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根本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的生活起居绝大多数无人照顾,有的还要照顾孙子外孙等,劳动力和经济负担较重。
但是,目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方面还存在思想观念老旧、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观念有待转变。
留守老人受传统观念束缚,将福利机构养老看作是孤老、失独老人的选择,部分老人到福利机构养老后,认为会给儿女造成一种子女不孝的社会负面影响,形成精神负担;还有部分老人考虑子女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入住福利院会增加开支,加重子女的经济压力。
二是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
现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虽然部分已参加过初级护理培训,但还有部分是由民政部门、村委会等从社会上临时招聘进来的人员,其管理、护理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其业务技能往往只能应对一些生活料理和家政服务,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养老服务标准要求。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虽然现在很多农村都建起了文化广场,但是利用率很低,无法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也无法给农村老人提供一个较好的休闲娱乐环境,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调,难以找到排解郁闷、孤单情感的出口。
四是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生理因素,老人上了一定年岁后,各种疾病增多,加上农村医疗机构不健全,医务人员少,儿女常年在外务工,对“留守老人”疏于照顾,老人一旦生病就常常缺医少药,无人照顾,加上家务劳动,还有的需要照顾子孙,常常小病拖大病。
二、对策建议一要探索新型养老模式。
尽管多数留守老人独居在家非常寂寞,但仍都希望住在家里,而不想选择入住敬老院,家庭养老仍然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养老方式。
因此,一方面要从以德治家入手,成立村(社区)基层老年协会,督促子女细心周到地照顾老人,积极营造以家庭养老、敬老为荣的良好风尚。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行协议养老制度,对子女不及时与父母签订协议书,或不及时履行赡养义务的,村(社区)老年协会要及时督促和帮助落实。
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和建议
农村空巢老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和建议1.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经济压力、人口外流、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老人被留守在农村,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越来越不能得到保障。
本文从社会和个人层面分析了导致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提供思路和参考。
2. 原因分析2.1 社会层面•人口外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人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生活和工作,导致原本社区里的人逐渐减少。
•经济压力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家庭无力支付留下的老人及其日常生活的开销,只能让老人留在农村过日子。
•偏远地理很多老人居住在偏远山区或村庄,因为交通条件不便,导致很难与家人联系。
2.2 个人层面•子女抛弃很多子女忙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无法照顾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导致他们无法在身边。
•子女离异一些老人由于子女离异或其它原因,无法和子女同住,只能留在农村生活。
•因病抛弃有些老人生病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被子女所包容,只能孤独地生活在农村。
3. 对策和建议针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现状,下面从社会和个人两个层面提出了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3.1 社会层面•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快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体系,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引导集体经济发展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村社区发展集体经济,提高社区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物质需求。
•加强老年人法律保护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老年人的法律保护,对那些恶意拐骗和侵犯老年人的行为做出严厉的法律处理。
3.2 个人层面•强化家庭责任与观念家庭成员应该加强家庭责任观念的重视,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支持,使其能够享受到充分的生命福祉。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老人应该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通过社会资源互动,来满足自身的社交和精神需求。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缺乏健康知识
由于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和医 疗常识,农村留守老人往往难 以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这 也增加了他们在医疗方面的问
题。
经济压力大
高昂的医疗费用对农村留守老 人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他 们往往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治 疗或延迟就医,这使得他们的
健康状况更加恶化。
03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对策与 建议
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建立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等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政府应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财政投入,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金待遇,确保他们的基 本生活需求。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保障
通过税收减免、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形 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
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方面。
03
对策的有效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家庭关爱等,这些对策在实践中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展望
01
深入研究对策
虽然本文已经提出了一些对策,但仍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包括如何更有 效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更好地 发展农村经济、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 等。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建设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
01
包括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院、护理院等,以满足农村老人的
多样化养老需求。
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质量
02
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服务质量,确保
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背井,来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
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在农村生活中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
接下来将重点探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1. 缺乏人陪伴许多留守老人没有儿女陪伴,孤独寂寞。
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缺乏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很难享受到温馨的家庭氛围。
2. 营养不良由于自身条件和社会资源的限制,农村留守老人很难享受到高质量的食品。
许多老人喜欢吃咸、辣等口味,这可能加重身体负担,导致健康问题。
3. 医疗保障不足由于医疗保障方面的不足,许多老人很难及时看病、治疗,这会导致许多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更加严重地影响到身体健康。
4. 物质匮乏农村留守老人往往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只能靠自给自足地过日子。
家中设施簿弱,缺乏基本的居民设施,也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有所下降。
5. 精神病史在某些情况下,农村留守老人可能会变得孤独、消沉甚至有精神病史。
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来进行精神方面的治疗和支持。
二、农村留守老人的应对策略1. 建立关爱机制建立以政府机构为中心的关爱机制,对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关爱。
这一关爱机制应包括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2. 推动社区共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一起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积极推动社区共建,为留守老人提供物质、精神支持。
特别是要关注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为其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3. 营造文化氛围适时组织文化学习、文艺节目、康养活动等,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层面,让其拥有参与社会、学习、娱乐等多个方面的机会。
4. 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发放保健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建立健康档案、提高留守老人的健康意识,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的身体健康。
5. 减少老年人的经济压力政府可建立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补贴机制,承担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帮助农村留守老人缓解经济压力,提高其生活品质。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应对策略1. 引言1.1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现状农村留守老人是指在农村地区,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老人独自居住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多,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已经超过了两千万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生活照料问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留守老人无法得到及时的照料和照顾,生活上存在诸多困难;其次是精神支持问题,孤独和寂寞是农村留守老人最常感受到的负面情绪,缺乏社交和交流的机会也使他们心理上感到空虚和无助;医疗保健问题也是农村留守老人关注的焦点,由于医疗设施条件落后和交通不便等原因,他们往往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现状较为严峻,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关爱和支持。
1.2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严重性由于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照料和陪伴,他们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城市定居,留守老人往往面临长期独居状况,精神上缺乏支撑和关爱。
农村留守老人多数缺乏专业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身体状况容易受到忽视,就医不便、看病费用高昂等问题频发。
一旦疾病发作或生活不能自理时,缺乏及时有效的救助和照料。
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收入来源匮乏、生活贫困的问题。
由于退休金少、社会保障不完善、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生活水平往往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而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养老待遇。
农村留守老人中不乏有患有慢性疾病和行动不便的群体,缺乏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服务,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感,应当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2. 正文2.1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家庭结构变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子女外出务工、就学等原因导致留守老人的增多,缺乏家庭照料。
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留守老人问题不是简单的家庭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本文以石台县为例,就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状况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建议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群体不断扩大。
以石台县为例,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16247人,占总人口17.6%;65岁以上人口11252人,占总人口12.2%,我县已迈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问题是应是政府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农村中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前往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务工,造成许多农村老年人留守家中,无人照顾。
一些留守老人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比起非留守老人所遇到的困难更多,虽然“新农合”及“新农保”政策的实施,现在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农村留守老人来说,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应当引起政府及社会共同关注。
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状况1、留守老人的生活水平状况不容乐观,经济来源不稳定子女外出务工及“新农保”政策,的确带来了老人经济条件的改善,但是留守老人们在日常生活及求医问药方面,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
如果子女孝顺,还能提供经济来源,维持生计,如果子女不孝顺,只能靠自己劳作挣得。
有些子女外出务工而将小孩留在家中由老人照顾,老人除了照顾孙辈外,趋于对土地的热爱,部分老人还要靠耕种农田等自身劳动来维持生计,这也增加了老人们的负担。
2、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老人的医药支付能力较差,生病时缺乏生活照料。
大多数老年人体弱多病,虽然子女外出务工增强了老人医药支付的能力,新农合政策也负担起了老人大部分的医药费,但一旦生了大病昂贵的医药费也让子女整个家庭难以支付,存在着“生得起病。
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
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1、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
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子女供给,农村留守老人从生产劳动上获得收入是比较有限,绝大多数留守老人基本丧失了高强度劳动能力,仅能从事种菜、养鸡、养猪、养蚕等劳动强度相对较低、收入也较少的副业。
当健康状况不允许他们再下地劳作时,一部分老人的生活质量下降就会成为必然。
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捉襟见肘。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
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家庭内部,以老人自己及其配偶彼此照料为主。
其他亲属亲缘关系群众只能提供辅助型照料。
邻居是边缘型照料供给群体。
村组集体和社会组织在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位。
当大部分老人在生病时,只能依靠自我或配偶照料,医疗就医、生病期间无子女看护的现象比较普遍。
家庭事务打理、邻里间人情礼仪负担基本都是靠老人自己。
子女外出务工,孩子留给父母代为监护抚养,在农村历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加重了老人们的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
3、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时很难把子女一同带出,导致农村隔代监护现象十分普遍。
调查发现,留守老人隔代监护的比例高达56.5%。
其中48.2%的留守老人同时监护2个以上孙辈,有的竟多达6、7个。
进行隔代监护使留守老人不得不再次经历抚养过程,承受沉重的照料负担。
55.3%的隔代监护老人反映劳动负担过重。
孙辈的管教、安全等也会增加留守老人的心理压力。
部分留守老人还需要负担孙辈的抚养和教育费用,出现代际经济的逆向流动,加重了老人的经济负担。
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水平整体很低。
57.5%的留守老人为文盲,34.5%的留守老人只有小学程度。
1、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
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1. 生活照料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村留守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日常生活中可能面临自理困难,如购物、做饭、清洁等。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他们缺乏及时的生活照料和支持。
2. 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老人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长期与子女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陪伴,容易导致心理上的空虚和抑郁。
3. 经济困难: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有限,可能依赖养老金、农业收入或子女的汇款。
他们可能面临着生活费用的压力,包括食品、医疗和药品等方面的支出。
4. 医疗保健问题: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有限,留守老人可能难以获得及时和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他们可能面临就医难、买药贵等问题,影响身体健康和疾病的治疗。
5. 社会隔离:由于子女外出打工,农村留守老人与社区的联系可能较为薄弱,缺乏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这可能导致他们感到孤立和边缘化。
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应该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成员也应该尽量安排时间回家看望老人,给予他们关爱和陪伴。
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医疗、康复和照料等服务,确保农村留守老人能够过上幸福、健康的晚年生活。
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老人,是指由于自身原因或家庭原因,长期独居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
他们通常与子女分居,生活在空巢状态下,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以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
问题一:孤独与孤立农村留守老人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是孤独与孤立。
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口流动和子女外出工作,留守老人往往面临着与邻里隔阂、子女疏远和社会孤立等问题。
孤独感导致他们情感上的空虚和孤独,缺乏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从而加剧了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
对策一:建立社区关怀体系为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孤独问题,可以建立健全的社区关怀体系。
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和志愿者组织,向留守老人提供日常关怀、心理慰藉和社交活动等服务。
可以组织一些老年人活动,如文艺演出、康体健身、手工制作等,让他们有机会参与社交活动,减轻孤独感。
问题二:经济负担与生活压力另一个困扰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是经济负担与生活压力。
由于子女外出工作,留守老人通常要自己独自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如健康和生活费用,家务劳动等。
长期的经济拮据和生活压力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对策二:开展养老扶贫政策为缓解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压力,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扶贫政策支持力度。
通过提供居家护理、生活补贴、医疗救助等方式,让留守老人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国家的关爱和温暖,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问题三:失落感与抑郁情绪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的失落感和抑郁情绪。
由于芳龄的增长和身体健康的下降,加上独居环境的影响,留守老人易于陷入自怨自艾、消极悲观的情绪中,产生心理问题。
对策三:心理疏导和关爱陪伴帮助农村留守老人建立积极的心态,关键在于心理疏导和关爱陪伴。
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为留守老人提供心理沟通和心理治疗服务。
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望留守老人,陪伴他们聊天、散步、看电视等,提供温暖和陪伴。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老人是指外出务工人员的父母或直系亲属,由于子女外出工作或生活,导致老人留在农村独居的情况。
以下是一些农村留守老人可能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问题:
1. 孤独和寂寞:由于子女外出,老人在家里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2. 健康问题: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再加上无人照顾,可能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3. 安全问题:老人在家里可能会发生意外,如摔倒、火灾等。
4. 经济问题:老人可能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困难。
5. 社会参与度低:老人可能缺乏社交活动,社会参与度低。
对策:
1. 建立社区支持网络:通过社区活动,让老人有更多的社交机会,减少孤独感。
2. 提供医疗服务: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定期的健康检查和服务,确保老人的身体健康。
3. 加强安全保障:提高老人的安全意识,安装烟雾报警器和防滑设施等。
4. 提供经济援助: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养老金、低保等经济援助,解决老人的经济问题。
5. 开展养老服务:提供养老服务,如居家养老服务、养老院等,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
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探讨
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比例的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但是留守老人的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他们缺乏社会的关爱,承受骨肉两地分离的痛苦,在物质文明走向发达的今天,农村“留守老人”的大量出现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现象,农村“留守老人”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表现为经济上的低收人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敏感性。
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上述养老问题,需要政府关心和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留守老人;养老;社会保障一、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子女因生计所迫或个人发展长期离开居住地是导致老年一代留守的直接原因,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是整体的、负面的,很多留守老人不仅基本的养老需求无法获得满足,承受沉重的劳动负担,还要肩负抚养孙辈的压力。
(一)留守老人经济收入情况分析。
目前老人养老情况尴尬,尤其是无子女在身旁的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更甚严重。
大部分城市家庭的老人养老收入基本靠退休资金,但是对于没有工作的一些老人,养老的收入靠平时的积蓄或靠子女的赡养。
随着国家的老龄化快速发展,加上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现实社会物价水平过高,现代人对赡养老人的压力超过任何一个时期,甚至到现在为止,“啃老一族”的情况有增无减,不仅老人的养老问题由自己解决,还得为自己的子女及孙辈伸出一把手。
城市老人因为能够享受国家养老保障制度,他们的生活几乎不需要子女过多担忧,但是对于农村老人(留守老人)这些没有固定收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龄人群,就必须靠贩卖小农作物,或者靠外出拾荒及外出务工的子女寄回家的那点生活费来维持生计,而农村存在最严重的情况,却是孤残老人的养老问题。
根据国家规定,农村低保共分为3个类别,一类为五保户和孤儿,每人一个季度是375元;二类是重病重残户(特困户),人均季度是300元;三类是一般困难户,保障金实行补差,具体金额不等,平均是在50元左右。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农村空巢老人2015年08月15日《党的生活》陈虹贝t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他们的生存状态,让人无法释怀.据有关研究,目前,河南农村的实际空巢率已经接近50%.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更少,养老保障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一、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当前,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多干一些、多省一点是普遍现象.绝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地,辛苦劳作一年后,来自土地的收益扣除成本后收入甚微,而且还承担着照料留守儿童的任务,经济负担自然很重.此外,他们由于收入低,有的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看病难”成为这部分人的最大心病.二是日常生活无人照料,老年生活得过且过.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对留守老人来说,都成了难题.特别是其中的高龄老人、重病老人、失能老人,常常无人照顾,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天不想明天.三是孤独无助,幸福感缺失.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家庭关系,尤其是与子女的关系是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内容,但现在“鸟儿”飞了,“巢”空了,显得非常冷清,再加上因赡养问题发生纠纷时常出现,使这部分老人感到非常忧郁.四是产生了明显的社会问题,影响新农村建设.首先,对中国传统孝道提出了挑战.“百善孝为先”,孝敬老人、侍奉父母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而千古传诵,现在农村却有一部分年轻人缺乏孝敬老人的思想,不赡养老人,把老人撂到一边,使老人形成“空巢”,缺乏照料,致使老人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备受煎熬.其次,农村社会治安趋于复杂.社会上很多骗子把目光集中在农村空巢老人身上,由于年龄大、分辨能力低、求助无门,农村空巢老人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最后,隔代教育的压力.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孙子辈的读书、教育任务也就落到了老人身上,但他们大多数人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又是隔代教育,孙子辈也不好管,很多孩子性格孤僻,时不时还惹祸上身.二、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产生的原因城乡和区域差距造成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开始了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历史性转变,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和发展机遇的多样性,使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显著,尤其是城乡差别、东西部地域差别极大,从而吸引大量人口由农村流向城镇,由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西部流向东部.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者由于子女上学、参军、做生意等原因外出留在城市,没有优势、不适合进城的老年人则只能留守农村,造成空巢家庭的出现.家庭小型化的被动选择.从宏观角度而言,空巢家庭的出现是核心家庭发展的衍生物,而核心家庭又是现代化的结果和标志,因而空巢家庭本身也即是现代化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使家庭结构小型化,农村出现了大批少子女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家庭小型化的结果要求每个劳动力人口都有自己的生活来源,老人成为家庭的负担而不是优势.我国农村家庭的传统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家里的两个年轻人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和比较利益的驱使下很少常年在家务农,要么在外打工、经商,要么在外上学、工作,没有精力顾及四位老人,“空巢”老人骤增.思想观念变化的直接结果.两代人思想观念差异促使空巢老人家庭增多.中国尤其是农村的传统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冲击.一方面,孝道逐渐丧失,年轻农民的家庭责任观念日益淡化,敬老、养老意识淡薄.一切向钱看,以自身利益为最高标准等价值观念盛行,并且年轻人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导致子女把对老人的赡养当作生活的累赘.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愈来愈突出,老人与子女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老人的呆板、反应的迟缓以及交际圈子的狭隘决定他们很难与时俱进,要想与子女成为朋友无话不谈更是难上加难,由此削弱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造成的状况是,即使子女没有在外打工,也不愿意与父母在一起居住,感情很淡薄,使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逐渐增加.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农村空巢老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现代农村、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必然的存在,它所衍生出来的社会问题是多方面的,这些问题不光涉及空巢老人自身,而且对社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为改善这种局面,应多措并举:政府“尽责”.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农村空巢老人,要进行专门的救助,标准要高于低保标准;对一般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纳入“五保”集中或分散供养.特别重要的是,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上,若只依靠家庭经济支撑或政府、社会临时救助、农村低保等往往是杯水车薪,必须设立相应的基层老龄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临时困难,为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助金,逢年过节为空巢老人发放慰问金.二是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把农村老年人的日常门诊用药纳入报销范围,进一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住院报销比例,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难问题.三是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出资兴办不同层次的养老机构.为了解决部分收入较高、身边无子女的农村空巢老人以及子女无暇照顾老人的问题,政府应统一制定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城建、金融、水电管理等方面对社会养老事业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吸引非公经济进入养老事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大力兴办农村养老院等养老机构,促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社区“尽力”.村委会等基层组织要发挥作用,搞好社区服务,增强空巢老人的归属感,缓解其孤独感.一是实施干部联系空巢老人制度.及时了解老人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心理诉求.坚持定期走访、节日慰问,密切感情联系,把社会的关怀送到老人心里.加强与其子女沟通,疏导家庭矛盾,为老人们创造更好的小环境.二是组织老人相互照应.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退役军人、老退休职工为主体,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区域单位,成立老年人组织,组建文体队伍,一方面使他们自我服务相互照应,一方面协助村委会做好村级事务,使空巢老人从“空巢”中解脱起来,融入整个老年集体,既消除了孤独感又为村里发挥了余热.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组织社工人员,介入农村空巢家庭,采用社会学的工作方法,帮助老年人了解自身权利,提高他们的自决能力,减少老人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发动青年志愿者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子女“尽孝”.目前,我国由于国家财力所限,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而社会养老的水平又很低,难以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还应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强调自身积累,倡导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一是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民众家庭养老意识.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一些实质性修改,对不尽赡养义务,甚至遗弃老人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三是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家庭养老的积极性.鼓励子女与老人同住,如建房时首先要考虑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给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休假期等.四是倡导子女百忙之中“常回家看看”.现在,很多外出打工的子女注重的是经济上、物质上的“孝顺”,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老人更期待和子女在一起唠唠家常,享受一种轻松、无拘无束的“精神盛宴”.所以,作为子女应经常回家探望、打电话问候老人,这样,更容易使老人在心理上获得满足和安慰.个人“尽情”.老年人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要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个人的作用无法代替.一是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要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宽容和体谅的心态看待社会、看待家庭、看待人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适应老年生活.二是加强交流、开阔视野.一个人不能脱离周围环境孤身自守,必然要与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农村老人要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广交朋友,乐闻天下,从一己的孤单寂寞中走出来,放眼天地宽.三是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空巢老人如果安守家中,一成不变地过日子会觉得单调空虚.老年人要积极投身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特别是多做对社会、他人有益的事情,在农村修路、造林、社会治安中发挥作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奉献的人是快乐的,这样,让自己“忙”起来,在生活中培养和激发积极向上的热情.。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
要发展地方产业,吸引农村外出劳动力回乡就业;提倡孝道文化,强化子女孝道意识;丰富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发挥政府作用,完善农村老龄化政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存在问题;对策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向城市,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有1800多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打拼,留守老人成为日益庞大的特殊群体。
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由此产生并且也越来越大。
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特征。
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许多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1、经济困难,负担越来越重农村留守老人普遍存在经济困难的情况。
在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生产的收入和子女资助,留守老人通过自己和配偶的劳动获得的收入仍是他们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显示,83%的留守老人没有积蓄,86%的留守老人仍需下地干农活,他们生活极其简朴,往往只求温饱而不求吃得好;虽然子女外出务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经济生活,但大多数子女自身经济状况不佳,还要抚育子女,所以,给予父母的经济帮助十分有限。
此外,很多子女挣钱的能力有限,没有能力给父母提供赡养费,以致许多留守老人不得不靠自身劳动来维持生活。
在医疗难的情况下,老年人由于自己收入水平十分有限,依靠自身根本无法应对疾病,这样老年人生病只能依靠子女的资助。
老人为了不增加子女的负担,往往隐瞒病情,拖延病情,如遇大病和久病也是子女所难以承担的。
当前老年人缺乏稳定的经济收入保障,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
2、家庭生活照料不足留守老人随着年纪的增大,生活自理能力的减弱,对生活照料的需求越强。
浅谈“留守老人”问题
浅谈“留守老人”问题何为留守老人?在百度词条里有这样的解释:“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
由于农村人均可耕地面积的减少,农民从自己原有土地上获得的收入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打工。
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也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大量农村青年进城打工,将孩子、老人留在家里,即所谓的‘留守人员’,这对留守人员在物质生活上和感情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而留守人员中的老人就称为留守老人。
”而在我的印象中,留守老人就是那些年过五十而独守村寨的几个老人。
比如我所在的村寨里,有三十几户人家,为了外出挣钱,而留下寨中十位左右的老人守着村寨。
平时无人进村,却也无人出村。
他们就像生活在七八十年代一样,就是那么几家人。
当留守儿童问题得到某个程度上的重视或者说解决以后,留守老人的问题却突然呈现出来。
其实也并非突然,我认为留守儿童的问题和留守老人的问题是同时存在的,而且其产生的根源也将近相同的。
只是当我们在重视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时,我们却忽略了这一群艰苦奋斗一生而逐渐孤独的人。
这些人我不知道有多少,因为我也无法统计。
我只是从各种报刊上看到,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
那么我们来初略地计算一下吧,如果两个农民对一个留守老人,那么就会有五千万的留守老人。
然而,我知道这只是最保守的数字而已。
在中国,这些留守老人主要聚集在中西部的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
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大多数农村青年已然认识到,仅凭在自己原有土地上的耕作收入已经赶不上经济发展的水平,无法实现致富,无法支付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
大量的的农民工开始“南下”或者“东进”务工,希望能在发达的地区增加家庭收入。
大量的农村亲年外出务工,当解决了留守儿童的问题,当我们把孩子带到城里上学,不再产生“隔代教育”的时候,留守老人的问题就很“突然”地出现了。
我终是不能将留守老人产生的原因说不到条款鲜明,一目了然。
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的问 题 由此产 生 并且 也 越来 越大 。据 全 国老龄 办发 布 的 ( ( 2 0 0 9 年 没 有形 成 , 老人 劳 作之 余 , 主 要 的娱 乐 活动 是看 电视 、 听收 音 机 、 打 度中 国 老龄 事业 发 展统 计 公报 》 的数 据显 示 ,“ 十 二 五 ”期 间 , 中 牌 、 聊 天或 者赶 集 等 , 有一 些 老人 为 了省 电 , 连 电视 也 舍不 得 看 , 而 国人 口 呈现 出老 龄 化 、 高龄 化 、 空 巢化 的特 征 。城 乡空 巢 家庭 超过 对于 在贫 困地区 , 没有 电视的 老人 , 劳作 回家之后 只 能与孤独 为伴 。 4 、 身体健 康状 况较差 、 卫 生医疗保 障不足 5 0 %, 农村 留守 老人约 4 0 0 0 万, 占农村 老年 人口 的 3 7 %。在 人 口老 龄化 和 社会转 型 的双重 背景 下 , 农 村 留守老 人面 临的 许多 问题 日益 随 着年 龄 的增 长 , 农 村 留守 老人 的 身体 机 能 不断 下 降 , 健康 状 况 整 体较 差 , 患 慢性 病 的 比例 增多 , 很多 老人 处 于亚 健 康状 态 。在 凸显 , 已成 为一个 重要 的社会 问题 , 必须引 起足够 的重 视 。 农 村 留守老人 面临 的问题 我 们进 行 的一次 问卷 调查 中 ,5 0 % 的 老人认 为 自身腱 康状 况较 差 , 1 、 经济 困难 , 负担 越来越 重 2 0 % 的 老人 认 为自身 身体 健康 状况 “ 一 般 ”; 1 7 % 的老 人认 为 自身 农 村 留守 老人 普遍 存在经 济 困难 的情况 。在 农村 , 老 年人 的经 身 体 健康 状 况 “ 非 常差 ” 。由此 可 见 , 农 村留 守老 人 的 身体 健 康状 济 来源 主要 是农 业生 产的收 入和 子女 资助 , 留守 老人 通 过自 己和配 况不 容乐 观 。我国 新农 村合 作医疗 制 度 的实施 , 在 一定 程度 上缓解 偶 的 劳 动 获得 的收 入 仍 是他 们 收 入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调 查显 示 , 了 老 人 看病 难 的 问题 , 但是, 由 于 我 国农 村 医疗 设 施 还 不 健 全 、 医 8 3 % 的 留 守老 人 没 有 积 蓄 ,8 6 % 的 留 守 老人 仍 需 下 地 干 农 活 , 他 疗 水平还 不是 很 高 , 再 加之 医疗 机构 ( 如 乡镇 卫生 院 、 村 卫 生所等 ) 而大 部 分农 村 留守 老 人经 济 拮据 , 因此 “ 看 不 们 生 活极 其 简朴 , 往 往只 求 温饱 而不 求 吃得 好 ; 虽 然子 女外 出务 工 也 是 以盈 利 为 目的 , 、“ 吃不 起药 ”的现象 日 寸 有发 生 。 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庭经济生活, 但大多数子女自身经济状况不 起病 ” 佳, 还 要 抚育 子女 , 所 以, 给 予父 母 的经 济 帮助 十 分有 限 。此外 , 很 二、 农村 留守老人 问题产 生 的原因 多子 女挣 钱 的 能力 有 限 , 没有 能力 给父 母 提供 赡 养费 , 以致 许多 留 目 前我 国农村 留守 老人 的数量 已达 1亿多 人 , 留守老 人作 为一 守老人 不得 不靠 自身劳动 来维 持生活 。 个 庞 大 的社 会群 体 , 已经 引 起 了社 会 的厂 泛关 注 , 留 守 老人 问 题产 在 医疗 难 的 情况 下 , 老年 人 由 于 自己 收入 水 平十 分 有 限 , 依 靠 生原 因主要有 以下 几方面 : 1 、 社会人 口老龄 化发 展趋 势的 结果 自身 根本 无法 应对 疾病 , 这样 老年 人 生病只 能依 靠子 女的 资助 。老 人为 了不增 加子女 的负担 , 往往 隐瞒 病情 , 拖延病 情 , 如遇 大病 和久 目前我 国老年 人 数量 逐渐 增多 , 据 中国 社会 科学 院人 口研 究所 病也 是子 女所 难 以承担 的 。当前 老年人 缺乏 稳 定的经 济 收入保 障 , 统 计 调 查 资 料表 明 , 当前 我 国 6 0 岁 以 上 的人 口 高达 1 . 3 4 亿, 占总 抗风 险能 力十分 脆弱 。 人 口的 1 0 %, 其中 6 5 岁 以上 人 口达 1 . 1 亿, 占总 人 口的 8 . 5 %, 全 国 7 1 . 6 % 的老 年人 ( 年龄在 6 0岁以上 )分布 在农 村 , 农 村老龄 化 问题 2 、 家 庭 生 活 照 料 不 足 留守 老 人 随着 年 纪的 增大 , 生活 自理 能 力 的减 弱 , 对 生活 照 料 尤 为突 出 。农村 留守 老人 是 农村 人 口结 构 老龄 化 过程 中产 生的 一 的需 求越强 。但 是随 着大 量青壮 年外 出 打工 , 使得这 些 老人 不但 得 种必 然现象 。 不 到 家人 的 照料 , 相 反还 得 照顾 孙 子女 , 这 无疑 为 老人 的 生 活造 成 2 、 农村 劳动 力 的大量 外流 了更 大的 负担 。由于 子女外 出打 工不 在 身边 , 使得 农村 留守 老人 的 随着 我 国工业 化和 城镇 化进 程 的加快 , 单 单依 靠土 地已 不能 维 日常 生活 照料 更多 的依 靠自 己及 配偶 ,“ 其他 亲 属等 亲缘关 系群 体 持 日 常 的生 活需 要 , 为 了提 高 生活 水 平 , 越 来 越多 的 农村 青 壮年 劳 谋求 发展 。从而 造成 农 村特 殊人 群的 产生— — 留守 只提 供辅 助型 照料服 务 ” 。目前农 村绝 大部 分基 层组 织或村 民 自治 动 力涌 入城 市 , 儿 童 、 妇女 、 老 人 。目 前 , 全国农 民进城 务 工人 口 已超 过 1 . 5 8 亿, 并 组织 , 由于 缺乏 相 应的 帮扶 措 施 , 对 留守 老人 的 生活 照料 作 用 更是 以每年 6 0 0万的 速度递 增 , 这也 意味 着农村 留守 老人 的数 目也将 随 很少 。因此 , 不 少 留守 老人 的 生活 照 料 情况 不容 乐观 , 日常 生 活中 的一 些 小 事 , 如灯 泡坏 了 , 电线 断 了 等都 成 为难 题 。特别 是 当老 人 之 增加 。 身 体不 好 ,需要 子女 陪 同去 医院 看病 时 ,子女 不在 , 老人 更是 觉得 3 、 农村 社会保 障机 制不健 全 目前农 村留 守老 人 的养老 主要 是依 赖土 地 和子 女养 老 , 由于 土 失落, 孤 苦无靠 , 他们 时常感 觉身心 非常疲 惫 。
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农村留守老人,是指那些在农村地区的家中,由于儿女外出务工或上学而长期独居的老年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日益突出。
面对长期的孤独与无助,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1. 孤独与无助感农村留守老人长期独居,很难得到家庭成员的陪伴和照顾,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长期的孤独与无助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 心理压力由于缺乏社交和陪伴,农村留守老人容易陷入心理压力中。
无法与人分享内心的烦恼和苦闷,使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受到严重影响。
3. 沮丧与消极情绪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无助感会使农村留守老人产生沮丧和消极情绪,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
三、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加强社会关爱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关爱力度,通过开展慰问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需求,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2. 增加社交活动鼓励农村留守老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休闲娱乐,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子,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3. 定期走访和关怀定期组织志愿者或社工前往农村留守老人家中走访和关怀,倾听他们的心声,提供互助支持,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中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认为,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才能有效缓解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他们能够享受晚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五、总结与回顾本文对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了其所面临的孤独与无助感、心理压力、沮丧与消极情绪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社会关爱、增加社交活动和定期走访和关怀等对策。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老人是指在农村中,子女外出务工或经商,家中只剩下老年人负责耕种和照顾孙子孙女的情况。
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包括孤独、健康问题、经济问题等。
以下是一些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
1. 孤独:子女外出务工,老人独居在家中,缺乏与人交流的机会,容易产生孤独感。
对策:政府和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如建立老年活动中心,组织各种活动,让老人有与人交流的机会。
2. 健康问题: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很多留守老人的医疗保障不足,而且由于缺乏运动,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容易出现问题。
对策:政府应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同时鼓励老人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
3. 经济问题:留守老人主要依靠自己的耕地和养老金生活,经济条件有限。
对策:政府应提高农村养老金标准,同时提供农业补贴,帮助老人提高生活水平。
4. 教育问题:留守老人的孙子孙女主要由他们照顾,但由于文化程度有限,他们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
对策:政府应提供留守儿童的教育补贴,同时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总的来说,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提供经济保障、医疗服务、社交机会等,让他们安享晚年。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年轻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留下了农村老人独自留守。
这些留守老人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健康状况差、经济条件不佳等原因,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
如何妥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现状1. 老龄化问题突出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工作,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的比例不断增加。
目前,农村留守老人已成为中国农村人口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 健康状况差农村留守老人多数是因为疾病、残疾等原因无法到城市与子女同住,他们大多身体虚弱,需要长期照料。
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他们的健康问题常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 孤独寂寞由于子女在外打拼,农村留守老人多数时间都在家中独自生活,缺少亲情陪伴,生活孤单寂寞。
这种孤寂感往往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4. 缺乏养老保障由于农村留守老人的子女大多在城市工作,他们的养老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农村留守老人缺乏充足的经济来源,老龄保障体系不健全,养老款生活有所保证困难。
1. 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障体系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体系,提供定期养老金、医疗保险、护理服务等保障,以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可以鼓励和引导农村留守老人参加养老保险,提高他们的养老保障水平。
2. 加强医疗保障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医疗保障力度,建立健全的家庭医生制度,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健康管理和日常护理,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可通过开展义诊、建立长效机制等方法,提高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保障水平。
3. 加强社会关爱社会各方应当加强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关爱和帮助,鼓励子女多回家探望,组织志愿者开展陪伴服务,让农村留守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可以通过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等方式,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社交空间。
农村留守群体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留守群体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随着经济社会旳迅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乡化进程旳加快, 农村劳动力人口向都市旳大量流动转移, 留守群体旳大量存在给各地农村都带来了深刻旳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 由于就业、教育等因素旳制约, 致使广大农村地区留守群体他们在生产生活、受教育和安全保护等方面呈现出诸多问题和困难, 生存状态令人忧心, 进而引起出越来越多旳社会问题和越来越严重旳社会矛盾。
因此, 突出加强留守群体问题旳研究和探讨, 着力解决好农村留守群体问题, 对于保持和增进农村旳健康稳定与繁华有着十分重要旳现实意义核心词: 留守群体问题对策建议目录1.前言 (1)2.农村留守群体旳现状 (1)3.留守群体旳重要问题 (1)3.1留守老人 (1)3.2留守妇女 (2)3.3留守小孩 (3)4.留守群体问题带来旳社会影响 (3)4.1影响农村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宁 (4)4.2整体上影响新农村建设旳进程 (4)4.3影响青少年旳健康成长 (4)5.对策和建议 (4)5.1建立完善留守人群工作机制 (4)5.2调节完善养老保险政策 (5)5.3构建治安防备网络 (5)5.4依托本地资源吸引农民返乡就业 (5)5.5实行土地流转, 增进土地有效运用 (5)参照文献 (6)1.前言随着经济社会旳迅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乡化进程旳加快, 农村劳动力人口向都市旳大量流动转移, 给各地农村都带来了深刻旳变化, 特别是近年来, 由于就业、教育等因素旳制约, 致使广大农村地区看到旳基本是老人、妇女这一留守群体。
农村留守群体他们在生产生活、受教育和安全保护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生存状态令人忧心。
进而引起出越来越多旳社会问题和越来越严重旳社会矛盾, 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旳健康、稳定和发展。
因此, 突出加强这些问题旳研究和探讨, 着力解决好农村留守群体问题, 对于保持和增进农村旳健康稳定与繁华有着十分重要旳现实意义。
2.农村留守群体旳现状据调查, 我县大河乡在籍人口数是1.9万余人, 而实际在村人口却局限性1.1万人, 并且基本都是老人、妇女和小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根本
家庭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指导家庭成员责任分工的重要原则。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接近1亿,占农村总人口的14.98%。
城镇化、劳动力流动以及人口老龄化使得留守老人成为农村老年人的主体,而不健全的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加剧了留守老人问题的严峻性。
虽然很多研究认为成年子女外出使得留在农村的老年父母面临劳动负担加重、照料问题突出等问题,但也有调查研究发现,农村老年父母在经济上受益于子女的流动。
那么,究竟应如何认识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还需要从家庭的视角来看待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机制以及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
家庭转移理论认为,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组织,通过重新分配把资源提供给最需要的成员,从而实现社会平衡。
与西方的个人本位不同,在我国,家庭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是家庭中利他行为、互惠与合作行为、交换行为等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推动力。
在我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会保障不足的农村地区,这一原则体现得更加明显。
即便是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在居住上分离,互动模式发生了改变,但彼此间依然通过有效的分工合作来提升家庭整体利益。
子女外出对农村家庭利弊互现
如果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对于城市和农村发展是一种双赢选择的话,那么对这些外出劳动力的父母而言,子女的外出则有利也有弊。
在农村,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经济供养作用依然极其重要。
成年子女外出工作提高了他们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能力。
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在外工作的子女通过汇款、礼物等方式给父母提供经济支持;与留在农村的那些子女相比,外出工作的子女在经济上给父母支持的比例更高,经济资助的数额也更大。
可以说,大量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不但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经济收入,也增强了他们在经济上供养其父母的能力。
这无疑是农村劳动力流动给留守老人带来的最为直接、积极的影响。
但是,劳动力流动也大大削弱了子女照顾父母的功能,造成很多农村老年人乏人照顾的局面。
当父母生病需要照顾时,身边能够照顾他们的人往往有限,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村老人生病后是由老伴照顾,还有少量是由未出去打工的子女来照顾,在外工作的子女越来越难以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尤其是远距离流动的子女。
因此,劳动力流动直接削弱了老年人的照顾资源。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的农村父母一代逐渐进入老年期,子女数量的减少还会加大农村老人的照顾困难。
与子女居住分离相伴随的还有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问题。
在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中,空巢家庭的比例已近四成。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即便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扎根后,也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决其家庭成员城市化的问题。
而相关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过程中,优先解决的又是其配偶、子女的进城问题,从而便出现大量老年父母留守农村的现象。
农村的空心化、
家庭的空巢化使老人的孤独寂寞、缺乏情感慰藉等问题日益严峻,农村老人已成为自杀高发的群体,这亟须引起高度关注。
老人为实现家庭利益最大化支持子女外出
在传统文化体系下,家庭成员间有强固的家庭凝聚力。
长期以来,家庭养老特别是子女养老是维系我国养老体系的基石。
在大家庭内部,各代人之间的利益紧密关联,甚至会为了家庭成员不惜自己利益受损,产生“利他”的行为。
家庭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指导家庭成员责任分工的重要原则。
首先,子女的迁移流动行为取决于他们和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共同决策,且迁移流动只有在其总体上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福利时才会发生。
其次,在成年子女外出后,家中的若干事务主要由留守老人来承担,如照看孙子女、农业劳动等。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老人对外出子女的帮助要远高于未外出的子女。
最后,尽管老年父母为子女外出付出了劳动、时间、精力甚至经济代价,但考虑到迁移行为有利于增加家庭经济收益,有助于子女一代、孙子女一代的发展,因而很多农村留守老人依然甘于付出。
多数留守老人对生活的总体满意程度在子女外出后显著提高。
这种较高的生活满意度一方面说明物质经济条件改善是农村老人最为看重的,另一方面也表明成年子女外出务工、老年父母留在农村看管余留事务的方式是能够使家庭成员总体利益最大化的方案。
因此,只要存在着城乡劳动力收入和就业机会的差距,劳动力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就将持续存在,各种农村留守人口问题也将较长时期存在。
提供公共资源弥补农村家庭养老资源不足
照料资源的缺失、精神慰藉问题的突显、劳动负担的增大是当前农村老人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村老年一代为我国城镇化付出的成本和代价。
由于家庭养老资源的弱化,这种成本已很难在家庭内部得以弥补。
子女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与老人居住距离拉大,使得社会必须尽快承担起在养老问题上家庭成员难以承担的部分。
毋庸置疑,农村劳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有必要且有可能从城市化和现代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收益用于补偿农村养老资源流失给留守老人带来的损失,弥补农村老年人为我国城市化作出的间接贡献。
因此,政府在农村提供必要的公共养老资源既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体现,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养老保障方面,虽然2009年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历史性地迈出了一大步,使当前和今后农村老年人有了最基本的经济保障,但如何提升其保障水平和作用应作为下一步考虑的重点。
在养老服务方面,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在2020年前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然而,现在还必须考虑的是,在养老服务设施逐步建立之后,如何提供诸如医疗服务、康复护理服务、生活照顾等各种养老服务。
这些问题是当下大多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满足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方面,除了利用已有养老服务
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有助于维系农村老年人形象和地位的“尊老、敬老”文化建设,并通过组织代际沟通、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促进家庭和谐和社区和谐。
城镇化是必然的、不可逆转的过程,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也就意味着农村劳动力外流给农村老人养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会长期存在。
如果不能在政策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提供及时、有力的农村养老支持,农村养老问题可能会更加严峻。
因此,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应当从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利益的角度出发,避免留守老人边缘化和相对贫困化,使其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RK01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