不得延误;2. 准确性: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准确、完整;3. 保密性: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应当严格保密;4. 协同性: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成立紧急信息报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紧急信息报告工作。
第五条紧急信息报告工作领导小组职责:1. 制定紧急信息报告工作制度;2. 确定紧急信息报告的范围和内容;3. 组织开展紧急信息报告的培训和演练;4. 监督检查紧急信息报告工作的落实情况;5. 处理紧急信息报告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各部门职责:1. 事件发生部门:负责事件的初步判断、信息收集和报告;2. 信息报送部门:负责对事件的核实、整理和报送;3. 信息处理部门:负责对报送的紧急信息进行审核、分析、处理和反馈;4. 信息发布部门:负责发布紧急信息,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第三章报告范围及内容第七条紧急信息报告的范围:1. 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山体滑坡等;2. 事故灾难:火灾、爆炸、泄漏、坍塌等;3.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故等;4.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5. 其他可能对单位及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第八条紧急信息报告的内容:1. 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2. 事件的影响范围、程度和造成的损失;3. 事件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4. 事件发生单位的应对措施及进展情况;5. 事件可能产生的后续影响及对策;6. 需要上级单位或其他部门支援的事项。
(完整word版)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标准及响应级别

卫生应急信息报送制度一、卫生应急信息传递制度1、医院建立与市卫生局应急办有效的联系通道,保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上传、下达的信息畅通和准确.2、接到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时,应问清“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一般情况(时间、地点、事故单位、事故类别、事故原因)以及伤情或毒物种类,危害波及范围和程度,下达给本院的具体救援任务及各项要求,认真做好电话记录,立即向医院应急医疗救治领导小组组长报告.3、接到报告,医院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立即通过院应急办向所有领导小组成员发出指令,迅速到指定地点集合;根据指令要求,启动医院应急救援预案;组织、部署、指导、协调本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工作.4、领导小组各成员在接受任务后,按各自职责和预案的要求迅速开展工作,并将各自信息及时反馈给领导小组组长;组长综合所有信息后再向局应急办报告医院的准备情况和能承受的最大急救能力,包括:床位预留、技术力量、特殊药品和设备等,以供其统筹决策。
5、医务部应根据应急预案,立即布置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医疗救治组成员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往指定地点,按预案要求进行各项准备和开展工作。
6、医院对参加院内应急救援网络的所有成员建立有效、畅通的通迅联络并宣布相关纪律。
7、有现场救援任务时,应保证救援小组人员落实,及时掌握所有“一线”及“替补"队员的通讯信息,随时能拉得出、用得上;装备、物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应急救援“清单”的要求;平时药品和器械必须定期检查,常换常新,保证在有效期的范围内;急救车辆由急诊科管理,保持常备不懈,车况良好,不得随意挪作他用。
8、在应急处置过程中,随时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指令,接受专家组关于诊断的意见、救治的方案、出院的标准和出院的时限等指导.9、指定专人对本院应急救治全过程作信息收集和统计汇总工作,全面掌握院内应急救治进展情况,对事件中所有进入本院的诊治者都应登记造册.10、每日向市卫生局应急办报告在院的患者及医学留观者的情况(数量、病情)、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应急信息报告及传递制度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按照预定的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全面地向上级机关和领导报告事件信息,以及上级机关和领导对报告作出指示、批示后,向下级机关和单位传递、落实的过程。
二、应急信息报告制度1. 报告主体和对象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是应急信息报告的主体。
报告对象为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
2. 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可能造成的影响、已采取的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具体包括:(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性质;(2)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如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3)已采取的措施,如救援、疏散、封锁等;(4)下一步工作计划,如继续救援、恢复生产、重建等。
3. 报告程序(1)事发单位应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内,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确定报告级别,向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报告。
(2)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在收到报告后,应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直至报告到国务院。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事发单位应持续报告事件进展情况,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应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
(4)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机关报送事件总结报告。
4. 报告方式应急信息报告应采用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相结合的方式。
书面报告应详细、准确、全面,口头报告应简明扼要。
三、应急信息传递制度1. 传递主体和对象各级政府、部门和单位是应急信息传递的主体。
传递对象为下级政府、部门和单位。
2. 传递内容传递内容应包括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指示、批示和决策部署。
3. 传递程序(1)上级机关和领导对突发事件作出指示、批示后,应及时传达到下级政府、部门和单位。
(2)下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在收到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指示、批示后,应及时组织落实。
(3)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应及时将上级机关和领导的最新指示、批示传达到下级政府、部门和单位。
2024年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范例(四篇)

2024年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范例____信息直报制度的实施,对于简化____信息报告流程、减少中间环节,确保及时获取____信息,迅速响应并有效化解潜在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____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信息直报的时限要求对于纳入直报范围的____信息,事发地乡镇政府应立即向县政府、市政府报告,且报告时间不得迟于事发后____小时。
若因特殊原因确实难以在事发后____小时内提交报告的,应在接收到____信息后立即进行初步报告,并在后续报告中详细说明延误原因。
在特殊紧急情况下,若无法及时提交书面报告,可先通过电话报告,随后再补交书面报告。
二、关于信息直报的范围界定信息直报范围主要包括:特别重大、重大____的首次报告信息;事件本身具有敏感性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且有可能演变为特别重大、重大____的首次报告信息;以及影响范围较大的____的首次报告信息。
对于不属于直报范围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应严格遵循本制度第四条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三、关于信息直报的方式与渠道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市政府值班室)及县应急管理办公室(县政府值班室)负责接收和处理____信息的报告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可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多种方式,向县应急办、市应急办提交____信息报告。
信息报告的格式需严格按照《永福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表》的要求进行填写。
四、关于信息首报与续报的内容要求信息直报采用“首报事件,续报详情”的原则。
首报信息应包含____的发生时间、地点、事件性质、可能造成的伤亡和影响情况等基本要素。
续报信息则需进一步提供事发单位或事发地的详细情况、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处置进展、请求事项及工作建议等内容。
续报工作可根据实际情况多次进行。
五、关于____信息报送责任制____发生地政府作为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需承担主要的信息首报任务。
____发生单位有责任及时向____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相关信息。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为切实加强和规范我区突发事件重大信息的报送工作~根据国家及省、市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信息类别分级依据突发事件紧急重大程度~分为一级信息,特别重大,、二级信息,重大,、三级信息,较大,、四级信息,一般,四个级别。
二、信息报送程序发生职责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属于一级、二级、三级信息的~责任部门或单位要立即以口头形式报告区政府分管领导~分管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区政府主要领导~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向市政府分管秘书长和分管市长报告~同时由责任部门或单位报告区政府应急办,区政府办公室,。
需要书面报告的~由责任部门或单位进行补报。
属于四级信息的~原则上采取书面形式报送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和区政府应急办。
与业务工作有关的应急信息在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之前~要先报告区政府主1管领导和区政府应急办。
应急信息的报告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相关部门或单位要认真做好接收、登记工作~并及时传递、报告、处理~避免信息滞留、延误。
对于区政府领导的批示意见~要及时组织落实。
三、信息报送时限应急信息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按照程序逐级报告。
口头报告必须说明时间、地点、现场状况、采取的措施及报告人姓名、联系电话等。
书面报告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1小时~并随时续报工作进展情况。
一级、二级信息~每1小时续报一次事态发展及处置进展情况。
四、信息综合及签发以书面形式向区政府报送的信息~由责任部门或单位负责文字综合~经主要领导审阅后报区政府应急办。
向市政府报送书面信息~须经区政府主管领导或办公室主任签字并加盖公章。
未经区领导批准或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同意~一律不得接受新闻单位关于应急信息方2面的采访报道。
五、信息报送责任追究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和在应急信息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以及擅自将信息向新闻媒体透露的~对有关责任人要追究责任。
六、信息的反馈、督办和归档对于应急信息处置的承办部门或单位~要认真落实好区政府领导的批示精神~并将有关的报告材料、领导批示等资料做好留存备查~涉密的还要认真做好保密工作。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传递有效信息、加强信息交流而建立的一套体系,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能够在急难险重的环境下,为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减轻应急处置的压力,同时也能给广大民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指引,消弭恐慌和不必要的误解。
本文将从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意义、基本原则、实施流程和建设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意义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有效协调各方资源,及时、准确地发布应急信息。
它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快速、广泛地传达信息,助力政府和企业应急求助、疏导民众等方面的工作。
在突发事件的处理中,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存在,能够及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减轻人们的恐慌和不必要的误解,做好风险隐患管理,避免一些严重的事态发生,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的核查,更好地协调应对措施,有利于防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基本原则1.及时:及时传递应急信息是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最基本的原则,只有信息准确及时传递,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错误。
2.准确:应急信息必须准确、详细、全面,以便在应急事件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行动。
3.公开:应急信息报送制度要求信息的公开性,政府对公众的信息和应急操作必须开放、透明。
4.负责:对于已经发布的信息,发布者必须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三、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实施流程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是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众构成的应急信息网络。
实施流程大体包含三个阶段: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和信息发布。
1.监测预警阶段在监测预警阶段,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需加强各自独立的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及早发现各种可能影响公众安全的事件。
同时政府部门也需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预先向市民通报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情况,为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处置和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报送重大突发事件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有效的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支持,以便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理和处置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例如公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等部门。
这些机构负责收集、汇总和报送本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将报送的信息及时上报给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便形成快速、流畅的信息传递链条。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和特点:首先,及时准确。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应当及时、准确。
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接到报送信息后,应当立即对其进行核实和确认,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若报送的信息有误,应及时更正和通知相关机构和公众,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和误导。
其次,信息全面。
重大突发事件信息的报送应当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影响范围、控制措施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应对措施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公众也有权利知道事件的全貌,以便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危险程度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再次,信息公开。
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应当向公众公开。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将收到的信息发布到媒体和各类信息平台上,以便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的最新动态。
同时,政府应当配备专门的信息发布人员,及时回应公众的疑问和关切,增加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最后,信息联动。
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应当实现上下级、跨部门之间的联动和互通。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报送和共享平台,以保障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共享。
同时,还应当加强与社会单位和群众之间的信息互通,充分发挥群众在突发事件中的监督和参与作用。
在实施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时,应当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利用互联网、无线通信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能够更快速、高效地收集和传递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效能和精准度。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应急信息报送制度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突发事件的频率逐渐增加。
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及时、准确地发布应急信息至关重要。
针对应急信息发布存在的不足,加强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应急信息发布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了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定义和范围2.1 定义应急信息报送制度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实现相应信息的快速采集、报送和发布。
2.2 范围应急信息报送制度应作用于国家、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所有组织,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与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报送至应急管理机构,以便于相关应急措施的采取。
3. 主要内容3.1 报送信息的分类按照应急管理要求,报送信息可以分为两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非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指社会影响重大、涉及面广、危害性大的突发事件。
非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除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外,危害性较小的突发事件。
3.2 报送信息的类型应急信息报送制度的具体类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事件描述:对所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简单、准确地描述。
•信息来源:获取信息的来源,以便核实和采取有效措施。
•影响范围:事件对哪些区域造成了影响和危害。
•事件等级:按照应急管理等级标准,对事件进行评估分级。
•事件进展:随时更新事件的进展和情况,以便于权威部门及时了解事态。
•应急措施:应急管理机构向相关单位下达的应急预警、指示等。
3.3 报送渠道应急信息报送制度一般采用多种渠道同时报送的方式,以保证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报送电子邮件:将信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报送。
•报送短信:将信息通过短信的方式进行报送。
•报送电话:直接通过电话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报送网络:通过事先建立的网络平台进行报送。
3.4 报送标准为了保证报送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应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应急信息的报送:•报送信息要求简单明了,便于接收方快速理解。
•报送信息要求全面准确,真实反映当前突发事件。
•在报送信息时,应注意不泄露重大信息和商业机密。
重大紧急信息报送工作制度三篇

重大紧急信息报送工作制度三篇重大紧急信息报送工作制度一篇为加强扶贫系统信息报送工作,精确、刚好、全面报送脱贫攻坚进展信息,推动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特制定本制度。
一、信息报送的管理综合科负责信息工作的管理,建立和制订信息工作安排,做好信息的采集、筛选、编排和发送。
各科室负责重点收集本条线上的工作信息,落实信息员,刚好向综合科报送书面信息,重要信息做到不迟报、不误报、不漏报。
向上级、以及其他有关平行部门报送的政务信息,统一归口综合科报送管理。
未经办领导批准,其他科室不得以州扶贫办名义自行报送信息。
如系专项工作所需,须经办领导同意后方可报送,所报信息交综合科存档备案。
州直属各单位向上级单位和领导报送的信息,应主要限于业务工作进展的动态,不得夹带请示类事项。
二、信息采集的范围(一)国家、省、州重要工作部署的实施落实状况。
(二)脱贫攻坚重要工作进展状况及在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实行的措施和建议等;对脱贫攻坚工作有参考价值的专题探讨材料和综合统计数据。
(三)工作中的新思路、新举措以及取得的工作成果和阅历。
(四)调研中发觉的重要状况、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措施、建议。
(五)各条线、各直属单位发生的重要状况,举办的重要会议、大型活动,上级领导指导工作、现场办公、调查探讨时所作的重要指示等。
(六)须要报知的其他重要信息。
三、信息报送要求(一)信息报送要求简洁精练。
信息内容要紧紧围绕我委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避开报送内容一般化的信息。
(二)报送信息要突出新、快、实、精的特点。
即信息(要有新状况、新内容,)内容真实,题材新奇,传送快捷,文字精练。
重大事务、重要状况须在第一时间内紧急报送。
四、信息报送的程序(一)各科室报送的信息,将文稿通过书面或电子文档通过内网发至综合科。
(二)综合科负责对各科室、相关单位供应的信息进行加工、梳理和编排,经分管领导审核后按规定发布;对于需报送上级机关的重大信息,一律由综合科审核(后),经分管领导签发后方可上报。
紧急信息报送制度

紧急信息报送制度紧急信息报送制度是指在发生紧急情况时,为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组织内部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报送机制,以便能够迅速采取紧急措施,保障组织的安全和稳定运作。
下面是我对紧急信息报送制度的理解和建议。
首先,紧急信息报送制度需要明确的报送渠道和流程。
报送渠道可以包括电话、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以满足各种应急情况下的不同需求。
报送流程要简单明了,能够快速将信息传递到相关部门或人员手中。
可以设立专门的报送岗位或者明确责任人,负责信息的接收、归档和处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紧急信息报送制度需要明确报送的对象和内容。
在组织内部,不同层级的人员有不同的职责和权限,需要明确谁应该接收和处理紧急信息。
可以根据职能岗位来划分报送对象,确保信息能够直达关键人员。
同时,报送内容需要具体清晰,能够传达出紧急情况的性质、地点、时间等关键信息,以便于相关人员迅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再次,紧急信息报送制度需要建立信息保密机制。
在紧急情况下,有些信息可能是敏感的,需要在保障及时报送的前提下,确保信息的保密性。
可以采取加密措施,限制报送渠道的访问权限,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相关人员也需要签署保密协议,明确其保守信息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紧急信息报送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
组织内部需要建立紧急信息报送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对制度的知晓度和遵守度。
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检验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及时修订和改进。
同时,与外部的应急部门和机构建立协调机制,加强信息的共享与传递,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紧急信息报送制度是组织内部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对于保障组织的安全和稳定运作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的报送渠道和流程、报送对象和内容、信息保密机制以及持续的改进机制,才能使紧急信息报送制度的实施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应急响应的能力和水平。
应急政务信息报送制度范本

应急政务信息报送制度范本第一条总则为确保应急政务信息报送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政务信息服务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应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信息报送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在应急管理、突发事件、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重要政务信息报送。
第三条信息报送原则(一)及时性:政务信息应尽快报送,确保紧急情况下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
(二)准确性:政务信息内容应真实、准确,不得虚构、歪曲、隐瞒事实。
(三)完整性:政务信息应包括事件基本信息、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应对措施等。
(四)规范性:政务信息报送应遵循统一的格式和标准,便于信息处理和资源共享。
第四条信息报送主体(一)事件发生单位:应及时向上级政府部门报告事件信息,并根据事件发展情况适时更新。
(二)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本领域政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发现重大政务信息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五条信息报送流程(一)事件发生单位在发现重大政务信息时,应立即进行核实,并在1小时内向上级政府部门报告。
(二)上级政府部门收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进行确认,并根据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决定是否上报本级政府。
(三)政府部门应在事件发生后的2小时内向本级政府报告,并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及时更新信息。
(四)政府部门在接到上级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指令后,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应急处置,并实时报告进展情况。
第六条信息报送格式政务信息报送应采用以下格式:(一)标题:简洁明了地反映信息内容。
(二)正文:包括事件基本信息、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应对措施等。
(三)附件:如有需要,可附上相关文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第七条责任追究(一)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政务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政务信息报送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责令改正,并对相关单位及人员进行通报批评。
安全应急预案及信息报送

一、引言为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稳定,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安全应急预案及信息报送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部门。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安全应急预案及信息报送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
2. 安全应急预案及信息报送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及信息报送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为部门应急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制定、实施和信息报送。
四、应急预案内容1. 预警信息接收与传递(1)各部门应密切关注国内外安全形势,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
(2)发现预警信息后,应及时上报安全应急预案及信息报送领导小组。
2. 应急响应(1)接到预警信息后,安全应急预案及信息报送领导小组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应对措施。
(2)各部门应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3. 应急处置(1)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2)加强现场管理,确保人员、设备、物资等安全。
4. 应急恢复(1)在应急响应结束后,及时开展应急恢复工作。
(2)评估应急工作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信息报送1. 信息报送范围(1)预警信息:包括国内外安全形势、突发事件预警等。
(2)应急响应情况:包括应急启动、处置、恢复等环节。
(3)突发事件信息:包括事故、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和恢复情况。
2. 信息报送要求(1)各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完整。
(2)信息报送应按照规定的时间、方式和渠道进行。
(3)信息报送内容应客观、真实,不得隐瞒、谎报。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预案不一致的,以本预案为准。
2. 本预案由安全应急预案及信息报送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安全应急预案及信息报送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镇应急信息报送制度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应急信息报送工作,为上级部门和镇委镇政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应急信息,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应急信息报送工作责任制
1、镇委镇政府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应急办,由应急分管领导蔡培光任组长,何伟文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领导、村(社区)书记任小组成员,并由小组成员指定至少一名该部门或村(社区)的专兼职紧急信息报送员,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把责任落实到岗位。
2、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紧急信息收集、分析、研判、综合的层级责任制。
由组长负责向市委办(值班室,信息科)报告辖区内重大突发事件和重要紧急情况信息;市直和驻派单位负责向上一级对口部门报送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紧急信息;跨行政区域的,由副组长汇总报送相关信息。
第三条需要报送的应急信息种类
1、自然灾害类。
包括水旱灾害,暴雨、冰雹、大风、雪凝等气象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2、事故灾难类。
包括公路、水运等交通事故,农村寨火、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等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类。
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植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类。
包括涉及公共安全的恶性刑事案件,重大社情民意及可能危及社会安定、酿成风波的带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5、其他发生地点敏感、人员身份特殊、持续时间较长、社会影响较大,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也应及时上报。
第四条应急信息报送的主要内容
1、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时间、地点、单位和涉及的相关人员。
2、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基本过程、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有条件的同时报告图像(图片)信息。
3、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已采取的初步处置措施、下一步将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故控制情况、事件影响范围及未来走势预测。
4、应急信息报送单位、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第五条应急信息报送程序、时间和方式
1、紧急信息要随事件发生随时报送,报送以书面报告为主,情况特别紧急时,可用电话口头初报,随后再书面报告。
在第一时间报送紧急重大事件信息时,情况尚不清楚,还需进一步核实的,可先报告初步所掌握的基本情况,再根据事态发展和对情况了解的深入,进行后续跟踪报送。
2、凡属报告范围的突发公共事件,事发村(社区)和有关部门必须在事件发生后,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及时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向镇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
因情况特殊、难以在1小时内报告的,事后报告时必须说明具体原因。
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做好跟踪处理工作,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镇政府应急办接到信息报告后要及时进行汇总分析研究,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向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必要时要向市政府汇报,并强化续报工作。
3、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渠道原则按以下规定执行,上班时间: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可通过传真或上门报送镇应急办;下班时间和节假日: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先电话报镇应急值班室,再通过传真报送。
镇应急办电话55236
4、传真885441,值班室电558446。
4、为统一信息报送口径,突发公共事件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需报上级对口部门的,应先送镇政府应急办审核把关,经镇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方可上报。
第六条应急信息报送责任追究制度
应急信息报送必须实事求是、及时准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
定期考核和通报紧急信息报送工作情况,凡发生迟报、漏报、轻报、压报、瞒报紧急重要信息的,对有关村(社区)和单位及其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相关村(社区)或部门的领导要负工作责任,并追查责任;对迟报、漏报、轻报、压报、瞒报紧急重要信息造成后果的,或在行政活动中不作为,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其他重大事件的、或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有关部门和个人将依据党纪、法规,严格给予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七条注意事项
对于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的突发公共事件,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报送,不受报送分级标准限制,可特事特办。
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港澳台侨、外籍人员,或者影响到境外,需要向有关国家、地区、国际机构通报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本制度自行文之日起执行。
附件:1、XX镇类突发公共事件情况的情况报告
2、XX镇突发公共事件评估报告
附件1:
XX镇突发公共事件情况的情况报告
字〔〕号
:
年月日时,我镇,发生了(突发公共事件)。
到目前,已造成
(人员伤亡数量、财产损失等情况)。
事件的原因是(或者原因正在调查)。
事件的进展情况将续报。
专此报告。
(盖章)
年月日
附件2:
XX镇突发公共事件评估报告
上报单位(公章):上报时间:
报表人:联系电话:审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