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现状及其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

JXSHKX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其趋势

■银平均

黄文琳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大批劳动力外流。伴随着乡城移民的大规模出现,农村“留守人口”规模日益庞大,问题日益突出,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劳动力迁移(跨国或乡城迁移)引发的留守问题的研究也日渐兴起。研究表明,劳动力迁移对留守老人产生了双重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迁移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影响,使农村养老体系面临严峻挑战,需要积极加以应对,以保障留守老人的权益。这一研究在主题上呈现出非主流的状态,以影响因素与留守原因分析、现状分析和对策分析作为其分析的主要内容;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的趋势日益明显,大规模的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是后续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体系;城乡一体化[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 (2011)02-0195-05

银平均(1970—),男,社会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黄文琳(1969—),女,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事业管理。(江西南昌

330013)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欠发达地区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机制研究———以江西为例”

(项目编号:08SH 08)的阶段性成果。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存在,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成为阻碍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我国在未富先老情况下出现了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老人,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具有更多的特殊性。目前,我国农村家庭保障功能正在急剧弱化或丧失,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建立健全起来,如何构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机制,保障留守老人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社会对留守老人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末期。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乡城迁移或国际迁移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日益加快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改革

开放给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乡城迁移提供了机会,农村“留守人口”规模日益庞大,2006年就已经达到1790万人。[1]而根据叶敬忠的研究结果推断,我国农村留守人

口规模已经高达1.5亿。

[2]

劳动力的乡城迁移,使得老龄化水平远远超过城市的农村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压力和严峻挑战。一些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学者对这种大规模乡城移民引发的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我国学术界最近十年才开始对这一领域有少量涉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对留守儿童及留守妇女的研究相比较,对留守老人的研究显得相对较少。本文从影响因素与留守原因、现状、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路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述评

JIANGXI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社会科学2011.2

一、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不仅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需要加以应对的挑战。学术界对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经济状况和心理状况与精神需求等方面的观点不一。大多数学者对劳动力乡城迁移给农村留守老人带来的影响持悲观态度,认为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对农村养老体系构成严峻挑战。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该问题展开了研究,对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总的说来,目前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研究尚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反思。

第一,留守老人问题研究目前还处于一种非主流状态,这种非主流化倾向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对农村老年人的政策关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界对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乡城移民导致的留守老人问题的研究均不多见。留守老人问题研究并没有成为学术研究的核心和主流。国外的相关研究只是在以老龄化、移民和养老问题等为主题的研究中附带提及。国内学术界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忽视的现象,只是近十年才开始对这一领域有少量的涉及,相对于其他问题的研究而言,取得的成果还不是非常丰富。

第二,理论研究有待提升,以证据为基础的经验研究尚有挖掘的空间。目前的研究大多数停留于一些描述性分析,缺少全面、系统的以证据为基础的经验研究,而且在理论上有进一步提炼的空间。

第三,系统性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机制研究略显单薄。关于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研究或偏重于外部社会和政府,或偏重于家庭内部功能,同时较少关注因地区、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导致留守老人问题的差异性和多元性,需要从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家庭和个人等多个角度全方位探讨社会支持机制的构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农村支持主体是家庭,国家支持相对太弱,社会力量支持极少,老人之间的互助基本没有,为留守老人构建一个由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构成的全方位的社会支持机制①与网络不容忽视。

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以大规模抽样为基础的全局性的实证研究是未来研究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国外只有少数学者通过个案研究或二手资料,从人类学、人口学、移民研究或老年社会学等学科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论述。国内农村留守老人方面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个别县或几个县、市的小范围调查,有的是基于一些个案或者二手文献与人口统计数据对留守老人的现状与特征作出推断,有的只是在以养老和人口老龄化为主题的研究和资料中附带提及。基于大规模抽样的深入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为了更详细地把握已有的留守老人问题的研究状况,下文从影响留守老人生活的因素与留守老人产生原因、留守老人的现状以及解决留守老人问题的对策与思路等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二、影响因素与留守原因

西方发达国家留守老人由于有退休金、养老保险等正式的社会支持体系的保障,青壮年劳动力迁移不会对留守老人养老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相关研究集中在健全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而发展中国家的留守老人问题则成为需要特别关注的单独研究领域。

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由于社会福利体系不健全,我国农村留守老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但家庭养老功能在逐步退化,劳动力的大规模乡城迁移使老人的生活及疾病料理在客观上成为困扰农村家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种劳动力的大规模乡城迁移和国际迁移,动摇了家庭养老的基础,使农村养老体系面临严峻挑战。[3]国外研究表明,影响留守老人养老的主要因素有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大规模的乡城移民和人口老龄化等。影响留守老人家庭养老的宏观因素有人口、经济、政治和文化四个方面。文化、家庭成员在人口意义与地理意义上的可获得性、经济能力和提供养老的意愿等因素直接决定了家庭养老功能的强弱。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影响到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而人口迁移正是导致这些因素变化的一个重要诱因。人口老龄化、乡城移民以及由此引起的家庭结构变化等大大降低了养老资源的可获得性。[4]

国内研究把影响留守老人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年龄因素、家庭收入等,但经济社会问题依然是生活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5]也有研究表明,外出子女数量、留守老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家庭照料和赡养情况等因素对留守老人生活满意状况有显著影响,外出子女多的留守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高于外出子女少的留守老人。[6]

国内把农村留守老人产生原因归纳为自留地和宅

196JXSHK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