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三个支柱
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建设的历程问题与建议
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建设的历程问题与建议【摘要】我国养老金制度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三支柱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账户。
但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基本养老保险的缺口逐渐加大,企业年金发展不平衡,个人储蓄账户缺乏有效监管等。
为此,建议加强政策支持,确保各支柱平衡发展,同时促进养老金体系的健康发展,提高参保率和覆盖面,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
只有通过全面改革和完善,我国养老金体系才能实现持续稳健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关键词】养老金制度、三支柱体系、建设历程、问题与建议、健康发展、政策支持、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发展。
1. 引言1.1 养老金制度的重要性养老金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群众老年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
养老金制度的建设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社会大局稳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老金制度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还能够有效促进消费增长,推动经济发展。
完善的养老金制度还能够提高劳动力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加强养老金制度建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养老金制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社会公平和稳定方面,更体现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
只有建立健全的养老金制度,才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标,才能推动我国养老事业迈上新的发展阶段。
.1.2 我国养老金体系现状我国养老金体系现状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储蓄养老制度三大支柱构成。
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了城乡居民,实现了全民参保的目标。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城镇职工,不断扩大参保范围和提高待遇水平。
个人储蓄养老制度则逐渐起步,通过个人自愿缴费和投资养老账户的方式,为个人养老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我国养老金体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积不足、个人养老储蓄账户规模较小、企业养老保险缴费不足等。
中国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
中国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研究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分为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三种类型。
这三种养老保险的性质及运作机制都有所不同,本文将对这三种养老保险进行比较研究。
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由政府主导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其旨在通过社会统筹、集中管理的方式,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提供一定的养老金。
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组建,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国覆盖。
基本养老金由个人、单位和政府三方共同缴费,按比例划分。
参保人在退休后符合条件即可领取相应的养老金。
作为最早建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在覆盖面和参保人数上具有优势。
政府的主导作用保障了参保人的权益,同时也使其面临着较高的财政压力。
此外,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参保者的需求,也存在多地养老金严重不足的问题。
三、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是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的养老保险制度,旨在为职工提供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保障。
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由地方政府制定,并根据缴费年限和届龄不同而有所调整。
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退休前平均工资和缴费年限来确定。
相较于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水平相对较高。
同时,职工养老保险可以为不同的职业群体制定不同的缴费比例,更符合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但是,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较窄,只针对具有稳定工作的职工,对于自由职业者等其他人群并不适用。
四、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是指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保险产品,其养老资金主要来源于个人缴纳的保费。
相较于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享有更高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需求和经济状况来选择不同的产品。
同时,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更有利于投资回报。
但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的特点也带来了诸多缺点。
首先,参保人的保费缴纳是个人自愿的,参保率较低,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社会保障目标。
养老三支柱
养老三支柱
第一支柱:法律强制的公共养老金。
第一支柱一般是由政府法律强制实施的公共养老金计划,旨在给退休人员提供最基本的养老保障,同时政府为公共养老金提供最终责任和保障。
通常公共养老金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由当期工作人口纳税融资支付给当期的退休人口作为养老金,体现现代社会资源的代际再分配。
第二支柱:企业个人共同缴费的职业养老金计划。
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在有些国家已经成为了养老金体系的主体。
通常职业养老金计划采取的是完全积累制,即由个人缴费和企业匹配进入个人账户成为养老金来源的主体,加上多年的累计投资收益最终成为给付的基础,体现了精算平衡原理,能够有效应对公共养老金不足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并且职业养老金计划也越来越多地由DB模式转为DC模式。
而该计划在美国等国家是自愿实施的,同时政府给予税收优惠和政策引导,同时也有部分国家是实施强制性的职业养老金计划。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储蓄计划。
第三支柱是基于个人意愿和完全积累制的个人养老储蓄计划,由个人自愿缴费,国家通常会给予税收优惠,体现个人养老责任,能够为老年生活提供更为丰厚的养老回报。
养老体系三大支柱解读
企业年金缴纳:1.自愿参与,一般由个人和企业共同承担或企业完全承担,2.个人部分可以全额拿到,企业部分依员工服务年限按比例发放。3.企业年金覆盖面非常小,据统计全国只有7200万人有参与企业年金。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障
在养老金结构上,个人购买的养老年金保险、养老基金、相关的银行储蓄等及即将推出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为第三支柱。养老年金保险在退休规划中的作用:1.实现退休规划目标的重要财务保障2.具有安全性、可持续性、稳定性3.保障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
中国与美国退休金三支柱比例
美国人退休的替代率将近90%
小结
在养老金结构上,我国的私人养老金——第二与第三支柱的规模严重偏小。我国养老金体系内各支柱发展之间严重失衡,过度依赖公共养老金,第二和第三支柱规模小,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是亟待解决的。第三支柱还可以增加对非正规部门人群的覆盖,覆盖那些未被第一支柱、第二支柱覆盖的人群。第三支柱养老金通过个人账户形式,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可以有效提高非正规部门人群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
养老储备就像老年时的拐杖只有撑得住,撑的稳才能支撑我们平稳地走过余生
基本养保险
企业年金
商业养老保险
你都有吗?!够了吗?!
训练通关要点1
1、我国养老三支柱包含的内容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包括:第一支柱:政府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由政府、企业和个人来共同承担。第二支柱:企业为员工设立的各类退休计划、企业年金计划等;第三支柱:职工个人购买的养老年金保险、个人养老金、相关的银行储蓄理财等。
已退休者对养老生活的评价
84%的国人对养老生活没有规划!
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建设的历程问题与建议
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建设的历程问题与建议我国养老金制度的三支柱体系建设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不断改革中不断完善。
三支柱体系包括了基本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金。
这一体系的建设对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三支柱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就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建设的历程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1.基本养老保险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建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已经覆盖了城乡居民,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养老保险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中,政府在制度设计、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多次完善,确保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3.个人储蓄养老金我国的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起步较晚,直到21世纪初才有了初步的试点。
个人储蓄养老金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引导个人储蓄、如何加强监管等问题。
然而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我国的个人储蓄养老金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
1.基本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不够全面,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较低;基金的持续运行面临压力,未来养老金支付面临不确定性。
2.商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发展不够成熟,产品设计和销售尚不完善,市场需求与产品供给不够匹配;监管不够严格,风险防范有待加强。
3.个人储蓄养老金存在问题个人储蓄养老金的参与度不高,公众对于个人储蓄养老金的认知度较低,缺乏有效的引导。
1.加强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力度,提高基金的持续运行能力,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2.优化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政府应加大对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引导商业养老保险机构创新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保障消费者权益。
我国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建设的历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发展养老金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中国养老三大支柱解读
中国养老三大支柱解读
中国的养老三大支柱是指社会养老保险、居民个人储蓄和商业养老保险三个方面。
首先,社会养老保险是指中国政府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这个制度由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两部分组成。
基本养老保险是强制性的,由企业、职工和政府共同按一定比例缴纳。
补充养老保险是可选的,可以由个人选择加入。
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养老金。
其次,居民个人储蓄是指个人自愿储蓄以应对养老问题。
在中国,很多人习惯于通过存款、购买理财产品、购房等方式进行个人储蓄。
这些储蓄可以作为养老资金的一部分,用于个人的养老保障。
最后,商业养老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提供的商业性养老保险产品。
这些保险产品根据个人缴费情况,提供相应的养老金或一次性赔偿。
商业养老保险的特点是保费较高,但灵活性较强,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经济状况选择购买。
综上所述,中国的养老三大支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障体系。
社会养老保险为基础,居民个人储蓄和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共同为中国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养老保障。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养老金水平不高、资金缺口大等,需要继续进行改革和完善。
“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思路
“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思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背景下,以“三支柱”视域下的养老保险结构优化研究成为了必然选择。
本文将围绕“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展开研究思路,探讨其优化路径和方法。
一、对“三支柱”视域下的养老保险结构进行分析“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构成的养老保障体系。
其中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为职业年金,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的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养老金,个人自行储蓄的养老资金。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结构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广、职业年金发展不足、个人储蓄养老金体系不完善等。
首先需要对“三支柱”视域下的养老保险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当前结构的优势和不足,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优化工作奠定基础。
二、明确结构优化的目标和原则在梳理了“三支柱”养老保险结构的基础上,需要明确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是指我们希望通过结构优化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比如提高保障水平、扩大覆盖范围、增加资金积累等。
原则则是指在优化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公平性、可持续性、市场化等。
通过明确目标和原则,可以为结构优化工作提供清晰的指导方向,避免盲目行动,确保优化工作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选择合适的优化路径在明确了优化的目标和原则后,接下来就是选择合适的优化路径。
优化路径是指在养老保险结构优化过程中所选择的改革方向和措施。
在“三支柱”视域下的养老保险结构优化中,应该兼顾到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加强基本养老保险的建设,提高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二是完善职业年金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扩大覆盖范围;三是加快发展个人储蓄养老金,提高个人储蓄水平和积累效率。
四、探索优化的具体方法在明确了优化路径后,需要具体探索优化的方法。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体系短板
第三支柱在养老保险体系中是短板。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广,但“一枝独大”;“第二支柱企业 年金发展缓慢,覆盖面相对较小;推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迫在眉睫。
从各国经验来看,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被认为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举措。作为第三层次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还没有出台。第三层次在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还是个短板。
截至2020年4月底,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19家公司出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亿元,参保人数4.76万 人。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进展平稳,但总体规模不大,市场普遍反映 政策吸引力不足。其中一个原因在于遇上个税改革,受益群体进一步收窄。
感谢观看
概念解释
什么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的体系。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即人们常说的养老金,第二支柱 即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 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介绍)
三个支柱共同支持养老
“第一支柱是现收现付,政府主导,保基本;第二支柱是企业(职业)年金,用人单位主导,提待遇,也能 帮助用人单位吸引人才;第三支柱以个人主导,工作时有一部分钱税前缴纳,退休取的时候再征税。(中国人民大 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董克用解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充实养老的“钱袋子”,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202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 提及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并提出将规范其发展。这一计划引发热议。
试点政策
2018年5月起,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已经开始在上海、福建和苏州试点。
试点明确,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购买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的投保人,可以在税前列支保费,等 到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每月最高可税前抵扣1000元。
你必需知道的养老保障三大支柱体系
必知的养老保障三大支柱下图是来自中国信息产业部门对我国2007年到2020年60岁以上人口数量和占比的统计与预测。
预计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近18%。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深,使养老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被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提供适当水平的基本生活保障;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三是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改善居民对改革的心理预期,增加即期消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发展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
根据上述原则制定的一系列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我国以社会养老保险、年金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三大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
第一支柱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在进行试点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是整个社会保险体系的基础。
基本保险的资金来源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
国家立法或通过行政手段要求企业必须强制参保,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形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其中社会统筹基金由企业缴费的一部分形成,职工个人账户基金由个人缴费的全部和企业缴费的一部分形成。
以保证劳动者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第二支柱是近年来逐步明确的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
早在1991年,根据《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文件和《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劳部发[1995]464号)文件,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企业年金是其中的一个层次。
企业年金是由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或是完全由企业负担,是企业按照其经营效益自愿参加的,政府给予参保企业以一定的优惠政策,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
企业年金是企业在缴纳社会保险费义务之后的附加保险,它主要是企业根据其自身经营情况为职工出资投保的旨在解决企业职工退休后在基本养老保障外取得的养老金。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方向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建设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方向我国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包含三大支柱,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第二支柱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与职业关联、由国家政策引导、单位和职工参与、市场运营管理、政府行政监督的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是个人利用金融手段增加养老保障供给的有效形式。
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的基础制度框架。
2022年11月,人社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并于11月25日正式落地,为推进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促进养老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
我国多家商业银行,已于2022年11月底正式面向客户开立养老金账户。
由于客户同一时间只能选择一家银行作为账户开立行,且账户开立和投资业务均可通过银行提供服务闭环完成,客户选择在哪里开户,决定着客户后续资金流动、使用和沉淀。
目前各家银行已经打响了开户争夺战,业务竞争全面开启。
一、我国人口、就业以及养老保险体系现状与问题我国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国际经验,构建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整体上看,第一支柱立足于保基本,已具备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第二支柱主要发挥补充作用,已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第三支柱此前没有全国统一的制度性安排,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短板。
根据光大证券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三支柱规模分别约为6.8万亿元(占比60.55%)、4.43万亿元(占比39.44%)、6亿元(占比0.0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为我国广大老年人提供经济和社会保障的体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概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背景、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制度改革和创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四个方面来介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情况。
概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建立了最早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的进步,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不断的改革和完善。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制度”这三个支柱构成。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核心,它涵盖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两个主要部分。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主要由全国统筹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地方统筹的补充养老保险构成,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养老保险统筹。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则主要依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待遇。
企业年金制度是企业自愿设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它通过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的方式来提供养老保障。
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发展。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制度是个人自愿购买的商业保险产品,主要是为了提供额外的养老保障。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市场化和个性化。
制度改革和创新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我国政府不断进行制度改革和创新。
例如,2019年,我国推出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包括统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健全养老金调剂机制等。
这些改革举措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未来发展方向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将继续朝着更加完善和健全的方向发展。
首先,应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建立健全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机制,提高投资收益,确保养老金的健康增值。
“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思路
“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思路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三支柱”视域下,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三支柱”视域出发,探讨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思路。
一、对“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需要对“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三支柱构成。
基本养老保险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出资设立,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主要由企事业单位自愿设立,组织参保人员缴费,形成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
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是指通过个人储蓄或者购买商业保险来解决老年生活保障问题。
“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单一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向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保险体系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不断提高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但也暴露出结构不合理、缺乏协同发展、保障水平不足等问题。
需要对“三支柱”养老保险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掌握其发展的脉络和主要问题所在,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
二、分析“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现状需要分析“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结构存在着基本养老保险缺乏可持续性、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缺乏规范性和透明度、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缺乏普及性和风险意识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结构优化研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内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在“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
包括探讨养老保险的投资运营模式、养老金调整机制、养老金发放标准、养老金征缴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着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构建“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结构优化研究思路。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三大支柱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三大支柱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由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体系之一,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和生活保障。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初衷是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保障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和权益。
在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有三大支柱,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账户制度。
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是老年人最主要的保障来源。
基本养老保险分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两种。
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中,所有在城镇工作的人必须缴纳养老保险,其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按比例分担。
在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中,政府设立了养老保险基金,资助那些不能承担全部养老保险费用的老年人。
基本养老保险能够提供老年人基本的退休金、医疗保障和残疾保障,并且为各种情况下的风险提供经济补偿。
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另一大支柱,其主要面向的是公共和私营企业的员工。
企业年金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的长期留任和激励机制。
企业年金的缴费主要由雇主和员工按照比例缴纳,缴费后可以获得企业年金发放的权益。
与基本养老保险不同的是,企业年金的管理完全由企业自行承担。
个人储蓄账户制度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另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建立在基本养老保险系统基础之上,实行个人储蓄账户分账制度。
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一般在一定范围内由个人和单位各自承担,每个人的养老账户会累积该人的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利息、补充缴费等各项权益,最终通过统一的个人储蓄账户获得养老保险待遇。
这种个人储蓄账户制度对于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资金大量积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总之,作为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经成为了一套完善而成熟的制度体系。
通过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账户三大支柱的系统运作,我国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全面而有效的经济援助,使其真正享受到安享晚年的权益和福利。
浅谈养老保障三大支柱
浅谈养老保障三大支柱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将日趋完善,国外先进的养老保障体系实践证明,社会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将成为养老保障体系的三大支柱。
建立这三大支柱,既是建立多元化养老保障的前提基础,也是社会成熟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具体体现在:未来养老保障体系第一大支柱:社会保险,即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
主要指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其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养老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按照国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目标替代率=退休后收入/在职收入×100%)确定为58.5%(此比例有上限――社会平均工资三倍的限制,并不与员工实际在职收入挂钩)。
因此,虽然基本养老金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广大退休人员的晚年基本生活,但其只能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不能体现员工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程度。
第二大支柱: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又称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内部决策执行的,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层次和功能上的不同,其联系主要体现在两种养老保险的政策和水平上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即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强制执行的,为员工提供仅满足最低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效益,自主为员工建立的高于社会水平的养老金补贴,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必要补充。
目前,我国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主要以购买保险公司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为主,保险费由企业和员工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并通过保险公司的长期资金运作,为员工提供退休后的收入补贴。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目标替代率(目标替代率=退休后收入/在职收入×100%)为30%左右,此比例直接与员工实际在职收入挂钩,充分体现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程度,为员工提供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养老待遇。
我国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体系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我国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体系现状分析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养老保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三大支柱”体系。
一、基本养老保险按国家统一的法规政策强制建立和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
企业和职工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职工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劳动岗位并办理退休手续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退休职工支付基本养老保险金。
在我国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基本养老金也称退休金、退休费,是一种最主要的养老保险待遇。
在劳动者年老或丧失劳动能力后,根据他们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所具备的享受养老保险资格或退休条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保险待遇,主要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
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
它居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层次,由国家宏观指导、企业内部决策执行。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基本养老保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劳动保障部门管理,单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应选择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机构经办。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式有现收现付制、部分积累制和完全积累制三种。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可由企业完全承担,或由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承担,承担比例由劳资双方协议确定。
三、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愿选择经办机构的一种补充保险形式。
由社会保险机构经办的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主管部门制定具体办法,职工个人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情况,按规定缴纳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记入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有关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应按不低于或高于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以提倡和鼓励职工个人参加储蓄性养老保险,所得利息记入个人账户,本息一并归职工个人所有。
中国养老三大支柱解读
中国养老三大支柱解读
中国养老三大支柱是指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这三大支柱是中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养老金支持。
1. 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制度,面向所有参加工作的居民。
参保人员每月缴纳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个人养老金,雇主也需要按一定比例缴纳。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基本养老金的待遇。
2.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针对在企事业单位就业的职工所设立的养老保险制度。
参保人员和雇主按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累积个人账户中的养老金。
达到退休年龄后,参保人员可以领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
3. 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形式,旨在提供额外的养老保障。
个人可以选择购买商业保险产品,缴纳保费,以便在退休后获得额外的养老金支持。
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能力进行选择,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养老保障。
这三大支柱互相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构建了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为全民提供了基本的养老保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为在职职工提供了额外的保障,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则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养老保障。
通过这样的养老保障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三个支柱
来源:未知作者:育德会计培训发表时间:2015-11-27 20:38 查看:次
以国家基本养老、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性养老(商业养老保险计划)为三支柱的养老保障模式是全球趋势。
在我国,作为第一支柱的国家基本养老主要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补充养老主要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的则主要是各类商业养老保险。
多年以来,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重点都是保基本、广覆盖。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群超过8亿,覆盖率已大幅提升。
但总体的保障水平并不高,截至2012年底,第一支柱社保部分结余资金仅约3.75万亿元,呈现出明显的广覆盖、低保障特征。
2020年以前,我国将新增4 000万65岁以上老年人,仅靠国家基本养老体系,根本无法应对人口老化的严峻形势。
因此,国家必须重视第二支柱的企业补充养老和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主要是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能够使养老的责任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担更加均衡、合理,因而有着重要的意义。
截至2012年末,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为5.47万户,基金累计结存4 821亿元,到2013年第二季度末企业年金基金结余为5 367亿元,覆盖人群只有1 957多万,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人群的比例较小。
商业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障的第三支柱,但发展规模很小。
根据保监会数据,截至2012 年底商业养老年金保险规模仅为1 319亿元。
三、长沙会计证培训简单介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概况与不足
我国的企业年金最初以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形式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但一直发展缓慢。
自2000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对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营。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企业年金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
由上表可以看出,即使经过2006年到2012年的相对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规模与参与人数仍然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参与人数占就业人口的比例一直低于5%,覆盖率较低。
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速度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足够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财税[2013]103号文颁布之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只有单位缴费部分在总工资额4%以内可以税前列支的政策,而个人缴费部分则没有税收优惠。
反观国外,以美国的401K计划为例,有税前抵扣、领取养老金时延迟纳税,以及税后缴费、领取投资收益时免税等多种个税优惠政策,配合较高的免税额度,极大地刺激了美国个人和企业参与企业年金的积极性。
因此,人们一直
期待着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能在个税优惠政策上有所突破。
事实上,除了发展规模较低的问题,我国的企业年金还面临着结构性的问题:参与企业年金的,大多数是具有垄断性质的、待遇本来就比较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性强、待遇好的行业;而最需要养老保障的中小企业,却几乎没有设立企业年金,这在客观上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
四、我国企业年金税延政策及其影响
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国按照《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新的企业年金政策。
根据规定:单位为职工缴付的年金单位缴费部分在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税;个人缴费部分,在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标准内的部分,暂从个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分配计入个人账户时,个人暂不缴纳个税,个人实际领取年金时按规定缴纳个税。
此次政策的重要突破在于放开了个人缴纳部分的个税递延,意味着我国的年金政策向401K 计划协同过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般认为,税收递延会对企业和个人参与年金计划产生激励作用,而这也被普遍视为美国401K计划能够获得成功的关键。
但是,即使取得了重要突破,此次政策真的能起到进一步推动我国年金发展的作用吗?
根据规定,我国的企业年金免税额由本人的工资计税基数确定。
工资计税基数由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和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之中的较小数决定。
以北京市为例,2013年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基数上限为15 669元,对应免税部分最高约为627元(15
669×4%),若以目前个税最高边际税率45%计算,实际递延税总额最高约为282元(627×45%)。
长沙会计证培训从上述测算可知,在新政策下,即使在工资计税基数较高的北京,个人所能获得的税收递延最高也仅为282元,而在该金额对应的45%税率下,个人月收入必须超过80 000元。
对于这样的收入水平的个人,很难说282元的个税递延能对其起到什么激励作用。
401K之所以能对企业产生较强的激励,一是因为其能带来较大额度的税收优惠(其个税递延抵扣金额目前为1.65万美元),二是因为可借此额度对员工产生吸引力,从而提高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但根据上述测算,由于免税额度的限制,中国的企业年金框架在这两方面都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因而很难形成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年金的新设动力。
更有可能的结果是,原本就有的垄断国企的企业年金计划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开始新设,而其他的经济部门由于没有形成有效激励,仍然不愿参与进来,而这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养老保障在不同经济部门的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