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北麻漾湖泊保护与利用规划中

合集下载

吴江:绿色赋能 生态提质 打造长三角“醉美乡野”

吴江:绿色赋能 生态提质 打造长三角“醉美乡野”

生植物,提升湖体自然景观效果,发挥固岸、生态和 除元荡湖面上由毛竹和网片所组成约 4000m 网障,打
景观的综合作用。
通元荡湖物理界限,实现吴江和青浦无障碍通航,为一
通过河湖水系生态综合整治,提升了区域行洪排涝 湖相融创造条件。江苏吴江与浙江嘉善、上海青浦三地
能力,减轻洪涝灾害给地区带来的不利影响 ;重塑生态 建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联合河长制”。
图 / 苏州市吴江区水务局(除署名者外)
县项目建设,吴江区精准聚焦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领域
整编 / 轩 玮 设计 / 王振航
65
管理难度,降低了项目建设风险,有效实现项目建设 形成了和谐统一的蓝绿慢行体系。两地居民自由穿梭东
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多方面达标,确保试点县项目 西两岸、互相“串门”,将成为长三角区域新晋网红打
获得较好投资效益。
卡地。
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为解决水利建设资金
文 / 孔岭蓉 武冰清
不足、投资缺口大的问题,确保高标准顺利推进试点
62
行业亮点
> 修旧如旧, 北 府 港 闸 再 焕 生 机。 让 老 建 筑“ 活” 起 来, 是 吴 江区试点县项目老旧 建 筑 改 造 的 新 理 念。 北府港闸修复改造过 程中,没有采 取粗暴 的拆除方案,也摒 弃 了现代化水闸的设计 风 格,而是 保留了水 闸 原 有 部 分 结 构, 按 照原有风貌进行加固 修复。改 造 后的北府 港 闸, 以 茅 草 盖 顶, 以仿 木 为 栏, 竹 木 风 铃点 缀 其 上, 也 巧 妙 地 融 入了周 边 环 境, 充分展现出吴江岸景 相 融、 古 香 古 韵 的 江 南水乡风貌
> 试点对湖区废旧木料交易市场进行整治搬迁,图为搬迁之前

北麻漾湖泊形态调整与水流数值模拟分析

北麻漾湖泊形态调整与水流数值模拟分析
通过对不同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可知,模型在 8d后能够计算稳定。为了了解不同条件下北麻漾 流场的模拟过程,现对四种预测方案 10d的流场图 进行分析比较(见图 2)。
!"#$%&'&"( - )*&+" ,-.--/ ?
01232&'45"6+7(/ ->?- 6+7(/
8"9': ;<"=13"5
!"#$%&'&"( - 6@&+" A->--/ ?
沙吸附影响的各水质变量动态变化过程。本文主要 利用模型中的水动力、风浪模块[6]。
由于吴江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 候,年平均风速 3.2m/s,常年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 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故在设置预测方案时考 虑了东南风、西北风和无风三种风向,风速考虑了常 年平均风速 3.2m/s、5m/s、无风三种情况。
01232&'45"6+7(/ ->?- 6+7(/
8"9': ;<"=13"5
!"#$%&'&"( - 6@&+" A->--/ ?
01232&'45"6+7(/ ->?- 6+7(/
水电站设计 第 35卷第 4期
D H P S 2019年 12月
北麻漾湖泊形态调整与水流数值模拟分析
张荣贵,覃春乔,钟晓凤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一节功能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3)第二节城市化及城镇发展战略 (8)第三节城市化水平预测 (9)第四节城镇体系发展规划 (9)第五节空间利用规划 (10)第六节空间管治 (11)第七节旅游发展规划 (12)第八节基础设施规划 (14)第九节社会事业协调规划 (18)第十节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19)第十一节近期建设规划 (22)第三章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目标 (26)第四章城市发展方向与结构形态 (28)第五章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29)第一节总体布局 (29)第二节居住用地 (29)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 (31)第四节工业用地 (34)第五节仓储用地 (37)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8)第一节对外交通 (38)第二节道路交通 (39)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 (44)第七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风景旅游规划 (47)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47)第二节城市风景旅游规划 (49)第八章总体城市设计 (51)第九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55)第一节给水工程 (55)第二节排水工程 (56)第三节供电工程 (57)第四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9)第五节燃气工程 (59)第六节供热工程 (60)第七节环境卫生 (61)第十章综合防灾规划 (63)第一节防洪规划 (63)第二节消防规划 (64)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65)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66)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67)第十二章城市近郊区规划 (69)第十三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72)第十四章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80)第十五章城市规划的实施措施 (82)第十六章附则 (86)附:《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论证意见第一章总则第1条面对全球经济化、区域一体化的机遇与挑战,近些年来,吴江市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吴江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吴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震泽生态农业旅游总体规划

震泽生态农业旅游总体规划

一.项目内容及技术要求
1.项目名称:
震泽生态农业旅游总体规划(2007-2020)
金星村景区详细规划
2.项目内容:
震泽生态农业旅游总体规划:
1)通过对吴江震泽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农业发展的分析研究,确定震泽生态农业旅游的总体定位和发展思路;
2)界定旅游区范围,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
3)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对华鑫公司甲鱼场、恒力公司垂钓园、北麻漾、金星村、长漾生态园、新申农庄六大重点区块分别确定其功能定位、主题特色,并研究整体联动、共同发展的对策;
4)通过对旅游市场的分析,提出旅游营销策略;
5)研究六大重点区块的产品发展方向,提供产品开发建议;
6)拟定震泽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

7)研究并确定旅游区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8)图件包括区位分析图、旅游资源分析图、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旅游功能分区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分期建设规划图等。

金星村景区规划
1)综合现状与建设条件分析
2)主题定位与产品特色分析
3)用地布局
4)景观系统规划设计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6)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7)旅游服务设施及附属设施系统规划设计
8)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系统规划设计
9)图件包括:综合现状图、详细规划总图、旅游项目布局示意及功能分区图、道路及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图、游览路线规划图、主要景观鸟瞰或透视效果图等。

3.技术要求:
根据甲方委托要求完成规划设计,提交震泽生态农业旅游总体规划、金星村景区详细规划的文本及相关图件。

苏州市吴江区湖泊水质现状及治理对策

苏州市吴江区湖泊水质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磷(TP)指标监测结果 (单位:mg/L)
湖泊名称 何家漾 普陀荡 南星湖 长漾 同里湖 莺)!豆湖
1月 0.08 0.06 0.16 0.10 0.13 0.25
2月 0.09 0.07 0.09 0.06 0.09 0.13
3月 0.08 0.13 0.13 0.06 0.18 0.13
4月 0.19 0.06 0.12 0.12 0.12 0.09
本研究以列入区级河湖长制管理的75个重点湖 泊为研究对象,各湖泊广泛分布在辖区内的8个镇, 平均水深为1.5-4.0 m,面积较大的湖泊有元荡 (10.33 km2).北麻漾(9.88 km2),长漾(9.3 km2).白觐湖(7.6 km2)等。本研究选择各湖泊 湖心监测断面为基本水质监测点位(个别呈狭长状 湖泊如北麻漾、长漾等,相应增加监测点位,取其 平均值)。 1.2 水样采集及测定项目
高猛酸 化学需氧 氨氮
盐指数 量(COD) (NHs-N)
100
97.33 94.67
100
98.67 93.33
100
77.33 98.67
100
85.33 96.00
100
93.33 97.33
100
90.67 98.67
总磷(以
P计) 74.67 84.00 74.67 52.00 33.33 44.00
上海农业科技
穆兰芳,等:苏州市吴江区湖泊水质现状及治理对策
2020(1):21-23
・专题研究・
苏州市吴江区湖泊水质现状及治理对策
穆兰芳王春瑞蒋留泉周永章 (江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苏州市吴江区农业农村局215200)
摘 要:为掌握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湖泊水质现状,以吴江区内75个重点湖泊为研究对象,对其水体 中溶解氧、高猛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5项参数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吴江区湖泊水质综合达 标率为53.56%,其中溶解氧、高猛酸盐指数达标率为100%,氨氮、化学需氧量达标率达90%以上,总磷达 标率为60.44%,说明总磷是影响吴江区内湖泊水质的主要制约因子。为此,通过对总磷来源进行调查分析,

吴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吴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单产和播种面积等数据,计算吴江市农田生态系统提 供食物生产服务的单价为 914. 2 元 / hm2 。根据“中国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和吴江市农田生态系
统单位面积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得到研究区其 它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的生态服务价值[5,6]。
生态服务价值(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ESV) 的
生态效应是指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 破坏引起生 态 系 统 结 构 和 功 能 的 变 化,目 前,对 土 地 利用 / 覆被变化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化 地区,对于半城市化典型区( Desakota) 的研究还不够 系统[1]。半城市化地区的生态效应为: 在人类社会由 乡村向城镇 转 型 的 过 程 中,人 类 的 生 产、生 活 活 动 对 环境、生态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整个城镇生态系统 结构和功能的变化[2,3]。吴江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 的 半 城 市 化 典 型 区,城 镇 建 成 区 和 农 村 土 地 交 错 融 合,用地矛盾 突 出、生 态 系 统 失 去 平 衡。 本 文 以 吴 江 市为例,运用 GIS 和 RS 技术,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变化角度对吴江市 1993 年、2000 年和 2004 年的土地 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
3. 1 土地利用变化 吴江市 1993—2000 年、2000—2004 年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见表 1、表 2。
年份
表 1 吴江市 1993—2000 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土地利用 类型
2000 年
水域
城镇建 农村建 设用地 设用地
耕地
林地
hm2 合计
水域 22 020 150
城镇建设用地 220 2 460

吴江城市规划

吴江城市规划

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2023-2023)来源: 吴江市建设局受人民政府委托, 吴江市建设局于2023年年终开始对《吴江市都市总体规划》组织修编, 目前规划成果已经基本完毕。

为提高规划旳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现将都市总体规划旳重要内容进行公告。

请广大市民对该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提议, 为下一步规划成果旳完善提供参照。

第一部分总则一、区域位置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苏锡常、杭嘉湖经济圈之间, 东临上海、北靠苏州、西濒太湖、南与浙江嘉兴、湖州接壤。

二、规划年限近期: 2023-2023年远期: 2023-2023年远景: 展望50年第二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发展目旳经济发展目旳: 见表一表一社会发展目旳: 见表二表二生活水平目旳: 见表三表三生态环境目旳: 见表四表四二、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人口规模预测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 以构造调整为主线, 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基本出发点, 树立生态观念, 将吴江建设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于一体旳园林都市。

人口与都市化水平预测1.市域人口吴江市域总人口分别为: 2023年135万人, 2023年160万人。

2.都市化水平预测吴江都市化水平估计: 2023年为70.4%, 2023年为81.3%三、市域空间构造规划1.市域空间构造: 分为五个相对独立旳片区。

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 包括松陵、同里、菀坪以及平望旳太浦河以北地区。

临沪综合经济区:指汾湖镇, 具有紧临上海旳区位优势, 是吴江全面接轨上海发展旳前沿阵地。

临湖生态经济区: 包括七都和横扇。

盛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盛泽、铜罗、平望太浦河以南地区。

震泽民营经济区: 包括震泽、桃源。

2. 城镇等级规模构造:估计吴江全市人口2023年临苏外向型经济开发区50万人, 临沪综合经济区20万人, 临湖生态经济区7万人, 盛泽民营经济区40万人, 震泽民营经济区13万人, 合计130万人。

苏州市吴江区湖泊生态养殖管理现状与治理对策

苏州市吴江区湖泊生态养殖管理现状与治理对策

上海农业科技 穆兰芳,等:苏州市吴江区湖泊生态养殖管理现状与治理对策2019⑴:64—65, 82•养殖业•苏州市吴江区湖泊生态养殖管理现状与治理对策穆兰芳王春瑞(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渔政监督大队215200)摘要:通过对苏州市吴江区的湖泊生态养殖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结果发现,在当地“三网”整 治拆除工作完成后,吴江区通过落实属地职责、加大政策扶持、开展水质监测、强化监督指导以及着力构建渔业生态养殖长效管理机制,改善了辖区内湖泊水域环境;但吴江区在水面管理中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发包机制有缺陷等问题。

为此,提出了要终止养殖发包、引入第三方管理,退出渔业养殖、转变生产方式,流转村级水面、强化水质监测,创新管理方式、帮助实现再就业等治理对策,以期科学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关键词:湖泊;生态养殖;水环境管理;生产方式;对策;吴江区中图分类号:S931.1苏州市吴江区位于太湖之滨,境内河道有2 600 多条,总长达2 300 k m以上,且有面积在3.33 hm2以上的湖泊320个,其中,被列入江苏省保护湖泊名 录的有56个,数量居全省第一位;与此同时,湖泊 (外荡)水面的渔业生态养殖直接关系到水域生态环 境的改善。

因此,如何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打造江 南水乡标杆,是近年来吴江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 点。

鉴于此,笔者通过进行专题调研,以期深入掌 握当地湖泊生态养殖管理现状,进而为科学推进太 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1基本情况1.1 “三网”整治情况自2013年7月开始,吴江区对辖区内湖泊水域 “三网”(围网、拦网、网箱)养殖设施开展了集中 整治拆除。

截至目前,吴江区共拆除“三网”养殖 户1719户,拆除率达98.79%,区、镇两级财政共 下拨财政资金2.2亿余元(其中区财政拨付补偿资 金1.28亿元)。

整治拆除后,吴江区探索建立了渔 业生态养殖长效管理机制。

1.2 水面管理现状吴江区境内现有渔业水面11 473.33 hm2,其 中生态养殖水面8 300 hm2、不养殖水面3 173.33 hm2。

吴江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吴江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吴江市水利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江苏省吴江市水利局上海网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二〇一〇年九月目录前言 (1)1水利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水利信息化现状 (3)1.1.1数据和应用平台现状 (3)1.1.2网络基础设施现状 (5)1.2存在问题 (6)1.2.1整体规划滞后,资源共享困难 (6)1.2.2基础设施欠佳,系统功能薄弱 (7)1.2.3资金投入不足,人才配备不齐 (8)2指导思想和规划依据 (8)2.1指导思想 (8)2.2规划依据 (9)3指导原则 (10)3.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10)3.2统一管理,先适先行 (10)3.3资源共享,安全开放 (11)3.4规范标准,科学合理 (11)4建设目标 (12)4.1总体目标 (12)4.2阶段性目标 (12)5主要建设内容 (14)5.1总体框架体系 (14)5.2应用平台建设 (17)5.2.1电子政务系统 (17)5.2.2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 (19)5.2.3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21)5.2.4水资源实时监控和综合管理系统 (22)5.3数据平台建设 (23)5.4网络平台建设 (24)5.5标准规范和安全管理体系 (26)6重点建设项目 (27)6.1水利局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27)6.2水闸泵站自动监控系统建设项目 (33)6.3堤防视频监控管理系统(一期)建设项目 (34)6.4吴江市水雨情监测系统改扩建项目 (35)6.5防汛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项目 (36)6.6水利(防汛)地理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36)6.7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 (38)6.8全市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45)6.9全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46)6.10水利综合数据库及数据交换系统建设项目 (57)6.11水利骨干网络建设及信息安全系统建设项目 (60)7投资估算 (62)8信息化保障措施 (62)8.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62)8.2明确渠道、落实投资 (63)8.3健全机构、充实人才 (63)8.4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64)前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功能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吴江市北麻漾湖泊保护与利用规划中

吴江市北麻漾湖泊保护与利用规划中
目前北麻漾地区周边道路对慢行系统的考虑较少,主要干道上的非机动车和人行设施 不能满足未来北麻漾地区做为休旅地区的需要。同时与北麻漾紧密结合的滨水地区也没有 专用的慢行系统供旅游者使用。
吴江市北麻漾保护与利用规划
4相关规划中的岸线利用
岸线规划是城市对临水岸线(包括毗邻的陆域和水域)合理使 用所作出的安排。海岸线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对其合理利用和开发 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完善城市交通体系,并为人们提供休憩、旅 游场所,港口城市的临水岸线在不同区段有不同的水文、地质、地 貌等自然条件及不同的使用现状。岸线规划就是根据需要临水布 置、使用岸线的部门对上述自然条件的要求,结合城市总体布局和 岸线使用现状进行综合平衡,安排合理的位置,划定适当的范围, 对不合理占用的岸线进行调整。
土地利用图
建设用地 基本农田 水体
农村居民点用地 一般农田
14%
7%
32%
2%
45%
2相关规划中的用地布局
目前北麻漾地区整体功能分区不明确,各种用地分布 比较混杂;只有西部震泽镇地区经过相关规划后,各种用 地分布比较合理,但上次规划未考虑到保护北麻漾湖,导 致湖边分布着些工业,对北麻漾湖会产生极大的污染。现 有规划北麻漾西部和东部靠湖地区是居住区用地,城市建 设备用地过于靠近湖区,且未留出足够的生态用地,将会 对湖泊的保护和利用产生负面影响。
5 周边地区空间使用特征
5.6防洪水利设施布局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也在日渐扩大,原本为农田灌溉或以农村排水 为主要功能的河道由于其设计标准低,长期未能清 淤,河床太高,排水断面缩小,蓄排能力降低,无 法适应城市发展后所面临的部分河道需将其功能转 变为以城市排涝为主的功能要求。城市的过度开发 建设填埋掉不少的沟,河,湖,塘,致使城市水系 调蓄功能锐减。加上城市硬质地面的增加,径流量 将随之加大,需要大大提高河道的排涝设计标准, 才能适应城市调蓄排水的基本功能。北麻漾周边主 要的水工建筑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改造与加固,但 仍有部分水利工程老化,年久失修,工程标准低, 目前都急需改造,由于缺少资金的投入,造成带病 运行,影响工程效益。

苏州新水乡规划方案-最新版

苏州新水乡规划方案-最新版

苏州新水乡规划方案概述苏州新水乡是苏州市吴中区一个正在筹备中的新城区,依托吴淞江水系,规划建设一个面积约4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定位为生态宜居城市,预计可容纳50万人口。

目前,该区域的规划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总体规划城市形态苏州新水乡的城市形态以“岛屿+水系+花园”为核心,形成水、岛、绿相结合的景观格局,打造一个自然、人文、生态和创新融合的宜居城市。

环境保护在保持苏州新水乡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将引入智能生态系统,如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实现绿色、低碳生活。

城市建设苏州新水乡的城市建设以渐进式的方法,依托吴淞江和周边水资源为主要生态支撑,充分利用自然、人文、历史环境,建设出双核心、多中心、异形的城市,使城市成为社会、文化、科技、经济、民生发展的平台。

细节规划水系规划苏州新水乡依托吴淞江新流域,将规划一条以吴淞江为主干的水系,包括多层次、多功能设计的河道、湿地、水库等,最终实现城市和自然资源的有机结合。

城市绿化苏州新水乡以绿色、低碳、环保为理念,将通过植树造林、草坪种植、花坛布置等多种方式,营造出一个生态化、多彩化的城市景观。

公共设施苏州新水乡建设将紧密围绕市民生活及未来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公共设施的作用,包括学校、医院、交通枢纽、商业中心、文化设施等,以保障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速度。

交通规划苏州新水乡交通规划致力于打造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公交、自行车道、社区公交等,为了实现高效和便利的交通体系,提供多元化的交通选择。

结语苏州新水乡的规划整体以生态、创新挂帅,紧扣国家级生态城市标准,力争打造出一个既具有现代化城市建设特色又符合古城文化和本地区特色的生态城市。

吴江城市规划及发展分析2006-2020

吴江城市规划及发展分析2006-2020

1.城市性质吴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接上海市青浦区,南连浙江省嘉兴市和桐乡市,西临太湖,北靠苏州市吴中区,东南与浙江省嘉善县毗邻,东北和昆山市接壤,西南与浙江省湖州市交界,由苏州市代管。

全市总面积为1192平方公里,地处水乡河道纵横,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吴江市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退思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为全国百强县第二。

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著名景点:同里古镇,震泽古镇,垂虹桥,退思园临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著名绸都,太湖东岸江南水乡旅游城市。

江南水乡:水是江南的灵魂。

长江以南(包括其北岸附近区域)、以环太湖地区为中心,杭州湾以北(包括其南岸附近区域)构成了狭义江南的主体区域。

长江、太湖和杭州湾是狭义江南的三大水区,长江、太湖和杭州湾(钱塘江)与其支流和其它湖泊构成了狭义江南的水网。

城市总体设计1.松陵城区生活轴线:中山路、云梨路、鲈乡路。

交通廊道:苏嘉杭高速公路、苏震桃一级公路、江陵路、云龙大道、仲英大道。

河流廊道:苏州河、京杭大运河、安惠港、牛腰泾河、西塘河、大江河。

城区外围利用太湖、九里湖、沐庄湖、南星湖、叶泽湖等众多湖泊构成“众湖绕城”的生态背景,城区内部以松陵的苏州河—京杭大运河—安惠港—牛腰泾河—西塘河—大江河水环和同里的放生宫河—东隶港—后港—南大港构筑的双水环滨水绿地,两者相互渗透并串联城区个公园,广场,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2.盛泽城区景观轴线:市场路、舜湖路、舜新路交通廊道:东方大道、城区环路河流廊道:以京杭大运河、南草圩、西北漾、红溪河、麻溪河构筑的城市水环,并通过河道与城区外围的桥北荡、蚬子荡、长荡、野河荡等众多湖泊连通,形成一城千荡万水的空间体系。

城区外围利用桥北荡、蚬子荡、长荡、野河荡等众多湖泊构筑的生态背景,城区内部以以京杭大运河、南草圩、西北漾、红溪河、麻溪河构筑的城区环状滨水绿地,形成千水万绿织绸都的开放空间系统。

环太湖大堤吴江段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环太湖大堤吴江段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

环太湖大堤吴江段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发表时间:2019-09-05T11:17:04.15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0期作者:严建华[导读] 当前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苏州市吴江区堤闸管理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 215200摘要:当前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因此我们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治水的主要矛盾,及时调整工程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水不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企盼。

本文根据环太湖大堤吴江段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及本人在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的经验,从五个方面提出湖泊管理与保护的措施,以期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湖泊管理保护引言我们吴江区堤闸管理所的管理范围为环太湖大堤吴江区段东起和吴中区交界的的杨湾港,西至江浙交界,全线长度原为47.3公里,沿线共有31座水闸,6座涵闸。

2010年,随着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的推进,太湖大堤吴江段堤线调整工程开工建设,至2018年,已新建大堤29公里、新建水闸13座、新建涵洞4座。

东太湖后续工程还将对5.2公里老大堤堤行达标加固,4座闸进行重建,预计到2020年全部完工。

我们吴江区堤闸管理所管理职责是根据上级指令,为所辖区内的防汛防旱、生态调水、做好闸门的运行工作;负责环太湖大堤吴江段堤防、闸、站、涵洞及内部机电设备的维修保养和绿化管理工作;并承担环太湖吴江区域内的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

本文结合当前的工程状况和本人的工作实际,就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尽快勘界设桩,确立湖泊保护红线。

工程管理范围是我们工程管理单位的重要依据。

因此,堤线调整后确定管理边界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江苏省白马湖保护规划简述

江苏省白马湖保护规划简述

江苏省白马湖保护规划简述
韩国民
【期刊名称】《水利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07(013)006
【摘要】为加强湖泊保护,规范湖泊开发利用行为,维护湖泊健康生命,实现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治水害,按<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湖泊健康出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流域、区域防洪和水资源规划的安排,突出湖泊空间要素、资源和公益性功能保护,逐步实现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良性循环,编制<江苏省白马湖保护规划>.规划基准年2005年,规划水平年2020年,突出2010年前实施重点.
【总页数】3页(P425-427)
【作者】韩国民
【作者单位】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江苏,淮安,223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8
【相关文献】
1.江苏省白马湖湖滨带生态修复研究
2.环境保护新形势下综合性开发区规划环评工作方法探讨——以江苏省太湖流域的开发区规划环评为例
3.用爱诠释“中国好人”——记江苏省白马湖农场周兆英孝老爱亲的故事
4.平原河网区浅水湖泊生态安全评估与时空差异性分析:以江苏省白马湖为例
5.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41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名录及分布图

江苏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名录及分布图

路口;北界从岔路口沿宁栖路
经王家湾、板仓、岗子村、沿
龙蟠路至中央门;西界从神策
6
钟山风景名胜 南京 自然与人文景观保

市区 护
门公园沿古城墙经玄武门、北 极阁、九华山、太平门至中山
35.96 35.96
门。包括:钟山陵、玄武湖公
园、九华山公园、神策门公园、
情侣园、白马公园、月牙湖公
园、中山植物园、北极阁、鸡
南京 市区
水源水质保护
北河口水厂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 500米的全部水域范围;一级保护区水 域与相对应的本岸背水坡堤脚外100 米范围内的陆域范围
一级保护区:江宁区自来水厂取水口
0.34
0.34
13
上游500米至城南水厂取水口下游500
33

夹江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建 邺区)
南京 市区
水源水质保护
从九乡河入江口至七乡河入江 口,宽度1000米。其中,陆域 为以自然防洪堤为界,纵深至 陆地500米区域,水域为以自然 防洪堤为界,纵深至水域500 米区域(不包括国家级生态保
护红线部分)
2.77
4.53 7.30
一级保护区:取水口上游500米至下游
500米,向对岸500米至本岸背水坡之
11
八卦洲(左汊) 上坝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未纳入国家 级生态保护红线的部分
1.86
护区以外上溯1500米、下延500米之间
的水域和陆域范围
1.42 3.28
范围
面积(平方公里)
序号
生态空间保护 县(市、 区域名称 区)
主导生态功能
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
国家级 生态空间 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范围 生态保护 管控区域 总面积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区第一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吴江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区第一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吴江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区第一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吴江区部分)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苏府[2015]49号【发布部门】苏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3.19【实施日期】2015.03.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苏州市区第一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吴江区部分)的通知(苏府〔2015〕49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根据《苏州市地名管理条例》规定,经过资料收集、推荐表编撰、名录初选、专家评审、吴江区地名委员会审核、社会公示等工作环节,《苏州市区第一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吴江区部分)》(308条)业已确定,现予公布。

苏州市人民政府2015年3月19日附件苏州市区第一批吴文化地名保护名录(吴江区部分)一、河流001.古塘河002.长桥河003.吴江路004.太浦河005.韭溪006.斜桥河007.麻溪008.清溪009.頔塘二、湖荡010.东太湖011.瓜泾港012.钓雪滩013.长白荡014.何家漾015.黄家湖016.黄泥兜017.沐庄湖018.同里湖019.庞山湖020.季家荡021.南星湖022.白蚬湖023.叶泽湖024.石头潭025.同字荡026.孙家荡027.方家荡028.牛长泾029.南参荡030.吴天贞荡031.众家荡032.元荡033.元鹤荡034.南庄荡035.三白荡036.长畸荡037.诸曹漾038.杨沙坑荡039.凤仙荡040.汾湖041.牛舌头湾042.鞋皮漾043.伍子滩044.禊湖045.袁浪荡046.楼下浜047.杨家荡048.普陀荡049.鸭栏泾050.陆家荡051.藏龙荡052.张鸭荡053.唐家湖054.前村荡055.大龙荡056.雪落漾057.莺脰湖058.长田漾059.庄西漾060.下沙荡061.南万荡062.北麻漾063.东藏荡、西藏荡 064.金鱼漾065.北角荡066.西白漾067.桥北荡068.野河荡069.上下荡070.东白漾071.郎中荡072.长漾073.迮家漾074.荡白漾075.蒋家漾076.徐家漾077.蠡泽湖078.沈庄漾079.荒天池。

基于DPSIRM模型的苏州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基于DPSIRM模型的苏州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基于DPSIRM 模型的苏州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朱 颖1,2,顾春望1,李 欣2,3,周婷婷2,3,冯育青2,3(1. 苏州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2. 江苏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站,江苏苏州 215000;3. 苏州湿地保护管理站,江苏 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科学评价水网地区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为区域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方法】基于水网地区湿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威胁,以苏州市吴江区为研究对象,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赋予指标权重,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格网技术将部分指标进行空间量化,最终通过综合评价法对2012—2020年吴江区的湿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

【结果】2012、2016、2020年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394 4、0.455 2和0.516 4,总体由低安全和中度安全向较高安全等级演变;各时期的高值区域集中于太湖沿岸、震泽片区、北麻漾片区、同里湖片区、三白荡片区以及元荡片区;基于DPSIRM 模型分析,管理、影响、驱动力子系统安全值明显提升,压力子系统有所下降,状态、响应子系统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

【结论】研究时段内吴江区湿地生态安全值总体呈上升状态。

今后湿地的生态保护应当注重对压力指标的调节,加强对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区域的管控,并保持较高强度的管理措施。

图8表1参31关键词:湿地生态安全;DPSIRM 模型;GIS 格网;水网地区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756(2022)05-1114-10Evaluation of wet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Wujiang District ofSuzhou based on DPSIRM modelZHU Ying 1,2,GU Chunwang 1,LI Xin 2,3,ZHOU Tingting 2,3,FENG Yuqing 2,3(1.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215011,Jiangsu, China; 2. National Positioning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of Taihu Wetland Ecosystem, Suzhou 215000,Jiangsu, China; 3. Suzhou Wetland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Station, Suzhou 2150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 This study is aimed to conduct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wet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in water network area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Method ] With Wujiang District of Suzho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 the basis of the threats faced by the wetland in the water network area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first,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employing the DPSIRM model (driving-force-pressure-stae-impact-response-management) after which the combined weighting method was used to give the index weight; then some indexes were spatially quantified in combinatio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grid technology; finally,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evaluate the wet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of Wujiang District from 2012 to 2020. [Result ] In 2012, 2016 and 2020,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values of wetlands in Wujiang District were 0.394 4, 0.455 2 and 0.516 4 respectively, which evolved from low security and medium security收稿日期:2021-11-23;修回日期:2022-04-2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7YJAZH137);苏州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学科建设项目作者简介:朱颖(ORCID: 0000-0002-2861-7577),副教授,博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区域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研究。

湖泊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湖泊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湖泊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周鹏飞【摘要】[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at assessing the state of lake health. [Metho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M healthy lakes11 , the fuzzy integrated evaluation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ake health,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combined with expert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indicator. Afterward*, the health slate of three typical lakes (Sanbaidang, Beimayang and Qiaobeidang) in Wujiang City were evaluated by the system,and the measures to develop and protect the lakes were put forward finally, [Result] The assess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Sanbaidang and Beimayang were in basic health .while Qiaobeidang was in sub-health. TTie indicator system and assessment method are suitable for the rivers in eastern plains of China. [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coul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lakes.%[目的]对湖泊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在深入挖掘“健康湖泊”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出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专家评分法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选取吴江市3个典型的省保湖泊(三白荡、北麻漾、桥北荡)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开发利用保护的模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结果]湖泊健康状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白荡、北麻漾均处于基本健康状态,桥北荡处于亚健康状态.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有较强的适用性.[结论]该研究为湖泊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21【总页数】3页(P11005-11007)【关键词】健康湖泊;评价指标体系;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人水和谐【作者】周鹏飞【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73.3湖泊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径流调节、水资源供给、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吴江太湖沿岸提升工程方案

吴江太湖沿岸提升工程方案

吴江太湖沿岸提升工程方案引言太湖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中国的五大淡水湖”之一。

太湖水域辽阔,风景优美,是吴江市的重要旅游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太湖周边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一些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和环境污染导致太湖水质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为了提升太湖周边的环境质量,吴江市政府计划进行太湖沿岸提升工程,以实现太湖水域综合治理、水域环境修复和城市景观提升的目标。

本文旨在提出太湖沿岸提升工程的具体方案,以期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一、工程背景分析1. 太湖水域现状太湖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和南京市之间,面积约为2,338平方公里,是中国东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

太湖区域城镇密集,是经济发达地区,湖区城市经济繁荣,是中国著名的“太湖三角洲”城市群之一。

然而,由于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太湖水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恶化、湖岸生态破坏、水面水质污染等。

特别是近年来,太湖水体受到严重的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问题的困扰,给湖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 环境问题分析太湖周边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导致了太湖水质下降和生态环境恶化。

主要环境问题包括:(1)废水排放:工业、农业和生活废水排放严重,导致太湖水质受到污染;(2)蓝藻水华:太湖水域受到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严重困扰,严重影响了太湖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湖岸生态破坏:湖岸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湿地退化严重;(4)水域景观不佳:太湖周边城镇的水域景观不佳,缺乏吸引力。

3. 工程意义太湖沿岸提升工程的实施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积极意义:(1)改善太湖水质:通过实施综合治理措施,改善太湖水域的水质,提升水域生态环境的质量;(2)修复湖岸生态:加强湖岸生态修复,保护湖区湿地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3)提升城市景观:通过水域景观提升和城市规划,打造太湖周边的优美环境,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吸引力。

二、工程目标和原则1. 工程目标本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太湖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提升沿岸城市的景观品质。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命名北麻漾东路和北麻漾西路的复函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命名北麻漾东路和北麻漾西路的复函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命名北麻漾东路和北麻漾西
路的复函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苏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5.28
•【字号】苏府地名函〔2021〕64号
•【施行日期】2021.05.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区划地名
正文
市政府关于同意命名北麻漾东路和北麻漾西路的复函
吴江区盛泽镇人民政府:
你们上报的《关于申请“北麻漾东路”“北麻漾西路”地名命名的函》(盛政发〔2021〕27号)收悉。

根据地名管理法规的相关规定,同意将你们申报的位于吴江区盛泽镇区域内的1条道路地名和跨吴江区盛泽镇、震泽镇区域的1条道路地名予以命名。

一、将位于盛泽镇区域,主体地处北麻漾(湖泊名)南岸,起点为梅坛路、止点为北麻路的道路命名为“北麻漾东路”。

地名汉语拼音拼写形式:BěimáyàngDōnglù
地名标志汉语拼音拼写形式:BEIMAYANGDONGLU
二、将跨盛泽镇、震泽镇区域,主体位于龙泉嘴街及其向西延伸段(未命名、地名规划方案名“龙泉嘴街”)北,起点为盛泽镇北麻路、止点为震泽镇震新南路的道路命名为“北麻漾西路”。

地名汉语拼音拼写形式:BěimáyàngXīlù
地名标志汉语拼音拼写形式:BEIMAYANGXILU
你们要加强对相关单位正确使用标准地名的指导,及时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地名标志》(GB17733-2008)国家标准落实地名标志的制作、设置工作。

此函。

苏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5月28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区范围内的大部分防洪水利设施基本上集 中分布在北麻漾的西部和西南部。
吴江市北麻漾保护与利用规划
第五部分:现有规划分析
吴江市北麻漾保护与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规划
北麻漾地区现状大部分为基本农田和水域,分别占总 面积的45%和32%;一般农田比较少,占总面积7%;西部震 泽片区为城镇建设用地,占总面积14%;农村居民点用地 散乱的分布在整个北麻漾地区,总面积占到7%。
5 周边地区空间使用特征
5.5自然村分布
北麻漾周边分三个片区,分别为:盛泽片区、震泽片区和平望片区。 盛泽片区行政村共有4个:、龙北村、北旺村、南塘村、沈家村。其中沈家村、 龙北村和北旺村均分布在北麻漾湖南侧,南塘村居于北麻漾湖东侧。规划区内自然村 共有31个,分别是沈家坝、金家浜、燕头桥、横港上、西港上、黄家浜、张虾浜、埠 家浜、坟塘头、大马湾、北摇浜、湾头港、穆家港、窝头港、白士浜、曹家栅、西河 浜、乔门里、南塘、买油浜、黄家浜、七旺港、冬瓜浜、吴衙港、豚里浜、唐家浜、 南塘港、加子浜、麻漾口、西塔港、满字圩。 震泽片区行政村共有2个:永乐村、双阳村;均分布在北麻漾湖的西侧。规划区 内自然村共有27个,分别是靴脚帮、思过浜、永乐寺、仲家浜、山茶花、寿年浜、李 家浜、梅家浜、钮家墩、姚庄浜、段基港、钵头浜、姚家浜、郎介港、上墩、徐家棣、 庙浜、荡湾里、朝南棣、钮家棣西、盗南浜、北景浜、梅家坟、小浜里、盗南滩、梅 家浜、倒树下。 平望片区行政村共有2个:平安村和秋泽村,均分布在北麻漾湖东北侧。规划区 内自然村共有26个,分别是小龙港、花园头、观音桥、卞字、南城上、浜东、浜西、 王家里、赖家兜、王家浜、染店浜、去库浜、石家里、踏脚浜、后村、蒋家荡、西坝 头、前村、沙任潭、圻字、直头港、许家里、西横港、湾老、东横港、芦家址。
5 周边地区空间使用特征
5.6防洪水利设施布局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 规模也在日渐扩大,原本为农田灌溉或以农村排水 为主要功能的河道由于其设计标准低,长期未能清 淤,河床太高,排水断面缩小,蓄排能力降低,无 法适应城市发展后所面临的部分河道需将其功能转 变为以城市排涝为主的功能要求。城市的过度开发 建设填埋掉不少的沟,河,湖,塘,致使城市水系 调蓄功能锐减。加上城市硬质地面的增加,径流量 将随之加大,需要大大提高河道的排涝设计标准, 才能适应城市调蓄排水的基本功能。北麻漾周边主 要的水工建筑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改造与加固,但 仍有部分水利工程老化,年久失修,工程标准低, 目前都急需改造,由于缺少资金的投入,造成带病 运行,影响工程效益。
现有规划中北麻漾地区大部分为生产防护绿地,分别 位于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西部和东部局部地区为居住 用地和商业用地;西北部和东南部为远景发展用地;靠北 麻漾东南角上为旅游用地。
吴江市北麻漾保护与利用规划
3相关规划中的道路网络
按照现有规划,北麻漾周边地区的主要公路网络格局已经基本建成,在未来设有更多 的高等级干线公路设施建设。公路系统主要的目标在于对村级道路的整理、完善。未来, 规划区道路基础设施将主要集中于西部的震泽滨湖新城地区。主要的建设的道路类型为各 级城市道路。按照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该区道路系统主要呈方格网格局,由主干路、次 干路和支路组成。
外来人口 200
镇名 震泽镇 震泽镇
村名 双阳村 永乐村
户数 465 471
常住人口 1800 2030
外来人口 1893 470
震泽镇片区内双阳村户籍人口:1800人共计465户,另有外来人口1893人 。双阳村外来人口较多显示村工业企业发展较快,是震泽镇区各村级单位中 ,外来人口较多的村。永乐村目前现状人口约2030共计471户,在11个自然村 中共有22个村民小组,村内外来人口约470人。
现有规划的道路断面主要考虑的是公路的道路断面形式。该种类型的道路断面与城市 道路在断面构成特征上有几点不同。公路断面较少考虑与周边用地的衔接关系,对自行 车、人行等慢行交通系统的考虑较少。道路景观主要以通过性的快速交通为主。 分析和结论 总体网络程度不足
北麻漾周边总体的道路网络的连接度和完整度较低。这种特征不仅体现在低等级的道 路系统中,在高等级的干线道路中也有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北麻漾外围的本次规划范围 内,东侧、南侧和西侧都已建成较高等级的道路系统,而北麻漾北侧的道路网络,尤其是 高等级道路网络缺失比较严重,这种特征一方面降低了整体道路网络的连接度,同时也降 低了北麻漾做为一个空间单元整体的可达性。显然这非常不利于北麻漾做为一个整体的功 能开发和空间塑造。 低级别道路破碎化
土地利用图
建设用地 基本农田 水体
农村居民点用地 一般农田
14%
32%
7%
2%
45%
2相关规划中的用地布局
目前北麻漾地区整体功能分区不明确,各种用地分布 比较混杂;只有西部震泽镇地区经过相关规划后,各种用 地分布比较合理,但上次规划未考虑到保护北麻漾湖,导 致湖边分布着些工业,对北麻漾湖会产生极大的污染。现 有规划北麻漾西部和东部靠湖地区是居住区用地,城市建 设备用地过于靠近湖区,且未留出足够的生态用地,将会 对湖泊的保护和利用产生负面影响。
镇名
村名
户数
常住人口
盛泽镇
龙北村
762
2892
盛泽镇
北旺村
491
1838
盛泽镇
南塘村
820
3098
盛泽镇
沈家村
463
1738
盛泽镇片区内龙北村户籍人口:2892人共计762户。北旺村目前 现状人口约1838,共计491户,村内外来人口约200人。南塘村人口 为3098,共计820户,沈家村人口1738,共计463户。
目前北麻漾周边地区的较低级别道路主要由乡村公路组成。由于现状村分布零散,加 之大多数乡村公路都是历史原因自发形成的,因此,总体上本地区的现状乡村道路系统布 局比较散乱。同时,由于村级道路主要由各镇分别规划、设计、建设,缺乏更高层级在各 镇之间的协调,造成这一级别的道路在片区间往往不能连接成网,降低了其区域性、大范 围网络的基础作用。这种现象在北麻漾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该地区做为三个镇的交接地 带,三套不同的乡村道路在镇的边界地区形成了较多的断头路、丁字路、蜂腰路。三套网 络本身虽然网络结构清晰,但是三个网络作为一个整体就难以对接协调。这种现象的存在 降低了乡村公路做为本地区道路网络基础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更降低了依赖该等级道路实 现交通需求的广大乡村腹地的可达性,对北麻漾地区旅游、生态资源的大纵深、整体综合 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高等级道路网络分布较少的北部地区,基础 网络协调性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造成了该地区旅游资源难以进行开发利用。 道路功能与地区开发导向匹配度低
镇名
村名
户数
常住人口
外来人口
平望镇
平安村
1320
4452
平望镇
秋泽村
746
2459
50-60
平望镇片区内平安村户籍人口:4452人共计1320户。秋泽村目前现状人口约2459共计746 户,村内外来人口约50-60人。
吴江使用特征 5.5自然村分布
吴江市北麻漾保护与利用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