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 第38讲 新文化运
第38讲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某某检测)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
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
”他的认识(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D.探索了新某某主义道路解析:选A。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一涵认为辛亥革命是形式,而新文化运动是精神,政治革命问题要诉诸精神层面才能根本解决,政治革命是不彻底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精神”的保守化,要推进政治革命,必须发起“政治精神之革命”,故高一涵的认识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A项。
2.(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某某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解析:选B。
材料中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
3.(2020·某某适应性考试)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D.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解析:选B。
由材料“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展开思考,故选B项。
4.(2020·某某毛坦厂中学模拟)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2013年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2013高考导航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013高考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 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概述汉字和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 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
科技成就 汉字与书画 戏曲艺术 文学成就
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考向瞭望
1.指南针、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兴起及新
航路开辟的作用
2.印刷术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3.中国古代科技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科技
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 示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明其艺术成就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
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
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
大作用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江苏最新考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结合古代书法、绘画、京剧艺术等 的发展,认识当今我国大力发展文化 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5.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成就、特点 与政治经济等的联系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6.结合现代中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史 实,认识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 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7.现代中国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对今天 精神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高中历史 考点1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1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2016·课标全国Ⅱ卷·T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汉字演变。
解答关键: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汉字的演变。
【解析】选B。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三体石经》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这正是楷书之前中国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所以B正确;A由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判断,如果是要统一文字就应只有一种字体;C材料无法说明,且三国时期流行的字体应是隶书,但《三体石经》是三种字体并存;D的说法有误,中国在秦朝时期就已统一文字,而且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就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了。
2.(2016·课标全国Ⅱ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
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2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实。
解题关键: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再运用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说明和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
【解析】材料讲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的两个事例: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这是提炼观点的史实依据,可从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角度来提取观点。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质量评估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专题质量评估(十三)(专题十三)(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哈师大附中模拟)春秋时期,孔子曾言:“(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战国时期,各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学易天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皆源于儒B.百家争鸣同大于异C.儒家思想偏于保守D.社会时弊有待革新【解析】选D。
“(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意思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孔子)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以“其学易天下”的意思是用自家的学说变革社会。
据此可知,各家学派都主张革新社会时弊,故选D;诸子百家皆源于儒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排除A;题干虽然表明各家都主张改革社会弊端,但仅此不能说明百家争鸣同大于异,排除B;题干反映了儒家思想主张变革,与保守无关,排除C。
2.(2021年江苏适应性测试)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
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
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
这一变化( )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解析】选D。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藏书从西周以前的国家行为到春秋时期的诸侯、再到战国时期的私人,藏书的不断下移提高了图书流通的速度,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学术的发展繁荣,故D正确。
材料与私人讲学没有必然的联系,故A错误;“具体反映”的说法有误,故B错误;材料与诸侯的富国强兵无关,故C错误。
3.有学者指出:诸子形同水火,各执一端,以极端化方式,最大限度地深化了自家之言,“深刻的片面”超越“平庸的全面”。
各种片面学说,总体又形成“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在“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的基调。
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A.民间思想异常活跃B.集权政治加强C.百家争鸣局面形成D.社会变革转型【解析】选D。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百家争鸣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变革转型,故选D;民间思想活跃是概括了材料,不是本质反映,排除A;思想的活跃反映的是权力的分散,排除B;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是材料的表象,不能反映本质,排除C。
2012高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 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 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 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 彩”。 ———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精析一】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相比有哪些特 点?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发展有何 不同?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西方一样产生近代科 学?
推敲细节
【细节3】明清时期中西方科技的最大差别在哪里? 明清时期我们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 迅速发展,但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 科技是近代科技。 现在许多思想史家和文化史家仍然多少认为,亚洲文明 “没有产生过任何我们可以称之为科学的东西。如果他们 知道一些皮毛,大概又会说,中国有过人文科学;但没有 自然科学;或者说有过工艺学,但没有理论科学;也许还 会不无正确地断言,中国没有产生过近代科学(与古代和 中古科学相对而言)”。 ——《李约瑟文集》(中)之《世界科学的演变》
教材关于文学艺术发展原因的内容有: (1)到了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 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需要, 受到市民欢迎(教材未涉及) 整理得出答案: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 (2)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 市民阶层的扩大 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一股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 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 阶段。(教材为涉及) (3)明朝时期,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主要的文化生活 内容(教材已涉及)
的合理性、合法性。 十二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取得显著成就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浙江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 第27讲
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一宋明理学一、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b)1.背景(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2)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过程(1)唐代中期: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是儒学复兴和创立的先声。
(2)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①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
②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③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3.影响(1)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2)理学孕育而生。
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b)时代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备注北宋理学程颐程颢(1)确定理学最高范畴“天理”(世界本原)。
(2)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孔颜之乐)理学的开创者南宋朱熹主要主张(1)理气关系论:①理比气(物质)更根本,理先于气。
②理离不开气。
③万物皆有理,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太极)(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①主张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②儒家干预理学集大成者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4)编写《四书章句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之成为理学(儒学)经典南宋心学陆九渊(1)提出“心即理也”(本心即天理)这一核心命题,所谓“本心体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2)批评朱熹理学过于“支离”,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3)主张扫除人心的“物欲”和“意见”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王守仁(1)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的心,所谓“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2)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是“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正确理解“理学”和“理”的含义(1)“理学”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成熟。
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含解析
专题12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1.纸的发明(1)发明:西汉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蔡伦独创“蔡侯纸”。
(2)外传:公元8世纪传到中亚,之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贡献:纸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2.指南针(1)发明:战国时已有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2)外传: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
(3)贡献:为明代郑和远航东非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3.火药(1)发明和应用: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使用火药箭等。
(2)外传:12、13世纪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入西欧乃至世界各地。
(3)贡献:将人类带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4.印刷术(1)雕版印刷技术:唐代已有雕版印刷技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技术: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此后出现木活字、铜活字等。
(3)意义:提高了印刷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科技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能因肯定四大发明对西方的贡献,而否定对中国的巨大作用。
当然也要认识到社会环境是科技能否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5.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1)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二、中国的古代艺术1.“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1)汉字的起源:刻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2)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3)历代书法名家①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②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被尊为“书圣”。
③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以楷书闻名,怀素、张旭以草书著称。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复习课件演示教学
唐朝的雍容华贵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唐代的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盛 唐气象。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敦煌壁画(选)
敦煌壁画·飞天
宋元的山水花鸟
宋代重文轻 武的国策,理学 的兴起使人们更 注重内心的修 养。画家从追求 写实变为更加注 重意境。山水画 成为画家寄托思 绪情怀的方式。
结论: 科技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远远超过西方,但近代 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 原因是什么?
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对此有各种解释: 1、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2、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 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 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没有成熟的市场,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扼杀创新 发明的动机等。 6、近代科学技术其实是与近代工业化相互鼓荡的结果,明清科技 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1)昆曲一统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昆曲和地方 戏曲争雄的局面
2)昆曲脱离群众,日趋衰落,地方戏曲受欢迎 3)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活跃, 4)清朝统治者爱好和重视 5)早期京剧演员的努力
2、形成过程
(1)京剧的形成: ①乾隆为庆祝80大寿,调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受到欢迎。 ②道光时湖北汉剧加入徽班演出,在徽汉两剧种交融的基 础上,又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新剧种—— 京剧。 (2)成熟: 同治、光绪间,京剧成熟,出现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 “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3)发展: 清朝时,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流行的剧种。民 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和高度赞扬。
专题二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文艺复兴 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思想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并主张“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特点
(1)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
自然 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讲究天人合一, 尊重自然 ,重视完善人和自然 的关系。 (3)比较重视总结 实践经验 ,而轻视理论概括和 抽象。
3.影响
使中国在传统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不利 于 近代科学 的产生和发展。
名人档案 历史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人类
地位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历史 大大促进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影响 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历史 从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
地位
历史 影响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火药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
阶层日益衰落;火药武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金 属制造业和武器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为造船和航海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和动力, 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有利于
世界市场的形成。
(3)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各民族间的融合及频繁的
中外往来,有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4)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惟一没有 中断的古代文明,为科技成果的继承创造了条件。 (5)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各个历史时期科技工作者的
聪明智慧和刻苦钻研。
2.“‘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 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 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
A.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
B.广州出现了专职气候观测师 C.北宋时就发明了指南针 D.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01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
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
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
识。 (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 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方面。 (5)从成就上看,全面繁荣,多种成就领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抗金将领岳飞把自己杀敌报国的雄心 壮志写入诗词,期望有朝一日能“驾长 车,踏破贺兰山阙”,恢复中原。辛弃 疾投笔从戎,“醉里挑灯看剑”,表现 了昂扬的斗志。苏轼与辛弃疾被合称 为“苏辛”。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专 题 知 识 整 合
一、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和特 点 1.原因 (1)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中央集权国家的组织和支持提供了重要 保障。 (2)经济: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提供了物 质基础。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3)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各民族间的 融合及频繁的中外往来,有利于中国
《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
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风》
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
剥削和压迫,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反
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大
量关于农业生产的组织情况以及各种
恋爱情歌等内容。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
时代音调。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教案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高三科目:历史授课人:授课时间:
审核人签字:年月日。
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31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含解析)人民版
考点规范练31.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015江淮十校联考一)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这说明(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四大发明,题眼是“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其印历已满天下”。
根据本题题眼,可知唐朝时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故A项正确;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可知民间印刷能力的强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教育发展的信息,故D项错误。
2.《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该书( )A.是传统科技的综合性著作B.是古代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C.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是科举制的产物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题眼是“全书收录了诸如……榨油等生产技术”。
根据本题题眼,可知《天工开物》是对传统科技的总结,故A项正确;“生产技术”不等于自然科学,也不是“最高成就”,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生产技术”,未涉及“生产关系”,故C项错误;明清科举考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天工开物》不是其“产物”,故D项错误。
3.(2015安徽合肥一模)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依据考古可知西汉时期已发明了造纸术B.根据史料记载可以推断中国造纸术源于蔡伦C.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工具D.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造纸术的发明,题眼是“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
2013年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三第25讲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分类 山水画 ①按题材分:人物画、______、花鸟 画。其中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主
意境 要描绘自然风景,以______为灵魂。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立足于实验研究,重视对自然规律的 探索与研究。毕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 术的人,因为隋唐时期就已有了雕版 印刷术,他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蔡 伦也不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人,西汉 时已出现纸,蔡伦是改进造纸术。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名师指津】 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社会制度
科技发展的特点与封建制度自身的特 点息息相关,科技发展的优点和缺点 也正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优缺点所 在。因此研究中国古代科技不能脱离 封建社会的大背景。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中国古代正由于封建制度的高度发展 促成了科学技术的辉煌,而西方正由 于封建制度的不完善却较早进入了资 本主义社会,近代科学应运而生,从 而一举超过了中国。
国古代科技忽视理论总结。
栏目 导引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易混易错】
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
和西方科技的内涵是不同的。我国明 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当时的 继续发展主要体现为对前人经验的归 纳与总结,缺乏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法; 而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科技属于近代
科技,
栏目 导引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课题33百家争鸣学案含解析
课题33 百家争鸣课程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1)主张。
(2)历史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学的“六经”。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与社会变革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
(2)礼崩乐坏、空前的战乱动荡和社会变革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阐释自己的学说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剧烈的社会变革与阶级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二、其他主要学派学代表主要内容历史影响派道家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庄子天道、自然无为、“齐物”法家李悝“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商鞅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奖励耕战、废井田制,加强中央集权韩非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墨家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提出非攻、尚贤、节用等主张;对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大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1.不能辨别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它们主要体现在范围不同:(1)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
(2)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泛性,不分等级贵贱。
前者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2.老子倡导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
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妄为、不胡为的意思;通过“有所不为”来实现有作为,其实质还是积极有为。
优化探究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 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1.(2014·高考卷)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解析:本题以东汉时期东西方的文化成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明确两点:东汉时期(公元97年),“大秦”指当时的(东)罗马帝国。
A项分别是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的成就,排除;B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罗马帝国的成就,正确;C项分别是中国东汉和近代波兰的成就,排除;D项分别是中国西汉和古希腊的成就,排除。
故选B项。
答案:B2.(2014·高考某某卷)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本题以《书林清话》的史料记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本题选C项。
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D项错误。
答案:C3.(2014·高考某某卷)《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解析:本题以对待农业的态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文言历史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专题北师大版精练:专题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含解析
专题检测(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39年9月,在广州禁烟已有9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
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A.盲目排外不了解敌情B.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C.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D.愚昧无知且刚愎自用解析:选B从林则徐的奏折内容可知,林则徐是从传统军事战略的角度推断英国因国小,路途遥远、补给困难而不会发动战争,但没有看到英国此时已是工业资本主义强国,国力强大,侵略中国是满足其商品输出的需求。
这说明当时的林则徐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故B项正确。
2.在辛亥革命前,梁启超曾依据“亚洲”和“世界”这些新来的空间知识把中国史分为上世、中世和近世三段,分别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和“世界之中国”,进入民国后,他则明确提出“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这一口号。
梁启超的主张旨在()A.为维新变法提供历史的依据B.迎合当时民主共和趋势C.敦促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D.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解析:选D根据材料“明确提出‘使中国进成世界的国家为最大目的’这一口号”,可知警醒国人要有世界视野,故D项正确。
3.(2019·保定一模)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
这体现了维新派()A.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B.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C.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解析:选B根据所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他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不愿意彻底放弃传统儒家思想的心态,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维新派对待西学与儒家思想的态度,故C项错误;D项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4.(2019·茂名模拟)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探究】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库专题十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1.(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A项是读书人反对梁启超主张废八股的原因,而不是事件本身产生的原因,故A项错误。
梁启超等人也是知识分子,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故C项错误。
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说法错误,如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故D项错误。
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因主张废除八股取士而遭到参加会试的大多数举人敌视,恰恰说明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B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B2.(2013·高考天津卷)“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
”上述言论应当是(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解析:题干中“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这句话表明了此派的观点是认为对方只知道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知道西方强大的根本在于政治制度,这说明了此派已经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这应出自维新派的主张,故本题选D项。
答案:D3.(2013·高考安徽卷)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
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
”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解析:题干材料中“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说明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启发民众的智慧和觉悟,故A项正确。
B、C两项都不是材料反映的主题,故可排除。
D项表述本身错误,戊戌变法并不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答案:A4.(2013·高考重庆卷)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
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资政新篇》解析:从题干信息“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排除C、D两项,C项与戊戌变法有关,D项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从“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可知要求学习西方科技抵御西方侵略,在洋务运动前提出学习科技,以抵御西方侵略的是《海国图志》,可知B符合题意;《四洲志》是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但是并没有提出学习西方科技抵御西方侵略,排除A项。
答案:B5.(2012·高考天津卷)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
”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解析:分析题干诗歌内容可知其反映的主旨为中国并非是世界中央,联系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可知是针对清朝晚期“天朝上国”的顽固思想,由此可知D项正确。
A、B两项虽为戊戌变法期间的思想,但与题干诗歌含义不符,排除;C项错误在于“科学救国”应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答案:D6.(2014·高考江苏卷)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
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相关表格简编材料二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
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
咸有裨于国家大计。
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
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根据对材料一的理解能够体现这种思想的是“(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其传统性结合材料中“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回答。
第(2)题,结合19世纪末中国社会转型的特点,把握“课士”和“近代性”两个要素,从考试选拔的形式、命题内容、考试结果和导向等角度将“王韬课士”与“古代课士”进行比较,进而论证“王韬课士”所具有的中西并存和顺应时代及世界发展潮流的近代性特征。
答案:(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体现:坚持纲常政教。
(2)略。
一、选择题1.(2015·北京西城模拟)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
他们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军事技术落后B.社会制度滞后C.政治腐败D.思想观念陈旧解析: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故A项正确。
魏源向西方学习并没有深入制度和思想方面,而又未认识到清政府本身的腐败,故B、C、D三项排除。
答案:A2.(2015·广元统考)观察右图漫画,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作者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持肯定态度B.该漫画作者对清末“新政”持肯定态度C.该漫画作者对“中体西用”持否定态度D.该漫画作者对“君主立宪”持否定态度解析:右图中嫁接西方先进技术确实是“师夷长技”,但无法体现出“以制夷”,故A 项错误;右图漫画内容不符合清末“新政”内容,故B项错误;右图中大树的根是小农经济,干是东方封建制度,枝是西方先进技术,符合“中体西用”思想,从右图“嫁接”和结果可知作者认为嫁接不成功,故C项正确;大树树根和树干表明是东方封建制度,不能体现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5·济宁模拟)“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军国大政,君秉其权,转饷度支,民肩其任。
无论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庶民从之,纵征赋过重,民无怨咨?”该观点( ) A.反映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B.表达出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C.代表士大夫们的普遍愿望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解析:从材料信息“军国大政,君秉其权”“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可以看出该观点主张君主立宪,改良政治,故B项正确;洋务派核心主张是中体西用,并未学习西方制度,故A项错误。
C项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该观点主张改良,与革命派主张的暴力革命手段并不一致,故D项错误。
答案:B4.“特观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
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
”严复的这段话,反映出他关注自由主要是基于( )A.救亡图存B.实现民主C.发展经济D.解放思想解析:材料中“祛异族之侵横,真刻不容缓之事”说明中国当时由于列强入侵,面临被瓜分危机,因此当务之急是救亡图存,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A5.(2015·潍坊模拟)郭蒿焘说:“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这表明他( )A.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B.批评洋务派与日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都没有触及根本C.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学习西方技术D.认为既要学习西方技术,又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作者以日本与中国学习西方做对比,批评中国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故D项正确。
A、C两项与作者观点不符,排除;日本学习了西方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
答案:D6.“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
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 ) 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两个关键信息“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即学习西方,“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即运用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师夷制夷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也没有运用中国的传统思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故B项错误;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六十年来,万国通商,中外汲汲然言维新,言洋务,言海防,或是古而非今,或逐末而忘本,求其洞见本原、深明大略者,有几人哉?……年来当道讲求洋务,亦尝造枪炮、设电线、建铁路、开矿、织布,以起而应之矣。
惟所用机器,所聘工师,皆来自外洋,上下因循,不知通变。
德相俾斯麦谓我国只知选购船炮,不重学艺。
尚未知富强之本,非虚言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增订新编》材料二善夫张靖达公云,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仪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称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
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序材料三近者建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故徒糜巨款,无救危败……——康有为《上皇帝第四书》(1)郑观应认为“洋务派”存在哪些不足?(2)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派和洋务派在政治主张上的主要区别。
(3)联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析郑观应思想的影响。
解析:材料一、二反映了郑观应对洋务思想的认识,批评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习西方的制度,体现了早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