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的历史沿革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生物医学方面,方以智也有诸多值得一提
之处。他在其《物理小识》一书中,记述有 大量动植物的生态学内容和栽培、管理等知 识。他引述了传教士“脑主思维”之说,介 绍了他们关于人体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识, 但剔除了传教士所说的“全能的上帝创造世 界”之类的内容。他自己对于传统医学也素 有研究,撰有多种医学著作。
恽氏曾蜚声文坛,不惑之年,爱子相继 病殇,因而发愤学医。恽氏问学于伤寒 名家汪莲石,并常与姻亲丁甘仁先生切 磋医学。1920年辞去《小说月刊》主编, 正式挂牌行医,不久医名大振,尤其擅 长儿科。
• 小小的孟河古镇这里名医云集,医
事之盛,冠绝东南,形成了中华民 族的中医药﹙学﹚流派文化,这里 孕育着当朝中医药﹙学﹚史上驰名 全国的“孟河医派”,这就是至今 仍名扬中外的孟河医派文化。常州 辉煌灿烂的孟河医派文化,孕育了 数不清的传世奇方熔炼百家自成一 体的中医药﹙学﹚世家,其渊源流 长的医术医德造就了不少中医药﹙ 学﹚名家和世家,至今仍流传不衰。
著此五书,执柯伐柯,取则不远。”
“中西汇通”学派的学术核 心:“折衷归一”、“保 存中说,西说为证”,并 认识到:“西医亦有所长, 中医岂无所短。”
• 张锡纯(1860~
1933),字寿甫。先 世原籍山东诸城,明 初迁居直隶(今河北 省)盐山边务里,遂 为盐山人。家道小康, 少时广泛涉猎经史子 集,因其家训教子孙 宜训蒙兼习医而益世 润身,遂在读书之暇 随父习医。
• 崇祯十三年(1640年),方以智中进士,任翰林
院检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 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方以智在崇祯灵前痛 哭,被农民军俘获,他设法逃脱,辗转奔回南京。 仇敌阮大铖把持南明弘光朝政,他受到迫害,化 装逃离南京,流落在岭南、两广一带,以卖药为 生。当清兵大举南下时,他曾联络东南抗清力量 抵抗。1650年,清兵攻陷广西平乐,方以智被捕, 他坚贞不屈,清将为其正义所动,听任其出家。 获释后,他即易服为僧,改名弘智,字无可,别 号大智、药地、浮山、愚者大师等。晚年定居江 西庐陵青原山,自称极丸老人。康熙十年(1671 年)冬,方以智为他事牵连被捕,解往广东,途 经江西万安惶恐滩头,因疽发卒于舟中。
• 方以智
(1611—1671 年),字密之, 号曼公,又号 鹿起、浮山愚 者等,兼有别 号多种,是明 末清初一位杰 出的思想家、 哲学家、科学 家。
• 方以智是安庆府桐城县凤仪里(今桐城市区)人,
出身世家。其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左少 卿,治《易经》、《礼记》,著述宏富。父亲方孔 炤,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通 医学、地理、军事,有《全边略记》、《周易时论》 等著作,《明史》有传。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学,接 受儒家传统教育,曾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 福宁、河北、京师等地,见名山大川,历京华胜地, 阅西洋之书,颇长见识。成年后,载书泛游江淮吴 越间,遍访藏书大家,博览群书,交友结社。曾与 陈贞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主盟复社,裁量人物, 讽议朝局,人称“四公子”,以文章誉望动天下。
• 在清朝中晚时期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
仁为杰出代表的孟河医派的中医药创造了祖国中医 药﹙学﹚文化的盛行时期。费伯雄由于治愈清朝道 光帝的失音赐匾额,被称是他“是活国手”。马培 之为清朝慈禧皇太后治病,慈禧皇太后康复后赐三 品衔赠赐金字匾额“务存精要”和“福”字匾两块。 丁甘仁与同仁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中医专门学校,现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有“医誉满海上、桃李遍 天下”之称,首任“上海和江苏的中医学会”副会 长,民国大总统孙中山曾赠予“博施济众”金字匾 额。孟河医派在晚清民初时期形成了一枝独秀的中 医﹙药﹚学流派文化,其医术医德更是屹立于时代 潮流之端,创造了辉煌华夏的孟河医派文化,被国 人称为是“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医学冠吴中”之 盛誉。
• ——王清任(1768~
1831年,字勋臣,河北 玉田人。)吸取西学, 始有《医林改错》; • ——学习西医炼制技 术, • 中药药露始于此时。
第二阶段: “中西汇通”学派形成 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初期)
• ——“中西汇通”学派医家群:唐宗海、
张锡纯、恽铁樵、陆渊雷等;
• 唐宗海 (1846~1897) ,
• ——张锡纯主张中西药不应相
抵触,应相济为用。中药治本, 西药治标。
• 恽铁樵(1878~1935),
名树珏。江苏省武进县孟 河人。1903~1906年入上 海南洋公学专修英文,毕 业后任教,1909年抵上海, 任浦东中学教职,曾抽暇 翻译欧美小说,发表之后 风行一时。后受知于张菊 生,入商务印书局任编译, 1912年主编《小说月报》 (由商务发行)。
第 二 章
中西医结合的历史沿革
严格地讲,中西医结合 是从西医传入中国的那一天 开始的。 从16世纪到20世纪末,中西 医结合之路可以简约地划分 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个别影响阶段(16、 17、18、19世纪中叶) • 明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
《西国记法》(意大利人,利玛窦著) 是第一部传入我国的医学书籍。此后, 十七世纪初,日尔曼人邓玉函 的《泰西 人身说概》,意大利人罗 雅谷的《人身 图说》,法国人皮理 的《人体解剖学》 等相继传入中 国。尤其对我国的医家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为提出中西医“汇通”思想第一人。 《医
学会通》是第一部中西医“汇通初安徽休宁西门人氏,著《医 方集解》、《本备要》、《汤头歌 诀》、《经络歌诀》等,不仅是清 代一位著名医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 医学普及教育家。吸收西医神经学 说,提出“脑主记忆”之说。
字容川,四川彭县人。光 绪十五年(1889年)中三甲 第35名进士,授礼部主事。 唐氏早年已有很高明的医 疗技术,以行医为业。嗣 后,迁居京、沪、粤等地。 暮年返回家乡,在彭县故 世。清代医学家,中西医 汇通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唐宗海擅长内科,对各种出血病证研究尤深。在具体 措施上,他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四大法,充 实、发展了中医学的气血理论,并为后人治疗出血病 证开辟了新的途径。唐宗海试图将中西医学理论互相 融会贯通,“不存疆域异同之见,但求折衷归一是”。 唐宗海的著作有《血证论》8卷(1864年),《中西 汇通医经精义》(又名《中西医判》、《中西医解》、 《中西医学入门》2卷(1892年)、《本草问答》2 卷、《伤寒论浅注补正》7卷、《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9卷,此五书合称《中西汇通医书万种》。对于“汇 通医书”,《清朝续文献通考》中曾有评述;“近世 医家,喜新者偏于西,泥食者偏于中,二者未将中外 之书融合贯通,折衷至当……唐氏慨之,研精覃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